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专转本数学

2024-05-04

江苏省专转本数学(精选6篇)

篇1:江苏省专转本数学

江苏省专转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综合题

三、考试大纲

(一)函数、极限、连续与间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导数计算及应用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使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三)定积分

考试内容

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函数可积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掌握变上限的定积分及其求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原函数存在定理,牛顿--莱布尼兹(Newton-Leibniz)公式。

3、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定积分。

5、掌握定积分的应用:定积分应用的微元分析法,几何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利用横断面计算立体的体积)与物理应用举例(变力作功,液体的静压力,直杆的引力等).平面曲线的弧长与计算,弧长微分公式。

6、掌握两种广义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

(四)不定积分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

3、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五)级数

考试内容

级数的概念、级数发散和收敛的定义、级数收敛的性质、正项级数敛散 2 性判别法、一般项级数散敛法、幂级数的定义和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2、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3、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

4、会将简单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5、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

6.、理解幂级数的收敛半径的概念、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概念。

7、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8、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六)多元函数微积分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仅限一个方程的情形)的一阶偏导数、二阶偏导数,方向导数和梯度,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4、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5、掌握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6、会求隐函数(仅限一个方程的情形)的一阶偏导数、二阶偏导数。

7、掌握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

8、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9、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二重积分的性质,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

10、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11、会用二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的体积、曲面的面积)。

(七)矢量与空间解析几何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两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坐标表达式及其运算,单位向量,方向余弦,曲 3 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平面方程,直线方程,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夹角以及平行、垂直的条件,球面、柱面、旋转曲面等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考试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理解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5、会求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

6、会求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

7、了解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

8、掌握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简单的柱面和旋转曲面的方程。

9、掌握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并会求该投影曲线的方程。

(八)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贝努利方程,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会解齐次微分方程、贝努利方程,会用简单的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

4、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

5、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6、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篇2:江苏省专转本数学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一)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2)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3)了解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象。(4)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理解和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二)极限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能根据极限概念分析函数的变化趋势。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定理,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x趋于无穷(x→∞,x→+∞,x→-∞)时函数的极限。(4)掌握函数极限的定理:唯一性定理,夹逼定理,四则运算定理。(5)理解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性质,两个无穷小量阶的比较。(6)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三)连续

(1)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左连续和右连续,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充分必要条件,函数的间断点及其分类。

(2)掌握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性质: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及确定其类型。

(3)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定理,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包括零点定理),会运用介值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4)理解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并会利用连续性求极限。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导数与微分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3)熟练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以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4)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法、对数求导法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5)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6)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掌握微分法则,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

(二)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1)了解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2)熟练掌握洛必达法则求“0/0”、“∞/ ∞”、“0?∞”、“∞-∞”、“1∞”、“00”和“∞0”型未定式的极限方法。

(3)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会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大(小)值的方法,并且会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5)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6)会求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垂直渐近线。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不定积分性质,了解原函数存在定理。

(2)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3)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掌握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

(4)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二)定积分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了解可积的条件。(2)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3)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是变上限的函数,掌握变上限定积分求导数的方法。

(4)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6)理解无穷区间广义积分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7)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向量代数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法,会求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计算方法。(3)掌握二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

(二)平面与直线

(1)会求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式方程。会判定两平面的垂直、平行。(2)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会求直线的标准式方程、参数式方程。会判定两直线平行、垂直。

(4)会判定直线与平面间的关系(垂直、平行、直线在平面上)。

五、多元函数微积分

(一)多元函数微分学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及二元函数的极值与连续概念(对计算不作要求)。会求二元函数的定义域。

(2)理解偏导数、全微分概念,知道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3)掌握二元函数的一、二阶偏导数计算方法。(4)掌握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5)会求二元函数的全微分。(6)掌握由方程F(x,y,z)=0所确定的隐函数z=z(x,y)的一阶偏导数的计算方法。

