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集团专题片解说词

2024-04-15

清源集团专题片解说词(通用5篇)

篇1:清源集团专题片解说词

清源集团专题片解说词

序:

水,生命之源

涓涓细流离不开源头活水

伴随着浪花的奔流,万物风生水起。

清源集团

凭借“品行天下正本清源”的理念

创新致远,睿智求索。

以千帆竞渡之势,勇立潮头。

正本清源大道成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800年的都城,自古就有开放、务实的风尚。

当历史的车轮走进新的时代,现代的临淄,已经成为鲁中腹地的一颗明珠,经济发达,思想先进。

回眸过去,犹如翻开了一本生动的历史书籍。在这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山东清源集团走过了一段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不平凡发展历程。

忆往昔,沧桑嬗变十二载

1998年,清源集团的前身——清源运输队创立,在集团董事长马之清的带领下,从一个基础十分薄弱的民营小企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期间的艰辛是全体创业者难忘的记忆。

如今的清源集团在历经十二载风雨之后,正以螺旋上升的轨迹勾勒

出一个壮美的画卷,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全资公司家,控股公司家,职工1500余人,总资产多亿元,集塑料薄膜的科研、生产、铁路物流以及石油沥青、润滑油的加工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

集团现有山东清田塑工有限公司、山东正本物流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清源沥青科技有限公司等几个下属子公司。其中清田塑工拥有年产5万吨的农用塑料薄膜生产线,属国内农用塑料薄膜行业的龙头企业。沥青科技拥有年加工沥青、润滑油、汽油、柴油等系列石油化工产品120万吨的生产能力。正本物流拥有铁路物流散装及液体化工产品仓储300万吨的吞吐能力。

在这些潜力十足,充满生机的强势企业带领下,清源牢牢地抓住了发展机遇,使公司顺利步入井喷式膨胀发展期。

集团公司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国家星火计划”承担实施单位,现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理事单位。2009年,集团被中塑协授予“中国农用塑料研发生产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睿智起航,创新不辍,清源集团在走向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历程中,一直在嬗变,公司秉承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开始步入集团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健康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清源集团根植于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在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续写了一个新的创业传奇!

观今朝,潮平岸阔天地宽

源,起于顺势,风雨历程。

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清源集团根植于国家的产业主导政策,在农膜行业中先后开发了普通农膜、内涂覆型功能膜,工程专用膜等新兴产品。其中内涂覆型功能膜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轻工业科技攻关项目。“清田”牌农用塑料薄膜产品相继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也是全国同行业中唯一集三大荣誉于一身的农膜品牌。

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清源集团致力于沥青产品的提档升级。其30万吨改质沥青装臵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生产线已顺利投产,这个项目利用生产煤焦油的废渣和废旧轮胎为原料,主导产品为润滑油、润滑油基础油、液化气等。2005年该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6年12月,“清源”牌沥青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一个又一个“国字号”品牌的认证,彰显了清源集团作为一个大型民营科技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此基础上,清源集团自主创新,采用高、中压加氢系列工艺,引进美国雪弗龙公司专有技术和催化剂,投资新上“年产60万吨润滑油加氢项目”,使公司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料产品质量位居国内之最,项目先后被列为“淄博市重点工业项目”、“淄博市工业项目百项重点”等。

目前,正在建设的铁路物流项目也与国家刚刚推出的“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规划不谋而合。

山东清源集团铁路专用线2009年初开始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三股铁路专用线和15万立方米配套存储罐以及先进的油品装卸设施建设。其中一股散装货物专线和两股液体危化品运输专线于今年3月通过竣工开通验收。9月25号,山东清源集团有限公司“黄岛油港——齐鲁物流港”油品专列徐徐驶来,至此,山东清源集团油品专列顺利开通,实现

了沿海港口与内地港口的连通。油品专列的开通标志着清源集团燃料油国际市场采购业务全面开展,油品罐区已具备申请保税油库的基本条件,这使临淄有条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液体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大型集散地,实现 “立足淄博、辐射鲁中、服务胶东半岛城市群”的目标。标志着山东清源集团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了新的发展。

每个新产品的开发都是国家鼓励和扶持的领域,再加上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这样顺势而上、相生相伴的格局不但实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又成为企业发展的外在牵引力。

溯本求源,顺势而为,清源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占领科研制高点,以卓越品质成就品牌坚实之躯。

企业拥有山东省同行业唯一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性塑料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公司荣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共计26项,现在仍以每年3—5个新产品的研发速度递增。

