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2024-05-02

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精选13篇)

篇1: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

2017年01月修订

篇2: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保证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术式

早上八点刚过,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交班会结束,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分头扎进自己主管的手术室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病人张女士被推进北京协和医院三层手术室第8号间。今天她将因左左肺下叶肿瘤接受左肺下叶切除手术。

以下为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及内容:

一、麻醉前核查: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一齐走到病人床边,麻醉医师手里拿着《手术安全核查表》开始提问,内容涉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病人过敏史、术前备血等,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后也一一回答,手术医师在张女士左侧胸部开始划线。

二、手术开始前核查: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核查: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篇3: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1 具体实施方法

1.1 核对组成员及责任

核对组成员包括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主持核对工作, 各成员共同核对, 各自签名确认核对结果。

1.2 核对工作程序

麻醉医生依据《手术安全核对表》 中的内容逐项提问;与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三方分别回答相应内容, 同时, 巡回护士手持病历, 将所回答各项内容与病历及病人手腕识别带进行核对, 三方共同确认后在核对表相应位置签字。

1.3 核对的时间点

核对的时间点为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室前。

1.4 核对内容

1.4.1 麻醉实施前核对内容

①病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②手术信息:手术方式确认、手术部位与标识、术前是否备血等;③麻醉信息:麻醉方式确认、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等;④病人情况:皮肤是否完整以及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等;⑤相关注意事项:病人是否有过敏史, 抗生素皮试结果, 体内是否有植入物, 是否需要影像学资料;⑥知情同意资料: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1.4.2 手术开始前核对内容

①病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②手术信息:手术方式确认、手术部位与标识;③手术风险预警:手术医生陈诉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及其他注意事项;④麻醉风险预警:麻醉师陈诉麻醉关注点及其他注意事项;⑤设备及用药:手术护士陈诉物品灭菌、仪器设备、术前术中特殊用药及其他事项;确认所需相关影像资料。

1.4.3 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核对内容

①病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②手术情况:实际手术方式、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等;③病人情况:皮肤是否完整以及各种管路 (中心静脉通路、动脉通路、气管插管、伤口引流、胃管、尿管等) ;④手术用品情况:手术用物清点情况、手术标本等;⑤病人去向:记录病人去向 (恢复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离院) 。

2 结果

核对手术病人共11 258例, 发现安全隐患199例。详见表1。通过《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应用,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控制, 对于潜在的风险, 及时发现、及时补救, 保证手术均能安全完成并返回病房, 未出现严重医疗差错或事故。

3 讨论

3.1 共同核对, 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高风险科室, 手术护理风险可能存在于各个环节[2]。以前手术核对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分别在术前单方口头核对1次, 无记录可查, 一旦发生手术做错病人、做错部位、做错术式等, 无法追查到哪一方、哪一个环节出错。现在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后, 对手术病人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2次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 能有效防止错误发生, 从而确保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程序[3]。

3.2 安全核对表加强了手术室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安全核对有效地减少了病人皮肤损伤、压伤、灼伤以及标本丢失, 文书书写不规范等事件及错放仪器、设备、线路损坏等现象出现, 保证手术器械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4]。《手术安全核对表》一式两份, 底单保存于手术室内, 定期总结, 针对容易出现差错的方面, 科内经常组织分析、讨论,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控制好每一个环节,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3.3 体现团队精神,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保证核对工作的实施, 医院对上午第一台手术开台时间及相关工作提出统一要求。明确规定:麻醉科手术室于07:50前交班, 08:20前将第1台手术病人接到手术间;上午第1台手术的手术医生于08:30前到达手术间, 共同行手术安全核对;08:45前手术开台。医务科除加大宣传协调力度外, 还要求手术室制作与奖金直接挂钩的“第1台手术医生到达手术室时间登记本”, 医务科定期检查统计, 以激励方式推动制度的贯彻落实。现在, 核对三方按时到达已形成一种工作习惯, 一改过去开台时间不一致造成后面手术积压的局面[5], 体现了一种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提高了工作效率。

《手术安全核对表》有效地把各部门、各类人员、各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齐心协力, 降低了手术风险, 保证了病人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对表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及病人离手术室前共同完成对病人的核对。[结果]核对手术病人共11 258例, 发现安全隐患199例, 均及时进行处理, 保证了手术安全。[结论]在手术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对表能有效降低病人风险、保证手术安全。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对表,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Mila DF.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in the operating room:Lessonsfrom the aviation industry[J].Nat Clin Pract Urol, 2008, 5 (6) :289.

