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前方微信要点

2024-05-02

腾讯的前方微信要点(共8篇)

篇1:微信红包背后腾讯的营销思维初探

一、微信红包的起源和发展

(一) 2014年:微信红包的兴起

微信红包是一款由腾讯旗下的产品微信 (Wechat) 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移动支付应用, 其功能上可以实现红包的收发、提现和查阅收发记录。2014年春节起, 通过“微信支付”功能实名验证并绑定个人银行卡的微信用户, 通过腾讯财付通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新年红包”即可实现发放和领取红包等操作。

据《人民日报》报道, 2014年1月30日 (除夕) 至31日, 参与收发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 短短一个春节, 腾讯就成功绑定了2亿张左右的银行卡。腾讯几乎以零成本的推广费就实现了其用户的银行卡绑定, 同时不仅使这些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顺势成为微信理财的潜在客户, 还扩大了微信支付的影响力, 促使一些商业嗅觉敏感的移动商家对与微信支付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二) 2015年:微信红包的突破

2015年, 由于微信红包功能上有了成熟的改善, 如去年通过公众号发放红包的形式改为今年通过对话界面的lucky money发送, 使收发微信红包更简洁方便;对于去年微信红包刚问世时不绑定银行卡就无法提现的问题, 如今balance wallet功能也可为未绑定银行卡的匿名账户储存红包用于微信支付, 使得微信红包更受欢迎。

据腾讯官方统计, 除夕当晚个人用户收发微信红包总数达101亿次, 超过去年除夕200倍。与此同时, 微信在今年春节首次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展深度合作, 在2015年2月18日 (除夕) 当晚, 微信用户在与春晚的互动中“摇一摇”总次数超过110亿, 出现峰值8.1亿次/分钟, 覆盖全球185个国家的微信用户, 共摇出红包5亿元 (含税1亿元) ;除此之外, 微信还携手诸多合作企业向用户派发红包, 包括京东、泰康、微店、陆金所、招商银行等14家企业参与合作, 达到了共同宣传品牌和回馈用户的共赢效果。

二、微信红包背后的营销思维分析

腾讯对社交的深度了解以及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把握, 使其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变为可能。微信红包背后的营销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微信红包对使用微信支付人群的影响

通过微信春节红包的交易笔数和单位时间交易笔数的强度可以看出微信支付在饱和峰值下的运行能力, 腾讯用量化可观的数据向公众表明了微信支付能够承受饱和冲击并保证系统的顺畅和安全。可以说, 微信红包使微信支付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从而快速、低成本地增加了使用微信支付的人数, 使微信支付强有力地占据了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

(二) 微信红包对移动商业模式扩张的影响

2015年春晚期间, 微信与14家遍布各行各业的大中小微企业携手向用户发放红包, 有效促进了移动商业模式扩张。一方面, 微信红包的发放使许多企业或个人的公众号得到关注, 有利于商家增加品牌知名度, 挖掘潜在消费群;另一方面, 微信用户由于收到的红包金额的增多以及对于微信支付的安全性信赖的增强, 更多地选择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网上购物。

(三) 微信红包对腾讯收益的影响

微信红包可以使腾讯的流动资金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比如在微信零钱包中如有暂时没能使用的零钱, 如角和分, 这些所谓的“沉淀资金”可被腾讯充分用于储蓄或投资。也就是说, 如果用户不进行提现, 那么基于微信本身数量巨大的海内外用户, 腾讯将可获得大笔存款或投资收益。虽然腾讯目前正在着手解决让用户分享“沉淀资金”的利益收益, 但在解决方案出现之前, 今年大量的“沉淀资金”收益依然十分可观。

三、移动互联环境下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优劣势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由于微信本身是社交软件, 因此微信红包也是基于微信现有的关系网络进行发放, 这使得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商家可以更主动便捷地进行目标客户群体的发掘和锁定;与此同时, 与以其他宣传推广方式相比, 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成本较低, 仅为发放的红包金额, 更节约了商家品牌宣传推广成本。

2. 微信红包比传统意义的红包发放形式更灵活, 内容更丰富多样, 红包的金额未知也具有神秘感, 增加用户点开红包的兴趣, 这为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商家带来了大量客流量;而且微信红包几乎零门槛, 只要是微信用户都可以进行该功能的使用, 用户不必在下载新的应用, 增加了用户的接受能力, 方便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商家进行进一步的营销计划。

