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殖》说课稿

2024-05-04

《人的生殖》说课稿(精选9篇)

篇1:《人的生殖》说课稿

一、本节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者将“生物圈中的人”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些年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提前,这样安排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二是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人的生殖》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的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从整体上知道了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本节是从人的个体发育的角度学习人的由来,为第三节学习青春期发育的有关知识做知识上的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知识目标: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二是技能目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男女生殖系统正面图和侧面图,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三是情感目标,要求学生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学生敬爱父母的情感。

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正面图填写侧面图;能够收集和分析资料。本节课接触到的`新概念很多,例如受精、怀孕、胚泡、胚胎等,需要记忆的具体内容也多,建议安排两课时,有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生育、抚养与教育的不易。

二、本节课的教法

本节课采用学校的“一案三步”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自学、自练、自纠、自测,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体验情感。学校的“一案三步”教学模式是按照现代教育方****************和多元智能理论,在吸取国内外教育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适合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影响下形成的智能结构,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潜能,经过认真地训练,从而达到一种新的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实现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即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快乐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三、说学法

在“一案三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主要通过自学、合作、交流、讨论、自测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存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自学课文,观察图片,做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明确学习内容,商定学习时间,指导学习方法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导学案,通过看书独立寻找答案,但是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交流、沟通,也允许学生向老师请教询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进行精讲。

学生自学之后,对于书上的讨论题可以进行讨论,尤其是对于答案和观点不统一的情况,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甚至是辩论找到正确答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及时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进行检测,教师检查,对于学生不能正确完成的教师要精讲。

四、说过程

本节介绍的是人的个体形成方面的内容,学生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有怀有羞怯的心情。教师在理解学生这种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引入环节。

这节课的导入是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大概是一个山村女孩,父母在京打工,女孩跟爷爷生活,因为不懂得怀孕、生育等知识,以为和男孩拉手就会怀孕,后来服农药自杀身亡,由此引起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亲友家里新近生了一个小宝宝,在不允许你问人家的前提下,你将会怎样判断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子呢?”孩子们一定都会嬉笑着看看外生殖器官,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顺利进入本节第一部分人的生殖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好奇心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揭示本节的三维学习目标,让学生看目标、读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学。首先学生观察课本上男女生殖系统正面图,自学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部分,可用商量的方法明确自学的时间和要求。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展示课件上的图,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男女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图,从而填写侧面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并完成课本第8页的两道讨论题。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对于弄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内学生讨论,从而顺利完成课本图IV-4和IV-6,并且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教师要特别关注一部分差生,个别指导他们进行自学,甚至可以跟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说些悄悄话,帮助其完成自学任务。自学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自学简评,以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然后播放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了生殖系统后,进入生殖过程的学习。学生先预习课本,观察受精过程图和胚胎发育过程图,自学过后展示学习成果,请学生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之后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教学影视资料,请学生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后第一题。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描述受精的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定会出现不完整的部分,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举手进行补充,直到描述完整为止。此过程为自纠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以及相互补充纠正的过程中可能暴露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学生为深入理解的问题,便于当堂解决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如果后进生都能描述清楚,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否则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尤其是当发现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时,更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正和归纳。本节课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部位DDD输卵管中的发育过程是个难点,需要教师精讲并重点强调。另外在学生自练的过程中教师在巡视中要有目的的搜集学生中存在哪些错误,并在头脑中分类,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易错点进行提问,并对学生讲解不明的地方进行精讲。

学生清楚了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后第三题的数据,请学生讨论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了哪些变化?身体生命活动的强度和身体负担的加重状况,教师可以提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又怎样的神秘感受,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另外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有哪些影响等。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调查回答,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辛苦。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爱父母,孝敬父母,从而完成情感目标,然后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再次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小结不完整的部分教师要给以补充。

五、说板书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非常清晰,所设计的板书,主要体现知识目标部分,在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中突出强调和卵巢。受精的过程在输卵管中进行,用红色强调,胚胎发育过程在子宫内也用红色强调。

