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小说

2024-05-14

大学语文小说(精选9篇)

篇1:大学语文小说

大学语文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是小说样式的基本特点。

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抒情诗、抒情散文无需人物、情节和环境;叙事诗、叙事散文和戏剧文学,尽管具备这三要素,但不易构成完整的世界,也许小说才称得上一个“世界”因它容量大,能够比上述文样式更多方面、更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和命运变化,能够更为完整地表现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够更加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及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以下分而论之。

(一)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

小说偏重于客观生活的描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的人是丰富的统一体,七情六欲并具,感情复杂微妙,不仅有神态、语言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有思维、意识和心理的内在活动。另一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实际生活中,人必定会与不同性格、不同命运和不同思想、不同地位的人形成各种关系。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家能对丰富而统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细致的描写。

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作家既可以写人物过去的经历,也可以写人物现在的处境;既可以写特定场所中的人物行为,也可以写没环境中的人物活动。短则几小时,长达几十年;静则居室冥想,动则驰骋千里。无须受时空的限制,只要符合一般生活的逻辑。如《米龙老爹》,从时间上看,始于和平时期,倒叙战争年代的故事;由米龙老爹受伤被捕,而追叙他一个月来杀敌的经过;且在叙述第一次暗杀成功后,又回笔描写审判现场,然后再叙暗杀其余十五人的经历。几十年、一个月、白天、黑夜,时间跨度或长或短,时间顺序颠倒往还。从空间上看,开端由远景诺曼第省的田庄,转至近景米龙家门前的葡萄树;然后从米龙家的马房,写到庄前临时的审判场。而在米龙老爹杀敌的经历中,仓后濠沟、石灰窟地道、庄前大道、路边矮树丛,场所迅速变动,频繁转换。如此时空迭次变换,描写人物的活动和关系,对剧本来说,通常是难以表现的。即便是荒诞剧,时空变换的频率,也远远不及小说。

在文学做品中,唯独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 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了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从个人性情到社会关系。作家都可以按照需要而加以具体细致的刻画。如莫泊桑刻画米龙老爹,先用特定镜头凸现其肖像,接着通过与普军团长的对话,呈现米龙老爹志气高尚的气度和杀敌前后的心理,然后在环境的变换中描写他杀敌的机智行为,最后仍以肖像描写表现他敢作敢为、视死如归的气概,而这一切描写始终围绕着一个普通百姓和一群武装到牙齿的侵略军的关系进行着。各个角度的细致描写,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使米龙老爹这一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

与其它叙事文学样式相较,小说的情节可以作到更为完整,更具复杂性,更有连贯性,尤其是长篇小说,往往头绪纷繁,线索众多,错综复杂,跌宕回旋。

不仅如此,小说自身的发展,使其情节特点更为鲜明。古代小说比较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编排。作品依据人物的经历,顺序展开情节,铺叙一个一个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为了使故事生动,作者还可空插一些有趣的奇闻。其间,故事便等于小说的情节。十九世纪以来的小说,已不同于古代小说的故事体而更注重情节的完整。故事与情节不同,故事既可以是全部情节,也可以是情节的基础。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情节虽然也是事件的叙述,且保持了时间顺序,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并常常为事件因果关系的描写而打破表面的时间顺序。近现代小说不同于其它叙事文学样式和情节特点,恰恰表现在此。如鲁迅的《**》,以七斤剪了辫子而引起的**为基本情节,但作品并不注重剪辫子故事的叙述,而且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很难纳入剪辫子的故事,读者显然觉得作品的故事性不强。然而,这却是一篇情节相当完整的小说。作品围绕剪辫子产生的**安排情节,始述七斤的烦恼,继写七斤夫妇如何恐慌,尔后描写一切复归原状;同时则又始终隐约贯串九斤老太感叹的情节,说明她对**未闻未见,无动于衷,毫不关心。作品情节的两个方面,天衣无缝地交融一体,展示了**乍起复平与九斤老太感叹的因果关系,从而一方面反映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腐败现状和农民的愚昧落后,依然如故。

