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

2024-05-14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精选8篇)

篇1: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

关于印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苏

人发[2004]38号)

各市人事局、财政局,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设立单位:

为加快发展我省博士后事业,充分发挥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科学、规范地做好我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工作,特制定《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主题词: 博士后 资助 办法 通知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发挥我省博士后的专业特长和科研能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设立“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面向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应用研究、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三条 江苏省人事厅是“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的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具体受理博士后科研资助的申请并组织专家评审,按规定编制博士后科研资助资金预算。省财政厅负责“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金的筹集、管理和财务监督。

第四条 “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金主要来源于省政府专项投入、各地人事局及设站单位的经费投入。

第二章 资助期限、类别和金额 第五条 列入本计划的项目,资助期限与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相同,出站后留在进站单位工作的人员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经批准可延长一年。

第六条 本计划提供的资助类别及金额为三类:

A类,资助金额6-8万元人民币,支持国际先进、国内同行领先、能产生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或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良好研究和应用前景、对学科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项目;

B类,资助金额3-5 万元人民币,支持国内同行领先、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或学术意义重大、具有先进性和开拓性、有良好研究和应用前景的项目;

C类,资助金额1-2万元人民币,支持国内先进、能产生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或学术思想新颖、立论充分、有良好研究和应用前景的项目,或着眼于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解决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在我国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可望取得重大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性基础研究项目,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我省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可以不受上述资助类别和金额的限制。

第三章 资助条件及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七条 申请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正式办理进站手续并在站工作;

(二)选题范围符合国家和我省科技攻关、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性研究的重点发展领域及方向,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重点,所研究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做出过优异成绩;

(四)出站后愿意留在江苏工作。

第八条 本计划以项目形式申报,采取个人申请,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审核择优推荐,或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设立单位及市人事部门审核择优推荐,专家评审遴选,省人事厅审定公布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本计划每年申报评选两次,于每年的4月和10月集中受理申报材料,6月和12月进行评审工作。第十条 申请者可在“江苏博士后”网站()上下载《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申请表》,填写后连同有关附件材料,报送进站单位审核(企业博士后报送博士后工作站或技术创新中心设立单位)。

第十一条 申请者进站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如实填写单位意见,择优向省人事厅推荐。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的申报材料直接向省人事厅推荐,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设立单位的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市人事局审核后,由各市人事局择优向省人事厅推荐。《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申请表》和有关附件材料一式三份,报省人事厅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同时需报送《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申请表》的电子版。

第十二条 省人事厅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对象及其科研项目初审后,由省人事厅组织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对象及其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资助人选、项目及资助类别,经省人事厅审定批准后,资助人选及其项目正式列入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并予以公布。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实行预、决算制度。省人事厅根据博士后科研工作计划,组织汇总、论证省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的项目资助申请,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向省财政厅提出下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安排建议。省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核定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的支出预算。预算执行,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根据确定的预算和资助项目实施情况,分期分项目拨付资金。省人事厅每年末将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报送省财政厅。

第十四条 省、市划拨的资助经费由受资助者进站单位财务部门单独立帐,代为管理。设站单位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

第十五条 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只能专项用于项目科研支出,不得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正常办公经费支出、行政后勤支出、职工福利支出,不得用于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其他不属于博士后科研资助资金开支范围的支出。

第十六条 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部门有权对受资助者所获资助经费使用支出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七条 资助期满或资助项目研究结束,受资助者应会同设站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账目,如实填报《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资助经费决算表》,详细说明经费使用情况,由设站单位签署意见后一式两份报省人事厅审核备案,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设立单位还须报送一份给市人事局审核备案。第十八条 受资助者出站时不得带走未用完的资助经费和用资助经费购置的资产,并与设站单位认真办理交接手续,留给设站单位继续用作博士后科研工作。

第十九条 受资助者中途退站或被进站单位除名的,资助项目因故撤销的,省市人事部门将酌情追回全部或部分资助款项,退回上缴财政。

第二十条 省市人事部门对下拨的资助经费使用情况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使用不当的,或有其他虚假违规行为的,视情节收回全部或部分资助款项,退回上缴财政;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将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一条 受资助者进站单位负责本计划资助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环境,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支持受资助者开展科研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在资助期内,省市人事部门将对受资助者的研究工作进行检查跟踪。

第二十三条 资助期满或项目研究结束后,受资助者须及时向进站单位提交《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总结报告》。《报告》经设站单位考评签署意见后,由省人事厅或委托市人事局、设站单位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审核鉴定。《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总结报告》设站单位须一式两份报送省人事厅备案,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设立单位还须报送一份给市人事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受资助者发表、出版与本计划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鉴定、上报成果等,均应标注“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英文翻译为:Jiangsu Planned Projects for Postdoctoral Research Funds)。

第二十五条 对于资助对象中的优秀者,省人事厅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出站后继续在江苏做二站博士后的,若再次申请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省人事厅将予以优先考虑。第二十六条 受资助者及其项目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转让或挪用。

第二十七条 受资助者及有关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省人事厅经核实后,将撤消其资格,追回资助经费,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2: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

苏人通(1998)130号

单于位我工

待省作遇机人的关员通、病知事假 业

各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由于工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机关、事业单位在处理工作人员病假待遇的问题上不便掌握。现根据国家现有政策及我省实际状况,对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待遇问题通知如下:

一、机关执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

1、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及我省地方性补偿工资全额发放。

2、病假超过两个月不满六个月,从第三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职岗津贴(包括公安干警的警衔津贴,特岗津贴,下同)三项之和按90%计发,其他各项(含基础津贴)全额计发;工作年限满十年以上的,基本工资及我省地方性补偿工资全额发放。

3、病假超过六个月,从第七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按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职岗津贴三项之和的70%计发,其他各项全额发放;工作年限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职岗津贴三项之和按80%计发,其他各项全额发放;工作年限满二十年及其以上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职岗津贴三项之和按90%计发,其他各项全额发放。〃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

1、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及我省地方性补偿工资全额发放。

2、病假超过两个月不满六个月,从第三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基本工资中的固定工资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为职务工资、技术工人为技术等级工资、普通工人为等级工资、运动员为体育基础津贴、机关技术工人为

