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合并

2024-05-09

集团合并(精选十篇)

集团合并 篇1

从20世纪80年代起, 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第一个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专门准则是1995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该《暂行规定》一直沿用至今。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同时指出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 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 不应纳入合并范围。对比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 新准则最主要的突破是更加强调“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 这一点在整个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除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以外,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2.1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集团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

从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来说, 在投资方以对外出让资产、形成对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为代价而形成集团的条件下,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单位, 以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它有关资料,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 抵销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整个机构内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以股权关系为纽带,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是, 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源、并通过对着这种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利益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这种会计意义上的“主体”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并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则是单个的独立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反映的对象是企业法人, 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2.2 合并财务报表的外在表现具有弹性

一方面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 的影响,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为了分散风险, 往往走多元化的经营道路。跨行业、跨部门的投资大量涌现, 使得在一个集团内部出现业务性质完全不同的子公司。

2.3 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其编制过程逻辑关系的正确性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以合并范围内的母公司、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除了对投资、债权和债务、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外, 对其余大部分项目都是进行直接相加) 。在个别报表的条件下, 企业的会计报表与账簿、凭证以及实物等有“可验证性”的对应关系, 会计报表编制的正确与否, 可以通过这种“可验证性”来检验。但是, 在合并会计报表条件下, 由于在编制过程中集团内部交易的抵销, 合并会计报表与分散在企业集团各个企业的账簿、凭证以及实物不可能存在个别企业会计报表的那种“可验证性”关系, 合并会计报表的正确性也仅仅具有逻辑关系正确与否的意义。

2.4 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通用性欠佳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会计报表应该同时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然而作为合并会计报表, 其服务对象却仅仅局限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层和母公司的股东, 而对于外部的报表使用者, 甚至于各子公司的报表使用者却意义不大。

3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合并范围的问题及建议

3.1 多层控股下合并范围确定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以拥有的表决权是否过半数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并明确了这种拥有包括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两种情况。但对间接拥有的表决权如何计算, 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而实务中存在两种不同计算方式, 即“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加法原则处理纳入母公司合并范围的某一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是其直接持有和通过另外的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之和。乘法原则的处理方法则是母公司直接持有的股权比例加上母公司持有其它控股公司的股权比例与这些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比例的乘积。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会对同一股权关系是否拥有过半数表决权资本产生不同的结论, 从而直接影响合并范围, 使企业确定合并范围时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同时, 由于加法与乘法计算原则本身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也使得企业在具体把握合并范围时陷入困惑。所以建议:

(1)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乘法原则来计算母公司对“间接拥有”的子公司持股比例。在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对具有实质性控制的子公司采用加法原则计算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公司的表决权资本数。

(2) 增加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多层控股关系的披露。即对存在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多层控股关系的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资料进行披露, 并披露公司间的控股比例,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清楚的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情况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3.2 合并范围变动的问题与建议

近些年来, 上市公司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而引起的产权结构变动事件频频发生, 使得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合并范围也频繁地发生变动。而合并范围的改变, 使各期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范围不一致, 从而导致各期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一贯性, 这就使本已可能失真的个别会计报表在合并后再一次产生信息失真。虽然我国新准则的制定中已经注意到合并报表范围变动对于报表信息的影响, 对报告期内子公司的添增、处置事项做出了具体可操作性规定, 但其规定都属于原则性的, 弹性很大, 留有较大的会计操作空间。如存在通过收购其他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 使其成为控股子公司, 来扩大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通过转让所持有控股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来缩小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通过资产置换, 换出业绩滑坡的子公司, 换入业绩优良子公司或优质资产以及采用新设立子公司, 将子公司关停、清算、注销、拟出售、拟清算、拟减持股份或形式上不符合纳入合并范围的法定条件等, 来增减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再者合并范围的变动必然会对整个合并财务报表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等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的一贯性、可比性和质量。如果合并范围被肆意变动、变更操作被滥用, 将会加剧已经非常严重的会计报表信息失真问题, 由此会产生极其严重的信誉和信用后果。为此建议:

(1) 合并报表准则应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操作空间必须加以限制, 增加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披露内容。例如, 披露所有新纳入或退出的子公司的相关经营和财务资料, 合并范围变动对合并利润的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影响,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对变动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判断。

(2) 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在具体实施时, 必须强调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 以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严格把关。同时, 应从理论上研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时如何界定其中存在的会计操纵和会计造假, 怎样对合并会计报表信息进行修正, 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各期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符合一贯性和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3.3“控制”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新准则中控制定义是: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鉴于我国关于合并范围的准则制订过程已经认识到“控制”的重要性, 建议借鉴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控制的有关规定, 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 即“控制”不仅可以获得利益, 而且还可以限制自身的损失。“主要受益方”原则是对“控制”概念的补充。主要受益方可能为向可变权益实体转移资产的一方, 或为设立可变权益实体的一方即发起人, 或是根据法律文件能够替可变权益实体做出投资决策的一方等。如果主要受益方承担了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风险或损失, 或者有权收取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剩余报酬, 就应要求主要受益方合并该可变权益实体。因此, 建议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 以对合并范围进一步规范。又新准则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列举了母公司虽然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四种情况。但是, 新准则并未给出在会计实务中应如何判断实质控制是否存在的标准。例如, 当前股权分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 企业即使不满足拥有多数表决权或者准则中所列示的四种情况, 但仍然实质上控制着被投资企业。建议完善准则中关于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 以期更好的指导有关合并范围的实务操作。

3.4 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合并问题与建议

新准则对于持续经营的资不抵债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会计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 从理论上讲不应将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在实务中会碰到持续经营的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可能是母公司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 或者具有“壳资源”重组价值, 母公司会千方百计支撑这类子公司持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将该类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如果超额亏损可以不合并, 在采用不完全权益法的情况下, 母公司就可轻而易举地通过内部交易将成本、费用及不良资产转嫁给子公司承担, 从而人为地夸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 建议将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准则的合并范围。

3.5 非营利性组织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与建议

大多数国家的准则规范的是营利性组织的报表的范围合并问题, 而没有涉及非营利性组织。但是,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这种大环境之下, 公有制企业控制非营利性组织的背后往往有各级政府的左右, 这就使得非营利性组织与控制其的公有制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加复杂, 很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或公有制企业操纵的工具。此外, 一些非营利性组织逐步脱离财政核算体系, 提倡自给自足, 自己搞创收, 甚至投资办企业。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合并准则中规范非营利性组织的合并问题, 如果企业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 或者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从事盈利活动, 则应该纳入合并范围,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林淑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 2007, (1) .

[2]陈文华.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之我见[J].时代金融, 2006, (10) .

谈我国企业集团合并纳税现状 篇2

所得税如何在总部所在地与集团各企业所在地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集团企业发展,也影响到集团企业总部的决策。

我国企业集团合并纳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安体富分析了我国目前企业集团合并纳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实行合并纳税制度的企业集团,范围过窄,应该予以扩大。据统计,到2003年,中国中央直属的企业集团、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集团、省部级单位批准的企业集团,以及营业收入和年末总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其他各类企业集团总计有2692家,共拥有成员企业28372家,平均每家企业集团拥有成员企业10.5家,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有74家。而目前在我国实施合并纳税的企业只有180家左右,这会造成企业集团之间税负不公平,影响国内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二是对申请实行合并纳税的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规定了过于严格的条件,应予以放宽。现行的中国合并纳税制度只把全资子公司规定为合并纳税范围内的成员企业,而把众多控股子公司排除在外,这大大制约了合并纳税制度对提高企业集团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国外实行合并纳税的条件很宽,比如德国控股比例是50的企业,美国控股比例是80的企业就可以实行合并纳税。

安体富表示,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发展,实行企业集团合并纳税的制度,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大概已经有20多个国家采用允许集团内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实际上打破了传统的会计主体与所得税纳税主体统一的格局。

