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重点

2024-05-01

大学语文重点(共8篇)

篇1:大学语文重点

1.《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短长、等。属国别体杂史著作。6 《贺新郎》,辛弃疾词今存六百多首,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手法多样。善于用典。他把爱国抱负和满腔忧愤倾注到词中,形成了雄奇豪装、苍凉沉郁的风格,是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有《稼轩长短句》《赞美》 穆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20世纪40年代前,受英国浪漫派现代诗风的影响较大。后来在浪漫注意中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因素,成为现代“九叶诗派”的一面旗帜。

10.《金镂曲》 纳兰性德很有文学天才,工诗词,而尤以填词著称,与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鼎足清出词坛。

11《纪念傅雷》 施蛰存,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

1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鲁迅 代表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杂文集 坟、且介亭文集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

18《湘夫人》 屈原作品中采用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扬州人。与贺知章。包容,张旭并称“吴中四士”。这篇文章,近代王闿曾评为”孤片横绝,竟为大家”。

月光是否是拳师的灵魂,为什么?

答: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讲,月亮都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绕领全篇灵魂。

篇2:大学语文重点

第一题:默写(10分):《春江花月夜》 第二题:小作文:话题作文,与课文有关。第三题:阅读:

古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三篇古文中各抽出一句)、现代文阅读 第四题:作文

礼记·大学(节选)

1.翻译课文:[译文] 多多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于最美善的道德境界。知道所处的道德境界而后有确定的志向,志向确定而后能心静不躁,心静不躁而后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而后能虑事周详,虑事周详而后能达到最美善的境界。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学习的目的了。古时候想把彰明内心美善本性推广到天下的人,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先整顿自己的家族;要整顿自己 的家族,先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使意念真诚,先招致自己的良知;招致良知在于格除物欲,物欲格除而后良知到来,良知到来而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好自身,修养好自身而后家族才能整顿好,家族整顿好而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统一地都要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根本乱了而要把末端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该用力深厚的用力薄,而该用力薄的却用力厚,(要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的),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这就叫做知道根本,这就叫做良知的到来。

2.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3.八目:格(格物)、致(致知)、诚(诚意)、正(正心)、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

我与弘一法师(丰子恺)

1.作者认为人的生活分为三层,分别是哪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

活就是宗教。

2.课文中第七段落:(即三层楼的象征含义):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性的奴隶,必须追求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更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俞

敏洪)

1.对俞敏洪简单了解其人。2.关键字:“伟大”!平凡:平常的能力和价值,被认为迟钝、没有灵感的或拙劣的;明显地缺乏特色或长处 ;没有值得注意的事件 ;不高傲,不崇高 ;不夸张,不虚饰 ;无特色或无区别缺乏独创性;

伟大:十分崇高卓越 ;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 3.堆砌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积累过程,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直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1.这只猪特立独行之处有哪些?(简单列举)

首先,它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 其次,它敏捷如山羊,到处闲逛而不呆在圈里;

三、它只对知青好,有自己的好恶;

四、谁也没办法把它劁了;

五、它有诸多本事,如学汽车、拖拉机、汽笛叫;

六、它对母猪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七、也是它最特立独行的一件事,就是单打独斗对付了二十几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和他们手里的枪;

八、它不在乎人类给它喂食,为了自由而成了一头长着獠牙自己觅食的野猪。2.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有什么特点?

一、敏捷

二、不安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

三、习惯于特立独行

四、对知识青年好

五、善于斗争,敢于斗争

六、对邪恶的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

七、岁月的磨难使猪的本性发生了改变,对人变得更加冷漠。

3.猪的境遇有什么喻义? 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3.文中的“我”的形象:

1.一个有良知的下乡知识青年 2.同情这只猪

3.不敢对抗领导 4.对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敢做敢为充满了钦佩和激赏但又于其保持距离

4.本文写作目的:

通过对猪的个性描写和作者对待猪的态度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既有反抗现实、追求自由的想法,但是又只有追求、反抗的姿态,不敢真正去实践。5.本文主题: 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而人

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于此,人们应有所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

1.先锋实验小说:所谓先锋实验小说,是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思潮之后,兴起的一种具有现代派意味的新的文学思潮。

2.文中三个主人公:“我”、“司机”、“抢劫者”。3.“我”一直在寻找“旅店”,那么“旅店”象征了什么?有什么特征?

