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朗诵评分标准

2024-04-27

诗朗诵评分标准(精选14篇)

篇1:诗朗诵评分标准

思想内容(10%)内容健康、向上、思想性强。

表现风格(10%)

能代表不同时代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精神面貌(20%)

自然大方、出入有序有礼、精神饱满、衣着得体。

朗诵能力(30%)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节奏韵律明显。

艺术处理(30%)

感情充沛,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格调

1)作品形式自由活泼、符合要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1分;

(2)参赛者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

0.5分;

(3)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1分;

(4)参赛者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1.5分;

(5)参赛者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能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2分;

(6)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3分。

二、提高分

(7)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1分。

评分要求:

1.评委打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比赛打分满分10分,评委打分以8.00分为基础分;

3.评委根据评分表打出总分,将总分写入评分单。“ 配乐诗朗诵”比赛评分细则

一“配乐诗朗诵”整体评分规则

1,每位评委给评最高分为10分

2.算分方式: 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

二“配乐诗朗诵”细则评分规则

1、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正确把握诗歌节奏(4分)

a)

语言表达(2分)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言生动形象,达意晓畅。

b)

姿势神情(0.5分)

体态语和表情运用恰当,自如,感情充沛。

c)

演讲效果(1.5分)演讲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

2、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3、仪表大方,着装得体,举止从容,精神饱满,态度亲切。(1.5分)

4、配乐优美,符合作品表述的意境。(1分)

5、演讲纪律(0.5分)

a)

必要时可看稿但必须自然,以不影响演讲者的形象和效果为前提,否则酌情扣分(0.3分)。

b)

时间控制(0.2分)

演讲时间限每人3~5分钟,超时或少时者此项不得分。

6、才艺展示 充分体现选手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分)

篇2:诗朗诵评分标准

1. 朗诵抒写母校深情的原创作品加分(1分)

⑴内容紧扣主题,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0.6分)

⑵文笔流畅自然,文章风格贴切,语言富有感染力。(0.4分)

2、语言要求:普通话标准、流利;字音准确清晰,节奏优美。(2分)

3、表达要求:表情自然大方,动作恰当;情感表达自然流畅,感情处理、朗诵的艺术技巧得当;(3分)

4、台风要求:台风自然,上下场礼仪、仪态大方自然,服装得体,整体印象良好。(3分)

5、配乐要求:背景音乐能与诗文相得益彰,能渲染感情。(2分)

评分规则

1、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选手最后的得分是其他评委打的平均分;

篇3:关注“三大走向” 紧扣评分标准

一、命题三大走向

1.关注社会生活

近几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对其有所悟、有所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归宿, 高考作文命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对考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的检验。

2.崇尚理性思考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文章是思维的结晶。写作是思维展开的过程, 文章是思维的载体与表现出。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 可以发现, 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 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慧, 走向解放思想和创造创新, 这是对写作活动本质的肯定与回归。

3.呼唤人文个性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体现出我国作文教学从教师规定学生写作到学生自主写作的重大变革。

有人把高考作文说成“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考场作文是有严格规矩约束的, 这个“规矩”就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对照评分标准, 结合命题趋势, 在写作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分析话题, 明确范围。针对学生写作中偏题, 甚至离题的现象, 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审题错误, 是方向性错误, 也是致命性错误, 审题不慎, 满盘皆输。”其次要多做审题训练。再次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仔细阅读, 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词, 包括写作中每一项内容, 确保无一遗漏, 在此基础上理解材料的整体性, 不能只抓枝节, 不及其余。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照考纲, 它对“意” (文章中心) 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要正确, 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二要新颖, 能启发人之未见闻;三要深刻, 能接触并提示事物的本质。

考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明确话题范围后, 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思维角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考前进行思维训练。

1.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 往往针对话题, 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推进, 从而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 挖出“深意”。如“诱惑和个人素质”这个话题, 思路也可以围绕问题来展开:“诱惑和个人素质”是什么关系? (要经受住诱惑就要提高个人素质) 要提高哪些素质? (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 如何提高素质?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在考场上思路相对混乱的考生。

2.多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这是思维素养高的表现, 而不是“认死理”、“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话题, 我们既可从“绿化祖国, 爱护树木”的角度立意, 也可以把“培养人才, 爱惜人才”作为文章中心, 然后两相比较, 择其优者。