目前,合并纳税大体上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所得统算型的合并纳税,这主要是以美国、法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这种类型在税收上是把企业集团看作一个统一体来对待,合并计算属于该企业集团的所有企业的所得及亏损,统一计算应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对于成员企业的内部交易要重新计算,予以扣除。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防止企业集团内部利用业务往来避税。另一种是损益列支型的合并纳税制度,以英国、德国等国家为代表。这种类型不着眼于企业集团的经济一体性,而是把重点放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盈亏弥补上。例如,为了方便计算合并应纳税所得额,英国允许将子公司的亏损在母公司的所得中列支。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征税过程较为简单。我国目前也属于这种类型。

安体富建议,应对企业集团内合并纳税成员与非合并纳税成员内部交易进行必要的税收规划。我国现行的合并纳税制度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增加了税务部门征管的难度,导致资产流失和税收流失。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已经超过了企业集团整个交易额的40。

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归宿问题亟待解决

安体富认为,完善企业合并纳税政策,解决好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归属问题至关重要。所谓税收归属是指在税收制度中,明确规定某一项税收收入归属于某一地区,并在该地区入库。在此基础上,不同层级政府再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对该项收入进行划分。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收入与税源的不一致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

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归属问题影响到一个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行汇总(合并)纳税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实行合并纳税的结果,会导致税收收入向总机构或者母公司比较集中的发达地区转移,使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所在地面临“有税源而无税收”的困境,加剧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财政的困难,并可能引发“引税”、“买税”、“卖税”的现象。同时,还影响企业跨地区经营,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目前“两法”已合并,但是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今后企业所得税怎么划分,特别是西部地区,它们有税源,但税收都缴到了**、上海等地。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安体富认为,解决税收归属问题应该遵循税收归属与税收来源一致的原则,解决的方案有三个。

一是实行企业所得税收入由中央专享。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分享体制,由中央专享。总部机构、企业集团在所在地税务机关集中申报缴纳,然后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这涉及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难度非常大。

二是先统算应税所得额,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其程序是:第一步,按照财务会计和税法的规定,计算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或者亏损额。第二步,对各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或亏损额当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额或者亏损额作出调整,得出内部交易抵消后的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或亏损额。第三步,对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进行集团内盈亏相抵,得出集团总体应纳税所得额或者亏损额。第四步,将集团总体应纳税所得额按一定方法分摊到各个企业,适用各个企业规定的税率和有关的优惠后,得出该企业的应纳税额。第五步,将各企业

应纳税额相加,即为集团合并申报的应纳税额。现在,西方国家普遍采取这个方案,符合国际惯例。但是,因为存在不确定因素,目前在我国实行难度较大,征纳成本较高,但可选择在全国性的大企业进行试点。

三是先按照比例进行预缴,再实行汇算清缴。先确定各个分支机构和成员企业预缴的比例,由各成员企业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终了以后,再由总机构进行汇算清缴,并对成员企业已经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予以抵免。这个方案实际在国税发〔2001〕13号文件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当中提到过,需要完善的是如何科学地计算预缴的比例。

集团合并 篇3

1 中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概况

中外运长航集团是由航运、物流、重工三大板块组成的综合物流产业集合体,集团以物流服务为核心主业,以航运产业为重要支柱业务,以船舶重工为重要配套业务,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仓储、码头等物流专业服务,年营业收入亿元左右,净利润20多亿元。招商局集团是由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板块组成的投资性央企,其营业收入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相当,利润总额330多亿元。据知情人士介绍,在整合之前,两大集团已经在油品运输和地产开发领域展开合作,为后续业务协作奠定了基础。整合后,双方将致力于在综合物流、能源及散货运输、园区开发及港航联运、装备制造等多个业务板块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就航运板块和重工板块而言,中外运长航集团与招商局集团的资产规模差距较大,业务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例如:在航运领域,中外运长航集团侧重于内河运输,其资产来自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而招商局集团则以海运为主;重组后,双方在枢纽港、支线码头和驳运网络资源等方面有望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中外运长航集团的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江海联运体系也有望与招商局集团的东南亚、欧洲区域港航网络体系相连。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油运板块的业务重合度较高。早在2014年,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就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签署超大型油船船队合资协议,组建中国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开展油运业务,船队规模仅次于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重组后的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2.1 中外运长航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中外运长航集团的物流业务包括货运代理、船务代理、供应链物流、快递、仓储、码头服务、汽车运输等,其控股的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项物流资质(见表1)。中外运长航集团在国内多个物流领域均位居前列:在仓储领域,中外运长航集团下属206家仓储企业的仓库、堆场、箱站、码头等占地面积共计1 200万m2,仓库数量和面积居国内仓储企业首位;在货运代理、船务代理和航空货运领域,中外运长航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最大的航空货运和国际快件代理公司以及第二大船务代理公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显示,中外运长航集团物流业务营业收入高达783亿元。

中外运长航集团多年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而不强,具体表现为其创利能力较弱以及其下属公司在经营上大多各自为政。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外运长航集团对其下属公司的投入不足,其下属公司大部分都是打着中外运长航集团的旗号建立起来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2.2 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招商局集团的物流业务包括公路运输、仓储运营、冷链物流、快运、托盘租赁、货运代理等,其物流板块目前以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物流)为主导。截至2014年底,招商物流总资产达61.22亿元,营业收入67.43亿元,利润总额2.86亿元;已形成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实体,在全国72个重要城市建立运作节点,物流配送可及时送达全国700多个城市。目前,招商物流经营的现代化分发中心面积达200多万m2,其中自建分发中心面积超过110万m2;已在全国成功运作12条区域间干线和条中长途公路运输线路,拥有各类可控运输车辆余辆,年运输周转量64亿t km。

2014年,招商物流确定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1544战略”:“1”指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全供应链物流服务商;“5”指实现网络化、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44”指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融通以及打造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的“四网”合一。“1544战略”的核心是发展,具体要求是做大规模、做强能力、做优业绩。“1544战略”提出招商物流的发展目标、管理要求和发展方式,为招商物流打开新的发展天地。招商物流强调以集约化保障高效执行力,以网络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为运作核心纽带,以标准化提升服务能力,以国际化推动企业发展。

目前,从经营数据来看,招商物流的规模与2015年全国物流企业50强中排名第20位左右的企业相当,实力不容小觑;但与我国物流市场的庞大体量相比,招商物流的营业收入又显得微不足道。此外,虽然招商物流在我国仓储行业的排名比较靠前,但其公路运输业务仅初具规模。如果不合并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要实现“1544战略”的难度不小。中外运长航集团拥有海陆空全方位的物流能力且各种资质齐全,能够弥补招商局集团物流板块存在的诸多短板。

3 招商局集团合并中外运长航集团后物流业务整合展望

2015年12月27日,招商局集团在招商物流前海总部召开会议,宣布调整招商物流的经营班子,任命张锐为招商物流总经理。招商局集团总经理李晓鹏莅临会议并对招商物流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出总体要求,其讲话传达出以下信息:首先,招商物流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1544战略”;其次,招商物流目前仍然以重资产投入为主,需要向商融通(即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的方向转变;再次,要与中外运长航集团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整合发展;最后,要把招商物流的品牌打造得更响亮。

3.1 货运代理、船务代理领域的整合以中外运长航集团为主导

在水路货运代理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运代理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在航空货运代理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与40多家航空公司、100多家海外货运代理企业紧密合作;在铁路货运代理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提供国际铁路联运及大陆桥运输服务,业务覆盖俄罗斯、蒙古、越南、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外运长航集团的业务网点遍布全球主要城市,其通过在主要贸易国家设立自有机构以及与海外伙伴合作的方式建设海外网络,服务范围通达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门到门”全程货运服务和增值物流服务。

3.2 仓储和运输领域的整合以招商物流为主导

(1)仓储业务 从地理位置和经营能力来看,招商物流与中外运长航集团在仓储资源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在全球化物流的视角下,目前海外仓是众多跨境贸易企业和跨境物流企业的痛点,招商物流和中外运长航集团可以借助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海外业务基础完善海外仓,为跨境贸易服务;在国内仓储方面,双方的仓储资源规模已经较大,下一步将重点解决优化运作的问题。