(7)会求二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

(二)二重积分

(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及极坐标系下的计算方法。

六、无穷级数

(一)数项级数

(1)理解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了解级数的基本性质。

(2)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数别法。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3)掌握几何级数、调和级数与p级数的敛散性。

(4)了解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会使用莱布尼茨判别法。

(二)幂级数

(1)了解幂级数的概念,收敛半径,收敛区间。

(2)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差、逐项求导与逐项积分)。

(3)掌握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不要求讨论端点)的方法。

七、常微分方程

(一)一阶微分方程

(1)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理解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2)掌握可分离变量方程的解法。(3)掌握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二)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1)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篇3:江苏省专转本数学

(一)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由来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模式开始于1985年, 是我国中高职衔接最为紧密的一种形式。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 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 前三年按照中职教学计划进行, 后两年完成高职教育。1994年江苏省开始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 为规范五年制高职办学, 2003年成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由于五年制高职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 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 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衔接,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 受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欢迎。到2006年, 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的高职院校已有70多所, 年招生9万多人, 在校学生近40万人。近年来由于初中生源的大幅下滑, 2014年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在校生已下降到20余万人。

2008年, 江苏省对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进行试点, 并不断发展。经过7年的探索和努力, 每年的招生专业从11个增至30个, 招生人数从760人增至2990人 (见表1) , 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发展道路。

数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的历年通知。

(二)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对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热烈欢迎, 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 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的教育体制切实为高职毕业生的学业深造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 (过去只有成教专升本这一个通道) ,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不再是所谓的“断头教育”, 五年制的大专生获得了一个可以接受更高层次全日制教育的机会, 因而受到了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及其家长的热捧。同时, 两年的转本学习, 使得本身具有职业技能优势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 又增添了一项文化素质 (学历) 优势,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第二, 为企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经过五年制大专的教育, 获取了较强的职业技能, 在转本的两年期间, 又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本科专业理论教育, 强化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素质高、技术技能高的“双高”人才, 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热烈欢迎。

第三, 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的教育体制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 社会对人才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适时地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提升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这既有利于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 也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二、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五年制专转本办学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培养定位模糊, 专业培养无特色, 技能培养无拓展

一些主办本科高校由于缺乏对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的比较研究, 于是就简单地以应用型本科培养定位取代高职本科的培养定位, 更没有针对五年一贯制生源情况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来确定培养要求, 使得专业培养及技能培养方面缺乏特色。主要表现为, “专转本”学生按照本科三四年级安排课程, 对学生的专业及技能按照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培养, 缺乏针对性, 这对于理论基础差、专业技能强的“专转本”学生而言, 不仅给他们在学业方面造成了很大压力, 而且阻碍了他们特长的发展。

(二)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专本课程之间缺乏衔接

由于五年制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一致以及本科招生院校“宽口径”的入学条件, “专转本”学生外语与数理基础较差, 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此外, 五年一贯制大专与高职本科在专业设置方面联系不紧密, 缺乏衔接, 这将导致“专转本”学生专业基础不一, 给“专转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专转本”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 学位授予标准不合理, 学业评价体系亟待改进

一些本科主办学校采用应用型本科学士学位的标准, 把通过英语四级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之一, 这对于五年制“专转本”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混淆了知识本位 (应用型本科) 和能力本位 (高职本科) 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若以知识本位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 则学生需在两年时间内恶补英语科目, 使“专转本”两年学习以考试成绩为绝对重心, 限制了原有技能特长的发挥, 对于高职本科学生而言, 无疑是雪上加霜。笔者认为, 采用能够反映职业能力高低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作为高职本科学士学位的标准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三、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存在问题的反思

