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就在前方诗歌

2024-05-04

梦就在前方诗歌(通用8篇)

篇1:梦就在前方诗歌

美丽乡村

梦就在前方

——记老港镇大河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评审会

“我觉得我家的墙壁上可以画画呀,你看我家墙角下也空空的,也可以布置下,肯定漂亮......”这是来自港南3组的村民,这不是一段自家装修的对话,而是这个村民在为大河村即将到来的市级美丽乡村的评估提出了自己小小的意见。现在这个墙壁上画着一副美丽的墙画,成为了我村的一个亮点。可谁会想到,这位爷叔可是前期最反对整治的声音之一。

2017年10月30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对于大河村全村来说确是个大日子。大河村的美丽乡村评估将在那天被严格地考察审核。而这样的大工程,除了镇党委的指导支持,村两委的规划之外,还需要村民的支持和齐心。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村干部每人负责对口一个区域协调处理问题,还要忙村里承担的建设任务,都特别忙。除了村干部的协调,大河村的骨干们,各小组组长和党员先锋们散落在村内的各个角落,宣传着、解释着、行动着,争分夺秒。我们就像是一个救火队员,哪里出现问题哪里去。在着手工作前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和纠纷,比如要移除村民宅前屋后成堆的木材或是堆物,这样一个清除工作就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这是我家,我们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又不是摊在路边”、“我放在自己家,你们还要管我放在哪,彩钢板都已经被你们拆掉了,我们反正是没地方放了”,“村委就是没事找事,建设什么美丽乡村......”很多不同的声音渐渐发声,但主题却是一致统一地不理解、不支持,这给村委会的困难又加深了一步。在各小组长以及党员先锋的宣传和解释下,渐渐地,反对的声音少了,除了现行的志愿者们在四处劳作以外,很多村民自发性地拿出自家的扫帚开始了清理工作。男士们搬移堆物,女士们则扫地清洁,有条不絮。所有村民的脸上都摆起了认真的脸色,稳当却细致。在休息期间,当问到为何现在全力以赴地清扫呢,很多村民笑着说:“不拼不行啊,很多人都加入了,我们可不想做拖后腿的那个组,不然多丢人啊,我们可挂不下这个脸......”虽然直白但却真实。年轻人则表示理解:“现在的社会和以前已经不一样,农村也需要发展和改变,一个干净、有前景的村居,能提高我们大河村民的素养,对我们孩子的发展也好~”

在大行动期间,除了那个主动提供自家墙壁来给村外貌加分的村民以外,还有一个令人动容的事迹。她就是张小妹,一个老党员。她是我们大河村的党员先锋,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智者。她曾经放弃本属于她的为老服务的待遇,却让给了其他人,这次大河村的美丽乡村,她也在“偷偷”支持着。本次美丽乡村行动的志愿者都是年轻的劳动力,而年龄较大的只需作为幕后幕后支持者,而她却暗自以行动来支持。村民们都说,她在我们志愿者们结束一天的抢清工作回家休息后,独自拿着扫把清扫家附近的路、拔除杂草以及搬运堆物。一个人,默默地,谁也不知道。在我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临近考核,她的事迹被传播着,更加激起了负责各个区域的志愿者的动力和不服输。

整治中这样令人动容的小事其实有很多,有从反对到自发组织支持的、有独自默默行动的、也有出谋划策主动配合的......从这次美丽乡村大行动中看出了全村团结的伟大力量。在争分夺秒的抢清下,迎来了重要的日子,10月30号。当天下午,老港镇大河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正式迎检。此次评审流程分三大步骤,实地考察、会议报告以及民意调查。在镇党委书记徐纪明、副镇长姚美君和大河村书记周雪莲的带领下,驱车共同前往大河村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再“全镇一盘棋,上下齐努力”的局面下,得到了评估老师们的一致赞赏。之后的日子里,总有村民时不时的询问我们,“我们成功了么?可一定要成功啊!”随后在期待又煎熬的近一个月的时间中,终于迎来了喜报:大河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这是全镇的第一个市级美丽乡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全村人努力的结晶,也是全村人美好的向往,正式是有这群可爱的人,大河才美丽。