(2)干线运输 在干线运输方面,招商物流具有较强的网络化公司掌控能力,国内干线运输可以招商物流为班底进行整合,国际干线运输则在全球范围内整体考虑。

(3)公路快运 招商物流于2014年收购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快运企业深圳市恒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路物流)70%的股权,正式将该公司纳入麾下。招商局集团合并中外运长航集团后,可以恒路物流为骨架,通过直营或加盟模式整合分布在全国各地打着中外运长航集团旗号的混和所有制小公司,并联合招商美冷和招商路凯,在某些区域率先开展仓配一体化带托盘运输,从而构建完善的配送网络,增强为高端客户服务的能力。

3.3 多方合力搭建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2014年开始在跨境电商物流领域展开布局,先后开通上海、杭州、广州、郑州、重庆、义乌等跨境口岸,并与网易、苏宁、敦煌网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招商物流也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领域逐步发力,其在深圳、宁波等地拥有跨境保税仓, 并于2015年与以贸易流通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在跨境电商快递领域,招商局集团是国内快递行业第一梯队成员顺丰速运的第二大股东,最近双方接触频繁,据称将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海外仓、干线运力通道、冷链、口岸清关和操作、落地配送等综合资源和能力是搭建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必要条件。中外运长航集团拥有强大的通关能力和配送能力,招商物流拥有一流的仓储运作能力和冷链运输能力,加上以顺丰速运为整合平台的跨境电商快递业务,三方合力有望搭建具备全面、高效服务能力的跨境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完善而强大的物流网络使货权风险可控成为可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供应链金融、贸易、保理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开展也将水到渠成。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新看点 篇4

一、正确理解新规定对财务指标含义的影响

老准则下采用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仅站在母公司股东立场设计合并财务报表。而新准则下采用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是站在集团公司全部股东的立场上设计合并财务报表。“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项所有者权益列示, 也就是说合并财务报表净资产中将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如果少数股东权益为正, 公司净资产将增加, 如果少数股东权益为负, 公司净资产将减少。利润表中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 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为了方便母公司股东, 在资产负债表上单列“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在利润表上单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老准则相比, 一些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己发生变化。如“净资产”、“净利润”, 老准则所反映的是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 而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下表示集团所能控制的全部。拥有和控制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由于新老准则下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 (净资产、净利润) 的含义不同, 因此要求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在阅读和理解时要注意, 要从新的视角来更加深入分析这些财务指标, 并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确定新的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有必要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盈利进行再次确认。

若公司合并报表为盈利, 但主要是由于依靠少数股东权益的贡献实现盈利, 即实际上“净利润”项目中在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后为负数, 这种情况下, 若认定公司当期是盈利的, 那么就会出现一类很奇特的公司, 即当期实现盈利却无法实施分红。因为“净利润”在扣除“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后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盈利的公司, 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 对投资者有一定误导作用。

二、掌握集团内企业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及其差异

通常集团公司下属有各类单位, 有的执行新准则, 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老准则, 甚至有的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在我国新老准则共存的现阶段, 为降低合并报表编制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规定企业集团无需进行会计政策调整直接依据不同会计政策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汇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国资管理部门为了顾及新旧准则过渡时期执行不同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填报需要, 特意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下加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加△仿宋体项目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专用;加#楷体项目仅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专用。”2007年度财务报表格式兼容了新准则和原有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 由企业根据实际执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分别选择相关项目、口径和内容填列。

因此,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要仔细阅读合并会计报表附注, 看清纳入合并报表的各类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了解各类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企业的家数, 找出新旧会计政策产生的差异。

三、把握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规定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我国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 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有很大的区别。我国新准则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并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 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 合并对价也不是对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不代表公允价值, 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 以避免利润操纵。

集团合并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团化企业也加快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在集团化企业中合并报表编制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供重大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集团化企业已经意识到合并报表编制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相对较少,编制的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详细阐述了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 合并报表 问题 对策

一、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简介

(一)合并报表编制的含义

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指的是集团化企业整体财务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的综合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各类附注的合并。合并报表编制应该由母公司以子公司报表为为基础,适当调整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编制形成的综合报表。合并报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不协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合并报表的范围

合并报表编制的范围应该以控制为基础,即是否能够决定其他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决策,并获取一定的利益。除了母公司具有半数以上表决权外,以下也可视为控制:通过投资者协议,管理被投资企业;公司章程和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生产经营情况;有权任免被投资企业董事会或其他机构的多数成员;可转换债券的潜在表决权;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资金控制与掌握等。

(三)合并报表编制的作用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最初的几年,我国国内大部分集团化企业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将各自的财务报表进行单独的汇总和整理,仅仅只能对于各自的经营情况进行单独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但是集团化企业应该时时刻刻保持对子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了解,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时,可以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加后再减去公司内部的财务交易,这样可以提高合并报表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通过内部交易达到对于子公司的控制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合并报表编制可以更加客观科学的反映集团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价值估值具有重要作用。

二、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并报表范围不明确

1、主观因素

由于我国集团化企业规模庞大,涉及领域非常广,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通过大量并购和联合,这就会产生集团化企业中不同公司之间交叉持股或者管理方式不同的现象。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集团公司很难对于各个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监管力度也大大降低,不能动态的获得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使得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时出现部分遗漏或者虚增的现象。

2、客观因素

由于我国进行合并报表编制的时间相对于国外集团化企业较短,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在制定合并准则时对于合并报表中各条目的范围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财务人员的具体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来制定详细准则,这就提高了操作人员进行报表编制时的随意性,使得编制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虽然2014年颁布的新准则提出了合并报表编制的新标准,但是会计人员对于新准则的理解程度还是影响报表编制质量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

集团化企业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时需要首先明确报表的编制范围,尤其是哪些子公司在合并范围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母公司往往由于要对业绩较好的子公司增强控制能力,而将其纳入合并报表编制的范围,而对于业绩较差的子公司往往不予考虑,这种方式提高了报表编制的随意性,扩大了编制的风险。

(二)报表信息真实性较差

由于集团化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涉及领域非常多,各子公司之间有不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使得各个公司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时有各自的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首先,各个子公司制定财务报表的规则不同,其进行数据统计时也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在进行报表合并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各个子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使得在进行报表合并时的信息获取渠道有所不同。最后,合并报表编制的流程较长,在进行编制时会涉及到很多工作人员的业务,这就增大了合并时的操作失误的可能。

(三)抵消项目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集团化企业在进行报表合并时要严格扣除集团内部的各种交易,避免出现集团内部操作的现象,但是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较为重视报表的合并而往往忽略了报表的抵消项。比如我国部分企业在进行报表编制时仅仅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应收应付账款做了扣除,但是没有注意到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应对风险的准备金等,这使得合并报表的抵消不彻底,不利于提高报表的真实性,同时使得企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集团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我国集团化企业大多是采用多级法人制,即对于企业的子公司和孙公司也要强调独立的法人地位,这可以使子公司和孙公司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增加经营管理的灵活性,但是同样也使其存在较多的财务风险不能及时汇报给企业集团,给合并报表编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应该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借鉴国外的总分公司体制,集中进行组织管理,有利于母公司及时了解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而制定高质量的合并报表。

(二)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

由于会计准则的不一致导致合并报表时存在各种偏差,这就需要企业制定适用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统一的会计准则。第一,集团化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增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做到相互了解和相互熟悉各自的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统一会计处理方式和记账习惯,便于以后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第二,对于之前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报表出现的不一致部分,子公司应该根据母公司的会计准则进行部分调整,提高报表编制的真实性;第三,要尽量将不同公司的报表格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化,减少合并时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母公司可以制定统一的财务报表供各个子公司使用。第四,集团化企业应该针对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包括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生产销售情况,企业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财务数据管理平台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方便以后进行报表合并。