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 节的完整。如《米龙老爹》,整体结构时空颠倒,米龙老爹的杀敌经过,则又在他被捕后追叙。情节并非是叙述人从头至尾的描述,而且由人物对话、口供和叙述人的补叙所组成。尽管情节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但各种技巧的运用,却使作品体现了时序的连贯和情节的完整。甚或当代一些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表面上时空颠颠倒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空插映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

(三)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

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一般说,典型环境包括了人物所处的时代氛围、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活动场所、自然景物等生活环境。

任何一部小说都脱离不了时代氛围的描写,因为现实主义小说描写的人物事件,必须在某一时代的具体背景下展开。一定的时代,规定了活跃其间的人物和发生其间的事件的特定性质,决不可远离或超越。如《水浒传》在北宋末年的背景中,决不可能塑造出曹操、刘备、孙权之类的形象;而《儒林外史》里范进、周进之类的人物,则决不可能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小说艺术世界的时代氛围,首先是由背景描写所体现的。当然,光有时代背景描写是不够的,小说必然还会展现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是刻画人物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与大观园的具体环境和贾府上上下下人物的描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后者,前者则无从凸现。环境描写的另一方面,是人物生存、活动的特定背景的展现。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品质,不仅仅是在语言和行为中体现,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也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小说便常常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然而一个人并非只在固定的环境中活动,社会交往和在一定的矛盾运动中,人总会走出固定的环境,因之,小说又很注重描写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及时衬托、显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

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三者往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构成小说的又一特点: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绘,再现真实的生活氛围。如孙犁的《嘱咐》,描写八年不见的平原景色:铁路边折毁的炮楼,破墙上的鸟粪,烧毁后的村庄,被砍伐的堤柳,点示出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又已拉开序幕。作品又借水生的眼睛,展现家乡的风景,辽阔的平原,熟悉的村庄,醉人的袅袅炊烟,以 及街道的废墟,荒凉的坟地,既表现了水生对家乡的热爱,又透露出他对敌人的仇恨,而水生家屋内外的场景,八年分离、一朝相逢的家庭温馨气氛,送别时白洋淀景色的描写、渲染,则衬托显现了水生夫妇爱家、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和心心相印、呼吸相通的恩爱感情。人物刻画与环境描写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说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的。丰富而细致的刻画人物,必须借助于情节的充分展开;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则给人物活动、情节铺叙创造了特定的氛围,三者互为作用,构成了小说世界。正因为如此,欣赏小说也就应该根据小说的基本特点,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首先,应该把握环境与人物的关系。阅读一部小说,无论长篇还是中短篇,必须首先把握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具体环境和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使自己进入小说世界的规定情景。这样,在欣赏过程中,才能理解作品描写的生活、风俗和习惯,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和事件的性质,并在读完作品后,能够判断作品描写的生活、人物是否真实可信,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是否具有进步意义。假如欣赏者不能进入小说世界的规定情景,那就容易误解作品,作出不正确的判断。譬如《麦琪的礼物》,故事的背景是在本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势力急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压榨,造成了贫富差别日益悬殊。故事发生于这一背景下的圣诞节前夕,在一对贫穷的恩爱夫妻之间展开。欣赏者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人物拮据窘迫的境况,才能理解人物心地善良、感情纯洁、能够自我牺牲的品质,从而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否则,就会感到小说人物的可笑,而不能体会到作品内在的悲和愤。

其次,应该把握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读者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牵引,以致忘了人物。其实,除了部分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着重于表现情节和事件外,近现代绝大多数小说都以塑造人物为主。因之,欣赏小说不能满足于故事情节的一般了解。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欣赏小说也就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各种表现,各种人物在情节发展各个环节的主次地位,以及情节跌宕起伏与人物的关系。这样才能理解情节始自于人物而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和又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重要性。欣赏小说若不认识这一点,那读情节性强的作品,或许尚有故事可得,而读情节淡化的作品,则会一无所获。

譬如老舍的《断魂枪》中王三胜与孙老者比武的情节,光读故事,容易停留在比武经过的欣赏上,至多对两人的不同性格有所了解。如果能思考作品全部情节的发生和归结人物的关系,那便能深一层地认识到,这段情节还为刻画沙子龙的形象起了不可或缺 的铺垫作用。又如契诃夫的《苦恼》,全部情节发展开过程,几乎没有故事性,但若欣赏者注意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便能理解,前三段马夫对人倾诉的情节与后段对马倾诉的情节对照,对于刻画马夫的心态和反映社会的冷漠是何等的重要。