(二) 劣势分析

1. 微信红包近两年刚刚兴起, 发展时间较短, 且一般常用于大型节日或特殊日子前后。一方面, 可能会使通过微信红包来进行营销的商家得到的收益在短时间内不甚明显;另一方面, 想通过微信红包来宣传推广品牌的商家可利用其进行宣传的时间也有限。

2. 早在微信支付兴起之前, 支付宝已占据移动支付的主导地位, 虽然微信红包将微信支付带到消费者视野中并隐隐有与支付宝平分秋色的趋势, 但不得不常人的是, 移动支付方式和红包营销的手段都属于易被复制的形式, 当这一形式不再新鲜或被更新颖的营销工具替代, 微信支付及其合作业务的使用率将会受到威胁。

3. 近来有报告称, “微信红包中涉及的微信支付多处违反央行的规定”, 虽然腾讯官方给予回应说“微信支付使用财付通底层支付系统, 而微信为微信支付搭载了入口及产品平台, 并非支付体系外包, 因此不存在所说的违规问题”, 但这种负面新闻在未澄清前或有些消费者不关注后续报道, 可能会对微信支付的保障性质疑, 也可能会给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商家带来负面影响。

四、启示与思考

探求微信红包背后腾讯的营销思维, 一方面, 我们看到在微信支付目前在市场渗透率上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其说微信支付是“消费”行为, 不如说是“社交”行为, 由于微信红包带动下的微信支付的成长主要靠微信的社交性, 所以考虑到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4.7亿、微信支付用户数达到2亿的现状, 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方式可能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 当更多的电商参与到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过程中时, 微信支付将处于越来越多的高频支付场景中, 这将给腾讯本身和其合作企业带来共赢。

摘要: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的兴起, 带动了微信支付的迅猛成长, 直至今年春节微信红包再创新突破, 生于移动、长于社交的微信支付已成为普及移动支付的中坚力量。本文选取2014年至2015年间微信红包、微信支付、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商家行为及其表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观察微信红包的发展现状, 探究微信红包背后腾讯的营销思维, 进行移动互联环境下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营销的优劣势分析, 从而为移动支付和电商行业提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腾讯,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移动支付

参考文献

[1]窦滢滢.微信红包, 一石几鸟?[N].中国经济时报, 2014-02-18.

[2]曾婷.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J].市场周刊, 2014, (04) .

[3]杨学成.互联网“干货”思维与“湿”营销[J].商场现代化, 2013, (12) .

[4]微信红包“偷袭”支付宝始末[J].中国总会计师, 2014, (02) .

篇2:腾讯微信:满足用户的“贪嗔痴”

微信团队的领导者张小龙在一次腾讯的内部培训演讲声称要满足用户的“贪嗔痴”。

在佛教的观念中,认为有三个基本的约束力使得普通的人不是佛,贪是贪婪,嗔是嫉妒,痴是执着。“我们要洞察这一点,因为我们的产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贪、产生嗔、产生痴。”张小龙这样解释微信。时至今日,微信已经突破6亿用户,同时也演化成了一个公众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

在张小龙看来,Fcebook、Instagram等产品解决了人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

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

中国互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张小龙记得在微信刚上线初期,他在一个酒会上向朋友推荐微信,当时张小龙就是拿“查看附近的人”说事儿,“可以查看附近的美女帅哥哦”,于是大家都产生了兴趣,纷纷下载安装微信,寻找身边的帅哥美女。

随后的版本中,微信进一步加入了“摇一摇”功能,最开始的时候摇开后的背景是一个裸体女人的上半身,是艺术作品维纳斯的画像。但是很多公司内部的同事都说这个影响会不太好吧,之后,维纳斯被改成了一朵小花。

“摇一摇”功能刚上线的时候,张小龙看见女同事就会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让你受到骚扰了”,但他得到的回答却令人意外“不会啊,我们女同事之间都在比谁每天收到的‘打招呼’次数多呢”。

“如果你们对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你就损失了一半的用户。”张小龙这样告诉自己的团队:“所以我们的产品经理现在都在看一本叫《女性的起源》的书。”

牢牢把握住了用户黏性的微信,在此后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它推出钱包功能与支付宝抗衡,收购了滴滴打车与快的展开打车大战,占领了O2O的支付端与各个商城进行联动,庞大的用户量甚至给了腾讯侵占淘宝电商市场的可能性。更不必说在微信朋友圈上,公众号也空前活跃。

篇3:腾讯的前方微信要点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产品,其简体用户在下载微信软件后会在微信软件内自动绑定腾讯新闻。4亿人次的新闻阅读对象,这是任何一家传统纸媒都无法望其项背的。那么,以“腾讯新闻”为代表的微信新闻传播和传统媒体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呢?

