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在快乐中成长作文700作文

2024-04-22

初一在快乐中成长作文700作文(精选16篇)

篇1:初一在快乐中成长作文700作文

我在快乐中长大,在幸福中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虽然这么说,但我也经受过各种风吹雨打。在各种环境下茁壮地成长。

我是在玩具里长大的。我从小算不上是衣来顺手,饭来张口,但也曾向父母提出无比苛刻的要求。如:小时候打针时,为了让疼付出点儿代价,就拉着父母去商城买玩具;有时一看见哪个玩具店开门了,就飞快地冲进去,然后满载而归的回家。尽管那时我的玩具已经堆成山了,但是我还是用各种方法往家里进货。妈妈给我买过许多书,我每次都爱不释手,但是过不了一两天,就被我抛到脑后去,忘得一干二净了,爸爸和妈妈也曾为这件事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了很多次。但是都没成功。直到上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书籍才是真正有用的,玩具只不过是消磨时间的一种娱乐措施。

我是在亲情中长大的。从小没有真正的离开过家,所以有一种深深的思念感,只要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那里要是有自己喜欢在一起玩的朋友或亲戚,就不想离开了。每次从一个地方回来了,就不约而同的想起一句话:“人,非得失去了,才能懂得什么是拥有。”还有,只要在路上看到无家可归的乞丐,或独自行走在路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就忍不住鼻子一酸。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有一个充满亲情的家。

我还是从挫折,怜惜,学习困难中长大的。但唯一不变的是,我是在快乐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联想,不断的练习才有今天的成果。从中我也悟出了一个使我受益终生的道理,凡事都是来之不易的,不劳而获,是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的。

篇2:初一在快乐中成长作文700作文

德育基地是个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的地方。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我们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德育基地。刚下车呼吸到几口新鲜的空气,一位教官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他的眼睛像机关枪似的扫射来扫射去,把我们每个人都从脚到头看一遍;好像把我们当成外星人一样看待。过了好一阵子他才严肃地说:“同学们,我是你们今天的教官。我姓黄,你们可以叫我黄教官;今天不管是谁,你们都必须听从我的命令;不然我会让他不好过!”

听到这里,我不禁感觉到现在就像在部队里一样。黄教官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的规定:不能擅自行动、不要随便乱跑、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教官的同意…… ……听得我都有些头脑发昏。终于,黄教官给了我们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我们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自己带来的食物统统拿出来给同伴分享。大家带的食物可真是丰盛:有羊肉串、紫菜、薯片、饺子、爆米花……我们一下子就一扫而光了。

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黄教官带领着我们一起去爬云梯。排在我前面的同学大多数没有爬完全程,这让我原来充沛的信心少了许多。没想到的是,轮到我爬的时候我忽然间感觉爬云梯很简单;我没两下就爬到了对面……我想,爬云梯需要的是手力和身体的协调性。这两个一直都是我的强项,所以我才过得那样轻松。

不一会儿就到了午饭时间。我到了饭堂后便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由于刚才的运动量较大,我的肚子比较饿;所以我的吃相可能很狼狈。作为这一组的副组长景一健耍贫嘴:“徐老娘,你的吃相比狼还像狼!”此时,我根本不想理这个男生,一旦被他缠上可就不好收拾了。

篇3: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品德课程追求回归生活, 其实就是要探索人的生命涌动与理性超越在生命活动中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发挥课程的作用, 更多地给予学生温暖的感化, 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 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使学生在生活中享受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 发展道德智慧。这种智慧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基于以上认识, 我尊重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 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用自己的情感去热爱生活。

一、积极感受, 充分享受

我们追求的“让学生在享受中成长”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确定“知行融合”的有效途径, 落实在具体课堂上就是寻求道德传递与个体体验相统一的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既能在课堂上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以引发和调节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又能作为学生个体品德社会化的内在保证。于是, 循着课程标准的基本走向, 我们走进课堂。当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高情感”这把开启“德性生长”大门的钥匙上时, 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上洋溢着的生命气息。

我有幸聆听了一年级的品德课———《认识新朋友》。老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照片带进课堂, 对着照片说故事, 展现特长作自我介绍。一个学生讲述着照片上自己打球的故事, 那虎头虎脑的样子很快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威尼”;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淘气事一股脑儿搬了出来, 在愉快的笑声中, 一个“乐乐猴”的形象印入同学们的脑海;听着小伙伴把自己的藏书放进了班级的图书角, 许多学生心中的“爱心鸽子”在飞翔;看到身边同学的才艺展示, 学生们羡慕的眼神在告诉我们:要和这个“小松鼠”交朋友。课堂上, 沉思凝眸间最让人心动。那一瞬, 课堂成了生命相通、心灵相约的场所, 情感所激发的人性的闪光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拥有的, 而在课堂安详而活跃的氛围中,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灵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是什么让品德课如此美