3.反角度思维

反角度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 俗称“反弹琵琶”, 就是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去作反面的思考, 这种思考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宋代大文豪王安石, 是“反琵琶”的高手, 他的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 因为逆向思考分析, 使他的评价平中见奇、陈中出新, 闪射出智慧的火花, 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奇文”。

4.类比联想思维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 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以“做人讲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有考生由做人讲诚信联想到为官、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 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 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本、治国之根、经商之要、创业之基, 意蕴深刻, 令人感动。又如:有人从“南郭先生”联想到当今某些官僚, “瞒”和“骗”的典型, 南郭先生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的下场, 对比当今某些官僚尸位素餐, 自以为是, 从而得出判断:南郭先生尚且有自知自明, 知道一走了之, 而这些官僚却无动于衷, “占着茅坑不拉屎”, 岂非南郭先生都不如, 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 有必要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使他们的文章出“新”、出“彩”。

四、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施展写作才能, 但并非以不讲究文体。2004年高考评分标准就非常重视文体要求, 考生一旦选定文体, 阅卷教师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来评判作文。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 千万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二是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 如:寓言、小说、日记等,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设置文章亮点

亮点, 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 也就是得分点。它有赖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主要包括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等。

我认为, 只要摸清“走向”, 紧扣“标准”, 注意方法, 讲求效率, 就一定能够做好“考前作文总复习”这篇大文章, 高考作文也会得高分。

摘要:根据《高考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要求, 结合笔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 浅谈在高三时间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循序渐进、有序有效地开展高三作文写作训练。旨在为高考作文写作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走向,审题,角度,文章亮点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篇4: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

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将“切合题意”作为A类作文的要求,B类作文要求“符合题意”,C类作文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全国其他省市也都把“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且都对“切合”和“符合”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要做到切合题意,考生须正确筛选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命题作文《黑板上的记忆》,许多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修饰性成分“黑板上”,以致形成思维定式,好像这个命题一定要写关于学习的题材,结果导致千篇一律。实际上这里的“记忆”两字才是关键,“黑板”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记忆”本身;也就是说,作文题不应被解读为“关于黑板的记忆”,而应被解读为“黑板上留下的记忆”。“黑板”只是一种切入话题的由头,一旦切入进去,学生就可以放手写去,不必处处顾忌“黑板”,只要在内容上与“黑板”这个词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可。

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开篇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如萧红的《祖父和我》的开篇:“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2.线索连贯

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为写作的线索,串联起相关内容。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用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3.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要呼应开篇。朱自清的《绿》可谓该样式的典范。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中考作文的篇幅在600字左右,以上三种形式足以保证作文在形式上切合题意。

作文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做到了形式上切合题意,就要看选材是否恰当,因为选材恰当其实是内容上切合题意的具体体现。

选材恰当

选材即选择作文素材。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选材时考生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使用消极素材

中考作文要求展现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因此对消极素材的使用必须格外慎重,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

2.避免堆积素材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写作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件或几件事情展开写作,几件事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当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注意详略得当。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的运用应当具有针对性,应当为表现主旨服务,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3.避免落入俗套

素材庸俗、陈旧是中考作文的大忌。比如,有的考生一写老师,就写老师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几天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来到学生家,给病中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倒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一写挫折与磨难,就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凄苦。这样的作文看多了,阅卷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孤儿?为了作文得高分,也不能咒自己父母啊!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作文。

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发别人想抒发又不敢抒发的感情,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老师”“同学”“父母”等,记事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大事小情。有一名考生不落俗套,在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世骇俗,令阅卷老师为之一振,迫不及待地看正文。这名考生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小时候看《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动画片,以为美丽的爱情属于王子和公主,自己只是傻傻地替他们担心、为他们高兴;第二,长大以后受爱情小说的影响,开始向往自己的爱情,内心又甜蜜又纠结;第三,再长大一些,看到邻居一对儿退休的老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一篇短短600字的作文,居然完整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认识过程,而且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情调高雅,当然会得高分。

语言生动

一篇作文做到了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至少是B类作文,如果想进入A类,就要看语言是否生动了。