“旅店”是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是一处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

“旅店”特征:一段人生之路的终点同时也是下一段人生之路的起点,能让行人做短暂的修整再次投入旅行。

4.文章最后一句话(于是我还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有什么喻义?

人行走在路上,对远方的未知及美丽的憧憬和后来的受伤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心窝仍然是暖的,他还会继续走下去。

5.对文章主旨感悟:小说通过描写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但同时也会有诸多收获。

贾谊论(苏轼)

1.※课文翻译:(看课件)

2.文中举孔、孟例子是为了证明作者什么观点?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贾生不能尽其才是自己的错)3.作者认为贾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伤的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考试要用自己的话去答)

4.文章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缘由,贾谊其人其事对“人君”和“高世之才”各有什么启示意义?(最后一段!)

5.文章表现了作者苏轼怎样的人才观?

贾谊以卓越的才能,遭逢了为历代称颂的贤明君主汉文帝,其结果却是以失意夭折而告终,苏轼认为主要原因是:贾谊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才能,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面对逆境,没有承受打击的能力。苏轼欲借此文表达他对人才如何善用其才的看法,给世人以启示。

半局(张晓风)

“半局”的意义:

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做游戏,大家才刚弄清楚游戏规则,才刚明白游戏的好玩之处,并且刚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地半局而退了,你一时怎能不愕然得手足无措,甚至觉得被什么人骗了一场似的愤怒!满场的孩子仍在游戏,属于你的游伴却不见了!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本文要背诵,考试必考默写!(10分)

西湖七月半(张岱)

1.张岱小品文的特点:

重视对于世态人情和众生相的细致考察与描写。故而他的许多小品文就像一副副色彩明丽的风俗

画,令人把玩不尽。

2.文中描写了五种不同的人看月,各有什么特点?(看课件)

学界三魂(鲁迅)

1.学界三魂指哪三魂? 官魂、匪魂、民魂 2.民魂指什么?

在鲁迅看来,“民魂”是根植于民众并生长于民众的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作为先觉者的“精神界之战士”身上,更深的是体现在为生存而奋斗挣扎的底层民众的身上。民众是“民魂”之壤,深植于民众之壤的“民魂”是不死的,是希望所在,是信心与力量之源。

旧约·创世纪

西方的原罪说

篇3:大学语文重点

一、军校大学语文在培育战斗精神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军队院校, 培养目标不仅是具有高超军事技能的人才, 更应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顽强的英雄气概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大学语文是军校学员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课程, 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 要加强学员对祖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增强学员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使学员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型军事人才。

二、军校大学语文在培育战斗精神方面应有的教学侧重

我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武警部队初级指挥官的必修课程, 这就和普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 因而教员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要对古往今来军人的价值信念、道德情操、行为模式和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分析和借鉴, 在课堂上既有学术思想的交流, 又有军事文化的融合渗透。

(一) 弘扬爱国精神

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军人最崇高的美德和最可贵的品质, 是培育战斗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爱国情感源自于学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高度认同。

例如,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为国家殚精竭虑, “葵藿倾太阳, 物性固难夺”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这颗赤诚的爱国心是无法改变的本性。“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诗句都是其爱国情怀最好的表达。还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等, 这些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舍生取义, 用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挚爱凝成文学的经典, 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这些都是激发学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使命感最好的素材。