令学生终生感动不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冷血”, 课堂就会死气沉沉, 就谈不上平等民主的交流了。另外,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的, 时而愉悦、稳定、平衡, 时而烦躁、波动、紧张;时而积极自信, 时而消极自卑;对教师基本是感激、信赖、亲近, 个别也会有戒备、疏远, 甚至对立的一面。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最佳, 教者在教学中应始终保持宽容、轻松、愉悦的情绪带领学生共同去探讨和学习, 这样才会从情感层面和学生形成“共鸣”, 从而在心理上实现课堂的师生平等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三、让学生“存异”, 做学生辩论的对手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要学生敢于勇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求知欲、发现欲、创造欲都是一个人的本能。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平等、民主、自由的空间和氛围, 所以教师在课堂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设计探究话题, 创设发散情境;另一方面必须关注和尊重学生课堂上提出的见解, 而不能轻易地用参考书上的观点或某位专家的观点或者教者自己的观点来忽略、排斥、否定学生一些有着自己真切体验的个性化见解, 否则教师不但不能打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反而会给学生思维设置了一中瓶颈或藩篱, 严重地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要平等民主, 课堂上就不能完全“求同”, 应鼓励学生“存异”, 教者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要敏锐指出其价值所在, 这样既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 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创造、表达的积极性, 让课堂上“百花齐放”“万家灯丽?在这堂课里, 我们享受到明净而纯洁的、那种被人们唤为“情感与态度”的东西。我们知道, 课程标准把“情感与态度”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教材内容哪怕是阅读部分, 如《奇妙的冬天》《春天的盛会》……也是篇篇美文段段情。当我们把学生带入极为丰富的高情感地带时, 学生的课堂感受将更愉悦, 内心体验将更深刻, 道德评价将更准确, 反应选择将更敏捷, 品德学科也将走进“带着情绪去体验情境的第三个时代”。

二、珍藏感动, 享受感动

感动是对生活的感恩, 感动是一种幸福。学会感动, 是生活所需要的。感动是对生活的精神融入, 是对人生的珍视。与感动同行, 我们才能发掘出有价值的东西, 能更敏锐地发现、开发、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感动是对真善美的心灵回应。

感动源于对生活的挚爱, 源于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细腻地感受生活, 我们会发现感动是无处不在的。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沉静地融入生活, 让他们的心细腻起来、敏感起来、柔软起来, 相互分享体验, 分享感动:从老师新添的几根白发里读出呕心沥血的感动, 从妈妈清晨起床时蹑手蹑脚的动作中读出体贴关怀的感动。如果我们能引领学生细细地体味生活, 就会发现感动的天地是那么广阔, 我们和学生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里, 感应到更强的情感“电流”, 享受到更多的心灵感动。

三、回归真实, 享受真实

教育, 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孩子们把自己成长中的苦恼、成长中的乐趣、成长中的收获, 通过各种形式与同伴、老师、父母进行思想、情感, 方法等多领域的交流和探讨。然而, 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交流是否赋予了真情实感?是否以真实为基础, 孩子是否用漂亮的语言“哄”着我们?我们身为师长、父母者是否反思和检讨过自己在教育上的失策和误导?当教育与真实“分家”的时候, 那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1. 真实的德育应该以人为本, 充满人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 也要教会自己, 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悦纳。学生由于个性、家庭、年龄等各方面的差异, 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审美习惯、价值观念, 教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

火”。有时就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适当“分类”“分派”, 这样可以使观点产生碰撞和交锋, 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让学生“互评”, 做学生点评的听众

课堂上实现平等民主, 对学生课堂回答评价的渠道和方式的变化也是极其必要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冷落、批评、斥责中苦熬, 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课堂上要全力去找学生回答的闪光点, 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声、赞美声、鼓励声中学习。但一味地叫好、廉价的赞颂, 时间长了, 学生也就麻木了, 也就失去了课堂评价的效果。除了夸奖和鼓励外,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评价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答受到了同学、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让教师和学生及时指出其价值所在, 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和学生评价老师, 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在提出自己想法的同时, 也会使学生产生平等感和主人翁意识, 从而激发他继续思考、表达甚至论辩的积极性, 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在课堂实际操作中, 有时一个教学步骤中就体现了“同步”“共鸣”“存异”“互评”四种精神,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甚至在一节课的不同教学步骤中都需要不停地转换角色。当教师把在课堂组织和课堂设计和教者性格特征融为一体时, 便最终在教师角色定位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样更有利于贯彻新课程精神, 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改革。

(阜宁县陈集中学)

基本能力考试是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创造能力, 决不会是机械记忆。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 学生大都喜欢上体育外堂课, 基本能力的考试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如何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呢?体育与健康这一学科特点就是从实践中得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

一、系统学习体育项目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

1. 体验动作, 总结理论

体育项目丰富多彩, 包罗万象, 但归纳起来有田径、球类、体操等。每类中的每一项具体项目在外堂课的学习时, 要让学生去练习、去实践, 比如说足球, 学习脚背正面踢球, 动作要领需要几分钟才能记下来, 让学生一脚踢出去, 所有的感觉都有了;还有基础的田径教学, 基本动作系统地安排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去做, 动作技术实践得多了, 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就全面牢固了。

2. 学习运动项目, 延伸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习篮球运动的同时不单学习技术、战术, 篮球的起源、发展, 相关的裁判法, 中外篮球明星等与篮球有关的文化, 也让学生了解掌握, 加上惊心动魄的篮球实践活动, 学生对整个篮球运动的学习就比较全面具体;学习投掷铅球时, 铅球的比赛规则、丈量方法同时学习, 再进一步延伸到整个投掷类项目, 甚至所有的田赛项目的比赛规则, 告诉学生田赛运动比赛时预决赛取最好成绩。现场教学, 现身说法。每一节课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验动作的同时总结学习理论, 学生学习有兴趣也会记忆深刻。

高一、高二这两年, 我们把基本的运动项目都让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对动作技术都比较熟练, 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也比较全面, 充实了知识, 增强了能力, 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学生还会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二、体育实践活动带动健康课程的学习

高中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大多数也是与体育有关的健康教育, 所以利用体育外堂课学习的项目带动健康课程的学习, 比单纯记忆理论知识效果要好, 学生印象深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加明显。