每一个成果都记载着清源人的足迹,无数关怀铭刻着清源人的汗水,激励着清源人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思明日,百年清源志未来。

【实力,源于精心构筑;自信,皆因目标远大!】

品牌,先有“品”,后有“牌”。每一个著名品牌的背后,往往凝聚着企业经营者及全体员工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清源人在创造品牌的过程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品质、人品、品牌,以心血炼精品,以人品铸品牌”公司一直坚持“清田产品、如同人品”的经营理念,从无名到有名,从地方名牌到中国名牌,随着公司严格的管理和不懈努力,“清源人”以非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经过不懈的追求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清源人 用行业内最严格的标准来保证产品生产流程。公司率先在同行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

“以人为本,是才必争”,清源树立了人才兴企战略。公司加强了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聘请了高级工程师、农艺师为技术顾问。企业每年还拿出大笔资金,对管理团队进行在职脱产的清华大学MBA培训.同时成立企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员工进行科学系统的技能知识再培训。

为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丰富员工生活,公司创建了娱乐室、健身房、台球室等文化设施;

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组织大型联欢晚会;

组织员工外出旅游休假;

还在每个分公司开展集中军训,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战斗力。如今公司大批技术精湛的人才与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为企业登上国际竞争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载用心历练,农膜业绩一枝独秀,已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十二载风雨兼程,沥青科技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行业标杆。十二载苦心孤诣,清源石化建设渐入佳境、产品质量独占市场鳌头,十二载峥嵘岁月,铁路物流建设如火如荼,成为鲁中最大的民企铁路货运企业。

大江汇流、奔腾入海,澎湃动力、生生不息。面对今天,清源人努力创造;展望未来,清源人充满理想与激情。立足于雄厚的根基之上,清源集团实现了产业的一次又一次腾飞。身处全新的时代,面临全新的挑战,清源人追求的是更加美好和朝气蓬勃的明天。

篇2:清源集团专题片解说词

发布时间:2010/5/30 10:20:28

序:

研万物之变,创先致远;

察海纳之势,睿智求索。

海信集团

感悟天地,文化立世。

以豪迈气概,信达八方,终立于行业之巅。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或沧桑嬗变二十载

20年前,有一个企业从浙江的诸暨市店口镇一路成长,逐渐走上巨人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个私经济异军突起的店口五金专业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冯海良拿出平时买卖废杂铜积累的16.5万元,创办了诸暨市铜材厂,前店后厂开始艰辛创业。由于所有生产的再生铜棒价格合理信誉好,海信很快打开了市场。

为解决当地人子女上学难题,海信集团率先创办了绍兴市第一家全日制寄宿民办学校----诸暨市海信外国语学校,并在全国范围内用十万年薪诚聘校长,其办学规模与学校管理有口皆碑,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在当时国内铜行业市场跌入低谷,海信集团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和摸索,逆市而上,果断投资2500万元建造铜管生产线。市场扩大后,果断购置东阳的铜管设备,租赁桐乡、上虞厂房,并收购其设备,实现异地生产,低成本扩张,使市场越做越大。

市场供不应求使得海信的规模迅速膨胀,为提高产品品质与科技含量,海信集团成立了浙江铜加工研究所,并于1999年通过论证开始斥巨资2.5亿元,分三期建成年产3万吨的高清洁度盘管及内螺纹盘管项目,使产品逐步向高、精、尖、新方向跨越。

在诸暨市海信外国语学校基础上,海信集团又投资1亿多元,迅速建成了高规格的私立诸暨高级中学,随后组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化的浙江海信教育集团。2002年,海信集团年

生产铜加工材12万吨,成为新中国首家突破十万吨的铜加工企业。

在不断提高铜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基础上,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海信先后进入铜加工设备制造、塑胶管道制造行业,壮大综合实力;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在重庆、内蒙古投资房地产等行业;主动接轨上海,成立上海海信控股集团。

严峻的经济危机背景下,海信保持发展的高增长率,一不裁员,二不降薪”,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转型升级,攻艰克难,把握机遇,促进企业稳健、和谐发展。

观今朝 海阔天地宽或激情领跑二十载

二十载用心历练,业绩一枝独秀,已成为全球知名铜加工企业。

二十载风雨兼程,地产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跻身房地产企业百强。

二十载苦心孤诣,矿产开发渐入佳境、金属贸易市场独占鳌头,二十载峥嵘岁月,教育产业如火如荼,拥有中国最大的民办中小学。

今天,海信集团,现已发展成以铜加工业为主,兼营教育产业、房地产业、矿产开发、金属贸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现有员工9100多人,总资产90.11亿元,旗下设有48家控股子公司,三大工业园,2008年公司综合实力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19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2位,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第6位等行列。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皆兴、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

