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2024-05-08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共10篇)

篇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医疗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患者安全[1],目前,全球每年有数千万人因各种原因接受手术治疗,而其中每10人中就有1人遭遇过医疗差错[2]。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1995年至2008年回顾的5 632件危险事件中,“手术部位错误”占13.2%,高居榜首[3]。因此,有效开展手术安全核查,杜绝错误手术的发生,是全球需共同探讨的问题。为此,中国医院协会(CAN)修订与完善形成了《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国家卫生部中心质量委员会也颁布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细则,意在保障手术安全,我院自2010年01月起,在学习上述目标和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实施安全核查流程及内容,并分析具体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 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1 宣传与培训 组织手术相关人员认真学习《2009患者安全目标》,领会其重要性,讲解手术核查表的使用方法,手术室积极配合,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积极参与,人员多,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1.2 核查责任人及职责 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多环节的复杂过程,涉及到手术患者、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每一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不同时期的核对[4]。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对其进行的任何医疗操作前,都必须进行核对[5]。1.3 手术安全核查内容

1.3.1 患者核查 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标记、药物过敏史、皮肤情况,检查报告、知情同意书、手腕或脚腕佩戴标识带。

1.3.2 手术中核查 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共同完成:(1)手术开始前共同清点所有物品、关闭体腔前第二次清点、关闭体腔后第三次清点,手术结束皮肤缝 合后再次清点;(2)手术标本的核对,准确无误地填写标签,并核对病理送检申请单,洗手护士做好标本固定及登记本的填写和签名,巡回护士再次确认并签名;(3)术中核对植入物合格证、条形码。

1.3.3 仪器设备核查 手术所需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登记本,巡回护士使用后

及时填写运行状况,除能正常操作外还应有预见性地提出该设备是否需要检修和维护。2.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2.1

护士自行核查流程和内容

国外资料显示护士开始通过手持PC/scanner„Specifically代码扫描、视觉确认执行双重检查[6]。

2.1.1

术前访视第一次核查

术前1日下午巡回护士访视,了解患者身份(科别、床号,病案号,姓名,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必要检查结果,交叉配血情况,有无特殊感染,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2.1.2 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时第二次核查,术日晨按照手术通知单、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与病房护士交接核对,患者意识清醒、有回答能力者由患者自己说明身份,意思不清、无回答能力者和婴幼儿通过腕带识别,并由其合法亲属确认。无误后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2.1.3

手术间的第3次核查,手术室门口醒目处悬挂择期手术提示板[7],写明当天每例手术的手术间、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器械、巡回护士;手术间醒目处同样放置手术提示板,接患者的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核查相应内容,意思不清者或婴幼儿身份以腕带识别。

2.2

手术团队的“三方五次”核查流程和内容

2.2.1

麻醉实施前

麻醉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核查患者身份(同术前护士访视核查内容)、手术名称、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静脉通道、术前备血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体内值入物,影像学资料等。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核查并签字。

2.2.2

摆放体位前

巡回护士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手术部位标识,尤其双侧器官有左右之分的单侧手术、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负责术中所用器械、敷料等情况核查,并及时完成清点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科别、床号、姓名、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器械和敷料数目的清点核对、核查者签名等。

2.2.3

手术开始前

切皮前暂停片刻(Time Out),手术医师主持并负责核查患者

身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标识,确认风险预警等,确保患者、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正确;手术室护士核查手术物品准备情况并报告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核查结果由三方共同确认签字。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2.4

手术结束关闭体腔前

手术医师宣布实施手术的名称,放置引流情况;巡回和器械护士在关闭体腔前后共同清查核查术中所用器械、敷料等,将结果报告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及时完成清点记录。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存档,一份入病历。若有疑义即请放射科摄X线片协助核查。

2.2.5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负责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监测仪器线路,确认患者去向等。结果由三方共同确认。2.3

手术安全核查的细节管理

2.3.1

用药和输血安全

肝素、胰岛素、化疗药、需做皮试的药物、麻醉用药、生压药、10%氯化钾、高渗电解质溶液等分类存放,并在放置部位有明显标识,给药时严格两人查对;手术台上用药时,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查对,查对时必须读出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皮试结果及使用剂量,无误后用无菌注射器抽毕放置在台上,并做好标识备用,巡回护士准确记录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时间。术中患者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首先要检查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等信息是否准确,与病历上的信息是否吻合,然后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有无裂痕,保证血液在有效期之内,在输血前,需两人再次核对信息无误后方可输注,血输注完毕后,血袋要保留24小时,以备做必要检验时用。并在输血申请单相应位置签字。2.3.2

标本保管和送检

手术标本是无可替代性的,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8]。随着医院手术量的日益增加,一般一个手术间要安排多台手术,如不加强核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失。严格执行标本保管送检制度,落实“一对一,双签字、三完整”措施,即:术后巡回护士将标本交给主管医师,送标本和接标本人员双方签字,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标本登记本和病理标本标签三单内容填写完整无误。