(三)细化集团化企业的内部抵消项

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时扣除集团内部的交易行为有利于提高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提高整体利润率,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抵消项的设定。企业需要在进行报表编制前明确各种内部交易对报表的影响,并将各种内部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内部交易的经济情况将相同部分予以抵消。

(四)加大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越来越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提高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因此,企业在进行报表编制时应该广泛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数据的整理,这就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加大对于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各项财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这样才能提高合并报表编制的质量。同时企业也可以制定适当的奖罚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大监督力度

企业可以组建财务报表监督管理小组,对于各项财务报表进行不定期的核查,保证报表的合理性。加大监管力度首先为企业的各个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各个子公司核算方法的统一,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从而有利于合并报表编制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集团化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时会有更加复杂的财务情况,但是良好的报表编制质量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集团化企业必须要重视合并报表的编制,及时发现报表编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合并报表编制的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武.完善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

[2]冯祺.大型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建设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4

集团合并 篇6

大华农与温氏集团拥有共同的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温氏集团吸收合并大华农后,市值有望超过1500亿,超越东方财富和乐视网成为创业板新的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根据大华农发布的公告:温氏集团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华农,即温氏集团向大华农的所有换股股东发行股票交换该股东所持有的大华农股票。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大华农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温氏集团的股票将申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流通。重组完成后,因双方的实际控制人皆为温氏家族,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更。以大华农股本总534,888,261股计算,温氏集团因本次吸收合并将发行A股股票437431620股。大华农换股价格为13.33元/股,以决议公告日交易均价8.33元/股为基准,溢价60.00%。换股比例为1:0.8178,即每1股大华农股份,可换取0.8178股温氏集团股份。吸收合并后温氏集团总股本36.3亿股左右。

温氏集团成立于1983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我国最大的肉鸡及肉猪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度上市肉鸡约为6.97亿只,占全国肉鸡上市量的10.2%;出栏肉猪约1218万头,是全国畜禽产业链养殖NO.1养殖公司。

吸收合并前,大华农2014年的总资产为23.9亿元,营业收入为10.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亿元,而此次吸收合并之后,新的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增至276.85亿元,营业收入可以达到387.23亿元,净利润可以提高至29.39亿元。畜禽链行业景气反转,公司量价齐升迎来业绩高弹性,按照齐鲁证券预测,猪价反转的高潮在16年下半年,高点在18-20元/公斤,行业头均盈利约300-400元;2015-16年温氏集团生猪和肉鸡量价齐升,按照2016年出栏10亿羽肉鸡和1700万头生猪(复合增长20-30%),3亿元/羽、430元/头计算,温氏集团景气高点净利润将达到85亿元。

齐鲁证券预测温氏集团2015-2016年销售收入为450.36、592.14亿元,同比增长25.13%、31.48%;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4和85.02亿元,对应摊薄后EPS为0.95和2.36元。给予公司2016年20-22XPE的估值水平,据此得出的估值空间在1700-1800亿元,对应股价约46.8-50元。

按照大华农停牌前的股价7.87元来看,十个涨停板以内的价格都是有安全边际的,建议密切关注大华农开板的时间,如价格合适建议参与。创业板市值最大的公司将易主,温氏集团是创业板当之无愧的王者。

股市动态30指数上期收1446.6点,本期收于1456.2点,上涨0.66%,其中股票组合上涨1.01%。本期上证指数上涨1.09%,中小板指下跌1.27%,创业板指上涨4.5%。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上涨45.6%,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5.59%。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股票组合均跑输上证指数。

招商银行(600036)发布201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47亿元,其中,净利息收入333.89亿元,同比增长22.22%;实现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15.22%。

中国平安(601318)发布2015年一季报,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4.57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199.64亿元,同比增长84.7%。截至3月31日,中国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近1.59亿。陆金所金融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近18倍,其中P2P交易规模同比上涨近3倍,保持中国P2P市场第一的地位。

同仁堂(600085)发布2015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59亿元,同比增长4.42%;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3.72%。

指数维护:《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研究部

深圳市南方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指数发布:股市动态网(www.gsdtfx.com)

集团合并 篇7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实务问题

引言

合并财务报表一直以来是会计实务中的难题,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合并财务报表的地域性差异和协同发展备受关注。我国也不例外, 在充分借鉴国外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研究和方法的基础上, 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集团总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而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指的是纳入合并的子公司对象, 简而言之就是哪些企业应该纳入到合并的范围内, 哪些企业应该排除在合并的范围外。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否科学合理, 将直接影响到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尤其是在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会计准则下, 不断规范和完善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界定意义重大。

一、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特点

围绕企业集团的自身特点, 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合并财务报表行业领域跨度大

就目前来说, 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非常丰富, 有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以及实体理论等等, 企业集团是否在同一地域内, 或者同一地域内的不同企业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 在选取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 现代企业经营为了使风险最低化, 大多数投资不会孤注一掷, 而是走多元化的道路, 由此也产生了很多跨行业、跨部门的投资现象。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 企业集团系统当中, 出现行业领域和业务性质不同的子公司。如集团内部既有工程建设的子公司, 还存在服务行业的子公司, 鉴于集团子公司业务性质不同, 各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制度也是存在着天壤之别, 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在进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和合并范围选择上, 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二) 合并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强

通常情况下,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来源于范围内母公司、子公司的会计报表, 在此基础上, 除了投资、债权、债务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需要进行调整, 其他剩余部门直接相加即可,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部分报表的条件下, 企业财务报表内容可以找到相应的账簿、凭证以及实物一一对应, 这也是检验会计报表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但是如果在合并报表的条件下, 合并报表的编制来源于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 这个过程当中由于集团内部交易的抵消, 合并财务报表当中内容很难找到在各子公司相应的账簿、凭证以及实物, 对于前者的检验方法将不适用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 而此时企业集团合并财务表只能表现出相连的逻辑关系。

(三) 合并财务报表局限性比较明显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所述, 财务报表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但是对于合并财务报表来说, 编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集团母公司的管理需要, 对于各子公司和外部使用这来说, 合并财务报表则变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问题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我国合并理论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形成了以实体理论为主要的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控制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逐步发展为实质性控制权, 相关的准则规范也逐步开始以此为标准, 完善对实质性控制权范围的界定。在很大的程度上,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借鉴了国际通用准则, 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 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之间协调的需要。

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2》中明确提到了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界定应该基于“控制”之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解读为企业会计准则将以实体理论为基础, 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并着重强调“控制”的主体地位, 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出这种“控制”在企业当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鉴于这种情形, 笔者认为“控制”还有待完善, 可以借鉴国外“主要受益方”原则来对我国当前所采用的“控制权”进行补充, 简而言之就是“控制”的目的不仅仅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应该具备控制自身损失的功能。

三、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具体实务问题分析

(一) 复杂持股情况下合并范围确定的问题

在操作合并财务报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 由于“控制权”进行主观判断的范围比较广, 复杂持股情况下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矛盾也表现的比较突出。虽然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一股一权”的原则, 但在企业进行实际的投票表决当中, 投资方在企业当中所占的权益性资本与所占有的表决权不尽然会完全一致, 尤其是在企业集团内部层次比较复杂, 存在多层控股、交叉持股等情况下, 将会大大增加股权比例计算的复杂程度, 实现有效“控制”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范中所描述, 在复杂持股的条件下,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采用的是“加法原则”, 这是出于对投资方实际控制权力的考虑。除此之外“乘法原则”则考虑到投资方的绝对持股份额, 但经过实践得出, 这两种方法虽说能够互补, 但是都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 在现今的情况下, 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工作当中, 可以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如按照加法原则来判定投资方是否拥有控制权, 在进行具体的持股比例计算的过程当中, 可以采用乘法原则来进行确定。

(二) 合营企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

合营企业最要的特点就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由若干个投资方共同控制, 合营企业在制定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需要经过投资各方的认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所描述, 合营企业由于是由多方投资来维持运营, 不属于任何投资企业的子公司, 自然而然不应该纳入到合并的范围之内, 合营企业在进行核算的时候, 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较为简便的权益法, 一方面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核算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也符合了财务报表的实体理论。