以思想而勤探究,博大精深,以智慧而启未来,志行高远。

海信集团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走出去和请进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三个结合”,与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及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快高素质的技术开发队伍建设步伐,推进科技机制不断创新。

激荡智慧的殿堂,碰撞思想的火花。

睿智起航,创新不辍,海信集团在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一直在嬗变,她没有抱残守缺、僵化模式,有的是与时俱进、脱胎换骨的创新,她积极开发多项核心自主技术,研发数百项国家专利,主持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以科技引领未来。

媲美国际的尖端产品,绝对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永不止步的创新业绩,跨越式发展的成长轨迹,印证着海信集团经天纬地的豪迈。

秉承“高效、卓越、服务、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品牌战略和资本运作战略”,海信集团发挥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抢占战略制高点,先后成立美国公司、布下了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棋子。

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高性价比的服务和品质,获得了世界用户的一致认可与信赖,实现了全球发展的壮阔格局。成为开利、LG、日立、松下、夏普、格力、海信、TCL、奥克斯、TCL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用户的供应商。

海信集团的管理、创新模式非常好,通过购买海信的尖端产品,我们自己也得到了长远的进步,和海信集团的合作可以说是一个多羸的明智之举!

——典型客户

1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像海信集团这样重视创新,鼓励创新,他们真正做到了将知本转化为了资本。

——典型客户

2思明日 百年梦想远或文化称雄二十载

海信人始终认为致富思源、自觉回报社会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广泛地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企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从2002年起,海信集团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分别在重庆、内蒙等西部地区投资房产、塑胶管道产业,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促进了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7年10月25日,海信集团捐赠1000万元设立的海信医疗救助基金会,服务当地群众。海信集团被绍兴市慈善总会、绍兴市民政局、绍兴市文明办、绍兴日报社、绍兴广播电视总台五单位联合评定为绍兴市“慈善之星”。截止2007年10月,已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7000余万元。

海信集团努力把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作为永恒的追求,这一直指导、影响着海信的发展和企业品牌建设,激励海信人创业和奋斗。

在学习中进步,在创新中超越,在竞争中发展,在协作中共赢。

海信尊重员工,确立“服务客户,关爱员工;回报社会,泽被后人”企业宗旨;“人本管理,诚信双赢”经营理念;“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利益共享,共筑辉煌”核心价值观;“待人忠,办事诚,服务好,以德赢人;质量好,信用好,创业实,以德兴业”企业道德,编写、宣贯了概括海信文化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手册》,以此作为凝聚员工观念和提升行为武器,并运用到企业运作各个环节,塑造人品和创造精品。

无数荣誉记载着海信人的足迹,无数关怀铭刻着海信人的汗水,激励着海信人奋发图强,岁月沧桑,海信人仍勇往直前。

追求卓越,科技报国,百年海信,志在未来。

我们志在成就百年企业,要在铜加工、房地产、矿产开发、金属贸易、教育五大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我们一直怀着这个美好的梦想,并为之执着前行。

篇3:解说词在专题片中的作用

不得不承认, 画面的力量是第一位的, 越来越多的记录片原生态地记录了所拍摄的一切, 通篇不用一句解说词, 但其获得效果却出人意料。但大多数专题片需要解说词, 这不仅是因为专题片的空镜头无法串连成句, 还因为以下原因:

(一) 完善画面形象报道, 补充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

在专题片创作中, 画面本身的局限有时候是致命的弱点, 除了音乐之外, 专题片寻求的其他帮助的符号, 最主要的就是解说词了。解说词不但可以说明画面无法表达的内容, 还可以充分开掘画面表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开篇不久, 讲到作为政治家诗人的毛泽东是自信的, 作者用了一句毛泽东当时对美国记者说的一句话“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 这里就有!”寥寥几笔, 就把毛泽东的自信与气魄勾勒出来, 在配以层峦叠嶂的山峰画面, 更显出毛泽东诗人情怀。

(二) 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更深地表达主题。

一般地讲, 太直观、太具体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觉得肤浅, 也很容易限制人们的想象。恰当的解说词可以引领人们的思路, 带动人们的思绪, 也更容易让人反思与回味。

