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2024-04-17

风电生产准备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风电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4.12 生产准备

生产准备即是为了保证新建(或扩建)风电场按时投产并高效运转而开展的一系列生产制度、人员、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生产准备期一般是指从工程启动开始,到该工程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完成240小时试运行,进入试生产为止。待风电场工程结束时,应及时进行生产准备验收。

4.12.1生产准备的意义

风力发电是—个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风力发电场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风电场正常运转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风电场正常运转所需的制度、人员、设备、技术等都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要使每一台新发电机组能够如期顺利投产,并能尽快达到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系统的、扎实的生产准备工作,才能满足风电场投产后电力生产的需要,所以生产准备是风电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建、扩建和改建风电场中,生产准备应纳入到基建期工作中,确保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以及项目投产后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新建、扩建风电场生产准备工作应根据工程进度,如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设备招标、设备监造、设备安装调试、单机试运、整套试运、移交生产等进程同步展开。

4.12.2生产准备的目标 4.12.2.1总目标

生产准备的总目标可概括为“两个确保,四个优良”。

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风电场按工期要求从基建到生产平稳过渡,顺利达产;二是要确保投产设备能长期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

四个优良。是指要实现风电场人员、制度、设备、环境四个优良。生产准备工作必须依托人员、制度、设备、环境四项基本生产要素开展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精心打造高素质的生产管理队伍,不断完善科学、严谨、实用、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接手并维护好安全、可靠、高效的设备,努力建设安全、和谐、美好的生产工作环境。4.12.2.2重要节点目标

升压站带电试运行是生产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工作节点。风电场升压站的投入运行,意味着风电场即将由基建逐步进入生产阶段。因此,围绕升压站的建设进度,生产准备应该完成以下节点目标:

1)在升压站开始调试之前,成立生产部。

2)在升压站试运之前,全面完成生产部各岗位人员编制设定,各岗位规范、岗位工作标准的制定。

3)在升压站试运之前,全面完成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所有生产人员技术水平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经考查合格,持证上岗。

4)在升压站试运之前,全面完成生产流程必备的规程(初稿)、系统图(初稿)、各种标准和制度(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生产台帐、生产报表的编制工作,履行审批程序,并小量印刷,用于指导、规范调试及生产。

5)在升压站试运之前,全面完成生产流程必备的备品备件、生产工器具、试验工器具的准备工作。

6)在升压站试运之前,全面完成升压站设备外委维护工作的招标和合同签订,要求设备维护单位参加升压站和机组的验收与试运工作。

4.12.3生产准备的主要内容

围绕生产准备的目标,生产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建生产组织机构、招聘生产准备人员、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技术规范标准、准备生产物资、并网试运行准备、安健环管理等工作。4.12.3.1组织准备

1)组建生产准备工作委员会

为了加强对生产准备工作的领导,协调处理生产准备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保证生产准备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在项目开工后应立即成立生产准备工作领导机构——生产准备工作委员会。生产准备委员会要由主要领导组成,确保生产准备工作得到充分重视。2)编写生产准备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

生产准备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立即着手编写生产准备《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尽早明确工作目标,全面统筹、科学细致地安排整个生产准备期的工作,保证生产准备工作有条不紊、有据可依,提高生产准备工作质量。3)实行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

风电项目建设期比较短,一般为1到2年。运行期很长,一般长达20余年。基建和生产准备管理工作应按照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理论来管理,实行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避免过去传统基建管理体制中基建、生产两层皮的弊端,统一基本建设期间基建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目标,确保站在生产的角度管基建,保证风电项目长期投资效益。

要实现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就需要对基建管理中的基建与生产的组织关系进行新的定位,即“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基建、生产一体化”的组织模式。

“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是指在管理目标上,基建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的终极目标应一致,即建设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风电场。基建管理者在方案选择、设备选型、系统流程确定上应考虑生产管理的安全、实用、可靠,基建管理者以生产运营的角度去考虑电厂的建设问题,以基建方式予以落实。生产管理人员在参与基建管理过程中,除考虑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应同时考虑投资的有效性。技术的选择、设备选型应考虑经济、适用,做到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投资效益最大化。

“基建、生产一体化”的本质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基建生产组织体系一体化。在工程前期,任命主管生产准备的领导,并根据基建不同阶段,分别设立生产准备委员会、生产部等生产准备职能部门,负责基建期的生产准备工作,并以生产人员身份参与基建管理工作。项目移交生产后,生产部门接管生产和设备,直接负责机组营运,做到基建、生产的平稳过渡,无缝对接。4)形成生产准备日常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能得到有效执行,需要形成以下日常工作制度。

A.为确保生产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及工程进度,将生产准备规划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月度计划和周计划,重点工作落实到人并进行逐月考核,确保生产准备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B.形成生产准备工作汇报制度,在厂用电带电前一般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生产准备工作例会,厂用电带电后每周召开一次生产准备工作例会,会议由生产准备工作委员会主任主持,全面协调生产准备工作中的问题,并作好详细的记录,确保生产准备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

C.各有关部门必须以投产计划为中心展开生产准备工作,对生产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部门应高度予以重视,协调解决。

5)调试前成立生产部

生产准备的前期,最好设生产准备专责具体负责生产准备工作,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步成立生产部,并明确部门职责和定岗定员。要真正做到生产准备中的任何事情都有明确的人员来管理,防止有事无人或一事多人的现象。

生产部应该在升压站开始调试前成立。由于生产部将负责风电场投产后的生产管理,包括技术管理、技术监督、安全、健康、环保、教育培训、合同管理、生产统计等,部门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均较高,建议从项目人员中经过逐步培训、选拔后再进行配置。并且应尽早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机组投产后能稳定运行。6)制定科学实用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生产准备以及投产后生产组织体系高效有序运转,需要尽早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可以充分借鉴行业内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尽量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一定要注意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执行性,确保制度能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综合管理、安健环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等内容。

4.12.3.2人员准备

风电场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工厂。生产准备工作的成功关键在于生产队伍的组建,队伍组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组投产以后能否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因此必须把生产队伍的组建作为生产准备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组建生产队伍需要进行人员招聘、培训和定岗定级等工作。1)人员招聘

生产人员招聘计划应该在生产准备工作计划中予以明确。

招聘工作可根据需要分批次进行,但首批骨干人员应该在生产准备启动之初到位,尽量能够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所有生产人员应该在升压站调试前全部到位,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具备生产人员上岗资格。