1 微信“腾讯新闻”与传统媒体的差异

1.1 被动性

传统纸媒必须花钱购买才可以阅读,电视必须打开而且调到新闻频道才能观看,新媒体中的新闻门户网站也必须主动打开网址才能看到新闻。不同于以上的新闻来源,“腾讯新闻”具有被动性的特点。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主要功能为交友聊天、休闲娱乐,用户使用微信往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为了看新闻。但是,在消息栏中和对话框并置的腾讯新闻如果显示有新消息的话,有些用户也会点进去阅读。这些用户的阅读并不是有意识的主动获取新闻的过程,而是被动地去获取新闻内容。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实际上在技术上,微信完全能够推送更多的新闻,甚至可以将互联网上的腾讯新闻弹窗复制到微信上。但是,微信并没有这么做。精选和凝练让微信新闻能够走得更远,传得更广。”

1.2 精简性

不同于迅雷和暴风影音等软件的强制性推送新闻,微信的推送新闻呈现出精简性的特征。腾讯新闻每天推送3次,每次推送4条新闻,每条新闻长度在千字左右,而且这些新闻往往是当日的头条新闻和重要新闻,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精简性特征;同时,这些新闻的排版呈现出统一性,每次都是一个大图下面三个小图,十分简练明了,容易降低用户的排斥感。

这种精简性可以使用户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新闻的主题和内容,阅读与否取决于用户自身。把阅读新闻的主动权又在一定程度上交回了用户,是否付出精力和时间取决于用户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微博新闻的被动性和强制性给用户带来的反感和负面情绪。

1.3 即时性

电视的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等)都有相对固定播放时间,报纸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印刷出版。因此传统媒体在时效性方面并不具备太大的的优势。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虽然传统媒体拥有较好的资源和人才,一直坚持“内容为王”,但在技术层面上和时效性方面不得不承认和新媒体存在差距。

腾讯新闻每日推送3次,这3次的时间并不固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马航失联事件,在3月8日官方公布新闻后,立刻推出了马航客机失联的新闻。在此后的跟进报道中,腾讯新闻体现了其时效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基本上新闻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

1.4 拓展性

虽然微信新闻具有精简性的功能,尽量不给用户带来信息负担,但同时微信腾讯新闻也有拓展性的功能。用户看到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转入客户端进行更为主动和全面的阅读。第三方机构的调研数字显示,2013年,有超过68.5%的用户通过新闻客户端来获取新闻资讯。因此,在微信上阅读新闻赋予了受众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其既可以简单地阅读每天的12条新闻,也可以进入新闻客户端获取更多新闻。

2 和传统媒体的共同特点

2.1 严谨性

微信是新媒体的代表,但腾讯新闻同时体现了传统媒体新闻严谨性的特点。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中,官方和传统媒体习惯提供结论形式的新闻,特别是相关部门要统一口径后才能对外公布信息。腾讯新闻等官方媒体也有同样的特点。

严谨性并不因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别有所不同。严谨与否主要是由发声人决定的。同样是新闻,同样是出现在微信中,如果是在朋友圈中分享或者娱乐性质的公众微信账号发布的新闻又有所不同。这种新闻就往往具有自媒体的特征,具有主观性和非严谨性。

2.2 重要性

由于传统媒体版面或时间限制,通常选取较为重要的新闻进行发布。腾讯新闻和传统媒体一样,由于每日固定数量的限制,发布的都是经过挑选的重要新闻,尽量在有限的版面中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确保实用性的价值,真正引起受众的兴趣,让受众能够自发自主地去阅读腾讯新闻。与之不同的是一些新媒体如微博,往往发挥自媒体的特征,谈论或者转发发布者感兴趣的新闻,这些新闻并不一定是当日最为重要的新闻。

3 结语

总之,腾讯新闻虽然是新媒体的产物,但依然带着传统媒体的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在内容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在“受众为王”的新闻时代占据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篇4:腾讯:让微信接QQ的“枪”?

