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2024-05-24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1:《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老虎岗中学:任有娟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具有启发性,可操作性,可读性很强。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的低层教学,而是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收获很多,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有几篇文章中都提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是有明确目标和具体内容的活动,课前必须有周密、详尽的备课,所以往往把课堂设计得天衣无缝,甚至剥夺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可能。当生成的问题不能与老师预设的相一致时,老师们在生成的资源面前往往束手无策。这一问题就反映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而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一、学生是备课的一部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并非不要预设,而是要合理地改进预设。

1、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必然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活动的展开。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以确保课堂生成的空间。

2、用心钻研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要认真阅读文本,钻研文本,不仅要领悟谴词造句之妙,还要揣摩谋篇布局之美,更要用心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理、意、趣,它们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制高点。教师只有驾驭这个制高点,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方向的引领,从而提升学生的心智——使本来只能见其点者,能够观其面;使已经能够观其面者,进而能够识其本。

3、设计板块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时间计算合理精确。这样的设计是牵制课堂教学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所以书中提倡让教学设计粗放些,从僵化的、呆板的线型设计走向灵活多变、有广阔发展余地的板块设计,为课堂的动态生成保留空间。所谓“板块教学设计”,即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二、学生也是资源

书中说,课堂教学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是啊,其实,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顺势引导,定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与学生对话,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不同,目光及视点各异,很可能会出现“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学生暴露错误,不正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吗?如果以此为契机,沿着他的缺陷点,进行教学资源的艺术开发和利用,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乐学、善学、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铺光明大道,让其向深层次的内容学习。而对于学困生,则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目标,如:教师在单元质量检测中采取分层次检测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内容,自创习题,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很轻松地发现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这些教学法宝抹去了一些使用统一考题带来的弊端。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现在、面向未来。书中,给了我们4点建议:

1、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备课。

2、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大体方法是,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等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

4、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法,根据学习状态分层引导。

四、扩大评价正向价值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过去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面对着一个个充满思想活力的学生,教师只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估: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家长为高分而喜,为低分而愁,学科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平时的评价方面同样存在着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

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这本书所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的发展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语文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的评价地位;应当既关注个体,同时也关注全体;还应当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教师的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显得宽松、和谐、民主。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去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篇2:《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华阳九年制学校付军飞

利用业余时间,我仔细研读了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也做了近2000字的读书笔记。从自己内心说,这本书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发展的实际需要。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等,将促进广大初中教师通过学习,使他们的教育理论素质、尤其是课堂教学技能得以提高。

全书共有五篇,分别是: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三个维度;

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

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

每一篇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倍感困惑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大都由四个层次组成,首先是“问题提出”,概括叙述了这些问题的来源;然后是“问题表象”,对所提出问题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罗列出来;其次是“问题归因”,就是对所罗列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是“行动策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真正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空洞乏味。

对这本书我是这样读的,首先我通读整书,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方法勾画出来,然后是再对勾画出来的部分摘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品味,查找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情况,对照着目录,最后我又精读了部分篇章中我认为经典的问题。

问题2 用教学机智最大化“偶发事件”潜价值

在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育机智在提高课堂教学中作用,教育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它是一种处理教与学之间矛盾的教学技巧,处理的好可以把“事件”转化为“资源”,而处理不好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扼杀学生思维的创造力。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外,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

践者。”那教育机智哪里来?首先教师要有爱心,要把学生、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再就是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创点;再就是教师要善于学习,学生别的优秀教师的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处变不惊”,要做到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抛给你的难题,非一日之功,努力学习,不断积累,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问题4 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七点建议

这一部分我读的是最仔细,发自内心的讲我很想激活我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课堂上教师教的效率,另一个就是课堂上学生学的效率。假如我自己教的效率提高了,但学生的效率没有提起来,课堂这驾马车也是跑不快的,所以要教与学同步进行。我翻来覆去的读,可怎么也找不到“七点建议”,也不知道是哪儿出错了,这是题外话,下面我说说对这部学习的认识。

从作者阐述的来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大事者无不对所研究的方向充满浓厚的兴趣,书上也举了丁肇中的例子。我也经常的去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刺激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以前学生的内驱力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学校,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已不是问题,也就没有了这样的内驱力,那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力又是什么?我也不止一次的和同事们探讨这个问题,一直不得其解。