再次,应该把握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小说是个世界,喻之于精湛的长篇小说尤为贴切。优秀的长篇小说总会展现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关系的缩图,三教九流,芸芸众生,活跃在其间,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互为联系,互为牵制,互为作用,形成复杂的人物关系。因之,欣赏小应该注意从重大事件里人物各种表现的描写中,发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而认识各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思想特征,理解故事情节的深层含义。如在宝玉挨打的事件中,贾府上的贾母、贾政,下及焙茗、聋婆,主次人物先后登场:打的、挨打的、凶的、恶的、哭的、闹的、气的、急的、慌的、骂的、喊的、怕的、恨的、叹的、怜的、先硬后软的、先劝后怨的、先诬后悔的、先骂后哭的,等等,各人各资,声口毕肖。欣赏者能在各人迥异的话语、态度、举止表现的描写中,窥得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点,发现不同人物与贾宝玉挨打的一事的反映,认识各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立场,从而理解这一事件具有的思想意义和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作品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外,欣赏小说还可从各种角度品味小说刻画人物、铺叙情节和布局结构的各种艺术技巧,诸如肖像勾勒、心理摹绘、细节点睛、对话妙语、伏笔技巧和构思匠心等等,都可以程度不同地收到审美的效果。

篇2:大学语文小说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 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 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 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 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 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篇3: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

一、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承载的功用

小说, 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 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 散文的洒脱和自由, 戏剧的凝练和冲突, 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 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 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编选了相当分量的小说篇目,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在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性情, 培养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牵动着人们的心灵, 它以感情的乐章沟通着人们的心灵, 使心灵和心灵靠近, “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 它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 而这种营养不但在文学作品之外难以获得, 也是诗歌等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代替的。

二、当下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 我们对某个课题的研究深度并不能在学生的接受效果上得到成正比的反映, 倒是学生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关。所以在教学中, 首先应该寻找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认同。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一句“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所以然”三个字就包含对知识体系形成过程的重视。尽管面对应试的压力, 我们不得不重视结论性的知识, 但我认为, 即使从应试角度看, 通过自主研究而建立的、在学生头脑中有明确形成过程的知识及其体系, 显然会具有更强的记忆牢固度和可操作性。当然, 我们更不应该忘记, 我们的教育眼光还应该看得更长远。要考虑到, 当学习不再是生存的必需品时, 应该有更多的人将它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只有这样, 我们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

总之, 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长远的自学精神, 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的研究,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三、新课标下研究性阅读的意义

研究性阅读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广义上说, 是指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阅读活动,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的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狭义是指以一篇课文为中心的阅读活动, 凭借语言文字来实现自我探究和自我感悟的目的, 以增强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究其实质, 就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通过对言语作品的探讨研究与感悟、体验,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直至身心结构, 都得以自主的变革和发展。因此, 学生的研究性阅读不仅使一个认识过程, 更是一个发展过程。

四、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 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决不能沿袭传统教学方式, 要大胆探索新的模式, 因此, 我在高中语文选修5 (粤教版) 的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单元的教学中采用了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并拓展到课外。

1. 目标和策略

第一,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清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现代小说的基本要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和文学鉴赏写作训练;通过独立的文本阅读和论文写作的过程, 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裁剪材料和写作论文等基本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学生小论文的答辩过程、培养学生即兴应变的能力, 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第二, 基本策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 (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并写出读书笔记) 和暗设竞赛情境 (课堂交流)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和组织协调者的角色, 即指导协调组织全班性的研究及交流活动。教师的指导者身份变成潜在的, 主要体现在:在研究活动开始之前, 进行预备性的整体指导, 比如列出名家名作, 提供大体研究思路等;在研究活动之中, 主要进行个别指导, 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外围帮助如查找资料, 如何撰写小论文等;在研究活动结束时, 进行归纳深化, 并适时提出巩固性的训练 (对部分同学还可提出提高性的训练要求) 。