篇2:《人的生殖》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生殖与发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说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与八年级年鸟类的知识一脉相承又为后面生物进化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二、说学情

上好一节课不仅仅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把握好学情也同样必不可少,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但是其综合分析解决生物学科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学生能够独立说出鸟卵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结构的名称;鸟类适应陆地生活的关系以及阐明鸟类生殖的过程。

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提高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分析解决生物学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生能够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卵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功能,同样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五、教学方法

下面我来说说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学生不应该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者,由以上的理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首先是自主探究式,通过微课视频展示教学任务,学生在家先进行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将课堂作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解决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合理利用多媒体以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我还设计了多种活动,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并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课前我将布置学生观看有关于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微课视频,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生鸡卵和熟鸡卵各一枚。

课堂上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我会首先播发一段鸟类生殖发育哺育后代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鸟类繁殖是靠什么?它们是通过哪些过程使得自己的生命得以繁衍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而这个情境又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会在ppt上展示课前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反馈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注重自主学习,同时我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们难理解的知识点合理展开本节课的内容。使课堂的目标明确,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环节二任务导学交流合作,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是鸟的生殖发育,书中共包含的三个知识模块,所以我设计了三个任务贯穿整个课堂。任务一你真的认识鸡蛋吗?针对这一任务我会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鸡卵进行观察,并在ppt上出示三个问题:1、鸡卵的外部结构有什么特点?2、分别敲碎卵壳的两顶端,感觉一样吗?看见的一样吗?3、卵壳内有几层膜?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哪些结构?引导学生结合课本18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操作学习。然后分别请三组学生代表分享学习结果,并由其他组补充说明,我也将适当的给予点拨评价。学生通过任务一能够正确认识到鸟卵的基本结构,而且由于本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所以我将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的题问,然后设计了赛一赛的环节,在ppt上出示鸟卵的图形,学生进行抢答并试图填空。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但是对于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能掌握,所以采用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的方法能帮助他们形成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学习后及时的运用比赛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能把课堂上的短时记忆转化成为长时记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揭秘任务二:鸡卵的功能是什么?我会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本第19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快就能了解到鸡卵的结构功能,然后我会请学生代表回答,由其他学生补充说明。揭秘任务三:鸟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我会播发一段鸟类繁衍后代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鸟类在求偶的过程中会有哪些行为?2、它们筑巢是为了什么?3、它们的整个繁殖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学生通过看视频和结合课本很快就能总结出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注重学生自学,结合视频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提取出有用重要的信息,老师的讲解重在点拨。

环节三小结升华梳理巩固,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知识框架,我将用实物投影进行全班展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通过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环节四训练反馈能力提升,本环节共设计了两道大题,第一题以识图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题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我的作业布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绘制鸟卵的结构图,并在图中标注各个结构的功能,要求全班同学完成。第二部分是选做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收集资料来探究鸟类的特别繁殖过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有效的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潜在智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七、板书设计

篇3:《人的生殖》说课稿

一、营造开放性课堂氛围, 融入感恩题材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总是给人呆板、沉闷的感觉, 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师生之间总有着一些“隔阂”, 而新课程标准和以学定教的理念都要求教师具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生疏感,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通畅。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人的生殖”这一内容之前, 我就提了几个较有趣的问题:“同学们, 你们小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人的生殖’的知识, 来解决你们小时候头脑中的疑问。”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下,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随后我融入感恩题材,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如何成长的?我们时常说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 那么这个“结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学习, 学生们了解到每一个胚胎的形成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竞争, 几万个精子与卵子相遇, 只有一个可以胜出, 由此可见,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心怀感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是幸运儿……