岗位和技术等级工资、普通工人为岗位工资,下同)、职岗津贴(含中小学教师的教龄津贴、护士的护龄津贴,下同)按90%计发,活工资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构成中的津贴、机关工人工资构成中的奖金,下同)按90%以下的比例计发;工作满十年及其以上的,基本工资及我省地方性补偿工资全额发放,3、病假超过六个月,从第七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固定工资部分及职岗津贴按70%计发,活工资部分按70%以下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固定工资部分及职岗津贴按80%计发,活工资部分按80%以下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二十年及其以上的,固定工资部分及职岗津贴按90%计发,活工资部分按90%以下的比例计发。

4、上述人员病假期间活工资部分具体发放比例,由所在单位在上述规定比例内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分配方案。

三、机关、事业单位中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的病假工资,以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标准及职岗津贴为基数,分别按(一)、(二)项规定计发。

四、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中如设有辅助性补偿工资项目(如节约编制、岗位责任、全年目标完成情况等工资性待遇)的地区或单位,工作人员病假超过三个月的,取消其当年的辅助性补偿工资。

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获得由人事部与国务院工作部门联合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和获得国家、省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省级劳模,仍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工资全额发放;凡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全额发放。

六、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待遇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

七、工作人员病假期间从事有偿收入活动的,停发其病假期间的全部工资。

八、工作人员病假应出具合同医院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证明,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本规定享受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凡本《通知》末涉及的内容仍按国家及我省的原有规定执行;今后国家如有新政策出台,则以国家文件为准。

篇3:江苏省地方高校财政投入浅析

一、现阶段江苏省地方高校财政投入现状

“十一五”以来, 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各项教育改革有序推进, 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就高等教育而言, 截至2010年底, 江苏全省有普通高校124所, 独立院校26所, 在校生177.49万人, 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 江苏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314.62亿元, 其中,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23.46亿元, 占总投入的70.25%;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1.46亿元, 占总投入的0.11%;社会捐赠收入16.95亿元, 占总投入的1.29%;事业收入311.78亿元, 占总投入的23.72%;其他收入60.97亿元, 占总投入的4.6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 预算内教育拨款814.29亿元, 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88.18%;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96.73亿元, 占10.47%。可见, 江苏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中, 国家财政经费投入, 尤其是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重大, 在地方高校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江苏地方高校财政投入模式分析

(一) 相关概念

投入模式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在高等教育上的政策目标, 对在预算中确定的高等教育经费在各高等院校间进行分配的特定的依据、标准和方式。政府财政投入是指各级政府为了支持、维持高等教育运行与发展而给予的投入, 即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具体包括:一是教育事业费投入, 即财政拨付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用于维持事业发展的经费。二是教育基建投入, 即各级计划部门下达基建计划、财政部门拨付为“基本建设支出”的教育投入。三是科研经费投入, 即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属于财政性投入的科研经费。四是其他经费投入, 除上述经费外的其他属于财政学的经费投入, 包括专项投入和非专项投入。

(二) 演变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来自政府资金的拨款机制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1980年, 国家进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经费也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核拨, 中央财政负担各部委所属高校的经费, 地方高校经费则由各省、市、自治区财政解决。1986年, 高校拨款改为“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方式。“综合定额”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学生奖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和差额补助费等;“专项补助”则包括专业设备补助费、长期外籍专家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世界银行贷款设备维护费和特殊项目补助费等, 这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之一。2002年, 财政部对中央部门的预算核定方式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将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 并实施财政集中收付制度, 从投入模式上说, 与“综合定项+专项补助”差距较小。

目前, 江苏地方高校实行的是“基本支出+专项支出”的方式。其中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即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非资本性支出及转移性支出。其中资本性支出包括诸如办公设备购置、基础设施修缮等;非资本性支出包括无形资产购置、图书购置、会议项目培训、出国项目及其他项目等。

(三) 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的地方财政投入模式, 由于经费确定的主要参数是在校学生数, 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 有较好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但是, 这种依据单一政策参数的拨款方式过于粗糙, 不能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 也未能反映高校之间的差别。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刺激一些高校盲目扩招, 影响办学质量, 也容易导致专业的重复设置。而专项资金安排更是缺乏竞争性和效益性。此外, 财政只管投入, 对产出没有评估, 造成严重浪费。

三、地方高校财政投入的影响因素

一是规模的因素。现阶段综合定项财政拨款的主要依据是各高校的人员数, 包括教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的核定决定了学校获得财政收入的多寡。

二是历史的因素。比如化债专项, 是根据历史的债务进行安排。借的越多, 获得的财政资金越多, 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各高校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在以前年度通过借债获得发展的高校, 经过财政补助, 在扩大学校规模的同时, 又很好地缓解了学校的财务负担;而那些靠自身资金稳步发展的学校, 由于借债较少, 反而获得财政补助较少, 这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

三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因素。包括财政拨款渠道沟通能力和税费规则利用能力。目前, 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财政拨款。各高校在争取投资时, 往往会充分利用各种力量来影响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分配。对高校财务部门而言, 准确把握拨款政策导向和真实、充分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和项目投资用途、效果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此外, 研究相关的税收法规, 熟悉高校的减免税条例, 有利于高校更好地节约纳税成本, 从而间接提高高校的财政投入。

四、地方高校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几点建议

一是多渠道努力增加财政拨款。指高校通过宣传、申报等措施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财政经费的方法。一般主要在争取专项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政策支持等方面上有较大的努力空间。如在科研课题的经费争取上, 关键是要瞄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需要。政府的科研需求多数都是偏向实用性的, 高校在科研项目上要投政府所好, 就必须及时调整大学的科研政策。具体来说, 高校要研究政府的结构与职责, 分析出政府目前的政策与优先性问题;研究政府前几年所支持、资助的类型和拨款方式和自己的特色与申请的潜力;研究与政府相关机构如何进行有效的联系。

二是适当扩大学生人数, 调整学生成员结构。利用自身多余的办学能力多招收相关专业的学生及在不同类型学生的规模上做出选择, 如在研究生、本科生、继续教育学生中安排不同的招生规模。对于高校而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能够更好地扩大财政投入。由于生均经费标准是固定的, 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系数不同, 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成员结构的调整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财政收入。

三是控制办学成本, 提高资产利用率。高校通过成本控制, 组织结构优化, 强化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与监控, 通过资产的共享共用、转让等方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办好附属单位和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机构, 通过加强管理, 也可减少学校的成本投入。此外, 对高校获得的科研项目要进行自我评估,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评价,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为将来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宗晓华.地方高端教育财政投入极其影响因素 (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11) .