2. 过程设计

第一, 课题引入, 学生选题。介绍现当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小说基本鉴赏方法, 做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 (熟读作品、查阅资料占有资料、自己的观点与资料相互印证、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进行论文交流) ,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等。学生根据个人喜好, 利用图书馆资源自行选择名家名作进行研究, 形成自然分组, 然后召集各组组长开会, 制订研究计划和注意事项。学生研读作家作品, 并自主确立选题, 写出简单的研究计划。

第二, 搜集资料, 独立研究。开放学生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允许学生尽自己所能搜集研究资料, 找出与自己的研究重点相关的前人论述以及当今名家论述, 做好读书笔记, 组长汇报各组研读情况, 准备发言提纲。撰写研究论文, 字数不限, 谈清楚一个问题即可, 同时注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选用资料注明出处。

第三, 课堂交流。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宣读本组各自的研究成果, 整合资源, 深入探究。教师再一次就小说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写作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巩固性训练要求 (重读小说, 搜集资料, 初步完成专题研究, 撰写小论文初稿) 和提高性训练要求 (小小说写作) 。

第四, 论文答辩。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3人 (抽签决定) 做论文演讲, 采用论文答辩形式, 每人用5分钟介绍自己的主要观点, 再用10分钟由其他同学质疑, 主讲人答辩。答辩结束, 教师简单总结, 主要从临场应变, 表达技巧, 论文的严谨性, 研究者、质疑者的科学态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答辩过程中的发言质量。至于对文章的内容理解除非有明显理解错误不必过多追究。

第五, 课后作业。每位同学根据答辩的启发修改自己的论文, 教师选择优秀论文在班级内部展示交流。

五、结语

中学语文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 明确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和定位,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 师生通过对话, 共同提高沟通能力, 启发思维, 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8

[2]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C].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社.200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社.2004.11

篇4:小说里的大学问

█ 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的作用

在小说中往往有反复出现的事物,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事物,而是故事发展的重要道具,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考生要注意事物在情节上的线索作用、人物塑造上的陪衬和对比作用、主题上的象征和暗示作用。

高考示例1:(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了想,干脆把鞋做得稍小一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红了。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可以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评析】小说的题目是“鞋”,以“做鞋”“送鞋”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女子给未婚夫做鞋既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又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女子用特别的行为方式表达的含蓄情感。不难看出,作者选择“鞋”作为小说的切入点和线索,独具匠心,因为简单的一双鞋涉及情节、人物、社会风土等因素。

【参考答案】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挖掘与表现主人公的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

█ 次要人物的作用

人物类,一般考查主要人物的形象,而小说的次要人物也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对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是通过次要人物来引出主角,有时候则是衬托主角。

高考示例2:(2013年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未婚妻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那怎么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评析】小说中对“看报纸的旅客”表现不多,不是主角,但正是他两句关键性的话,将农民夫妇与“我”构成关联。“我”是比较羞涩的姑娘,与农民夫妇本来展开不了深层次的对话,“看报纸的旅客”先是将“未婚妻”的话题引出来,再来朝“我”开玩笑,将谈论的焦点指向“我”,从而引起了农民夫妇的关注。因此,“看报纸的旅客”对小说主题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衬托主要人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 鉴赏人物语言

赏析语言是高考的常见考点,但人物语言是小说所特有的,人物语言不是作家语言,而是作家塑造出来的人物的语言,是凸显人物形象和个性的重要标签。因此,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考虑人物的性格、身份、特定场景,注意语言的口语化、地方特色等。

高考示例3:(2007年湖北卷)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日月行色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着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她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一尊秀婉窈窕的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凉爽。她翘起指尖捋捋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吗?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她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了一坨秤锤。

【评析】首先,本题指向比较明确,特指对“人物语言”进行赏析,但是没有指出是哪个人物的语言,因而要关注小说男女两人的全部对话。其次,要明确人物对话中哪些句子是有分析价值的。相对而言,男子的语言比较普通,女子的话有特色。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西北山村里的青年农民,他们的语言便带有浓郁的西北山村风味,比如“赢人”“ 老人经的事稠”“你是个鳖熊”。文章写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故事又发生在农村,青年男女对待恋爱的态度是矜持的、羞涩的,因此人物语言是含而不露的。“她”对“我”的评价先抑后扬,先贬斥“我”是个鳖熊,又称自己是“灵性人是鳖熊的奴”,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未婚夫的爱意。由此,也看出 “她”的聪敏、灵性,因而“她”的语言又是俏皮的、活泼的。对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性格进行分析后,就可以知晓人物的语言特点。