(二) 培养英雄气质

英雄气质是战斗精神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 无数的战争都证明了“两军相遇, 勇者胜”这一真理, 因此培养学员的英雄气质, 使他们在未来的战争中始终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也是军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三) 锻造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 教员可以通过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和栩栩如生、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传递出古今贤达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观照, 让学员体会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忍辱负重, 终于完成“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伟大著作;北宋大文豪苏轼, “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但他没有被仕途打击所打倒, 在自省中获得“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自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贯彻一定的耐挫教育, 就能使学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和困境时, 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改”的临危不惧, 获得“心战”的胜利。

(四) 通晓战略战术

我们培养的现代军人, 不仅要能打仗, 还要打胜仗, 这就要求学员要通晓作战的战略战术, 虽然在军校教育中有专门讲授战略战术的课程, 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古代典籍, 这是先辈们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智慧之光。例如被奉为“兵学经典”的《孙子兵法》, 其中记载的许多战争思想和策略, 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例如先秦历史典籍, 《左传》《史记》《战国策》等, 既有战争的具体描写和记载, 又有将士们的战争谋略、作战方法等, 都可成为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独有的亮点。

简而言之, 作为军校的教员, 面对新时期提出的要求与使命, 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培育战斗精神, 提升战斗力的方法途径,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有侧重点地引导学员自觉地把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和自身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汲取中外历史上优秀战争文化的养分, 培育学员的战斗精神, 引导他们树立献身国防的使命意识, 发扬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军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其中蕴含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生动的认知功能, 在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在教学中应区别于普通高校, 要针对培养对象的实际有所侧重,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剖析和人物精神的理解, 从爱国精神、英雄气质、心理素质、战略战术等方面重点培养学员战斗精神, 牢固树立献身国防的使命意识, 锤炼能打必胜的战斗意志。

关键词:军校,大学语文,战斗精神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大学语文重点

(一)语文科目的“边缘化”

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面临的是由普遍学习到专业学习、研究的过程,知识深度的加大,以及学习方向的定向都对语文科目这一“大众化”科目形成一定的冲击。而各大高校本着深度教学的原则,无意间忽略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在课程开设方面,大量的专业课程占据了主要的教学时间,语文科目教学的安排受到严重挤压,学生更多地是利用课余时间来补修语文,其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合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少数专业除外)。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学生甚至是教育工作者都并未对语文形成一定的重视,其评判语文科目价值的标准仅仅是“是否有助于未来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标准下语文素养与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积累相比,愈加显得无关紧要。大学阶段语文科目的边缘化,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促成的。

(二)教育模式的滞后性

一般除了专门做文学方面研究的人,其他人将语文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并不多,“能看、能懂”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自己的普遍要求,而培养学生的这种基本能力便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如此低的任务的驱动下,导致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长期滞后。首先,大学语文教学依旧沿用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时间有所增加之外,教与学的目的均是为了合格;其次,教学的内容上难以做到创新,以古语教学为例:文言文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向学生展现一些古代经典,或者说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古文阅读技能,与高中阶段相比,无甚新意。

二、大学语文教学重点释疑与学生学习状态的定位

(一)大学语文教学重点

语文教学不管是在任何阶段都应当是最为重要的科目教学之一,其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如下:①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技能的培养,如,对专门的文章进行分解理解的能力、文字创作能力(写作能力)、基本的语言辨识和认知能力等;②学生内在素养的熏陶以及人格塑造,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熏陶、道德素养的提升等;③调节功能,语文教学可以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调节环节,缓解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压力。

(二)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定位

理想的学习状态应当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主动性,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能够不以考核为目的地进行语文学习,包括语文技能的练习;②学习兴趣,学生并非是因为除兴趣引导之外的其他原因进行主动学习的,应当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③明晰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中的知识含量,并获得实际的学习效果,比如: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观点,并经过提炼,使自身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提高。

三、优化大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提高语文教学意识

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由此可见,大学语文受国家教育部门重视。无论是从贯彻教育政策还是对学生负责的角度,都应当被各高校重视。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就应当在教学制度、教师资源、教学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为语文教学创造条件。