学QQ在IM关系链上做SNS

4月19日,腾讯正式发布微信4.0,本该是一桩可喜可贺之事,却引发了一段业界质疑其抄袭instagram或path的小插曲。不过,屡被冠以“抄袭王”头衔的腾讯,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已经表现得极为淡定,而也正是这个小插曲,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微信4.0新增的具有相册功能的朋友圈上。

“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拥有朋友圈后,微信的功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让用户拥有了自己的相册——他们可以用手机摄像头,拍一只猫打哈欠或者是一只鸟过马路等身边任何有意思的事物,将他们发到微信上。甚至,他们还可以写下当时的心情,并加上地理位置的标签。很显然,如腾讯副总裁张小龙所说,“这是在IM关系链上做SNS的风险极大之尝试。”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腾讯的QQ在手机终端也有布局,而且,无论是相机拍照功能,还是LBS,手机QQ上都有涉猎。以手机QQ2012V2.0.0版本为例,其支持用户在聊天时拍照,并可将照片发给好友。此外,视频聊天、定位等功能也很庞大。这些都表明,手机QQ正是在IM关系链上做SNS。如今,微信和QQ保持一致,是源于一母所生间的心有灵犀,还是在跟手机QQ抢面包?

腾讯意欲何为?

微信更大的尝试,是开放API接口,做一个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的开放平台,这也与腾讯CEO马化腾日前在与《失控》作者凯文·凯利对话时所说的“腾讯的未来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不谋而合。首批登陆微信开放平台的,是女性時尚购物分享社区美丽说。4月24日,美丽说登录微信开放平台,支持用户将自己在美丽说中的内容分享到微信中。据美丽说产品总监王新米透露,二者的谈判过程非常顺利,只用两天时间就敲定了合作细节。

由此可见,美丽说和微信的结合是郎情妾意:微信发现,相当比例的用户会在QQ上高频的互发美丽说链接;而美丽说则觉得,“女孩子逛美丽说的重要使用场景,是与朋友一起逛、互相挑,但在手机上很难完成分享操作,让用户在逛街和聊天间顺滑的切换实在是太难了。”王新米说,和微信合作能满足用户“边逛边聊”的乐趣。

“微信会不会融入更多的新元素,成为真正的聊天神器?”爱好玩微信的网友如此揣测。确实,以微信目前超过1.2亿注册用户的实力,在第三方开发者眼里的确是个颇有“料”的馅饼,他们将会对这个平台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微信在这里所要做的,只是控制整个平台核心,提供极简的平台架构,开放用户资源。用平台把控千千万万的应用,何乐而不为?

但问题是,这跟手机QQ的定位颇为相似。手机QQ的开放模式早已经确定,目前,接入手机QQ平台的第三方应用不少,其中,帝国Online、重力小子、愤怒的船长等游戏类应用更是口碑不俗。为何腾讯要在手机终端,布局两款功能、定位相似度极高的产品?它有什么深意?

接QQ的“枪”?

“微信正在接过QQ的枪,成为腾讯的新根基”。互联网观察人士张鹏认为,腾讯的深意正在于此,而且,腾讯的动作已经很明显:目前,微信已经接入打通了腾讯旗下的诸多产品,如QQ、邮箱、腾讯微博、腾讯新闻等。

这个说法令人疑惑,毕竟,手机QQ已布局在手机终端多年,而且背靠QQ的庞大用户库群,其迅速成长为智能手机终端的一项标配应用。在已经培养出一只虎的情况下,腾讯为何又要大费苦心地培养一只狮子来和老虎争食呢?

确实,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QQ客户端,不需要重新注册就可以将PC上的QQ账号搬到手机上,手机QQ的生存环境可谓得天独厚。但现实情况是,手机QQ的用户大部分都是PCQQ用户迁徙过来的。而且,用户可能已经开始对QQ产生审美疲劳,他们可能在想:在电脑上聊QQ,在手机上还聊QQ,真没劲!用户渴望呼吸新鲜空气,腾讯自然要制造新的乐园,而且它的聪明之处在于将微信和QQ好友链打通,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也不会冷落了QQ用户。