[2]何旭英.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路径选择 (J) .高教论坛, 2010 (10) .

篇4: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

关键词:民生财政;财政效率

政府财政支出在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有时不得不面对两者何为先的两难选择。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及发展速度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江苏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尤为重要。本P文以江苏省为例,从绝对数、增长率和结构对其民生财政支出现状及效率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提升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公共财力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省人均GDP为8.20万元,折合为1.33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介于1万到1.6万美元之间时,经济增长放缓等现象就会产生。政府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民生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就会加剧。江苏省从“十一五”开始逐渐加大民生公共产品领域的投入,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二、民生财政支出特征分析

从民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增长率和结构三个角度来进一步分析2006-2013年江苏省民生财政支出。

(一)民生财政支出绝对数

从表1可得2006-2013年8年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首先教育财政支出数额及占比都最大,从2006年364.02亿元增长为2013年1434.99亿元,8年增长3.94倍;其次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从2006年162.31亿元增长为2013年631.15亿元,8年增长3.88倍;医疗卫生占比最小,从2006年93.87亿元增长为2013年475.86亿元,但8年增长5.06倍,增长率远高于另外两个民生项目。

(二)民生财政支出增长率特征

2006-2013年间,民生财政支出基本保持2位数增长率,但是基于宏观政策,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增长率有高低交替的情况出现,2013年民生财政支出增长率均进入较低水平。

教育财政支出从2006年到2013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14%、16.82%、12.93%、21.34%、20.84%、19.06%、5.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006年到2013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3.62%、8.20%、22.615、17.91%、24.32%、13.64%、11.62%;医疗卫生支出从2006年到2013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8.58%、22.42%、25.02%、20.62%、28.63%、16.33%、12.13%。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从2010年以后增长率超过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率,实现了结构的优化。

(三)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特征

民生财政支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稳定,民生财政支出占比8年间没有大幅增长,也显示在民生领域的投资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2006-2013年间民生财政支出占比基本保持平稳,维持在30%左右,分别为30.81%、32.14%、30.00%、29.32%、30.11%、30.94%、33.11%、32.60%。

通过前文分析,依托雄厚的经济基础,江苏省民生财政支出保持了稳步增长,多数年份民生财政支出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但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低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导致一段时间财政支出的高水平增长难以为继。因而政府改革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绩效,提高民生财政支出的效率将成为根本。

三、提高公共服务绩效的对策建议

民生保障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多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公平正义的实践,因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政府主体的责任不容推卸。

(一)明确民生领域省级和市级地方政府的职权划分

在实践中财权向中央倾斜,事权向地方倾斜。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过多地由基层政府承担。公共产品的提供仰赖于强大财力支持,而基层政府又没有足够财力去完成大量公共事务,导致GDP崇拜、追求税收收入和地方债务缠身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地区资源禀赋不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存在差异,影响了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稳定性,地区差异较明显。为了保证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经济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

(二)以民生财政效率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依据

地方政府是地区民生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民生需求能否得到恰当满足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动机有关。西方民主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居民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来对地方政府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在中国“用脚投票”的约束作用不明显。同时中国地方官员的升迁决定权在上级政府而非辖区内的居民,因而地方官员选择对上负责而非“为民服务”。为保证民生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在财政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民生产品的供给,应当将民生财政效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范畴。

(三)加强民生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提高寻租成本

近年反腐案曝光了公共部门严重的寻租现象,这暴露了公共资金的使用问题。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加强民生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提高寻租成本。要推动财政使用资金使用路径以及资金使用成效的信息化管理,定期完成对上级相关管理部门的专项报表,强化内部监管。同时,推动和加强统计信息的资源投入,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投入,加大信息统计技术运用。此外,还需要加强财政使用资金使用路径以及资金使用成效的分行业、分领域信息披露,强化外部监督。

(四)建立民生财政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预警机制

通过提高民生财政政策绩效,财政收入低水平地区也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民生公共产品产出。民生财政策评价体系的建立会产生对于民生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民生财政政策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民生问题其实反映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引起社会动荡,因而需要保持敏感性,加强监测。虽然近年来中国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投入逐年增加,但我们会发现地区差异非常大,并且资金投入效率还不够高,说明财政资金的投向和使用出了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平.论加强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的关系[J].理论月刊,2010,03:136-138.

篇5:江苏省财政厅

苏财企„2008‟182号

《江苏省省级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我省外经外贸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着力解决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有关外贸金融等问题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51号)精神,特制定《省级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

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符合我省产业政策导向;

(二)符合我省外经外贸发展政策;

(三)有利于促进我省外经贸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四)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择优扶持,突出重点。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省外经贸厅主要负责资金申报相关业务的政策指导、受理项目申报材料、项目初审意见;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及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

进出口信用保险

第四条 扶持范围

(一)出口信用保险,包括一般贸易出口、农产品出口、新兴市场出口、软件出口及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信用保险;

(二)进口信用保险,对全省企业进口属于国家重点鼓励的先进技术设备、资源类产品投保进口信用保险;

(三)“走出去”投资保险,对全省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承接境外总承包、一包工程项目投保投资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特定合同和买方违约保险业务。

第五条 扶持条件

(一)在江苏省内注册,投保出口信用险的企业;

(二)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投保,并取得保费正式发票的企业。

(三)申报期间保费总额在3万元以上人民币的企业。第六条 扶持标准

(一)一般贸易出口方面

1、省属外贸企业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

2、对省内企业出口新兴市场(除欧盟、北美、日本、港澳、台湾地区、中国保税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