2.3.3

手术用物清点

落实手术用物“四清点三清楚”制度,即“术前、关闭体

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四次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并当面点清、当场记录、复述核对记录数目,做到“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第二助手”三方清楚无误,杜绝物品遗留在体腔内;并加强内镜器械附件、体腔手术使用的带纱布的风险防范。

2.3.4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脱管、压疮

手术室定人定期检修接送患者的平车、手术床、熟识协助患者上床,床旁守护,转运患者途中加床档。术前患者上厕所时护送患者并要求穿防滑鞋。移动患者前专人查看、整理各管路,移动患者时全员协调一致,移动患者后三方共同核查各管路是否安全、通畅、固定牢固等。术前评估患者皮肤、术中合理固定患者体位,注意观察和护理受压皮肤,搬动患者时动作轻、准、稳。术中正确使用和管理电刀,避免电刀烫伤事件。

2.3.5

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沟通核查

急救时的口头医嘱、重要检验报告必须复读。信息的发出方清晰发出信息,禁用缩写,统一药物剂量单位,要求接受信息方确认并复述内容,将接到的电话或口头信息即刻记录在纸上,然后复读记录内容由信息发出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正式记录。

3.效果评价

为了评价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了实施效果。A、杜绝患者身份识别错误; B、用药和输血安全无误; C、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D、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术式正确; E、物品清点准确无误; F、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安全; G、手术清点记录及时无误; H、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危险; I、避免压管、脱管、折管危险; J、杜绝患者压疮和烫伤事件。

其中A~E项目标落实率为100%,其它项目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目标落实率为97~99.5%。

3.1

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核对制度,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可导致严重的医疗护理缺陷。从环节上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保证病人安全。大量研究显示,手术团队

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或沟通不足是导致错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9]。2001年,美国Meir医疗电心进行了一项与围手术期病人安全相关的多因素、跨部门的干预性研究。此研究发现的重大差错内容包括:病人错误、病人病历夹或病历夹中的病历错误、无知情同意书或知情同意书错误,无识别腕带或错误的识别腕、无识别标签或错误的识别标签、未标记手术部位或手术部位标记错误等[10]。为此,我院“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实施,弥补了系统缺陷,明确了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核对的职责,使手术团队的信息交流或沟通得到有利保障。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手术医生在病房核对病人,麻醉医生在术前探视时核对病人,巡回护士在接病人时再次核对,程序繁琐,病人容易产生厌烦、怀疑的态度,不愿与护士交流,有失核对的真实性。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实施,减少了核对次数,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核对更加有效和准确。3.2 患者手术安全得到保障

倡导手术安全核查,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旨在通过团队或者成员间的协作和鼓励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突显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关爱主题,保障手术安全。通过实施护士自行核查和手术团队的“三方五次”核查流程,患者手术安全得到了保障。例如:5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核查时曾发现一例患者情况与手术通知单不符,找主管医师询问,证实为术前临时调床但未改写手术通知单,医生更正手术通知单并通知麻醉医师,避免了一起差错;另外一例为护士术日晨与病房进行手术交接核查时发现有误,发现是自行从靠门的床位换到了靠窗的床位,经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主管医师三方核查无误后接患者入手术室。正是由于严格落实各环节核查流程和内容,及时发现并避免了错误发生,才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为了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隐患,医务处规定手术通知单送交手术室后不得随意调床,必须调换时需经外科主任和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协商,同意后由外科主任用红笔改写手术通知单并签字。病房加强管理,向患者解释随意换床的风险,使患者自觉遵守病房管理制度,主动参与手术安全核查。以后再未发生类似隐患。通过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团队逐渐认识到保障患者安全需要每个人的充分重视、不折不扣的按照流程实施核查措施。3.3

相关科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表的认知程度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表认知度较高[11]。一些医院相继推行WH O

规范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推行的同时更多的工作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来引导,组织、实施,这样就存在着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对此项工作认知度低,而误认为这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不改变以往工作习惯只是复制文件造成实施效果不佳,从而不能达到效果。3.4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3.4.1 手术医师不能及时参与麻醉前核对:以前我院手术医师往往在麻醉接近完成时才进入手术室,不能及时参与麻醉前核对。为督促手术医师准时到达手术室参与麻醉前核对,我院规定由手术室记录手术医师进入手术室时间,医务处定期到手术室督查,迟到者给予相应处罚。

3.4.2

未严格按流程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试行之初,相关手术人员未充分认识手术安全核查表的重要性,不按流程口头核对,由麻醉医师自行填写表格,使此项工作流于形式。对此我院采取如下措施: ①业务副院长不定期亲自到手术室指导手术安全核查工作,监督其按流程严格进行,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行。