(二)合理匹配教学时间

鉴于大学阶段课程科目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会有一些困难,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时间的安排仅需依照以下标准:①足量,即保证在合理的授课进度下,能够按时保质的完结新课程;②比例适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语文教学时间不宜过少,应给予其发挥调节功能的时间;③独立,语文教学时间不能被其他科目教学占据,课程安排一旦生成,不宜进行随意变动。

(三)创建语文科目优势教学环境

环境能够加深教学效果,因此创设语文科目优势教学环境,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富含趣味的手法进行讲解,例如在《聊斋志异·小翠》一课中,可采用评书的形式讲读课文,辅以生动、幽默的描述诠释课文中的难解字句,使课堂更为轻松愉悦,既能向学生展现文言小说的魅力,又符合大学青年的喜好,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校方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拥有创设教学情境和安排校内活动的权利,因此可以适当投入人力物力,举办一些有助于语文教学或者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活动,除了鼓励发展文学社、语文兴趣小组等多样化的校园社团,还可以承头举办一些比赛,例如:以还原文学著作为原则的表演大赛、文艺晚会中的特色文学朗诵节目等。

四、总结

大学语文并不是单纯的高中语文的延续,它应当是肩负了培养大学生内在素养的基础性课程,纵然是在专业课程较多的大学阶段,也不应当被边缘化。同时,教学师生共同配合下的双边行为,学生学习状态不佳与高校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何掌握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状态,并且提出科学的建议或办法,以此确保大学语文这一科目能够持续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将会是未来高校教育工作长期研究并不断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2]高素霞.大学语文教学日渐“边缘化”的深层原因及其教改对策分析[J].语文建设.,2013,(03).

[3]王静丰.高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2).

篇5:大学语文重点

大学语文

1.孔子,“仁”,“爱人”,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是

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共20篇。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散文集。

2.《老子》出自《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聃,姓李名耳,后世与庄子并称

“老庄”。“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81章《道经》,37章《德经》。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

3.《礼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大同》是第九篇。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的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教化的论述。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戴圣所辑。共49篇。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在宋代被朱熹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4.胡适,字适之。《尝试集》是现代白话诗集第一部。

5.莫言: 山东高密人,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第八届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姑妈的宝刀】等。2012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凭【蛙】获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6.余秋雨,现代散文大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

心理学》,成名作《文化苦旅》。

7.李白,屈原后浪漫诗人。《古风》共59首,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

古诗,是拟古之作,采用游仙体的形式,运用浪漫主义写法。特点是注重比兴,立意讽托,崇尚风骨,气势充沛,而语言朴实。

8.杜甫,现实主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

别。《秋兴八首》是八首七律组诗,秋兴,因秋色秋景而感发情怀。

9.余光中,台湾作家,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逍遥游》、《分水岭上》、《记忆

像铁轨一样长》、《隔水呼渡》。《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乡愁》《隔水观音》《天国的夜市》。

10.白居易,字乐天,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与元稹并称“元白”。长篇叙事诗《长恨

歌》《琵琶行》合称双璧。

11.秦观,字太虚 一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

得力于《花间集》,写相思离别,抒身世之感,蹂婉凄丽,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2.陆游,现实主义,南宋。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13.柳泉居士—蒲松龄,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醉翁、六一居士—欧阳修,易安

居士—李清照,香山居士—白居易,东坡居士—苏轼。

14.蒲松龄,清著名小说家。文言短片小说集《聊斋志异》。

15.迟子建,黑龙江女作家。第七届矛盾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

16.韩愈,韩昌黎,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古文

八大家之首,内容殷实,气势壮盛,辞锋峻利,语言练达,影响深远。与孟郊合称“韩孟”。

17.张孝祥,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上继苏轼,下开辛弃疾,豪放词人。

1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里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谈美

学》。

19.体例是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叫体例。体例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标题、断限、序言、评议、注解、目录、凡例、索引等项内容。

20.我17岁的时候(1908)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是痛骂小说

《西游记》和《封神榜》的。《王制》出自《礼记》。

21.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

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22.独秀在《新青年》上答我道: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

