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2024-04-27

大学语文**(共8篇)

篇1:大学语文**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现代文

鲁迅

1.2.3.4.5.6.7.8.下列作家,对魏晋文章情有独钟的是鲁迅 鲁迅的《复仇》选自哪部作品集《野草》 鲁迅的《野草》属于散文诗集

从《复仇》可见鲁迅一种特殊的心态,这种心态是捣乱心态 《复仇》里一对裸身男女象征的是启蒙者 《复仇》运用的文学手法主要是象征主义

从《复仇》可见鲁迅的一个大苦闷是启蒙者启大众之“蒙”,大众不仅愚昧冷漠,而且反相迫害启蒙者

《复仇》中“无血的大戮”是指裸身男女毫无动作,以致路人因无戏可看而“干枯到失了生趣”

9.自群众观言之,《复仇》所表达的思想,与哪位作家的思想近似尼采 10.如从启蒙者与大众之关系的角度看《复仇》,则鲁迅对于启蒙主义的看法是启蒙主义遭遇了悲剧性的尴尬

周作人

1.2.3.4.5.6.周作人的散文发扬了中国文学(言志)论文传统。周作人曾赴哪个国家留学并深受该国文学的影响?日本 周作人的文学观是(人的文学)

周作人倡导“人的文学”的理论依据是(人道主义)(《孤儿记》)是周作人的翻译作品。《我学国文的经验》最初发表于(《孔德月刊》)

张爱玲

1.2.3.4.5.6.7.8.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紫罗兰》)(《秧歌》)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散文集《流言》的作者是张爱玲;(《流言》)是张爱玲的作品集 下列作品不是张爱玲写的是:荒山之恋

下面哪部小说不是张爱玲的作品?《啼笑姻缘》

(咏物抒情)不是张爱玲在《天才梦》里用到的笔法。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紫罗兰》)(咏物抒情)不是张爱玲在《天才梦》里用到的笔法。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6.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其第三境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7.《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由谁撰写陈寅恪

8.《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所说“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此“俗谛”实有所指,指的是三民主义

9.本文中的“俗谛”在佛教用语中与下列哪个词语有相对的关系?真谛

梁启超

1.(《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是梁启超的文章。2.梁启超创办哪份刊物?《新民丛报》

其他

1.雷海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2.课文中提到的“恭忠亲王”是?奕訢 3.本文的体裁是?掌故笔记

4.汪曾祺所述之金岳霖先生的专业是什么?逻辑学 5.20世纪20年代,傅雷去了哪个国家留学法国 6.傅雷认为巴赫的音乐被基督教精神束缚 7.梵·高是哪国的画家荷兰

8.梵高去世后被葬在哪个国家?法国

9.下面哪个选项关于蔡元培的描述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0.下列不属于蔡元培对大学所下定义的是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11.在《梵高的坟茔》中,范曾着力贬抑的画家是谁毕加索 12.(沈从文)这样表述自己的文学理想:“我是想造希腊小庙„„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13.(《湘行散记》)是沈从文30年代散文的代表作。14.(《看云集》)不是沈从文的作品。15.《庚子西狩丛谈》所叙之事是什么?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16.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贾平凹创作的酒国

17.“可望而不可及,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这便是浪漫主义的企慕情境。”出自谁的话钱锺书

古代文

史记

1.《史记·魏公子列传》是传记战国四君子中的:信陵君无忌

2.《史记·刺客列传》里,司马迁人物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是子丹处置失当

3.《史记·刺客列传》起首写荆轲分别与盖聂和鲁句践交往的故事,这里运用的手法是先抑后扬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苏轼

1.2.3.4.在北宋的新旧党争中一般将苏轼视为旧党

下列苏轼的作品中没有出现“杖”这一意象的是《和子由渑池怀旧》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是苏轼对哪位作家的惋惜慨叹?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一词中最被苏轼赞叹的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

1.下列作家属于“苏门四学士”的是秦观

2.下列作家中是高邮(今江苏扬州)人的为秦观 3.秦观的词集是《淮海居士长短句》

古代诗人

1.2.3.4.开创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的唐代诗人是:韩愈 所谓“沈宋”指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的作家是晏殊 唐代自号江湖散人的作家是:陆龟蒙

古代诗歌作品

1.《古诗十九首》是哪个时代的作品东汉后期 2.《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一词中最被王国维赞叹的词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燕歌行》在乐府古题中属于:相和歌辞

5.以下哪种评价语不适合用于《长恨歌》?含蓄寄托 6.《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中最为悲观的词句是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7.《老将行》在诗体上属于:乐府诗

8.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王逸《楚辞章句》

穆旦

1.2.3.4.(穆旦)是中国“九叶”派诗人。穆旦的原名是:查良铮

穆旦属于哪个文学流派:九叶派

“他一方面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另一方面他的最好的品质却全然是非中国的”,王佐良的话是对哪位诗人的评判?穆旦

篇2:大学语文**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编写定位

本课程是为高职高专非中文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文学素养,是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大学语文》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学好语文基础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备前提,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重要保证。