②医务处定期到手术室督查此项工作的落实,对认真执行的科室及个人在全院提出表扬,对未认真执行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使手术相关人员逐渐养成习惯,认真执行核对。

③以国内连续发生两起手术左右不分的医疗事故为例,在全院外科系统展开讨论,医务处参加各个科室的讨论,引导科室重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

3.5

手术安全核查的细节管理尚需加强

在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手术标本管理、清点记录、避免压管、折管和脱管危险等方面尚需加强细节管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在很多细节上的失控和忽视造成的[12]。例如,我们曾发现因实习生代为填写手术标本标签发生错误,病理科及时发现并由手术人员核对后及时纠正。标本送检“双签字、三完整”措施的落实可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也提醒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也要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二例脓胸患者术前带引流管,搬动患者上手术床时发现引流管受压,一例,全麻醉苏醒期躁动致使转运途中拔除引流管。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例手术清点记录的出室时间与手术医

师的手术小结记录不符,原因是准备出手术室患者情况有变,又观察了30分钟,而手术小结记录的是准备出室的时间。这提醒我们必须注意按照实际时间填写并核对记录,强调多处记录统一和遵循事后记录原则。

综上所述,手术团队在学习上述目标和制度的基础上,细化并合作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和内容,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护服务质量。但是安全核查需要落实到细节,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累积,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13]。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工作的重点在于核查人应加强责任心,增强核查意识,明确保障手术患者安全须全过程防范。全员参与,三方都应积极主动,形成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保障患者安全”的服务理念。

篇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执行情况分析、总结与持续改进

总结: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避免发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的重要措施。我科自2018年1月起,每月均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结果显示,各位医师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越来越严格和规范。这是我院主管部门,各科室监督管理的结果,也是各位医师对安全核查制度思想认识提高的结果。但是在核查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细节上的错误。具体表现有:

1.有的医师没有在手术床旁进行核查,而是送病人到手术室门口即开始核查。

2.有些患者没有佩戴身份识别标识,就进入手术室,在进行核查时不能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3.在核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安全核查的流程进行,不应该只进行某一个流程后就把字签完。

4.整个核查过程应该有麻醉医师主持,真正做到三方或者是四方核查。

分 析:尽管各位医师对安全核查制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对安全核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客观上一些手术医师觉得送病人进手术室,核查完病人等待进行麻醉的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点可惜。所以在核查过程中马虎,随便。部分患者没有佩戴身份识别标示,也是科室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所致。

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绝不姑息,对于不能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步骤进行的手术,要坚决停掉。

2.麻醉质控小组加强进行监督,对每个环节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固定步骤进行。

3.跟医院职能部门反应,在手术室内手术医师休息室安置病历书写的电脑,方便各手术医师在等待麻醉操作过程中可以进行病历整理工作。

4.手术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建立交接制度,严格按照查对制度进行交接。

5.严格奖惩制度,对犯错误的医师进行教育,经济惩罚,对屡教不改的,送交医务处处理,对一贯表现好医师,由手术室上报,医院给予奖励。

经过整改措施的落实,安全核查制度得以顺利执行,手术科室逐渐适应了核查制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核查,未发生没有核查即开始手术的病例,未发生漏查、跳查的 现象,同时在核查完毕后,手术医师可以进行病历书写,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手术科室与麻醉科在进行安全核查制度流程中产生的冲突。

当然,随着安全核查制度工作的进行,仍然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我们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加强监督,一定要保质保量落实安全核查制度,不容许出现丝毫错误。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于2010年10月开始执行,主要是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手术风险的评估,填写好手术风险评估记录单。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麻醉医师对患者术前麻醉风险评估是否准确。

篇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1 准备阶段 (2010年6月)

(1) 医院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专项小组, 小组成员有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各手术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经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制度的精神, 结合我院传统的核查制度, 共同制订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和《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以下简称流程) 。

(2) 将制度和流程下发到手术科室系统学习讨论, 并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集中培训。认真学习该制度的内容、严格执行制度的意义以及如何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并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 根据流程内容进行一次手术安全核查演示。

2 实施与监管阶段

2.1 核查流程

(1) 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交接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医疗诊断、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标识, 有无腕带及完整标识, 术前准备是否完备, 包括饮食、皮试、术前抗生素、备皮、各种管道的置入、影像片、月经情况、病历及其他。

(2) 交接方式:手术室护士通过患者、患者家属、腕带、病房护士来识别患者信息, 与病房护士床头共同查对无误后, 三方 (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患者或亲属) 在病历上签字并由巡回护士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3) 患者入手术间:麻醉前, 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依次进行共同核对。由麻醉师主持并在每一项“是”或“否”后面的空格里用打“√”的方式记录, 核查无误三方签字后才能对病人实施麻醉。