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我当时看了就觉得这是很武断的态度。现在在四十多年之后,我还忘不了独秀这一句话,我还觉得这种“必

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是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恶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对的。

23.客卿问题?1.完全站在秦王角度,从秦强盛威望着眼,“不为客说,专为秦谋”。

详述纳客之功,略论逐客之过的论说策略,重于事实明理,轻于据理力争的论说方

法。政之以史,拟之以物,明之以是非,晓之以厉害,用充分历史事实和现实事实,通过严谨明晰的论证,得出无可辩驳的结论。2.具有婉转措辞和犀利语风完美结合的特点,十分讲究语言的精心运用,把奏书写的极富文采,其叙事骈散相间,错落有致,而辞采缤纷大肆铺陈,气势充沛众多排比,字字珠玑的精确动词,生动贴切类比推理,极大增强说服力,称奏书典范。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4.《谏逐客书》是不是“骈体之祖”?骈体是一种要求词句整齐的文体,多对偶、排

比句,多历史典故,注重辞藻的华美和声韵和谐,叫骈体文或骈文。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如曹植《洛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江淹《别赋》。虽具早期基本特征,例如其中“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疆则士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充沛,但是,因为李斯的老师《劝学篇》同样有早期骈文特点,荀子前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也有。所以不认同。

25.《秋兴八首》为何虎头蛇尾?以宏阔的意境,悲壮的笔调,渲染了唐王朝经安史之

乱由盛转衰的苍凉气象和诗人关心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挚感情。“其四”以社会人事意向表情达意,前三联用“长安似弈棋”比喻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形式仍然变幻莫测,极写朝堂易主、政局不稳、烽火四起、社会**。视通百年、气势磅礴、悲壮苍凉。即使尾联以“鱼龙寂寞”为喻,曲折表达唐时局动荡中百姓困窘处境,也蕴含杜甫满腹难于言表苦衷:国家如此残破,政局如此混乱,百姓如此遭难,诗人却不能有所作为,其悲伤抑郁心情可以想见。因此,尾联语言看似平常,却意蕴丰富。体现了杜甫晚年思想上更加复杂深沉,艺术上更加圆熟老到,风格上更加抑郁顿挫。

26.《秋兴八首》对偶句精到之处?其四中,对偶句颔联“王侯帝宅皆新主,文武衣冠

异昔时”和颈联“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名词对名词,如“衣冠”对“帝宅”“车马”对“关山”;动词对动词,如“迟”对“震”;方位词对方位词,“西”对“北”。因此,对仗工稳,平仄相间,表意准确,音韵和谐。

27.《沈园》(其一)借景言感伤?追忆与唐婉离异后,春游时在沈园邂逅的往事,描

写物是人非的悲伤,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鸣来渲染气氛,眼中之色、耳中之声无不凄凉哀怨,于是触动诗人的伤心情怀。第三句“伤心”二字由眼前景象转入回忆,第四句借桥下春波当年曾映照过唐婉身影,展现出深藏诗人心底那翩若惊鸿的美好形象。

28.《沈园》(其二)反衬坚贞不渝?表达对唐坚贞不渝,写刻骨铭心之思。用反衬以

“柳老不吹绵”——草木无情,反衬自己40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情深。自己将化为会稽山上的一抔黄土,仍要凭吊遗踪,泫然泪下,非常坚执的感情抒发。

29.描写婴宁“笑“?把娇憨的婴宁处处与烂漫的鲜花映照来写,使“笑”与“花”成为少女天真的个性鲜明的象征性因素。如:“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方伫听间,以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捻花而入。“

30.婴宁性格?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鬼母教养,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深山幽谷中,环境养成了她天真浪漫、纯真娇憨而又略带狡黠的性格,但是,最终,有“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变化意味着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是不得已的,却是社会人生必然的,狐女要走出深山,投身人际社会,有自由人变成社会人,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洗礼,虽然这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意味,那是因为她象征着人类永远无法摆脱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这就是深刻内涵。