读完这一部分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乐此不疲。而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味的压制学生去学习,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压制式的学习,近期学生可能也有学习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停留在表层的,遇到困难时会偃旗息鼓。不能很稳定的很长久的关注自己的学习。一旦引导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学生自动的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觉的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自发的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状态,直指自己的目标。

问题6 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一直在考虑这一问题,读了这一部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没有目标的教学,不可能成为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设定预期的目标,有了正确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教师都会有方向,必然会提高效率。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就不会只从自己教的方面考虑,而忽略考虑学生的学的方面了。

读完这一部分,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反映学生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效果如何?对于学什么的问题,目标一定要准确、标准、具体,这样学生才有方向感。对于怎么学的问题需要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入手,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给与

正确的方法指导。学到什么效果,这就是当堂检测,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内容,通过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及时的反思改正。

篇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甚至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课”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泼清新的导入语、课文的一些背景资料、与课文相关的一组图片、展示课文情景的背景音乐等,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课文所展示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谛听,去触摸,去体验,去建构。如在导入李煜的《浪淘沙令》时,投影展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泪之痕。用这样的导人把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一个帝王、一个亡国君主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首次看见李煜那张孤寂、凄楚、哀情无限的脸。这样就紧紧锁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牵引”到课文中了。

二、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家都是了解的。我们如何在继承传统有益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探索、创造新的适用的教学模式呢?以《三峡》为例:该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后,播放电视片《长江》中“三峡”片段。三峡旖旎的风光、浑厚徐稳的解说很快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接着和学生一起高声朗诵课文,整个气氛是激情澎湃欲罢不能。然后引导学生默读、体会三峡总的特点,体味三峡夏水之激荡凶猛;春冬景色之秀丽奇绝;秋景之凄凉。整个教学是一气呵成,学生也是熟读成诵。在愉悦、活泼、充满审美情趣中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当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取其精华创新发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率。

三、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探究学习就是自主学习的升华,探究学习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探究前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提升语文有效性教学,教师必须开展探究学习。例如:在上《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上《孔乙己》时,就让学生讨论绍兴的酒文化。在教授《背影》这一课时,就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去分析、理解、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在本文主要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广泛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掌握理解文章的方法和步骤,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渠道,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为跨进高中语文的大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生自主有效学习

借助幻灯,点明文章题旨;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在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能力。例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在播放了课文录音后,我们马上便组织学生理清结构层次,弄清文章主旨。如果单凭学生自己去分析,很难较好地把握。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可以让学生按课文后面的网址去浏览网上信息。然后,教师组织综合汇报各种信息,师生共同甄别比较。最后,学生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独立确定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五、布置有效作业,提高学习效益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是师矣。”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让各类学生的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布置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有效作业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精选作业,“剪贴”出真正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严格控制作业量,分层布置作业,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学生通过考试为最终目的,导致学生只注重背诵、记忆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制约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培育出了出色的应试人才,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过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形成了一种教师讲解教材、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师生之间完全没有建立起沟通和交流的渠道,课堂学习氛围沉闷、无趣,导致许多学生感觉疲惫,学习效率低下,打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仅限于课本,完全忽视了对社会生活素材的采撷,使本就源于生活的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完全脱节,制约了现代教学方式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为了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过于追求精致、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阐述和讲授;为了迎合学生对新型教学方式的需求,大量采用演讲、表演的形式,过度追求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对知识点的理解错误视而不见,产生了语文教学目的的本末倒置。

二、新课程改革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不可否认,一部分人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都对课程教育改革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只要将旧教材进行更新、改进就能有效实施课程改革,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发展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新型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改进应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关注上,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允许的框架内,在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用各种有效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探寻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学习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扮演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角色。

决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和教学水平,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教学技术的教师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反之亦然。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加深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揣摩学生智力和心理特征,将自身的语文素养转化为对教材的总结和提炼,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课堂上建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将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融入语文教学,创造、设立有关情境,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要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尊重并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掌握课堂知识讲解的节奏,使语文学习在张弛有度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必须摈弃传统、呆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开展顺畅、有效的师生交流,从而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盲点,全面掌握其学习动态,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努力,围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不断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广云.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05.