对于合营企业而言, 笔者认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共同控制”, 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定标准“控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采用权益法来反映出投资企业的权益是较为合理的。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 合营企业的协议当中若表明企业属于某投资企业单方控制, 则应该纳入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三) 关于暂时性控制的规定

“暂时性控制”在欧美大部分国家的会计准则当中, 界定标准是非常清晰具体的, 但是在国内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却没有具体的描述, 单一强调合并范围应该根据“控制”来进行界定, 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对暂时性控制的范围界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这里笔者认为, 暂时性控制的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当中不存在持续性的假设, 理所当然不应纳入到合并的范围之内。相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应该对“暂时性控制”进行明确的描述, 如含义、纳入合并范围的具体界定标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要求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合并财务报表是企业向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 伴随着经济业务类型不断丰富,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思考怎样建立一个完善和规范的合并范围研究体系意义非凡。文章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只是涉及到了皮毛, 尚存在诸多的疏漏之处, 敬请业内同行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秦小惠.浅析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与编制注意事项[J].金融经济, 2013;10

[2]张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 2013;17

[3]刘丽.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及分析[J].商业会计, 2011;05

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系统初探 篇8

一、人工编制合并报表的常见问题

1. 合并报表基础数据不准确

各子公司虽然实行了财务核算系统, 但国内企业集团并未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完全信息化, 各子公司财务核算系统类型不尽相同, 发展水平不一, 因此, 各子公司在上报个别报表时可能会出现故意作弊行为, 对集团企业报表编制要求的可能会有不同理解, 导致有些报表项目的编制内容不准确;另外, 由于集团企业单位数量、报表种类繁多, 对基础数据的检查存在很大困难, 无法有效监督核实其数据的准确性。

2. 关联交易复杂多样, 数据抵销不充分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母子公司投资结构的交错以及集团企业内部购销活动的日益增加, 往来科目变动频繁, 内部存货的抵销更为复杂, 未达账项增多等等, 如果仍然依靠人工做关联交易的抵销, 关联交易抵销的充分性将大打折扣。

3. 合并报表附注的编制难度大

合并报表不仅是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而且还包括合并报表附注的编制。合并报表附注只有通过对合并报表科目明细进行分析才能编制完成, 如果仍然完全依靠手工方式编制, 需要搜集各子公司的明细账进行汇总分析, 工作量大、效率低。

4. 合并报表数据不及时

集团下属公司数量多、地域跨度大, 再加上财务部门工作日益增多, 下属公司的不配合, 基础数据上报的时间不够及时。集团抵销事项频繁复杂, 即使借助EXCEL基本功能也会影响合并报表的时效性。

二、合并报表编制向信息化转变的意义

通过合并报表信息系统代替繁琐易错的手工操作, 在提高数据可靠性的同时大大地缩短企业的合并报表周期, 可以使各级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分析和决策支持工作中, 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1. 提高合并报表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虽然有些企业集团和其各子公司目前使用的财务核算系统复杂多样, 但可以通过系统接口对接方式或者数据格式文件对接方式将各个企业的财务基础数据达到统一。而且, 合并报表信息系统中一般都有完善的报表检查功能:包括表内、表间、单个报表项目的检查, 还可以进行单元格追踪,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合并报表附注的编制也会相对简单。

2. 使关联交易抵销更充分、更快捷

合并报表信息系统可以按照股权关系维护中的持股比例自动计算出应确认或应冲减的投资收益 (或资本公积) , 并相应的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同时, 若集团内一单位发生了内部经济往来活动, 在相关凭证过账时可以自动发出往来对账单给对方企业, 并且在月底将对内部往来对账单进行核销, 核对不平时会自动分类处理, 最后按相关的规则进行批量处理, 解决了往来交易手工对账难、抵销不充分的难题。

3. 缩短合并报表编制周期

通过合并报表信息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 各子公司的财务核算结束后能及时转换上报合并报表所需的基础数据;同时, 通过报表检查、自动对账、自动抵销等功能, 使业务量较大的合并报表工作能迅速完成, 大大缩短了合并报表的编制周期。

此外, 通过对各企业的财务核算系统统一管理, 可以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基础工作的管理, 降低内外部审计成本, 防范财务风险, 帮助管理层深入发掘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三、合并报表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关键点

1. 成本效益的核算

虽然通过合并报表财务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整体水平, 但也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核算。合并报表只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之一, 企业集团应根据自己的规模、需求判断是否需要建立实施财务管理系统里的合并报表模块, 不要盲目的追随, 特别是目前尚未实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集团。

2. 审慎选择实施方法、有效控制风险

合并报表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一般有同步实施和分布实施两种方法。同步实施的压力相对较大, 但只要做好测试及准备, 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为了降低风险, 可以选择1到2个业务全面的二级企业进行试点, 总公司同二级企业同步实施的策略。分布实施很可能会导致对之前工作的返工, 而且总公司上线越晚, 涉及到已经上线单位的调整量可能就越大, 系统风险及应用风险更加不可控。在合并报表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上, 最好的策略是集中设计、试点应用、同步实施。

3. 探索接口模式, 统一核算数据

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复杂多样, 需要通过系统接口对接方式或者数据格式文件对接方式, 自动对接不同财务核算系统的财务数据, 保证子财务数据自动集成到集团财务合并报表系统中, 保证子公司账表数据一致性。通过对接统一核算数据是运用信息系统编制合并报表的重要步骤及难点, 需要集团企业、各子公司大力支持, 财务人员与IT团队共同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4. 创建科目映射, 统一科目明细

将各子公司不同的财务核算系统对接或者财务数据格式对接的同时, 制定集团标准的一级会计科目, 并收集各子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 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创建子公司会计明细科目与标准合并明细科目之间的映射关系, 定义映射规则, 确保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均能够对应汇总至企业集团的标准合并科目上, 从而消除子公司会计明细科目不统一对合并报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来源定义不一致的影响。

5. 搭建对账平台, 实时完成在线对账、抵销

基于搭建的关联交易对账平台, 各子公司可以上传往来交易、相互对账并互相确认、查看对账结果、处理差额;完成对账后, 子公司把交易明细数据和差额调整数据录入抵销模板。 (当对账出现差异时, 关联交易对账一方可以在对帐结果表中看到本企业和每一个有关联交易往来的企业在各个对账科目的差异。) 待所有对账范围内企业完成合并报表所需的关联交易对账, 系统实现对关联交易数据的锁定;数据锁定之后, 系统自动计算出所需的抵销数据, 生成合并抵销分录。实现自动化的内部交易抵销将会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6. 设置自动催报功能, 提高工作效率

设置自动发送短信或邮件进行催报功能, 能及时提醒各子公司上报相关数据, 同时可以对整个集团的报表报送情况一目了然, 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合并报表信息系统的保障措施

1. 领导高度重视, 自上而下推广

在实施方法上必须由总部牵头, 通过管理手段推广到各单位。没有主管领导的重视、集团强有力的手段、明确的管理要求是无法推进合并报表在全集团的实施及使用的。总部层级合并的实现是合并报表系统上线的关键, 合并报表无法自下而上实施, 分步实施往往会带来实施的反复和返工, 有的时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2. 基层财务人员的参与

在实施过程中集团企业、各子公司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系统设计和实施工作中去,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与顾问团队一起打造一个适合本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信息系统。

3. 加强信息系统团队建设

基层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新系统不断开发和应用的保障, 只有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业务能力训练, 让财务人员准确理解、熟练使用、不断创新, 才能保证系统终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4. 建立稳定的支持体系

集团公司会计合并系统应用探讨 篇9

现代企业面临着多方的监管和信息披露需求,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政府监管者、市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企业集团会计信息能否及时准确披露显得极其重要,以便各方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情况。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信息生成及披露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要选择。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会计合并系统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会计合并报表编制信息化应用也逐步深入。