二、运用信息化课件资源, 理解感恩内涵

伴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内外在教育方面的不断交流、促进, 中国传统教学的弊端逐步显露, 特别是在教学方面, 如果一线教师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灌输知识,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那么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 有不少教师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通过巧妙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优化了课件资源, 提高了课堂成效。结合“人的生殖”这一课时,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比较欠缺, 而运用信息化课件资源后, 课堂内容、知识点一目了然, 学生也更进一步理解了感恩教育的内涵。

在受精卵形成后的十月怀胎中, 我们通常分为40周, 以周为单位, 在每一周中, 胚胎的发育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第一周一个胚胎刚刚形成, 很小的一点点, 到了第六周, 胚胎开始成形, 长出绒毛和皮肤, 到了第八周, 呈现出人的形态称为胎儿, 到了二十周, 胚胎已经会运动, 还会伸手伸懒腰, 渐渐学会呼吸……因此,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都说怀孕中的女人是最美的, 这种美在我看来是因为她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同学们应该在生活中看过很多孕妇, 特别是到了后期, 都会显得行为不便、身形笨重, 那是因为胚胎渐渐成形, 重量增加给母体带来很大的压力。”看着生动的课件、听着有趣的讲解, 学生们理解了感恩的内涵, 从而形成了对父母要感恩的思想。

三、布置启发性作业, 开展感恩活动

尽管每一门学科看起来是独立的, 其实学科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科渗透已经越来越为很多教师所接受, 所以要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就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学科渗透。

在教学完“人的生殖”这一课后, 我布置了开放性的作业, 一是结合课本所教的知识点, 将胚胎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清楚并复述。第二个作业就是结合“人的生殖”这一堂课的内容写一篇以“感恩生命”为主题的小作文。这种开放性的作业, 学生非常乐意接受, 在复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 还能锻炼自己的文笔, 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第三个小作业与学生的实践有关, 我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次“感恩行动”, 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回馈他们的付出, 第二堂课进行讨论。这样的开放性的生物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也让学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总之,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思路, 结合“人的生殖”一课所开展的感恩教育的教学实践也给了我一定的启发性。渗透感恩教育, 让生物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同时,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应该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学识, 才能让感恩教育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吴晓波.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J].生物学教学, 2007 (3) .

[3]王红炜.充分利用生物教材对中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J], 金色年华 (下) , 2011 (12) .

篇4:《人的生殖》教学反思

关键词:人的生殖 情感教育

上课铃响,生物老师步入教室,站到讲台前。课前的骚动还没完全平静下来,台下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翻到第9页”,还夹杂一些私语声“哇塞,上到了!”(期待的语气)

这里提到的“第9页”是指新课标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的内容。在上这节课之前,听到如上的怪声和私语声,作为已经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十几年的女教师的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以说是见惯不怪了。对这个内容的教学,我有过教训,也有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所谓的成功的经验。总结起来,感触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

提到人生殖,容易让人们联系到“性”。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着发生变化,但是在我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成的性禁锢、性神秘感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落后地区性愚昧现象还相当严重,家庭、学校对这个问题也避而不谈,讳莫如深。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可避免的受此影响,对人的生殖有一种神秘感,导致这节课的教学难于像其他内容那样自然地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每当讲到“人体生殖”知识时,多数教师感到难为情,有的教师采取分班上课,有的对教学内容轻描淡写、对一些内容避而不讲或含含糊糊、也有些教师干脆把本节课变为自读课。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并不妥当,这些内容不但要讲,而且还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扩展开来讲,要大大方方的讲。

经了解,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教师上《人的生殖》这节课前,已经“预习”过这个内容,或从其他渠道接触过相关知识。他们其实很渴望地了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就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情景。对此,教师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看待。因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步入或即将步入青春期,身体外形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身高体重开始突增,心肺和大脑的功能明显增强,第二性征出现,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伴随着身体上的一系列快速的变化,心理上也必然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一些迷茫和困惑。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人类的繁衍过程以及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对于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他们又常常羞于向老师或家长询问、求教。而我国当前还没有把青春期的性教育单列为一门基础课程。有些中学生便从黄色音像制品或淫秽书刊中去涉猎性知识。如果不从恰当途径加以正确引导,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有些会误入歧途。作为生物学教师,应该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潜移默化地把性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初中生物课中,“人的生殖”和“青春期”这两节课则是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渗透点,教师千万别错过。秉着这样的理念,不管对哪一届学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我都很认真地上这些内容,而且努力上好。