[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 (护理管理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3]张军花, 武大林.《手术安全核对表》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12) :357-359.

[4]朱斌, 黄宇光.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实施与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4) :1672-1674.

篇4: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4380例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中发现的护理安全隐患、缺陷及处理情况。

结果:通过核对及时发现41例护理缺陷,并及时给予处理,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在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可提高手术团队的安全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对单手术团队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1-02

加强手术患者确认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式下,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院2009年2月开始使用《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手术安全核对单[1],有一定的效果,核对单的内容较简单,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3方核对内容分工不明确,大部分都是护士去组织核对及填写。随着手术室专科的发展,广东省手术室专科委员会,针对手术室安全核对单的内容进行统一修定,我院于2011年4月开始使用最新版,以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3方为一体的手术安全核对单,现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4380例手术患者使用手术安全核对单,应用于手术病人中,并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于麻醉前、皮肤切开前、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及返回病房或进入ICU时等五个环节,分别在手术安全核对单上签名确认。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有效地确保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2年7月对我院住院的手术病人4380例,应用了手术安全核对单,其中妇产科手术1560例,泌尿外科1515例,普外科1100例,脑外科25例,耳鼻咽喉科118例,眼科62例。

1.2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方法[2]。

1.2.1进入手术室前的查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在术前一日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沟通交谈进行首次核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通过与病人家属沟通交谈征得知情同意,医患双方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名。手术当天,择期手术病人由病房护士护送到手术室,而急诊手术病人则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按术前核对单内容核对,确认无误,同时还要求手术患者的确认后双方共同签名,填写日期时间,方可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1.2.2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主持,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逐项完成安全核对工作。①呼唤病人姓名,对神智清醒能合作的患者邀请其共同参与核对,并说明其参与核对的目的及重要性,使其能积极配合。主要通过麻醉医生按核对单逐一询问,患者回答,共同确认患者手腕带的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手术部位是否标识,标识是否正确。②确认手术方式,患者是否知情同意,确认皮肤的完整。③静脉通道、血氧、心电监测是否建立。④确认检查报告单有无异常;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⑤确认麻醉安全检查是否完成,是否存在气道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若存在,困难插管器械及麻醉辅助人员是否到位。⑥是否有假体、植入体或金属,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等。

1.2.3手术切皮前。①由手术医师主持,由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确认患者身份、手术程序、手术部位、手术体位。②手术风险预警,进行关注点沟通。手术医师强调关注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是否需要特殊器械或特别检查项目,需让团队知晓是否存在危险或意外的手术步骤。麻醉医师强调关注点:患者是否有特殊病情、ASA分级、需要哪些监测设备等。护士强调关注点:器械消毒是否确认、仪器设备有无问题。③是否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1.2.4手术结束由手术护士主持,手术医师、手术洗手护士共同核对,①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团队确认是否记录实施手术的名称,器械、纱布、缝针是否清点,数量是否正确。②病理标本是否已贴上标签,患者姓名、住院号是否准确,多个标本组织需要送检应按顺序排列,与手术医师核对清楚[3]。③检查皮肤完整性,确认引流管、尿管及其它管路数量是否在位、通畅,是否有标识。④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是否需要检修。⑤掌握病人去向:病房、复苏室、ICU。

1.2.5手术病人送回病房(或ICU)时。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将病人送入病房(或ICU),巡回护士与病房(或ICU)护士共同再次按核对表内容逐项核对,此时手术患者处于还不完全清醒状态,要求我们共同完成交接工作,转送者及接收者签名及注明日期时间[3]。

2结果

4380例住院手术病人应用了手术安全核对单,及时发现了安全隐患,并得到了及时的纠正与处理,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据统计,发现手术安全隐患、缺陷共41例,其中术前发现缺陷38例:病历姓名、性别、住院号填写错误4例;未戴识别腕带及手腕带填写错误11例;局部皮肤潮红6例;手术部位备皮欠干净5例;手术部位未标识10例;手术知情同意书家属未签名2例;术后发现缺陷:引流管、尿管未标识2例,手术标本填写病人信息错误1例。以上经过及时妥善处理后,均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及纠纷。

