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作业

2024-04-18

反思性作业(精选6篇)

篇1:反思性作业

1.《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追问与言说》,这是一篇反思性作业。作业要求:从追问开始,结合教学实际反思,以富有创意而又深刻分析的回答结束?-------------陈新彩

在互动的课堂中,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一个“追问者”,一个智慧的“追问者”。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教师的恰当的追问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教师的恰当的追问能够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天堂。

一、在学生发生错误时追问

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发生错误是非常正常而且是难以避免的。学生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同样会发生很多错误。如果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去自我反思,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这样的教学也就充满了智慧。

二、学生偏离主题时追问

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不一定都是围绕主题的生成。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这不代表就能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偏离主题时,教师追问的语言不仅要保护孩子自主探究的热情,还要把学生的“偏离”进行冷处理。这需要教师具备比较高超的教学机智。

三、学生理解参差不齐时追问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生成的资源非常丰富。有些生成的资源恰恰是教师知道的正确答案,而有些是学生探索失败的一个例证。可是,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他探索中不可替代的一个过程。教师的追问就要让学生拨开自己看不见的云雾,在他自己的角度去仰望青天。

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让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教学机智从有痕到无痕,从偶然性到常态性。

2.剖析一堂课低效的表现。-------------陈新彩

一堂课低效的表现:

1、目标常偏离,擦过本学科,老师在课堂大讲历史背景。重点目标多,讲课时样样都是重点,变得没有重点了。目标散随意乱生成;深浅硬闯过,深浅倒置。

2、疲劳来轰炸,课中没调节,重复机械地练,就是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全程绷得紧高强度,学生紧张疲劳,课堂昏暗不见天日,平平淡淡。

3、教学浅层次,知识散且乱,没有形成网络,教学内容没有新意,老师讲来讲去都是旧的知识;拓展却基础,基础没打好,就去拓展;重复不前进;课堂没**学生没印象;表面没情景,情景跟目标没联系,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上风平浪静,没悬念,没有什么挫折。

4、学生部自主,被动看表演,不是要学,而是在看课;学生缺没有兴趣,交际互动少,不讨论也不争论。

5、课堂活动形式化,操纵没升华,没有得出什么结论,探索缺指导,学生探索方法、目标缺少指导,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吵闹又一堂,学生学不到什么。

6、课堂上老师的时间管理差,前松后面赶,留下长尾巴,没按进度,知识不落实,不过关;课堂时间没空白,每个时段都塞得满满的,一堂拖一堂,知识不落实到位。

3.剖析一堂课低效的表现。-------------李志美

1、“无效”导入。本来每堂课的导入,或概述故事情节,或渲染氛围,或创设情境,这无可厚非,但有些导入却长篇大论,费时低效。

2、“无效”讨论。组织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是体现新课程“合作探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讨论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文本有一个深入解读的过程,对问题有一个深思的过程。而事实上,目前很多的讨论“急功近利”或是看看教学时间还比较充裕,为了打发时间,顺手拿来一个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3、“无效”展示。多媒体教学趣味、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很有优点,但一切要为教学服务。过多的展示,反对剥夺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生吞活剥,任意灌输,是一些教师过多运用多媒体带来的弊端。

4、“无效”拓展。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但是,现在有的语文课堂上,为了体现开放性,每节课都把一定的时间用在课外的拓展上。特别是一些教师在学生对文本还没有彻底理解,就开始了拓展延伸。

5、“无效”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协调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途径。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是好与坏,对与错的“判决”,比较笼统,单一,甚至有时的判决还是错误的。

6、“无效”作业。有效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些教师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布置作业简单化,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设计的作业大多抄抄写写,机械重复的低效甚至无效作业,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和身心负担,也阻碍了学生发展,导致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

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通过视频对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志厚教授的课《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个人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如下:

1、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课,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讲的知识对象上,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接受知识要点。