篇5:大学励志微小说

大学励志微小说: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笑道:“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烂苹果,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你的丑陋不是因你前世有过错而受到惩罚,相反,你曾经是上帝最钟爱的人,不要因为你的某种缺憾而懊恼,今天的你也许并不出众,也许明天,你就是美丽的彩虹!所以说,外表并不存在美丽和丑陋,那些只是人们的个人观点罢了,而真正能够决定你美丽和丑陋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加上善良的心灵。你,没有理由不是最美丽的,至少,你发现了最完美的自己……]

大学励志微小说:自救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美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美女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美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风雨,迷途困境,何处避雨,何时得渡,要想真正解脱,只有靠自己。]

大学励志微小说:壁虎的故事

在日本发生了一件事:有人为了装修家里,拆开了墙;日式住宅的墙壁通 常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上泥土,其实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进来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人见状,既觉可怜又感好奇,他仔细看了看那根钉子,天啊!那根钉子是十年前盖那房子的时候钉的。

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然困在墙壁里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墙壁里的十年,真不简单。不对呀?他继而寻思,尾巴被钉住了,一个步子也跨不出的这只壁虎,到底靠什么撑过了这十年?他于是暂时停止了装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他要一探究竟。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钻出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啊!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形啊?为了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十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取食物喂它。

他看了以后,很感动,想像不岀两只壁虎之间的关系: 亲子,朋友,爱人,手足......他走出房间辞退了装修工,轻轻锁上房门,把这间房屋留给这两个懂情的生灵。

篇6:初二语文小说作文

雨下得很大,这个偏远的乡村似乎就要淹没在大雨中。有两个女孩撑着欲坠的伞,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泥被雨水冲散,更显湿滑。风把女孩的头发吹得凌乱,雨水沾染在她们的脸上,眼神似乎更加清澈。她们很艰难地走着,远处是一所破旧的学校。但是在那里,承载着苹和果这两个女孩所有的梦想和希望。

雨停了,小路却依旧崎岖。苹和果每天都会重复走过这一条小路。她们在小路上踢着石子,看着搬家的蚂蚁,为老树的枯萎感到难过。走着走着,她们已经高三了,她们都知道各自家庭的困难。如果考试失利,只有永远守在乡村里,自己的青春会被繁重的农活渐渐磨灭,那种感觉要令人窒息。她们并非不爱自己的家乡,她们发誓有一天会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落后的乡村。看到父母村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劳作,却永远都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土地依然那么贫瘠,房屋如此破旧,屋顶似乎都要被融化在雨水里了,她们的心狠狠地疼。

她们还是看见了幸运女神的微笑。她们都考上了大学。离别时在酷热的夏季,阳光直直地射入人的皮肤,她们都留下了不知道是上学的幸福还是离别伤感的泪水。小路终于是走到尽头,她们向对方挥了挥手,代表她们不变的誓言。

几年之后,苹和果回到了家乡。果向苹跑去,抱住了她,“几年不见,总算看见你了!”苹仔细地看看果,快认不出她了。她的头发染成耀眼的金色,嘴唇上是妖娆的唇彩,脸上有着浓重的粉黛。几乎在果的身上再也寻找不到那个曾经扎着麻花辫笑容甜美的女孩了。果挽起苹的手臂,不知道为什么,苹感到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外面的世界真是太精彩了,不过还是我的好朋友最好了。”果笑了。苹曾经听到过一句话“笑是一门艺术”,她觉得这话真是太恐怖了。那种有些刻意的笑容似乎尴尬地弥漫在周围。她们走上了山路,果有些不耐烦“啊呀,这路怎么这么脏啊!,乡村就是乡村。”她们都口渴了,苹看见旁边树上的果子,采了两颗下来,用袖子擦了擦递给了果。很久以前,苹和果一起吃着树上的果子,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果没有伸出手,说算了吧。

