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散文随笔

2024-05-03

预料散文随笔(通用4篇)

篇1:预料散文随笔

预料

预料yù liào[释义]

①(动)事先推测。

②(名)事先的`推测。他的~没有错。(作主语)

[构成]  偏正式:预〔料[同义]  预想、料想、意想

篇2:预料散文随笔

【注音】: yu liao

预料解释

【意思】:(1)事先推测:~这个地区农业方面可以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十。(2)事先的推测:果然不出他的~。

篇3:数学课程故事:预料之外的收获

为了能吸引学生, 一上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在苏州市一所实验小学举办的科技节里, 有一项活动就是汽车模型设计比赛, 他们学校的四个小小发明家都根据自己的理念设计了汽车模型并展开了角逐。接着我就用电脑动画演示了四辆汽车的比赛, 这四辆汽车的车轮一辆是长方形的, 一辆是圆形的, 一辆是椭圆形的, 一辆是三角形的。由于圆形车轮的汽车开起来又稳又快, 很快我就引入了圆这个话题。

当我和学生一起认识完圆的圆心和直径以后,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直径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简简单单的直径里面还藏着丰富的规律呢, 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话音一落, 学生就各自动起手来, 一两分钟后, 有学生就举起了手。学生1说:“我用折的方法得出圆的直径有无数条, 因为只要从不同的角度把圆对折一次, 就能得到一条直径”。学生2说:“我用画的方法得出圆的直径有无数条, 因为通过圆心, 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可以画出无数条”。学生3说:“我用量的方法得出了圆的直径都相等, 例如刚才发下来的那个圆的直径都是8厘米”。学生3坐下, 学生4马上补充说:“他说的不准确, 应该要加上在同一圆里, 如黑板上那个圆的直径和我们手里的圆的直径就不相等”。这位学生补充得很及时也很到位, 接着我又通过电脑用动画演示了同一圆里的直径有无数条, 用比较的方法演示了同一圆里的直径都相等这一结论……

当我引导学生发现直径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时, 有一位学生竟然这样回答我:“老师我不用量也能知道直径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条小河流, 一条直径看成是河上的小桥, 过圆心画直径的一条垂线, 把圆分成了两条曲线, 这两条曲线就是小河流的两边河岸, 从图上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桥的两端是河流最宽的地方, 所以直径应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

听了他的回答, 我带头鼓起掌来, 我们暂且不管他回答得准确与否, 他的这种回答可以说是一种创举。他用丰富的联想、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述抽象的数学, 而我的掌声就呵护了他这种创造的萌芽。

后来, 当我和他们一起讨论车轮要设计成什么形状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时, 有的学生的回答更是在我预料之外。

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 一般的学生定会回答:车轮设计成圆形的, 车轴应装在圆心上。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所以, 车轴装在圆心上, 就能保证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 因此, 车子跑起来就能又稳又快。

当有学生这样回答后, 马上又有学生举手了, 我意识到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连忙请举手的学生回答。这位学生的回答更是叫人拍手叫绝, 他说:“老师, 如果说不是圆形的轮子, 或圆形的轮子不装在车轴上, 行驶在平路上会一下高, 一下低, 颠簸得很厉害, 但如果圆形的轮子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上, 不也是一下高, 一下低, 颠得很吗?”这位学生所提的问题是我备课时从没想到的问题。能否定他的想法吗?新课标中极力提倡的不就是这种有价值的生成吗?沉思片刻后, 我忙说:“××同学想得很有道理, 如果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 若是正方形的轮子, 要使它滚起来不颠, 你们想想看, 应是一条怎样的轨道?”这样一来学生马上进入了发明和探索的状态之中, 然而铃声也在他们探索的时候响起, 只能作为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去探索一下。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劲头, 可以想象, 他们下课后, 回到家里还会去想、去画、动手去滚一滚的。

篇4:预料散文随笔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处于合理的区间,经济结构有了新的变化,质量有了新的提升,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来之不易。”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作主题发言时,首先引用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上述讲话,然后解读了“复杂严峻、持续加大、相互交织”12个字。

他说,中国在2014年的情况比预料的要困难得多,一是世界经济的复苏弱于预期,二是国内经济遇到“三期叠加”的挑战,三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同时乏力。所以,能够实现GDP7.4%的增长目标,确实是相当不容易。

“三驾马车”情况不容乐观

陈全生分析指出,从第一驾马车投资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26.6%降到2014年的15.7%,掉下来10.9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最快,这两者合计占到社会总投资比重的60%。

虽然政府投资项目上升较快(如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水利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2014年增长20%多,但三行业加在一起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6%,难以抵挡占60%比重的房地产和制造业下降的速度。2011年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还在35%~38%之间,到了2014年已跌到12%左右,跌至全社会投资水平线以下,而且没有回升的可能。制造业是因产能过剩,PPI连续30多个月持续负增长,无人愿意投资制造业;房地产是因土地购置面积负增长,新开工面积增幅下降,加之房价萎靡不振,使得房地产投资也起不来。

再看“消费”这驾马车的状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在连续向下“三级跳”的基础上,2014年又是一个下跌。要提高消费就要提高收入,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非短期能实现。我们现在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不是在上升,而是比前两年在下降。去年12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工资增长放缓,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除了收入水平,机关团体的消费减弱也是一个影响。2011~2014年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数据显示,2013年全部降至负增长,2014年回至正增长但最高只到2.9%。现在的情况是,有钱的人不怎么消费,没钱的人消费不起,中间层次还有不少移民的。由此,提高消费就会有问题,想把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力放在消费上的困难就很大。