企业集团在进行会计合并系统建设时,仍面临着不少难点:第一,是对会计合并软件的挑选。第二,是对软件实施和推广应用方法策略的选择。第三,企业集团应充分认识到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性。第四,会计合并系统应与企业集团其他已建或在建系统保持充分的集成关系。隋小娜(2014)主要对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各个部门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财政监督的合理性建议。黄娜(2015)从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等角度进行剖析和探讨,研究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促进信息化市场经济稳健发展。Amaral,Luis P等(2016)回顾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合并理论,并提出了改进模型。邱瑛(2014)分析了信息化对企业集团管理会计应用带来的便利,发现实践中要从提高管理会计素质、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推动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会计合并系统可以对长期股权投资抵销、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收入成本费用抵销、内部现金流入流出抵销等抵销事项进行自动抵销;通过建立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关系,可以完成单体报表和合并抵销信息的自动搜集和自动对账;通过系统功能进行内部债权债务、内部收入成本费用、内部现金流入流出的层层抵销,并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关系进行层层抵销,完成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自动还原。本文对中远集团建立并推广会计合并系统情况进行了研究,对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架构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实践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二、企业集团中会计合并系统概述

由于准则复杂,涉及事项较多,会计合并报表编制在会计实务处理中是一大难题。合并财务报表理论包括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经济实体理论三种主要理论。在所有权理论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是拥有、被拥有关系,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是向母公司的股东披露子公司的资源。在所有权理论中,如果母公司合并非全资子公司时,应该按照母公司实际拥有的股权比例合并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在母公司理论中,从控制的角度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不仅限于属其所有的部分,也包括少数股权的应享份额,因此纳入合并报表的是子公司的全部资产与负债。在经济实体理论中,子公司虽然被母公司购买,但是子公司本身依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财务合并报表编制方法主要包括收购法、权益结合法等。收购法是指购买企业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来获得对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的一种交易,是从购买方的角度看待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认为企业的合并是权益的结合,是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现有的股东权益在合并主体中的联合和继续。

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中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收购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期末数据按照子公司账面数据进行合并抵销,同时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对合并报表期初进行调整,视同期初持续控制。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需首先按照并购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对子公司账面数据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报表进行合并抵消。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要求进行期初数据调整。

三、中远集团会计合并系统应用现状

中远集团成立于1950年,历史上曾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中远集团从1999年开始推广建设ERP系统,开始引入SAP系统,经过15年的推广,目前已建成了基本覆盖全集团的会计信息化体系。通过实施SAP系统,集团公司统一了全集团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了数据标准化系统,统一规范了全集团会计账期开关时间。ERP系统将业务处理的规则固化在了系统中,使得不同的法人组织在处理相同业务时所生成的会计凭证相同。除在集中推广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外,根据集团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集团公司还组织建设了会计合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会计管理系统。账务处理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架构的基础系统,也是其他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同时账务处理系统也与业务系统紧密结合,采取业务事项驱动的模式,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中远集团会计合并系统的简要情况

中远集团自2009年开始进行会计合并系统建设前期调研,自2010年开始全面进行系统建设,并于当年年底建成上线。系统选用久其软件的合并报表系统。后续经过二期、三期项目,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目前系统已覆盖了全集团500余家国内国外单位,系统功能包括月度会计合并报表、季度及年度会计合并报表,能够满足月度、季度、年度对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税务机关以及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报表披露需求。系统功能涵盖与账务系统接口、会计报表合并、数据查询分析、数据输出等各项功能。目前中远集团会计合并系统已成为全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系统,对集团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极大的提升了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了集团会计信息生成和处理能力。该系统未来将持续进行功能升级,预计未来将在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中远集团会计合并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合并系统上线之前,集团编制会计合并报表主要EXCEL和单机版数据搜集软件进行。各单位填报数据时通过财政部、国资委下发的单机版久其通用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填报完成后导出数据包,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到集团会计合并报表编制人员邮箱。对于集团编制合并报表需要的抵销信息,则通过EXCEL模板上报,主要包括内部关联方交易往来信息。集团在搜集完成数据信息后,需要对各单位上报的内部关联交易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并编制合并抵销调整分录。上述会计合并报表编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手工上报周期较长;(2)内部关联交易核对费时费力;(3)缺乏强大的数据校验功能;(4)单位数据无法全覆盖;(5)数据上报过程无法监控;(6)合并抵销规则不统一;(7)数据无法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在上述背景下,中远集团会计管理部门搜集了财务部门对于会计合并系统建设的详细需求,并展开了市场调研,开始了系统建设过程。而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重点关注上述问题,力求通过会计合并系统的实施,着力解决合并会计信息披露的瓶颈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能力,构建功能强大、扩展性高的数据高度共享的先进系统。

四、中远集团会计合并系统构建与应用

中远集团构建会计合并系统需要结合本集团的会计信息化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合并系统一般要求企业集团有统一的账务处理信息系统,对于异构信息系统也应该有严格的协调机制,保证用于编制会计合并报表的基础信息完整有效。会计合并系统具有较为独立的模块化设计特征,系统所需要的基础信息通过清晰的接口格式文件导入,一般均可以从账务数据通过数据集成的方式取得,适用于异构系统较多的企业集团。

(一)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架构综述

会计合并系统的通用功能一般包括合并控制单位范围管理、合并报表体系、合并抵销科目体系、合并抵销规则体系、合并工作底稿、数据集成功能等内容。合并控制单位范围管理功能用于确定纳入各级合并单位范围的单位列表和树形结构。合并报表体系是系统中设置的报表模板格式,用于搜集内部关联交易信息。合并抵销科目体系是与主表报表项目对应的报表项目列表,用于在合并报表、抵销规则、主表、工作底稿之间进行抵销数据传递。合并抵销规则体系是系统中设置固定规则,规定科目间抵销关系,合并报表中填列的内部关联交易信息通过合并抵销规则可以自动生成合并抵销分录。合并工作底稿是由系统自动查询生成的单户单位数据、合并抵销数据、合并报表的各种格式组合。数据集成功能是用于会计合并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接口。

(1)合并控制单位范围。合并控制单位范围用于构建和管理企业集团的股权投资架构。在合并单位范围中,单位类型包括合并单位、差额单位、单户单位三种。会计合并系统中的单位即类似与账务处理系统中的帐套,单户单位与企业集团中法人组织相对应。单户单位中填列的即为单户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其他附表。差额单位是一种虚拟组织,用于存储通过合并抵销分录计算得出的抵销差额数据。合并单位也是虚拟组织,用于存储各层级合并抵销报表结果。单位树形中数据关系为:合并单位数据=差额单位数据+单户单位数据之和。

如表1所示,M公司为母公司,按照股权架构A、B、C为其子公司。A公司又有S1、S2两家子公司,并且为M公司的孙公司。其中单户单位包括M(本部)、A(本部)、B、C、S1、S2。合并单位共包括M(合并)、A(合并)。差额单位包括M(差额)、A(差额)。在A(合并)单位中存储的是A(本部)、S2、S2三家单位合并抵销后的结果,这三家单位的抵销数据存储在A(差额)中。在M(合并)单位中存储的是M(本部)、A(合并)、B、C四家单位合并抵销后的结果,这四家单位的抵销数据存储在A(差额)中。特殊的,如果存在跨单位范围的抵销,例如B单位存在于S1单位的内部债权债务、内部收入成本费用、内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关系,则相应的抵销事项在M(合并)层面进行处理,而不在A(合并)层面体现。系统处理的原则是沿树形向上追溯两两抵销单位的第一个共同上级,即各单位在进行在线对账时是全集团内各单位互相对账,但系统进行抵销处理时是层层抵销。

