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2024-05-01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本节课的优点:①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按照备课教案去上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②创设情境,理解情感.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并结合优美的电子图片,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仿佛自己也来到了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欢快地蹦跳玩耍,使学生感受到这条水泥道的美,从而理解了小作者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2.本节课的不足: 教学设计的落实时,学生在演示过程中的有点慢、有点拖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各环节分别应该用多长时间,时间分配不够科学.解决方案:二次备课,我将对各环节所需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力求使这堂课变成一节精品课.3.反馈与调整: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后,在另一个班级上课,发现效果比较好.4.二次设计: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导入新课节约出时间,在最后2分钟回顾全篇,总结学法和学习收获,并把拓展延伸中的练笔当堂练习,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篇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继续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铺”,并齐读课题。

二、巩固字词。

1.认读新词: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指导“增、棕”是平舌音。

2.读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表现了作者善于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抒发了他对美的赞赏之情。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说说雨后天空是怎样的?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什么是“明朗”?

王一航:给明朗找了两个近义词明亮和晴朗。(给词语找朋友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王靖博:明朗在文中指光线充足,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清晰,比如案件终于明朗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知道举例说明另外一层意思,了不得!)

2.小组合作: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法国梧桐的落叶给水泥道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多么壮观的场景!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手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请同学朗读出水泥道的美,告诉孩子们比喻也叫打比方,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作者用两个比喻句就写出了梧桐树叶给水泥道带来的美!即使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什么是“凌乱”?你可以按照我们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去体会凌乱的意思。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篇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例1 (2012年苏州模拟) 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A为浓盐酸, B为MnO2, C中盛石蕊试液, 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若A为浓氨水, B为生石灰, C中盛Al Cl3溶液, 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C) 若A为浓硫酸, B为炭, C中盛有苯酚钠溶液, 则C中出现白色浑浊

(D) 若A为浓硝酸, B为金属铜, C中盛有淀粉KI溶液, 则C中溶液变蓝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 但在本班测试中, 选 (D) 者仅为21%, 主要不清楚NO2能把I-氧化成I2, 而误选 (C) 者竟高达51%, 选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浓硫酸与碳反应需要加热.错误率这么高是不是和我平时的教学有关?回忆我在做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只强调反应的现象, 没有强调浓硫酸为什么会和碳反应.以后再教本节内容我会特意安排由学生演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并且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要先将蔗糖用少量水润湿, 再与浓硫酸反应?这一步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两者反应后, 为什么变成疏松多孔的炭, 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学生通过亲手做演示实验从中领会到:先将蔗糖润湿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正是利用浓硫酸吸水时放出的热来促使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有黑色物质生成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反应后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放出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并能使生成的炭变得疏松.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 不仅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结果的过程, 以后学生在做笔试型实验试题就能得心应手.

二、实验教学手段加大改革与创新

例2下列图象表达正确的是 ( )

(A) 图 (1) 表示25℃时, 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 L 0.1 mol·L-1Na OH溶液

(B) 图 (2) 表示常温下, 等量锌粉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图 (3) 表示向Ca 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D) 图 (4) 表示向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 而误选 (A) 者竟高达34%.如果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实验绘制滴定曲线的过程, 这道题就不可能做错.若使用传统实验仪器和方法绘制滴定曲线则十分麻烦, 而且结果不够精确, 传感技术的应用则可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图3是利用p H传感器技术绘制的酸碱中和滴定p H变化曲线.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滴定终点附近尽管加入盐酸的体积相差很小但是溶液的p H却有很大的变化, 这样学生可以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以及为什么向酚酞这样变色范围在8.2~10的指示剂是可以指示滴定终点的.与以往学生需要通过大量计算来绘制曲线、寻找规律相比, 这个方法显得非常便捷和精准了.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3 (2012南通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说法正确的是 ( )

(A) 粗略配制浓度为2 mol·L-1的Na Cl溶液, 可将58.5 g Na Cl加入到盛有500 m L水的烧杯中, 搅拌、溶解

(B) 将滴定管洗净, 再用蒸馏水润洗后, 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C)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稀Na OH溶液, 振荡, 分液, 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D) 为验证氯仿中含有的氯元素, 可向氯仿中加入Na OH溶液, 加热充分反应后, 再加入Ag NO3, 观察到白色沉淀