3、对省内企业农产品出口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30%资助。

4、对省内企业软件出口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业务除外)。

5、对省内企业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

6、以上资助可以累计享受,资助总额不超过企业实际全部申报保费的30%。

(二)进口贸易方面

对省内企业进口国家重点鼓励的先进技术装备、资源类进口产品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包括进口信用保险和相应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三)对“走出去”项目方面

1、对全省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项目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30%资助。

2、对全省企业承接境外总承包、一包工程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30%资助(包括投资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特定合同和买方违约保险业务)

第七条

申报材料

(一)出口信用保险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出具的保费发票复印件(加盖公章)。

(三)支付保费的汇款凭证复印件(加盖公章)。第二节

开拓国际市场 第八条

扶持范围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参加国际展销会(博览会)的摊位、布展、展品运输、境外广告宣传费用;我省自办的境外展和组织参加的农产品展、高新技术展、品牌展(含香港、澳门等地区)摊位、布展、展品运输及境外广告宣传。

第九条

扶持条件

企业上出口海关统计数在1500万美元以上。第十条

扶持标准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费用给予适当支持,支持比例不超过费用总额的70%。我省自办的境外展和组织参加的农产品展、高新技术展、品牌展的主要费用给予不超过80%的支持。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

(一)国际市场开拓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相关费用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如为 境外发票还需提供银行付汇单);

(三)项目相关证书、合同及参展通知等复印件;

(四)与资金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第三节

进出口公平贸易 第十二条

扶持范围

(一)企业参加由国家(省)各进出口商会、协会等组织的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美国337调查、反垄断调查以及参与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的调查、应诉、抗辩、进出口贸易纠纷和涉外法律事务等涉及到进出口公平贸易的活动;

(二)省内企业对进口商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申请并被商务部立案调查的案件。

第十三条 扶持标准

(一)省商会、协会组织赴境外应诉、交涉、抗辩所支出的国际机票和生活费(按国家标准计算),按80%比例支持,最高上限不超过30万元;

(二)新立案件的律师费的9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三)行政复审案件律师费的8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

(四)日落复审案件律师费的7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人民币;

(五)向国外提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所需要律师费的7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六)企业发生的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企业积极应诉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且所支付律师费用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以上支持项目不重复享受。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

(一)进出口公平贸易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案件总结材料(内容包括企业概况、案件背景、应诉过程及结果、经验教训等);

(三)案件结案材料;

(四)企业从事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的费用支出证明材料(如是境外发票还需提供银行付汇单);

(五)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第四节 国际电子商务 第十五条

扶持范围

(一)“江苏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补助费用;

(二)企业加入江苏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入网费。第十六条

扶持标准

(一)江苏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50%比例补助,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100万元。

(二)入网企业按入网发生费用给予不超过80%扶持,单个使用方向支持上限2万元。

第十七条

申报材料

(一)国际电子商务促进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相关费用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三)所加入平台或开发平台的介绍材料(包含其域名、ISP号等)

(四)与国际电子商务促进资金有关的其他材料。第五节 出口品牌 第十八条

扶持范围

(一)境外商标注册费;

(二)出口产品境外认证费;

(三)为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的法律诉讼、仲裁等活动的律师费;

(四)收购境外知名品牌的费用;

(五)对新获得“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企业给予奖励。第十九条

扶持标准

(一)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不超过70%扶持,单个项目支持上限50万元。

(二)获“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奖励20万元。第二十条

申报材料

(一)出口品牌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相关费用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如是境外发票,还需提供银行付汇单)。

(三)相关注册证书、合同、境外机构出具的公证、批复文件等复印件;

(四)与出口品牌资金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第六节 科技兴贸 第二十一条

扶持范围

(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对自主研发成功并形成500万美元以上出口规模、带动转型升级的项目;

(二)我省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现代装备)的出口产品研发项目;

(三)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的出口产品研发项目;

(四)优势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的出口产品研发项目等。第二十二条

扶持条件

对符合二十一条规定的产业项目,上年海关统计出口额200万美元以上企业,其中苏北企业100万美元以上。

第二十三条

扶持标准

对符合申报范围的出口研发项目,根据申报单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资金投入情况及进度,经济指标、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创汇、项目预期收益等情况,给予研发费用比例不超过5%、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对研发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两年内形成500万美元以上出口规模的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第二十四条 申报材料

(一)科技兴贸研究开发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2);

(二)科技兴贸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研发项目的查新报告;

(四)企业前两年审计报告;

(五)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六)出口业绩证明材料(软件出具出口合同登记证书及数据表复印件或软件出口证明)。

第七节 出口基地 第二十五条

扶持范围

(一)经外经贸厅、财政厅共同认定的科技兴贸、机电、农产品、轻纺出口基地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二)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第二十六条

扶持标准

(一)出口基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10%以内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出口基地公共技术平台是由行业组织、企业或及其它社会团体独资、合资或合作兴办,以出口基地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主要面向出口市场的研发测试、质量控制、产品检测所需的公共技术及设备,为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制订、交易、推广、咨询、培训或出口产品自检、预检等提供服务的机构。

(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对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或有机产品等标准及相关要求,建立出口产品溯源和追踪体系给予投资额10%以内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第二十七条

申报材料

(一)出口基地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四)从事出口基地公共技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资金实际支出证明材料。

第八节 企业“走出去” 第二十八条 扶持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

(一)一般境外投资:省内企业到境外从事生产加工、科研开发、建立营销网络等,单个项目中方投资额不低于50万美元的项目。

按照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的补贴上限为200万元。

(二)境外资源类投资:省内企业到境外从事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农业、渔业等资源类投资项目,按照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的补贴上限为300万元。

(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对经国家及省批准认定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根据园区基础设施我方投入情况,给予我省控股企业专项资助。鼓励企业进入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发展,对首次入区的我省企业给予扶持。

对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我省企业,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10%的资助,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对首次入区投资的我省企业,按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贴息:省内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贷款,项目合同在上年有效,单笔贷款不低于100万人民币。

对企业上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贷款项目予以贴息,贴息率不高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每个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只能有一笔贷款享受贴息。单个项目补助上限为60万元。