很显然,腾讯真正的意图,是打造出一个“PC端有QQ,手机端有微信”的新布局。

微信能否不负腾讯重望,挑起在手机终端上的“大梁”,还有待观察。至少,目前来看,微信要想接过QQ的“枪”,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微信上线一年多来,用户繁乱,难以管理和辨认,使其逐渐成为众人口中“搞婚外情的工具”。如何引导用户正确、健康地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摆脱灰色印象,成为微信走向普罗大众最关键的突破点。

篇5:腾讯的前方微信要点

自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以来, 短短3年时间微信即从腾讯的“自救工具”成长为金牌产品。截止到2014年3月份, 腾讯微信的用户总量已达3.96亿, 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 微信在2014年1月份又推出嘀嘀打车的功能。

2014年正式成立腾讯微信学院, 并推出智能开放平台, 其中包含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多种特色功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 腾讯微信在即时通讯方面占据了很大的席位。

一、腾讯公司微信产品的主要营销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微信营销模式也应运而生, 它是一直伴随着微信的流行而兴起的一种网络新型营销方式。微信营销模式主要体现在以android系统、ios苹果系统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的移动客户端进行的区域定位营销, 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 结合微信签名、LBS定位服务功能、粉丝转发, 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信营销现已成为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下面就微信的几种创新型营销模式进行分析。

(一) 草根广告式的营销模式

草根广告式的营销模式, 是企业通过网络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互动的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具有覆盖面更广,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播速度更快, 浏览者多, 互动方式灵活, 制作简单, 费用较低等特点。

腾讯微信产品中“查看附近的人”就是一种草根广告式的营销模式。微信企业用户借助微信中的LBS定位功能插件, 可以通过用户点击“查看附近的人”发送各类强制性广告。微信用户如想查找附近用户信息, 点击“查看附近的人”便可看到对方的个性签名和用户间的距离。很多商家或者个人就是通过这个签名档进行产品宣传、形象展示或者抒发心情。如果企业营销人员能抓住这个免费的广告牌, 在人员比较集中的火车站、商场、旅游景点运行微信的话, 喜欢玩“查看附近人”的用户就成为了广告的受众群体, 并且微信用户数量的增加, 使得个性化签名档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广告定位。

(二) 品牌活动式的营销模式

品牌活动式的营销模式, 是企业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介快速整合资源, 然后通过微信推广自己品牌概念的一种营销模式。腾讯微信中的“漂流瓶”就是用来推广腾讯品牌、进行品牌活动的营销模式。

(三) O2O折扣式的营销模式

O2O, 全称Online To Offline, 又被称为线上线下电子商务, O2O就是把消费者线上支付, 线下消费商务和服务的一种离线商务模式。

腾讯微信利用二维码的优势, 运用O2O折扣式营销模式开展商业活动。微信用户将二维码图案置于取景框内, 便会找到关注企业的二维码, 然后用户就可以获得该企业的一些产品折扣、优惠信息或其它新闻动态, 对于商家而言, 这种营销模式能节省商家运营成本, 节约广告费用, 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和展示的机会吸引更多客户到店里消费, 提高了营销的效率, 用户通过线上支付, 使商家每笔交易都可追踪, 透明度高, 方便统计销售额和推广效果, 对商家的合理规划和运营有很大的好处。

(四) 互动营销模式

互动营销模式是企业与消费者经常进行互动交流, 并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进而规划和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营销模式。

腾讯微信就是一种重要的互动营销渠道, 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朋友圈这两项功能来实现。通过一对一的关注, 微信企业用户可以向个体用户提供各类产品信息、促销政策、新闻资讯等, 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客户群, 进而形成自己的客户数据库。

二、腾讯公司微信产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微信营销是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型的营销方式, 各个企业通过微信平台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推送给微信用户从而推广自己的品牌。虽然微信从推出到现在已逐渐成熟, 不少企业利用微信营销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微信营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 微信营销平台仍需增加创新和便捷

现在的用户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效果和创新性, 在腾讯微信营销中, 用户想获得这些体验需要具备诸如无线网络或者二维码扫描等前提条件, 因为没有安装软件或者流量不够, 而使得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另外, 用户如果想寻找附近的影院或者餐馆, 可以使用“百度地图”这种更为便利的应用, 直接打开客户端, 点“附近”就可以实现了。如果微信营销不能直接从线上吸引消费者, 不能更加快捷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那么用户的体验兴趣也会烟消云散了。