不少考生害怕写作文,觉得表达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归结为自己词汇量不足,然而,下工夫背了很多成语,发现还是无从下笔,只好东拉西扯地凑字数。实际上,写好作文,关键不是词汇量的大小,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也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不会自我表达,实际是缺少写作技巧。当然,丰富的课外阅读、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但若想短期内改善作文面貌,使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不妨突击掌握以下两个重要技巧。

1.善用比喻

俗话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黏住读者。”形象地道出了语言的魅力之大。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请看一篇作文《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生动的比喻句: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是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谅解原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运用比喻手法,用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清茶、良药、曙光、雨露、清泉等6个事物以及它们的功能唤起同感,把抽象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事物,简洁而明确地表达了对谅解的理解,句型整齐,语意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很容易给阅卷者才华横溢的感觉。

善用比喻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条捷径,但考生要注意,运用比喻,喻体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即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解释抽象的难懂的概念。比如写读书,写学习,写思想等,可用常见的、清晰的事物来比喻,如春风、明月、太阳、森林、良药、黄昏、曙光、小草、松柏、雨露、高山、清泉、鸿雁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容易操作,只要复习时按类别积累一定的比喻句,考场上运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调动五官

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语言容易概念化,描写缺乏条理,很难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得分往往偏低。怎么办呢?调动读者的五官感受是一条改善捷径,而且容易操作,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调动五官就是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角度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例如,一位考生这样描写妈妈的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捏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触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下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写法,只能倒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描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写“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是毫无价值的,根本留不住阅卷者的目光,因为他无从知道主人公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如果调动五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位考生写道: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考生以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一连串的触觉动作:“抓”“托”“放”“扶”“咬”,镜头感极强,虽然没有出现“艰难”二字,但读者似乎亲眼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随着这五个动作暗暗使劲,替主人公捏着一把汗。虽然没有调动全部五官,只用了隐藏起来的视觉和凸显出来的触觉,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陈彤】

篇5: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2、具体评分办法

(1)服装整洁,衣着得体(参赛学生须穿校服、戴红领巾),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1分)

(2)精神饱满,仪表大方,表情自然,肢体语言丰富得体,能展现选手良好的个人素养与形象。(1.5分)

(3)组织形式。朗诵形式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灵活多样;

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1.5分)

(4)普通话标准,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4)

篇6: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祖国颂”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配合我校感恩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通过诗歌朗诵,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题:歌颂祖国,歌颂家乡,积极向上的学校生活

(注:诗歌长短不限,在时代上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当代的。)

三、活动时间: 9月29日下午

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五、活动对象:

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六、比赛规则

1、参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少年儿童朗诵。

2、参赛采取抽签为序。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

4、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朗诵。

5、每号选手朗诵时间3—4分钟

6、参赛选手必须仪表大方,着装整齐,符合诗歌表现内容。发音清晰,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朗诵效果。

7、每班报三个节目,参赛人数不限。

七、评奖办法:

1、评分采用百分制:

2、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按分数从高到低取前五名进行奖励。“祖国颂”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一、主题内容(20分)

1、内容(10分):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

2、主题(10分):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世作用

二、普通话(40分)

1、发音(20分):语音准确20分,较准确18分,基本准确15分,不准确不得分。

2、语速(10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表达自然流畅10分,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扣1分。

3、节奏(10分):节奏优美,富有感情10分;节奏鲜明,基本有感情8分。

三、表达(30分)

1、表达(10分):表达自然得体,动作恰当10分,表达较为自然大方,动作设计合理8分,表达基本自然,动作较少6分。

2、感情(10分):处理得当10分,处理一般6分。

3、感召力(10分):富有创意,引人入胜10分;有创意,有一定感召力8分。

四、台风(10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

五、补充说明

1、比赛共设评委10人,采取平均计分。

2、评委打分原则从70分起,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篇7:诗歌朗诵评分标准

主题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指南

备注:1.参赛选手的各项得分均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2.评委应在“公平、公正”原则下为参赛班级打分

3.评委在填写得分数据时需字迹工整、清晰,易于辨认

藏巴哇九年制学校2012年春季“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为活跃校园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2、通过诗歌朗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3、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美化校园语言环境。

二、活动要求:

1、朗诵内容:紧扣活动主题。

2、参加对象:一至九年级。

3、朗诵要求:(1)所选诗歌,思想内容应积极向上;(2)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3)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4)表达感情准确、自然。