1.运动项目与营养的教学

在外堂课上学习田径运动项目的同时, 可与营养结合起来, 告诉学生发展肌肉耐力多摄取定位食物中的肉碱, 心肺耐力多食含铁

衡量、评价。应该塑造灵魂, 张扬个性, 让孩子在教师开明的态度中, 回归天性, 真实地暴露、自由地舒展。教师要有多元的德育观, 允许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存, 要营造多元价值并存的空间, 提供足够的自由表达与争论的机会。比如:学生不善交往, 不要一味指责;学生挑吃, 不要讽刺;学生自私, 不要急着要批评。

2.淡化说教, 教育无痕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是一个享受心灵成长的过程。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 有所感悟, 产生心灵的感应, 从而由内到外地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得到升华。比如:有一位女孩子, 她的计算器不见了。女孩子看到班上另一位女同学用的计算器与她的一模一样。老师悄悄找到那位女同学, 平静地对她说:“别人丢了计算器, 和你用的一样的, 请你帮忙回家找一找, 你会不会当成自己的带回家了呢?如果真的在你那儿, 明天就带来给老师, 好吗?”第二天, 计算器就回到了主人的手中。老师表扬她拾金不昧, 这位学生的脸顿时红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

高的食物, 力量和速度多食高蛋白, 一切体育运动多食糖类。学生跑完后, 会感到肌肉酸痛, 可以告知学生哪些食物利于恢复体力———多食豆类、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中和体内乳酸, 缓解疲劳, 多喝淡盐水保持体内平衡。学生会记忆深刻, 比单纯在内堂课上说效果要好许多。

2.运动项目与预防疾病的教学

一切中低强度的耐力项目对人的心肺健康都有益, 耐力项目还能治疗肥胖, 轻松体育可以治疗糖尿病, 有氧操的练习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等。

3. 运动项目与心理健康的教学

体育课上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参与运动情况, 更容易了解学生性格特点, 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 或者说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 锻炼哪些项目有利于治疗或缓解哪些心理问题, 如练太极拳可以培养自制能力, 防止急躁;多参加球类运动, 可预防自卑和孤独等。

三、课前一分钟积累知识点

用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知识在正式上课前用一分钟的时间告诉学生, 如世界环境日、艾滋病预防日、奥委会成立日期等, 重要人物如顾拜旦以及和他有关的事迹等。

还有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环境保护, 避免生活恶性等章节与体育的联系相对较少, 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由准备的时间学习知识点, 告诉学生, 酸雨区、环境污染原因及种类, 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一并告诉学生。日积月累, 学生知识储备就会越来越丰富了。

学生高中几年的体育课上完, 感觉比较充实, 系统掌握了各项运动技能, 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能力。如果外堂课上“放散羊”, 内堂课死记硬背, 学生即无兴趣, 也不利于基本能力的学习, 更无法提升素质!即使以前不考基本能力, 我也坚持这样上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增强学生健康,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给予是一种幸福, 将自己所学、所会、所能给予自己的学生, 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在新课程改革中, 体育课如何上, 如何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发展, 一直是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 希望我的做法和体会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示, 进一步推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1.临沭县实验中学, 2.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

3.给学生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

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不断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真实情境和教育契机,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考虑学生的需求, 关注学生的状态, 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心理状态下真实地敞开心扉, 放飞思想, 进行心灵的沟通。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 因为“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 生命是丰富的、多变的、复杂的, 所以对不同的生命也应有不同的解读。学生在这样真实的课堂中快乐地探究着、享受着过程。学生就应该在这样的氛围中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篇4:在创新中育人在快乐中成长

一、 确立学校办学特色

在学习孙元涛校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自己的改革方案。[1]高区一小毗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两所高校,区内拥有“三星电子”、“卡尔电气”等高科技企业。在明确优势、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学校聚焦未来,力求提升科技教育品质与内涵,提高师生的科技素养、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提升快乐教育理念,与科技特色双轨并行,最终实现“创新中育人,快乐中成长”的教育愿景。

在整体发展战略指引下,学校探索形成以“校园科技节”为主线的系列科技教育格局,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校园科技节,成功承办威海市第三届科技节。师生多次在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以及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了监督体制,在构建科技特色小学的同时加强学习“四维”督导体制,共绘教育美好蓝图。[2]然而,学校并未停止深度探究系统实践的脚步,进一步提出“以高远的站位展望教育,以前沿的观念思考教育,以全局的眼光审视教育,以开放的思想创办教育”的核心理念,明确了高区一小科技教育的基本方针,即“三个有”: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风格,学生发展有潜力。把科技教育的纵深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纳入学校长远规划,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促使学校的科技教育进入百花盛开的春天。

二、 创设科技教育环境

科技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更需要充分的人文积淀。为此,学校加大投入,建设个性化的科技教育环境,营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精神氛围和群体文化。

首先,加强科学实验室、数字探究实验室、航空航模活动室、标本活动室、机器人俱乐部以及气象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科学便捷的成长环境。

其次,充分利用走廊、楼梯、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建设“科技长廊”、“科技天地”、“星光大道”等宣传、教育及展示平台,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受科学的魅力。

再次,广泛整合学校、家长以及社区资源,成立“科技教育专家库”,凝聚教育力量,拓宽教育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参观了北京、江苏、青岛、济南等省内外科技名校,创建了“校园科技馆”,开辟了“科技孵化园”,增设了“成果荟萃”、“现场观摩”、“智慧体验”等集中展示及活动版块。各种交流、展示平台的创设,为选好“圃”、育好“苗”奠定了基础。