合并单位树形的建立为会计合并系统存储数据提供了结构化支持,同时也是系统进行合并处理的基础。合并单位和差额单位这两种虚拟组织的建立也与账务系统有很大区别,体现了会计合并业务的特殊性。会计合并系统中的合并单位和差额单位数据均为自动生成,差额单位数据由合并抵销分录计算而来,合并单位数据由单户单位数据和差额单位数据汇总生成。企业集团的层级结构一般较深,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树形可以迭代深入,可以直观清晰的展现出企业集团的股权架构。会计合并系统中的单位也属于企业集团数据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应该与数据标准化系统建立集成关系。只有在数据标准化管理系统中审批通过的法人机构才能够在会计合并系统中增加。同时单位的修改、冻结也应由数据标准化系统触发。集团会计管理部门应对系统的合并单位范围进行严格审核,按照会计准则和国家财政政策相关规定建立合并树形结构。合并会计系统中的合并控制单位范围管理功能应具有强大的版本管理功能。企业集团的合并单位范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系统应该能够按照月度、年度保存不同时期的单位组织架构。系统用户选择不同的月度、年度系统应该按照当月、当年的情况进行树形结构展示。

(2)合并报表体系。会计合并系统中的报表格式包括基础表和合并报表两种。基础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其他附表。合并报表是指用来搜集集团内各单位内部关联交易的合并报表,包括内部债权债务表、内部收入成本费用表、内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表、内部长期股权投资表等。内部债权债务表、内部收入成本费用表、内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表。序号用于对填列的条目进行计数。对方单位是集团合并单位范围的单位列表,自动引用自合并控制单位范围功能中的树形结构,填列时仅能选取单户单位,不能选择合并单位和差额单位。报表项目是合并抵销科目体系中的抵销科目,一般与主表报表项目对应。金额即关联交易的本方单位入账金额。描述信息是对相关情况的文本说明。填报示例如表2所示,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合并报表数据一般从账务系统直接提取,这对账务系统功能设计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的账务系统设计一般均能满足相关要求,主要是相关债权债务、收入成本费用、内部现金流量流出流入、内部投资等信息需要区分内部客户供应商代码。账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一般能够区分客户供应商进行核算,但是在账务系统中很难区分出内部客户供应商代码。通过数据标准化系统、会计合并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账务处理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用到的客户供应商代码应该在数据标准化系统中进行审批创建。而账务处理系统中使用的客户供应商代码可以与会计合并系统树形结构进行校验,从而可以区分出内部客户供应商代码。会计合并系统通过合并报表进行合并抵销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核对对账双方的单位、科目、金额信息,系统即可实时生成相应的抵销分录。

(3)合并抵销科目体系。会计合并系统中的合并抵销科目实质是报表项目,是在系统中配置的用于在合并报表、抵销规则、主表报表项目之间用来传递抵销数据的配置信息。合并报表中用户填列的报表项目即为系统后台的合并抵销科目。合并抵销科目一般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报表项目相对应。合并抵销科目体系按照报表项目的性质需要设置科目的借贷方向,如果科目是借增贷减则设置为借方科目,如果科目是借减贷增则设置为贷方科目。

(4)合并抵销规则体系。会计合并系统中合并抵销规则体系定义了合并抵销科目间的抵销关系。合并抵销科目本身具有借贷属性,在合并抵销规则中则规定了分录的借贷方向。对于借方科目,则借增贷减,对于贷方科目则借减贷增。由于合并抵销规则生成的是合并抵销分录,合并抵销分录一般用于冲减科目金额,在差额表中一般生成的是负数抵销金额。合并抵销规则体系示例如下。以内部债权债务合并抵销规则为例说明。规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VS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多对多)借: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其中:往来科目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及长期应付款时该规则生效。处理的业务:集团公司内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及长期应付款的合并抵消,当A内部单位填报对B内部单位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及长期应收款记录,且B内部单位填报对A内部单位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及长期应付款记录时,系统自动按A、B单位所填金额进行抵销。

(5)合并抵销工作底稿。在会计合并系统中,系统可以直接通过合并抵销分录自动生成差额表,并最终形成合并报表。手工编织会计合并报表时往往需要先编制合并工作底稿,通过合并工作底稿生成最终合并报表数据。为满足会计合并报表用户对于合并工作底稿的查询需求,会计合并系统应提供合并工作底稿查询功能。合并工作底稿包括增减方向型工作底稿、抵消数型工作底稿、抵销明细型工作底稿、合并明细型工作底稿、业务分类型工作底稿等类型。

(6)数据集成功能。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应具有强大的数据集成功能(图2),能够从账务核算系统进行数据抽取,并能通过与数据标准化系统的交互实现相关标准数据的增加、冻结、修改、查询,能够进行监管机构数据格式导出,包括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国税总局等,支持通用数据格式导出,包括EXCEL、PDF、XML、XBRL等,能够支持向集团的商务智能系统进行数据输出。

(二)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推广应用

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建设时间从项目启动至项目上线试运行历时一般约半年左右,上线后试运行时间一般为三个月。系统上线以后,企业集团应该高度重视后续的推广应用工作。随着项目组的解散,外部顾问撤离企业之前,企业集团应该要求软件供应商做好知识转移工作。相关的后续服务保障工作在项目合同签订时应该予以明确。目前我国的IT咨询行业已经蓬勃发展,软件公司一般均能够提供非常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有效协助企业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企业集团除依靠软件供应商的协助外,在集团内部应建立起成体系的人才队伍,用以支持会计合并系统的推广应用。

(1)用户集中培训。系统上线后,必须对全集团用户组织专门的用户培训,建立培训、考核上岗机制。用户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数据质量高低。凡是在系统中进行操作的用户,必须对系统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进行上机操作。如果企业集团规模较大,用户培训可以分批次进行。一种培训方式是由企业集团总部统一进行,可以分地区进行,比如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分别组织培训和考核。境外地区用户可以组织专项培训。一般年底企业会召开专门的年终工作会议,也可以借此机会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另一种培训方式是企业集团总部召集各单位的主要报表主管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主要报表主管人员再对本企业以及三级以下企业进行培训,即分层进行培训工作,可以有效减轻集团的时间压力。

(2)关键用户培养体系。在会计合并系统上线过程中,可以在项目需求调研和系统测试期间将各单位的关键用户纳入项目组,使之对系统有较深的理解。后续集团在进行系统推广过程中,可以建立起关键用户培养体系,通过在各单位培养主要的关键用户,并与集团总部人员保持持续的密切沟通,可以有效的促进系统的推广应用。企业集团总部如果直接面对所有一线的系统操作人员,往往会面临时间和工作量方面的巨大压力,一般应采取层层负责制。企业集团总部仅联系二级单位人员,三级及以下单位人员应分层进行管理。

(3)热线平台支持。会计合并系统需要保持7*24小时运行,用户随时都有可能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查询,特别是在月末、年末更是系统用户数并发的高峰期。企业集团应建立起有效的热线平台支持体系,能够实时相应用户操作方面的各项问题。企业集团一般都有较为成熟的IT问题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或者需求进行响应、跟踪、归档。

(4)并购企业管理。企业集团新收购企业后,需要将新并购企业纳入到会计合并系统进行管理。并购企业融合包括管理的融合和系统的融合。集团应该制定响应的管理办法,对新并购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如何与集团会计合并系统对接,新并购企业如何纳入企业集团的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以便新并购企业系统能够迅速的与会计合并系统建立集成关系,能够及时相关信息。

五、结论

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是企业集团重要的会计信息系统之一,对于提高企业集团会计信息披露能力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会计合并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会计合并系统建设也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本文对中远集团会计合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企业集团会计合并系统架构和应用进行了研究,有以下结论:中远集团会计合并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多年,获得了用户的好评,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价值。中远集团通过会计合并系统的建立,极大的缩短了企业集团会计合并报表的出具时间,提高了会计合并报表的数据质量。企业集团会计合并报表架构及应用设计充分考虑了企业集团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企业集团业务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会计合并系统由于需要与众多系统建立起数据集成关系,应该逐步建立完善其标准体系。对于会计合并系统应该具备的模块内容,数据输入、输出标准应该建立起较为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为促进财务信息的良好互通和充分集成,提高会计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应该制定会计合并系统相关的标准体系。通过统一的标准体系,降低系统间进行数据接口开发的工作量,统一系统之间交流的语言,降低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隋小娜:《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4期。