本课程编写时侧重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考虑到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某些中外文学作品有所涉猎,因此,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连贯性,又要考虑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充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初步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此外,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其应用性的要求,增加了实用文体知识,以适用学生实际应用技能提高的要求。

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特点和深入改革开放的要求,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名家名篇作品的学习和领会,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以便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服务。

二、教材编写框架和特点 《大学语文》教材结构:

整个教材分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中国古代文学部分,下编为现当代文学部分。上编按体裁和文学史顺序分为四大章;下编延续上编的结构方式分为五大章。以章为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后面安排有关的文学鉴赏知识。

每章选文的原则是:力求反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力求体现高尚理想、人格力量和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力求体现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力求精炼经典,并注意安排文言文与现代文、诗歌、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比例,文言文力求选精品,适当加大现代文和当代文的选文比例。每篇选文按照作品的作家简介→课文→注释→作品简析→思考练习的体例编排的。每篇选文的后面,都有赏析和点评,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名篇,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还精心设计了一些思考题目,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相关章节的后面,适当安排了一些文学知识介绍、古代汉语基础、现代汉语基础、实用文体写作,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在教材后面编排了六个附录,课外阅读书目参考、中文工具书介绍、简化字总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留下了广泛的活动空间。

本教材在编写时,努力突出以下特色:

1、力求系统与科学。本教材设计编排是通过单元组合来实现的。注意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衔接,选文避免与高中语文重复,在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并重这个定位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单元教学的重点,注意处理各单元内容的衔接,从而使单元教学整体优化。

2、教材定位明确,实用较性强。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选项文注重精炼、典型、实用。考虑到非中文专业的特点和毕业后的社会需要,教材在每个单元后设计了系列文学作品鉴赏知识。

3、本教材知识点多,适用面广。教师在施教时,可视不同专业、课时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二部分 教材编目

上编:

第一章 古代诗歌

第一节 先秦诗歌

(1)《郑风•子衿》、《豳风•七月》(2)《橘颂》、《国殇》

第二节 汉乐府和魏晋诗歌

(1)《上邪》、(2)《饮马长城窟行》、(3)《西洲曲》

(4)《移居·昔欲居南村》、(5)《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第三节 岑参 高适

(1)《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燕歌行》 第四节 孟浩然 王 维

(1)《晚泊浔阳望庐山》、(2)《息夫人》、《使至塞上》 第五节 李白

(1)《将进酒》、(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六节 杜甫

(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蜀相》 第七节 白居易 元稹

(1)《长恨歌》(2)《离思》二首 第八节 杜牧 李商隐

(1)《早雁》(2)《赤壁》(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第九节 陆游 吴伟业

(1)《沈园》二首(2)《圆圆曲》 第十节 古体诗和格律诗

第二章 古代词赋

第一节 李煜 柳永

(1)《乌夜啼》(2)《八声甘州》

第二节

苏轼

(1)《江城子·密州出猎》(2)《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三节 李清照 陆游(1)《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2)《钗头凤》(3)《卜算子•咏梅》 第四节 辛弃疾

(1)《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五节 宋玉 曹植

(1)《登徒子好色赋》(2)《洛神赋》 第六节 赋与词

第三章

古代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诸子语录十则

第二节 《左传》 《战国策》

(1)《介之推不言禄》

(2)《燕昭王求士》 第三节 《孟子》 《庄子》

(1)《天时不如地利》(2)《秋水》 第四节 李斯 韩愈

(1)《谏逐客书》(2)《张中丞传后叙》(3)《进学解》第五节 柳宗元

(1)《种树郭橐驼传》(2)《愚溪诗序》 第六节 欧阳修 王安石

(1)《五代史伶官传序》(2)《读孟尝君》 第七节 归有光 袁枚

(1)《先妣事略》(2)《祭妹文》 第八节 王羲之 宗臣

(1)《兰亭集序》(2)《报刘一丈书》 第九节 张岱 陈寿

(1)《西湖七月半》(23)《吕蒙读书》 第十节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第四章 古代小说

第一节 李朝威:《柳毅传》

第二节 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三节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 第四节 曹雪芹: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 第五节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略

下编:

第一章 现当代诗歌

第一节 郭沫若

(1)《瓶•春莺曲》(2)《天狗》

第二节 冰心

(1)《春水》二首(2)《繁星》四首 第三节 闻一多 徐志摩

(1)《忆菊》(2)《雪花的快乐》(3)《沙扬娜拉》一首 第四节 臧克家 戴望舒

(1)《老马》(2)《雨巷》 第五节 林徽因 冯至

(1)《别丢掉》(2)《我是一条小河》 第六节 郭小川 贺敬之

(1)《望星空》(2)《回延安》 第七节 食指 舒婷

(1)《相信未来》(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八节

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略

第二章 现当代散文

第一节 鲁迅 郁达夫

(1)《秋夜》 《书塾与学堂》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1)《故乡的野菜》(2)《祝土匪》 第三节 朱自清 巴金(1)《给亡妇》(2)《爱尔克的灯光》 第四节 杨朔 秦牧