生产人员招聘时要做到两个“结合”:即新老结合和多专业结合。新老结合是指生产准备人员除了大部分为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外,还应该适当招聘2到3位具备风电场或其它类型电厂运行经验的老员工,并作为首批人员尽早到位,在工作和培训中以老带新,担当学员兼教练的角色,做好生产队伍梯队建设,保证生产队伍培训质量。多专业结合是指生产人员应该多专业搭配,以电力专业为主,适当招聘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人员。以适应风电场运检不分、一岗多能的特点。在风电目前发展阶段,老员工最好也能合理搭配,既有来自风电场的员工,又有来自其它类型电厂的员工,前者擅长于风机运行维护,后者擅长于电气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以提高风电场整体生产管理水平。2)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是生产准备队伍组建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生产准备实施细则中应该对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做出详细的安排。风电场生产人员培训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入场教育、升压站见习、变电设备厂家培训、风机厂家培训、变电设备安装调试现场培训、风机吊装现场培训、风机调试现场培训、风机运行维护现场培训、生产管理制度培训、现场规程培训等等。通过培训,要达到以下要求:

a)掌握了解本项目所有设备的各种规范、参数、性能等。b)掌握生产现场各种规章、制度。

c)全面了解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专业技术情况。

d)参加机组安装、调试,掌握系统情况和调节特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e)学习运行(维护)规程,掌握机组操作和设备运行异常的判断方法和处理原则。f)掌握各生产环节的技术参数标准。

g)学习掌握外单位好的生产及管理方面的经验。h)养成好的工作作风、思维习惯。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 入场教育

新员工进入公司后,应该立即开展入场教育,学习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让新员工迅速了解公司文化,理解公司规章制度,熟悉工作性质,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后应该进行安全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培训阶段。

② 升压站见习

由于电网或火电厂变电运行经验更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电网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或火电厂升压站开展升压站见习培训。风电场升压站电压等级越高,外出培训的必要性更大。

通过升压站见习培训,要求全面掌握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有关知识,重点掌握变电安全生产、主要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技能、倒闸操作、两票三制、调度联系和变电一、二次设备故障分析和事故处理技能,基本具备独立开展变电站值守工作的能力。

③ 设备厂家培训

设备厂家培训包括变电设备厂家培训和风机厂家培训。通过厂家参观和培训,要求基本掌握设备构造、工作原理、安装调试要求、运行维护基本技能等知识。风力发电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④ 安装调试现场培训

安装调试现场培训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重点。主要生产人员应该全程参与变电设备和风机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通过参与安装调试过程,全面掌握各种设备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安装调试方法和运行维护技能。

⑤ 风机运行维护现场培训

风机运行维护现场培训工作最好选择同机型、同规模、运行期较长的风电场进行。本阶段培训要求基本掌握风电场运行维护工作主要内容、生产管理方法、机组运行监控、故障缺陷处理、事故预防和处理等技能。

⑥ 现场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培训

现场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培训应在项目投产之前完成。现场规程是生产人员开展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手册,应该包括变电和部分两部分。现场规程应该作为培训的重点,要求所有生产人员熟练掌握,正确运用,并考试合格。生产管理制度培训主要包括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制度、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事故调查规程等。3)人员定岗定级

在升压站试运前,应该成立生产部,完成岗位标准、规范、职责编写工作,完成生产人员定岗定级工作。生产人员定岗定级工作应该注意人员与岗位的匹配性,结合人员工作经验、培训质量、考试考评结果等综合评比确定。定岗定级时应该明确生产部负责人、各专业专责人(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风机动力系统、风机控制系统等)、值班长、五大员(技术员、安全员、资料员、物资管理员、综合管理员)等。

4.12.3.3安健环准备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系统一贯的指导思想。安健环准备工作是生产准备工作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生产准备过程中的安健环工作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安健环制度、设备和作业环境管理等内容。其中人员培训应该贯穿于生产准备全过程,安全制度应该完备,不留死角,设备和作业环境管理应该紧密结合基建工作同步开展。

安健环准备要着重从风电场实际出发,研究其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特点、预防和处理方法。在安健环准备工作中,首先要认真贯彻以下四条原则:

a)基于风险,超前控制的原则。

b)建立系统和有效的观念,实施全过程管理。c)全员参与,力求简单实用,加强沟通和交流。d)持续改进的原则。1)人员培训

生产人员安健环培训工作应该从入场教育开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培养全面的安全、健康、环保意识。在其后的各种培训中,安健环教育一直要贯穿始终,主要培训的内容是电力安全规程、风电场安全规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风险分析和预控、安全工器具实用、事故预防和处理等。安全规程考试必须按规定定期举行,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现场。2)安健环制度

生产准备初期就应该建立较为完备的安健环管理制度,明确并落实生产准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生产准备安全网,制定安健环标准,建立安健环技术保证措施,完善安健环奖惩制度,编制完备的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等。3)设备和作业环境管理

设备和作业环境管理是安健环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的安全状况和作业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风电场的安全水平。设备和作业环境管理必须要从设计开始抓起,要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有关安健环标准,在设计中提出明确的技术规范要求,并通过设计、采购、施工、调试、验收、投产全过程控制,确保风电场所有设备和作业环境良好的安全状况。

4.12.3.4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的主要任务是使生产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掌握生产技术,主要应在电力系统运行、风电场生产、设备维护使用、安健环等方面下功夫,达到正确指导、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从生产准备一开始,就应该把以生产负责人为主的技术管理系统建立起来。

技术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技术骨干培养,收集生产、安全技术资料,编制现场生产规程,编制系统图册,准备各种生产记录表格、台账、报表等。1)培养技术骨干

应在生产准备过程中尽早配备技术骨干、建立技术责任制。新建风电场要及早明确安健环、电气、机械、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建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轻易变动技术负责人,不轻易改变技术责任范围。凡本专业的工作,从组织学习、编制规程、制定试运方案到试运行的全过程均应参加。要创造条件,使技术骨干便于掌握技术,收集资料,从事专题调查关键技术,参加各种专业会议等。2)收集生产、安全技术资料

风电场生产、安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应该和生产准备工作同步进行,要尽早明确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收集和整理风电场风资源等气象数据、可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设备参数、调试试验数据、验收报告、竣工资料、生产记录文件、各种台账和报表等风电场建设期的所有技术资料,并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建立完善的保管和借阅制度,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3)编制现场规程

风电场现场规程是根据设备制造厂家的图纸、说明书,国家或行业的法律、法规等,由公司组织成立的专业技术小组共同制定完成的文件,能够指导员工现场的操作。现场规程编写需要很强的综合技术基础,规程编写的质量水准,往往能够反映现场实际的技术管理水平,需要生产准备人员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才能编出高质量的现场规程。现场规程草稿编写工作应在设备试运前完成,要组织全体生产人员认真学习,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校正、完善,一般规定现场规程一年修编一次。

现场规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a)设备规范

b)设备的操作(启、停)程序,以及正常参数范围和极限参数。c)设备异常情况的判断,事故处理的规定和注意事项。d)设备在运行中检查(巡视)、调整的规定。e)停用后的保护。f)有关的试验规定。