[2]黄娜:《谈谈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16期。

[3]邱瑛:《信息化条件下企业集团管理会计应用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2期。

[4]蓝莹:《云铜股份公司ERP系统实施中的会计信息化探索》,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建设研究 篇10

现今我国大型的企业集团在合并财务报表方面, 皆存在一定问题。例如, 子公司的数量多、规模不一;集团内部的股权结构繁杂, 变化和整合时常出现;企业集团内部间的金钱交易频繁;合并报表的信息来源及其流程不够规范、这些都是一些直观存在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 还在信息的使用和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 企业集团的中心和各级管理部门为了能知道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 会要求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拿出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再依据合并报表提供的信息, 也相应的加强对绩效的评价, 提供政策指导, 加强宏观上的调控。第二, 对上市的大型公司来说, 它必须依据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的要求, 定期的在公开市场展示出在合并报表内容以外的如关联交易、附注和不同区域、行业的分部的业务信息等。

面对以上提到的问题, 外国企业集团通常利用商品化的财务软件或自身研发专门软件等手段来解决。在我国, 合并报表系统的模式主要有, 使用EXCEL进行计算工具实现合并, 利用数据库语言 (如FOXPRO、SQL等) 模拟手工操作进行合并, 也利用商品化财务软件商开发的在线合并报表系统, 如ORACLE等。合并报表系统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公司业务功能对报表的要求, 以及规范的合并报表系统的流程架构, 应该结合企业实际, 对合并报表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

二、合并报表系统需求的获得和分析

企业的合并报表囊括了母子公司所有的财务信息, 反映了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向以及经营状况, 对公司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流程一般是从下至上的, 主要包括: (一) 基础信息管理, 即企业编制统一的报表模板而且对抵销事项进行规范; (二) 数据收集审核, 主要是部门下级收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审核与报送; (三) 进行抵销处理, 对下级数据进行汇总并对应抵销项目进行抵销处理; (四) 合并处理, 编制合并底稿并对合并报表进行加工, 最终完成。

获得系统的需要并进行分析是解决系统建设问题的重要步骤, 其中主要包括:

(一) 业务需要的获得

建立一个合并报表系统就必须获得业务的需求。一般, 可以从去子公司实地的调查、学习商业化软件、由系统方和业务方就需求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来获得需求。至此, 再由系统方对业务方的需求进行分析整理, 用文字、表格等形式表现出来, 确定系统在流程控制与管理、架构、编制等方面的目标。在需求获得的过程中, 需要两方的共同努力, 业务方提出自己的目标和最后想要达到的效果, 系统方根据其需求, 高效的进行开发设计, 两者互相协调才能将系统建设的更加好。

(二) 功能需求分析

1. 报表模板、合并组织架构管理

对报表模板管理的需求就是, 对包括表格样式、报表名称、报表计算、审核公式等在内的报表模板格式进行定义。报表模板的管理一般由母公司进行统一的管理, 并且对其规范, 而子公司也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母公司的模板上增加特定的模板, 这就使得整个企业集团的模板管理体系更加清晰, 便于管理。

合并组织架构管理的要求, 就是对合并架构进行有效的配置, 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建设的业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以收集的各子公司的报表数据为基础, 运用分体系报表项目以及多套校验抵销规则, 多组织结构的编制合并报表, 使其既能够供内部管理所用也可以为对外披露提供信息支持。

2. 数据的生成、传输、审核

数据生成要求子公司依据母公司统一编制的模板进行编制, 合并项目可以通过合并报表系统进行编制, 单体报表则不需经过该系统进行编制, 而是直接在单体报表模板中生成。数据传输分为子公司向上级进行汇报和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进行数据采集两个部分, 主要是通过合并报表系统将数据模板化后上传, 也可进行单体报表批量发送。数据审核其实主要是对报表内数据的正确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 并提供自定义的具有合理性的校验展示工具。对于错误、审核未通过的则令下级公司进行修改。特殊情况下被强制提交的, 只能在被退回时进行修改。为了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应该对项目或者模板进行分组, 以便工作的高效进行。

3. 抵销和汇总合并处理

在依据子公司提供的数据和系统, 对基础信息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后, 生成抵销分录, 亦或是经过人工干预和判断之后, 编制抵销分录。抵销的方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类型, 依据现实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合并汇总可囊括定义固定项目合并底稿, 定义汇总口径等, 它不仅可以实现汇总, 也可以进行多次提交、多次汇总。进行抵销和汇总合并处理要求合并报表系统有整体展示, 明细查询功能足够灵活与便捷。

三、系统的架构设计

(一) 报表项目架构设计

对一个报表项目进行定义, 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配置:报表模板 (如集团模板, 子公司模板或集团一级子公司, 集团二级子公司) 、报表项目体系 (如1集团报表项日, 2 A公司扩展报表项日, 3 B公司扩展报表项日, 集团统一管理]、年度版本 (每年一个版本, 一般不允许一年内切换版本) 、对应报表编码 (对应每个合并层的报表编码, 各合并层可以组织各自报表项日, 可按照集团及了公司扩展) 、报表科目 (主维度一个或多个辅助维度, 可采取会计科目4+3+3+3+的编码方式, 同时报表科目前增加1位编码用以对不同报表科目属性作分类) 、报表科目名称 (报表科日的中文描述) 、分类类型 (如01账套02币种03存货分类) 、数据类型 (常规类型:期间 (年初、期初、期末) , 借/贷方 (累计) 发生数, 本位币/外币金额, 数量, 计税基础;特殊类型:如关于借款的利率、借款银行等) 。确定了企业的模板之后, 才能进行报表项目的编码工作。

(二)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1. 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报表项目管理, 组织结构管理。报表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的代码以及类型进行配置、审核、查询。组织结构管理主要有针对资产关系建立树状图, 对合并单元基础信息进行配置, 维护帐套人员和帐套关系等。

2. 数据传输审核

数据传输与审核中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审核, 还包括外币折算。其中数据传输中, 应注意以母公司的统一模板作为基础, 依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数据审核就是对数据的正确性以及项目的完整性、逻辑性等进行校正, 对于错误进行合理修改。作为编制合并报表中重要的一环, 外币折算应在抵销处理之前、审核结束后进行。

3. 抵销处理

抵销处理包括抵销规则管理和抵销分录管理。抵销规则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抵销规则表保护抵销分录的取值原则及数据来源, 对生成抵销分录的科目进行定义。抵销规则管理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维护、权益类抵销、内部债权抵销、内部关联交易、现金流量抵销五个方面。对于后四个方面可自动抵销。而依据现实的业务需要, 对不同类型的抵销做出不一样的抵销方案以满足工作需要。抵销分录管理它是由系统直接生成的, 但人工也可以对分录进行修改或增删, 修改的时间和人员将会被记录。主要是对手工分录进行录入, 查询, 过账等进行处理。

4. 合并处理

合并处理主要包括报表调整、合并账务查询和合并账务处理。报表调整即在抵销处理结束后, 对分录进行汇总, 整理, 存储, 对下级提交的数据进行汇总。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 对报表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政策、控制形式等的变化, 适时调整报表。合并账务查询即可以在进行调整的同时查询下级的编制状态, 执行提交上一级, 而合并账务处理就是进行汇总, 编制合并报表底稿。

5. 报表输出

报表输出包括报表的输出和下载。报表输出即依据用户的需要, 利用数据透视图等灵活的展示手段, 展示出多个字段的自定义报表。而报表的下载则是要求能够跨年度、公司、模板体系等进行一次性的导出。

四、结语

企业集团的财务系统管理的好坏决定的企业的发展, 必须合理的处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 加强合并报表系统的建设。合并报表系统的建设必须注意需求的获得和分析以及架构系统的设计, 不断地在实际中进行改进, 使得系统更加完善, 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祺.大型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建设的思考[J].财政监督, 2014, 03.

上一篇:中小型工业企业下一篇:写作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