曾经有学生在上“人的生殖”这节课开始之前对我提出不用上这节课了,让他们自习算了,还有个别学生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老师。当他们看到老师一脸的严肃、平静淡定的神态之后,意识到这也许真的是该认真学习的知识,转而以一种认真而期待的态度等着这一节课的开始。可见,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

二、讲究教学策略,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除了让学生了解生殖的概念,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爱情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感、责任感。这才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要想达到本节教学目标,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很好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导入的设计没有固定方式,但必须要适合学生实际,要有针对性,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神秘感和羞怯的心理,是课堂成功的第一步。

人的生殖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当学生打开课本看到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图时,学生中会出现各种表情:羞怯的、神秘的、还有的发出怪异的笑。要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节的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神秘感和羞怯的心理。

如上,在导入课题后,教师可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被子植物的生殖,然后告诉学生:其实,人的生殖和被子植物的相似……把人的生殖与学生学习过的被子植物的生殖相联系,让学生觉得人的生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巧妙地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营造出自然轻松的课堂气氛,这样能够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节的学习。

3.教师要特别重视本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本节内容包含有很多的情感、态度、观念教育内容,教师要尽量挖掘,并适时渗透于教学中。如教育学生:

(1)珍爱生命

如在讲授“受精过程”中教师可补充介绍:在一次受精过程中,大约4亿-5亿个精子中,只有最优秀的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生命对每一生物来说都只有一次,是绝对公平的,一旦消失,再也不能重生。所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都应该为自己能成为一个生命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因为你们在生命的开始,就是一个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应该欣赏自己,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领悟到生命的珍贵,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2)良好习惯的培养,

结合课后练习第4题,让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知道烟、酒、药物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3)尊重和感谢父母

在讲授“胚胎的营养”和“分娩”这个知识点时,在让学生了解胚胎与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和分娩的过程之后,教师可有意“渲染”一下:想一想,你还没有诞生前的那一段岁月:起初仅仅是一个约0.1mm的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的280个日日夜夜里,每时每刻都由母亲担负起两个人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当你越来越大时,母亲的体重也越来越大,生理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但每当想到新的生命,母亲就想到了希望、想到了未来。小心翼翼的呵护你,为你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常请医生查看你的发育情况。在母亲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超负荷运转了280个日日夜夜之后,还要忍受剧烈的阵痛甚至开刀手术之苦,有些还要通过一番生与死的痛苦挣扎,才终于迎来了你的诞生,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历程。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不容易,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铭记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分析资料、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会父母孕育孩子过程的艰辛,而后鼓励学生写一篇感谢妈妈的一封信。这样处理教材,并没有“跑题”,而是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精神,渗透了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教育。

总的来说,本节教学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知识教学,即让学生对生殖过程有全面、科学、准确的把握;另一条腿是情感渲染,即引导学生感悟新生命的诞生,感悟整个孕育过程中意外因素对生殖的影响等;渗透珍惜生命、感恩父母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情感教育。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感动学生,使得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成为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感悟。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

篇5:《人的生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汇报本人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a.使学生识记并理解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以精

子形成过程为例)。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②过短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

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①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依据: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②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依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特点,掌握了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的减数分裂内容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凑数分裂的过程较有丝分裂复杂、抽象,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有可能对两者发生混淆。

三、说教法及依据

以老师讲授为主、多媒体动画演示为辅。

依据:通过老师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讲解以及减数分裂过程动画的演示,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说学法及依据

在教师的讲解和动画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比较总结。

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3~5分钟)