现场规程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a)升压站运行规程。b)风机运行规程。

c)检修维护标准(技术标准、给油脂标准、作业标准)。4)绘制系统图册

系统图册必须按照现场施工图和实际安装系统进行多次核实而绘制,系统图要有统一的图例,既要简单,又要实用,有极强的权威性,并在厂用电带电前完成编制。系统图册一般有:

a)电气一次部分系统图册 b)电气二次部分系统图册 c)通讯系统图册 d)其他图册

5)准备各类技术记录、表格、台帐

风电场生产运行管理中需要大量的技术记录、表格、台账等,需要在升压站试运前准备好。主要内容如下:

a)运行管理类:值班记录、设备缺陷记录、工作票记录、操作票登记、停/送电工作联系单、运行报表、巡回检查卡、定期试验等。

b)维护管理类:设备缺陷统计分析、工作记录、定期检修记录、维修登记卡、点检定修的各种记录、仪器仪表定期试验卡、备品备件、检修工器具、材料物资台帐等。

c)生产管理类:生产统计报表,安全报表、两票合格率统计、异常情况统计、经济指标统计、发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报表、设备运行中的的异常、障碍、事故统计表、设备变更申请、合理化建议等各类计划专用表等。

d)标示标牌类:对全厂系统设备进行系列编号、命名、明确悬挂位置,制做符合要求的标示牌。

4.12.4.4物质准备

风电场安装调试、试运行以至正常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资储备。由于风电场耗用的物资数量较大,品种规格多,采购周期长,所以需要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物资准备主要包括生产消耗型物资准备和常规备品备件的准备。

生产消耗性物资要提前提出消耗计划,在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掌握其消耗规律,制定出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备品备件材料包括消耗性备品备件、事故性备品备件、仪器、仪表、量具、工具等,可以参考厂家建议和有经验同类型风电场运行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备用数量。

为了更好地做好物资管理,必须建立专门的库房,制定科学合理的库房管理制度。

4.12.4.5并网试运行准备

风电场并网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也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验收前的准备、升压站和接入系统竣工验收、升压站并网试运行、风机并网试运行四个阶段。1)验收前的准备

在升压站和电网接入系统工程竣工验收之前,除了完成升压站和送电线路主体工程以外,风电场还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a)生产人员通过电网调度系统考试,取得电厂运行人员上岗资格证。b)和电监会联系办理《发电许可证》。c)和电网企业签订《并网电厂购售电合同》。d)和电网调度主管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

e)风电场待投产工程通过相应电力主管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验收。f)风电场和电网调度联系的通讯系统安装调试完好。

g)风电场远动、自动化、关口计量远传数据正确接入电网相应数据系统。h)风电场计量关口表计、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经过电网指定机构测试合格。i)风电场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定值计算完成,装置经过电网部门检验合格。

2)升压站和接入系统竣工验收

在升压站和接入系统建设工程完工前,应该按电网企业规定提前向电网企业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和投产申请报告,由电网企业组织启动验收工作。

启动验收工作要成立专门的启动验收委员会,按照启动验收委员会的要求,生产人员必须积极参与启动验收工作,并履行其职责。3)升压站并网试运行

按照启动验收委员会的要求,生产人员制定升压站试运方案。试运方案经试运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后,由生产单位向调度部门报出申请,准备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并网验收检查。在调试单位的技术指导下,按照调试合同和启规的要求,按照调度指令进入升压站并网试运行阶段,升压站试运行24小时后,进入正式生产阶段。4)风机并网试运行

升压站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后,可以立即开展风机带电调试和并网试运行工作。风机调试前应该制定详细的调试大纲,在风机调试和并网试运行过程中,生产人员应该尽量争取参与,和风机厂家技术人员一起完成调试和试运行工作,每台风机调试和试运行完成后,要编写完整的调试报告,详细记录风机调试和试运行技术数据。每台风机并网试运行240小时后,正式进入生产期。

4.12.4.6交接工作

每台机组经过240小时试运后,由施工单位、调试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风电场等共同对各项设备、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决定机组是否停机消缺,若不停机消缺,机组在机组运行中移交生产,若决定停机消缺,应等待缺陷消除后,机组再次启动,经240小时运行后,通过检查鉴定,机组运行参数合格,机组在运行中移交生产,进入商业运行。移交生产中要同时完成技术资料、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试验仪器的交接工作。

4.12.4生产准备验收

新建扩建风电场的生产准备验收工作由项目公司负责,并组织成立验收组,由验收组对所属新建扩建风电场的“建立生产组织,员工定岗及岗位培训,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制定、规程制度编制,安健环管理,技术准备,物资管理”等生产准备工作进行验收,提出验收报告。

篇2:风电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1、生产系统及生产机构的设置

生产指挥系统是风电场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的正常运转能有力地保证指挥有序,有章可循,层层负责,人尽其职,也是实现风电场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增加发电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力保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企业形式,因其自身发展和生产性质的特点,还未形成一种象火电一样的较为统一和固定的组织机构形式,因此风电场的生产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必须充分适应风力发电的行业特点,特别是大型风电场,必须要做到机构精干、指挥有力、工作高效。风电公司必须明确一名有业务能力的领导分管安全生产运营工作,主抓风机运行、设备维护、生产技术、计划、经济指标及科技方面的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可以成立一个大生产单位如运行部,负责风场的生产运行、消缺维护、安健环和各项技术及经济工作,配备部门经理、副经理(或经理助理)、专工、值长、运行维护员等管理和生产岗位。如果分细一点,可以成立安全生产技术部和风电场两个部门,配备部门经理、风场场长、专工、值长、运行维护员等管理和生产岗位。

2、风电场运行的主要方式及风电场运行管理

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保证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所发电能符合电网质量标准,降低各种损耗,力争多发电量,提高经济效益。生产管理工作中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随着中国风电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国内几大集团的风电场运行方式也不尽相同,各家也都在探索更好的风电生产管理模式。实际工作中采用的主要形式有;风电场业主自行运行维护和委托专业运行公司承包运行维护。对于大多数风电公司来说,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由各风电公司自行负责运行维护符合长远利益。风电场运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和场区升压变电站及相关输变电设施的运行及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工作主要包括:监视风力发电机组的各项参数变化及运行状态,对发现异常变化的风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风电场设备进行定期巡视。

3、风电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风电场因其所处行业的特点,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电力生产性质决定的。因为没有安全就失去了生产的基础,就没有经济效益。安全工作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要积极开展各项预防性的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执行。

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根据现场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机构和安全网: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制定安全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使安全监察职能。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讲生产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监察机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实旌。同时安全生产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形成一个覆盖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网络组织,这是安全工作的组织保证。对风电公司来讲,因人员少,机构精减,不一定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配备一名懂生产的专职安全工程师,岗位安排在安全生产技术部或运行部,负责全公司的安健环工作。

风电场运行与其它发电厂运行有一定的区别,机组台数多而分散,有些机组可能要走很远的路,且需要登高作业,还要面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因此,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安全登塔和逃生培训

(1)安全防坠装置:风电机组塔内梯子应有安全缆索或安全轨道,安全缆索或安全轨道应与人员防坠落装置相匹配。运行人员登塔必须使用安全带、戴安全帽、穿安全鞋、戴防滑手套。