3讨论

3.1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责任感及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均加入到手术安全核对的全过程,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责任感及使命感,发挥了手术室护士的主人翁精神[4],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另外,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要求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按时到达手术间,避免了彼此的等待,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手术间周转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改善了医患关系,消除了医疗隐患。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加强了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师、护士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通过核对单及时获得正确、有效的信息,消除了医务人员担心对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弄错的顾虑,同时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信赖及满意度[4]。

3.3责任明确,避免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矛盾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确保了医护人员正确、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各科室间的理解与协作,杜绝了以往因出现差错导致的责任不明确,互相责怪等情况,也减少了科室之间的矛盾。

3.4作为原始资料记录手术过程。安全核对单设计简洁明了,有针对性,记录客观、真实、详细。手术安全核对单是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师三方共同在手术全过程核对患者身份、诊断、术式、手术部位的原始资料,具有真实性,可面对患者公开,若发生医疗纠纷,可作为重要依据。

3.5提高了护理质量。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保证了手术患者、器械设备安全,加强了手术过程的环节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廖新波.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第008013号

[2]廖新波,温伟群.广东省病历书写与管理规范.2010年版

[3]姜云,手术室风险管理与安全隐患预防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355

篇5:婚检信息核对制度

为提高婚检质量,确保婚检安全,防止婚检差错事故的发生及婚检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一、各级婚检信息汇总、上报都在信息收集、汇报时应查对各项数据并填写完整、字迹端正。

二、婚检医师在分个种检查操作前应对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及信息进行核对。

三、婚检医师在得到检验结果后应仔细核对检验结果与档案上的信息的是否相符,发现有不符、错误或疑问时,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待得到确定后再输入档案。

四、婚检医师在将异端信息反馈给受检者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查对,避免将错误信息反馈受检者。

五、检验室在得出检验结果后一定要仔细复核报告单的各项信息是否正确,如有问题及时复核修正。

篇6: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

二、接到输血申请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包括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三、配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血型进行复检,确保袋内血液血型准确无误。

四、血浆融化过程中,必须严格对号,严防血浆标签贴错,造成错输异型血浆。

五、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操作过程,确保配血过程准确无误。

六、输血前必须检测血清学指标,包括乙肝各项指标、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等,确保在发生输血感染疾病时查找原因。

七、血液发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资料和血液信息资料,并与取血人员共同进行核对。

八、血液发出前,再次对血液质量进行核对,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发出。

九、出现异常情况的血液,不准输血到临床。

篇7: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抽血护士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五、取、发血核对

1、血液发出前发血人必须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取血单、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原始记录、发血记录单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2)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异常紧急发血和紧急抢救相容性输血除外)

(3)交叉配血原始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血袋信息与血袋标签相关信息一致。

(4)需交叉配血的血液成分,交叉配血结果相合或必须相容。

2、取血者必须核对领取血液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交叉配血结果相合(异常紧急发血除外),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发血者与取血者给共同核对内容:患者姓名、性别、科室、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血袋号/条形码、血液的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的外观质量、血袋封口及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是否完整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4、从血库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血库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血库。

六、输血前核对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与交叉配血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七、输血后核对

篇8: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对表,门诊手术室,干预措施

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日渐增强, 医患矛盾的升级, 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医疗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始终是医疗工作的重点。2010年卫生部颁布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通知, 要求各省 (市) 全面推广手术安全核查工作。我院门诊手术室经过一定时间实施及相关干预后, 医护人员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方式正确后实施手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3月共做门诊手术2 680例, 其中男1 230例, 女1 450例, 患者年龄3~86岁, 平均年龄 (42±17.3) , 均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增强责任心及慎独精神, 综合分析门诊手术患者的特点, 由巡回护士负责监督实施, 发现有误需重新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在手术安全核查执行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 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定期分析总结, 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核查流程, 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安全核查工作由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2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状况

2.1 手术医生认识不足

我院门诊手术室承接的手术患者大部分来源于门诊患者, 小部分来自住院患者。门诊手术由于手术简单、历时短、患者周转快、工作量大, 使得医务人员对患者及手术的重视不够, 所进行的手术安全核查执行力较差。但对住院患者在门诊手术室实施手术所进行的手术安全核查能够认真执行。

2.2 门诊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确认问题

门诊手术患者只能靠询问来核对门诊病历确认患者身份与相关信息, 甚至有部分门诊手术患者因医保问题借用他人病历, 存在病历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不符现象, 使患者身份确认困难, 手术部位不能提前标识;术者不是门诊接待医生, 对患者的病情与手术方式了解不充分, 存在安全隐患。