篇4:《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本着略读课文因更多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理解上的感知大意,与抓住重点精读,所以课堂上我大胆放手:

(一)学习目标自主: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自己读书去解决问题。

(二)学习内容自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后,通过交流学习收获梳理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语概括,然后选择最感动的词,抓相关语段精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给足时间等待学生阅读、思考、做批注,让学生潜心阅读并深入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

(三)表达方式自主:学生精读重点语段交流读书感悟时,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感受用感情朗读的方法表达出来,也可以读谈相结合,还可以先谈见解再结合读过的故事或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谈感悟。这样的交流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其中,深入与文本的对话和沟通,激起了情感的共鸣,致使学生的心灵深受感动和震撼,所以课堂上出现了不可预约的精彩。

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让我深深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等待和巧妙的引导方法能让学生和文本擦出智慧的火花绽放不可预约的精彩。

遗憾的是一节课没能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同时也带给了我思考:

(一)学生捕捉信息的速度有待加快。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快慢与多少,如果能快速捕捉重要信息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二)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在精读交流时,相同的语段个别学生没有当即补充发言,而是其它语段交流完后又回过头来谈,耽误了时间。

(三)教师过渡语的导向性不够。反思这节课如果在梳理完课文内容,概括关键词后,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不仅展示了动物与动物间的亲情,也赞美了人与动物的感情,并板书: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这样学生在精读感悟这一环节,就不会把重点只放在动物生死相依的骨肉亲情。虽然这一感情线学生和文本产生了共鸣,但人和动物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会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一感情线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不够,仓促中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遗憾中反思,在课堂中优化,追求有突破性的教学!

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秋生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感的描写,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表达上独具特色:首先,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形神兼备,巧妙灵动。其次,在选材和写作视角上更是独具匠心,抓住秋雨过后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语文要素】

3.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中比喻的运用以及文中作者的遣词用句。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

展示普通水泥道路和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上会是怎样的对比?其次讲解法国梧桐树的详细资料。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导学生积累。(在田字格中板书“铺”的写法,铺(pū)—铺盖,铺(pù)—店铺)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

生举手发言做个对比,选择哪一个更好,为什么选择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更有诗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难理解的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印

印:líng

凌乱

凌辱

洼:wā

水洼

山洼

坑坑洼洼

印:

yìn

印着

翻印

心心气凌人

增:Zēng

增添

增加

添枝增叶

棕:zōng

棕红色

棕毛

棕熊靴

靴:xuē

雨靴

靴子

隔靴搔痒

(2)

多音字教学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shù(数学)

shǔ(数着)

数(shù)学课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真地数(shǔ)着手中的小木棍。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积累词语。

印着

凌乱

规则

排列

明朗

熨帖

自主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准确、流利

6理解词语的方法

找近义词

结合生活经验

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

7.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预设: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8.有感情地朗读读第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画下来,喜欢的词语圈出来。

(1)理解

金黄金黄

湿漉漉

熨帖

图案

闪闪发光

真正的含义。

三、熟读课文,再次体会秋天的美

四、布置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yuàn

zi

()

()

()

zōng

pái

liè

guī

()

()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印着(yìng

yìn)

亮晶晶(jīng

jīn)

排列(liè

lì)

增加(zēn

zēng)

背书包(bēi

bèi)

天空(kōng

kòng)

数着(shù

篇6: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概括。

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

2.齐读课题。

1.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

加一加识字:案、规、图

熟字加偏旁识字:

甫(铺)尼(泥)完(院)

非(排)贝(则)尺(迟)

谜语识字:三天(晶)

2.给加点字注音。

水洼()凌乱()

增添()棕色()

3.比一比组词。

洼()

综()

娃()

棕()

列()

愉()

烈()

偷()

三、熟读感知(用时:15分钟)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归纳字的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àn

()

()

pái

liè

ɡuī

()

()

教学反思

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文中的优美句子。

2.练习写话。

学习重点

理解相关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精读感悟

(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

2.理解词语: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

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

1.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子。

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子,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仿写词语。

亮晶晶

________

________

7.仿写比喻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美句(用时:20分钟)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子,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子。

(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

2.欣赏、体会这些句子中的美。

1.美景:(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2.高兴:(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水洼

()的地毯

()的巴掌

()的天空

()地走着

()地歌唱

三、总结仿写(用时:10分钟)

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一篇:空想想象的诗歌下一篇:橡皮的对话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