对以上问题的反思将带来如下的讨论。

首先,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本科式还是职业本科式。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学科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以技术知识体系和职业实践体系整合为主线设计培养规格及课程架构, 强调“区域性、技术性、职业性”。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运用新技术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如高职本科毕业生强。而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考虑到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 再加上“专转本”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要强于文化素质, 职业本科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明显更加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 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培养模式是突出基础理论还是突出职业技能。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应建立以职业为导向、技能为重点、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打破了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 实现了专科与本科的对接。然而, 部分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本科院校并没有明确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区别, 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培养目标的认识模糊不清, 在培养模式上仍旧沿用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三段式思维, 即基础—专业—实践的常规培养路径, 忽略了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尤其忽略了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自身的特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 他们接受了五年一贯制的专科教育, 职业技能明显强于理论知识。因此, 高职本科教育理应扬长避短, 在补足必需的专业理论以满足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职业技术技能教育。

第三, 对五年制“专转本”学生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是强调知识本位还是强调能力本位。知识本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之一是规定英语成绩必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这是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学校采用的一个标准。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学习和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不能成为用是否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来限制高职本科学生取得学位证书的理由。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英语基础差, 以三江学院为例, 约80%的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达不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因此, 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而能力本位强调对受教育者从业能力的培养, 更加符合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特点。因此, 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应采用能力本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四、进一步完善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对策与建议

(一) 明确五年制“专转本”教育属于高职本科教育范畴, 由此确定培养目标与定位

关于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作过精确的表述。他在2014年3月22日的“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 “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他还强调, “要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类型并且是主要的类型, 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 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 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由此, 可以明显地看到五年制“专转本”教育是属于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职本科教育。根据高职本科的基本特征,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教育的培养定位可描述为“四定”, 即定“性”在职业或职业群, 定“向”在实用型, 定“格”在专深型, 定“点”在实践第一线。具体来讲, 一是高职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培养计划强调对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调“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课程体系兼顾技术理论的完整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三是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衔接, 并保持与科技发展同步, 一方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技术技能的学习, 鼓励和督促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四是培养模式强调“产、学、研”合作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技术现场教学。

(二) 贯彻“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理念, 突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特色, 有条件的工科专业可采用“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

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 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力, 各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能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色, 每一种智力都应受到同等的重视和开发。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较弱, 应积极探索他们的智能特点, 努力发展其优势, 尽量避免其弱势,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根据高职本科生的培养定位, 积极构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 有条件的工科专业可采用“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这要求高职本科院校一是要把握国家教改动向, 了解市场需求, 明确培养目标;二是修订培养计划, 改变教学思路, 改革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 以达成培养目标;三是加强校企合作, 加大专业实践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四是加大技能培训经费投入, 加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鼓励高职本科学生参加专业技师资格考试,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三江学院高职院自2013年起, 在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机械、电气工程两个专业中试行“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 2014年已有13名学生获得了本专业的技师资格, “本科+技师”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 稳步推进专本衔接 (“5+2”) 一体化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培养质量

如前所述, 本科招生院校“宽口径”的入学条件, 导致了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此外, 五年一贯制大专与高职本科在专业课程方面缺乏衔接, 给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影响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2年江苏省创建五年一贯制专本衔接 (“5+2”) 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此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各自完成教学任务, 本科高校在对高职学生成绩认定或学分认定后, 学生直接转入本科高校学习的衔接模式。该模式完善了五年一贯制大专与本科的培养体系, 加强专科与本科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衔接。

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专转本”衔接不畅的矛盾, 有利于缩小学生之间在外语和基础课方面的水平差异,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今后应适当增加本专科学校试点, 扩大招生规模。

在当前的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招生模式下, 如何提高生源的质量, 笔者提供如下建议以供参考。根据五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 第五年一般为学生去企业实习年, 建议可利用这一年为有志于升学的学生补课。考虑到种种因素, 可采用互助补课的方式, 即甲、乙两所高职院校均有A和B两个专业, 其中甲校A专业、乙校B专业师资力量较强, 则两校可分别将较弱的专业互换到对方学校去补课。补课的内容主要是外语、基础课及专业技能。笔者认为, 生源质量的提高是本科培养质量提高之根本。