大河村民委员会

2017年10月31日

篇2:梦就在前方诗歌

关于梦想的作文:梦就在前方

天宇中,群星在闪烁,它们虽然忽隐忽现,可却坚定在那里。正如那炎黄子孙的梦想,也正如那中华民族的梦想。

无数人民的梦想,融成了中国梦;人民的梦想得以实现,中华民族得以繁荣复兴。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为此努力,为此付出了炽红的鲜血。

兰考县上的尘土,如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人民的头上。它让人民痛苦,它让梦想濒临夭折。他,一位县委书记,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顶着尘土,顶着烈日,和千千万万的人民们治沙、治水、治碱,他让人民的梦想出现萌芽,出现了新的希望。忍着病痛的煎熬,却在风里、雨里来回地奔波,为这梦想去努力。终于,他累垮了,但他却升腾在人们的心中,让人民永远记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最艰苦的环境中,我们的先辈为“中国梦”如此奋斗,那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不去奋斗呢?

记得那天下午,我去商店买东西。天已经黑了,可山边那片红霞依旧映照出几分光亮,撒向小草叶片上的灰尘。马路的一侧是那些有点破旧的公共器材,可以看见一张桌子因年老失修而螺丝松动,又不知哪家孩子淘气,竟将桌子给拆了下来,螺丝撒落了一地。我很气愤,心中指责着那个搞破坏的人,可也没有做什么,径直走向了商店。

买完东西回来时,看见有人在公共设施那儿做什么,可以听见桌子与地面的敲击声。我疑心是有人在搞破坏,我走过去想制止,却看见了这令人震撼的画面:桌子已经被搬上了铁架上,一位大伯正在给它上螺丝,桌子已经快要固定好了。可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见他用手在地上摸索,看得出他是在寻找螺丝。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找到螺丝递给了他。他说了声谢谢,便又继续安螺丝了。我问他说:“大伯,你怎么会在这里修桌子呢?”他看了我一眼,说:“我白天事忙,帮不上别人什么事情,今天晚上没什么事,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贡献。”他说得那样淳朴,那么爽朗。想到我刚才的一视而过,不禁惭愧不已。

回家的路上,路灯显得格外亮,我不停地想着大伯的话。是啊!我们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

梦想,如同那天宇中的繁星,璀璨无比,只要努力,梦就在前方。

篇3:心若在,梦就在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我的心田。在秋月的洗濯中, 我真实地审视了自己, 在生命的深处, 我倾听到了一丝悠然的脆鸣。在生命中, 有人读到了人生苦短, 也有人慨叹时运不济, 认为生活欺骗了他们。但在生命中, 我悟到了“心若在, 梦就在”, 只要我们的心还在, 我们的信念还在, 我们心中的梦想就不会破灭。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之所以会悲伤, 会患得患失, 那是我们没有把心态放宽。生活是美好的, 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 心若在, 梦就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们没必要计较太多。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只要进取的心还在, 就会有希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 可以照亮心灵, 滋养生命。只是生活的荣辱得失将它掩蔽了, 朦胧了她的双眸。金钱、权力固然会让我们沉迷, 但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本心, 不以心为形役, 那么我们也可采菊东篱之下。悟陶潜之不鉴, 追今人之可追, 宠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命也会因我们而精彩。只要我们肯用心去体验生活、坚定信念, 心中的明月也会明眸璀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就曾在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 水流不断。我兮何有, 谁欤安息。明月清风, 不劳牵挂。”

心若在, 梦就在。在生命的过程中, 也许我们只是个过客, 挥挥衣袖, 不会带走一片云彩;也有可能是朵蒲公英, 随风纷飞。但即便是这样, 我们也不该伤心、不该落泪。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我心依然, 足矣!只要我们的心还在, 康桥也可梦中幽会。