2.3 缺乏团队协作

因门诊手术室工作量大、人员较少, 容易出现手术安全核查过程中内容简化, 漏填、提前填写或填补手术安全核查表等问题。核查过程中各自为政, 无团队意识。大量研究显示, 手术团队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或沟通不足是导致错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2]。

3 干预措施

3.1 改变工作模式, 建立健全核对制度, 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3.1.1凡在门诊手术室手术的住院患者, 《手术安全核对表》、《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结束随病历存档;门诊患者, 《手术安全核对表》、《手术知情同意书》由手术医生在门诊手术室根据患者情况填写打印, 与患者签订。手术结束后《手术安全核表》、《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通知单三项由门诊手术室保存1年。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核对表》、《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日不能准时提供, 门诊手术室有权拒绝手术。

3.1.2每一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不同时期的核对[3]。有麻醉师参与的手术, 手术安全核查以麻醉师为主导, 与手术医生、手术护士三方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 正确无误后实施手术, 局麻手术因无麻醉师参与, 手术医生不固定, 因此以门诊手术室护士为主导与手术医生共同进行手术安全核查。

3.1.3患者借用他人的病历, 本人与病历信息不符者, 请患者更正身份, 否则门诊手术室有权拒绝手术。门诊手术室与各科门诊进行了信息化接口整合, 门诊手术室通过网络系统接收各科门诊手术通知。医生、护士根据打印的手术通知单、门诊病历, 通过询问患者来确认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其他手术安全核查表项目, 确保手术安全。

3.1.4发现手术单上手术名称错误、病理标本瓶写错、麻醉患者术前禁食及禁饮情况未执行、未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者, 通过手术安全核查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3.2 加强细节管理, 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在核对过程中,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适时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以积极心态配合手术。核对内容具体到姓名的同音字, 对于同名同姓要反复核对其他信息, 做到准确无误, 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 增强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有效地提高了对手术的满意度, 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医院创造力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加强培训与督导检查, 不断完善制度

3.3.1 医院将《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做成教学片, 组织手术室护士与各手术科室医生观摩学习;定期组织讨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及《手术安全核对表》填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整改措施。

3.3.2 门诊手术室设专人负责检查《手术安全核对表》填写情况, 护士长每天监督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

3.3.3针对核对工作中发生率高的安全隐患, 核对流程中存在的缺陷, 定期组织分析讨论, 优化流程, 便于临床操作, 进一步完善核对制度。同时警醒医务人员, 日常工作中容易疏漏的情况如何避免, 将手术安全核对工作贯穿手术始终。

4 结果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应用, 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监督机制, 全院医务人员对所有手术均严格执行多方、多阶段核对, 及时发现工作疏漏导致的安全隐患, 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使手术风险降为零。严谨的工作态度, 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提高了医务人员满意度。

5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及医院的整体发展。手术安全核查不仅能有效保障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 还能促进手术成员团队间的有效沟通, 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4]。门诊手术室自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以来, 有效地提高了对手术工作的满意度, 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石俊华.医事法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41.

[2]李柳英, 戴红霞, 张石红.手术病人核对表在预防手术错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 20 (5) :1294-1295.

[3]陈肖敏, 周敏燕, 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度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37.

篇9: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通过明确核对工作的机构设置与职责、核对内容和标准、核对程序和办法、要求和监督机制等,提高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财产核对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有助于规范低收入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救助,切实把资金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目前,扶沟县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系统已经研发成功,财政局对相关单位的信息软件培训已经结束并正式上线运行。

一、明确机构设置与职责

成立县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办公室,负责核实县政府相关部门受理的惠民资金补助对象的核对工作,并出具核对报告,及时反馈给申请核对单位。县财政、公安、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金融、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如县财政局具体负责牵头核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协调,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保证核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提供核实全县所有财政工资统发人员信息;民政局会同县财政局做好核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提供全县“五保”、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婚姻、死亡等数据信息;公安局负责提供核对办公室所需要的户籍管理信息及家庭车辆拥有情况等。各乡镇政府负责提供核实本辖区内有关申请救助材料,审核后报县政府相关部门核对,并将核对结果及时告知核对对象。各相关单位信息管理员负责提供本部门的数据信息和补助对象的核对信息。同时,要求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供数据要真实、有效、可靠,未经许可,不得将双方共享数据向第三方提供。