(四) “能力为纲”, 建立能力本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目前, 高职院校对于五年一贯制“专转本”人才的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进口, 无出口”, 即五年一贯制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奖可免试入学, 但毕业时要想获得学士学位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学位授予标准限制了专才的发展。因此, 根据“专转本”学生特点建立学位授予标准十分必要而紧迫。高职本科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 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数理基础差而专业技能强。如前所述, 高职本科院校一般采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 其核心是培养受教育者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实际能力, 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评价它的教学效果。因此, 能力本位教育适应了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特点, 特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这个职业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表明获取此证书的高职本科毕业生已经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业技能。以三江学院高职院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机械、电气两个专业为例, 凡是获得数控技术、维修电工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的学生, 就应该授予学位证书而不应以他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限 (因为高级工这一资格已经表示该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获得技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已经达到相当优秀的水平) 。基于此, 能力本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方案可以如下进行设定 (见表2) 。

注:1.本表以三江学院高职院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机械、电气两个专业为例;2.需要说明的是: (1) 学生个性化学分得分还包括学习本专业以外课程的得分, 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类课程, 每门课程可得2-3分; (2) 社会活动得分还包括学生参与社会组织的得分, 例如担任学生主席、班长、社团负责人等职务可得1-5分。

建立能力本位的学位授予方案, 有利于突出高职本科“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特色。基于能力本位建立学位授予方案, 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根据生源情况和培养目标, 设立适合本学校基于能力本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二是设立职业技能的学位授予标准时, 要注意学生技能的平均水平;三是当个别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达不到平均水平时可采用综合能力评价的方法来处理。

参考文献

[1]徐忠, 陆幸.构建“立交桥”体系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J].江苏教育, 2013 (8) .

[2]宗小平.浅议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J].职业, 2014 (33) .

[3]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0 (2) .

[4]鲁武霞, 张炳生.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江苏高教, 2012 (3) .

[5]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3) .

[6]郭彬, 徐肇杰.转型发展框架下高职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改进路径——以三江学院机械、电气五年制高职专转本专业为例[J].三江高教, 2015 (1) .

[7]鲁昕.现代职业教育应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EB/OL].[2015-01-25].http://www.zgddmx.com/news/show.asp?id=31877.

篇4:江苏省专转本数学

关键词: 大数据 专转本 高等数学

自从2001年开始,江苏省开始实施专转本统一考试,民间称之为“第二次高考”,很多高职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考上了本科。这几年,招生院校中增加了一些公办二本院校,报考学生热情高涨,招生院校精挑细选,竞争日趋激烈。理工类考生在考试时,高等数学是必考的三门课程之一,总分150分。另外,英语总分150分,计算机基础总分100分。高等数学这门课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计算量大,题目灵活,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高数在总分中所占比重较大,区分度也高,很多学生比较畏惧。笔者长期从事专转本辅导班的授课,结合多年授课经验,统计分析了十五年考试真题的大数据。现将辅导策略总结如下。

1.吃透大纲,明确方向

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转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大纲是备考的一盏明灯,为备考指明了方向。教师紧扣大纲,准确把握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授课过程中,避免偏题怪题,切实把握好授课的广度和深度。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了解辅导班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数学基础、准备报考院校和专业等情况。以南京工业职业学院学生为例,经济管理学院和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生一般只学了一元微积分知识,机械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动力学院学生基本学习了专转本考试要求的内容。从录取方式上看,有些是职业高中对口单招来的,有些是高考提前自主招生来的,有些是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中,根据高考分数,有的录取到国际教育学院,有些录取到海外本科直通车班,这几类学生基础较差,只有高考统招普通班学生基础要好些。掌握了这些情况后,考虑到学生差异,教师要灵活制订授课计划,适当调整授课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3.钻研真题,有的放矢