4、朗诵形式:形式多样,人数不限。可以朗诵为主,用领诵、小组朗诵、全班齐诵、表演朗诵、配乐诵读、师生齐诵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

三、活动安排:

1、时间:2012年4月18日下午2:002、地点:学校中院

3、评比方法:采用10分制。打分时应严格遵循评分指南规定,分别评出小学组、初中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一名。

4、评分细则:见具体评分表。

5、评委人员:袁敬文汪志儒张志学陈军牟致农周毅红包霞菊卢强贾录成6、评分统计:张志猛余永红

7、会场布置:张成科

8、音响操作:杨爱民

9、纪律管理:马科各班班主任。

10、主持: 高 栋张倩娟

11、参赛顺序:赛前抽签决定

藏巴哇九年制学校教务处

篇8:回归模型对评分标准的评估

利用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这次考试卷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 效度是试卷质量指标中最基本的一条, 它是衡量测试能否准确测出学生在某一学科上真实水平的量, 效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在实际问题中, 试卷的效度通常考虑下列两个方面。

(1) 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试卷测试内容与所要测试目标的吻合程度。

(2) 预测效度:预测效度是指试卷测试的结果与被测对象未来成绩的相关程度。

2) 信度也是试卷质量指标中重要的—条, 我们把一份试卷对同一对象前后测试结果的相关程度称为试卷的信度。信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显然一份好的试卷, 应具有较高的信度。

信度按其估计方法可分为再删信度、“等价形式”信度、分平信度。

3) 难度是衡量试卷各题难易程度的质量指标, 是反映试题与学生知识水平适合程度的一个量。

4) 区分度是衡量试卷各题在区别被测对象不同水平程度上的指标, 这是被测对象的水平通常是从试卷内部来考虑的, 即假定被测对象的水平由他的试卷总得分的高低而定, 它的虽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区分度一般有两种估计方法:相关系数法、高低分组分析法。

2 预备知识

3 数据来源

4 正文

将试卷按奇偶分半, 上表中数据可估计试卷的分半信度为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来看, 该试卷的信度一般, 但注意样本容量较小时, r11的计算结果受测试随机误差的影响较大, 因此被分成两个半卷的测试结果是否真正相关, 还需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检验。

系数法:分半法虽然是求试卷信度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分半法的分法多种多样, 因此所得的信度的估计值有差异, 并且分半法也不一定能使两个半卷真正等价, 库德-理查逊以及克

第一题是概念题, 第二、四、五是计算题, 第六、七是应用题。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来看, 概念题的效度和信度一般, 难度较低, 区分度明显。计算题的效度和信度可以, 难度中等, 区分度明显。应用题的效度和信度一般, 难度大, 区分度不是很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明慈, 沈恒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西宁市第八中学3月份月考卷, 2009.

[3]盛骤, 谢式干, 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9:关注“三大走向” 紧扣评分标准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走向;审题;角度;文章亮点

作文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复习阶段,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注高考命题走向,紧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命题三大走向

1.关注社会生活

近几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对其有所悟、有所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归宿,高考作文命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考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的检验。

2.崇尚理性思考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文章是思维的结晶。写作是思维展开的过程,文章是思维的载体与表现出。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慧,走向解放思想和创造创新,这是对写作活动本质的肯定与回归。

3.呼唤人文个性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体现出我国作文教学从教师规定学生写作到学生自主写作的重大变革。

有人把高考作文说成“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考场作文是有严格规矩约束的,这个“规矩”就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照评分标准,结合命题趋势,在写作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分析话题,明确范围。针对学生写作中偏题,甚至离题的现象,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审题错误,是方向性错误,也是致命性错误,审题不慎,满盘皆输。”其次要多做审题训练。再次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仔细阅读,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词,包括写作中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理解材料的整体性,不能只抓枝节,不及其余。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照考纲,它对“意”(文章中心)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要正确,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二要新颖,能启发人之未见闻;三要深刻,能接触并提示事物的本质。

考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明确话题范围后,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思维角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考前进行思维训练。

1.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针对话题,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推进,从而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挖出“深意”。如“诱惑和个人素质”这个话题,思路也可以围绕问题来展开:“诱惑和个人素质”是什么关系?(要经受住诱惑就要提高个人素质)要提高哪些素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如何提高素质?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在考场上思路相对混乱的考生。

