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

2024-05-16

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精选8篇)

篇1: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

吉林大学老年大学绘画课堂上的“欢乐教学”之一瞥 老年大学国画教师 杨凯

老年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怎样才能使老年人在学习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教中我们本着欢乐教学的方式,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花鸟课中,为了使学员不感到乏味,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先后学了竹、菊、梅、兰、荷花、葡萄、禽鸟和虾的画法。在讲解的过程中,从花形结构到点染、勾染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技法做到了详尽的讲解之外,同时也注意讲解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生长规律等有关知识的概括,引导学习者接近生活,感受生活,进而提高绘画的兴趣。如在葡萄画法讲解过程中,首先讲了葡萄的栽培技术,以及葡萄在生长过程中从什麽是老干、何为新枝,哪个枝上能结果,哪个枝上不结果都描绘的淋漓尽致,使学生下笔时更有着落,也讲解了葡萄栽培中缺水时果农的焦虑心情,忙于剪枝时晨露不仅打湿衣服,修剪腾枝,往往是露水从袖口一直流到裤兜子里等的千辛万苦,使大家感到葡萄吃起来是甜的,可是在它的背后,酸甜苦辣都有哇!这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使学员对生活的感悟,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不由的激发了学生画葡萄的热情。

学习画中国画,“笔墨”是表现艺术的载体,也就是说是主要的手段。而彩色也是很重要的角色,起到烘托扶助的作用,使画面增辉、光彩照人。在讲述笔、墨和彩色的运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时,似笔者墨之师也,墨者副将也。老师引用了米德的描写战场的诗句: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老同志听了更觉得心情震撼,从中悟出了绘画之理,倍觉其乐融融。

作为一个教师,影视博采众长,心胸开阔的,能容纳不同的艺术派别和主张。在教学中,和对学员作业的讲评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涉猎中外,吞吐古今”,不使学员在创作有一种学术见地上的压迫感,而是自由的探索和孜孜的追求,从容、自如,轻松地进行绘画。在一次讲评中,有一位学员的作业,画了一头牛,旁边一棵树,背景是云天,都是用墨画成的,没什么浓淡,不好看,看上去既像西洋画的风景,局部的树和牛像中国传统的剪纸。老师观赏后,品评时并没否认,而且首先肯定的是优点,而是建议如果在树的枝干和牛背上,再加一些红光,很像夕阳夕照之下的影物,这幅画就更完美了,墨就不是一团死墨,也就活起来了。通过老师的讲评,学员在这幅画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找到了自我,知道了这幅画的优缺点。明确了自己的短处后,在今后的绘画中,把力量用在“攻其所短”上。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并能“扬其所长”,达到了心情舒畅的进行绘画。

对于欢乐教学,这仅仅是我们绘画课堂上的具体作法,我们的教学还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之中。今后我们要不断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把老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加其科学化、服务化、亲情化。使其学员真的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其乐融融之中获得更多知识。

篇2: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

为寻求晚年生活乐趣,学国画已成为老年人的普遍时尚,它不仅有着高雅的文化内涵,还有绘画的基础理论、技法要求。老年人学画在达到一定基础后,如何巩固已有成绩并进一步提高呢?多学画理,多临范画

老年人学画经常是眼高手低,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要多翻书,多学画理,从自己遇到的问题着手,在书本中找答案,按其中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经常看一些历代书画名作,多参观各种书画展览,临摹范画一定要选用名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绘画能力。

要在笔墨运用上多下功夫

国画又称水墨画,水和墨是国画的灵魂。现代国画一般都用色彩,所以水、墨、彩和笔的掌握和应用是学好国画的基本功。

用好笔是画好一幅画的关键。用笔首先要懂得用笔方法,它有:正笔(中锋)、侧笔、顺笔、逆笔、聚笔(细)、散笔、卧笔、拖笔、滚笔、疾笔、徐笔、战笔、擢笔、扫笔、点笔、提笔和按笔17种。按法学习,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提高“腕力”和“笔力”,才能行笔快速,运用自如,使画面有气势有变化。