(五)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各类保函:省内企业支付银行开具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各类保函费用。对企业上支付的银行开具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维修保函等费用给予不超过80%补贴,单个项目上限40万元;开具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保函费用给予不超过70%补贴,单个项目上限为20万元。

(六)、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奖励:对省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包大项目给予奖励。已实施的单个项目合同额超5000万美元(含5000万美元)奖励20万元;单个项目超1亿美元(含1亿美元)奖励60万元。

第二十九条 申报材料

除填写“走出去”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外,还需提供:

(一)申请境外投资补助项目:

1、企业的申请报告;

2、境外企业的批准证书(复印件);

3、境外企业的注册文件及资金、设备投入证明(外管或海关等部门出具)。

(二)申请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

1、实施单位的批准文件;

2、境外企业注册登记证书;

3、境内投资主体注册文件及资金、设备投入证明;

4、境外使领馆证明(合作区建设情况)或商务部确认文件。

(三)申请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贴息需提供:

1、对外承包工程贴息项目需提供经商务部核准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明。

2、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上年付息一览表(见附表3)、项目合同副本(复印件);

3、驻外经济商务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书面意见,包括:是否发生劳务纠纷、合同金额、开工日期、形象进度、预计竣工日期等;

4、银行贷款合同副本;

5、银行贷款支付凭证、支付利息及归还贷款的结算凭证复印件;

6、省辖市以上外经贸部门关于项目项下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复印件。

(四)申请对外经济合作保函补贴项目:

1、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

2、保函复印件(中文本或中译本);

3、当保函费用的结算凭证复印件;

4、申请对外承包工程项下保函费用补贴时,须出具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商务部分副本(中文本或中译本);

5、驻外经商机构对项目执行的书面意见,特别是是否发生劳务纠纷的说明;

6、省辖市以上外经贸部门关于项目项下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复印件。

(五)申请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奖励:

1、中标通知书复印件;

2、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复印件;

3、项目合同商务部分复印件;

4、驻外经商机构对项目执行的书面意见,特别是是否发生劳务纠纷的说明;

5、省辖市以上外经贸部门关于项目项下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复印件。第四章 基本条件和申报程序

第三十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财务记录;

(二)已取得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或备案)开展外经外贸业务的书面文件;

(三)无违规违法行为,无拖欠政府性资金行为;

(四)按规定向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报送统计资料。对符合基本条件的苏北地区企业予以优先安排。第三十一条

项目资料申报程序

县(市)属企业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报所在地外经贸局,县(市)外经贸局和财政局共同初审后,将申报项目汇总表(含电子文件)分别报省外经贸厅和财政厅,同时抄报省辖市外经贸局和财政局,并将申报项目的具体材料一份报省外经贸厅。省属企业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送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以上申报材料送达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31日前。

申报材料要求完整、清晰,所有复印的票据材料一律加盖本单位公章。第三十二条 省外经贸厅、财政厅共同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省外经贸厅、财政厅共同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度,采取不定期形式对专项资金实行跟踪检查。主要检查、考核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内容(绩效评价制度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 对发现弄虚作假、骗取扶持发展资金等行为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篇6:江苏省财政厅文件

苏财企„2006‟94号

关于印发《2006企业财务

会计决算报表》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财政局、省各有关企业:

为做好2006全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工作,及时掌握2006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会计信息,为宏观管理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相关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的通知‣(财企[2006]340号)精神,现将•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印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本套报表为企业向财政部门报送的年终财务会计决算统一报告格式,适用于我省境内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编报。

二、本套报表由报表封面、主表、附表和行业补充指标表组成,其中报表封面、主表、附表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企业(单位)填报;行业补充指标表仅适用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选择填报,具体范围为:粮食企业、铁路运输企业、民用航空企业、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邮电企业、农口企业、文教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旅游企业、施工企业、电力企业、石油石化企业、烟草企业和供销合作社等。

三、本套报表为基层与汇总(合并)统一格式,基本单位填报级次为:大型企业(含大型企业集团)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各级企业,第三级以下企业并入第三级填报;中小型企业为第二级以上(含第二级)企业填报,第二级以下企业并入第二级填报。

基本填报单位是指同时具备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企业(单位)。

四、各类国有企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单位)的•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依据执行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在全面做好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和权益,正确结转损益等年终决算工作基础上,按照本套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等具体要求,以2006年12月31日年终财务会计决算结果和其他有关资料填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按规定认真组织好录入、审核、汇总(合并)等工作。

五、各类国有企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单位)均使用本套报表格式。各市对其他非公经济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可参考使用本套报表格式,但实行分别组织的方式,即:分别布置落实、分别编制报表、分别录入微机、分别审核数据、分别汇总上报。

六、以产权为纽带组建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其个别会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范围及方法按财政部•关于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会字[1995]11号)、•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2002]18号)及•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财会[2004]10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一)企业集团总公司所属的控股境外企业,应按要求单独编报境外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境外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时,按照本套报表格式同时报送企业集团境内外合并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报表合并时,以2006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与相应币种汇率的中间价折算。•2006境外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由省财政厅外金处另行下发。

(二)企业集团总公司应将所属财务公司编报的金融企业会计决算报表转换为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后,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范围。

(三)企业集团总公司所属独立核算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单位(项目)、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会计报表范围。

七、各单位(含各市及省各有关企业,下同)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相关财务会计等法规制度的规定,统一按照本通知所规定的编制基础、依据、原则和方法,全面落实填报工作任务,明确分工,精心组织,严格审核,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具体上报要求如下:(一)省各有关企业(集团)应以集团公司为单位于2007年3月20日前将下列资料上报省财政厅各分管业务处。1、2006汇总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汇编范围企业树形结构表、汇编范围企业户数变动分析表、间主要指标变动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情况表,按以上顺序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2、合并报表及全部基层企业分户计算机数据、财务状况说明书及会计报表附注电子文档;

3、中介机构对集团公司合并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还应同时分别提交对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提出的财务处理或账务调整意见或者报表编制的有关情况和意见。

(二)各市应于2007年3月31日前将下列资料上报省财政厅企业处。1、2006汇总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分析报告、编制说明、汇编范围企业户数变动分析表、间主要指标变动表,按以上顺序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2、汇总和全部基层企业分户计算机数据、汇总报表的分析报告及编制说明电子文档;

