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悟散文随笔

2024-04-26

茶悟散文随笔(通用7篇)

篇1:茶悟散文随笔

茶悟散文随笔

“在山水明月之中与友人静坐于亭台阁楼,引一壶流觞曲水,左听潺潺溪水,右赏草木风华,有鸟兽虫鱼微风作伴,携古琴以抚,在茶香之中与天与地与人作一个和谐的交融”。这是战友与我谈起喝茶场景中的一个美好愿望,也触发了我对品茶的阵阵感悟。细细想来虽然年龄不大,喝茶却有十来年,想起儿时的喝茶,那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喝”,还总感觉其中的苦涩,从未领略过其中的妙意,后来学了学喝茶,便爱上了喝茶。

茶能给人带来静心静气的感受。在炎炎夏日摆一杯飘香神州的淡淡绿茶,给心浮气躁的自己来一阵微风拂面的清爽,看着那透明玻璃杯中的绿意盎然,给疲惫的.内心一种生机的舒放!这绿叶也真是调皮,一上一下,一会儿倒立,一会儿挺立,折腾累了就躺下了,别有一番韵味,心中的不快也会被这调皮的家伙给逗乐的!香飘满屋让你忍不住的去做点什么,哦,原来是这环境中还缺少点音乐,点开播放器,自然古朴典雅的旋律吟绕心间。细细品啜,茶于舍齿喉胃之间留下清新淡雅之气,突然让人心旷神怡。再来品饮,无不让我联想到文人雅士的爱茶惜茶颂茶的故事,仿佛看到了欧阳修引三峡中水煮泡阳羡茶高唱“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蒙山顶上普惠禅师种植茶树下山引扬子江中水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道家士人得道羽化登仙的缥缈,此时在静心与静气中慢慢感受!

茶也给我以智慧的领悟。“好茶须得好水泡”,茶好水次,自然不会有好茶水,就如蒙山顶上茶须得扬子江中水,宜兴阳羡茶须得三峡中峡水,取错了的苏轼只得向欧阳修赔礼道歉。只看茶不观水也不会有泉水上,河水中,井水下的说法了,所以济南的名泉可是爱茶爱水之人的必去之处。水与茶又仿佛男女恋爱,水温不当,水质不好,茶叶哪怕顶级也会大失其色,中国文化中的门当户对也有极大道理,认识偏差,价值观不同,差别太大,强扭着泡也不会有飘香满屋,喉底回甘,神游三山五岳之感。“倒茶七分满留足三分情,茶满欺人,酒满才敬人”,以前不懂这个道理,家中客人来了,一杯佳茗表其欢迎,满满一杯盛了上来,手被烫的不行,忍不住其温度将这茶水洒落于客人两腿之上,伤了自己也难堪了友人,害人害己,凡事确实有个度,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多了不好少了不行,中庸就好。“人走茶凉”千古之道,人不在茶也就不那么飘香四溢,清新典雅了。“茶”中“人”不在,唯留“草木”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其政就不受其待了。多少风云人物退居以后感叹世事,悲愤人情,无不在这淡淡茶香之中呢。

茶吸日月之精华,汲天地之灵气。与茶为伴也就与世间万物为伴,品茶便能感受自然的蕴味,这也正合了老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不离自然,啜香茗感万物,干枯的茶叶在这杯水中放香舒展,水是强大的,万物之源,容纳万物并给予生的活力。舒展饱满的叶沉沉浮浮终究静谧下来,不再俏皮也不再嬉戏,坐等茶者的感悟回想,你也会感受到这和谐的真谛。

都言品茶品人生,也确乎其是,一点不假。一杯佳茗,壶水初入,稍等片刻,品饮如豆蔻年华的清新脱俗,没有浓烈,如此单纯;再次冲泡,浓烈感十足,正如二十多岁的青年劲头冲天,不知疲倦;慢慢冲泡,细细品酌似中年的大方干练而味道十足;品到最后,茶味淡了,人生也到暮年,世间万物方已看淡,不再与世相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人间世事事事无不都在这茶中呢!

篇2:茶悟散文随笔

小时候就喜欢往茶壶了放几片茶叶,看茶叶慢慢在水中舒展出明黄色的茶汤,啜一口,只觉苦,但过后又老惦记着那特殊的苦味,不觉竟离不了那苦味了。于是,这茶就一路喝下来了,所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茶叶也放得越来越多,从起初的几片到现在的一把。这个‘一把’有必要说明一下,咱是普通人,对茶叶自然也没有挑剔过,只要味道不是太涩,汤色不沾土气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咱没喝过什么好茶!