通过观看高等动物受精作用过程的动画,提出“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的问题,进而引出主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2)讲授新课(25~30分钟)

①由比利时学者对马蛔虫受精作用观察所得的结论,对学生提问“只具有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生殖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3~5分钟)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减数分裂过程多媒体动画并试着归纳总结,回答问题,最后教师作补充和总结(15~20分钟)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进行对比总结。(5~10分钟)(如果时间不够,这一项可以留作课后作业)

(3)布置作业:(1~2分钟)

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图以及各分裂期的细胞图,并与有丝分裂的进行比较,进一步熟悉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一、减数分裂的发现及概念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间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期、后期、末期、2、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四、受精作用

七、教学反思

篇6:《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

突破难点:理解“灵魂”含义

六.课后反思:

1.优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运用小组讨论和展示成果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篇7:文化对人的影响说课稿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由学生搜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源,扩大自身认知空间,增大其信息量,以支持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确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从“人的发展看文化”这条主线呈现教学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共设两框教学内容,即“感受文化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它是对第一课的补充和深入,同时和第一课组成起始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1)知识目标:

①记住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多方面表现。

②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③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①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

方式、思维方式。

②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式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②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③ 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认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作为消费者,明确自己的各项主要合法权利,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本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从内容上看,掌握消费者的权利是什么并不会感到困难,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具体分析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则很重要;从实践上看,作为消费者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该怎么解决是本课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楚怎么办,在现实操作上才能更好指导实践。教学难点:消费者合法权益产生的客观依据。也就是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本课的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把它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法:自学指导法

学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法、把自学、讨论、对比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整合”提供平台,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中综合、集成、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形成一种全新的更易于人接受的处理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多媒体技术是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性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手段。

【教学准备】

一周前布置预习本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框题知识,并思考相关现实问题;搜集并精选相关时事材料,设计并印发“问卷调查”,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的流程,整个准备过程为激发学生课堂思维及进课堂讨论创造有利条件(师生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及资料搜集情况,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第一组:消费调查,第二组:为什么要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三组:消费者的权利是什么;第四组:消费者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即怎么办。然后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

第一步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应大体涉及: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受到什么样的侵害?怎么解决的?)由学生针对以上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反馈,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认识:必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设计意图:以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针对不同领域的消费者做出调查,并结合多媒体,演示其成果,比较直观,使调查结果一目了然。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为新课教学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步

由于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可能理论上把握不够准确,在这里教师加以积极指导,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阐述:(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统一关系(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学生概括得出结论:消费者权利的实现不只对消费者本身有利,而且对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在这里媒体展示使整个知识呈现由繁变简,便于知识掌握。

第三步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由学生广泛搜集与本课消费者权利相关的一些案例,经过整理,剪辑,能够以最简洁的方式达到最具有说服力的效果。使学生知道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并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说明各项权利,弄清消费者的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的联系。

设计意图:这里多媒体它集声、像、形为一体,使知识点由抽象变具体,由无形变有形,更加直观形象。同时学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制作时政课件,发人深省,并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讨论中观点碰撞,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基本上能了解

①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②知道解决争议的途径:

在以上知识的呈现上学生可能只看到权利的维护,而忽视义务的履行,这里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要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设置讨论题:如何看到知假买假(师加以指导,生搜集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主持这部分课堂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平等性和参与性,而且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通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探讨、去分析、去发现、去自我完善,提高他们分辨良莠的能力,这本身就是给了学生个性表现与发展的最好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篇8:《人的生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9:《人的生殖》说课稿

1 预设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青春期性教育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预先对教材做充分的研读拓展,对所教的学生做充分的了解,对怎样教做充分的规划,正所谓“精彩的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力求做到教师本人不会因突发状况而“囧”在课堂。