在生活中, 我们会有痛苦, 也会有悲伤, 成功会莅临, 失败也不会抛弃我们。是喜还是悲, 关键看你如何对待, 由来功名输勋烈, 怎可强求?心中无私天地宽, 只要我们放下心中过多的私欲, 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生活中再多的苦难我们也能坦然面对。比如武则天。死后立一无字碑, 千秋功过, 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 尽得风流。

篇4:“心若在,梦就在”

这是新疆库尔勒市高级中学高二(5)班的一位同学在参加“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活动时的留言,这个班的团支部还随信寄来了全班同学的签名、留言以及325.30元的捐款。

“心若在,梦就在”说出了我们每一位参与活动人士的内心感受与内在动力,因为于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深藏着一个梦,一个托载着阿富汗战争孤儿超越灾难与痛苦、迎接希望明天的梦。

现在,我们又面对着一个个这样的梦想。

我们的桌面摆满了读者寄来的“中阿看世界友好学校”校徽,纪念性标志的设计作品。这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一个梦想,一个希望。截至5月31日,我们共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作品706件,目前评比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评比结果正式公布以前,我们会选登部分作品,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与我们一起分享作者绚丽缤纷的梦想,一起为作者的梦想喝彩。

他们让我们再次感知到:“心若在,梦就在”。

吉林·长春 戈成武

设计说明:

外形用圆形表明全球化时代应有开放意识,寓意像太阳带来温暖、光明、前进的力量。

中间部分将CHINA与AFGHANISTAN首个字母相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之上下的圆形,寓意中阿友谊长存,阿富汗儿童团结向上,在国际社会以及中国人民的关心帮助下,一定能迎来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之健康成长。拥有智慧和能够改变现状的能力。

橄榄枝象征着对文明、道德、生命、希望、和平、辉煌的向往。

图案突出体现出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绿色象征活力、成长、向上的精神。

广东·广州范超波 杨 君

设计说明:

标志以地球为背景,象征学校面向世界,绿色充满活力,富有生机,图形焦点由友好的人形书本右侧变形为飘逸的橄榄枝为主题,绿色与金黄色形成视觉动感,寓意为和平、友好、交流、互动。

福建·福鼎林秀杭

设计说明:

校徽以中国和阿富汗两国的国旗为基础,通过旋转对称手法构成一只大眼睛。大眼睛中的圆点既是眼珠,也是地球,代表通过眼睛看世界,大眼睛具有求知和探索的意蕴,大眼睛更是人们对阿富汗人民的关注和关心。眼珠中心的树苗,突出学校培养人才性质,说明了阿富汗青少年将在两国人民的呵护下。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旋转对称的造型具有交流与合作及生生不息的意思,体现合作的长久性。校标整体造型为字母“S”,是“学校”的英文缩写,代表学校育人的特征。

广东·广州陈小亮

设计说明:

标志整体采取英文“K”为形,又意为一只和平鸽,象征着和平、自由、翱翔。

飞鸽的头部却为一个阿拉伯数字“1”组成,极具有纪念价值;它的眼睛正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足以体现“看”世界的性质。

翅膀却为一双展开怀抱的双手,他们需要温暖、抚慰;同时捧着五星,星心相印,体现了我国慈善机构的力度。

湖北·监利杨 军

创意说明:

纪念标志由飘扬的中阿两国国旗构成一只飞翔的和平鸽形象,中国为一颗心,寓意中阿友谊世代相传,体现“我们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活动的内涵精神,象征对和平的向往是人们永久的期待。

江西师范大学 龙 伟 雷 翔

设计说明:

此标志以“OK”手势与“和平鸽”为基本元素,再用“CNINA”中国的首字母“C”和阿富汗“AFCHANISTAN”首字母“A”组成和平鸽,希望阿人民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学习,而这正是此次活动的初衷所在。

5只和平鸽借喻了奥运五环拼搏向上的精神,希望阿人民能用此精神投入到学习中,以知识富国,用红、绿、蓝、紫、黄来寓意阿学子的校园生活能像中国学生校园生活一样五彩缤纷;其中红,绿色各取中国、阿富汗的国旗颜色。