2.多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这是思维素养高的表现,而不是“认死理”、“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话题,我们既可从“绿化祖国,爱护树木”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把“培养人才,爱惜人才”作为文章中心,然后两相比较,择其优者。

3.反角度思维

反角度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俗称“反弹琵琶”,就是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去作反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是“反琵琶”的高手,他的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因为逆向思考分析,使他的评价平中见奇、陈中出新,闪射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奇文”。

4.类比联想思维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以“做人讲诚信” 为话题的作文,有考生由做人讲诚信联想到为官、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本、治国之根、经商之要、创业之基,意蕴深刻,令人感动。又如:有人从“南郭先生”联想到当今某些官僚,“瞒”和“骗”的典型,南郭先生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的下场,对比当今某些官僚尸位素餐,自以为是,从而得出判断:南郭先生尚且有自知自明,知道一走了之,而这些官僚却无动于衷,“占着茅坑不拉屎”,岂非南郭先生都不如,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有必要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文章出“新”、出“彩”。

四、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但并非以不讲究文体。2004年高考评分标准就非常重视文体要求,考生一旦选定文体,阅卷教师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来评判作文。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千万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二是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如:寓言、小说、日记等,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设置文章亮点

亮点,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也就是得分点。它有赖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主要包括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等。

我认为,只要摸清“走向”,紧扣“标准”,注意方法,讲求效率,就一定能够做好“考前作文总复习”这篇大文章,高考作文也会得高分。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2011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篇10: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1、作品内容:作品主题鲜明突出、有思想性;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意境深远,能够切实体现“中华经典诗文”的特点。2分

2、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语速得当。2分

3、表演技巧:能正确把握诗文内容,声情并茂,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4、临场表现:衣着得体,体态大方,现场效果好。2分

5、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1分

6、能脱稿朗诵。1分

7、计分

计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

本斋中学 2010-12-1

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了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进一步促进朗诵艺术的发展,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决定组织此次朗诵比赛。

二、内容及形式

1、比赛各班预选4-5名选手参加的比赛。

2、朗诵比赛的题目由参赛选手自选,语文老师辅导,每位选手朗诵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3、参赛的所有选手按事先抽签排定的顺序依次朗诵,所需配乐自己准备,评委现场打分,通过比赛分别在参赛的选手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得名次的同学发给奖状及奖品。

三、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1、比赛规则

(1)选手比赛顺序由抽签排定;

(2)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在开赛前10分钟到场向主持人报到;(3)比赛开始后,未上场的选手可在观众席观看,但即将上场的选手应在上一序号朗诵时到前台等候;

(4)记时从通报朗诵题目后开始;

(5)每位选手演结束时,均以“我的朗诵到此结束”示意,并向评委观众致意后再退场,回到观众席上就坐;(6)每位选手朗诵完毕后,评委将现场予以评分。评分取10分制。评委打分可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如9.6分)。工作人员现场统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求出平均得分,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9.68分)。

2、评分标准 见附表

四、工作人员安排

1、评

委:语文老师、张艳婷、白欣欣

2、具体分工

张泽颖:统筹安排并打印各种评分标准、打分表、统计表等; 孙贵征:负责撰写奖状和奖品; 王红敏:负责主持人选拔与程序准备;

马新 张艳婷:负责比赛现场布置、黑板布置等; 赵万涛:负责电脑音箱。白欣欣:学生队伍指导

王长征:记分员

3、参加人员:学校领导、语文老师、各班班主任、体育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本斋中学

篇11:教师诗文朗诵评分标准

一、参赛作品要求

1.朗诵作品的选择可为古今中外优秀经典诗文.2.题材可为抒情、叙事、散文诗或抒情散文.3.作品主题要求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真实,富有感染力.4.可配乐朗诵,可配以动作造型.5.朗诵时间限制在3分钟内.二、评分标准 1.仪表形象:(1分)

服饰大方、自然、得体、举止从容、端正,精神饱满,态度亲切。2.语言表达:(3分)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

3.态势神情:(3分)

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地表达朗诵内容和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4.朗诵效果:(3分)

朗诵有感染力,声情并茂,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5.时间要求及脱稿:

准确把握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以超过1分钟扣0.2分计算,依次类推,最高扣1分。

篇12:精美诗文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一、朗诵内容:(30分)

1、内容健康向上,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10分)

2、语言流畅自然,文采华丽(10分)

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或警世作用(10分)

二、普通话(35分)

1、发音标准(15分)

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动听,富有感情(10分)

三、表达分(25分)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0分)

2、感情处理得当(10分)

3、感召力强,富有创意(5分)

四、台风(10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注:

评委7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总分。评委打分原则从70分起,不带小数。朗诵时间为2——3分钟,时间不足或超过时间扣分。最高扣5分。

精美诗文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一、朗诵内容:(30分)

1、内容健康向上,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10分)

2、语言流畅自然,文采华丽(10分)

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或警世作用(10分)

二、普通话(35分)

1、发音标准(15分)

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动听,富有感情(10分)

三、表达分(25分)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0分)

2、感情处理得当(10分)

3、感召力强,富有创意(5分)

四、台风(10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分)注:

篇13:诗朗诵评分标准

1制订实验考核评分标准的指导思想

1.1考核内容覆盖面广

本考核标准基本上概括了学生所学过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包括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切片和制片方法、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器官的内部结构等。

1.2考核评分标准分数细化且均衡

技能考核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考核内容评分的分数设置要体现均衡性及合理性[4]。本考核标准的分数设置非常详细, 各部分占比是根据实验的课时数来设计的, 比较科学。

1.3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整个考核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各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分类等, 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2制订实验考核评分标准

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 将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评分标准分为四大模块, 再根据模块的要求, 编制具体的实验考核评分表。

3结语

在实验课开始前, 我们就将考核标准发给每位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所侧重。经过我们的实践发现, 本实验的考核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但其还有不足之处, 如缺乏对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及水合氯醛透化制片方法的实验考核等, 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杜泽乡, 曾建红, 李云秋, 等.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9) :5638-5639.

[2]洪俐, 彭学著.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的初次实践[J].科教文汇, 2007, 27 (3) :191.

[3]洪俐, 彭学著.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3) :87-88.

篇14:看评分标准谈解题规范

那么在解答题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必须书写清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呢?

让我们先从一道解析几何题出发,看看同学们的书写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差异.

例[ 2011年台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科)第21题] (本题满分15分)如图1所示,在y轴右侧的动圆与圆O1:(x-1)2+y2=1外切,并与y轴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Γ的方程;

(2) 过点P作圆O2:(x+1)2+y2=1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A,B两点,设AB中点为M(0,m).求m的取值范围.

【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①②③④系本刊标注)】

(1) y2=4x. ……………………………………………①

(2) P

,t,y-t=kx

-即kx-y+t-=0.

=1,……………………………………②

得t2(t2+8)k2-8t(t2+4)k+16(t2-1)=0,

k1+k2=.……………………………………③

y-t=k1x

-,y-t=k2x

-,

y1=t-k1,y2=t-k2,………………………………④

故m==t-(k1+k2)==,-≤m≤.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1的距离,故Γ是抛物线,方程为y2=4x (x≠0).……… 5分

【注:由=x+1化简得到y2=4x同样给分;不写x≠0不扣分】

(2) 设P

,t(t≠0),切线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t=kx

-,即kx-y+t-=0.…………………………… 6分

由题意可知,圆O2的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1.……………………………………………… 8分

两边平方,整理得:t2(t2+8)k2-8t(t2+4)k+16(t2-1)=0,

………………………………………………………… 9分

该方程的两根k1,k2就是两条切线的斜率,由韦达定理得:k1+k2=(Ⅰ).…………………………………… 11分

另一方面,在y-t=k1x

-,y-t=k2x

-中,令x=0可得A,B两点的纵坐标y1=t-k1,y2=t-k2,故m==t-(k1+k2) (Ⅱ).…………………………………………… 13分

将(Ⅰ)代入(Ⅱ),得m==, ……………… 14分

故m的取值范围是-≤m≤,m≠0.…… 15分

【对比】

和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同学的解答有以下不规范之处:

(1) ①中没有提供得出轨迹方程的依据,只有结果;

(2) 用到的变量未交待其意义,如k1,k2,y1,y2等;

(3) ②③④这些关键结论得来突然,没有依据(条件、公式、定义、定理等)支撑;

(4) 整个解答前后缺少逻辑关联,只有算式的堆积.