(1)《茶花赋》(2)《社稷坛抒情》 第五节 汪曾祺 贾平凹

(1)《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2)《月迹》 第六节 余秋雨 史铁生

(1)《阳关雪》(2)《我二十一岁那年》

第七节 常用修辞格

第三章 现当代小说(含外国小说)第一节 鲁迅

(1)《阿Q正传》(2)《伤逝》

第二节 郁达夫 许地山

(1)《沉沦》(2)《缀网劳蛛》 第三节 叶圣陶 丁玲

(1)《潘先生在难中》(2)《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四节 茅盾 老舍

(1)《林家铺子(节选)》(2)《月芽儿》 第五节 赵树理 沙丁

(1)《小二黑结婚》(2)《在其香居茶馆里》 第六节 沈从文 张爱玲

(1)《边城》(节选)(2)《金锁记》 第七节 陆文夫 宗璞

(1)《小巷深处》(2)《红豆》 第八节外国小说

(1)托尔斯泰:《舞会以后》(2)契可夫:《苦恼》(3)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第九节 沟通与交流

1、沟通艺术

2、倾听艺术

3、交谈艺术

4、态势语艺术

第四章 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法定公文

1、决定

2、通告

3、通知

4、请示

5、报告

6、会记纪要

第二节 事务文书

1、计划

2、总结

3、调查报告

4、述职报告 第三节 专用文书

1、劳动合同

2、借款合同

第四节 日常应用文

1、介绍信

2、申请书

3、求职信

4、聘书 5第五节 经济应用文书

1、市场调研文书

篇3:大学语文**

1 大学语文的功能和意义

语文教学涵盖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上,是个人内在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提升的体现。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提高文化的品味和审美情趣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功能。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学科。

大学语文涉猎面极广,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加大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除了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以外,还要加强阅读方面的练习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在训练、调查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涉及到民族文化,因此,学好大学语文,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都有着极大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使他们真正接受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获得身心的健康,这些方面的功能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自己在科研中的一些思考、体会和田野调查的经验结合起来给学生进行情感式、美的讲授,并在寒暑假带上学生去调研,或者让学生调查和关注、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以利于他们进入文化的场域进行观察,开学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经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人文品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2 伊犁师范学院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疲软状态。伊犁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再加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考查课,对学生没有一定的制约性。因而,大学语文在学生心目中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和学生的这种态度也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对象的多元化。伊犁师范学院地处边疆,学生成分复杂,汉语水平层次不齐,这就给大学语文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鉴于此,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地域现状和本校的独特情况,专门为本校学生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突厥语族)四大部分。这样的教材设计有利于兼顾各民族学生,并在讲授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拓展知识面。在民族文学一部分,将突厥语族的民族文学编写进去,而着重讲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书面文学,并兼顾民间文学,这样一方面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对于构建多元交融、以和为美的文化和谐,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重大意义。并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有极大地帮助。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崔第品说:“第一,明确大学语文身份;第二,建设一支稳定的大学语文好老师教学团队;第三,明确课程定位,更新教学理念;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2]“强化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大学语文应明确课程定位,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注重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创新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5]

大学语文在民族预科班的教学中也占有同样地位。笔者从担任的民族预科五个班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来看,学生很努力,但基础相对薄弱,因而接受起来较为吃力。因为双语班学生以前所讲授的语文基本上是以民族语文为主,选取的经典篇目都是本民族的诗歌,小说等,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了解更多汉语的机会,也不利于他们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授课中,笔者发现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现行的大学语文中对经典篇目的选取,从内容上来说,都很好,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教学的对象是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弱。双语班教授语文的部分教师,在普通话和汉语知识文化的掌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

(二)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太合理。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对大学语文教师的队伍结构和建设不够重视,层次不齐,大部分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并且青年教师对大学语文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课,讲的好坏都一样,反正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意识支配下,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做的课件比较老化,而且在知识体系上较陈旧,没有融进自己的思考,造成了讲课乏味枯燥,也是造成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讲授中,过分注重单项灌输,缺少营造一种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高校教育教学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从而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完善自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3]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写作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训练。并在长期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的讲授练习中,提升和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塑造。

3 大学语文改革的探索

大学语文在当下的境遇,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科建设,因而就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但每个高校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大学语文的讲授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需要我们在立足本土文化和本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在许多高校,一些领导和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就是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课,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学,教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少,没有将大学语文的教育提高到和其它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而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就是大学语文是公共课,上课应付一下就行,从心理就没有引起重视,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授课效果和质量。同样,“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也需要相关人文课程的支撑,在课程的设置上,除大学语文外,还要开设一系列人文公选课程,如社交礼仪、文学名著鉴赏、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民俗学、写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这些也必然会对大学语文教学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4]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选取上,也要仔细斟酌。从伊犁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来看,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平参差不一,汉族学生不了解民族文学,而民族学生对汉族文学也了解甚少,面对层次不齐的教学对象,需要在经典篇目的选取和教材的编写上下大工夫。因为一些民族学生以前学的是双语,对于汉族文学、文化了解甚少,在实际教学中,一下子涉猎太多的古代诗词鉴赏,学生极难接受和消化。因而就要选取一些汉族和民族文化衔接紧密的经典篇目,而且知识容量不能太大,毕竟一周课时有限,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将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穿插讲授,这样有利于不同民族学生多角度了解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摸索尝试编写一套适合民族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作为试行本。