(4) 摆体位前:手术团队三方再次对核查表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依次进行核查。尤其对于手术风险预警、麻醉及手术关注点, 手术者或麻醉师必须对照医疗文书记录或医疗用品实物逐项核查并确认, 以引起手术团队对手术风险和关注点的警惕和注意,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积极应对风险点。对有双侧器官左右之分的单侧手术、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要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此次核查由手术者主持并记录, 核查无误经手术团队三方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手术程序。

(5) 手术结束后:手术团队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的第三部分内容逐项核查。手术医师要宣布实施手术的名称及放置引流情况, 使各手术记录单一致。此次核查由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记录。

(6) 麻醉师送手术患者回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病人病情、手术情况以及完整的麻醉和手术护理医疗文书, 包括麻醉记录单、麻醉同意书、麻醉访视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物品清点单等, 交接完毕后双方在病历上签字, 交接手续完成。

(7) 其他核对制度如手术访视制度、手术物品清点制度、输血核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手术抢救制度、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等按常规执行。

2.2 核查方式

核查时手术团队三方暂停一切工作, 主持者 (如麻醉师) 持核查表依次口述核对内容, 另外两人 (如手术者和手术室护士) 口述并确认目标是否已完成。3次核查的时间分别约为3分钟、4分钟、3分钟。

2.3 执行及监管

执行及监管与实施阶段同步进行, 包括调查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填写情况、现场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座谈会征求意见、反馈检查或调查结果、纳入奖惩机制、提出整改措施。

2.3.1 调查病历

外一科住院7月份手术病历50份, 安全核查表49例, 填写完整, 签字规范, 无涂改, 缺失1份, 缺失率占手术例数的2%。经调查其原因可能是在交接过程中或整理病历时遗失。整改措施:麻醉师送患者回病房时, 不仅要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和病情, 而且要交接麻醉和手术护理记录, 交接清楚完毕后双方签字, 以明确责任。

2.3.2 现场检查

现场抽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中发现有在给患者实施麻醉时手术医师不在手术间的现象, 说明首次核查时手术团队三方没有同时到位, 此现象占抽查总数的20%。原因:手术并台、查房、开会等原因导致手术医师迟到。

2.3.3 召开座谈会

医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主管的患者已经历了多次核查, 对患者和病情非常熟悉, 再进行核查多此一举;对于常见或者中、小手术反复查对比较繁琐;3次核查都应该由手术室护士来主持和填写, 自己签字认可就可以了。护士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手术医师迟到往往造成首次核对不能正常进行;手术医师对核查的认识不足、时有疏忽;手术医师在核查中过于依赖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整改措施:召开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专题会议, 强调认真执行核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求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严格奖惩管理措施。相关科室限期制订出整改措施, 将7月份检查结果纳入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扣除科室及当事人当月的质量分数, 与当月的奖金直接挂钩。在每月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 医教科、护理部将核查制度的执行与监管作为重点检查工作,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2.3.4全面实施效果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 检查全院手术病历共1 124份, 手术安全核查表1 124份, 占手术病人总数的100%, 无缺失, 填写规范, 无涂改。无一起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医护配合能力加强, 各手术均顺利开展。手术患者非常满意, 认为此举实属必要。

3 讨论

(1) 大量研究显示, 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或者沟通不足是导致错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不仅是对手术患者的最后一次术前安全大检查, 同时它也是对手术患者信息、各种术前准备、麻醉和手术风险点的再次提示和警醒, 是手术团队有效沟通、密切配合的重要媒介。有效沟通在手术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在整个手术核查过程中, 手术成员必须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杜绝默认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以保证核查的准确性。

(2) 手术错误是手术室特有的严重差错之一[1]。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可预防的手术损伤和死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而使用核对表是减少手术失误、提高安全性的最佳方式。”医疗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安全[2], 医疗安全的保障不能完全依靠人的道德、经验和责任心, 而是依靠健全的制度, 制度需要认真执行和落实。不经过核查就直接填写或者提前填写都有悖于制度的初衷, 使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埋下安全隐患。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 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 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侥幸心理不可有、防范心理不可无, 医护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思维, 明确责任, 重塑手术习惯, 共建高效的手术团队, 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手术风险。

4 结语

目前,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已在全国各级医院全面实施, 同时各级医院制订出了相应的符合医院实际的核查制度, 只有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严格监管和持续改进, 才能有效防止手术错误, 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使医患双方获得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梅, 王英丽.实施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确保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10) :10-11.