三、 培养专职教师团队

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离不开一支卓越的教师团队。高区一小科学团队于2010年入选威海市首届名课程团队,经过反复打磨历练,如今已顺利通过考核和认定。四位专职科学教师,分别在物理实验、航空航模、创造发明、信息技术领域各有建树,这支专职团队的力量毋庸置疑,但如何激发潜能、以点带面、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战斗力,成为创建科技特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调整行政管理结构,创建“科技教育研究中心”,由分管校长担任中心主任,选聘科技骨干教师担任副主任,形成以科技中心为主、以年级组与学科组为辅、以实验室和活动室为载体的运作机制和由科技中心主任具体负责的管理体系。为提高科技中心的工作能力,学校积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通过“外脑启智”、“学习取经”、“科研培训”三个主渠道,全力打造具有先进科学理念、开放科学视野、深厚科学底蕴、创新科学意识的“四有型”科技教师。

四、 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学校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维度出发,将培养学生综合性创新素质共识于教师、融会于学科、扎根于课堂。譬如数学学科,启发学生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语文学科,倡导文本改写、续写、扩写,训练创作思维;再如五年级级部开展的科学创新训练课程,从头脑风暴技能、特性列举技能等方面,培养创新思维等等。[3]通过实践,教师初步掌握了创造主体教育教学、创造过程教育教学、发散与集中教育教学、思维定势打破教育教学、辩论式教育教学、探索式教育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科、每一节课、每位教师都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创新素质,将科技特色课程化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目前,学校普及科技类的校本课程有低年级《运动与科技》、中年级《科学与生活》、高年级《科学自由行》,提高科技类的校本课程有《科幻画》、《飞向蓝天》、《多彩创意泥》、《我们爱发明》、《炫动四驱车》、《快乐机器人》等。学校依托校本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特长,踊跃参加各类竞赛。以项目为例,2012年开设机器人校本课,仅一年时间,先后三次组队参加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FLL机器人世锦赛山东省赛区选拔赛、第十届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山东选拔赛,取得了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学校被评为“第十三届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优秀组织奖”。

为了促进校园里“科技幼苗”的茁壮成长,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科技新舞台”。“校园科技节”更是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了科技实践与展示的广阔舞台。经过11年磨砺、积淀,我校逐步以“普及中提高,实践中创新”为突破口,提升形成“主题鲜明、赛项普及、全员参与、成果显著”四大特色。每届科技节,通常历时三个月,分两个阶段:一是“发明创造”阶段,设有科幻画、小发明、创意设计、科学论文、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六个赛项;二是“科技运动会”阶段,设有弹射飞机、四驱车、机器人等10余个个人参赛项目,以及大象穿纸、鸡蛋撞地球、神奇纸桥4个团体项目。科技节已经成为我校学生自己的节日、独特的节日、盛大的节日,也是家校联动、校企联动的绝佳契机。

五、 科技教育硕果累累

春风拂煦花千树,风劲扬帆正当时。近年来,学校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师生科技类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81人,培养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预备小院士”30人。辛大维、秦时月、刘科良三位同学发明的“钢珠滚动梯形槽式地震报警器”、“钢珠滚动式地震报警器”、“破(薄)冰器”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陈博文等同学的5项作品正在申报专利的流程中。两任校长被评为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春晖奖”十大杰出科技校长,宋福东老师被评为威海市十大优秀科技教师,荣获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80余次。学校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数字科技馆地方工作站”、“威海市科普示范学校”、“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优秀组织奖”、“综合实践科研课题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优秀组织奖”、“威海市科技节优秀组织奖”、“威海市‘和谐校园’及发明创造‘和谐教育贡献奖’”等等。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团860多人次。威海市委市政府、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地震局、威海市科技局、威海市科协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对学校科技教育理念、氛围、思路、定位等高度褒奖。学校科技教育成果及经验,在山东省科技教育年会暨山东省科技创新现场会交流推广,《现代中小学教育》、《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等多家报刊、媒体进行了刊载、报道。

2013年10月,学校十年科技教育的结晶——《创新中育人 快乐中成长》一书正式编辑、出版、发行,这标志着学校“科技与文化并行”双轨发展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思路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元芳.构建“四维”督导体制,共绘教育美好蓝图——关于建设珠海区小学督学责任区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3(5).

[2] 李颖.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新课程:上,2013(9).

[3] 姜浩宁.特色与品牌——聚焦学校特色建设[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

篇5:初一叙事作文成长700字

_700字

展翅翱翔,是多少人的梦想;飞向远方,是那天空中鸟儿的期望;踏雪奔腾,是马儿的理想;断肠思乡,是游子们的不得已;无忧无虑,是人们的理想。世界,梦想无奇不有,从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到现在他出门便可以实现,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千百年来汇集了多少人的梦想而这些形象的构成了中国梦。

正如古人一样,不管怎样的成功的背后总有一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却构成了他们的无限动力,使而得到自己的成功。每当用光速走到电视机前打开《开讲了》,那些名人用他们的一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每当提起那些不如意他们的眼睛里总会有这颗颗泪珠,心里也自然会带着阵阵心酸。那些直到成功不难的人们为了成功还是踏出了那一步,为了成功,不管有多难,不管有多苦还是咬紧牙关坚持走了出来。