3、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而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形成,离 不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激思,不失时机 地点拨,或板书、或演示、或讲解、或讨论,使学生在轻松中紧张地思考、学习,在活泼中 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对于质疑问题提出异议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形成活跃 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简洁生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 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 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主要方式,且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显著。今后,本人将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从而令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艺术。

1.有效教学的新方向是什么?怎样开发课程有效教学的资源?--------黄承志

有效教学的新方向是: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要给学生创设表现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

2、课前认真准备

一是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二是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差,畏难情绪重,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不到位,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不能适应老师上课的正常节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从而导致听课效果差。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听课难度,增加课堂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3、有效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用好教材,在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应迈向更广阔的课外课程资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不要走教案。要立足课程的主教材,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生成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学生在轻松、和谐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最理想。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玩中学;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要以权威自居;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要自觉改进教法、学法,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5、加强课堂管理

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机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化,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在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人的大脑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兴奋——抑制——兴奋相交替的。因此,课堂的节奏也应该是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平缓中偶有高潮,准确定位教学各环节,把握好活动的“度”。教学中,务实、务本的东西要多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要少一些。

6、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灵活变动,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学生讨论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要突出知识重点,增强学生的感知。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感知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反

复强调、重复这些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防止感知对象淹没在背景之中被淡化,这样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7、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如何组织有效教学?----------------黄国标

如何定义和描述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有效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订的目标并能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

2.有效教师是对于相同的学生,比别的教师帮助学生学得更多的教师。3.有效教师被认为是那些能够持续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4.专门指向教师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反馈反应(肯定、否定、表扬、批评),可以捕捉到一幅幅课堂活动的画面。研究表明,师生互动模式一贯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所期待的效果。表现为更高的考试分数、解题技巧和更好的学习技能。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想要组织有效教学,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终身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弄清教师的作用,摆正教师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三、精心备课,设计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备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3、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四、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只有当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时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要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艺术。

3、有效教学的新方向是什么?怎样开发课程有效教学的资源?--------李陈兰

一、深入钻研理解教材,掌握理解学习目标,备好教案。

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要求、范围、深度,然后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要做好备课工作,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教法,也要备学生的学法,在教学中,还要加以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都要做一一的考虑。

二、有效的课前准备。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有意识的营造好教学情景。预备铃一响,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

三、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1、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也可采取一些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创设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比如在课堂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3、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身势、情感、等来表达方法,目光注视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励法、停顿吸引法来吸引学生。

四、教会学生学习,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动形象地导入新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顺势抛出学习目标,让学生仔细阅读,找到与自己对应的目标。然后,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自己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动手实践、分析论证......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知识的本质,理解知识的精髓。经过这样的不断学习,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富、方法逐渐灵活、能力逐渐增强,就一定能够从不会学到会学。

五、及时反馈,检查设定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根据教材内容编拟的层次检查题,对每一个同学进行检查,也可以设置口答题,进行口头提问,还可以分小组进行检查,或作业形式的检查。通过检查,要恰当地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为其下一个目标的实现蓄积力量。若没有实现目标,切忌讽刺打击,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鼓励其迎头赶上,还要善于从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如不畏难题、勇于钻研、书写工整等,让他们的闪光点照亮前进的路。同时老师要认真分析一下目标是否过高,并及时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总之,只要时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学生就会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看到希望,从而充满信心地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就会走向成功。

4、《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追问与言说》,这是一篇反思性作业。作业要求:从追问开始,结合教学实际反思,以富有创意而又深刻分析的回答结束?-------------丘一能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一个教学步骤或者说是策略。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只有追问可以最为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宽度,掘进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和品质。言说是师生交流、交往的有效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言说与听去思、去悟,实现彼此精神的相遇与相通,促进双方相互理解、认同,追问通过言说回答、互动。

有教师的问才有学生的说,因此,“问”得巧妙与否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设计问题要精当,要有启发性,注重“问”的质量,研究“问”的艺术。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后提问,让学生读后回答这类提问,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到处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由于是从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争辩言说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在追问中,力求重视三个意识:

1.问题生成意识,用大问题贯穿课堂,并尤其关注问题生成性;强调问题间环环相扣,自然过渡,不露痕迹,使课堂充斥思辩性,逻辑性;

2.规律意识,我习惯于将知识上升陈规律,然后用具体的例子做实证; 3.归整意识,喜欢调动学生的原感知,整顿学生的零碎思维与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我所想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本来存在于他们的大脑里,我只是辅助他们整顿了而已。这样就调动学生的原感知原思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将规律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而形成一种能力。

总之,采用“追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出教师、学生、文本多方互动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引导学生踊跃“言说”,是每一位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都要加以考虑的问题。

5、有效教学的新方向是什么?怎样开发课程有效教学的资源?--------苏日成

一、有效教学的历史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隐性学习”、“体验学习”、“研究性学习”。其中“体验学习”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广义的“体验学习”可以包涵“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发现学习”、“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等等已经隐含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

二、开发课程有效教学的资源

1、充分挖掘现有课程资源的功能和作用。要加强图书、实验、电教等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学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课程改革的进展和课堂教学的需求。同时,除了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实验设施、运动场所等外,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和每个学生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资源的作用。

2、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多学科知识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等多元多维的呈现,时下颇有些时髦。各类课程应当参与到综合实践中来,在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成为新的课程资源,并力争成为主角。

3、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与社区内各方面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

4、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5、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6、家庭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长、亲友、家居环境、书籍和杂志、音像资料、电脑、各类器材、家庭文娱活动等。

篇2:反思性作业

作业讲评课反思,作业讲评课小结,作业讲评课论文

以生为本的作业讲评

作者/姚玉美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常规环节。审视现实的讲评教学,有这样的一种状况: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爆豆一般的向学生简单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则恭顺被动的机械接受。讲评只是走过场,学生还是懵懂不清。究其实质,这样的讲评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思维权,侵害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作业讲评,才能收到良好的讲评效果。笔者在上讲评课的时候,尝试着改变讲评方式,由教师直接告知转变为学生体验获取。

一、自主反思探究――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的作业经过教师认真的批改之后,发还给学生,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重新审题并纠错改正。有几类纠错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改正。第一类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如题目中是反向提问,但学生由于惯性思维选择了正向答案而造成的错误;第二类是由于知识点不清造成的错误。如政府依法行政与党依法执政混淆不清;第三类是由于审题范围或方向的偏差而造成的错误。如意义题答成了措施题。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学生经过仔细的重新审题并参照课堂摘记能自主纠正,且会以此为鉴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不出错或少出错。教师总是努力讲细讲透,并反复警示易出错的地方,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老师应该给学生留有空白,促使学生养成学则必反思的习惯,通过对自身错误的反思,消除闲惑,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构建易错题的题库,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激思想

面对自己无法解答或答不完整但通过集体谈论能有效破解的难题,教师交给同学们,让他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去共同解决。比如:选择题中异项的排除,(教学论文 )同学可以经过辩论的方式,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选择;非选择题中的某些意义题,同学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把握不同的主题,进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题方式。培养更生动、更富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师生共同探究――深入浅出拔高度

在作业讲评中,有几类题比较适合师生共同探究的。第一类是举一反三的附有条件性的经典难题。比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吗?联系具有客观性,人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吗?等等。第二类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重构。在总结或复习的时候,让学生在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这时,以学生自主构建体系并辅以教师的指导是很有效的一种讲评方式。第三类是优秀的作业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往往比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更具影响力。优秀作业展示的不只是答题者严谨的答题方式和答题智慧,还有答题者认真的答题态度,这对同学们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

教师在课堂讲评过程中要有意识探寻现场合作探究的细节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巧妙地引导学生思维向教学目标靠近。同时,教师也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适时调整和改变预设的思路,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氛围和节奏,在互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感悟生成的过程和意义,感受自我突破的成就和自信。