二、规定核对内容和标准

相关部门受理居民个人或者家庭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项目申请后,按照规定需要以其经济状况作为参考的,可以委托核对机构进行调查核实。核对的内容包括核对对象的可支配收入、财产。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财产包括实物财产、货币(存款、有价证券)等。家庭成员按照规定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教育奖(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以及见义勇为奖励性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家庭核对对象按照规定获得的养老保险、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费、粮食直接补助等计入家庭收入。

三、明晰核对程序和办法

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合社会救助工作进行,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先将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住房申请纳入核对范围,其他社会救助工作根据开展情况逐步纳入。核对机构按照下列途径开展核对工作:

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就业和劳动报酬、各种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经营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以及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财产性收入可以根据核对对象授权,通过调查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以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等得出;转移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的领取情况,以及获得赠与、补偿、赔偿的情况等得出;实物财产可以通过调查房产、车辆,以及古董、艺术品等有较大价值实物的拥有情况等得出;货币财产可以根据核对对象授权,通过调查存款、有价证券持有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等得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工商、税务、公安、民政、金融等部门,应当向核对机构提供下列与核对对象有关信息: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金情况;住房公积金缴纳和使用情况;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情况;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纳税情况;房产拥有、房产交易和房屋出租情况;车辆拥有情况;享受有关社会救助、优待抚恤情况;个人信用情况;应当提供的其他情况。

四、加强监督管理

对社会救助申请人实行动态管理,当被救助人家庭人口、收入以及财产变动时,核对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对。核对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统一的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核对的及时、准确、公正。核对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一经发现查实,由相关部门或单位取消其救助待遇,并追缴骗取的社会救助财物,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10:医嘱查对及执行核对制度

护士转抄及录入医嘱必须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转抄者签名必须签名清晰

→认真仔细核对医生录入的电子医嘱(包括药品、剂量、浓度、时间、给药方法)

→分不同内容对电子医嘱进行处置(口服药、静脉给药)→核对并打印单床口服给药单及输液执行单,交责任护士进行处理

→文字或电子医嘱都必须查对(白班、中班、夜班)→要做到无任何错误,保证正确率100%,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处方或用药执行制度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用执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①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②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行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琢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篇11: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D三项)血常规(HGB、HCT、PLT等)、转氨酶、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篇12: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领发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领发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1、血液入库:州中心血站送来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对照送(取)血单核对,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将血液及其制品放入储血冰箱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血袋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二、血液发放

1、做好发放前检查工作,血液及制品发放前应观察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是否正常、分界线是否清晰、有无溶血、有无凝块、有无絮状物、有无气泡、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破损,若都无上述情况时,才可将血液发放临床。

2、发放血液及制品到临床时,一定要核对科室名称、病人信息、所用的血液品种、所需量、并重复三遍给取血人听,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血。

3、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血液及其制品时,应按血液先后日期发放,先发效期短的,后发效期长的。

4、严格遵守先出库后发放原则,先登记出库,再开用血凭证、发血单或发票,再发放血液。

篇13: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马青等[1]调查全院40个护理单元, 重点观察输血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定程序实施双人核对制度, 结果实际操作中部分科室未按要求认真核对, 双人核对制度流于形式;部分新职工不了解需要核对的内容, 导致输血核对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安全输血培训每年在做, 输血相关检查也在常规进行, 安全输血是新入职护士重要培训考核内容, 但从检查结果来看, 效果并不如预期。

笔者就2015年投递到人事科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简历, 电话随机调查其实习过程中跟随带教老师输血的经历:①实习过程中是否有跟随带教老师学习实际输血操作经历?②请带教老师重点回忆并描述输血前、输血时双人核对的环节。共计有效调查36人, 其中本科12人, 专科24人;实习医院均在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以上, 其中包含我院。根据被访者描述:有跟随学习实际输血操作经历30人 (83.3%) , 无此经历6人 (16.7%) ;有输血操作经历的30人中有12人表示在护士站都有两位科室护士核对交叉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信息并双签名, 但自己都有跟随带教老师单人去患者床边进行输血操作的学习经历, 输血操作后由另一位未到床边的科室护士在医嘱单上补签名, 本调查有关双人核对不规范率达40% (12/30) 。

2 分析与思考

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到医院输血制度流程, 有关输血双人核对制度均有明确规定。护理管理人员检查护士对制度规范的掌握到位, 双签名也规范齐整, 管理人员在岗时观察护士也均按规定执行双人核对。但马青等[1]调查和笔者随机调查结果确实不尽如人意, 故各医院现行常规的护理安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监管策略是否缜密有效值得商榷。