掌握和调节好水和色(墨),是作好一幅画的基本环节。一张画对色彩有不同要求,如鲜艳与清雅,明与暗,深与浅等,画者必须根据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谨慎调配。这其中水分控制极为重要。用水不当,则苍而不润显干枯,或润而不苍呈现无力。所以通过看书先从理论上了解,然后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则可以掌握用水的时间、程度和规律。

掌握并熟练应用绘画技法和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习点垛勾勒结合的作画方法,采用点染、烘染和皴擦,突出画的气氛;运用“浓破淡”、“淡破浓”的破墨技巧,求得较好的画面效果,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摸索。

要不断提高造型能力

现代人学画一般先学素描,老年人可以从临摹、写生开始学习造型。笔者认为经常实地去接触自然,观察实物,进行临场写生,一是练习线条的运用,做到落笔恰当,运笔流畅;二是实际观察,如花卉写生就能区分牡丹、芍药和月秀花的相似与不同,晨昏和早晚季节表现的各异;三是积累创作素材,为构图提供原始材料。

要少而精

国画有花鸟、山水、人物等,画法也有工笔、写意、工写结合等,而老年人往往兴趣多样,都想去尝试一下,结果适得其反,因为老年人毕竟精力有限。要集中精力学会一两种物象,如学花卉,可先画梅

花,学好了再画杏、桃、梨等。也可举一反三,等学到一定程度后再求专精于新品。

要勇于创作,敢于创新

篇3: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

近年来, 全社会流行一个热词, 就是“幸福”, 幸福指数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指标。随之教育领域也积极倡导“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它应该是以促成人的一生幸福为终极目标。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息于世界。学校教育理应是一种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 这种神圣的事业被赋予了生命教育的光环, 教师理应成为生命教育光环的编织者, 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 不仅让学生在获取智能与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还要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感受生命价值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末, 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 (Martin E.P.Seligman) 等人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 它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强调人性的积极性, 主张心理学重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 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 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且生活幸福的人。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指出, 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积极情绪体验, 如快乐, 主观幸福感等; (2) 积极人格特质, 如智慧、创造力、对美的感受力、灵性等; (3) 积极社会环境, 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家庭等环境因素对个体潜能发挥的影响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在美术学科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思想的深层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理念对人一身的成长、发展、事业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阆中师范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当中, 女生占总体学生人数的近98%, 利用学科教育构建女生幸福人生观, 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理念与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学科美术教育, 具有共同契合点, 并对美术教学起到积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 它不仅注重技能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况、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 都蕴含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里。在教学中, 应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使之形成和发展人文意识, 并享受美术学习的欢欣和幸福感, 从而构建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积极心理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在平面意象绘画教学课例中, 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理念, 旨在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课堂效率的提高, 充分发挥美术文化的教化功能,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课例中的教学策略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了探析, 以作引玉之砖, 与同仁商榷。

(一) 创设审美体验的情绪

审美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的、自由的生成活动, 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情绪是我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一种态度。在美术教学中, 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获取对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人文美的情绪体验, 使学生从美的形象中获取美的心灵感悟, 引起情感共鸣, 受到真善美的情感陶冶。

教学片段一

课前学生欣赏轻音乐, 教室氛围自由活泼。

师:同学们, 欣赏了这段优美的钢琴曲, 大家的心情怎样?

生: (情绪饱满地) 很欢快。

师:那好, 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吧!

师: (随即手举青椒) 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形状呢?

生:青椒, 绿色, 圆锥状 (圆柱状) 。

师:这些都是我们对青椒的视觉形象感受。如果我们对自然物象予以全方位的观测, 其中包括对物象内部形态的观察, 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觉现象。

教师切开青椒, 让学生观察内部形态。

师:你们观察后会联想到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联想) ?