[2]何韫.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29.

[3]邢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 赤子(中旬),2013,10:360.

篇5:《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这14天的跟岗学习,期间得以品味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形成既能反映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从内容上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核心元素、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纬度、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索。

全书共有五篇,分别是: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三个维度;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每一篇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倍感困惑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大都由四个层次组成,首先是“问题提出”,概括叙述了这些问题的来源;然后是“问题表象”,对所提出问题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罗列出来;其次是“问题归因”,就是对所罗列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是“行动策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真正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空洞乏味。

对这本书我首先是通读整书,然后是精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品味,查找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情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想。

所谓高效课堂,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它包括三层意思:高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高效率,即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符合经济、节约、高效原则;高效益,即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回归简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生物课堂的“高效课堂”,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头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技能、创建出有效、高质的生物课堂呢?“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人细胞的分裂视频,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细胞分裂,然后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离,产生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引出分裂前要复制,接着引导要如何平均分,把染色质的知识进行复习,讲解分裂过程的变化,从而归纳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在让学生在既学习了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现象理解到本质。课堂中让学生产生 “有效思维”,从而成为 “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生物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是我们解读教材和精心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过程走向丰富

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对生物之美的发现、体验、热爱,对生物文化的感受、理解、敬畏,对生物精神的领悟、继承和弘扬。生物课堂在恰到好处的丰富拓展中,达到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完美统一。

三、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课堂的实际效果其实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有效地学。在课堂时间管理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1、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1)会用心;

(2)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

(3)能排除干扰,通过自身的优势、缺陷等的深刻认识,培养“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

2、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必须进行认真的设计,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安排,力求做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

(2)充分利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3、教学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

呆板的教学节奏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或精力的分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或课堂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学生进行及时、充分地交流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节课的前15分钟之后,教师必须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来调整教学节奏,这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比较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达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目的。

4、课堂上还学生十分钟

在一堂课中要让学生有10分钟的充分练习,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每节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在以前,教师常搞“题海战术”。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往往事倍功半。现在高效课堂,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高效学习更明显。我们实行了学案,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随堂练习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有书上的例题,也有学生与例题相匹配的练习,让教师在讲授了新知或者示范了例题以后,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把学生的知道能够及时得到巩固,加深理解,当然做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题目解题的规范,让其培养良好的做题规范。

篇6: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有效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历史课堂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面对众多教学理念时大都采用“拿来主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找寻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历史课堂,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前景 历史 有效教学

如果说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高中教学就是风向标的标尖。长期以来,为了在高考中胜出,教师们尽可能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题海战术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教和学本来都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大家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怎样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

一节高效的历史课,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好的方法是采取学案教学,学案教学既明确了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组成一个有层次、有联系的问题体系。

在制定学案的教学目标时,不能按照课本顺序一成不变,应该具有“大教材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敢于打破教材顺序进行“目标重组”和“建构”。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本质要求。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以下就简列几种。

1.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生动形象的导入语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动力。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可以让学生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为高效的历史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新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不仅要用教材教,还要整合其他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巧设问题、引人入胜。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效的目的,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提问。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以前,我国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不能再把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是要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那么,使学生喜欢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则成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其次,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收入课本的只是极少部分。课堂中,适当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都有好处,而且还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其一世。”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提供重要的保证。

1.记忆方法指导。对于历史,有大量的历史信息需要记忆,但是记忆并不代表死记硬背。记忆应该建立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去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要让学生“学习有路方法为径”,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鼓励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培养“通史”意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中外历史的发展,抓住“中国特色”与“世界联系”之间的接合点,推进对历史发展趋势、中外历史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理解,构建大历史观。

篇7:《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提纲)

湖北省教研室 刘 莉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老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些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

有效教学的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目标、追求方式与策略。21世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历史时期,有效教学意味着什么、有效教学有什么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怎样„ 有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教学中“高耗低效”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中没有抓住基本概念或教师没有能力提炼出基本概念——这些教师或是因为水平低,不懂得传授基本概念、促进学生发展的原理,分不清哪些是学科基本概念的知识,哪些是说明基本概念的知识:没有能力从繁多的、多种多样的题目中筛选出能覆盖它们的基本题目,不具备将100个知识浓缩为20-30个,将一节课的内容在15-20分钟讲完的能力;或是因为偷懒,把教师应该做的对教学内容的复制筛选、提炼整理知识的劳动专家给了学生。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广义的“有效教学”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智慧教学法则)认为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是提高学生有效知识量的知识量——学生的有效知识量是他知识总量中具有迁移性的、是学生实在受益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量,是智慧(发展)的象征。

思考:

(一)教什么?