虽然这位同学的解答有过程,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关键步骤的说明,所以会被扣掉3到4分.

除了解析几何题,同学们在其他大题中同样存在不规范答题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列举常见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解题细节,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三角函数题

(1) 讨论三角函数性质时没有注意周期性.

例如求f(x)=sin2x

--的递增区间时,由-≤2x-≤得到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只考虑了一个周期.

(2)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数列题

(1) 已知Sn求an时,没有考虑初始项a1.

(2) 数列求和时不注意项数.

(3)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求递推数列通项时,只有归纳或猜想,没有证明.

△概率题

(1) 求概率时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用到的符号也没作出交代.

(2) 写分布列时,没有交代变量的取值,每个取值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只有表格或结果.

△立体几何题

(1) 随意使用数学符号.如将PB⊂平面PBC错写成PB∈平面PBC.

(2)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中条件缺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 利用几何法求角时只有计算,没有必要的作图和证明.

△函数与导数题

(1)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时,没有指明函数单调性,直接将极值等同于函数的最值.

(2) 求函数单调性时,最后没有用集合将单调区间表示出来.

数学解答题虽然力求简洁明快,但每一次转化、每一步推理均应提供合理的依据.只有答题过程逻辑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不同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数学解答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而不少同学重结果、轻证明,更不重视文字说明,因此往往会在解答上丢掉不该丢的分数.

那么在解答题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必须书写清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呢?

让我们先从一道解析几何题出发,看看同学们的书写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差异.

例[ 2011年台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科)第21题] (本题满分15分)如图1所示,在y轴右侧的动圆与圆O1:(x-1)2+y2=1外切,并与y轴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Γ的方程;

(2) 过点P作圆O2:(x+1)2+y2=1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A,B两点,设AB中点为M(0,m).求m的取值范围.

【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①②③④系本刊标注)】

(1) y2=4x. ……………………………………………①

(2) P

,t,y-t=kx

-即kx-y+t-=0.

=1,……………………………………②

得t2(t2+8)k2-8t(t2+4)k+16(t2-1)=0,

k1+k2=.……………………………………③

y-t=k1x

-,y-t=k2x

-,

y1=t-k1,y2=t-k2,………………………………④

故m==t-(k1+k2)==,-≤m≤.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1的距离,故Γ是抛物线,方程为y2=4x (x≠0).……… 5分

【注:由=x+1化简得到y2=4x同样给分;不写x≠0不扣分】

(2) 设P

,t(t≠0),切线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t=kx

-,即kx-y+t-=0.…………………………… 6分

由题意可知,圆O2的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1.……………………………………………… 8分

两边平方,整理得:t2(t2+8)k2-8t(t2+4)k+16(t2-1)=0,

………………………………………………………… 9分

该方程的两根k1,k2就是两条切线的斜率,由韦达定理得:k1+k2=(Ⅰ).…………………………………… 11分

另一方面,在y-t=k1x

-,y-t=k2x

-中,令x=0可得A,B两点的纵坐标y1=t-k1,y2=t-k2,故m==t-(k1+k2) (Ⅱ).…………………………………………… 13分

将(Ⅰ)代入(Ⅱ),得m==, ……………… 14分

故m的取值范围是-≤m≤,m≠0.…… 15分

【对比】

和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同学的解答有以下不规范之处:

(1) ①中没有提供得出轨迹方程的依据,只有结果;

(2) 用到的变量未交待其意义,如k1,k2,y1,y2等;

(3) ②③④这些关键结论得来突然,没有依据(条件、公式、定义、定理等)支撑;

(4) 整个解答前后缺少逻辑关联,只有算式的堆积.

虽然这位同学的解答有过程,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关键步骤的说明,所以会被扣掉3到4分.

除了解析几何题,同学们在其他大题中同样存在不规范答题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列举常见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解题细节,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三角函数题

(1) 讨论三角函数性质时没有注意周期性.

例如求f(x)=sin2x

--的递增区间时,由-≤2x-≤得到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只考虑了一个周期.

(2)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数列题

(1) 已知Sn求an时,没有考虑初始项a1.

(2) 数列求和时不注意项数.