生:像含苞的花朵, 像棵嫩绿的小树, 像天穹……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如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你的这种感受和想法, 那一定是一幅美妙的画, 这种表现形式称之为意象绘画。

解析:教师在课前抓住“情感”为切入点, 创设宽松学习的主客观情境, 以感知、联想、情感与理解等构建起审美心理结构, 变抽象课题为具体形象。通过实物展示, 让学生感知青椒形体特征, 再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事物。学生在体验中, 展开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 进行情绪迁移, 引起情绪注意, 轻松走进教学主题。

(二) 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能力。教育的智慧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 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学生是独特的人, 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美术学习中, 自主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 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 教师要因材施教, 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智。

教学片段二

师:让我们走进美术展厅, 欣赏世界名家的优秀作品。

屏显图片:《鹌鹑图》与《仕女图》。

师:请同学们欣赏,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学生小声议论, 自由表述。

生:我喜欢《仕女图》。因为画面真实细腻, 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法。 (师点明具象画)

生:我比较欣赏《鹌鹑图》。因为画家用笔大胆随意, 表现出鹌鹑的孤独感。 (师点明意象画)

师:两幅作品我都喜欢。但我更喜欢《鹌鹑图》, 因为我欣赏的不仅是画的表象, 而是读懂了画的意象。作者用鹌鹑来寄托自己孤傲、冷漠的思想情感……

(师板书) 意象画特点一:心理的真实性。

屏显图片:《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师:请同学们欣赏, 谈谈这两件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比较探讨, 场面热烈。

生:这两幅都是人物肖像画。

师:你是说它们的题材内容相同, 而它们的艺术语言表达相同吗?

生1:《马蒂斯夫人像》用笔大胆、让人产生联象, 我想画家的性格也许是奔放的吧。

生2:我觉得《蒙娜丽莎》画面色彩柔和, 而《马蒂斯夫人像》画面色彩绚丽, 对比色很强,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特点。

生3:《马蒂斯夫人像》画面不像《蒙娜丽莎》光滑平整, 笔触明显, 有凸凹感。 (师点明肌理效果)

师:你们欣赏的很仔细。《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人物形象的主观表达, 渗透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使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师板书) 意象画特点二:形象的典型性。

解析:教师采用对比欣赏和类比思维法, 放手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探究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评述, 相互补充, 思维碰撞, 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情感交流中, 受到美术作品的启迪与美的熏陶, 提高了鉴赏力和绘画语言的表达力。

(三) 开启勇于创新的智慧

智慧是一种能力, 既可培养, 也可生成。创新精神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美术的生命是创造, 美术创作需要创新精神, 将想象变为艺术形象是创造, 将心象经过绘画呈现是创造。创新的智慧在美术创造中是作者心象和情意的自由表达, 可以自由渗透人文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构想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要给予赞美的眼光评价, 增强其创作欲望。

教学片段三

屏显图片:《星月夜》。

师:画面表现了些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画中表现了天空, 树, 山, 小村庄。

师:画中的天空和我们看到的天空一样吗?

生1:不一样。作者使用了旋转的线条表现天空, 画面产生了动感。

生2:画面色彩令人迷醉, 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生3:深色的树在摆动中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

师:想象是绘画作品的灵魂, 画家凡高敢于打破常规, 突破传统, 开拓绘画形式的新思路, 表现出他超人的艺术智慧和绘画才能。

学生有些激动, 主动交流感受, 有学生发言补充。

生:这是凡高自杀前完成的一幅作品。

师:你真爱读书, 令人钦佩。是的, 这幅作品是他在精神病院完成的, 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感动。凡高他热爱生活, 更热爱生命, 渴望幸福的生活, 他用生命的冲动与激情想象出了天穹里神秘莫测的奇幻景象……

(教师板书) 意象特点三:超越时空限制。

解析:教师变单一思维为多层拓展, 层层深入, 通过分析、解释、提问和学生一起探讨等充满民主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不仅体验到画面视觉的形式美感, 而且产生了对作者超乎现实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的敬畏。同时, 通过精神美学分析, 还能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炫丽的天空和扭曲的树的象征含义, 使学生懂得了对人性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崇敬。

(四) 构建愉悦自信的心态

自信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拥有自信的心态就拥有健康的人生, 就能走向成功。每个人的学习态度并不一样, 这取决于内在兴趣的诱发力和营造宽松的外在环境, 吸引学习者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中, 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激励性, 激活学生的感官。同时,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特点, 因势利导, 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 增强学生能表现作品的信心。

教学片段四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意象画吗?