可看了这些,往往总有一些人还是听不进去,好像“招风耳”左耳进右耳出,总是听不尽,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心,忠言逆耳益于行”,可还是不能劝慰他们那你逆反的心灵,总要和家人吵个底朝天。他们吵的途中总会有几句伤透大人心的语言,可家人还是默默无言。吵完之后总会跑到房间大哭,或说离家出走什么的,可回来了家人总会什么都不说,容他在家里大肆妄为,他以为是家人怕了他做些无法容忍的行为。像这样反反复复不知不觉就过了三年,到了考试结束时没有好成绩总会去怨他的家人,可在他的心里早已淡忘了家人多次教育他,可他怎么也不听后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后来只能在大街上乱混,无所事事,混网吧,一事无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不听家人的话,不然到最后受苦的总会是自己,有一句话这样说道:“这个世上你谁都可以不相信,但你不能不相信自己的家人。

篇6:快乐成长初一作文

那么,什么是成长呢?雏鹰由嗷嗷待哺到俯视天宇是一种成长;蚕由作茧自缚到化蛹成蝶也是一种成长。岁月流失,年华老去,我们从少年到暮年,从无知到睿智,更是一种成长!但“成长”绝不同于“成长”。我的成长之路便没有如雏鹰振翅的艰辛,没有如化蛹成蝶般的痛苦,即使有短暂的风雨,但还是以风疾云高为主旋律,以万里无云为主色调,奔走在成长之路上,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儿时的我很幼稚,记得那时家中有一只小猫咪,甚是可爱,时值夏日,慵懒的阳光懒懒的洒在人的身上,甚是悠闲,我却在烈日之下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给猫洗澡。小猫咪在水中拼命地挣扎,当一盆水被小猫和我玩没了时,“洗澡”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可是洗过澡的小猫咪却并没有活蹦乱跳的同我玩耍,而是愈加慵懒,后来听妈妈说才知道,猫很怕冷,猫的一生从不下水洗澡,体质弱的猫一旦被水淋过,可能还会因此葬送了性命,我听后便匆匆带着小猫,去找同村的李叔叔为小猫咪治病,因为我体质较弱,一年大病小病连连不断,区卫生所的路比回家的路都熟,因此,一会儿就到了卫生所,可是李叔叔却根本就不懂兽医,自己反而闹了大笑话。

篇7:在挫折中成长初一作文

在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65分!当老师发下试卷以后,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用手揉了揉眼睛,睁开一看,还是65分!我大吃一惊,心里紧张得像揣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忐忑不安,心里想着:我怎么会考怎么差的分数啊!是因为题目太难了,还是因为我没有复习好呢?这样的分数我回家怎么跟爸妈交代呀!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糊里糊涂的把试卷塞进了抽屉。放学的时候,我的双脚像被灌了铅一样,慢慢吞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后,我像往常一样,把作业拿出来做,我不敢把分数告诉爸爸妈妈。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不,只听“叮咚叮咚”的手机铃音在我耳边响起。只见爸爸把手机打开,他的目光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好像随时要火山爆发一样。“囡囡,把试卷拿过来给我看看。”我心里“咯噔”一声,只好去书包里翻,可是我左翻右翻,就是没有见到,突然,我想起来把它放在学校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的试卷不小心放在学校了。”可爸爸却不理解我,顿时,我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篇8: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一、巧激趣味, 引领愉快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 学生有了读的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 以情导情, 唤起学生主动愉快阅读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中是相互合作、交流的对象。因此, 教师要时刻保留一颗童心去和学生一起阅读、感悟, 进行心灵和精神上的对话。教师可以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所描绘的世界中去, 从而与作者、文本积极对话。教师要将心, 将师心比生心, 以师情唤生情。这样, 学生有了阅读的热望, 就为师生对话奠定了最直接切入点。

2. 情随境移, 陪伴学生体验愉快阅读

教师要伴着学生学海泛舟, 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 感悟语言, 体验阅读的快乐。放手让儿童亲身体验, 去认识事物跟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所取得的效果, 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 这是因为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 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在阅读的时候, 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建一种自由、愉悦、富有情趣的阅读氛围, 使学生感到亲切, 从而学习的热情高涨, 能够全身心地去感悟、探究、表达, 积极主动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平等对话, 引领个性阅读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努力营造出平等的氛围, 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 从而达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1. 明确主体地位, 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

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 在阅读的时候, 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即初次感知、熟读精思到活读鉴赏。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因此,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指导学生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和欣赏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 他们会学得轻松、愉快。通过阅读, 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了解、感受以及疑问, 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

2. 打造对话平台, 引领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

无论打开哪一篇课文, 就等于进入了一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 就要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 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教师除了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的探究,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 还要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起对话的平台, 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空, 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交流中丰富生命。

3. 尊重情感体验, 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教材由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构成, 其内容也十分丰富, 其中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在的情感体验, 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思想情感的共鸣。此时, 学生才能展开想象, 启动思维, 才能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 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三、内引外延, 引领创新阅读

阅读是学生对语言与人文内涵不断生成、构建与创造的过程。因此, 语文教学还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质疑文本, 在对文本有了独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引发学生产生新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另一方面, 通过拓展性阅读, 以课内带课外, 以一篇带多篇, 以精读带博读,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语文基本素养, 进而推动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1. 自主质疑, 指导开展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 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学习气氛, 鼓励学生自主感悟、自学有疑, 敢于向司空见惯的事物挑战、批判, 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只善“答”, 不善“问”的行为。同时, 也让学生逐渐地养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现了“知识在思考中增长, 在疑问中创新和更新”。