整个标志活泼,醒目,意义长远,希望阿人民能真正的“OK”。

浙江·嵊州过庆东

设计说明:

应征校徽以“中阿看世界友好学校”的首字“中”和两只鸽子为设计元素。“中”字的设计,体现“中国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帮助他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的理念。以象征和平的鸽子造型,寓意世界对和平的渴望,反映战争孤儿对和平新生的向往。

广东·广州范伟东

设计说明:

图案由书本和地球的图形组成,寓意为人类与知识的关系,表达了人类渴望知识,通过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认识世界,绿色的书本形象又好似一只振翅的鸟儿,是人类对希望和力量的一种愿望。

广东·东莞刘 源

设计说明:

1.形态要素

此标志由一只眼睛和一只飞翔的和平鸽组合而成。

2.基本意义

眼睛象征着放眼世界的用心,透过眼睛看到的是世界和平的景象,标志色彩鲜明,让人们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3.象征意义

篇5:心在,梦就在

有则故事:在一次战争中,麦克和瑞斯都失去了一只手臂。战争结束,回到家乡,麦克会对朋友说“谢谢上帝保佑,我还有一只手臂,用这只手臂,我什么都能干。”然后挺直腰身,乐观积极地生活。瑞斯呢,却对别人说“唉,我一只手臂没了,这该如何生活?”从此完全陷进人生的低谷,郁郁寡欢,不能自拔。

面对生命同样的遭遇,麦克乐观,瑞斯悲观,麦克选择和常人一样去生活,瑞斯却始终生活在失去一只手臂的阴影中。麦克失去了一只手臂,却未曾失去心,一颗积极之心、乐观之心、进取之心。瑞斯呢,不再积极,不再乐观、不再进取,不但只是失去了手臂,连心也失去了。他们的人生,自将划出不同的轨迹,麦克心有活力,将会活得精彩,瑞斯呢,心无活力,终将活得暗淡。幸福,已远瑞斯而去,麦克却依旧幸福。

面对残酷的战争,流血是免不了的,更有甚者,会在硝烟中失去生命,化为云烟。转过身,对比那些为战争付出生命的战友,麦克和瑞斯都应想着,能活着回来,真好。以后的生活,虽会因失去一只手臂带来诸多艰难,但有生命在,有另只手臂在,有乐观积极进取之心在,还会开创出人生新的精彩篇章。麦克认识了这点,自是能笑对不幸中的万幸。瑞斯呢,却是凄凄惨惨,不但失去了手臂,失去了对比那些失去生命的战友所应有的幸福感,失去了乐观积极进取之心。心失去了,生命于瑞斯,也无多大意义。瑞斯看重的,只是手臂,不是生命本身。他错了。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人生的际遇,各不相同,但心之积极乐观进取永不可或缺。蓦然间,我想及早年求学时读的课文《蜀之僧》:蜀贫富二僧,同欲去南海,贫者,以一瓶一钵,“越明年,自南海还”,富者呢,却是“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在平实的人生中,我们且不谈立志这一远大的话题,单就说追求人生简单的幸福,那贫僧的来去之间,定是经历了很多艰辛,但他心在远方,不在脚下,自是能克服万难,完成心愿。富僧却看重艰难,只知筹划,却不见行动。我想,更重要的,是贫僧有积极乐观进取之心,富僧却无。远去南海,亦算是追求幸福。富僧心先落败,自是落个“数年欲”,可悲。

年近不惑,在我人生的路上,有很多的同学的故事很难淡忘。记得读小学,有两友性甚顽劣,早早辍学在家,而今再见,未料一英姿勃发,已是村委会主任,一猥琐困窘,在社会上无业游荡;读初中,有友父母执教,甚是溺爱他,他却贪玩好斗,最终草草选了技校去读,回来终是做个给企业守夜看门的闲人,还有友双亲不在,仅依亲戚资助,早早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三尺讲台,现已成家立业,有房有车,生活美满。