生思索片刻, 竞相回答。

生:有天上的云彩。

生:还有海浪, 山脉。

生3:有梯田, 泥泞的马路……

师:是的, 只要你用心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美, 处处都有意象画。

屏显图片:豹皮花纹、斑马花纹、黑白意象图案设计。

屏显图片: (播放轻音乐) 教师的摄影作品。

伴着舒缓的乐声欣赏作品, 学生倾听教师穿插的摄影感言。

学生不断惊叹, 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屏显图片:学生的优美意象绘画作品。

学生赞叹不断, 教师有针对性讲解绘画材质及表现技法, 学生跃跃欲试, 准备拿出绘画工具。

师:你们想画意象画吗?

生: (情绪高昂) 想。

师:意象画是一首歌, 可以书写你的向往;意象画是一首诗, 可以抒发你的情怀;意象画是一段人生, 可以烙下你的人生信仰。同学们, 拿出你准备的绘画材料, 驰骋你的想象, 绘出你的心象之画, 抒发你的真情实感。

生有独创的、有小组合作的, 教师鼓励自由表达。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变简单枯燥的绘画语言为形式多样的表现技法, 有效促进学生灵性的生发。让学生选择以表现粗犷豪放风格的工具材料, 如毛笔、铁丝、毛线、树枝叶、排刷、皱纹纸等, 采用拖、刮、喷、吹、刷、洗、添加等方式方法绘制出具有肌理美感的绘画作品, 表达了学生各自的审美情趣。

(五) 分享自我价值的幸福

人生最大的快乐, 是自已创造劳动的成果。喜悦是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幸福是分享喜悦。学生的幸福感体现在他们感官的愉悦, 思考、探究的乐趣, 从不会到会再到自己学会的智力成长过程中。教师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开放舞台, 还给学生自由抒发情感的天地, 让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释放生命价值, 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教学片段五

师:现在请同学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说说你表现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然后评一评。

学生争先恐后上台展示作业。

生:我这幅画名为《乡愁》。是凭我的印象画的, 采用了湿画法, 描绘的是我家村旁小河边的树。小时候, 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树下嬉戏玩耍。现在好久没有回家了, 有些想家的感觉, 画得不好, 请大家多多提意见。

师:小河旁的树寄托了你的思乡之情, 是吗?

生:点头。

师:同学们觉得这件作品的意象是什么?你有什么建议?

生1:她画的水清澈透明, 我想她的家乡一定很美吧!

生2:如果在树下再添加些人物, 画面就不单调, 就有生机了。

生3:虽然画中只有一棵树和倒影, 有些呆板, 但恰好表现了她独自一人在外的孤独感, 表达了她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是啊!意象画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你们远离家乡的求学之路是艰辛的。可是, 有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如果你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 有我们大家的援助。只要我们人人都有爱, 这个世界就充满着温暖, 你们的明天就一定很精彩!

解析: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让其它同学参与评价, 发表各自见解, 感受其作品的形式美感, 并加以正面人生观的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欣赏劳动成果, 体验自我生命的价值, 享受劳动的幸福感, 从而活跃了学生思维, 提高了审美判断力。

四、积极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反思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理念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成之美。在课例中, 教师抓住美术学习的诱发力, 抓住学生的心理品质, 从情感、志趣、个性、心态进行教学设计, 以“感知意象—认识意象—寻找意象—表达意象—评判意象”的结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环环相扣, 不断递进, 使学生持续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情境中探究, 在智慧碰撞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在审美教育中感悟生命价值的幸福, 教学成为学生灵性闪动的“生命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表达了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幸福的人!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现在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师生二者的和谐共融体, 通过教与学探寻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必须要不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使生命个体的精神更加健康、完满、崇高, 造就智慧人生, 形成智慧生命。生命教育, 对教师来说, 意味着精神境界的提升, 对学生而言, 意味着智慧的愉悦, 情感的陶冶, 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美术课堂教学是生命体共融共进的一种创生过程, 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导向, 它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深入, 在思索中丰盈。让我们秉持信念, 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立足点, 真正实现从“生命教育”走向“幸福人生”的美术教育佳境。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外, 还应从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美术教育的本质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学校教育活动除了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外, 更重要的是进行审美理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以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使人具有完美个性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幸福教育和尊重人性之美为其核心,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积极心理学理念, 致力塑造阳光有为的现代幼儿教师, 有助于整体推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积极心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山东临清老年大学绘画作品等