例如《舟舟的世界》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在乐队排练的午休时候, 舟舟突然离开了自己在乐队之外的“固定位置”, 走上真正的指挥座椅上去坐坐。镜头的时间很长, 解说词却只有一句:“对于现有的位置, 舟舟有时不是很满意, 他有时需要换个地方坐坐。”然后, 一行字幕提示:“指挥的座椅”。这时如果没有解说词, 仅仅凭画面和字幕, 观众很难理解舟舟的意图, 观众甚至可能会想是不是舟舟贪玩还是他想干点别的什么。可是加上解说词后, 感觉就大不一样, 观众立即就能明白舟舟的用意。一个异常热爱音乐的残疾孩子形象立即被塑造了出来, 并且观众也会被舟舟热爱音乐之心, 深深感动。

(三) 在电视中的转场功能。

解说词转场是一种常用的转场方法。在电视专题片的编辑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硬接”的画面, 这时就要靠解说词来缓冲一下, 消除“硬接”的痕迹。解说词转场常常用承上启下的语句来连接上下段落, 用加强解说的力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使人们在这个点或这个瞬间, 把感官重心转移到听力上, 片子过渡自然、流畅, 结构严谨、完整, 从而弥补画面组接时由于前期拍摄的欠缺而造成的画面语言不通不接, 让画面“顺利”地完成过渡。

如何写好解说词

(一) 在专题片中, 解说词要为画面服务, 做到和画面表现相得益彰。

要根据表现题材、体现主题的需要, 挖掘画面内在的含义, 将画面与语言组成一个合乎表达逻辑的有机整体。

(二) 在电视专题片中, 解说词应该做到通篇文章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品起来很有味道, 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

(三) 深入采访、融入真情、良好的文字功底是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重要三步。

1. 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 没有这个过程, 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

2. 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在写作过程中, 将自己对采访对象、采访事件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 要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 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就像这篇:

“他仿佛是借一弯斜照汉家宫厥的冷月, 折一缕渭城朝雨的柳丝, 唱一曲大江东去的浩歌, 点一盏醉里看剑的灯火, 沿着悠长的历史古道溯流而上。”《诗人毛泽东》

几句十分精彩的“点睛”之笔, 是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和统一,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3. 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根本。

要写好一篇解说词, 必须有良好的文字功底, 要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生活中注意积累, 加强学习, 培养自己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扎实自己的文字功底。只有这样, 解说词写作才会如鱼得水。

总之, 在电视专题片中, 写好解说词不仅是应当的, 而且也是必须的, 它仿佛是专题片的灵魂, 穿针引线、承上启下, 和电视画面相得益彰、完美结合, 共同组成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文广集团)

摘要:每当我们看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常常希望能读一读它的解说词, 解说词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说中的精彩之句, 常使人印象难忘。然而当你拿到解说词时, 你会发现解说词是无法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 这就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独特性, 它在写作上更是区别与其它文体, 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如果说影象是电视专题片的躯体, 那么, 解说词就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电视专题片的构成基本是由视觉和听觉两大基本要素组成, 而解说词是听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内容。

篇4:解说词:人物专题片的生命

笔者认为,人物专题片解说词必须做到:语言平实可信、构思新颖巧妙、结构有起有落,才能将人物表现得既艺术化又生活化。

首先,人物专题片解说词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在于以情动人。这里的“情”指的是真情实感,而非矫揉造作的假情假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太多的撰稿者喜欢用堆砌华丽辞藻的方式来论释拍摄对象。而过度的渲染就会使人物本身脱离真实,就会使观众与人物产生距离感。既然解说词要做到感情求真,那么文字的具体运用也一定要务实。实际上,大众化的语言是最鲜活的,也是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如果解说词能建立在大众语言基础上来写,并充分展开联想,就可能收到许多平中见奇的效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画面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是难以准确表达的。早期的默片时代,虽然画面有极强的表现力,演员有极生动的表演,但是画面的局限有时导致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交代不清,必须要穿插字幕进行帮助说明,否则观众就会对主人公的形象、内在联系以及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产生理解障碍。因此,当涉及人物生平或面对具有多释性的画面时,就需要解说词与画面结合来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如:《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例,主人公陈福良夫妇二人早在七八年前组建“夕阳红”演唱团时的艰苦场景很难一一再现,画面是很难让观众有具体的了解。这时就必须通过解说词的介绍来表现,在解说词中可以告诉观众:陈福良夫妇都是普通退休工人,其儿子儿媳妇也已经下岗,为了创办“夕阳红”演唱团,夫妇俩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用于购买演出道具、乐器等,演唱团里的所有道具诸如旱船、大花轿、小毛驴等都是他们冒着冬天的寒冷在一家废弃的小房子里面自己买来竹条等材料亲手制做的……等等。