3、对本市企业审计报告的总体审核意见。

(三)各单位上报省财政厅的汇总(合并)报表以“万元”为单位(计算机自动生成),全部计算机数据以“元”为单位。

(四)凡各级财政部门规定需由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单位),上报本套报表时应附报中介机构审计报告。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审计的具体工作要求应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管理的若干规定‣(财企[2004]5号)等文件执行。

八、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另行下发。为确保数据质量,请各单位务必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下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参数完成决算数据的层层录入、审核和汇总工作。

九、我厅将组织不定期的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信息质量检查,对各单位的决算工作质量及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质量予以通报并继续进行考核评比。

各单位在报表编制和上报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厅企业处(025-83633195、83633105)、经建处(83633094)、农业处(83633153)、外经处(83633113)、科教文处(83633133)、行政政法处(83633125)、农发办(83633173)联系。

附件:

1、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 2、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3、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行业补充指标表] 4、2006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行业补充指标表]编制说明

5、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提要

6、财务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企业 决算 通知

篇7:江苏省财政厅派驻统一管理意见

中共江苏省财政厅党组、省纪委驻省财政厅纪检组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 苏财党[2006]4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事厅、省监察厅〈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5〕2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根据省纪委要求,结合财政厅实际,现对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实行统一管理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总体工作要求

实行统一管理后,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直接领导,业务及干部工作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统一管理,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省纪委省监察厅领导,重要情况和问题直接向省纪委省监察厅请示、报告。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支持并自觉接受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监督。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按照职责要求,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对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并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协助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工作职责及分工

(一)厅党组对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厅党组按照《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的落实。

1、厅党组书记对全厅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各负其责,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

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积极构建财政部门惩防体系,落实并完善厅党组反腐倡廉预警机制;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对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各项规定,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制定并落实反腐败源头治本的措施;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

4、财政改革和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及干部人事调动任免等重要事项主动接受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监督。及时与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沟通重要情况,研究加强改进工作的措施。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应及时报告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接受指导和检查。

5、继续关心支持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工作,努力为其履行职责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干部工资、工资外津(补)贴以及生活福利、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享受厅内同职级干部待遇。在干部交流、挂职锻炼、晋升提拔、竞争上岗、教育培训、出国(境)学习考察等方面与厅内其他处室单位同等对待。保证必要的办公条件、业务经费和办案经费。

(二)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全面履行工作职责

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按照规定全面履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各项职能,处理好监督检查与协助厅党组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

1、监督检查厅机关及直属单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定、命令的情况。

2、监督检查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3、经省纪委省监察厅批准,初步核实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处级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及其他重要案件。

4、协助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抓好任务分解和工作部署,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协助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开展财政牵头的源头治理腐败各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助总结厅机关、直属单位及全省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以及改进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指导全省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5、受理对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各级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受理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的申诉。

6、承办省纪委省监察厅交办的其他事项,协助厅党组办理有关事宜。

(三)切实抓好日常工作的落实

实行统一管理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厅党组全面负责,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协助、配合,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和制度,确保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日常工作的落实。

1、传达、贯彻省纪委全会和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厅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大会、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会、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述职述廉大会等,由厅党组统一安排,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牵头组织,厅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等有关处室参与。有关财政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厅领导讲话,由厅办公室负责准备,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及有关处室协助。

2、思想政治教育及宣传工作,按照厅“大宣教”工作格局的要求,由厅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处、办公室、税政法制处等负责,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协助。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和厅党组的要求,由人事教育处牵头,制定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党的基础知识、干部教育、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在内的宣教工作计划,由相关职能处室分别组织实施。

3、制度建设,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由厅办公室牵头,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协助。年初,根据财政改革、管理和反腐倡廉的需要,制定制度建设规划。财政改革和管理方面的制度由相关业务处室负责起草;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及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制度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处等负责起草;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牵头组织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反腐败源头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工作,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协助党组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年初,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厅机关实际,及时将上级交由省财政厅牵头主办和协办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将责任分解到有关业务处室。年中,听取各处室、单位落实责任制情况汇报,加强监督。年底,组织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专项清理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分工负责,有关工作情况应及时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通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监督检查。个人收入申报由人事教育处负责;收受礼品礼金登记由办公室负责;内部审计由监督检查局负责;专项清理工作根据党组安排,由相关职能处室负责;对处级以上干部人事任免、立功受奖、被授予荣誉称号等提出纪检监察意见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

6、政务公开工作由厅办公室牵头,厅机关各处室、单位参加,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协助,并牵头组织对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由厅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处、税政法制处等分别负责,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协助并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8、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牵头,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9、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科级及其以下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一般案件和来信来访由厅人事教育处会同机关党委核查。核查情况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通报。

10、根据省纪委关于派驻机构面向系统开展工作指导的要求,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每年召开一次全省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有关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和厅党组要求,加强工作调研,组织系统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

三、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

为使统一管理后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运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需要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并在下一步工作中尽快完善具体配套制度。

(一)建立工作通报、联系制度

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对上级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工作开展情况及意见和建议应及时向厅党组通报。厅党组及行政领导班子研究有关财政业务工作和重大事项时,应通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参加,形成的工作文件和资料抄送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拟提拔使用、交流轮岗、竞争上岗的干部在提交党组讨论前将名单通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应提供干部的廉洁从政情况和群众反映,并对任职问题表明态度。厅机关、直属单位录用公务员、接受军转人员、招工、事业单位改革、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工作程序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情况,有关职能处室应及时向纪检组监察室通报并接受监督。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根据工作需要要求有关处室、单位提供的工作资料、文件及工作进展情况的反馈,有关处室、单位应及时报送。

(二)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组长由厅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组副书记和驻厅纪检组组长担任,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厅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沟通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协调具体工作安排等。厅机关及直属单位根据联席会议的决定,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建立处理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会商制度

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会商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牵头,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等职能处室参加,对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中遇有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会商。