汶川大震史无前,瞒日苍痍废墟连。

履险指挥总书记,总理安民在一线。

军民鏖战重灾区,同胞哀痛泪始干。

炎黄子孙献爱心,重整山河建家园。

白玉兰暮云春树

白璧无瑕玉凝脂,暮春时节透香思。

淡雅怡人若妙女,不恋娇艳媚于斯。

莲之魅秋风孤鸢

千年齐寿己为仙,力顶淤泥濯细涟。

水映婵娟妍罩影,风摇翠盖碧连天。

红颜褪尽芳心苫,铍叶落难风骨坚。

最是懒烦身后事,托盘莲座献佛前。

醉花荫·上元节质培

雪映蟾蜍风抚牖,料峭银丝柳。

夜火闹元宵,龙舞烟花,

鼓乐秧歌扭。

摘星煮月莲生口,且网邀筛酒。

万里解灯谜,醉运乾坤,

岂不空摇首?

无题苍崖子

蹉跎一生渺足痕,涂却岁月笔不温。

飘泊留连山湾野,踏步梦上南天门。

独吟啸傲挥长剑,呵斥楞眉不与论。

从此江湖知琴石,一垒顽劣问黄昏。br>

凤凰涅盘暮云春树

十三亿众共一哭,同悼灾区遇难魂。

不尽悲哀强止忍,涅磐再现凤凰身。

清明酹江秋水孤鸢

二月桃花水,烟波十里堤。

酹江独野老, 对盏约黄鹂。

红梅赞暮云春树

漫天冰雪伴竹松,傲骨铮铮笑北风。

自古尤承文笔慕,神州竞赞俏花容。

天赐湖一楠

帘飞珠玉见虹桥,风弄涟漪戏岭摇。

绿树红花遮不住,金丝碧眼露风骚。

槐黄质培

繁花点点绿中金,细雨滴滴翠上银。

莫虑芳华春己老,承香自有后来人。

圣火耀珠峰暮云春树

祥云勇士再奇功,接力珠峰圣火熊。

奥运精神传屋脊,中华自立誉苍穹。

梧桐秋水孤鸢

槛外修桐茂,腰姿曲且芬。

繁阴屏暑热,翠绿退邪氛。

叶蕊知曛晓,春秋阅雾云。

篇5: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

绘画学习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绘画的兴趣,它是一种把图形、文字、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中,它不仅能快速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同时,在绘画学习中,生动、鲜明的表现,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能激发幼儿主动感知、主动探索的欲望及兴趣,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多媒体教学中能做到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优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不但帮助幼儿理解绘画内容,也培养了幼儿的爱美情感,同时也会提高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孩子求知过程的重要性。兴趣是让孩子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经验、扩大眼界的推动力。因此,幼儿园绘画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培养美术教育的专业技能,而在于激发幼儿对绘画学习的兴趣,为未来的美术教育奠定基础。而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图、声、色等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学习氛围,吸引住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推动了幼儿学习的能力。例如,中班绘画学习“美丽的花”,活动前,从网络中收集到许多鲜花盛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采蜜的动画,画面上各种鲜花竞相开放,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绚丽,再配上一段恬静优美的音乐,这让孩子们在通过视觉的感知及对丰富画面的喜爱,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只要绘画兴趣产生了,孩子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这离教育的目的也近了。

二、多媒体教学能协助幼儿理解绘画内容

在美术活动中,许多内容光凭教师讲解示范或让幼儿自主去画是不够的,幼儿的思维对许多抽象的概念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要想把教学内容从各个层次、多个角度并形象、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并茂地加深孩子对绘画内容的理解,把原来一些较抽象、生疏、不够具体,难以理解,不生动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具体的可观事物,让所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得到更多的认识,使绘画学习取得更佳的效果。例如,大班绘画学习《海底世界》,大海对本地区的孩子来说只有极少数人看到过,就算看到过大海也对海底认识不多,对此方面的经验甚少。因此,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上收集下载许多海底生物的动画,并结合相应的精美图片和一些优秀的作品,使幼儿对海底有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认识,把原来不清楚、抽象、深奥的内容变得清晰可见,这对幼儿在绘画中起到了具大的帮助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幼儿的爱美情感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重点之一,欣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丰富审美经验,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幼儿一定的审美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为美术欣赏创设理想的环境,营造美的氛围。例如,在欣赏我国国粹《京剧脸谱》时,首先收集一些精彩的京剧片段,让幼儿对京剧的音乐及装扮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京剧产生极大的兴趣,再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面具,让幼儿了解面具的主要特征及色彩的搭配,使美术活动在音乐、影像中有机结合,让幼儿获得立体的、多元化的感受,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爱美情感得到了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