(二) O2O发展存在严重不对等性

微信的O2O营销模式存在两大不足, 一是用户最终购买的商品和线上描述的或实体店里的不一样, 品质比较低劣;二是参与购买的用户太多, 商家难以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 品牌推广类营销需求没有实现

企业利用微信产品进行品牌推广类营销, 目的是让企业和用户都能从中获利, 而目前微信营销的品牌推广方式似乎达不到这个标准。

首先, 公众帐号系统没有进行分类与排行, 这就不利于用户去关注它, 与微博平台相比, 微信的操作性、互动性和传播速度略逊一筹。其次, 微信产品还不够开放、传播还不够广泛, 仅仅通过二维码扫描关注商家, 会让很多商家和个人的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四) 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感知度低

微信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信息推送, 但是用户之间又似乎缺少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性, 微信的沟通线路较微博来说比较单一, 微信粉丝互动感知度低, 很多商家粉丝的回复信息只有商家能看到, 而缺少网友和朋友之间的观点分享, 且商家账号的回复又不能很及时, 时效性差。商家账号和粉丝之间由于沟通不畅, 导致微信的粉丝活跃度不高, 互动感知度低。

(五) 用户隐私安全受到威胁

腾讯微信设置了可以查看对方位置的插件, 使得用户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可能稍微不注意就会泄露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 由于目前微信用户都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 使得一些想通过微信“钓鱼”的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给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诸多威胁。另外, 一些带有手机病毒的钓鱼网站利用二维码扫描技术进行病毒传播, 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诸多问题, 甚至有的不法分子可以凭借代表用户身份与消费凭证的二维码轻松地进入相关消费、娱乐场所进行诈骗。

三、腾讯公司微信产品营销策略的完善建议

(一) 改善用户体验方式

首先, 微信如果能在用户体验中, 扫描二维码后收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宣传, 而是多一些搞笑的段子, 相信用户不再烦恼用二维码扫描。

其次, 如果扫描二维码能够离线进行下载, 会使流量缺少的用户提高扫描的频率。也可以通过改善原先只能通过无线网络、手机客户端、二维码扫描等繁琐的手续, 建立PC客户端、离线下载将对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带来极大的提升[15]。

另外, 微信可以推出微信人工客服, 让用户得到更完善的体验, 实现人与人的即时沟通, 拉近用户与商家的距离, 节省沟通成本。

(二) 加强社会化媒体团队建设

加强社会化媒体团队的建设, 首先需要更好的推广和应用O2O模式, 让O2O模式可以通过借助各类智能终端, 最大限度积累消费用户和扩大商家运营网点的同时, 保障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购物、娱乐、旅游等, 最大程度的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商业滚雪球式发展, 形成连锁反应, 让推广和用户不断的积累,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其次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着重培养一些对整个网络营销流程很熟悉, 对各种营销手段娴熟, 对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的区别很了解的大批专业人才。

(三) 增强营销推广的方式

企业如果想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更好进行品牌推广, 首先建立一个分类与排行的公众账号系统, 便于用户快速检索, 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品牌营销的推广。其次, 微信二维码扫描中, 街景扫描往往只能向用户传出街道的地图和附近街景, 如果能同时显示周边的公交路线, 及餐饮、电影院、KTV、旅店等各类商家, 将极大提高用户体验度, 微信可以通过与公交公司、商家合作, 提高用户体验度的同时, 增加商家的消费人群, 起到真正为商家营销推广的效果。

(四) 提高信息推送质量加强粉丝互动

企业通过建立微信粉丝与企业公众平台之间的粉丝群, 让企业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 更是粉丝们通过平台能进行交流、表达自己情感的诉求地。大量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提高平台的可信度, 增强企业在粉丝心目中的良好企业形象。

(五) 增强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为防止用户信息的泄漏, 微信平台首先需加强对用户信息的实名认证。通过用户实名认证后, 还可以将用户信息直接与公安系统网站进行比对, 防止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有造假嫌疑。还要上传用户的短暂介绍视频, 防止身份信息与用户不是同一个人。

篇6:微信:再造一个腾讯?