今天去一哥儿们家闲扯,这哥儿们知道我喜欢喝茶,使坏似地往我面前放了个茶杯,往茶杯里放了三根苦丁茶。这苦丁茶我可是认识的`,十多年前我买过一次,往茶杯里放了一根,啜了一口,啊,这家伙真是太苦了!苦得我都想把嘴巴拆下来送给仇家!我皱着眉头,蹿到厨房用清水漱了几遍口,那苦才淡了下去。后来那包苦丁茶就被‘吃不了苦的’我扔掉了。不想,十多年后的今天又见到了这讨厌的东西了。

这哥儿们见我不动口,等不及了,坏笑着说,知道你喜欢苦茶,今天让你过过瘾!我哑然一笑,端起茶杯润了润唇,还好,不像回忆中的那样苦。我又试着啜了一口,好,这苦味正是我想要得那个度数,于是连唤这哥儿们给我添了几次水。

篇3:散文与散文教学

众所周知,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轻巧灵活,战斗性强,便于及时反映迅速变化的事物,富有现实性。

散文有时似银光闪闪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时像抒情诗,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时如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时若水墨画,描绘山水草木、花鸟虫鱼。

散文的题材无限广阔,不应画地为牢,这可以写那不可以写,应以作者的个性、爱好、素质、经历、情感思想而定。现在正处在新世纪大变革中,应加强作品的时代感,用散文轻便灵活的形式,倡改革之风,赞创业之人,抒时代之情,绘神洲之美。把人民最关心的事情和心愿反映出来,体现时代的风貌,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心胸怀,与时俱进,和人民群众共呼吸。

散文要有思想的光辉。散文家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生活的美文家,也是思想家。凡是读者赞叹击节,印象深刻的散文,大都含蓄着鲜明的立意,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思想越是崇高,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越有艺术生命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好散文。作家在这个散文当中极力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反映了伟大的父爱,所以它的魅力性,感动性对读者影响就高。

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多彩的现实生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道德观念,新的审美观念……要求散文工作者去体验、去观察、思索、反映,写出带有时代特色的,为人民喜爱的佳作。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提高和深化。

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里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散文创作及其他的样式,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景生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回旋的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的观察融会贯通,否则,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要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广大的爱好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像蓬间雀那样在草间徘徊,而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万里,自由傲游天地。

以上谈了散文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下面来谈谈对散文教学的一点拙见。

语文教师进行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这是作者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生动感人。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熏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不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即使教师讲的再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深刻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的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重点朗读品味鉴赏,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

当然,“读”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如何感受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尤其是在研读赏析环节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段落、语句来进行品味,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相互答辩释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赏读文章,学会观察描绘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摘要: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 最活泼, 无拘无束的体裁, 题材无限广阔。优秀的散文, 几乎难以离开联想。联想, 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 是观察的深化。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 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 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 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

篇4:胡泊:茶悟

“哈哈哈”这是什么意思?我坐在书房里,品茗着“镇江白茶”搜肠刮肚地思考着。我忽然想起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句:“白雾巨大的静默,在山丛中醒来,屋檐上凝聚着微滴,也许还有那另一座房屋……”

此时,我倍感渺小。俗话说,茶如君子。虽说我也是一个爱茶人,我也顶多只配当一名“伪君子”。茶圣陆羽的《茶经》开篇第一句这样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名茶如美色,未饮已倾城。“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菊洁,您不就是么!几方婉约,一种经典。品茗谈笑,满口流芳。茶,其实是中国的传统美人,贵娇嫩、贵雅致、贵沉静,兼带着淡淡的忧郁。形美、色嫩、味香,看茶烟聚散,见茶汤嫩绿。徐徐咽下余香,慢慢迷醉半刻。一种难以言说的迷惘,一位气质迷人的梦中佳人,莫非有倩影在茶烟轻袅的碧水中晃动?英国诗人华尔勒的一句写茶的诗:软滑,醒脑,开心,像女人的柔舌在走动着的饮料!如此缠绵语言,让人羞涩横生……

光绪年间举人徐珂的《可言》记下了有关传闻:洞庭产茶,名碧螺春,色香味不减龙井,而鲜嫩之。相传不用火焙,采后以薄纸裹之,着女郎胸前,候干取出。故虽纤芽细粒,而无焦卷之患。清代书家梁同书诗云: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想到这里,我后悔莫及,我不应该拒绝菊洁给我带茶来。说不准菊洁给我带来就是“不用火焙”的“碧螺春”、“乳前龙井”……出生澳门的美籍诗人张错把茶水与爱情联系在一起。他在《茶的情诗》中写道: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们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爱情如茶,有色有香有味,有甘甜亦有苦涩,有浓郁时亦有平淡时。平凹兄早就有云,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混浊世事中的清醒的表现。世事纷扰中,需要用淡雅的茶香,让浮躁的心情得到丝丝慰藉……