2. 法内于外,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教师应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即把课内所得之法, 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变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 增长见闻, 以求“课外促课内”。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 适时拓展阅读, 以一篇带多篇, 以课内带课外,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篇9:在劳动中成长,在快乐中劳动

摘要:目前对幼儿的社会教育,使得孩子缺乏同伴交往,而家长对幼儿过分的宠爱,使幼儿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程度总体不容乐观。因此,在大班进行了“开展生活劳动活动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作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的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社会参观和实践活动等生活劳动活动,学到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及技能,学会合作、学会分享,陪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

关键词:生活劳动 社会性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如果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没有社交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那么就会使幼儿成人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求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学前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格外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在大班进行了“开展生活劳动活动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旨在通过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做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的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社会参观和实践活动等生活劳动活动,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形成其初步的日常生活规则和社会规则。

二、我们的行动

(一)生活劳动活动内容的选择

生活劳动活动的内容多样,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需要、生活环境和季节特点,在进行研究时把活动内容分为两大块,即实践活动篇和社会参观篇。实践活动,又分为日常活动实践和公益活动实践。日常活动实践主要是指让幼儿参加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生活性劳动和食品制作,如洗手帕、洗菜、做水果三明治、水果沙拉等。公益性实践活动,是让幼儿参加一些为社会、集体或环境提供服务的,具有帮助性的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帮助清洁道路和绿化带卫生等。

(二)生活劳动活动的组织形式

活动的组织形式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活动的开展,我们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图):

三、生活劳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点

1.顺藤摸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尤其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思维水平来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幼儿可以迫于成人的压力坐在那里“接受教育”,可以坐在那里只看你动手,而他什么也不动,那么就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自然也就得不到“瓜”了。所以,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顺着幼儿“兴趣”这根“藤”摸,才能使活动达到理想的程度,摸到你要的“瓜”。特别是社会性教育,教师更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研究中,我们贴近幼儿的爱好,更好地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按照幼儿的喜欢兴趣,组织专门的生活活动。

2.顺“其”自然。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来自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差异,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就应该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该给能力足的孩子以足够自由的空间和余地让“其”进行自主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则可以降低操作活动的要求或是教师从旁对其进行特别指导,让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自然地接受活动所带给他的收获。也许不同能力人的收获会不同,但这一切是建立在他自身的能力和意愿之上的,并不是教师所强迫的。

3.顺水推舟。在活动中,教师会也许会听到类似于“老师我不会”“好累啊”这样的声音,这就是代表孩子们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收到信号后,教师应该首先对情况进行了解,再针对情况行动,万不能在活动中进行包办代替,而是应该相信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对幼儿进行启发和鼓励,尽量借助幼儿原有的经验,顺着这两股“水的力量”把“小船”轻轻推起来。而不是直接进行驾驭,使之向前。应当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分享点滴

(一)社会认知方面

通过一系列“生活劳动活动”的实践和参观,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改变了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作风,孩子变得独立自主了,都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做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会发现有幼儿会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有时还能进行分类投放,而且对于别人乱丢垃圾、破坏绿化的不良行为,大家看到了都会进行指责。

(二)社会情感方面

幼儿在生活劳动中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体验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从而使他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大家更是对身边的伙伴和自己有了重新的了解和认识。记得在参加幼儿园的故事比赛和广播操比赛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进行准备,因为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朝同一个目标前进:我们一定要尽力做得最好。

(三)社会行为技能方面

1.生活上动手能力的提高。从学会了食品制作后,经常可以听到家长来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没事就做水果三明治、水果沙拉给他们吃,有时候还会洗洗手帕和碗筷,他们能把课堂上所教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无论是在幼儿平时的交往过程中还是活动中,明显地感到他们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正是快乐的生活劳动活动让他们能快乐面对生活。

五、展望未来

在幼儿园里,生活活动是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教育活动类型,是促使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一些隐性的教育活动。不仅能自己动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还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希望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及技能,能陪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在幻想中成长初一作文

我无法从城市繁华和钢筋水泥森林中寻觅诗意,所以成长中总耽于幻想,幻想让我的思绪自由飞翔,我幻想自己住在江南。江南得水,灵动婉约,澄澈见底,掬一捧就能嗅到诱人的醇香。江南的雨,斜斜密密,如珠帘锦帐,黯然了一地柔软的芬芳,织进了江南美丽悠然的文化,我幻想自己披一身幔纱优美的轻纱,独倚望江楼,眺望斜晖脉脉,等待伊人身影;我幻想自己在夜阑人静,看帘卷西风,品馨香盈袖;我幻想自己执一柄长啸,吹出一阕噬骨的忧伤,思念一段芳香的江湖柔情;我幻想自己披一件长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中独自垂钓,钓起满月动人的涟漪;我幻想自己撑一把油纸伞,寂寞而孤单地行在雨巷,结识一位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成长总是耽于幻想,幻想让我的思绪自由飞翔,我隔窗而望,木雕花窗外一缕缕美妙的细丝,在深深庭院中细数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晶莹忧伤;我幻想自己在水这方,远瞻蒹葭苍苍的凄凉;我幻想自己身居陋室却胸怀天下,洁身自好而安贫乐道;我幻想自己踏一双饱经风霜的草鞋,饮一壶迷醉自我的烈酒,就一碟唇齿生向的芬芳,执一卷洋洋洒洒的诗杖,在繁华昌盛的大唐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辉煌。

成长总是耽于幻想,幻想让思绪自由飞翔,月覆板桥,檞叶成霜,我是多愁善感的人儿,明知心事连连,却仍强作笑颜;我是海纳百川的圣贤,饱览大河山川长城之巅;我是满腹经纶的诗人,伫偏远山峦,披一身霓裳气定神闲;我是驰骋江湖的侠者,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篇11:初一在学习中成长作文