31.《张中丞后叙》记叙议论并重?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继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展开。

32.作文《张中丞后叙》起因?意图?1.补充李翰所写《张巡传》,认为其有不足之

处;2.以此纪念歌颂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抗击安史叛军,为国壮烈牺牲的英雄们,为其塑像,歌功颂德,使名留青史;3.为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的谬论,以弘扬正气,打击邪恶,为许辩诬,雪冤。

33.《张中丞后叙》细节怎么塑造人物?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失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34.在邦…无怨。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

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举直…者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流血…冠缨。比喻。“豺狼”是野蛮暴虐,灭绝人性的胡虏的代称。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此身…一泫然。己就要被埋在稽山的土下了,还在凭吊(唐婉)过去的踪迹一再感伤流泪。

伤心…照影来。桥下的春波还是和从前一样绿,然而给人带来的却是伤心的回忆,四十年前,已经改嫁的唐氏,曾经像“翩若惊鸿”仙子一样,飘然降落到这绿波之上。

己所…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居处恭…弃也。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35.天之道…唯有道者。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36.大道之行…皆有所养。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

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37.作文:1.《圈》;

篇6:2014年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1、九流十家:(儒家-孔、孟、荀 道家-老、庄、列 墨家-墨子 法家-李悝、慎到、申不害、韩非、商鞅 名家-公孙龙、惠施 阴阳家-绉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淮南王刘安 农家-许行小说家-青史子 兵家-孙武、孙膑

2、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

3、古文献“经、史、子、集”四部。五经 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论语》儒家 战国初期 由孔子及其弟子。论,是“论撰”之意。

5、《孟子》仁政、性善论、大丈夫人格、民本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亚圣”

第二编:诗骚风雅

《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赋《诗》言志 上层人士 最早的诗集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305篇 《诗三百》 西汉时儒家经典

第三编:秦汉 史传

1、编年体-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2、驹支的外交语言特色?晋国为了重新树立正在丧失的威信,找借口责备戎人。姜戎首领驹支没被慑服,据理力争,针对责难加以反驳。首先先祖归附晋惠公,当时获得的是一些贫瘠之地,各部戎人勤劳勇敢有了家园。没产生二心。秦晋崤之战,各部戎人帮助才能打败秦国。自崤之战后,都按时积极参加战役。忠心不变。最后,各部戎人平时与中原各国并无往来,不能不利晋国。诸侯之所以离心离德,是执政者。驹支有理有据,辞令不卑不亢,委婉严正,在以行人辞令之美而著称的《左传》中毫不逊色。

第四编:文学的自觉

1、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2、原名《世说》,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记载了东汉末到东晋名仕贵族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门阀世族的生活思想风貌。

3、“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王徽之。

第五编:骈散争辉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2、赋,结构上:主观问题 汉体赋:骚体赋 四言诗体赋 散体赋。

《秋声赋》写作特点?1这篇赋以“有声之秋”和“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摧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从他不能平抑的内心里迸发出悲怆忧郁的呼声。2文章按照赋的规格运笔,保持了赋的铺排手法,辞藻华丽,注重音调、韵节,但又写得流畅,自在潇洒,兼有散文舒卷自如的特点。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他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然后引出与童子的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童子的回答质朴简明,意境优美含蓄。作者的悚然、悲凉之感与童子的若无其事、朴拙幼稚形成鲜明对比,对秋声的两种不同的感受相映成趣,富于意味。3作者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形成的缘故。先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的到来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之内在“气质”描绘得具体可感;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在这之后,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4此文把写景、抒情、记事、议论融为一炉,浑然天成。作者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情感节制内敛,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

第六编:诗词双壁

1、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诗魔白居易

2、元白诗派 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白居易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3、李清照 易安居士 婉约派。《漱玉词》 易安体