人生如茶,茶似人生。只要用心品茗,从容之可得其真味。品茗中,看悠长人生,心宁神静。回味里,天籁之音,缭绕缕缕。属于自己的那一帘幽梦,准会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降临在自己的身边,菊洁就是一个左证。有人把不同年龄的女人,比喻成了不同的茶。10岁的女孩子是玻璃杯里鹅黄淡绿的柠檬茶,淡淡的青涩醇味,回味甘甜;20岁的女孩子是白瓷杯里香气扑鼻的茉莉花茶,至真至纯,气色清香,茶色清醇;30岁的女人则完全就是壶里静映秋月的碧螺春,去粗取精,阅历人生,去除了浮躁,却又保持了独特的醇美;40岁的女人是虎跑泉泡的龙井,简单,完美,成熟,高贵,内敛,却亲近于人;50岁的女人是绿叶红镶边的乌龙,经历了岁月磨炼,开始磨炼岁月;60岁的女人是高贵的祁门红,集日月之精华滋味淡淡中透出浓厚;70岁的女人是白毫银针,未见形而闻其香,只见其点滴,便可勾勒出全部风华。女人这一生,便如这七碗茶,过了七碗呢?大概已经集全部茶之香于一体,超然于茶外了……

菊洁,您是静映秋月的碧螺春,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我品之,只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品茗,品味的是茶香,感受的是温暖,悟出的是真理,收获的是人生……菊洁,您说呢?

篇5:茶悟人生的作文

今天,爸爸让我喝菊花茶,我尝了一口。但水一进嘴,我就觉得不妙。“苦!”这是我的第一反应。爸爸连忙给了我一块西瓜。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发现这瓜特甜。爸爸又让我喝水,我可不傻,摇摇头,坚决不喝!“喝吧,白开水!”爸爸说。我轻轻地喝了一口,还没咽进去就吐了出来。“这哪是白开水啊?”我大喊。爸爸一脸可惜:“你看你,这是黄连水啊,吐了多可惜。”尽管没咽进去,但是嘴里的苦味还是久久不散。

爸爸说:“再喝一口菊花水,会有新味道的。”我将信将疑,端起水杯试探性地喝了一口。“咦?怎么不苦了?”我惊奇地问爸爸。爸爸笑了笑:“因为你喝过比它更苦的了,所以当你再次品尝时就会少一分苦味。”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爸爸接着又说:“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吃尽苦头再遇到困难时,就会觉得那一点都不算什么。”

篇6:茶悟人生的作文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人喜欢品茶,在品茶中修身养性、陶冶心情。

茶的品种有许多,我们今天品的是西湖龙井。老师先把枯绿的茶叶放入杯中,再放上沸腾的水。这时杯中的茶叶渐渐舒展开来,像一位仙女舒展了自己柔软的腰肢,像一只小船慢慢向下沉,这时候的茶水变成了淡绿色。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喊着,急着想做品茶第一人。老师给我们都到上了一杯,我们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口就喝了个精光,什么味也没有感觉到;老师就说了:“喝茶不能喝得太猛,得慢慢地‘品’。”老师又给我们每个人倒上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慢慢地喝。开始有一点苦味,还有那么点涩涩的味道,接着一股甘醇的清香,清香在嘴里久久回荡,让人觉得精神气泷。此时,我才明白老年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喝茶了。

通过品茶让我感觉到了生活如茶。正如一首歌唱得好,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经历过苦难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甜蜜。

篇7:茶悟人生哲理句子

2、品一壶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样,苦中有香,香里带甜,茶刚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来。

3、爱情就想奶茶,第一口总是甜蜜,当你喝到一半的时候就会腻,最后剩下的想倒掉。

4、茶和禅都是一个味道,是回归熬天真.单纯.没有分别的状态。

5、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就是因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着阳光的茶。

6、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

7、品饮绿茶: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8、忙里偷闲,且和一杯茶去,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9、泡杯茶,坐在窗台下,呼吸着令人窒息的黑暗空气。五月的柳,苍白,质朴!

10、茶叶品质独特,它不闻花香,茶汤有浓郁的花香,喝起来味甜,回味无穷。

11、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12、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茶悟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000字散文散文07-31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03-01

爱情散文_散文吧05-02

太阳散文随笔05-25

姐妹散文随笔05-26

轮回散文随笔05-26

炉火散文随笔04-09

车祸散文随笔04-14

涨水散文随笔04-14

归宿散文随笔04-19

上一篇:青岛版二下《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精品教学设计下一篇: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