还记得儿时的经历,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孩子王,那时的世界仿佛就是一个游乐场.我整天游乐在其中,对学习毫无兴趣.细心的妈妈给我买来一本《伊索寓言》.她唤我过来,对我说:“看,妈妈给你买什么好东西了?”我一看是书,便抱怨起来:“原来是书啊!真没劲,我不看.”妈妈拍了拍我的小脑袋,对我说:“你可以先试着看几页,之后再选择是否看下去.”我不耐烦地翻开那本《伊索寓言》.可出乎我的预料,书中一个个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年幼的我也许并不能读懂书中所蕴含的深意,但书籍给我带来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从那以后,我不再是一个终日只知嬉戏的顽童,我可以安静地读书了.

那时初一的一次期中考试,我这个所谓的考试高手,竟取得了“历史最差成绩”.我怀着郁闷的心情回到家中,一回到家中我便整个人瘫倒在床上.我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望通过阅读来缓解我心中的压抑.不一会儿,我便沉浸在书中鲍尔的`分到故事中,忘却了失败的痛苦.我想:保尔在承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后,依然不屈不挠、奋勇向前,我只不过经历了一点小小的挫折;为什么不能重新振作呢?于是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书籍给予我坚定的力量,让我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永远面带微笑.

在一片片满涵思想的文字里,我读懂了鲁迅的深邃;在一个个离奇曲折的情节中,我读懂了金庸的睿智;在一幅幅诗意的画面中,我读懂了郭沫若的才情.在轮椅上高唱生命之歌的张海迪,不仅令世界动容,也给了我信心与信念;在赛场上驰骋的姚明,不仅在NBA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使我不再是一个对着夕阳幻想的人.

篇12:成长的烦恼700字初一作文

我现在已经六年级了,父母抓得尤其紧,一看我,便唠叨:“哎,要努力啊,现在已经六年级了,最关键的时候,若不努力,人生就泡汤了!”如今的父母,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哎,真是压力山大,烦恼重重!

这回,我考了98分,以为自己很不错,可是,那个数学天才朱头又是100分。

“女儿,这回考了几分?”妈妈一眼期待。“98分”我真是无语,每次放学第一句“考几分”。妈妈还好,但仍有些不满:“那小朱几分?”“100分”又问那朱头的分数,这便是第二句。“什么?又100分?哎,你就是不努力,人家小朱这学期特用力,这就连连满分,次次第一,你呢”

到家了,我正准备看电视,妈妈那愤怒的吼声传入耳朵:“一到家就看电视,懒,不用功,还不快写作业!”就这样,这烦恼久久飘在心田,越飘越浓。

成长中的烦恼,如同小河奔向大海途中那一块块大石;如同下雨天时坑坑洼洼栽跟头的土坑;如今不论几分都不是那一句表扬的话。

“妈,这次我考了第一!”我兴高采烈地将喜讯报给妈妈,却换来一句“一次有什么用,考好了也不能骄傲!

“女儿,几分?”“嗯89分”我用小到不能小的声音发出。“小朱呢?”“100”“什么?”

篇13: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爱上阅读课, 教师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让学生爱上阅读课, 笔者注意做到了两点:

1.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首先, 我平时注重和学生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 做他们的大朋友, 而不是严厉的师长;其次, 我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在课下和学生相处中, 我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深厚文学素养、儒雅的谈吐吸引他们, 努力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2. 以文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笔者从一年级开始, 就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入学伊始, 孩子们刚刚开始学汉语拼音, 这时, 我就从网上下载各种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每天语文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听一个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名家精彩的的讲述, 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下课了, 学生们围着我问:“老师, 这么好听的故事您是从哪弄来的?”我告诉同学们:“书店, 我们班级的图书柜里有好多这样的故事书, 如果, 你们学好了拼音, 就可以自己凭借拼音阅读故事了。如果你们学好了汉字, 你们可以读的故事就更多了。”这样,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二、让阅读塑造学生的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因此,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今, 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乐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了, 但是, 现在的孩子由于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备受宠爱, 对于他们来说, 所有人对他们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而他们却可以不尊重任何人, 可以随心所欲,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在上课时, 他们任意在课堂上大声喧哗, 随意丢弃垃圾, 课堂教学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针对这些现象, 我在教学中, 注意做到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 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 通过文本教学, 学生们明白了大家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是因为这双小手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然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的小手为大家做过哪些事情呢?”刚才热闹的教室安静了。我话锋一转:“孩子们, 以前没做过不要紧, 以后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 纷纷说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我继续引导:“那么, 我们每做一件事, 就把它记下来, 一周下来, 我们做一次展示好吗?”学生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许多家长高兴地向我反映:“孩子懂事了, 知道帮家长做事了。”语文课本中这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很多, 例如, 在教学《失物招领》这一课时, 我教孩子们懂得不能随手丢弃垃圾;在《月亮的心愿》这一课, 我让孩子们学会关爱父母;在《夏夜真美》这一课, 我让孩子们懂得要互相帮助。在教学中, 我时时处处注意耐心引导, 以平等的对话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三、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发展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 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阅读中, 学生更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广泛联系个人已有知识和个体生活经验之后而生成的。每个学生的探究都会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必须抱乐于接纳的态度, 而不能以僵化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 扼杀他们创造性的火花。为此, 我把争辩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课时, 学生们对于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展开了争辩。甲方认为: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 当山洞中迷路, 贝琪绝望时, 三次探路, 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 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爱心的孩子, 讲精彩历险过程, 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 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乙方认为:汤姆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骗过姨妈, 来到墓地。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首先, 他不应该欺骗长辈, 这是不诚实的表现;其次, 他们来到墓地, 是一种十分冒险的行为, 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万一, 他们被杀人犯乔艾发现, 很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样, 把辩论引进课堂, 给学生创造了宽松、活跃的气氛, 他们可以各抒己见, 在争辩中学会辨别, 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当然, 教师要对学生的争辩进行适当的引导, 使学生对争辩的结果有明确的认识。最后,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汤姆有了正确的认识, 我们应该学习他勇敢、乐观、有毅力、有爱心。但对于他盲目冒险是不值得提倡的。