(二)怎样教?

1、哪些知识是教学中的智慧含量高的、教学的有效知识?

2、知识教的越多,学生就能有大的发展?

3、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否等同于有效性?

4、如何提高教学有效知识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操作

(一)有效教学前的思考-——教什么?

1、用基本事实的知识——基本概念,来发展增进学习者的思考力。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基本概念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表现为: 第一,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第二,掌握概念有益于获取新的知识。第三,掌握概念有益于认识解决问题。第四,掌握概念有益于创造新的知识。

2、通过传授方法,使学生获得持久发展的力量。

方法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体力劳动的方法和智力劳动的方法。智力劳动的方法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方法。在此,我们关注的是思维方法。因为任何智力活动的方法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方法是“方法中的方法“,是智慧的核心。

方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价值表现为:

第一,没有方法就没有知识,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结论。第二,没有方法就没有智慧。第三,方法是人的基本素质。

教学中如何传授方法呢?基本观点是:通过传授知识传授方法。具体说来:

1)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2)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3)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4)培养运用方法的技能。

3、通过精心组织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结构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在于:

1)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迅速内化新知识,使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并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合理的知识结构能使人迅速提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想的知识结构呢?

第一.就一门学科来讲,首先从“纵”的方面,给学生一个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第二,从“横”的方面,给学生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

(二)有效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怎样教?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1、关于有效的“讲授”。有效的“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讲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讲授”应保持一定的节奏。(3)重视教学中的鼓励性即时评价。

2、关于有效“提问”与“倾听”。

(1)有效地“提问”。——“精心地设计问题” 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第一,问题要有开放性。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2)有效地“倾听”。

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学会“等待”——为学生的思考留出“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第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作出“回应”。第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倾听。

第三,教师要在 “赏识”和“追问”中,捕捉“生长点”,将学生的“回应”转化成教学的资源。

(三)有效教学后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反思,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回头观看和追溯。由于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每一堂好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教学充满了智慧和挑战。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能有效补充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记成功之举。

2、记“败笔”之处。对“备课”进行反思:我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这与什么问题有关?这个问题我以前见过或听说过吗?别人曾经遇到并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别人是怎样解决的?我能否借鉴别人的想法或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涉及到某些“教学理论”问题?„如一教师执教《平均数》后的反思;对“上课”进行反思: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我应该怎样应对怎样的事件?我怎样应对合理吗?我该怎样调整我原先的教学方案?

3、记教学机智(策略)。

4、记学生见解。

篇8:《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要确定和实现目标,这就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原有知识及能力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作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哪些是相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在哪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的任务导向作用。所以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必须是准确地进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使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三、形成组内共识并总结课堂教学一般过程

首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课程更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我们尤其要注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次,进行有效的课堂讲解。有效讲解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好的讲解总是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教学节奏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理解一定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再次,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点尤其明显。

(1)必要的、一般的操作是深入学习和创新的基础。高中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依赖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如果过分地依照课本,势必减弱或忽视学生的操作水平,那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重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实际水平是不一样的。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对于没有学习过电脑操作的学生来讲,接受高一新课程的教育是困难的。因此我们的课堂要作适当的调整,加入一些基本的操作教育,减轻基础差的学生的焦虑与压力。

(3)小组学习,互相促进。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互相搀扶,同时也促使了协同互助精神在课堂中的渗透,相得益彰。

(4)要生活化、现代化与社会化。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老师,我们所举的例子、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我们所带来的计算机文化影响必须要新、活、实,才具有影响力、吸引力,才能发挥学科的优势。

我在上《搜索技巧》一课时,基本上是基于这种考虑而设计的。课本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概念多,和实际操作联系很紧,而学生水平又欠缺,操作及输入都很慢,所以我把讲解与联系实际的生活问题两者互相结合。探究如下:

[探究任务一]由于班级里的电脑感染了病毒,你们的班主任拜托大家一个任务,替他找到2011版金山毒霸的下载程序,请同学们替他完成这个任务。

(启发学生思考关键词的提炼,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对每组的方案加以对比分析,然后学生使用各种方案搜索并对搜索效率进行对比,演示几组不同搜索效果)几种关键词对比:(1)2011版的下载程序;(2)金山毒霸杀毒软件;(3)2011金山毒霸件下载;(4)2011金山毒霸杀毒软件免费下载。

教师:分析总结蕴涵的搜索技巧要点:关键词的提炼(所有搜索技巧之母),多关键词的使用(使用较多的基本搜索技巧),搜索条件的细化(条件越具体、结果越精确)。(提醒:对于初学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要求的原文原话当作搜索关键词使用,反而搜索不到需求的东西,此处加以强调)

[探究任务二]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同学们对奥运主题歌还记忆犹新吗?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刘欢的MP3歌曲《我和你》,看谁速度更快、有效的目标更多。(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观察,展示竞搜结果,并对比各种搜索方法及其效果)。搜索对比:(1)网页搜索关键词:“刘欢”“我和你”;(2)MP3搜索关键词:“刘欢”“我和你”(在实践中有的学生使用目录索引类搜索,类别:娱乐-音乐-mp3,后又使用关键词:“刘欢”“我和你”。此处加以肯定和启发,强调搜索技巧地灵活运用)

引申:图片搜索、地图搜索、词典搜索……

[探究任务三]查找一下近五天天气预报资料,然后汇报搜索数字(学生自主探究,并汇报搜索结果,学生演示搜索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并总结)。关键词:“天气预报”“中国气象预报网技巧”要点:多关键词的使用、权威网站的选择(引导学生提高对网络信息批判性的态度和意识,正确科学获取信息)。

[探究任务四]你们以前用过逻辑命令来搜索资料吗?如AND(与),OR(或),NOT(非)等。几种关键词对比:(1)“杭州AND西湖”;(2)“杭州OR西湖”;(3)“杭州NOT西湖”

分析总结技巧要点:AND(与),OR(或),NOT(非)等的区别(不同的搜索引擎使用的逻辑命令稍有不同),用好逻辑命令可使我们的日常搜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探究]查找介绍“搜索技巧”的网站,学习网络上一些有经验的技巧,通过实践进一步拓展与提高自身的搜索水平。(学生上网探究,推荐自己满意和感觉较有价值的技巧,并提交结果)。

综上所述,探讨成功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最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我们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蔡慧琴,饶玲,叶存洪.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篇9: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以“学习中心论”为基础和核心,其基本观点可概括为:(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4)科学探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教学要获得效果,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求知欲,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二是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从而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备课除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做到以学施教,课堂把教学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在交流互动中获取知识,领会学习和思维方法,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四是教师要做好精讲、点拨,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探索热情,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根据实践体会,实施有效教学有以下主要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课程资源,要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也就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只对其学习方向、学习与思维方法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更高层次的目标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给予学习及思维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促进他们对概念的领悟,帮助他们拓宽学习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学习随意性强、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并培养其认真学习、做事的态度;对于少数在学习和各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歧视、低要求、多激励、多表扬、慢教化”的策略,科任老师和班主任配合做好帮带工作。