篇7: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解题思路

①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②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__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篇8:当代大学生与网络小说

一、当代大学生热捧网络小说的原因

网络小说是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 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 网络作者发表供他人阅读, 其特点为风格自由, 发表阅读方式较为简单。网络小说之所以受到当代大学生热捧, 主要是因为网络小说的创作主体趋向大众化、网络小说文本近乎狂欢化、网络小说的阅读具有较大的便利性。

1. 创作主体的大众化。

网络让文学返回了它的最初状态, 文学重新成为大众共享的一种精神活动。更为重要的是, 它从专业作家的神坛走向平民, 使大众成为创作者主体, 让他们可以自主地、无所顾忌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 网络让他们第一次切身体验到自我表达的畅快。网络作家们可以从无写作经验, 可以思想幼稚, 也可以文化程度低, 但都可网络上畅所欲言, 发表作品, 如现在网上走红的匪我思存、梅子黄时雨等。匪我思存一直从事财务工作, 现在已经成为14部小说的作者, 5部电视连续剧的原著者, 国内网络爱情小说的领军人物。网络小说的平台赋予每个人平等表达自己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可供“话语”的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和普及,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 由先前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普通劳动者”。网络小说创作有着绝对的平等意识, 饱含着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浓厚关怀, 当代大学生势必会感同身受, 倾心于此。

2. 小说文本的狂欢化。

网络小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解构整体、戏仿经典、嘲讽严肃、消解意义, 是基于网络技术上的语言狂欢。网络小说文本的狂欢化特征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十分符合。这群90后的年轻人追求标新立异、时尚前卫、张扬个性、我行我素, 他们对生活有着丰富的浪漫想像, 憧憬爱情且对爱情认真、执著。现在流行的“穿越文”、玄幻小说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很符合这一年龄阶层读者的口味;又有些网络小说带有一定的“自传”式, 真实感强, 贴近大学生活;对于爱情网络小说把握得很有分寸, 如顾漫和《何以笙箫默》等用健康向上、坚定执著的情感基调谱写纯美情感, 迎合了大学生渴望纯洁美好爱情的需要。网络小说语言大多采用大学生们喜爱的鲜活的网络语言, 幽默不稽, 富于即兴意味和嬉戏色彩。同时, 很多网络原创小说都是连载的, 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作出评论和建议, 体现出阅读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自然大受大学生们的欢迎。

3. 网络阅读的便利性。

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阅读的局限, 阅读环境更加开放、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效率更加快捷。阅读内容可以随意复制、粘贴、删除、存储和传输, 便于读者笔记和互相交流。近年来, 手机上网已经走向普及, 在脱离了计算机的束缚后, 网络阅读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

二、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指引

虽说网络小说并非洪水猛兽般可怕, 但至少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作出相应的指引。

1. 合理阅读, 经典名著与网络小说相结合。

网络小说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寻求精神补偿的内心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们心理的空虚和迷茫。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 过度阅读, 沉迷于其中, 势必会影响大学生们的学业。有些大学生自制力较差, 甚至在上课时用手机阅读小说, 这样肯定是得不偿失的。时间证明,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宝贵的精神遗产, 永远都不会过时, 更不会被网络小说所代替, 它们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应以这些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为主, 网络小说只能是作为一种适当的补充和调节。

2. 选择性阅读, 汲取网络小说的精神养料。

由于网络发表的自由度与缺乏相应的审校和监管, 网络小说的艺术大多处于“原生态”的粗放阶段, 鱼目混珠的较多, 有些作品还充斥着色情和暴力。当然, 网络小说也不乏深刻的优秀作品。因此, 大学生在阅读网络小说时务必要慧眼识珠, 做到有选择性的阅读。网络小说中有些鼓舞人奋进的励志之作, 十分适合大学生阅读。《许我向你看》中的谢桔年, 《原来你还在这里》中的苏韵锦, 《千山暮雪》中的童雪, 《佳期如梦》中的尤佳期, 他们都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逆境中坚持, 在困境中努力。当代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精神, 在挫折面前, 我们不应去抱怨客观条件的恶劣和社会环境的不公, 而应像上述网络小说主人公一样, 立志进取, 奋发图强, 尽最大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要:网络小说愈来愈受到当代大学生们的热捧,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小说的创作主体趋向大众化、网络小说文本近乎狂欢化、网络小说的阅读具有较大的便利性。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网络小说作出两点指引:一是合理阅读, 经典名著与网络小说相结合, 二是选择性阅读, 汲取网络小说的精神养料。