(2)逃生装置:风电机组机舱内应配备逃生装置,并经常进行演练,确保在火灾及紧急情况下,人员能迅速逃离现场。

(3)风轮锁:为保证维修人员进行轮毂的维修安全,机组应配备机械锁定风轮装置以及偏航机构锁定措施和安全释放装置,任何运行及维护人员在进入轮毂之前都必须确保机械锁锁定风轮,以避免风轮转动所造成的人员和设备事故发生。

2)急救方法掌握和演练

塔内人员急救:一旦人员出现疾病发作,应按照急救须知要求,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并迅速及时按照预先设定的人员救助方案,将人员输送到塔外,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为做好人员急救工作,所有风电场人员应学习和掌握急救方法,经常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急救能顺利进行,以最大限度抢救员工生命。

4、生产管理

1)风电场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风电场应注重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通常开展的技术管理工作有:

(1)做好各类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这是保证风电场安全运行的基础。风电场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然后才能进行实施;

(2)做好运行分析工作。风电场应根据场内风机及输变电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月度、季度、风电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中应结合历年的报告及数据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电网状况、风资源变化情况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变化规律及原因,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开展各项技术监督工作。风电场应开展绝缘、继保、电能质量、计量、金属等技术监督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风电场还应加强生产计划管理,根据风资源和设备状况合理编制发电计划,安排设备的检修计划和材料费用计划。安全技术部或运行部门是公司发电计划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风电机组装机规模负责发电量计划的测算、编报工作。对发电量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月度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检修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公司生产设备的滚动检修计划及设备周期检修计划、技术改造或维护计划,并上报总公司和调度部门。做好各项计划管理工作对规范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风电场的目标和计划管理

风电场生产中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生产制度、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等,这里重点论述目标和计划管理。(1)目标管理:通过风电场员工每日的运行和检修工作,确保风电机组和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掘设备潜力,并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发电量达到最大化。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电场生产管理目标。

生产管理目标的建立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比对法、可研数据、平均法等。生产目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综合场用电率、机组和变电设备可用率、非计划停机时间和平均故障时间,以及发电数据与气象、环境、机组状态、人员技术管理、备件供应、限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人员技术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设备可利用率、非计划停运时间等指标。发电量指标的确定应在可靠性管理水平后,根据气候趋势和环境情况综合进行科学预测,其它指标可在行业间制定对标标准,从而确定本风电场的指标水平。

(2)其它计划:风电场还应制定其它计划,如大修计划、计划检修、停机计划、技改计划等,这些计划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厂家操作手册要求等进行编制。因此,必须结合实际运行检修需要进行编制,并在实际执行中严格控制。

5、风电场技术管理

1)技术标准、档案和数据管理

在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应做好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评级、设备责任到人管理体系建设,应定期进行运营分析、运行报表和技术经济分析,找出运行维护中设备存在隐患,进行消除和技术改造,并做好国家、行业生产运行中有关标准的贯彻执行工作,使风电场运行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1)技术标准管理

目前国内外制定了许多有关风机方面的标准,如ISO、IEC以及欧洲标准化机构、国内标准化机构,包括GB国家标准、DL电力行业标准以及机械行业标准等,以及在风电场、风电机组运行维护方面已发布的很多标准,如风力发电机组保护性措施-设计、运行和维护要求,电力行业标准如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电业安全作业规程、风电场事故调查规程和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等,都应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些标准,并在实际过程中严格实施。

(2)数据采集和报送管理

数据构成和采集存储:风电场运行数据主要是由风力资源、风电机组机械和电气参数、变电系统数据等组成。风电机组一般由实时(毫秒或秒级)、平均值(2分钟或10分钟)数据构成,为避免存储空间过大,多数厂商采取将实时高速采集的数据只显示不存储的策略,并经过对实时高速采集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或预处理,然后再传入数据库存储在当地存储器上。

数据传送:风电机组多用串口通讯,以以太网方式进行数据传送,数据被传送到风电场的服务器上,然后再将数据传送到集团的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

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包括现场风电机组集中监视和控制系统,以及远方风电场数据监控(控制)系统和数据统计、处理、报表和分析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的优劣对于提高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系统不仅显示风电场中机组运行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以及控制机组启停等操作信号,同时可根据运行维护数据反映风电场管理水平、设备状态以及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等问题。

2)风电场数据管理

对于风电场来说,除风电机组运行监控外,还应包括电气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变电系统中的运行控制内容、风资源数据应与机组监控内容整合在一起,包括测风塔风资源数据、变电系统运行参数监控、SVC系统、变压器有载调压控制、场内外电能系统计量等,此外还包括关口表计量和远方数据采集等工作。

(1)数据报送体系:风电场风电机组、变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数据应通过通讯系统实时上传到集团公司的网络系统中来,进行统一和显示和数据分析处理。

(2)数据后期分析:上传的数据应形成各种报表,如日报、月报、年报、检修报表、电能及损耗报表、可靠性报表等,为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检验前期设计的正确性,运行数据的后期分析十分重要。通过对后期数据的对比,可以分析设备选型是否正确,如风轮直径、塔架高度、机组性能以及风场微观选址的正确性,如尾流、地形等对风力发电的影响。

(3)数据趋势分析:通过对风电机组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机组性能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可以对风机的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例如根据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趋势和振动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专家分析或运行软件计算,可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

通过对不同型号机组和不同位置机组的功率趋势曲线分析,可以了解机组是否存在传感器故障、安装角不当、过功率控制、偏航控制策略等问题。

6、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 1)设备检修管理

风电场设备的管理是指对风机和配电装置从安装、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管理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科学方法。对设备的管理一是要以设备可靠性管理为重点,减少设备停运时间,提高可利用率。二是要开展设备安全管理评价,进一步分析预测机组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的高低,并对潜在危险因素的受控程度进行评价,提高反事故工作的预见性,达到超前控制、减少或消灭设备发生事故的可能,把预防为主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提高检修质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也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设备检修工作主要内容由变电站相关输变(下)电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和设备检修等组成;变电站相关输变电设备半年期和一年期设备维护工作的预防性试验和检修专业性较强,需要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较多,可以委托附近有资质的电力单位进行,但风机的日常巡查和缺陷处理可由风电公司的生产或点检人员自行解决。

在开展各类设备检修工作的同时,可以探索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即运用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发生和发展情况,并借助技术经济的分析,综合进行设备检修决策和设备管理的一种先进检修模式。设备状态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情况、试验结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以及在检修中需要进行哪些项目。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可以延长设备检修周期,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设备维护管理(1)设备维护的分类

风电场中风电设备维护可以分为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事故检修和状态检修等。由于风电场设备分散的特点,风电设备检修单一风电场的运检合一模式逐步在改变,风电设备检修装备和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检修模式包括集中检修、区域检修和专业性检修;技术装备包括检测仪器和检修设备;检修方法包括专业检修队伍、自主运行检修和厂商维护检修。