第三,内容的选取上,选取一些和民族文化比较接近和有关联的篇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于民考民和双语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穿插讲授一些既与少数民族相关,又是汉族文学中的经典篇章,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发扬都有极大帮助。

第四,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大学语文就是对学生语言文字、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测评,但实际上,目前高校对大学语文的一种考试评价体系,不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因而要对其进行改革。“平时成绩的评定范围可以包括研究材料的搜集、学习态度、发言的见解水平、论文的质量、知识掌握的灵活性等。期末考试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既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开卷考试,还可以是论文式。”[5]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考核,以加强对他们人文素养的一种提升。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容小觑。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塑造、文明礼仪的修养都与大学语文的学习分不开。因而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遵循大学语文的人文特性,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和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玉芳.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崔第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09(6).

[3]刘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4]吴春彦.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从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谈起[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篇4:高中语文到大学语文衔接思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85-02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对照大学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可以看出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但是大学语文又不能忽视中学语文,作为一门阶段性学科,大学语文不是“从头学”而是“接着学”,这样才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学科高度。所以,学习大学语文,又必须有“大中衔接”的想法。对照高中、大学语文教学要求,二者存在多方面的差别:一是规范化教学层次方面:语文教学从规范化教学看,有三个层次,小学、中学属基础知识层次,语言、文体、文学的基本常识,高中增加了一点审美鉴赏,但基本还是字、词、句及基本知识应对考试,应对升学率。大学语文属于第二个层次就是审美鉴赏层次;最高层次是中文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理论创新层次。而大学语文这个层次最为重要。二是思维的锻炼:语言即思维,语文课即是训练思维品质的课程,它对其他学科是十分有益的。理工科抽象能力强,文科训练则加强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钱学森说,创新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大学语文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三是从教材来看,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的选文在内容上有衔接,有个别重复的篇目,但大部分是在中学语文基础上的提升、拓展。同时,加重了文言文教学的比例。这样,一方面,中学时期的理解为大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则从更高的阐释层次和学习层次上学习,从而把握大学语文的学科本质。四是学法方面:高中语文更多的是为升学服务,学生是被动的、被“灌输性”的输入知识,是应试教育;而大学语文是“主情”的,是以情动人,让学生有感悟、有熏陶,让真、善、美成为学生自觉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因此,大学语文是自由学习、研究性学习。五是教法方面:中学语文老师不管文章好不好,都告诉学生只要选入教材的文选就是优秀的,你只需要找出好在哪,并答出为什么好即可。试题都有答题的套路和标准答案,老师说必须这么回答,这是标准,错了就扣分,高考也是这样。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而大学语文老师大多不会告诉学生说只有这个写法,大学语文老师就文章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去欣赏,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生活经历去品味,产生共鸣。鼓励学生阐述不同的看法,对自己看法的有力支撑论据。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会思考并形成善于独立思考、思辨的能力。通过以上比较,笔者认为高中、大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的重视

大学语文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要让学生懂得大学生和中学生比,并不是“进一个门出一个门”的简单问题,而是本质上的跨越。各学段的学生由于需求及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就会有不同的教材、教法和学法。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由低到高、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大学语文更加注重人文性、审美性及研究性的学习。早在1981年时,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就曾说过:“大学里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种武器。”任何一个民族对其母语都是极其重视的,没有哪一个民族会认为学过一段时间母语,就不用再学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材料中数量最多、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是为了给精神以营养。我们的教学目的与此是完全一致的。“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总结以往学过的知识,并对今后终身自我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

与中学语文不同,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课,它没有中学语文那么多的课时安排,基本上也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能是学习现当代文学的,可能是学习文学史的,也可能是学习语言学的……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可以使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大学语文是一门内容较宽,覆盖面较广的“通识”课,这些相关学科的教师可能会把他所擅长的研究和好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又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最主要的是大学语文教师要站在一定的视野高度,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科的层次,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三、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但由于应试教育,合作、探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落实的并不到位。大学语文则不然,它有很大的自由性、开放性。一般院校都是由教师自行制定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及考试形式。这样,非常利于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性学习。如笔者参考一些其他院校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又结合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兴趣,根据教材内容分单元讲解和讨论,中间穿插有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如下:一是文学知识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与专题相关的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等方面的知识。不是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配合文选做讲解与赏析,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教师参考这些导言给学生讲授时,也最好扣着“语文”这两个字,尽量带进对于语言文字和文学审美的感悟、分析与表达,不宜把这门课完全讲成文学史或文化史。二是结合文选的讲座,有的是单独一篇,也有节选数篇的。古代诗文一般都有简明的注释,对个别基础较弱的班级,古代诗文要有详细的注释及重点句的翻译。任课教师讲解应当主要围绕文选,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材料。选文一般避免与中学教材曾经入选过的课文重复;注重其经典性价值以及文字的精美。上课之前学生应当预先阅读有关文选,教师讲授时可以择其部分,做细读讲解。三是课内延伸阅读,教师推荐所学的作家的相关作品,进行课内的补充和对比阅读,并做相应的交流、探讨。这三部分内容中,文选这一部分最重要。教师讲授以文选为主,又有所发挥。课内延伸阅读部分也是和文选配合的,可以理解为是拓展学习的材料和指导。