篇4: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1 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及流程

1.1接患者时:洗手护士与患者所在科室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及病历与清醒患者共同核对,儿童、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陪护人员进行查对。核查内容包括: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清点交接术前用药和病历、影像资料及患者个人物品。

1.2接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再次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血型、药物过敏及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清点交接术前用药和病历、影像资料及患者个人物品无误后,将手术病人推入手术间。

1.3麻醉实施前: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核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患者过敏史、静脉通路建立情况、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1.4切开皮肤前:洗手护士递刀前由麻醉医生叫“暂停”,巡回护士再次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确保手术器械、物品准备齐全,性能完好后方可开始手术。

1.5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用药、输血、用物清点、手术标本、皮肤情况、各种管路及去向等内容。

1.6患者回病房后: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腕带、手术名称、术中用物、用血情况、尿量及生命体征、皮肤及各种管路情况,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单》上签名。

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本院已全面实行电子病历和手术护理信息系统,有时存在术前病人病历资料打印不全、患者没有佩戴手腕带、手术切口无标记,影响核查工作及手术开台时间。

2.2麻醉实施前,规范要求四方核查,但手术医生难以按时到位,,只能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与患者三方共同核查,手术医生进手术室后补核查项目,如果等待手术医生到位完成四方核查又难以保障手术准时开台,造成了四方核查的规范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3手术切皮前,麻醉师实施“暂停”的安全意识不强,存在安全隐患。

2.4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有事提前下台休息,落实三方核查医生资质存在问题。

3 改进措施及效果

3.1为了保障术前患者核查流程的实施,杜绝病历资料打印不全现象发生,手术是每天安排2名护士7:00上班,在手术患者交界区完成手术患者病例的查阅。一旦发生资料打印不全及时告知医生完善术前病历打印,没有手腕带和手术无标记的患者不得接入手术室,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核查流程的落实。

3.2针对麻醉前手术医生难以到位的情况,医院制定了手术患者8:30“刀碰皮”的奖惩措施,并每天指派医务科医务科人员到手术室进行督查,公式“手术安全核查的同步率”,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绩效挂钩,有效保障术前四方核查流程的落实到位。

3.3与麻醉科主任进行沟通,加强麻醉师术中安全教育,确保切皮前“暂停”的落实到位。

篇5: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根据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手术部位的标记:

1、应该标记的部位:①有左、右双侧的组织、器官及四肢手术。②涉及多重结构的手术(如:手指、脚趾、病灶部位等);③具有不同平面的手术,如脊柱手术。

2、可以不标记部位的手术:①单器官手术、剖腹产等。②事前没有明确部位的手术或操作,如心导管手术。③牙齿的侵入性操作。④婴幼儿。

3、标记方法:用不褪色的记号笔在手术切口或附近部位做好标记,采用写英文“YES”或画一条切口线“—”的方法进行,要求能在手术野能见到标记。

4、术前1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部位的标记,病房护士负责核对。

四、手术核对的整个过程中,强调患者的参与,如果患者是意识清晰的,应让患者参与到核对过程中,让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等其他信息。

五、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六、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TIME OUT)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5、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七、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安全核查参与者:手术医生、病区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以及各医疗组长是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责任人。

十、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1、手术室护士负责检查记录手术医生是否按要求做手术部位标记。

2、护理部每月质控检查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3、医务科每季度绩效考核手术医生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4、每季度总结反馈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篇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我院2017年实施手术2116台次,2018年上半年实施手术1340台次,医务科针对2017年-2018年6月期间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总结。手术安全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是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在医疗行业中,曾发生过多次手术部位或者手术患者错误的事故,因此医护人员都应当高度重视手术安全核查。医务科多次对安全核查进行过检查,存在以下问题:

1、术前检查未完善即安排手术、术前讨论。

2、部分手术医生未及时签字。

3、部分医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和流程不熟悉。

4、核查表基本信息未完善。

5、个别手术存在未认真核查执行者就已签字的情况。

6、部分手术未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

7、未严格落实“三步安全核查”。

8、术后病人交接时未详细交接术中用药、输血、管道标识。通过发现问题,及时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组织手术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强化学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要求医务人员完成术前检查、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知情同意等再与手术室联系安排手术。

3、患者无手术标识不得接入手术室。

4、涉及内植物手术,麻醉前必须和器械公司人员共同核对器械物品正确、无菌包装无破裂或过期。

5、严格落实,建立动态登记。

*医务科

篇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查,实践,分析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救治科室, 是进行抢救工作及手术治疗的关键区域, 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 手术室的安全核查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科学的核查制度可以将事故出现的概率有效降低, 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全面落实了卫生部门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理论, 最大限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1]。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手术安全核查, 确保了每个手术患者的安全, 进而加快了工作效率, 提升了预防意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实施手术的120例患者, 其中手术类型有骨科手术28例, 胸外科手术35例, 妇科手术37例, 泌尿外科20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核查流程, 对每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 手术核查的内容

需要核查的内容具体包括:床号、科室、性别、姓名、年龄、术前诊断、住院号、麻醉方式、拟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记、术前用药情况、皮肤完整性、手术同意书、患者药物过敏史、术野皮肤准备情况、术前备血情况、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体内有无植入物、有无手术史以及腕带标示等多种信息内容。