(3)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求递推数列通项时,只有归纳或猜想,没有证明.

△概率题

(1) 求概率时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用到的符号也没作出交代.

(2) 写分布列时,没有交代变量的取值,每个取值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只有表格或结果.

△立体几何题

(1) 随意使用数学符号.如将PB⊂平面PBC错写成PB∈平面PBC.

(2)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中条件缺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 利用几何法求角时只有计算,没有必要的作图和证明.

△函数与导数题

(1)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时,没有指明函数单调性,直接将极值等同于函数的最值.

(2) 求函数单调性时,最后没有用集合将单调区间表示出来.

数学解答题虽然力求简洁明快,但每一次转化、每一步推理均应提供合理的依据.只有答题过程逻辑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不同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数学解答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而不少同学重结果、轻证明,更不重视文字说明,因此往往会在解答上丢掉不该丢的分数.

那么在解答题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必须书写清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呢?

让我们先从一道解析几何题出发,看看同学们的书写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差异.

例[ 2011年台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科)第21题] (本题满分15分)如图1所示,在y轴右侧的动圆与圆O1:(x-1)2+y2=1外切,并与y轴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Γ的方程;

(2) 过点P作圆O2:(x+1)2+y2=1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A,B两点,设AB中点为M(0,m).求m的取值范围.

【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①②③④系本刊标注)】

(1) y2=4x. ……………………………………………①

(2) P

,t,y-t=kx

-即kx-y+t-=0.

=1,……………………………………②

得t2(t2+8)k2-8t(t2+4)k+16(t2-1)=0,

k1+k2=.……………………………………③

y-t=k1x

-,y-t=k2x

-,

y1=t-k1,y2=t-k2,………………………………④

故m==t-(k1+k2)==,-≤m≤.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1的距离,故Γ是抛物线,方程为y2=4x (x≠0).……… 5分

【注:由=x+1化简得到y2=4x同样给分;不写x≠0不扣分】

(2) 设P

,t(t≠0),切线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t=kx

-,即kx-y+t-=0.…………………………… 6分

由题意可知,圆O2的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1.……………………………………………… 8分

两边平方,整理得:t2(t2+8)k2-8t(t2+4)k+16(t2-1)=0,

………………………………………………………… 9分

该方程的两根k1,k2就是两条切线的斜率,由韦达定理得:k1+k2=(Ⅰ).…………………………………… 11分

另一方面,在y-t=k1x

-,y-t=k2x

-中,令x=0可得A,B两点的纵坐标y1=t-k1,y2=t-k2,故m==t-(k1+k2) (Ⅱ).…………………………………………… 13分

将(Ⅰ)代入(Ⅱ),得m==, ……………… 14分

故m的取值范围是-≤m≤,m≠0.…… 15分

【对比】

和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同学的解答有以下不规范之处:

(1) ①中没有提供得出轨迹方程的依据,只有结果;

(2) 用到的变量未交待其意义,如k1,k2,y1,y2等;

(3) ②③④这些关键结论得来突然,没有依据(条件、公式、定义、定理等)支撑;

(4) 整个解答前后缺少逻辑关联,只有算式的堆积.

虽然这位同学的解答有过程,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关键步骤的说明,所以会被扣掉3到4分.

除了解析几何题,同学们在其他大题中同样存在不规范答题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列举常见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解题细节,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三角函数题

(1) 讨论三角函数性质时没有注意周期性.

例如求f(x)=sin2x

--的递增区间时,由-≤2x-≤得到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只考虑了一个周期.

(2)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数列题

(1) 已知Sn求an时,没有考虑初始项a1.

(2) 数列求和时不注意项数.

(3)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求递推数列通项时,只有归纳或猜想,没有证明.

△概率题

(1) 求概率时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用到的符号也没作出交代.

(2) 写分布列时,没有交代变量的取值,每个取值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只有表格或结果.

△立体几何题

(1) 随意使用数学符号.如将PB⊂平面PBC错写成PB∈平面PBC.

(2)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中条件缺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 利用几何法求角时只有计算,没有必要的作图和证明.

△函数与导数题

(1)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时,没有指明函数单调性,直接将极值等同于函数的最值.

(2) 求函数单调性时,最后没有用集合将单调区间表示出来.

上一篇:大学语文**下一篇:那岁月流逝的声音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