(四)建立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履行职能的保障机制

1、驻厅纪检组组长作为厅党组成员,参加行政领导会议、财政厅召开的全省性会议和有关重要会议;驻厅监察室主任列席上述会议。参加厅党组民主生活会、各处室及直属单位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活动。厅内各处室、单位召开的系统工作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和活动应及时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通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视情派人参加。

2、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听取厅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反腐倡廉工作情况的汇报。

3、驻厅纪检组监察室通过不定期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听取对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坚持“两手抓”和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意见,对有关问题及时向厅党组反馈,并对整改情况督促检查。

4、处级及其以上领导干部应按照省委、省纪委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关事项应及时向驻厅纪检组报告。

篇8: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事厅

一、振兴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概况

振兴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近几年的江苏财政预算政策中。典型的是苏财预[2004]54号文“促进苏北地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苏财预[2005]33号文“关于明确加快苏北振兴有关财政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财预[2006]119号文“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

振兴苏北经济的地理区域指徐淮盐连宿五个地级市, 振兴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经历了促进发展、振兴苏北和南北挂钩共建三个阶段, 也是加快发展苏北经济的三个层次, 省对苏北振兴的的力度在省政府的人代会中逐步得到体现。比如, 在2000年,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就提出, “重点加快对宿迁市的扶持力度”;到2006年,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 “重点加大对宿迁的扶持, 下更大力气帮助宿迁实现突破”;之后,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相继提出, “重点帮助宿迁市实现更大突破”;在200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写进了“集中力量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这14个字。

振兴苏北的财政政策主要指扶持苏北各个县的集中工业区。在内容上发生过这样几个变化:2004年实行的财政政策是给予范围内产业集中区500万元直接补助, 给予苏南投资者在苏北重点开发区进行成片基础设施开发并且投资总额在3亿元以上的, 三年内省每年奖励1000万元;2005年开始实行的调整的财政政策, 以2004年为基期, 苏北各县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省集中部分予以全额返还, 返还的资金由各地建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科技招商项目补贴、骨干工商企业和利税大户以及对投资者 (苏南投资者) 奖励;2006年实行的财政政策是南北挂钩共建的区中园每县只能设一个, 并且每个挂钩的区中园每年以奖代补1000万元专项用于区中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贷款贴息 (对具体落实情况实行实地察看后予以兑现) , “十一五”期间, 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分成部分, 年终结算返还, 专项用于区中园滚动发展 (省厅会同审计组织抽查, 对虚报地区予以取消返还) 。

江苏省的发展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 其原则和方向是“多予、少取、放活”以及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的“四项转移”。“十五”期间, 江苏共安排苏北地区和跨区域涉及苏北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7个, 总投资4400亿元。具体表现一是返还上交省级部分财政收入, 减轻苏北各县财政负担, 增加地方发展资金, 据2008年统计, 五年来江苏省对苏北地区各类转移支付达666亿元, 年均递增39.6%;二是鼓励苏南投资者投资, 从苏北外部引入发展资金。江苏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客观反映出财政应该具有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职能, 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 引导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产业升级换代, 产业转移, 从而要达到缩小地区差距, 提高江苏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振兴苏北的江苏省财政政策评价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依据客观规律和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用人民大学陈共教授的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应用”。

财政政策有三个要素, 一个是政策目标, 它是政策的核心要素。二是政策手段, 它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途径, 它有税收、国债、预算、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手段。三是政策效应, 它是政策的效果。三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构成一个统一体。

振兴苏北经济的江苏省财政政策总目标就是苏北经济振兴。振兴苏北经济采取的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到2010年, 经济增长力争赶上全省平均速度, GDP总量接近翻一番;第二步是到2020年, 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南北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振兴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是转移支付。在2005年《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中, 在“四项转移”的措施不变、优先发展的导向不变、对口支持的机制不变的前提下, 提出了十条政策措施, 由以扶持输血为主转向激活内生造血机制为主。采取谁发展, 谁得益;快发展, 多得益;对苏北发展的增量部分, 省里少取, 对部分特殊困难的地区省里不取的财政政策。其次是财政补贴手段和预算手段, 后来的南北挂钩政策中主要以贴息 (区域外投资以融资的贷款利息为标准) 、预算资金控制等手段促进区域外资金的投入。

振兴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效应已经表现出苏北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区域外资金投资逐年递增, 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人均GDP看 (以宿迁为例) :2001年为4377元, 2004年为6462元, 2007年为10217元, 可以计算出2001年至2004年年均增长旅为15.9%, 2004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19.4%。从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个数看 (以宿迁为例) :2001年为423个, 2004年为516个, 2007年为1133个。2006年, 宿迁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4.9亿元, 占全市GDP的62.7%;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投入等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从这些个数据列可以看出发展苏北, 江苏省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但是, 从人均GDP看 (仍以以宿迁为例) :2001年宿迁为4377元, 江苏省为12922元;2004年宿迁为6462元, 江苏省20852元;2007年宿迁为10217元, 江苏省为33689元。三个时点的数据, 宿迁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87%、30.99%和30.33%。从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个数看 (仍以以宿迁为例) :2001年宿迁为423个, 江苏省为19684个;2004年宿迁为516个, 江苏省27136个;2007年宿迁为1133个, 江苏省为41841个, 则三个时点数据看, 宿迁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仅为:2.15%、1.90%和2.71%。从GDP数据可以看出苏北与全省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有拉大的趋势。

虽然从GDP绝对数看 (仍以宿迁为例) :2001年为223.16亿元, 2004年为335.59亿元, 2007年为542.00亿元, 年均增长率约为20%。可以说苏北地区的经济数据增长比例都比较乐观, 达到2010年苏北经济增长赶超省平均速度。但是, 从人均GDP看, 苏南与苏北的差距却存在加大的危险, 到2020年能否扭转差距加大的情况, 这一目标按照现在趋势未必能够实现。

造成差距加大的原因显然不是由于财政政策造成的, 原因是竞争。张五常曾经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归结为我国实行区域竞争制度, 由于区域竞争制度的存在,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不论是发达还是落后地区, 确实起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也正是由于区域竞争制度的存在, 也促进区域之间扩大经济贸易, 发达地区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 在一个国家内, 区域间不存在贸易壁垒, 交易成本降低, 区域间是自由竞争, 而自由竞争结果是强者愈强, 弱者更弱, 导致区域间经济竞争实力差距加大, 导致地区差距更大。在江苏省实行南北挂钩的财政政策, 更加有利于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 而苏南进行的产业升级换代, 转移到苏北的产业相比较是增加值较小的产业, 对江苏省南北差距加大, 有较大影响。