推出日期:2011年1月

行业归属:移动互联网

行业地位:移动端超级App

移动游戏、广告、电子商务、O2O、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甚至大数据????作为移动端的超级平台,微信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无限可能。微信可能在移动端再造一个腾讯,不过,来自政策层面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上线仅3年,微信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截至2013年末)。近日,腾讯更是接连聘用外籍高管,进军国际市场攻势强劲。

微信在移动端的发展路径是QQ在PC端发展路径的重现,不过,鉴于移动互联网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微信以通讯为基点开始向外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QQ,众多公众号的加入以及各种服务的嫁接,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移动端的超级平台。其庞大的高黏性的用户群、强大社交链的魔力已经在微信抢红包活动中得到验证。

在进行了游戏道具收费、表情商店、服务号收费等商业化探索之后,微信的商业化正在加速。2013年12月,微信已向公众服务号开放支付功能,易迅、当当、优酷、蘑菇街均已接入。

2014年1月22日,微信理财通上线,当日规模增长8亿元,同时推出的抢红包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绑定银行卡,截至2014年2月末,理财通规模已接近800亿元。随后,通过打车补贴大战,腾讯所支持的嘀嘀打车继而培养了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2014年3月4日,微信宣布支付接口正式开放。

微信支付打通了O2O的最后一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闭环。再加上入股嘀嘀打车、大众点评、京东商城,腾讯地图的街景服务也接入了微信,腾讯已经开始了在电子商务、O2O上的全面布局。

里昂证券在其报告中预计,微信2014年的估值在350-640亿美元,到2017年将达到920亿美元。其依据在于,仅仅依靠下载和年费收入的WhatsApp估值190亿美元,微信则可以通过移动游戏、广告、电子商务、O2O、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产生收入,理应得到两三倍于WhatsApp的估值。

微信的商业模式尚未成型,但是有着创造无限可能的基础,微信并不仅仅是下一个QQ,其有机会在移动互联网再造一个腾讯。

对于微信的移动支付、理财通等新业务,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于政策层面。2014年3月11日,微信与中信银行、众安保险联合推出微信信用卡,即时完成信用卡审批,利用大数据确定授信额度,在信用卡领域首次引入保险模式,但是,仅仅两天之后,央行便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虚拟信用卡产品及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虽然央行明确表态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在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会放开,并且第三方支付限额草案还只是在征求意见阶段,但是,政策风险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篇7:腾讯微信再陷运营商收费猜疑

有分析人士指出, 腾讯现今最大的想象无疑仍是微信。无论是腾讯向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迁移, 还是全球业务的拓展, 微信都被看作是最有希望的承载。

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 微信已难有坦途。在众多同类软件中胜出后, 刚从异步语音通讯升级到实时语音对话功能的微信, 已经开始不可避免的加剧腾讯与运营商之间的纠葛。这种运营商与OTT服务商之间的冲突, 并不仅在中国上演。

OTT (Over The Top) , 是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 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OTT业务使运营商产生进一步沦为单纯“管道”的危机感。去年11月, 三大运营商开始对OTT业务公开表达不满, 外界猜想也逐渐增多。

据新浪科技报道, 从今年2月开始, 北京联通已经在流量详单中, 将微信、手机QQ、米聊等OTT类应用的流量情况单独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 也被看作运营商政策收紧的铺垫或警告信号。但目前没有其他运营商采用类似方式。

有业内人士透露, 运营商关于OTT收费的设想包括几个方式:一是按用户收费, 而不能再笼统地收取带宽租赁费;二是不再提供不限流量包月费;三是不向低套餐的用户提供OTT业务。韩国此前已允许运营商对OTT服务收费, 乃至“封杀”。

篇8:从微信产品看腾讯的“榕树战略”

2011年微信注册用户数增长数量超过5000万,成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条深深扎入的“气生根”。2012年腾讯的微信团队在年会现场每人奖励一台苹果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微信团队的高调亮相一时成为关注焦点。那么,腾讯的“榕树”战略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它的成功能给其他企业哪些启示?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短短一年时间微信就成功地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深深地扎了根,微信产品的成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腾讯“榕树战略”的成功,接下来让我们以微信为切入点,来观察腾讯的“榕树战略”。

“绞杀”竞争对手

在互联网行业,腾讯公司是一家以擅长“绞杀”竞争对手闻名的公司。其实在自然界中榕树是最擅长绞杀的物种,榕树的种子落于棕榈树、铁杉树等易于榕树生长的树干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发芽并长出许多气生根,气生根沿着寄主树干爬到地面,并插入寄主树底部的土壤中。