也就是说,画面往往难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也很难通过外部的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看出来。咱们仍以《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例,陈福良本身是一位言谈不多、性格朴实的退休工人,拍摄当中并没有什么具有冲击力的画面和语言。怎样才能展示陈福良丰富的内心世界呢?此时加入解说词:“演出中那些生活气息浓郁、内容健康向上的所有说唱段子,都是陈福良自己创作的,陈福良的爱人潘爱珍也是演唱团里唱二人台的演员之一。陈福良的每一个新作品,潘爱珍都是他的第一个听众,而且边听边跟陈福良一起讨论和修改稿子也成为了两位老人的一种习惯”来表现陈福良夫妇热爱群众文化的执著精神。

其次,画面尽管可以通过强调细节、展现过程、营造氛围等方式来表达情感,然而无论如何这种表达也是一种间接的表达,需要观众去体验、感受和理解。而解说词却可以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情感是人物专题片的一把钥匙,如何传达对所塑造人物的情感,并让观众沉浸其中,是一部人物专题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最美不过“夕阳红”》一片中,解说词对陈福良这样总结道:“退而不休献余力,夕阳映得满天红,陈福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几年来,由他组建的“夕阳红”演唱团共义务演出400多场,观看演出的观众达30多万,足迹遍布了社区和公园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部分的解说词既是一种具体的概括,又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下转47页)

(上接45页)将陈福良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出来。“他,不仅为群众送上了试听文化大餐,为老年人发挥潜力贡献力量创建了平台,也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景色。”点出了全片的主题,更将这一主题推向了高潮。

此外,人物专题片中的解说词一定要把观众的想象和直接感受结合起来,把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结合起来,把画外信息和画内信息结合起来,在同一画面上交汇碰撞产生视听结合的新的语言结构,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单一的画面和单一的解说都难以达到的。它大大扩展了画面的外延,深化了画面的内涵,使画面的张力和表现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画面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解说词的补充,更是能够增强画面本身的感染力。在对解说词进行创作时,就要充分意识到解说词上述重要作用,不仅要把握好解说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尺度,使之与画面完美结合,抒发情感,还要与同期采访合理搭配,既不画蛇添足,又能画龙点睛,这样的解说词才能算得上佳作。

(作者单位:包头电视台)

篇5:清源中学消除大班额方案专题

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现象,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祁东县清源中学是祁东二中直管的公立初级中学,学校坐落在祁东二中校区内。生源主要来自全县各乡镇及县城各校,自创办来由于依托祁东二中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我校成为全县小学毕业生理想首选的学校。学校容纳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教学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规划18个教学班,最大容纳900名学生。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579人,教职员工40人,专任教师32人,教师合格率100%。

目前,我校“大班额”问题较为突出,9个教学班均存在超班额现象,其中七年级2个班、八年级1个班存在超大班额现象。

二、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1、重视超班额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学校成立教育均衡工作领导小组,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蒋主任为副组长主抓消除大班额工作。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建立招生工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按照县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

3、加强学校建设和资源的整合,积极解决校舍紧张特别是教室不足问题。积极争取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缓解学校压力。在校舍和用室问题上想方设法进行拓展和改善,完成“大班额”问题的硬件配套工作。

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1)严格县教育局规定的招生范围,严格县教育局关于“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

(2)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把好学生转入转出手续。严格履行一把手签字制度,所有转入学生必须符合政策、手续齐备,经学校校长签字后报教育局局长签字批复。

5、加大师资招聘力度。

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关键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指的是校舍、设施配套等;“软件”指的是师资,要多方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招聘更多的教师,彻底解决师资短缺现象。

6、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化解已有“大班额”,要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更要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三、消除“大班额”的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保持稳定,逐步消除”的解决思路,2020年年底完成任务。1、2018年秋季,彻底消除“特大班额”。所有班级均不得超班额;对八年级两个班共130人。其中1602班68人调出3人至1601班。七年级1701、1702班分别调出4人和1人分解至1703、1704班。至此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65人,消除超大班额3个。2、2019年原有七年级5个班级整合为6个班,使每个班额人数不超过55人。3、2020年继续坚持教育均衡原则,巩固办学成果,坚决杜绝大班额的情况出现。使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50人。彻底在我校消除所有大班额现象。

祁东县清源中学

上一篇:执纪为民作表率下一篇:工作伤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