到目前为止,专转本考试共举行了十五次,教师要认真钻研十五年的考试真题,了解考试题型,搞清知识点的分布与分值,准确把握考试重难点,统计学生的主要丢分题目,预测出题方向,这样备考工作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成竹在胸。尽管高数试题题量较大,试题灵活,但是仍然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考查内容主要是极限、微分学、积分学三大块。其中一元函数的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占总分的70%左右。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总共24道题。选择题6题共24分,总分占比16%,填空题6题共24分,总分占比16%,计算题8题共64分,总分占比43%,综合题2题20分,总分占比13%,证明题2题共18分,总分占比12%。根据十五年的大数据统计,以主观题中的8道计算题为例,第13题一般是极限题,第14题一般是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第15题一般是不定积分题,第16题一般是定积分题,第17题一般是平面方程或者直线方程题,第18题一般是关于二元抽象函数的二阶偏导,第19题一般是二重积分题,第20题一般关于是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 。明显看出,计算题考点已经固化,大概高等数学每一章考一道计算题,无非有时候顺序变动一下。同样,通过对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综合题和证明题的考点也是如此,像定积分的几何应用,不等式的证明,分段函数的求导也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牢牢掌握了主观题的考点后,就等于抓住了复习的重点。但是“抓大”的同时也要“抓小”,这样才能将知识点一网打尽,考出高分。通过对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客观题常见考点出现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两类重要极限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是每年必考的题目,间断点的类型判断也是常考考点,这些内容在授课中必须讲解透彻,人人熟练掌握,确保万无一失。由于篇幅所限,其他必考常考考点不再一一列出。教师透彻钻研历年考试真题,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才能对考试重难点了如指掌,对必考常考考点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对来年考题进行预测,授课做到有的放矢,直奔重难点。复习充分,学生考试获得高分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4.方法灵活,事半功倍

整个高等数学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有些内容部分同学根本没有学过,有些同学数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同学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生源的多样性要求作为辅导班授课教师必须采用灵活高效的授课方法。笔者一般采用主线教学法、类比教学法、模型教学法、一题多变法。高等数学以函数为研究对象,极限是主要研究方法。它的主线是函数→极限→连续→微分学及其应用→积分学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沿着课程主线,内容从前往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层层展开。主线教学法教会学生“解剖”数学,清晰把握知识脉络,构建横向、纵向、网状的知识网络,对整个内容立体框架了然于胸。类比教学法将具有相似结构和特点的知识点进行表格罗列,这样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掌握概念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搞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记忆深刻,不易混淆[1]。如向量的点乘与叉乘类比,定积分与二重积分类比,平面与直线类比等。平面与直线的类比如表2所示。

利用模型教学法,学习导数想到曲线斜率,学习定积分想到曲面面积,学习二重积分想到柱体体积,这样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形象生动,不再枯燥无味。针对具体题目,采用“一题多变法”,将题目进行类比、延伸、拓展,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采用上述方法,灵活组织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知识串讲,专题研究

第一阶段分章节从前往后讲解完后,进入第二阶段:知识串讲和专题研究。极限是高等数学的研究方法,是贯穿高等数学的一条看不见的线索,高等数学中的主要内容,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二重积分、广义积分的收敛性、无穷级数的收敛性和收敛半径的计算等等,都与极限密切相关[2]。可以借助极限,将这些内容串讲。专题研究中,可以介绍各种求极限的方法,裂项法的应用,变上限积分函数的综述,如何构造辅助函数等。这两种方法将分散的内容集中起来,将知识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6.现场模拟,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以现场模拟为主,通过模拟专转本考试,发现各种问题。有些是计算能力要增强,有些是公式不熟悉,有些是粗心大意,有些是存在知识盲点,有些是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较弱,有些是证明题无从下手。通过模拟,每个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力争在考试之前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7.课内讲授,课外答疑

除了课内高效认真地组织授课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答疑,最好是当面答疑。还应该编写《专转本高等数学复习指导》,利用飞信、QQ、微信、公共邮箱等及时解决同学们存在的问题。条件允许,还可以录制一些小视频,采用微课的形式给学生进行业余辅导。

专转本辅导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否实现本科梦至关重要,需要师生良好互动,共同努力。除了学习以外,教师还要积极帮助学生,科学引导他们,热情鼓励他们。同学们要紧跟教师节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做练习,善于归纳总结,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红军,梁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全程类比教学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

[2]高崚嶒.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中极限教学的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2011,6:52-54.