1.3 患者核查方法以及流程

①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后, 由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以及手术操作医生一起实施首次核查, 参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表》, 如患者的意识清晰, 要与其交流, 核实患者的床号、科室、性别、姓名、年龄等。如为昏迷患者、危重患者以及无法说话的婴幼儿, 需要根据佩戴的相关标识识别患者的身份, 也可以通过腕带或者脚带得到患者的资料[2]。②第二次核查工作定于手术切皮之前, 由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以及手术者第二次核实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部位以及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拟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记、术前用药情况、手术同意书、患者药物过敏史、术野皮肤准备情况、术前备血情况、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体内有无植入物、有无手术史以及腕带标示, 准确无误后方可继续开始手术。③完成相应的手术后, 需要对患者进行第三次核查, 仍由3个核查患者的基本信息, 查看留取的标本, 核对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查看标识是否清晰、正确, 确定管道通畅程度。④上述步骤均确定无误后, 相关人员分别在《手术风险评估表》以及《手术患者核查流程表》上签字, 并将其纳入病历。

2 结果

120例患者实施安全核查制度以后, 提升了手术操作之前以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核对过程, 确保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未见有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操作不正确以及患者出错的现象, 也无接错患者、手术器械遗留体腔以及纱布遗留等问题, 无术中用药、输血错误的情况出现, 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组织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

医院管理者应积极组织医务工作人员参与《患者安全目标细则》、《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 并制定一定的考核标准, 根据指定的标准实施考核。将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工作的考评列入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之中。安排相关的医务人员积极主动上报潜在的危险因素, 主动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组织科室进行学习和讨论, 吸取经验教训, 以免类似事件出现, 提高防范意识, 确保手术室整体工作的顺利实施[3]。

3.2 制定具体的核查责任人以及职责

核查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与多个科室密切相关, 同时也涉及到多个人, 属于一个复杂的过程, 为了保证每个步骤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要明确核查的人数, 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我院制定的职责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分别由麻醉医生、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巡回护士3人进行核查, 其中手术室的负责人、麻醉科以及外科病房是核查的主要负责人员, 主要工作是不断提升监督核查以及管理工作。

3.3 术中用药以及用血的核查

术中由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临时下达用药或者用血医嘱, 需要巡回护士进行操作。如为口头医嘱, 巡回护士必须重复内容。术中用药需要对用药核查制度严格执行。术中输血前要由巡回护士以及麻醉医生给予检查, 认真查看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等多项内容, 确保每项信息均准确无误。假如标签有破损、血袋漏血, 或者血液中具有明显的血凝块, 血液颜色异常等都不可在临床上应用。严格执行用药和用血的医嘱, 药物或者血液输完成后应将血袋或者药品试剂盒保留, 以便再次进行核查, 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团队合作, 确保手术安全, 加快手术室周转率以及提升管理效率。如引起医疗事故, 定然会给患者、医院以及医生本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特别是对患者来说。因此, 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这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责。我院通过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逐渐提升了医护人员的预防风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意识[4]。逐渐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概率, 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工作的重点在于责任心, 提升核查意识, 确定整个手术过程,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参加, 任何一方都要认真积极对待, 以患者为中心, 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乔英娟.浅谈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的建立[J].现代养生, 2014, 24 (18) :148-149.

[2]凌彩坚.神经内科设置病人安全管理护士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2 (8) :96-97.

[3]黄艳芳.病人安全事件提醒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20 (9) :418-419.

篇8: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25-01

如何确保安全的手术一直是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为了减少手术失误,确保患者安全,2009年4月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制定手术安全核查表,意在保障手术安全。我院于2010年5月开始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有效开展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杜绝了错误手术的可能发生,收到了较好效果。

1积极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 

建立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 医院领导重视,组织手术相关科室负责人学习,统一认识,并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每个手术医生和护士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1]的内容及精神。对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具体执行部门、责任人、执行流程均作出了相应规定。

2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内容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3个关键时段及手术的关键环节实施核查,共同对患者和手术部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通过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再确认制度,以减少失误,降低手术风险,增高手术安全性[2]。

2.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第一联依此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标识、知情同意书、麻醉安全检查、血氧监测、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皮肤是否完整、术前备血、体内假体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2手术开始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第二联依此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体位、并确认风险预警内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强调关注点)、手术物品和仪器的准备、术前抗生素的使用等内容。

2.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第三联依此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实施手术的名称、清点手术用物、检查皮肤完整性、确认手术标本、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安全核查表执行流程

由主刀医生负责手术安全核查表空白表格的管理及表格眉栏的填写。

3.1在麻醉实施前,由主刀医生主持第一联内容的核查确认,并逐一在表格内打勾,麻醉师和巡回护士暂停手头工作,一起和病人核查,确认后三方共同在表格上签名。

3.2麻醉后切开皮肤前,由麻醉医生主持第二联内容的核查确认,并逐一在表格内打勾,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暂停手头工作,三方共同一起核查,确认后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在表格上签名。