四、始于课堂,走出课堂

1.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

加强拓展阅读,能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吸收量,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加深人文底蕴。阅读体裁要多样化,适当涉猎诗歌、散文、戏剧、长篇小说。只要内容健康有益,无论文学作品、科学技术,还是历史哲学方面的书都可,除背诵必背古诗之外,加大背诵量。“厚积而薄发”,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依据阅读的范围及目标,制度阅读计划。这个计划要确定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乃至一个月的具体阅读目标。要注意把阅读与课内范文学习联系起来。例如,可配合课文教学安排学生的阅读:有扩充性阅读,如学习《吃完》,可阅读胡适的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有评价性阅读,如学习诗歌《春江花月夜》,可阅读有关评价文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个计划要提出阅读进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检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阅读进度,以要求学生每天阅读30分钟为宜,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阅读检查可设计为自写名著阅读心得,其内容是:全书主旨,取材内容,结构艺术,修辞手法,读书心得等,可侧重某一方面写作,篇幅1 000字左右。如愿多写,予以鼓励。

2.延伸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是生活化的、综合性的课程,它十分重视课外的拓展、延伸,在学习之余,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走进名家名篇”研究性学习等等,重在学生参与及过程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品鉴语文。

总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与人、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更要偏重于人文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成为有“智慧和心灵”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东南大学.大学语文中国网[Z].(http://www.dxyw.cn/),2006.

篇5:内蒙古大学大学语文课件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___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成为一部___________体散文集,即《___________》。

2、《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经西汉学者

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

3、___________的《梅花岭记》的中心内容是抗清名臣___________从容就义的事迹,文中提到梅花的有两处,一处是__________;另一处是___________。

4、被称为___________ 的杜甫,他的众多诗篇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代表作《北征》是杜甫

长诗中最长的作品。

5、《我有一个梦想》是________ 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___________ 的一篇演说词。

6、《听听那冷雨》的作者是___________,该文的主旨是 ___________。

7、宗臣《报刘一丈书》重点刻画了三类人的形象,分别是奴颜婢膝的 ________,狐假虎威的___________,虚伪贪婪的___________。

8、在艾青的《北方》中,___________成了最醒目、最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___________的诗句,更成为贯穿全诗、重复叠现、回肠荡气的主旋律。

9、“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语出自《

》,作者是________。

1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

的《

》。

11﹑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中突出了江南冬景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的特点

12、《湘夫人》的作者是 _________。

13、__________是阿尔贝特?施韦泽生命伦理学的核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司马迁《报任安书》包蕴着怎样的情感内涵?

2、车夫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剖析小说的思想意义。

3、简述《蒹葭》一诗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意蕴。

4、简述罗家伦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独特见解。

三、阅读理解(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1)庄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2)这段话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3)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的诗并回答问题:

我愿是一条急流,/是山间的小河,/穿过崎岖的道路,/从山岩中间滚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间,/愉快地游来游去。

我愿是一座荒林,/坐落在河流两岸;/我高声呼叫着,/同暴风雨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停在枝头上啼叫,/在我的怀里作巢。

我愿是城堡的废墟,/耸立在高山之巅,/即使被轻易毁灭,/我也并不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绿色枝条恰似臂膀,/沿着我的前额上升。我愿是一所小草棚,/在幽谷中隐藏,/饱受风雨的打击,/屋顶留下了创伤„„/只要我的爱人,/是我胸中的烈火,/在我的炉膛里,/愉快而缓慢地闪烁。我愿是一块云朵,/是一面破碎的大旗,/在旷野的上空,/疲倦地飘来飘去„„/只要我的爱人,/是黄昏的太阳,/照射我苍白的脸,/射出红色的光焰。(1)指出这首诗的作者及标题。

(2)全诗共使用了几组意象来比喻和对应“我”和“我的爱人”的爱情关系?