(2)风电设备维护管理方法

·主动型预防维护:过去我国风电场维护检修主要是每年2次的定期维护,以及机组出现故障时进行的修理,我们称之为“被动式检修”,缺点是当发现故障时,设备部件已经损坏甚至已严重损坏,由此将造成风电场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这种损失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提倡主动式维护检修,以便早期发现设备事故隐患,并根据部件运行状态,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以减小故障引起的损失。

采用状态监控进行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趋势分析,需在设备关键部位安装电气传感器,同时进行测量数据传输,数据经分析计算,并与设定值比对后决定是否报警或停机。有关数据的监控应包括:各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功率变化、振动变化,偏航对风变化、变桨角度、润滑油品污染情况等在线检测。

对于检测的各种数据应实时进行记录,并建立运行数据库,以便供今后的数据分析,同时可定期发布各机组状态和故障分析报告,供决策部门进行使用。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风电机组经常出现各种故障,如何准确和及时判断设备故障原因,是保证机组正常发电的关键。风电机组各部件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往往运行检修人员没有部件的详细资料,机组一旦出现故障就会束手无策,除逐步提高现场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外,以下系统有助于设备故障分析和诊断。

技术分析专家系统: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迅速找到故障部位(如通过听、闻、看、摸等方法或采用仪器检测如温度、压力、状态等参数),采用排除法和对比法,准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

风电设备故障判断:故障主要类型有机械类、电气类、通讯类和计算机类。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找到故障点后,需要对故障原因做出基本判断,如故障原因是否间隙过大、润滑缺少、密封破坏、油脂失效、冷却或加热系统故障、经常过功率和雷电损坏等。

(3)故障缺陷诊断处理技术管理

设备故障的出现可能是偶然的,其原因可能是部件本身有问题,也可能是这个部件在加工、运输、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如果故障不是普遍问题,只是批次生产性的问题,可通过改进后整批更换。因此,故障处理有些需要厂商进行处理,有些在风电场可以修复,有些则需要专业厂的专业人员进行解决。

大部件(特殊)修理:风电机组中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大部件的损坏,会造成设备长时间停机,经济损失较大。这些损坏的部件需要送到专业厂家进行修理,部件经过修理后,应进行出厂前检测,部件回装时应进行调整和重新试车。发电机故障:发电机主要出现的故障是短路、轴承损坏等,下列问题是导致发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转子断条、放电造成轴承表面微点蚀、局部过热和绝缘破坏等。

齿轮箱故障:齿轮箱是风电机组中最常出故障的部件,主要故障有轴承损坏、齿面微点蚀、断齿等,损坏的原因除设计和制造质量外,齿轮油失效和润滑不当也是齿轮箱最常见故障的原因。

齿轮箱故障的早期诊断:齿轮箱早期故障可能仅仅发生在齿轮或轴承表面。齿轮表面材料的疲劳损伤会引起运转噪音和工作温度的变化。因此,经常巡视检查齿轮箱噪音和温度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齿轮箱故障。有条件的风电设备应采取对振动状态的检测,并通过频谱分析来判断设备是否已产生疲劳破坏。

金属表面疲劳破坏:如果设备疲劳破坏已经发生,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设备表面材料的脱落,致使润滑油中会出现金属颗粒,如果总不注意油品中的杂质,甚至有可能造成杂质阻塞油标尺,使风机检查人员在已缺油的情况下误以为不缺油。因此,应通过不断检查润滑油中金属微粒的变化,也可以有助于早期发现齿轮箱损坏,这时风电场人员应尽快安排设备检修,并尽可能在机舱内不拆卸齿轮箱的情况下,处理损伤表面或更换已损坏的部件。

(4)备品备件管理

风电场做好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目标是能够将绝大多数故障进行自行修复,这就有必要建立设备维护的备品备件库。通过备件仓储和物资管理,检修人员可迅速获得备件支持,及时进行更换,恢复设备运行。解决备件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修理:配备修理用的设备、检测仪器、常用的零件和图纸资料,对部件进行修理。

替代:采用厂家认证过的国内部件替代相同型号的原有部件,可迅速使设备故障进行排除。

物流:修复备件可通过备件库团购、网络虚拟库、门对门服务等方式进行解决。

设备的现场修理及在机舱内的更换:为避免大型吊车的巨额费用,设备应尽可能在机舱内修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现场修理可以采用机舱内维修吊车和移动检修作业平台。

(5)技术监督管理

风电技术监督应涉及风电场基建、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到设备运行、检修、技术改造和风机退役鉴定等管理全过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其中包括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性能检测,节能与环境保护、电能质量、保护与控制系统、自动化、信息及电力通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就是对风电场设备健康水平、运行安全、风电质量、经济运行等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和指标进行的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的过程。

风电场的技术监督包括:风电场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组的技术监督。风电机组的技术监督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机组振动监督和螺栓金属监督,安全监督应包括安全链和试验等内容。

6、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

针对目前风电场新员工较多的情况,应加强员工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技能培训,并根据风电场野外、高空作业的特殊条件,进行适当的专项培训,如登高作业培训、逃生训练和急救培训,同时应对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使员工在正式进入风电场之前,就具备最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电力法律法规、技术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避免工作中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包括基本原理学习、安全培训和登高训练等内容。2)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包括机电理论和动手操作的培训,同时还应增加仿真培训和安全案例分析方面的培训。

3)考核

风电场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和技能的考核,如进行安全规程、技术理论和技术操作方面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竞争上岗。

7、风电运营成本管理 1)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风电场应加强风成本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应详细包括设备大修、技改、零购、管理费用、定检计划等内容。严格执行计划管理,维持预算管理的刚性,加强备件和工具器管理及检修管理,努力做到修必修好的原则。

2)节能降耗管理

通过电能损耗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期、不同风速下电厂电能的损耗规律,以指导节能降耗措施的制定,提高风电场的功率因数,降低无关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8、特殊环境对风电场生产运营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气候影响

(1)低温影响:我国风电场所处的地区均为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北方风电场多处于高寒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风电场冬季最低温度低于-30℃,应采取抗低温措施,确保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发电量。

设备抗低温措施包括:采用抗低温油品,在最低气温低于-30℃的地区,应考虑流动性高的抗低温型油品,避免由于油品流动性差导致部分旋转部件缺少润滑油的现象发生。

提高设备材料抗低温脆性问题:气温低于-30℃地区运行时,主要要考虑主轴、塔筒钢材抗低温脆性问题。

采用低温型叶片:气温在低于-30℃的地区,叶片运行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应采取低温型叶片。

采用耐低温元器件和部分控制元器件。常温元器件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产生误动作现象,也有可能产生损坏,因此应采用耐低温电控元器件或采用电加热器进行防冻处理。