1.1 拓展教材,与时俱进

近年来,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知识的来源增多了,但学生大多对这一节生殖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在讲生殖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双胞胎、三胞胎是怎么回事?试管婴儿与克隆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连体婴儿?艾滋病是怎么传染的?……在讲发育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男生很“娘”,而女生很“郎”?还经常会有学生提到《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练的《葵花宝典》……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书本所不能解答的,试问,如果教师不做充分的准备,如果不与时俱进,那么面对学生的形形色色问题,囧是在所难免的。

1.2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随着观念的更新,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对待生殖发育知识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要想让学生抬起羞答答的眼睛,张开难以启齿的嘴巴,打开封闭已久的心门,那就必须了解他们、因材施教。笔者在2012年对初一年级587名学生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

从这个结果上来看学生对生殖与发育的知识还是了解一些,只是未成系统,相比之下,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明显滞后,因此,有很多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困惑加重,且无处诉说。针对这样的结果,笔者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不记名上交,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解答,学生听得超乎寻常地认真,教师也赢得了学生的深度信任。

1.3 注重实效、一步到位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应采取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关键要注重实效、一步到位。以瑞典为例,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瑞典自1933年开展性教育以来,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HIV阳性率至今全国仅5 132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堕胎率超低;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是国际公认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2 优化课堂

在国内的几个大型视频网站上,有一段视频,正在以几何速度疯狂传播着。这个视频名为“爆笑性教育讲座”,如今合计点击率已高达100多万次。视频中,200多名男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教室里差不多数分钟便会爆发出一阵笑声。其中一个镜头里,一个一脸严肃的人,拿出一个棒形的模具,要求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进行现场操作,把避孕套套上模具。该视频的性教育讲座的“爆红”,其实也是告诉生物教师应该具备一个“转换器”,通过优化课堂将“很神秘、很稀奇、很晦涩”的“性”,表达得“更通俗一些”,这样课堂气氛才能轻松自然,不再尴尬。

2.1 科学的态度、平常的心态

笔者曾经没有事先约定走进一个同行的“人的生殖与发育”课堂,那堂课主要是讲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施教者是一个刚工作不久的男教师,可能是有人听课的关系,也可能是内容比较敏感,一堂课上下来,这个教师如临大敌、汗流浃背、面红耳赤。课后,笔者问一个学生:上完这堂课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我很同情这个老师,这样的内容也要讲一堂课,我听得都脸红。其实,这个教师备课很充分,为什么会让学生有这样的感受呢,很明显,教师教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的态度。

性教育的成败最主要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而非教育的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能摆正心态,把性教育当作是一门科学,用以往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进行授课,学生自然而然也会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把性教育当作是科学知识来接受。这样,师生就能敞开心扉进行平等的、坦诚的、自然的交流。当然,教师要有严肃的态度并不等于说教师就要板起面孔,而是要求教师的心里要把它像科学一样对待,摆正自己的心态,再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就很自然地以科学的态度、平常的心态来了解性知识。

2.2 适时、适量、适“度”

“人的生殖与发育”这一章节的学习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开始,从学生的年龄上看,正处于青春期,可以说选择这个时候进行授课是非常适时的。从内容的安排上看,青春期性教育由“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人体概述”三部分组成,从授课内容上看可以说比较适量的。关键问题是“度”的把握。

我校曾经邀请过一个青春期性教育专家做讲座,讲座之前,校方与专家进行交流确定讲座的内容等事宜,年级主任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适“度”,只给女生开讲座,讲座涉及生殖健康、男女生交往等,最终要求女生自尊自爱、专心学业。这样的讲座其实是打着青春期性教育的名号对女性的一种人性压制。在学校里,很多教师对学生“性”意识都采取打压的办法,无论社会在怎样进步,青春期性教育就像一个雷区,鲜有人敢穿越。更有甚者,对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生殖与发育”的授课提出担忧,认为会对学生的性意识的萌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愚昧,唯有一声叹息!看来,性教育不是要适度,而是要大力普及,不光是青少年要普及,教师、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勇于承担起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