篇9: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30-01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逐步加强对小说教学的重视度,并实施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然而,综观当前小说教学现状,由于小说篇幅较长,加之教师对小说作品梳理简单,主题诠释肤浅随意,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把握深层内涵,致使小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说特点、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优选有效策略,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借助紧扣标题提问,层层解读人物形象

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书籍时,所有注意力会集中在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块上,这样很容易回答出我们之前的疑问。其实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小说时,也可以如此。通过问题式阅读,使得教学更加有目的性以及使得学生更能够迅速提炼出小说人物的特征,然后串连这些问题,一层一层地拨开包裹人物形象的外衣,直达核心地带。例如,教师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摘选自《水浒传》的章节时,则可以紧扣这一标题,在黑板上列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过这一个标题,我们能够提炼出的信息有哪些?(提示:人物,关系,矛盾的产生);

(二)小说的情节构造分为四大阶段,即故事的产生——故事的发展——故事高潮——故事结束,那么这个标题它处于小说的哪个阶段?(提示:最精彩的一部分);

(三)标题上面仅仅只有了一个动词“拳打”,构成了两大人物的关系,那么动词的发起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而对动词的承受者表示这样的一种行为?同时这一动词发生的更全面的描述有哪些?

(四)小说的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五)从这些描写手法,我们能够看出主人公鲁达有哪些性格特征?

(六)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能否用一句话概述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于陌生的小说有了突破口,整篇文章读完,并不会只是囫囵吞枣,而是能够获取重点信息,这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有益的方式。

二、借助多媒体展现小说环境,让学生更贴近小说

小说的构成离不开人物、环境以及情节这三大要素。而环境又分为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一般自然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更易于用视频合成画面。例如鲁迅的《故乡》中有这么一段属于自然环境描述的范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作者的故乡此刻是荒凉的,人烟稀少,呈现出破陋之势;也可以知道此刻的时节是秋末冬初;这段话同时暗示这小说的整个情感线是悲凉的。大多数情况老师仅会在黑板上面写下上面的几段话,学生在这段话后面做上笔记。可是,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不会存储信息。然而,换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鲁迅先生笔下描述相贴近的视频画面,通过真实的视觉冲击,更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懂得当时环境的“萧索”以及所谓的“荒村”,并且这几个村落之前是如何“横着”。这比文字解释的影响力更快速有效。对于社会环境描述,老师在上课时则可以适当的结合当时社会大的背景,然后缩影到作者所描述的社会。其实大的背景,就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年代以及经历过的人和事,这样就不会使学生在阅读关于社会环境描述时像踩棉花似的找不到着力点。还拿鲁迅先生的作品来举例。像他的《孔乙己》。要想知道为什么在当时鲁迅先生会写出这样一个人物,跳出小说中所描述的社会环境,回到当时中国处于封建文化末期的这个真实背景,就不难发现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封建文化存在的所有陋习,虽然他也有过“短暂的革命”,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个好下场。

三、借助情节表演,让学生置身于小说

在教学课堂中,仔细从小说中选取那些具有生动情节以及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然后节选出人物之间有语言对话,肢体冲突的部分,带领学生一起改编课本剧,让学生进行情节表演,融入到小说中。同时,通过亲身表演这一方式,学生对于自己表演过的人物形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里,还是借助摘选自《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为教学案例。话。首先,挑选出两位与小说里面人物体型上面贴近的学生,然后在黑板上面写出对话。鲁达:(向前走一步,踏住郑屠胸脯,晃着拳头说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打在郑屠的鼻子上)。郑屠:(用双手捂住自己的鼻子,感觉有一股鲜血往外面涌,口中叫道:)“打得好”。鲁达:(指着郑屠,大口破骂)“直娘贼!还敢应口!”(又操着拳头打在郑屠的眼眶际眉梢处)。郑屠:(只觉得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最后让学生表演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读《非常搭档》有感下一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消认证业务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