对于人生不可更改的际遇,我们不能回避,因为回避了,于事无补。既然回避不了,我们就要学会转身,以积极乐观进取之心再做努力。努力了,人就会活得幸福。无论是阅读麦克和瑞斯的故事,还是追念蜀之二僧,甚至念想那些同学的人生历程,我想着,我们活着,就要积极乐观进取,只有积极乐观进取了,才会活出精彩,获得幸福。

篇6:心若在 梦就在

一、从古典小说说心理

2014年的江苏高考试卷,有许多关于心理分析的试题,如短文分析外国小说《安娜之死》,所有题目都离不开人物心理的分析。考到古典时,选了红楼梦片断,也没有跳出人物的心理分析。高考往往是中考的导向,搜几家中考试卷看看,分析文章依然脱不了古典,离不开心理的分析。

谈到古典小说,首推《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在这四部作品中,《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是最多的。从小学到初中,谈到《红楼梦》,我向来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三个人物的心态描写。第一个是林黛玉,第二个是贾宝玉,第三个就是王熙凤。为什么要让学生特别注意这三个人物,前两个是主人翁,作者在这两个身上是浓墨重彩的。这两个活宝为了一个情字确动尽了心思。王熙凤确实是一个“机关算尽”的人,由她的心思,可看出权谋,可揣出人心,是忽视不得的。现在一些学生看书更多地在追求情节,而忽视了对人物心理的理解与剖析,笔者向来是爱看书的,看电视除了觉得节奏太慢外,更重要的找不到原著中的心理分析,人物的有些行动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依据,常有突兀感。看了电视剧《红楼梦》似乎形象直观,而真的回头再看作品时,你会发现人物的心理描写比人物的动作语文更令人回味,你会发现人物的一言一行与人物的心理关联是那么紧密。

如: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作者写了这句话以后,用了很长篇幅写了黛玉的是内心独白:一个是喜,喜的是宝玉知道她,宝玉是知己;一个是惊,我们知道赞一人常会得罪很多人,宝玉在那么多人面前不怕得罪其他人,独独赞她,以她的身份背景,她如何不惊;一个是叹,既为自己,何来金玉?一个是悲,悲的是命薄,父母早逝,自己又是个病鬼。这段心理的独白,折射出了宝玉对功名的厌恶,也反映了黛玉的孤傲,表现了人物的光辉。当我们把这一段心理独白放在整个作品中分析时,就会发现有更多的支撑点,反过来,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发现“黛玉葬花”之类情节的心理原因。

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是作者加上的,但分明感到了当时主人翁的想法,而非作者本人的想法,作者已非作者,而是黛玉。半流半塞、闪闪烁烁的心态,宝玉俘虏了黛玉的心,黛玉俘虏了读者的心,让我们与黛玉同喜同悲,看书流泪,替古人担忧,已被作者俘虏。看书一定要入,只有入了才会发现有时自己就是书中的一个人物,有时又分明感到,我才是一个明白人,书中的人都是白痴。有时以书中看我,就在这样的多重转换中,我们发现分析人物心理,吸纳作者的心理描写方法,原来有这么多的妙境。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要求学生读古典四大名著,看一看其中的心理描写,学到的不仅是技法,还有很多人生智慧。如《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

二、从文本解读说心理

翻看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我们发现许多描写心理的佳作,如《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范进中举》《变色龙》《明天不封阳台》《本命年的回想》等。从文本解读心理描写,我们发现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是人物内心动的一种状态,它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斗争、思想情感,有直接描写的,写人物内心独白的,写梦境幻觉的,最经典的可能就是《春之声》之类的意识流作品。也有间接描写的,如借助环境衬托心理的,有通过表情、动作展示内心的,有通过语言表现思想的,写人物心理一定要注意其特定的环境,要注意其心理变化的过程和内外因条件的变化,要和人物的身份相一致。如《范进中举》中的情节:范进辞了丈人回来,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就很符合人物的处境与身份,一来他考了多少年,难得有此一搏,他顾不了家人饿,丈人骂的尴尬,先赌一把再说,反映了范进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的心态,也为后来乍喜变疯埋下了伏笔。在这一课最精彩的要数对胡屠户的心理描写,这个人物的形象有点像《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他本来认为女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骂得狗血喷头的,后为又认为中举的都是“文曲星”下凡,一个势利的迷信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变色龙》时,笔者从变色龙的特点入手,让学生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和变色龙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在读课文化中发现:奥楚蔑洛夫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心理:在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说明了主人公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忠实走狗。在这篇文章中,通篇找不到一个想字,所有人物的心态都通过角色表演,让作者从角色里体悟人物,无一处直接描写心态,但处处能让人感觉到心态的存在,这种间接描写心态的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讲解。