苏北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特别是GDP的增长率赶超省平均速度, 主要得益于省财政政策和像宿迁采取的“以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 允许和鼓励宿迁市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更加灵活的管理制度、更加灵活的改革举措”的更加灵活大胆的政策。但是, 由于苏北工业基础薄弱, 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传统经济, 像宿迁市目前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化初始阶段, 人均收入水平处于工业化的萌芽状态, 劳动力就业处于工业化初期, 工业内部结构处于重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如果让苏北真正赶上甚至超过苏南, 不是10年2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够解决的, 财政政策中“省集中部分返还”将不能根本解决苏北经济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财政激励的政策在特定时间也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同时, 目前已经出现这样情况:苏北人认识到苏北振兴关键在发展工业, 发展工业关键在招商引资;浙商、闽商、粤商以及上海商人和境外投资者都来了, 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 浙商成为赴苏北投资创业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如, 截止到2009年5月, 在宿迁工作和生活的浙商总人数接近5万人, 各类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 投资总额约700亿元;邳州人认识到苏北人的目光如果总盯着苏南, 就会永远落后, 瞄准苏南学苏南永远赶不上苏南, 只有跳出江苏学浙江, 才能超过苏南;盱眙县也作出了“八不招”的规定:不招低档次的服装、工艺简单的玩具、使用本地原料的木材加工、产能明显过剩的彩钢、订单吃不饱的印刷、没有上规模原料基地的食品加工、有污染的化工和以废旧加工为主的塑料颗粒等八个方面的项目。

苏北经济在振兴计划中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与苏南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 要谨防出现“美左桥诺”效应。意大利南部“美左桥诺”原来农业经济占主导, 意大利后来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转移中, 形成了南北方的巨大收入差距。东德地区曾经也有过比较快的增长, 但是后来慢下来了, 政府大量转移投资、补贴并没有诱导出吸纳就业的产业, 没有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所以实行南北挂钩的这种帮扶工作能否有效实现振兴目标, 需要对振兴苏北财政政策重新审视, 省振兴苏北的财政政策还需要完善与改进。

三、对振兴苏北经济的财政政策建议

苏北地区土地面积超过江苏全省的一半, 人口数量接近全省一半, 但GDP总量只占全省的1/5, 人均GDP仍然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如何让落后的苏北赶上苏南, 一方面从外部看需要财政政策扶持, 另一方面从内部看需要挖掘苏北自身的潜力。

1、在产业政策方面, 坚持发挥传统优势和产业转移两条腿走路的政策。

财政政策围绕一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改造升级, 提供政策扶持与资金扶持, 另一方面继续实施苏南产业转移, 扶持地方龙头企业, 逐步形成产业系统转移, 让苏北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群聚, 防止“美左桥诺”现象发生。

一方面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指导原则,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优先发展, 可以实施“飞地”招商政策, 借省财政优抚园区集中发展政策, 在产业集聚相同时, 结合传统的比较优势加强对苏北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把苏北建成苏南的后花园。

2、通过财政政策奖励与培养企业家。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 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内容, 西方经济学中,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 在振兴苏北经济的过程中, 不能忽视企业家才能这个重要生产要素。经济落后, 归根结底是思想的落后, 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缺乏企业家的思想仍然是制约苏北大发展的最大障碍。“冬天晒太阳, 夏天乘荫凉, 不冷不热打麻将”的积习难改, 只有在苏北大地培育出一批企业家, 才是真正地激活内生造血机制, 才是振兴苏北的“起飞”时刻。

3、加快实施科技和人才战略。

一个地区的发展, 离不开科技, 离不开人才。省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苏北科技创新扶持, 对大学毕业生返乡的扶持, 奠定苏北经济起飞的人才基础。现有的志愿者服务苏北计划, 不足以满足苏北人才需求和长期稳定发展需要, 可以加大苏北人才回乡的政策财政优惠政策, 以解决长期苏北人才不足问题。

4、积极扩展国内贸易的驱动。

在江苏计划将建12条铁路覆盖

13个地级市的情况下, 将扭转苏北相对闭塞的现状, 四通八达的高速干道也让苏北地区踏进了上海4小时辐射圈, 但仍需财政政策解决苏北经济发展基础投入与改造, 一方面构建盐、淮、宿的出省铁路通道, 另一方面构造东部出海通道, 为扩大国内贸易和江苏经济辐射省外作为垫脚板, 借此取得经济的发展质的飞跃。

5、加强财政监督控制职能。

省财政资金的支出不搞一刀切, 增加预算支出的可行性、科学性、必要性, 对苏北不同县区实行专项财政支出资金, 并对支出资金项目的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 如江苏省财政厅潘永和厅长强调的, 财政干部要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局面、创新创优三种能力, 来增强财政人员的工作素质, 从而增强苏北竞争压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曲辰, 以工业突破为第一方略的宿迁样本——访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 [N], 经理日报, 2008.7.16

[2]孙巡, 决不拖建设新江苏的后腿——访宿迁市代表团团长张新实, [N], 新华日报, 2008.1.30.

[3]刘晓东, 抓住机遇实现“千百万平台”, [N], 江苏经济报, 2008.1.26

[4]郁进东、马志春, 江苏:南北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N], 经济日报, 2007.1.16

[5]苏北振兴进行时,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5-06/03

[6]吴林海, 曹炳汝, 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评估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J], 学海, 2004 (02)

[7]黄健, 苏北:融入才能赶上, [N], 人民日报, 2005.11.08

[8]苏平, 两院院士吴良镛南通纵论——振兴苏北要有长三角视野, [N], 华东新闻, 2005.11.01

[9]江苏省财政厅, http://www.jscz.gov.cn/

上一篇:教师期末评语如何写_期末教师如何给学生写评语下一篇:临时工劳动合同(不转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