(3)请具体说出这几组意象分别是什么,并分析其喻意。

四、给材料作文(共30分)

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思想,伟大的人格,虽不生为百岁老人,亦有何伤?否则上寿百岁与三十四十岁而死者,从无穷尽的时间过程来看,都不过是一刹那。欲从这时间久暂上来求得生命的意义,真是微乎其微。故生命的意义,当然别有所在。要求:

1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均可.不要写成诗歌)。

篇6:东南大学“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总则

东南大学的“大学语文”测试旨在考核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五大功能(“梳理”与“激活”旧知识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的功能、改善思维品格的功能,建构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功能、增强自学能力的功能),考核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

考核可采用网上答题、闭卷、开卷、写小论文等形式,但切不可搞成从网上下载拼接或互相抄袭的形式。

考试以考核新学知识为主,也兼及中小学已学知识;考试以考核课本上有的内容为主,也应包括相关的书外内容;考试应以正编课文为主,也应兼及泛读课文(备选课文,专题课文);考试以考作品理解、赏析为主,也应兼及文学史的知识体系,考试应考核课本中“思考与练习”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小题库”内容为主。

二、文学史知识

应考核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文体知识、流派知识、专用名词、文学现象、艺术修辞术语等等;

应考核重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文学原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考核重要的学术争鸣的攻辩双方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应考核重要文学阶段的概述,能以300字左右说清这段文学史的基本特点。

应弄清代表性大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从思想性、艺术性上把握该作家的主要特色。善于将在文学史上齐名或生活年代相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进行艺术比较。如苏(东坡)辛(弃疾)虽则齐名,却风格相去颇远,应能分析他们的异同。

三、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分为名句赏析和全篇赏析,赏析中也可结合分析加点的字,以考核学生的古汉语水平及灵活运用中小学已学古汉语知识的能力;

名句赏析兼考其出于何人何篇,以考核其对于须背诵篇目的记忆熟练程度。

考核名篇赏析,散文、戏剧、小说只可考核其一小段,不可大而无当分析全篇。诗词只应考小令、律诗、绝句等;

考核赏析的篇目应以已教篇目为主,但也可考一篇(首)泛读篇目,考核赏析篇目中有僻典、冷字应力求避开,不得已时应加注释。

考核新学篇目应当兼及中小学已学篇目,以检验“激活”旧知识的作用与效果。

四、与文学有关的语言文字知识:

应以占卷面1/5的份量考核学生驾驭将繁体改简体、简体改繁体,也可改文言句的语法

错误等。

可以少量篇目考核学生诗歌文体及格律知识,如辨别入声字,辨别律句与非律句,辨别对联的工对、宽对与失对。

五、写作部分:

应当联系当今实际写写小论文、小读后感,或小情景作文,可以不限体裁,也不限文言与白话,应当允许极少数文学修养特征的学生用文言文写散文、律诗、词、对联等。

作文考核应注重平时的练习,平时成绩应记入全学期成绩。考卷上的命题作文应限字数,白话散文500——800字,文言150——250,诗词联不限。

作文命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但必须杜绝从网上抄袭和移花接木。

六、对教材、教学的信息反馈:

此题可作公开的附加题于开学之初公布,期末随试卷上交。

应当鼓励学生从教材、老师教学中挑错,提改进意见,也要实事求是。提得中肯,言有可采者加分,加至满分或优秀为止。

任课老师则应将对教材的代表意见集中交至王步高教授处,对学校(如课时等)的意见集中向有关部门汇报。

对学生过于情绪化、过偏激、违反社会公德及政治准则的错误观点,应积极引导、批评教育。

七、评分:

“大学语文”按不同系科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考试科目一般按百分制计算;考查科目则打等级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考卷一律出A、B卷,一般考试(查)用A卷,失密、补考用B卷。

对体育招生等作适当照顾相当于百分制的10分左右,达80分以上者不再照顾。

八、其他注意事项:

“大学语文”命题应有一定的人文气息,不可太枯燥、太机械;

应当有可供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题目。

不条条都对,某些题确有见地可适当加分,体现考试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也可考虑用口试,当视班级人数而定。

篇7:北京师范大学期末大学语文试题二

单选:第1题(2分)

1.《诗经》题材内容广泛,能够形象地反映周代社会生活,下列题材内容在《诗经》中未涉及的是()山水诗

2.汉代乐府民歌在下列著作中收录最多的是()《乐府诗集》

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主要性格特征是()阴险狡猾、虚伪刻薄

4.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史记》

5.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白居易

6.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7.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句话

是评论的作家是()李煜

8.号为“稼轩”的词人是()辛弃疾

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除了韩愈以外,还有()柳宗元

10.《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11.戏曲《牡丹亭》表现的是()书生柳梦梅与杜丽娘鬼魂相爱,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

12.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成熟的是()传奇

13.《红楼梦》初名为()《石头记》

14.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15.提出了“新诗格律化”即诗歌“三美理论”的是()闻一多

16.下列散文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屐痕处处》--周作人

17.下列作品不属于王小波的是()《一次动情的旅行》

18.下列作家作品中专长独幕喜剧创作的是()丁西林《一只马蜂》

19.其作品以“京味”著称,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剧作家是()老舍

20.20世纪20年代,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人生写实派”偏重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现实

人生问题,下列作品属于这类代表的是()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判断:第1题(2分)

1)《诗经》又称《诗三百》,这是因为《诗经》共收录了300篇诗歌。F

2)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鲁迅曾经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F