这些榕树会缠绕在棕榈树、铁杉树等茎干上,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分,气生根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而被绞杀的寄主植物终因外部绞杀的压迫和内部养分的贫乏而死亡、枯烂。榕树一般会选择高大挺拔的寄主作为绞杀对象,这样可以较容易获得更广阔的生态位,而且寄主被绞杀死亡后也会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绞杀者,腾讯公司将榕树的绞杀手段用得灵活自如。

微信并非腾讯公司的首创,在它之前国外已经开始流行Kik Messenger,国内已经开始流行米聊、TalkBox等类似的软件。Kik Messenger于2010年10月20日推出以后,短短 15天内用户量就突破了100万,让人们看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又一个机会的出现。

小米科技于2010年12月10日發布米聊,很快成为热门应用。腾讯的微信比Kik Messenger、米聊等起步要晚,然而一年以后,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微信已经对移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并且彻底改写了这个领域的版图。据微信团队公布的最新数据,微信用户已经在2011年11月底超过5000万,在用户量上把Kik Messenger、米聊、Talkbox等都远远甩在了后面。2012年更是开门红,微信位列香港 Appstore社交类下载排行第一名。

腾讯的榕树绞杀战略,不仅在这次微信中得到施展,而且在以往的IM、网游、门户、邮箱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实腾讯在各个产品线上的发展战略一直遵循着“跟随、超越、垄断”的理念。“跟随”就是寻找发展良好的产品和业务,像绞杀的榕树一样寻找具有广阔生态位的寄主,模仿对方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与对方进行贴近的竞争。“赶超”则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客户端优势,在长期的市场角逐中慢慢蚕食对方的份额,通过二次创新等方法争夺对方的用户和市场。“垄断”则是完全主导整个细分市场,将被模仿对手完全绞杀。

“独木成林”的境界

如果说“绞杀”竞争对手仅是一种艺术,那么“独木成林”却是一种境界。榕树树枝上垂挂的“气生根”有时会多达千余条,落地入土后可能会成为“支柱根”,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常常会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诞生于1998年11月的腾讯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生长的13年里,先后推出了一千多项产品,这些产品几乎涉足了互联网的各个方面。这些产品如同榕树的“气生根”一样,总能敏锐地观察到不同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并且试图扎根于不同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首先,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嗅知消费者最新需求。消费者成为市场经济舞台的主角,选择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当今行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受到全球技术革命和消费习惯变化的影响。企业只有深刻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并且顺势而为才可能有所作为。

腾讯公司2007年投资过亿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同步设立了腾讯研究院,进行技术研究和数据挖掘等工作,为深入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和嗅知消费者最新需求提供了保证。产品开发的首席体验官、首席产品经理由CEO马化腾担任,体现了公司高管层对产品开发和用户体验的重视。

例如,微信的火爆除了因为腾讯拥有海量的用户,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与用户需求的贴近。微信从推出时支持发送文字信息,到后来逐渐增加发送表情信息、发送语音信息、添加手机通讯录好友、发送视频信息、摇手机寻找陌生朋友等功能,用户需求是贯穿产品开发始终的主线。

其次,积累战略性资源,创造企业竞争优势。除去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人才这两大战略性资源以外,腾讯的庞大用户群体是其重要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法宝,增强用户黏性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

特别是2003年,MSN开始进入中国,网络游戏开始盛行以后,腾讯决定涉足其他领域黏住网民。腾讯利用自己在中国网民中的知名度和QQ聚集的用户群,进入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如门户网站、游戏、邮箱、SNS、输入法、电子商务、博客、微博、移动互联网等。

因为腾讯,所以微信才显得如此有价值,这个起初被定义为“Kik Messenger模仿者”的产品最终将完全改写原有市场格局。腾讯微信与腾讯QQ、腾讯微博功能的互通将进一步为微信的普及提供有利条件。

最后,前瞻性战略布局,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随着国内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改善及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战略布局移动互联网。

当QQ、腾讯微博、QQ邮箱,甚至未来QQ空间、QQ游戏等可能被嫁接到微信上时,它变成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届时微信有望打通腾讯所有产品的界限,真正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的载体,将腾讯孤立的移动互联产品连接起来。

未来随时随地的廉价文字信息+语音+图片+视频+LBS确实可能会取代过去十年的电话+短信服务,届时腾讯将有机会成为中国实际上的第四大通信运营商。■

上一篇:德能勤绩廉现实表现下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