(2)冰雪影响

个别北方地区风电场机组在冬季运行时会发生叶片结冰现象,包括南方个别山顶的风电场,也有些冰冻发生在风速传感器上,可造成风电机组停机的现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加热除冰:通过设置加热器,用管道将热风送到叶片根部并进入到叶片内部。除冰剂除冰:通过采用高空作业设备,在不破坏叶片表面材料的情况下,用除冰剂喷射到冰面进行除冰。风速仪采用带加热器的设备。

(3)台风影响: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风电场要认真面对的自然气象灾害。根据每日的天气预报,实时掌握台风的路径,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机组防台技术措施,采用抗台风设计机组,加强地基和塔筒强度设计,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等措施。

2)地理条件影响

风电机组一般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如周围有山区、森林、悬崖、海滨滩涂等复杂地形和障碍物,会引起气流畸变,造成空气湍流、切变以及尾流现象,进而影响风电机组的输出性能,更严重的是湍流、切变以及尾流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复杂地形对风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对于地形复杂、邻近森林以及其它障碍物的风电场,设备运行中应对气流畸变可能对风电设备造成的影响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就需要加大对风电系统机械传动部件的检查,如齿轮表面、轴承、力矩限位器等部件,应重点检查齿轮表面是否有微点蚀和润滑油中金属微粒有无变化,同时加强对机组功率特性输出曲线的检查分析。以下原因影响功率曲线形状,最终影响设备发电量:阵风过大,风轮响应滞后,气流紊乱,造成风轮上气流来流方向改变,对风的响应不够敏感,可以在设备控制中进行适当调整。

3)气候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

(1)高原低空气密度对风电设备的材料、散热和元件影响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和空气密度较低,风电场中风电设备运行会受到材料老化和表面疲劳的影响。夏季设备长时间和大负荷运行,使机舱散热在高原条件下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因此,应加强对机舱内散热能力的控制,对电控元件(如开关)在高原空气稀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2)高原空气密度对发电的影响

由于夏季和冬季空气密度有较大的差异,风能密度发生变化会使机组功率输出受到影响,应采取叶片安装角度定期调节以及控制策略的变化、失速点调整等措施,在确保设备不发生超发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发电性能的优化。

4)机组发电场用电问题

为避免机组在低温环境中运行出现问题,系统需增加加热元件,其中包括风速仪、机舱、齿轮箱和齿轮油、冷却器和油管、控制器(必要时包括轮毂)等部位加热。因此,机组用电功率加大,将增加风电场的用电量,同时在机组设计中,在考虑机舱操作空间的基础上,应尽可能考虑结构紧凑和密封性能良好的机舱,以避免过大的风电场用电。

5)风电机组性能下降问题的应对措施

风电机组经过一定时期运行后,部分机组由于各种问题导致性能下降,如不采取措施将导致发电量的下降和部件的损坏,影响机组使用寿命。通过对机组运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功率曲线分析,可以发现机组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风电场检修时进行解决。

(1)机组存在问题:包括失速效果不理想、偏航对风策略不佳、风向计磨损功松动、过功率、低温停机和尾流影响等。

篇3:风电场安全生产一体化的运营管理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程度也在不断上涨, 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投入建设。风电场是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风电场建设也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 积极找寻以往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塑造风电场安全生产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 提升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将风电场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1 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 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但电力企业实际运营中常有安全事故问题发生,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日常工作开展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标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协调性较差, 二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促进作用。第二方面, 管理流程、安全记录不够规范化、标准化, 一些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 不能对生产进行有效地规范和约束。第三方面, 没有对责任制度进行明确落实, 岗位职权分割混乱, 对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不够重视。第四方面, 安全评估工作没有阶段性的跟进, 也没有形成定期回顾工作机制。从以往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 注重不良安全事故的预防, 对员工生命安全给予最大限度保障, 这些内容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风电场安全生产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风电场安全生产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中, 任何工作开展都要以计划、执行、检查、改建为主线, 要求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消除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风电场安全生产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协调了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精细化地落实管理工作。企业会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以及其它部门管理人员召开会议, 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进行统一性的部署。对上一年度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找寻其中存在的漏洞, 在下一年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制定安全管理方针、设备运行安全控制目标等众多内容, 并且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部门, 对现场安全管理进行指导。以一体化运行建设工作总体策划为基础, 明确年度工作目标, 并提出顺利完成年度目标的有效措施。对现场执行流程进行规范, 统一工作中的各项记录, 从而保证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可以得到实际落实, 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3 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建设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 将生产与安全紧密联系起来, 创建系统、安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风电场管理企业需要充分应用“5W1H”工作方法, 以人员、设备、管理三方面为切入点, 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促进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 为风电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 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想要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 最为主要的就是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可以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要求工作人员了解以往安全事故案例, 学习现阶段落实的安全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 促进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为了保障安全管理活动开展可以满足现场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在一体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初期就需要明确安全管理活动开展原则, 其中包括活动周期、组织时间、主要负责人等等。安全教育培训完成后, 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如果工作人员培训成效没有达到相应标准还需要继续进行培训。安全教育培训不能只是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 而是需要组织员工步入现场, 依据现场实际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这样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将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良好调动起来, 同时还能强化工作人员应用能力。风电场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管理手册》编制, 以手册为基础对防护用具的正确应用、安全防护常识进行宣传, 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 将不良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3.2 梳理工作流程, 强化设备运行水平

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注重设备运行管理, 保证设备可以长期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深入分析设备故障渐变特性, 对故障问题产生进行预防, 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 对缺陷进行妥善处理, 处理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验收。第一方面做好设备运行日常巡检工作。工作开展以“5W1H”方式进行, 设备运行日常巡视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及早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异常情况, 班组会议开展中需要以现场实际情况, 其中包括设备类型、区域气候特征等众多内容, 制定合理的设备运行巡视周期, 对日常工作开展进行部署。巡视工作人员需要对巡视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准确记录, 并且在下次班组会议上提出。在会议上找寻设备运行故障问题产生原因, 审核设备运行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情况、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无新增加的危险源。以实际情况确定设备缺陷等级, 做好设备运营异常情况排除准备工作。各项资源到位后, 相关人员需要提出开工申请, 及时对设备运行故障进行处理。消缺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 并将各项内容收录到《设备消缺单》中, 不仅可以作为工作总结汇报, 同时也可以为后续消缺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风电场设备运行管理部门还需要注重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 使风电场可以跟紧时代发展脚步, 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性能不断提升。

3.3 健全各项制度规程,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管控性

没有纪律,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所以, 应重视安全监督工作, 加强安全监督, 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督管理, 对于各种违章违纪现象, 给予及时地批评纠正和严肃地考核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更不放任自流。为了更好地促进所有生产人员全员参与, 增强各项工作间的连接性, 形成公司检查、风场监督、班组落实的三级网络, 管理公司每月进行检查、纠正和考核,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盲点和误点, 纠正调整, 促进安全生产稳步提升。

3.4 梳理工作中的逻辑性, 实现点、线、面的全面提升

综合管理包含风电场物资管理、档案管理及后勤管理, 因其涉及面较广, 事情比较杂, 在执行过程中难度较大。管理公司通过多次研讨、调研, 最终在繁复无章的表象下寻找到内在逻辑关系, 最大化方便现场执行。如物资管理方面, 每月风电场召开备品备件物资采购会议, 参会人员为采购小组人员, 采购会议确定物资采购计划, 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提报, 并附会议记录, 后经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公司领导审批后进入物资采购程序。

4 结语

了解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要点, 将安全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将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的优势全面呈现出来, 弥补风电场以往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最大限度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保障风电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风电场建设可以缓解我国电力能源应用紧张的局面,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 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有着积极影响。但是对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深入调查发现, 其中存在着众多不良问题, 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对风电场建设发展也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首先对目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阐述一体化建设重点, 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风电场,安全生产,一体化,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覃丹.电网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机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 2011 (18) .