具体的“有效课堂”的设计,要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共性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课堂要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优化组合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也会有它的不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择优应用,扬长避短。教学方法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个性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等科学地结合,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问题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媒体的使用得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科学、合理、适时、适当。例如,在教学中学化学“原子结构”时,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像,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课题:“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予核的结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接着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帮助学生越过理解知识的思维障碍;最后用动画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认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多媒体手段来层层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教学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通过外部条件如情境创设的作用,促使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就能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和结果的达成。有效教学强调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探究中学……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和能力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的内容,然后让一个学生演示新制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①为什么未能看到白色絮状Fe(OH)2沉淀?②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③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FeSO4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原因是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接着引导学生就如何尽量避免Fe(OH)2与氧气接触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沉淀,并且它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还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捕捉动态生成,发挥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认识在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在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心态也在变化……即使教师准备再充分,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所以教师时刻面临着挑战。教师若是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面对意外情况时,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临场应变,使教学得到预想不到的收获。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用KSCN溶液来检验Fe3+离子时,一个学生提问:“FeCl3溶液是棕黄色的,FeCl2溶液是浅绿色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还要加KSCN溶液来检验?”。这个问题一下子使老师愣住了。又一个学生举手发言:“NaOH溶液不是也可以检验Fe3+,离子吗?”教师首先表扬了发言的那两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并让全班一起思考、讨论,同时迅速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是检验必须灵敏,使用低浓度的试剂也能够产生明显的现象,“浓度”是三种检验方法的关键。接着教师用试管分别取两滴FeCk和两滴FeCl3溶液。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看不到颜色了。“现在你还能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哪个是FeCl2溶液,哪个是FeCl3溶液吗?”学生摇摇头。老师再继续加水稀释后,分成两份,在其中一份中滴入NaOH溶液,另一份中滴入KSCN溶液,让学生观察有何现象。此时问题的答案已非常明显,同学们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选用KSCN溶液来检验Fe3+离子的存在。

五、抓好教学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材使用、教法学法、理念行为、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及学生知识掌握、思维与学法的状况等等。教学反思是积淀教育智慧的重要手段,抓好教学反思,可以使下一步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有效教学策略,确保目标的实现。

篇10:《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对我们中学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学则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是主要实施者。

2、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与教师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课题。在不同的教育发展时期,有效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以往主要针对的是教学中存在的以本为本的备课,满堂灌的教学,单一的、简单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对新理念理解贯彻不清,又出现了诸如满堂问的对话,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三维目标把握不准,浅层次的学科活动教学等问题。为此,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解决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追求优质,实现主动发展”,多年来在社会与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教学上贯彻“以人为本,张扬个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习,获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清晰地暴露出来,如:由于是新教材,教师在没有形成系统经验以前,缺少对整个教材整体的把握,理解不透,不知道这一课教学内容在整个一册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那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模糊的。

如:为体现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过程,老师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质疑环节”,特别是遇到有人来听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然而,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教师对于这一环节没有精心设计,学生的提问显然是明知故问,只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思路,讨得老师欢心而已,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为质疑而质疑流于形式。又如:现在的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结果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的保持沉默;当然也有一些同疑难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疑的必要。可问题一出现,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而是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解疑。这种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体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无意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随着课改的深入,面对各方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急需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途径的系统研究。这一课题,为我校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机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的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近现代的教学论,我们发现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有效教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大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将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努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继夸美纽斯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对“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所谓“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运用”,教师凭借这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能迅速地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赫尔巴特设计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的“普通”教学过程,后来被他的学生补充、调整为“预备——提高——联想——总括——应用”的“五段教授法”。其后经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程——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六段教学法,从而形成了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研读这一段教学论的发展史,我们认为,夸美纽斯之后的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以及整个现代教学论研究,无不在为“如何在班级教学中有效教学”而努力。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多种教育派别与教育思想的相继涌现,有效教学逐渐走出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进入“教学设计”的道路。现代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倡导以科学的名义和“人本”的名义理解人。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介绍,一些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步展开。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国外的有效教学研究开展时间比较长,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正在积累中。

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以住研究是多以学生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从教师层面进行的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个别学生、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策略”是指为有效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程序性方法和操作手段。“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2、支撑性理论(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整体构想、研究目标

1、整体构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师开成有效性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内容:

1、把握各学科及各学段基本知识体系,确定教学目标的研究。

2、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研究

3、有效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研究

4、有效教学评价地的研究。

5、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

帮助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指导、提升实践。

六、研究保障、预期成果及组织机构 保障条件

1、落实组织。由校长尚庆莲亲自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领导全员参与,由学校骨干教师和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研究小组,由科研室具体操作实施。优化领导,加强管理,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

2、构建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将此项研究作为学校的重大课题,对突出贡献者由学校翔鹰奖励基金给与奖励。(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包括课题跟进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研讨制度和主题培训制度。

3、专家指导。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具体指导课题的实施。

4、保障投入。学校将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硬件和软件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宽带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建立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预期成果

上一篇:节能安排下一篇:XX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