篇14: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一、模式内涵

“347”教学模式的“3”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4”指课堂组成的四个部分,即“体验·自主”辅助引趣,“体验·自主”激发兴趣,“体验·自主”保持情趣,“体验·自主”保留余趣;“7”指教学的七个环节,依次是辅助引趣、尝试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讲评价和回顾总结。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展示的欲望。

二、实施策略

1.课前

课前,教师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要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场地器材。

二要做好小组文化建设。首先,要合理分组,并拟订组名、口号。其次,要确定小组成员角色,并做好分工,一般分组长、副组长、发言员、激励员、挑战员、安全员六种角色。最后,教师给每个团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提前收集与整理资料,并做好必要的辅助训练。

三是安排好队形与站位,根据教学需要,一般采用圆形发散站位(如下图)。

2.课中

课中重点围绕四个部分组织。

体验·自主”辅助引趣和“体验·自主”激发兴趣两个部分,对应辅助引趣和尝试体验两个环节。辅助引趣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开展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为新授课做好铺垫。尝试体验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与整理的资料独学,也就是开展尝试性的体验练习。教师通过巡视与指导,发现学生独学中产生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重难点。

“体验·自主”保持兴趣部分对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功展示、精讲评价四个环节。首先,教师下发导学案,各小组根据导学案和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间,教师要巡回指导,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团队展示成果,并开展师生、生生互评(评价量表如下)。

小学体育游戏课堂评价量表

“体验·自主”保留余趣部分对应回顾总结环节,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教师根据主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二是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学习情况,并适当地布置课后练习;三是有序地归还体育器材。

3.课后

学生根据课后练习内容,对所学游戏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教师应及时反思、总结本课教学的优缺点,便于改进与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篇15:成长的烦恼初一作文700字

面对成长的烦恼,我不会害怕或退缩。我还记得那次,数学试卷发了,考试开始了!学生们一个个努力学习,听着沙沙声。钢笔在试卷上摩擦是希望的火花。此刻,我也自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此简单,我欣喜若狂。但是当我拿到成绩的时候,我傻了眼——我只得到76分。

我从来没有得到这么低的分数!我也不是没有认真复习,但是为什么我得了这么低的分数?看着跳舞、欢笑和快乐的同学,我的眼睛里开始打转:为什么,你不像播种一样收获更多?那我怎么支付与回报不成比例的费用呢?一定有原因的!结果,我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试卷,最后得出结论,数学试卷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充满了陷阱。我做了许多错事,因为我没有仔细检查问题。从那时起,我强迫自己不要粗心大意,不正确地阅读题目就写作。经过努力学习,我的数学成绩终于回到了顶端。压力也是一个大问题。离开小学,进入初中,就像离开阳光之路,走进荆棘。

篇16:成长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

成长从我诞生开始谱写着。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印刻着流年,以永不苍老的姿态存在。那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也在我的耳边萦绕着,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

幼儿时期,是一个个串在枕边的故事。每一个夜晚,爸爸和妈妈总会陪我入睡,一声声“宝宝,睡觉”在我心中荡漾起一股暖流。属于我的晚上,天天听歌,听故事已成了我必修的课程。《小红帽》是我的最爱。我总会吵着闹着让爸爸妈妈为我讲。我爱听这个故事,但我更爱听爸爸妈妈的声音。讲了故事,一首动听的“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萦绕耳畔,让我每个夜晚安然入睡。幼儿时期,那一个个爱抚的眼光,那一段段动听的歌声,总会在这张小床上回荡,至今还存在。它被记录在了我成长的第一页,第二页……

那小学时光在脑海中浮现――“裤子又短了,该买新的了”一年级了,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我有了老师,同学,开始了人际交往。那时候的我,胆小,害羞,不敢说话。在群体中,我慢慢锻炼自己。每天还会像以前一样,我在校门口等着爸爸来接。上了二年级,因为爸爸工作忙,下班时间又晚,所以我自己回家,从那时起,我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三年级,爸爸经常工作到深夜,妈妈八,九点钟才能回来,妈妈每天早上做好饭,放在冰箱,我放学之后热着吃。爸爸从那时起就没什么时间管我了,我只能独立,但我没有耽误学习。妈妈欣慰的说:“真棒!”四年级了,我学会了自己做饭,已不用爸爸妈妈操心了。虽说如此,每当下雨天,他们总是千叮嘱万嘱咐要我带伞,天气冷了,总不会忘记让我多加一件衣服,大热天,爸爸总会额外给我钱说:“天热了,买个冰棍吧!”虽然他们很少陪我,但这段时光让我倍感温暖,在成长中已刻上了这段时光,永远留在成长的第五页,第六页……

上一篇:天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_用天赋造句下一篇:王佑镇作风建设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