[2]江奕川.电力施工企业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及预防[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3 (03) .

[3]邓伟健.供电局基建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及有效措施[J].科技与创新, 2015 (21) .

篇4:探究风电场生产成本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生产成本;构成;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K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037-01

风力发电,作为一个清洁能源行业,在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属于我国重点扶持发展的新能源之一,前景甚是广阔。

一、风电场生产成本的构成

风力发电不需要煤或油气,没有燃料消耗成本。风电的主要成本是风电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的风电建设成本具体包括有四项:风电场的基础建设费用、风电机组购置费用、风电机组的吊装和调试费用以及风电入网的建设费用。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主要由项目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运营期间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生产运行人员费用、运行维护费、材料费(备品备件等)及税金构成,其中: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占整个运行成本的84%,其他成本占16%。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成本的内部构成比例会发生动态的变化:第一,风电项目贷款的逐年偿还递减,财务费用所占比例会逐步递减;第二,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和老化,运行维护费用和材料费(备品备件)所占比例会逐年增加;第三,折旧费用所占比例随着财务费用所占比例递减会反向增加。材料费 :即日常定期维护、运行所需的材料和备件费用;修理费 :在计划及非计划 ( 临时修理、事故修理 ) 检修中需要外委的修理、设备租赁费用;变电预试和线路维护费;固定资产再投资及技术改造费等。

风力发电的成本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占总投资的80%左右。按照我国增值税抵扣的相关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多年来,风力发电和其他行业一样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由于没有购买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风力发电实际税赋要明显高于火力发电,因为没有购买燃料、动力等生产资料的抵扣,因而形成了增值税实际税负高于火力发电的情况。另外,国内已经建成的风电容量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导致风电场投资高、效益低、电价高,与火电、水电、核电相比较,缺乏竞争力。国产的风电设备从而可以显著地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成本,但目前,由于现在国内设备制造水平较低,应用规模小,国产风电机组在我国的风电场中还未占一席之地。风电项目的运行维护成本约占百分之十五。

二、当前风电成本较高的原因分析

目前,风电成本高、电价贵是中国风力发电的基本特征,也是制约风电技术商业化的关键因素,据测算,在一般条件下 目前风力发电经营期平均成本一般为 0.32 元/kW,上网电价含增值税为 0.64 元/kWh,不含增值税电价为0.55 元/kWh 同新建煤发电相比发电成本约高60%~33%,上网电价(含增值税)高94%~68%。导致风电成本偏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大、比例高,在煤发电成本中折旧费用的比重约 20-22%,而风电却高达53% 高出一倍多。风能在生产电力以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近两年国内风电一哄而上,约75%的风电场选用的是国外的风电机组,导致国内风力发电设备的供不应求,国外各大风机生产厂家趁机提价,使风机购置成本居高不下,风电的成本至少有70%以上为风机设备成本,目前,中国风电成本约在0.5元以上。与此同时,风电设备维修也很高。二是风力发电容量系数低、发电量小,由于受到发电时间的限制,一般认为风力年发电时间为2300h,水力为4000h 火力为 5000h,所以,在相同容量条件下 风力发电量仅相当干煤发电量的 1/2,因而,尽管风力发电不收资源税,不消耗任何燃料 而发电成本仍高于煤电。

三、降低风电场生产成本的措施

3.1 对风机设备的购置采取集中采购、打捆招标

根据风电项目特点,开发商要根据年度风电项目建设计划,对所需产品采用合并同类产品,集中打捆招标,这样既能节约招标成本,又能节省时间,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由于采用了集中打捆招标,采购量增大了,就会吸引更多的供方来参与投标。根据供方资质、业绩、技术水平等,经过资格预审核方式,剔除不合格供方,确定正式投标方,正式投标方可以作为今后2年内的采购战略合作伙伴,应坚持供需双方“互惠、双赢”的原则,大力提高风电等主要产品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对风电场所用小批量,不能打捆招标采购的产品(低于20万元产品),由相关部门推荐3家以上供应商进行竞价采购,在保证设备功能及质量的前提下,同一时间进行竞价揭示,为了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建议采用由物资、工程、生产及纪检等部门成立议价谈判小组,以价格最优确定供应商,强化价格纵横对比分析,提高招议标产品质量。

3.2 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设备缺陷和故障发生是随机的,随时都有可能发展成设备损坏和事故,运行维护的根本目标不是被动检修,而是要提倡主动式、预防性检修,即运用专业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数据分析,并建立设备档案、状态数据库,对各部位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来决定是否要进行检修。它主要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在线监测、带电检测、预防性试验、故障记录、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等一系列工作。其中,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实施维修,这三个过程构成了状态检修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线监测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利用固定安装的监测装置对设备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连续的在线测量,其目的是能及时、有效地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设备的潜伏性故障,以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一般情况下,设备运行检查、预防性试验和在线监测所得到的有关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常常是不全面的,以致无法对设备是否存在内部缺陷及缺陷程度等作出最终判断,需通过相应的试验进行进一步诊断。因此,开展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有必要针对已发现的缺陷征兆对设备进行一些特殊的诊断性试验;实施维修是状态检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实施维修提供了检修的依据和方法。状态检修指通过对设备的历史运行、检修及试验状态和连续监测数据分析其趋势,加以预测、诊断,估计设备的寿命,然后确定检修项目、频度与检修内容。

3.3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降低人工运营成本

从国内外情况看,风电项目与火电项目相比,最大特点是规模普遍较小,因此节约人工成本,做到人员的统筹规划管理,对节约运行成本非常重要。主要措施有:第一,根据风电项目规模的大小,统一进行定员定编;根据岗位的不同,统一定薪及各项福利制度。第二,建立人员的统一调配与共享机制,既避免了条块分割,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发挥了人力资源规模化的效应,同时又节约了人力成本。

四、对风电项目发电成本的前景分析

随着风电产业的形成、规模化发展及技术进步,我国风电场建设及运营的成本不断下降,初始投资从1994年的约12000元/kW降低到目前的约9000元/kW,风电的运行成本也降到了0.5~0.6元/千瓦时左右,上网电价0.5~0.7元。有专家预测,随着风电制造技术趋于成熟,以及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风电单位发电成本将持续下降。据预测,2020年前后,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将与煤电相当。

参考文献:

[1]王正明,路正南.风电成本构成与运行价值的技术经济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9,(27).