3)《史记》代表着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T

4)《孟子》文风雄辩犀利,对后世特别是唐宋古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T

5)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四位诗人。F

6)伟大的浪漫主义李白以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获“诗仙”之称。T

7)婉约词的主要特征是文辞柔美简约,蕴含深婉。T

8)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浪淘沙”是这首词的题目。F

9)《五代史伶官传序》是苏轼的代表作。F

10)经过唐宋的古文运动,古代散文不断地沿着平易流畅、清新自然的方向发展。T

11)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样式。F

12)中国古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多种样式,如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等T

13)干宝编辑的《世说新语》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F

14)朦胧诗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一批诗作,这类诗歌注重反思历史,艺术上多

用总体象征,表达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F

15)象征派代表诗人李金发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富于感伤情调和颓废气息,欧化

味道很重。T

16)第三代诗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作“民间诗歌

”,舒婷和海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F

17)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早期散文多写漂泊生活中的艰辛,富于自叙传的色彩。T

18)沈从文散文往往以湘西为场景,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这类作品有《湘

行散记》和《湘西》。T

19)《茶馆》分别展现了三幅历史时代画卷,这三个时代是:满清末年、抗日战争、新中

国建立。F

20)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一生只写长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均是长篇。F

简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艺术特色。

全文结构完整,清洁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1)郑庄公

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他一生下来就遭到了母亲的记恨,几乎被剥夺了国君的继承权,他是无辜的受害者,但这种险恶的家庭环境以及特殊遭遇也养成了他一套处世本领。姜氏为叔段请制,他明知对方包藏祸心,但表面上却扮成很依顺母亲和爱护弟弟的样子,如同一个“孝子贤兄”,他从容不迫,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最终赢得了胜利,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外顺而内奸,外宽而内险的任务形象。

(2)武姜

内讧的制造者,这是一个道地的贵妇人,其养尊处优的地位和生活,养成了她吃不得一点苦头和偏私狭隘的性格。她因一点疼痛,就对骨肉结下了怨仇,显得她是那么的毒辣残忍。她的失败原因在于她只凭自己一贯肆无忌惮的性格行事,在斗争中不讲策略,任性而为,笨拙愚蠢,因而她的失败是必然的。

(3)共叔段

他从小就得到母亲的宠爱与庇护,养成了一种恃宠骄纵的性格,在夺权斗争中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赤裸裸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不讲策略,与庄公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其政治上的狂妄幼稚,因而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区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

篇8:论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功能

1.渗透历史知识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处在大语文教育理念的背景下, 更加强调其学科以外的拓展与延伸功能。从来文史不分家, “文以载史, 史以文传。”《战国策》《史记》等著作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并重。学习这些古典乃至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时, 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即历史环境, 是深入领会作品思想内容的必要前提。如讲解《燕昭王求士》《驳复仇议》等篇章, 只有将故事还原回历史脉络里, 才能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机衔接起来, 最大程度地真实再现人物与情节, 进而准确把握故事传达的思想内容。如果没有历史知识的渗透, 势必造成语焉不详, 无法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使真知识得以提炼升华, 最终事倍功半, 甚至与作品真谛南辕北辙。

不止如此, 不少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篇目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科普等知识题材, 教学过程很自然就能发掘出语文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点、交融点, 将语文知识面拓宽的同时使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立体性的特点。

2.发散哲学思维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 凝结了文人墨客对人生、社会、生命的最深刻、最精湛的思考, 浓缩了事理、哲理的情思。如《先秦诸子语录》在知识论、人生观、宇宙论、道德观的一些具体论述中, 使我们能够管窥孔子的中庸之道, 老子的顺其自然, 墨子的兼爱非攻, 荀子的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 整体感知各学派博大精深而又丰富复杂的思想特色。同时, 教材在节选各家言论片段的基础上, 有意将其混编为一课, 很自然地形成比较、对比, 在对多家学术观点的探讨中, 引领我们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理性甄别每家学派的历史进步性与现实局限性。而这些作品的价值还不仅于此, 大学语文的哲学教育功能在于指引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一切, 不仅对于文学作品, 更高的是审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培养一种发散的全面的哲学思维方式。凭借一种更清醒的意识、更高的角度跳出一切事件、事物的表象洞悉其理性的实质与内涵, 使我们的思维更具整体性和全知的视角。如教材节选的《老子》的几则语录:“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曲则全, 枉则直, 窪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教给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揭示了矛盾互为依存、互相转化的奥妙。

3.启迪生活智慧

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她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我们学以致用的生活智慧。只有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 才能真正释放出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文学即人学”, 大学语文教材里的经典文学佳作, 本质上是生活的载体, 字里行间传达着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对人生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其中不乏源自生活的智慧启迪, 写人叙事间教给我们认识人、认识自己与外在世界, 并进而处理好一切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如《燕昭王求士》《子产论尹何为邑》等篇章通过臣子向君王劝谏的对话, 为我们今天处理“下”与“上”的人际关系作了生动的示范。《管晏列传》中的“知与之为取, 执政之宝也”的论断也给今天生活在复杂人际关系网中现代人提供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启发。更有胡适的演讲《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可谓字字珠玑, 浓缩着作者的人生心得, 语重心长的告诫青年对待工作与学习的正确态度。梁实秋的《钱》描绘出世相百态, 论及金钱与人的关系, 寓庄于谐, 幽默风趣中透出对人生的严肃思索与睿智取舍。