三、从写作练笔说心理

当我们从课外到课内的作品中,意识到心理描写的作用时,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情节的需要,经常性地剖析人物心理,写自己,也写别人的心态,这样的文章才更易打动人。

如有位同学写《考砸后》的心态,首先,他写了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天低得要压扁了地球似的,腿也像灌满了铅。接着写了他的幻觉,写了不同人在他背后的指指点点,甚至幻想到跳楼的情节,幻想老爸挥拳过来的情景,一个累软身竟瘫坐在公园里……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能写到的事情不一定很多,但心理描写让读者看到了考试的利弊,引起了每个读者的思考。

篇7:心若在,梦就在

【关键词】催化剂;教态;情境教学;生活化;激励评价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品德学科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学科,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任教品德课的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兼职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品德课只是他们的搭头,其被重视的程度也便可想而知。因此平时学校中的品德学科教研活动几乎是空白的。即使有,也很少,大多是走走形式。由于开展教研活动少,再加上平时任教教师少有钻研品德教学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都缺少必要了解。有的老师把品德课上成了语文式的看图说话,只注意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图一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老师则把品德课上成故事课,忽视品德课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学中没有学生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没有学生获得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的老师把品德课上成了满堂空洞的说教,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曾记得,有一次,我想向学生借品德书,我对该同学说,明天还给你,行吗?还没等这个同学做出反应,其他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说道,不用还都没关系。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见他们已经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完全忽略了,品德课于学生,已经可有可无!那么如何为品德教学注入催化剂,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着做了些探索和实践。

一、用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参与意识

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

1.创设导语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人们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语也就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曲的前奏,良好的导语情境创设,像一把钥匙悄悄开启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我在执教《圆明园在哭泣》一课,采用谈话导入是这么样说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其中有一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地方,那就是——(引出:圆明园),课件展示瑰丽无比的圆明园。师自豪地说道,是的,这就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一大奇迹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学生迫不及待想走进圆明园,激起对圆明园的一种喜爱与探究之情。)

又如,我在执教《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时,采用歌曲导入,拉近学生的距离。课前引导学生边唱边跳《快乐的六一》,上课开始,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听到大家愉快的歌声,老师的心情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你将有两份快乐。(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分享,我们快乐。”这样的导课,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也可以用漫画故事导入:师一边播放漫画,一边幽默诙谐地讲述《大象的红背心》,学生静静地聆听。漫画、故事,形象诙谐,机智幽默,蕴涵着深刻道理,以其特有方式反映生活,反映现实,具有很强针对性。课堂导入,恰当选用漫画,既增添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2.创设媒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在情感型的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以教材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去引发学生情感,并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增强学生情感的倾向性。我在执教《圆明园在哭泣》一课,让学生领略圆明园的辉煌这一片段时,由于年代的久远,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同学们对圆明园的感知可以说是略知其一,要凭借着这初略的印象,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于是,我先让学生欣赏圆明园:那仙境般的园林,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宝……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感知圆明园那举世无双的雄伟和华丽,中

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接着再展示圆明园被烧毁后的废墟场景——留下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再配上哀伤的曲调,渐渐地,学生受到促动,悲壮、凄凉之感由然而生,再通过以后的几次“拔”情,学生被浓浓的情感包围着,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学生是带着泪水,带着伤痛,在心中立下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壮志豪言。这就是情与情的撞击,是心与文的交流,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升华。