3.3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主持第三联内容的核查确认,并逐一在表格内打勾,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三方一起核查,确认后三方共同在表格上签名,主刀医生补上第二联的签名。

4手术安全核查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4.1手术医生不能及时参与麻醉前的核查确认[3]。以前我院麻醉师自己与患者仔细核查后即可实施麻醉。手术医生一般忙完病房的工作后到手术室即可洗手上台开刀。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后,有部分手术医生仍未及时到手术室参加麻醉前的手术安全核查。为有效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规定手术医生必须于患者入手术室后及时到室,否则手术室护士记录相关手术医生的迟到次数,由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给予其警告,再不改正者暂停其手术。

4.2未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流程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之初,相关手术人员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有流于形式,只完成填表而已。为此,由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共同学习,深刻领会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的真正含义,防止、杜绝手术差错,提高手术病人安全。在每次执行中相互督促共同完成。

4.3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未能切实落实执行 要求除了单器官手术、事前未明确部位的手术或操作、牙齿的介入性操作及早产儿手术以外,其余手术均应手术部位标识[4]。有部分手术医生没有在病房为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部位标识,而是在进手术室后方作手术部位标识。另有个别医生仅为了完成标识而所做的标识部位不准确。为此,手术室护士长与未执行手术部位标识的医生沟通,统一认识,认真按制度执行,若出现多次者,暂停其手术。

5体会

5.1加強宣传与培训 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在实施前和开始阶段,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讲解手术安全核查表的使用方法及实施操作流程,做到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全体参与,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5.2落实每个环节,责任到人,惩罚分明。小组核对是手术核对制度的创新点[5]。核查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用清晰的语言报告其核查结果,不能以沉默来表示默认。如果出现患者的资料不齐或核查过程中有异议现象,核查流程暂时终止,直到问题解决。在麻醉实施前的核查环节中,强调患者的参与[6]。

5.3严格遵守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7]。我院建立了腕带标识制度与操作流程,新病人入院后由病房护士按规定填写腕带上患者的信息(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并佩带于患者手腕。对于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的一种方法。

5.4认真落实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部位识别差错。我院根据卫生部《2008-2009年全国医院患者安全目标》[8],制定了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主刀医生或第一助手,一般在术前一天做好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必须在患者体表用专用标记笔统一标识,标记号用〈横线〉或〈曲线〉标注手术部位、切口位置。以下手术必须标识:具有左右侧的组织、器官的手术;四肢手术和手指、脚趾的手术;有多面的手术如脊柱。中国医院协会2009-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都将保障手术安全作为重点内容,并在各级各类医院推广使用[9]。2010年5月我院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至今,已实施近12000例手术,无一例错误手术发生。通过落实手术安全核查表确认制度,强化了手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保证了患者的。

参考文献

[1] [8]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王吉善,张振伟.实施安全核查,降低手术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5-6.

[3] 马金红,付玲玲.有效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6(26):435-436.

[4] [5]陈肖敏,周敏燕,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43):337-338.

[6] Forstneger M.JCAHO officials provide guidance on new patient safety goals[J].Biomed Instrum Technol,2005,39,(1):39-40.

[7] 卫生部.2008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2008,5,12.

[8]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王吉善,张振伟.《手术安全核查表》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工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2-3.

篇9: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CRS患者82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定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标准[3], 其中男43例, 女39例;年龄17~68岁, 平均年龄为 (36.57±9.14) 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无语言交流障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加本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耳鼻咽喉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CNP模式, 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等共同组成CNP小组, 参考文献制定CNP表, 见表1。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 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2)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中文版WHO QOL—BREF量表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等4个维度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每个维度分数为4~20分, 总分为80分, 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4]。 (3)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状况, 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 满意度=[ (满意+非常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达95.1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 两组总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 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2个维度的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 (P<0.05) , 其他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鼻内窥镜手术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规范化的鼻内窥镜手术护理流程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尤为重要。在以任务为主导的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下, 虽然也注意围手术期护理, 但仅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查项目及术前准备等, 缺少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生活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及出院指导等, 不能提供主动式的不间断护理, 护理质量较差, 难以适应当前患者对护理的要求。CNP是一种为某些疾病提供标准化护理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表以入院时间及治疗与护理作为横轴和纵轴,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内容。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就可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而且CNP开展过程中避免了护士反复书写护理记录带来的不便, 有效缩短了工作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护理人员自身个体差异而导致的护理效果的差异, 也克服了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使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 还能有效避护理差错,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CNP后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WHO QOL-BREF量表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与文献报道相符[4,5]。综上所述, 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降低住院费用,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1) 和观察组 (n=41) , 对照组采用耳鼻咽喉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 (4.95±0.37) d和 (6 143.51±482.64) 元,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7.61±0.64) d、 (7 483.27±594.76) 元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1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能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陈丹, 陈璐, BEULE AG, 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诊治进展[J].重庆医学, 2015, 44 (23) :3286-3288.