4.深化情感教育

文章的终极目的是表情达意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一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至情至性的美文, 或寓情于事, 或寓情于景, 或寓情于理。这就决定了阅读者在学习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效应, 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如李白诗《将进酒》流露出“豪、逸、悲”的情感格调, 于奔放飘逸, 昂扬豪迈之外沉潜着一份深沉的悲怆感。这不是单纯的快乐, 不是纯粹的悲伤, 更不是消极的颓废, 而是充满着令人奋进的力量。再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寄寓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切眷恋之情。巴金的《怀念萧珊》一文, 字里行间蕴含着欲哭无泪的悲痛, 无限深情的怀念, 和发自肺腑的自责内疚, 以及对“四人帮”罪行的谴责,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积淀。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是丰富多样的, 只有走进文本, 入情入境, 才能领略情味、兴味、意味、语味, 抵达鲜活的情感世界, 获得多维的立体情感信息, 受到感染或激励。

5.提升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教材的审美性是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有特质。独特的意境、隽永的语言、超拔的风格、周详的逻辑、畅达的思路、透辟的说理、生动的叙事、传神的画人等, 教材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正是语文课审美特质的集中展示。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就是挖掘美-感知美-传递美的过程。从形式到内容, 从静态到动态, 从直觉到想象, 从形、声、色的感官感觉到悲、喜、忧的内心情感, 每一篇课文都具备等待我们去发现的美的内涵。如《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结构特点共同构成了音乐美;李斯的《谏逐客书》采用正反对比和类比喻证, 使利害对举、是非昭然。在逻辑关系上由轻到重, 由古及今, 步步推进, 气势贯虹, 文意饱满, 形成鲜明的逻辑美和气势美。再如《山居秋暝》清新自然的意境美, 李煜《虞美人》的感伤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哈姆雷特》的悲剧美, 《陈情表》《拣麦穗》中的人性美等。几乎每一篇作品都传达了含蓄的美学概念。

6.完善人格修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格素养的完善, 其内涵涉及品德和操守。大学语文教学是着眼学生人格建塑的重要媒介, 教材中的《品格·胸怀》篇、《为政·爱国》篇、《社会·人生》篇、《怀古·咏史》篇等蕴含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 特别是文本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浓厚的情感内涵, 对学生的灵魂有强大的塑造力量。在教学过程中, 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健全学生知、情、意、行的人格结构。如以《论语》为代表的先古圣哲有关“自省”“克己”“忠恕”“慎独”“力行”等环节的道德修养理论, 可有效指导我们树立做人的原则, 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 见贤思齐, 确立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屈原的忠君爱国、文天祥的慷慨大义、杜甫的忧国忧民为爱国主义精神做了全方位的诠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傲气, 苏轼达观超脱、处厄忘忧的人生态度, 《李将军列传》《张中丞传后叙》《左忠毅公逸事》等文中的主人公表现出的刚勇磊落的浩然正气, 无形中滋养了学生人格教育之根本, 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为人作风以及他“鞠躬尽瘁, 努力求完美”为文的态度,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为人处事的态度,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标明导向。

二.大学语文实现大语文功能的途径

1.教师要有大语文精神

叶圣陶先生最早倡导“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就是指语文知识不应是孤立的, 语文学习也不应是微观的。语文教学应是开放性的, 不再只是对字、词、句、段枯燥乏味的肢解, 而是让语文真正走进人的情感, 走进人的生活, 走进人的心里, 融进血液, 成为一个拥有完善人格和积极精神的人健康生活所需的持续不断的新鲜源动力, 甚至就让语文成为我们的生命。这一认识是保证教师教好大学语文的基本前提, 也是指导教师“怎样教”的“定海神针”。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当认识到, 这六个方面的教学功能不是各自独立, 互不牵涉的, 而是彼此依存、互为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和谐互动关系。只有在渗透历史知识的教学背景下, 结合生活与情感体验, 融入理性的思考分析, 才能提炼出智慧与哲理、升华出审美价值, 从而增强人格力量、人文精神的培育, 实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精神。

2.教师要有大语文热情

上好大学语文课, 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心智和辛苦, 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更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从事大学语文教育需要极大的热情,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严谨的理性思考, 更需要饱满的情感投入。往往与教学内容同呼吸共命运, 才能洞察真谛, 通晓深意, 进而完整地传达出来, 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交流与碰撞, 从而激活他们的感悟。也只有从心底里流淌出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才可能感染学生, 启迪他们思想与情感的成长。

3.教师要有大语文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语文基础和能力的大学生, 他们是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和探究能力的人, 固守常规的教学模式势必只会起到扼杀青年创造性的副作用。只有真正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功能, 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课本教学思路, 善于“跳出课本、跳出课堂、跳出教材”, 才能培养出大语文人, 而这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真正的“大语文人”, 即富有教育的智慧, 善于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探究, 常教常新。

上一篇:考勤管理补充规定下一篇:诗朗诵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