博弈指决策主体基于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选择各自策略或行动, 做出有利于自己决策的行为, 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医疗护理制度执行缺陷分为主观缺陷和客观缺陷。主观缺陷涉及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价值观, 以及所处社会文化背景、所在医疗单位的管理理念等因素。原因虽然错综复杂, 但部分医护人员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在与医院博弈时马虎应付、一味追求快速, 只顾完成工作数量不顾质量, 选择违规的策略[2]。因此如何选择监管策略、制定规则, 使医护人员彻底落实输血双人核对制度, 避免误输异型血等错误, 需要护理管理者深思。

3 监管策略实施体会

3.1 不断强化培训

细化、明确《输血流程》《输血操作标准》《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双人核对操作标准》等规定, 定期学习考核形成常态, 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 每位护士学习考核签字存底。尤其需要提出的是护士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时要求双人床边核对, 笔者认为若标本采集源头错误, 后续会出现连锁的给血身份错误。

3.2 规定科室内平诊时间

血液定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时间为白天, 避免夜班护士单人难以落实双人核对, 科室须有班次职责书面规定, 护士知晓并签字;夜间急诊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或输血, 护士单人在岗时, 要求医生配合输血相关信息和标本身份核对并落实双签名, 医师如不配合当班护士报行政总值班处理;如护士不报告、单人操作被查实, 护士一人担责。输血双人核对环节均要求在病床边或护士站监控录像可视范围进行, 否则视为违规。

3.3 加强监管制度

病区护士长日常工作关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落实情况, 采用明察暗访的方法 (询问患者和家属) , 监控护士制度落实情况;对中午、晚上、周末的薄弱时间和环节的输血、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核对重点监管。根据血液出库及交叉配血清单倒查临时医嘱护士双签名、执行时间和患者床位相关信息, 对应监控录像回放查实护士是否双人进入病房及核对情况:各病区护士长每月查5~10次、科护士长调取本片区2天全查、护理部各主任分工各调取全院分别查1天, 其余随机抽查;调取日期及时在微信群公布, 以免重复检查浪费时间, 所有检查均需形成书面记录公示并存档。查实违反双人核对制度须马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实交院部处理, 一经查实者给予严肃处理、待岗培训、职称降聘或晋升延迟, 直至解聘。各级人员如隐瞒不报被查实严肃处理并通报批评, 以促使严格规范执行制度, 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3.4 鼓励患者参与安全医疗

院内运用不同载体宣传输血双人核对环节及其重要性、误输异型血的严重后果等, 减少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告知患者如发现护士单人输血操作时, 马上拒绝抽血、输血, 并拨打护士长值班电话投诉。3.5护理管理者监管各级护理管理者要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输血双人核对制度执行情况, 进行拉网式、高密度、高压监控管理, 与患者参与安全医疗互补, 形成长效机制。护理部测算各科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及输血袋次需双人核对的工作量, 将结果纳入护士人力的配置, 保障护理安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

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 笔者在常规护理安全输血检查方法上进行监管策略重新设计后, 三级护理管理者应用新策略共检查血液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及输血双人核对环节1235个医嘱执行时间点, 发现其中有2次护士单人去采集血液交叉配血标本被监控录像查实, 1次一位执业护士带无证新护士去执行输血操作被监控录像查实, 其余操作符合双人核对规范要求。另有4次护士单人采集血液交叉配血标本后自己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1次通过护士认真核对发现检验科配血型出现错误, 均进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如果没有应用新监管策略, 很难发现上述制度执行漏洞, 因上述情况检查临时医嘱双签名均合规, 但这种合规仅是表面现象。

当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希望护士无论何时均能执行输血有关双人核对制度, 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时候, 应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起一种普及性强、具有强制的监督制度保障,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执行、执行合规并彻底, 使其不敢越规范半步, 达成“共识”并发挥实效,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希望今后能够通过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文化, 使护士自律慎独执行核心制度, 从制度管人提高到文化管人[3]。

参考文献

[1]马青, 顾明, 艾彪, 等.加强对临床输血中核对及观察的安全意识[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5) :608.

[2]杨帆, 乡志忠.基于博弈论分析如何减少主观医疗缺陷[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9 (4) :25.

上一篇:小狼视线作文下一篇:策划部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