幼儿园《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重在幼儿的自我表现,抒发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可见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美术活动中,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是出不了优秀作品的,而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例如,在中班绘画学习《小青蛙》,幼儿在观看了课件上的青蛙,对青蛙有了很大的兴趣,也对青蛙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如果课件上除了青蛙外没有其它景物或情境,画面就会显得单调和乏味,慢慢的孩子对绘画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提示引导孩子大胆想象,丰富画面,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画面,如给小青娃画上池塘、荷叶,或是青娃的唱歌比赛,或青娃的宫殿等,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使画面更加生动,也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幼儿绘画学习的一种手段,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需要,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介整合起来运用,使幼儿绘画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活跃教学氛围,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有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大大提高教学灵活性,大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幼儿表现美、创造养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较大的满足。当然,在幼儿绘画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所以,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把优秀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整合,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陶秀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杜玫.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思维发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篇6:老年教育教学调研报告(最终版)

延安老年大学教务处张小虎

为了了解老年学员、教师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意见诉求,搞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教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务教学整体工作更上新台阶。今年11月底,教务人员深入到学员中,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和意见征求,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按照各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划分,XXX负责声乐系师生的调研工作;

XXX负责舞蹈系师生的调研工作;

XXX负责书美、综合系的调研工作;

二、意见建议分析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和意见征求,共337位学员和17位教师参加。

第一、学员意见建议分析:

教师态度,优秀、满意333票占98.8%,一般4票占1.2%; 教材选用,优秀、满意334票占99.1%,一般3票占0.9%; 课程进度,优秀、满意335票占99.4%,一般2票占0.6%。教学设施环境,优秀满意252票占74.8%,一般67票占19.9%,不满意18票占5.3%;

班主任管理,优秀满意306票占90.8%,一般24票占7.1%,不满意7票占2.1%;

学校管理,优秀满意276票占81.9%,一般53票占15.7%,不满意8票占2.4%。

第二、教师意见建议分析:

教务管理方面,优秀17票占100%;

教学设施环境,优秀9票占53%,满意5票占29.4%,一般3票占17.6%;

专业设置方面,优秀8票占47%,满意9票占53%; 课程安排方面,优秀12占票70.6%,满意5票占29.4%。分析:

1、学员对目前的授课教师队伍评价非常高。

2、学员对教务管理方面比较满意,但是仍然有33票的不满意。

三、意见建议整理汇总

通过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归纳为4个方面共17条:

第一方面针对教务管理:

1、要求多安排个初级班(XXX老师);

2、学员的学习进度因个人自身条件而受影响(XXX老师);

3、同专业课堂每学期组织观摩课(XXX老师);

4、增加每周3节课时延长上课时间(声乐初、中,平

四、民中班及XXX老师);

5、多开设几门课程(声乐中级班)

6、课程安排在上午,活动占用教师及时通知(舞蹈班)第二方面针对学校管理:

7、多组织活动(声乐初、中、体

二、书法及XXX老师);

8、给教师加工资(二胡、电子琴班及XXX和XXX老师); 第三方面针对教学设施设备环境:

9、钢琴及时调音、修理钢琴凳(XXX和XXX老师);

10、跟换电脑、购买电脑班教材(XXX老师);

11、舞蹈教室设置教师休息设施设置更衣间(XXX老师)

12、粉刷书法教室(XXX老师);

13、换大教室、大黑板(提琴、二胡)

14、网速慢、设备陈旧,增加中级班(微机)

15、声乐教室装吊扇、舞蹈教室装视频、音响设备,钟表、空调(舞蹈、声乐)

第四方面针对教师教学:

16、多教悠扬动听的歌曲(声乐中)