[2]徐丽萍,林俐.基于学习曲线的中国风力发电成本发展趋势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24).

篇5:风电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1、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2、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3、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

4、安全生产奖惩规定;

5、安全生产汇报制度;

6、发承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7、特殊设施和场所风险监督管理规定;

8、本质安全型风电企业创建管理办法;

9、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管理规定;

10、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11、防汛工作管理规定;

12、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13、风电企业专项预案;

15、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16、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

17、工作票、操作票实施细则;

18、标准工作票编制、审批、入库、执行管理规定;

19、标准操作票编制、审批、入库、执行管理规定;

20、反违章管理办法;

21、运行分析制度;

22、防止电气误操作管理办法;

23、防误装置解锁钥匙管理办法;

24、继电保护定值通知单及相关事故追忆打印机路保管规定;

25、风场钥匙管理规定;

26、“三制”管理办法;

27、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8、技术监控全过程管理细则;

29、生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0、可靠性管理办法;

31、危化品管理规定;

32、生产物资管理制度;

33、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

34、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

35、高空作业管理规定;

36、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篇6:风电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在应用精益生产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应用网络支持下的并行工程思想,实现加工过程与生产准备过程的并行,以缩短产品制造总工期;通过调度室、工艺室、工具室、工段、加工者对生产准备过程的“多面手互相替补”,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员工的增值,消灭浪费环节;通过全面质量管理TQC,实现对生产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细致、准时的生产准备工作,实现整个产品的适时生产JIT;通过成组技术GT,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生产准备包件号数量,逐步由“小包”向“大包”过渡,以实现生产目标[3]。

1、生产准备包介绍

1.1定义

“生产准备包”管理是车间生产技术准备部门提前做好各项工具及技术准备,即根据工段工序生产进

度安排的要求,以加工工序工艺规程为依据,提前把所需的工具和资料配套并集中在“生产准备包”内,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送到生产现场的过程管理,并对工具终身进行管理。

1.2生产准备包实施方案

生产准备包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工段计划员根据每天各台设备的计划安排及其生产进展情况,将三天后要开工的零件号及工序按要求在线填写《工序生产准备通知单》,通过网络发布。通知单应注明将要加工的零件号、到达工序号及工具和资料要求送达的时间和地点。

图1生产准备包的流程

生产准备工按通知单的要求将所需的工序工艺规程从资料室借出交给工具室计划员,必要时还应上网登记所需数控加工程序,同时要确保借出的图纸零件号、版次号、工序号与《工序生产准备通知单》一致无误。

工具室计划员根据生产准备通知单的要求按工序工艺规程和工装目录在线填写《配套工具目录清单》,待工具室主任审核后上网发布,随后将工序工艺规程转交工具保管员。《配套工具目录清单》应说明工具名称图号、数量、架位及其完好状态。

工具保管员按照《工序生产准备通知单》和《配套工具目录清单》的要求,提取所需工具并擦净,必要时要进行清洗或除锈,确保文实相符。确认数量和检定期无误后,将工具、《配套工具目录清单》及工序工艺规程放入生产准备包内,然后与生产准备工进行生产准备包交接。

生产准备工将生产准备包送达生产现场后,生产工人必须根据工序工艺规程和5配套工具目录清单6检查工具项数、数量及其完好情况,然后在一份《配套工具目录清单》上签字作为收到的凭证,并由生产准备工交至工具保管员;另一份清单交给生产工人。如工装在使用中发现问题需要代用工装,必须由主管工艺员在清单“存在问题及建议”栏填写代用工装号,并签字方可借用。

生产工人必须按照工序工艺规程的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工装,防止磕碰和划伤,不得任意拆卸零部件,不得改变原有形状尺寸,不得移动已校正的定位部分,不得改变工艺装备的使用性能,当工具使用完后,生产工人要在配套工具目录清单上反馈每项工具使用后的完好状态,并清理干净,然后通知工段计划员填写《配套工具目录清单》,由生产准备工清点后与配套工具目录清单一起返还工具室,并将工序工艺规程返回资料室。

当所有工装返还工具室后,保管员对其进行清查,确保工装的完好以及正常使用,如有损坏,上报工具室计划员或工具室主任及时处理,

保管员需将带有反馈工具完好记录的配套工具清单交与工具室计划员,由计划员协同主管工艺员对该工装状态进行核查,完善工艺目录,及时派工修理,确保生产准备工作顺畅有序。

对不合格的工装,生产准备技术员根据工装使用反馈情况,对能自行修理的工装制订返修方案,由生产准备包负责人安排实施,对无能力修复的工装由工具室送有关单位返修。

对外转零件的工序,生产准备包仍按以上程序进行。

1.3生产准备包的实施要求

本次加工结束后,需注重结果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一时无法整改,应做好记录,待条件具备时整改归零。开始量具检定日期要录入,对已录入数据应及时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生产准备包件号数量,逐步由“小包”向“大包”过渡。

1.4生产准备包的考核管理

为保证生产准备包工作的落实,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组织,运用一定的考核指标,对工作的绩效进行管理。其考核指标的定义如下:①计划准确率=实际派工项数/计划开工项数;②实际任务完成率=实际完成项数/实际开工项数;③问题整改完成率=整改问题数/发现问题数;④计划外任务完成率=计划外完成项数 /计划开工项数。其中,计划开工项数是指生产准备处下发给各车间计划书中所包含件号的工序数。其余项目的定义依此类推。

2、生产准备包运行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以上述研究为基础,从1月开始,我们在某航空制造企业的15个车间进行了生产准备包的实践。

2.1实施结果

生产准备包1-4月份的运行情况如图2、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4月份累计执行:1094个零件、2950道工序、16684项工装,共减少设备停工时间1442.6,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预言,随着运行时间的积累,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生产准备包将逐步实现由“小包”到“大包”的过渡,压缩生产准备时间的效果必然会更加明显

2.2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运行中发现下列问题:文文、文实不符、代用工装、量具未定期检定、未填写“信息反馈单”、问题解决不及时。随着运行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绩效管理,不断的细化工作将上述问题对生产的干扰降低到最校根据生产准备包运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我们可以在下列方向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管理/定期周检量具0、实现现场工装借用、建立刀具消耗定额等从而进一步推动精益生产方式的全面展开。

图21-4月份生产准备包执行情况比较

图31-4月份减少设备停工时间

3、结语

“生产准备包”是现代企业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先进手段,它对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组织有效生产,保证“周计划、日看板”顺利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实现车间精益生产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根宝.先进制造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周凯,陆启建.实现基层敏捷制造的新途径.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6~30

[3]刘晓波.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发和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30:1~4

上一篇:带星号的程序代码总结下一篇:18安全生产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