4、三五:元宵节。

5、李白: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明丽的意境

6、唐代成熟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唐传奇 三传奇 李娃传 莺莺传 霍小玉传;平韵体始于南宋陈允之,宋元出现了新型小说话本小说,明清章回体小说,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7、牡丹亭又名还魂记 汤显祖 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8、分析杜丽娘游园前后的心情变化?前:寂寞、苦闷、彷徨(因为得不到自由的爱情)后:发现自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感受到自己的美无人知晓,青春无人爱惜,少女价值无人重视,于是产生忧虑,透露了春情难遣的寂寞和对环境的不满。(想要按着人的天性去变现青春、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却不可能实现。)

9、《红楼梦》标题: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10、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第八编:现代新文学

1、闻一多三美: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1923红烛爱国主义和唯美主义

2、朱光潜翻译美学 新科学

3、鲁迅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人 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萧萧作者沈从文。人物“花狗”

5、《慢慢走欣赏啊》简述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1作者着眼于美化人生,净化人心,以美育代替道德说教,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这一主题然后得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的论断。2作者把生活和艺术放在一起对比,将艺术的特点于生活中一一印证。“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好文章是完整的有机体,完美的生活要追求全人格的美。文章要“修辞立其诚”,艺术化的人生要本色,至性深情。艺术创造要执着严肃,人生要有理想信仰,重承诺。“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接着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善恶与美丑的关系、美感与实用、人生的限制与最高自由等艺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指出最高的伦理的活动和科学的活动还是艺术活动。人类摆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进行自由的活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就是人生最上的理想。抛开现实功利,“慢慢走,欣赏啊!”是诗意的人生态度。面对物欲化、功利化的现实人生,艺术、美指出了超越的途径,赋予生命个体精神自由。3艺术表现手段的充分运用,使文章说理透彻又富有情趣。将深奥的美学原理和人生理念融汇到古今中外的典故和具体人生事例中:采菊东篱、雪夜访戴、苏轼论艺、吴季札赠剑,苏格拉底临刑还债„„将生命的机械化与人生的情趣化两种人生形态进行多层次的对比论证,旁征博引、连类譬喻、对比映照、趣味横生。

附录

绝句四句 律诗八句 两句一联。首颔颈尾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五八以内)、中调(五九九零)、长调(九一以上)

默写翻译

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如果小事大事都按照规矩制度来,有行不通的地方。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坚决甘守贫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凭借什么称之为君子呢?君子片刻都不会背离仁德,哪怕是在仓促急切的时候,哪怕是在坎坷流离的时候。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巧笑倩兮,巧目盼兮

5、《驹支不屈于晋》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明天的会议,你不要参加了!你要是参加,就把你抓起来!”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婪地掠夺土地,把我们各部落戎人从祖居地赶走。贵国君惠公显示他崇高的品德,认为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该这样抛弃灭绝。他赐给我们南部边疆的土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嗥叫的地方。我们各部戎人砍除了那里的荆棘,赶走了那里的狐狸、豺狼,从此成了贵国先君既不内侵也不外叛的臣属,直到如今忠诚不二。从前文公与秦国攻打郑国,秦国人私下里同郑国人订立盟约,留下军队在那里驻守,因此而发生肴地战役。当时晋军在前面抵抗,我们戎人在后面进击,秦军全军覆没,实在是我们戎人出了大力。这就如同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后腿,和晋国人一起把它掀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那时以来,晋国多次出兵征战,我戎人各部从来紧跟其后,时时追随贵国执政,还是像肴之战时那样心志如一,岂敢疏远背离?如今贵国军旅中的长官可能真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使得诸侯叛离,你们却怪罪我们戎人!我们各部戎人服饰饮食(习俗)不与华夏相同,礼仪使者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做什么对贵国不利的坏事?不参加盟会的事务,我也不会惭愧。”