2.3 善意、尊重、理解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的极端矛盾,一方面渴望获得科学的性知识,另一方面,在接受性知识的同时觉得害羞、不好意思。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反应,有些学生的反应甚至可能是“过分”的,此时,教师要无条件尊重学生的情绪,努力避免对“反应过激”的学生的批评和指责。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好分寸,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教学过程。教育者应自始至终以善意、友好、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解决矛盾,获取知识。

3 拓展课堂

“人的生殖和发育”在教学计划中要求教师用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要想通过这6节课来完全消除学生对性知识的神秘感、好奇感,未免牵强,因此要将性教育的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正确的途径了解性知识。由此可见,青春期性教育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多因素的综合性教育工程,学校的主导教育、家庭的基础教育、社会的补充教育、虽各有优势,但是只有在全面整合中,才能相互衔接、相互通融,互补共进,形成同向、同步、同质的教育合力,进而全方位地做好青春期性教育,使青春期性教育不再陷入尴尬的境地。

3.1 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家庭和父母是人生的启蒙,是人生最原始,也最具决定意义的支持力量,它的毫里之差,可以带来人生状态的万里之遥。但中国的现状是,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过早接触性,对孩子看书、上网、交朋友都很担心,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更不要提与孩子在“性”的问题上进行对话交流了。长此以往,父母与孩子之前就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不愿触碰的禁区——“性”,因此要想解开孩子的心结,还需父母主动引导。家长自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青春期教育观念,掌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互相配合,同步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里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父母的做法。大家都还记得,从我们小时候就很喜欢问:“我是从哪来的?”中国父母的回答是什么呢?从垃圾堆捡来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在荷兰,与学其他课程一样,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孩子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中外专家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如果适龄儿童没有通过适当的渠道了解性知识,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来关注、理解、尊重成长中的少男少女,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他们在青春跳动中健康成长。

3.2 引领学生了解科学的性知识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时刻受到社会影响的,社会传媒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各种新名词、新信息,但很多信息对他们来讲,是模糊的,难于鉴别和筛选的,教师、父母只有走近他们,贴近他们,才能听到他们的疑问,并结合本学科知识,在学生充分信任的条件下,给学生正确的引领。在这里引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张超老师对一个沉溺于色情网站的高二男孩说的话“有欲望并不可耻,但节制不了欲望,应该感到羞愧”。张超还建议一个学生喜欢看黄色网页的家长“你和他一起坐在电脑前,一起看黄色网页”。他甚至建议这个家长,让他亲口告诉孩子,黄色网页是怎么回事,上面的哪些内容是科学的,哪些内容是反面的、暴力的。确实,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怎样甄别自己需要的,剔除糟粕,作为学生毕竟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能及时引领。

3.3 青少年性健康同伴教育

青少年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同龄人,对敏感话题也比较容易进行交流和学习,所以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建立起学生社团,开展心理游戏、心理电影等有趣活动,并在课堂之外对社团加以利用,能有效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

“同伴教育”的特点是尊重、平等、形式活泼和参与性强,其核心是交流,目的不是要教会别人什么,而是在彼此讨论之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改变态度。这种教育方式广泛应用于生殖健康、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吸毒、自杀、酗酒、性别歧视和妇女问题等社会领域。在南京,有不少大中专校都成立了同伴教育志愿者协会,在许多学校都开展过同伴教育,普及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引导大家关注生殖健康,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参加并指导“同伴教育”活动的有关专家认为,青春时期是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但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不良的性渲染、性描述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误导,开展科学、健康、规范的青春性健康同伴教育十分重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的生殖》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的生殖教案范文05-31

女性生殖激素05-02

男性生殖系统05-11

辅助生殖技术简介06-29

生殖中心建设方案07-17

生殖健康现状04-18

有性生殖教案04-18

外生殖器05-02

生殖器感染05-07

生殖健康论文题目05-06

上一篇:工作格言座右铭下一篇:江苏省专转本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