第三驾马车是“出口”。2010~2014年进出口累计增长是下跌的趋势,2013年增长突然升起来了,但数据有水分。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指出:“如果剔除不可比因素,大家都很关心我说的‘不可比’因素是什么,事实上是前年部分企业在出口当中,利用套利的手段,虚增了一部分对外贸易。”

2013年外电就曾报道,香港公布9月份从内地进口214亿美元增长了5.5%,但是大陆公布的数据是内地对香港增长了34%,所以称“不应对中国最近公布的出口数据太过乐观”。

克服困难的7.4

陈全生提醒与会者注意,现在美国主导了两个谈判,一个是TPP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把太平洋周围的国家囊括在内;一个是TTI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把大西洋周围国家囊括在内;再加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自由贸易区”,大概占全世界贸易量80%~85%,唯独把中国剔除在外。为什么呢?美国要建立一个新的规则,瓦解WTO。中国在加入WTO中是大获收益的。现在美国要改这个规则,这对中国的威胁非常大。

美国副总统拜登说,美国必须通过TPP和TTIP占据全球贸易主动。他称,搞这个协定针对的就是设置保护壁垒并扭曲本国经济,偏袒国有企业的国家。认为这些国家正在挑战他们几十年来一直依赖的规则,所以要设置新的协定。所要采取的举措,包括保护劳动力标准、环境和知识产权,加入国要做出新承诺,反对偏袒国有企业的行为。针对性十分明显。

所以,2014年困难比预想的要严重,问题比预想的要难。我们在如此困难基础之上,GDP达到7.4%,结果比预想的要好。应该说新的中央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这么一个7.4%的增长水平,做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了就业,稳了物价,稳了经济,稳了社会,很不易。

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越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时期

究竟怎么来看下一步的经济形势?陈全生提到在2014年末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评价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认真学习研究。这次会上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要科学地认识形势,准确地研判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有的企业都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陈全生指出,科学地、准确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形势,首先要看到我国的基本大格局没有改变。这个大格局就是从1978年到现在的GDP增长状况。

中国经济(GDP)增长绝对量,由3600多亿变成了64万亿人民币,10万亿美元,绝对量持续性地增长,这个大格局、大趋势没变。2014年的GDP是1978年的174倍。2013年我国GDP为56.88万亿元(折合9.2万亿美元),按照增长7.5%计算,我们一年的增量就是6886亿美元,相当于土耳其全年GDP,比一个瑞士还多,是阿根廷的1.4倍。2014年中国GDP已经10万亿美元了,要想再高速发展,确实有难度。所以高速增长要变成中高速增长。

除此之外,还有六大基本优势即储蓄的优势,市场的优势,城市化的优势,制造业的优势,贸易的优势,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没有改变。

储蓄的优势。从2004年的12万亿变成了2013年的44.8万亿,这么大量的储蓄优势是中国独有,它占到全国GDP的70%。全球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国家。

市场的优势。中国的市场有多大?陈全生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全中国人的嘴的面积加在一起,相当于4.6个天安门广场,这么大的嘴,一年365天,一天3顿,且永无止境。一个吃字,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吃,还有穿、住、行、喝、用、玩。这个市场太大了,为什么全世界的企业都要到中国来,就是看中了这个大市场。

城市化的优势。城市化进程每年增长1个多百分点,就有两千万人要进城。按照李总理说的,中国城市化有“三个一亿人”的问题,有一亿人要转移,落户到城里面;有一亿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要改造;还有一亿人要在西部地区城镇就近就业。全球普遍的共识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动力源泉,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镇化。

制造业的优势。2010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是4.4万亿,2013年是21万亿。不仅数量巨大,发展的潜力也巨大,就是中国制造业要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迈进,这个空间非常之大。陈全生给企业家出主意,到硅谷去,到以色列、德国去,把最好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买来。一个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产能,一旦与中国制造能力相结合,就可以大规模生产,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当然,这是权宜之计,根本上还要靠创新驱动,靠我们的科技、教育,靠我们的智慧和才能。

人才的优势。安永公司最新发布数据显示,美国工程师年薪平均30万美元,而中国才3万美元。跨国公司来中国搞研发中心,看中的并不是中国科技本身,而是中国有一批高质量低成本的科技人才。

2015年的世界经济低迷、复苏缓慢,面临的困难矛盾很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现在提出“双引擎”助力“双增高”。陈全生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中国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增长,然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就要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行结构性改革,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变。

他期望大家沉住气,不泄气,靠自己,挺过去。他说,今年也差不到哪儿去。现在遇到“三期叠加”,发展速度自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地下降。结构调整要触动利益,很痛苦,但这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历史证明,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越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机会。他列表举例:

文革结束,崩溃边缘。知青返城,所以有了个体经济;

家庭承包,粮食增产。劳力进城,所以有了私营企业;

国企亏损,三年脱困,分离分流,所以搞了企业改制;

三期叠加,放开市场,吸引民资,所以要搞混合经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预料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炉火散文随笔04-09

车祸散文随笔04-14

涨水散文随笔04-14

归宿散文随笔04-19

祈雨散文随笔04-21

积攒散文随笔04-21

停顿散文随笔04-24

京都散文随笔04-25

昼夜散文随笔04-25

埋怨散文随笔04-26

上一篇: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简历下一篇:天平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