6、《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

7、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师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篇7:大学语文期末重点知识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能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能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至清,历代留存至今的诗歌(包括词曲)数以万计,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材选录了20首诗词(以古代诗词为主),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切实理会诗歌的情感内容、抒情方式及艺术特点。对于诗词部分,考生应能熟读或背诵;应能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应能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篇8:语文课突破重点的艺术

一、由浅入深,启发思考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他人的启发引导,这就需要科学地引导——由浅入深。在教学《孔子和学生》这一课时,理解“因材施教”一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先叙述了子夏与孔子的对话。一名学生产生了疑问: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都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孔子在论及这几个人时都说“我不及他”。这其实也是子夏的不解。我便请学生细读孔子对子夏说的那段话。这时,学生都能找出重点句子:每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还要不断学习。我因势利导:孔子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又能指出每位学生的不足,这样的学生观,使得他能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样由浅入深,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抓住重点句子,作通俗易懂的讲述,重点自然地攻破了,懂得了孔子思想的内涵。

二、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语言优美。学生学完课文后背诵,我认为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和记忆的能力。小学生若能全部背诵小学阶段指定的课文,就会记住许多词语、句式和名篇佳作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对自己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背诵课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不难。但对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他们虽然很努力,但总是记不住。这同样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帮助他总结一定的方法。学生背诵《美丽的集邮册》时,容易颠倒顺序,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看作者怎样借小小的邮票和集邮册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深情;接着齐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了哪些邮票;再边提问边出示课件邮票:“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万里长城、长江大桥、庐山瀑布、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日月潭、半屏山、黄帝陵、轩辕柏、青铜器、石桥古塔、兵马俑、唐三彩。”学生以活灵活现的邮票作为记忆的支点,思考句序,了解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突破了背诵这一教学重点。

三、精心设问,层层深入

古希腊一位智者说:“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只可以点燃的火把。”精心的设问不但能够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疑问迭出的悬念和豁然开朗的顿悟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飞夺泸定桥》题目,“飞”和“夺”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几个数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计算“飞”的速度?走的是什么样的路?自然而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红军“飞”到泸定桥的神速与顽强。为什么用“夺”而不用“占”或“取”,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感受红军夺桥的困难,体会红军那种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英雄气概。精心设问,层层深入,从字面加以引申,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

四、直观演示,呈现难点

实物直观教学是通过实物进行直观教学的。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使教学理论和具体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获得新的知识。“百闻不如一见”,由于在实物直观教学过程中接触实际事物,因此获得的感性材料比较真实具体,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牢固地掌握新学的知识。学生在接触具体实物过程中容易产生好奇心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的印象比较鲜明、生动,所以记忆比较牢固。《捞铁牛》中,学生直接通过文字理解较抽象。在教学中,为了攻破此重点,我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画出表示准备先后的词语。(“先”、“然后”、“再”、“又”)教师板画。再请同学们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通过播放录像,要求同学们在观看时,注意打捞过程的顺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里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直观教学使学生对捞铁牛的过程加深印象,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再用实物展示,“沙减少→船上浮”使学生明白“浮力”的意思。所有的难点都通过直观的演示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天地六》中的课《大海》一课时,按常规的步骤:自读一指读一读字娃娃,后又加入如何记字的环节——你们从诗里读到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感觉一节课上下来挺顺畅,挺满意。在课将要结束前,有个孩子突然说:“白帆点点”是什么意思?我试着让孩子回答,有的说是海鸟,有的说是鱼儿吐出来的泡泡……后来,恺乐朋友说:“帆就是帆船,帆在大海离我们很远,所以看起来只有一点点。”多精辟的解说。此后,我又利用下一页的大海插图,让孩子们当场找到插图上的点点白帆。至此,孩子们脑中的疑问终于解开了。真正的教育不是看老师能给孩子什么,而是要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及时给予点拨、释疑,便是真正的指导者和服务者,真正是服务型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人类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生动而完整的课堂教学犹如一首动听的歌,令人回味无穷。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新课标,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史洁莹.语文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的艺术.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3.

上一篇:8《美丽的颜色》教案下一篇: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