17、讲解基本画法,笔墨纸的选用,补课问题(美术)附:教师意见建议汇总表、学员意见建议汇总表。

篇7:龙图教育:素描人物绘画技巧

 素描人物写生的意义  素描人物绘画技法

人物头像

人物头像局部

素描人物写生的意义:

人物写生对锻炼学习者观察能力和塑造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人物写生学习也是在为创作打基础,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写生基础,往往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绘画艺术的生命力。

人物写生除了要注意在学习石膏像写生时的构图、色调、整体 关系、重点刻画等,还应在质感(包括皮肤质感、头发、衣物等的质感)、特征方面下功夫,抓住人物的独特点,进行适当的夸张刻画,使这一特点更为凸显,做到既尊重於真人的描写,又超越於照相式的原样照搬,从而增加艺术的感染力。

关於人物素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的过程,本课所讲的只是本人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仅供初学者参考。总之,学习绘画最好的方法还在於自己多画,从画的过程中自己感受积累经验。

素描的人物绘画技法:

人物头像:

一、构图 用最简洁的基本形轻轻确定头像置于画于纸中部略高于中心的位置,画侧面的头像时的视线前方要适当多留空白。

二、用辅助线测定形体的比例, 透视和倾斜度, 确定大的形体特征。

三、从五官画起,用线条具体刻画形体细节,同时用色调表现主要的转折处,色调要尽可能简练。

四、整理完成,从整体效果出发,通过加强减弱等方法处理,使画面详略得当,主要形象特点鲜明突出。

人物头像局部:

一、较瘦的老人形象,最便于我们理解球形眼,長方形鼻这类几何形的比喻。仔细对比起稿,看看怎样用最简单的直线来表现特殊的形态特点。

二、鼻尖、鼻翼、下眼敛的形体描绘可以“硬”一些,这样能较准地找出结构的转折处,为进一步的刻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老年教育绘画教学大纲

一、“快乐式”教学各种教学形式的依据

大量研究表明, 由于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 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 而另一些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 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我们在教学中, 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把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所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 以教学活动的形式展开。

1. 根据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在“快乐式”教学中采用激励的形式, 让他们在“我们一起分享”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 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目的是让大家一起交流、活动、分享其快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以此保持年轻的心态。

2. 根据老年人的记忆变化

“体验快乐中增强记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 用音乐营造一种故事情境, 使老年人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 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 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把音乐与游戏、音乐与快乐相结合, 使音乐更生动形象, 富有游戏性。这样的“快乐式”学习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3. 根据老年人的思维变化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 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 无论在概念形成,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还是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中个体差异很大。

以音乐课为例:老年人生活阅历深, 经验积累丰富, 要使他们在美妙的旋律中真正理解音乐, 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 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 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 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 充分欣赏音乐之美。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快乐式”教学的整体教学设计 (以音乐课堂为例)

(1) 教学目标

与人交流, 分享快乐,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体察他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感受分享的快乐, 加强参与、合作意识。

(3)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4) 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

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使人视听结合, 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反应等能力。

2. 自主表演法——在人们能有感

情地歌唱的基础上, 通过自主的即兴表演的形式, 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用形体语言表达出来, 使大家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 互动教学法。

(1) “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员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 以及学员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 信息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通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注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 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 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 让学员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总之, 在“快乐式”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要做到活而不乱, 动中有节, 动中有序, 能放能收, 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 又能发挥学员的真正主体作用。

(5)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

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 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灵活地安排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员体现各门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2.主动参与, 大胆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 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一是相互交流, 分享快乐;

二是看课件, 学会分享;

三是在感受分享, 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结语

在"快乐式"教学中, 我们共同展现自己用快乐筑造的人生舞台, 让老年人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分享快乐, 快乐, 应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摘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彼此之间分享着不同的快乐与烦恼。老年大学的“快乐式”教学则是从正确的角度对老年人做出了相应的引导。不论老年人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 还是在教室中所设定的目标的生活中, 我们希望的就是人人能学会分享快乐, 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关键词:老年人,“快乐式”教学,快乐分享

参考文献

[1]周玉英, 吴小红.浅谈快乐体育思想与教学设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1]周玉英, 吴小红.浅谈快乐体育思想与教学设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

上一篇:学校健康知识测试卷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