[2]刘纬华, 刘迎春, 张祁, 等.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6) :41-42.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年, 昆明)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 (2) :92-94.

[4]陈曦.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编制与效果评价[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 2012.

篇10: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回访,沟通,评价

由于目前国内手术室普遍存在护士缺编和工作超负荷现象,手术高峰季节护士人力不足尤为明显。手术室护士忙于完成手术配合任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开展访视工作, 致使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完全脱节。而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手术室护理要适应和满足病人围手术期的需要,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直至与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在病人围手术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完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我科2005年6月~2010年3月对160骨科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回访,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骨科手术病人共16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0例;年龄26~72岁,40~60岁128例,61~72岁32例,均无严重内科合并症。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了解病人的过程,也是沟通手术室护理与临床护理的桥梁。通过术前访视,可以与临床护理相衔接,了解病人术前护理情况、个体的需求、心理和身体状况,建立护患间的信赖关系。访视内容包括: (1) 查看病人病历,了解其基本信息; (2) 与责任护士沟通,了解病人住院期间的身心状况、爱好和需求,以利于术中更好地提供个体化护理; (3) 床边访视,恰当地进行自我介绍,以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向病人提供自行设计的工作流程宣传册,并仔细讲解。同时,在"术前访视记录单"上将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医生等明示于病人,解决病人术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术前访视完毕后护患双方在记录单上签字。

1.2.2 术中陪护

对病人来说,进入手术室等待手术开始是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因此,如何让病人平静、安全地度过这一阶段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 (1) 进入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护士微笑迎接、主动问候病人,并陪同病人进入手术间,根据手术部位为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尤其注意病人肢体或躯体的损伤处,以减轻不适和疼痛,并注意保暖。根据病人的爱好和需求选择播放音乐,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2) 手术中护理:麻醉开始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对于非全身麻醉的病人,手术中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病人意识清醒,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此时要有效控制手术间的环境和声音,尤其是骨科器械的撞击声,并经常给予解释和安慰。巡回护士经常出现在病人的视线范围内,使病人有心理依托感,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 (3) 手术结束护理:及时告诉病人手术结束的消息,通过肢体语言为病人送去安慰。护送病人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对手术时间长、特殊体位或身体瘦弱者,重点交代皮肤情况、体位和术中护理情况,以利于护理工作得到连续。

1.2.3 术后访视

在术后3~7d内对病人进行回访,回访者由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担任,通过"手术病人意见征询表",对术前护士与病人的解疑、服务态度、病人对手术过程的了解情况以及通过与病人沟通后的主观心理压力缓解情况等方面进行回访,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1.3 效果评价

每月对"手术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汇总,调查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评价,分别计算每个项目的百分率,分析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使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按照PDCA循环持续提高。

2 结果

通过对80例骨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及意见征询,结果显示,病人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大提高。其中,与手术室护士沟通能缓解心理压力、护士主动关心并提供帮助的支持率较高,

3 讨论

3.1 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可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定位在护理工作是否满足病人的需求,病人是否能在舒适、安全和心境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虽然病人在手术室接受手术护理的时间相对短暂,但却会给病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 有效改善病人预见性不安对于病人来说,手术室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术前不安的心理导致失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1]。本组病人普遍反映术前访视使他们在术前基本了解了手术室和护理过程,可以较安心地接受手术。同时,环境满意度较低也提示我们,对待病人要充分运用"移情"理念,才能让病人受益更多[2]。

3.3 改变术后回访方式,立足反馈信息的收集术后访视具有反馈功能,而传统的术后回访时间基本是在l~3d内完成[3],且经常出现拒绝访视或不合作的现象。分析原因,可能与术后病人麻醉反应、伤口疼痛、身心疲惫有关。因此,我们选择在术后3~7d内进行回访,并送上鲜花一束,以表示对患者的真心祝福,红色的鲜花可以刺激神经兴奋,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使病人心情舒畅,这样就使得病人很愉快的接受回访。

3.4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持续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护理质量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价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通过质量评价从中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每月参与小组讨论的成员为护士长、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部分护理骨干。由于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既是护理程序实施的参与者,又是术后访视病人直接获取信息者,他们具有一定的管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具体工作中体会深刻,能够在讨论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护理骨干则思维活跃,理论基础较强,信息来源广,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护士长作为决策者,最终经过综合分析,制订改进方案,从而丰富了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涵质量,对完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室访视是整体护理的实施,也是围手术期护理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护理实践,我们认为,随着"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深入,深化手术室整体护理势在必行。这与改变单纯手术护理为跨科室护理沟通,术前、术中与病人的沟通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质量反馈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倩, 杨敏, 陈俐, 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0) :809~811.

[2]张前德, 徐婕.浅谈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 :476~478.

上一篇:领导在员工订婚仪式上的讲话稿下一篇:《生命生命》阅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