篇5:江苏专转本考前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9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3、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8分)

4、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5、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3分)

6、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7、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6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8)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8分)

(9)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8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0)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

(11)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9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15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1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分)

(13)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6分)

(14)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②政:通“正”

【注】王孙:原指王侯子孙,此处是作者自谓。

15.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哪一类。(2分)

16.首联的“新”字用得很出色,请简要分析。(3分)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联在写景上有何特点。(4分)

18.请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字数在100字左右。(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9、“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

20、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

2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22、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3、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

24、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25)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

(26)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7)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现代诗

一、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蛩(qiong)音:脚步声

1、请从诗中列取4个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2分)

2、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4分)

3、诗的

二、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我爱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里面,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这无止息地吹括着的激怒的风,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1938年11月17日

1、结合全诗分析“我”的人物形象(6分)

2、诗歌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分)

3、试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7分)

三、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请详细说明此诗的描写角度,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6分)

2.试分析全诗的写作顺序(4分)

3.“你”的使用有什么好处(5分)

四、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偶成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45年5月31日

1、如何理解“迢遥的梦”和“古旧的凝冰”?(4分)

2、诗中多次提到“重到”、“重开”,“再看见”、“再听见”你认为用意为何?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8分)

3、结合全诗分析其艺术特色,不少于100字(8分)

五、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如何理解本诗中的“风景”和“装饰”(4分)

2、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借此诗想要表达什么)(7分)

篇6:2021年江苏专转本录取须知

专转本一般指统招专升本。统招专升本是指教育部统称普通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应届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等。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江苏专转本录取须知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录取体制

“专转本”录取工作实行“院校具体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对参加统一选拔考试并达到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按院校招生计划数1:1的比例分报考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填院校及专业志愿投档;接收院校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省教育考试院监督接收院校执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纠正违反招生政策及规定的行为。

2、划线原则

根据“专转本”计划、考生志愿和成绩等情况,按考生报考类别分别划定文科类、理工科类、英语类、日语类、艺术类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退役士兵考生单独划线录取。

3、投档原则

及办法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办法是:按考生报考类别,并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D、E志愿或A、B、C志愿,只要被检索的5所(或3所)院校及其专业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及其专业,即直接向该院校的该专业投档。

4、录取安排

录取工作安排在2021年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公布),自主招生对象在统考考生投档前,办理录取手续。统考考生的录取按平行志愿、征求平行志愿、服从志愿及降分录取等四个轮次进行。分别是:

(1)平行志愿录取。由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接收院校确定,并及时退回不录取考生的电子档案。

(2)征求平行志愿录取。在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向社会公布未完成“选拔计划”的接收院校(专业)情况,各推荐学校负责通知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网上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由省教育考试院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接收院校确定。

(3)服从志愿录取。在征求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向尚未完成“选拔计划”的接收院校(专业),投放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填有院校服从志愿的考生档案。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接收院校确定。

(4)降分录取。在服从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向尚未完成“选拔计划”的接收院校(专业),投放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10分(含10分)以内,且在平行志愿中填报该校(专业)的考生档案。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接收院校确定。

5、录取要求

院校录取新生要按规定程序,按时完成提档、阅档、退档、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无故超过时间未按要求完成相关环节工作的院校,省教育考试院可根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按有关院校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态,同时,书面通知有关院校。

上一篇:《人的生殖》说课稿下一篇:三点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