二、亲切自然的教态,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然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力量,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从而喜欢你上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三、回归生活,在体验中感受快乐

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学会在社会生活中成长。我们应该让广阔的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培养其公德心与社会服务意识。

比如我在上浙江版一年下册《春天说了什么》这一课,让学生认识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燕子飞回来了……大自然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而大自然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待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大自然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索大自然的活动中去,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把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校园、田间,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春天的特征,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了解和体会春天这一季节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春天。这种特殊的课堂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

再比如在执教浙江版二下《大师在我身边》一课的教学中,龙泉是“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在青瓷与宝剑行业有着卓越成就的大师级人物。但在二年级学生的眼里,觉得大师是遥不可及的,觉得大师就是神话般的人物。那么我在课前就带领学生走进大师园,与大师零距离谈话。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体验大师为龙泉的青瓷和宝剑行业作出巨大贡献过程中的喜悦和坚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升大师成长的奥秘。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激发其情感共鸣。对学生从大师成长故事中总结诀窍的过程,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尝试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四、激励评价,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潜能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其实我们教师本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当学生因胆子小,没有把握等原因而不敢发言的时候,我们要微笑着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胆怯心理。在他们回答后,千万别忘了及时的鼓励。长此以往,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发现不爱举手的人举手时,我们要将回答的机会优先让给他们。即使他们讲得断断续续,没有抓住重点,也不要有任何责怪的神态、动作。日积月累,这些同学也会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养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当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不完整、重复别人的发言,甚至是根本不会时,我们要及时肯定、商量的、提醒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就能鼓励他继续认真听课、动脑思考。

只有我们用真情、用爱心,多鼓励每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起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潜能。

小小的课堂构成一个小小的社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流淌着浓浓的情意,无时不洋溢着暖暖的情愫。可以说课堂是情感交流的平台,是学生沐浴情感阳光的场所。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显然,从这句话里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孩子心灵的启蒙者,我们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境界,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追求的最佳效果。学生也就没有理由不喜欢品德这门课程了,我想心若在,梦就在……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百例,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3]《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润物心语——中小学德育工作案例精选》.广西教育出版社

篇8:心若在,梦就在

于是,每到中秋节时,小孩子们便摆出月饼,坐在院中仰头望月,期望能看到传说的月亮上的美女。于是,不少人少年时代便有了一个梦想,期望有一天能到月亮上看美女一眼。于是,登月便成了不少人的梦。

渐渐长大之后,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增长,不少人都明白,月亮是地球的一个卫星,作为人类,想要登月,并非容易之事。于是,每当人们谈起“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只是将其当作一个神话故事说来听听而已。

然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终于在我们这个时代实现了。2013年12月14日21点左右,随着“嫦娥三号”成功着月,中国人登月梦的实现便越来越近、越来越真实了。

据说,人类第一次登月——“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的时候,“嫦娥”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宇航员的对话中——据有关史料透露,当时的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说:“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立刻回答说:“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

我不知道这段历史背后还有没有其他故事,也不知道“阿波罗11号”登月是不是源于我们中国人“嫦娥奔月”故事的启发,但我明白,心若在,梦就在,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或许有人会说,登月梦是全人类的梦想,它的实现要集一个国家之力才能实现,作为人类的个体,实现自己的梦想则非轻易之举。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在一个歌唱选秀比赛上,有一个头发花白、长相酷似刘欢的参赛者。他最初创办的企业,因为某种原因倒闭,三十多岁的他一夜之间“白发三千丈”,曾经一蹶不振。就是刘欢的歌曲“心若在,梦就在”,让他再次站立起来,其经历也成了感动人心的励志故事。

我还记得,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有一个军人,从部队转业后的二三十年中,不断寻找他在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但始终没有得以见面,不过见面的愿望始终萦绕在他的梦中。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愿望,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实现了。

心若在,梦就在。大到一个国家的梦想,小到一个人的愿望,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而当代,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就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4年来了,我们的梦还远吗?

上一篇:谈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下一篇:给对手掌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