篇3:反思性作业

在反思性作业实施的复习整理、独立作业、红笔订正、问疑讨论、错题分析、整体反思、上交师批和下发登记这8个环节中, 反思主要体现在“错题分析”和“整体反思”两个环节上。反思性作业和传统性作业相比, 在表象上明显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每个错题旁边都有具体的分析;二是在作业的最上方有整体的作业反思, 两者都用红笔标注。以下笔者以反思性作业的常规形态 (如图1) 为例, 来说明其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 单个错题的反思分析

学生对每个校对出来的错题, 都要进行详细的反思分析, 主要包括对认知主体的分析、对认知材料的分析和对认知策略的分析。

1. 对认知主体的反思分析

【反思内容】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 通过内省分析自己和别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性和认知相似性, 了解自己的审题习惯、思维特点、情绪特征、学习方式等, 同时也分析自己与别人相比所具有的认知优势和劣势。

【具体实例】摘录部分学生的反思如下:

◆对这个题目, 我的答案很可笑, 我的回答和参考答案竟然一点儿边也没搭上, 看来我的审题习惯太差了, 做题目时连让我干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做了, 这样匆匆忙忙的到头来只会是事倍功半。

◆平时我课外知识比别人积累得少, 看书时又不太注意看要点, 自然就做不出一些从未做过的题目。

◆我觉得自己心态还是不错的, 做这个题目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产生烦躁感。

◆对这个题目, 我还有疑惑, 学习就要善问, 应丽娜每次都有不少问题, 我想这是她动脑筋的结果, 我也要在下课时多问问老师。

2. 对认知材料的反思分析

【反思内容】学生对认知材料 (作业题目) 的性质、长度、结构特点、呈现方式、逻辑性、熟悉度、难度、覆盖面等方面的认识, 以及对认知任务的目的、要求的认识进行反思。具体到单个错题的反思, 主要体现在对错题考查背景、答题要点、呈现方式、涉及知识点等方面的分析上。

【具体实例】摘录部分学生的反思如下:

◆其实前面的题目都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检测, 只要记住了便没问题了。但是这道题目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这就需要综合运用了, 光靠死记没用, 关键是对电流磁效应的深刻理解, 并能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道计算题综合性很强, 题目虽短, 但涉及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解度计算、单位换算、化合价计算、化学式计算和溶液计算, 知识覆盖面很广, 单独每个计算比较熟悉, 但综合起来难度就大了, 尤其是单位换算, 很容易搞错。而且前后计算环环相扣, 一步也不错才能算对。

◆这道题目出得很“狡猾”, 前面问“鸡蛋重力____所受浮力”, 后面改成问“浮力____重力”, 很多人没注意就错了, 我幸好反应快注意到了, 所以以后做题一定要慢慢来, 不要心急。

3. 对认知策略的反思分析

【反思内容】对认知策略的反思, 是指学生对于完成任务所需的认知方法如认知策略的种类、不同认知策略的特点、各种认知策略应用的条件、认知策略的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具体到单个错题的反思, 主要体现在暴露思维过程以及前后解题思路的对比分析等方面的认识中。

【具体实例】摘录部分学生的反思如下:

◆关于耳朵听不清楚的原因, 其实我一开始想到的只有两条, 一是传导性耳聋 (即鼓膜听小骨受损) , 二是神经性耳聋 (即位听神经问题) , 但还有一条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后来我仔细想了想, 根据传导途径, 从神经、听小骨、鼓膜, 再到外面就是外耳道了, 但是我用词方面不够好, 不应写“堵牢”, 而应写“堵塞”。要不就是耳廓, 但想想问题似乎不大, 那么八成就是“外耳道堵塞”了, 所以第三条原因应该是“外耳道堵塞”。

◆描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时, 我写对了周期数, 却写错了族数, 这主要是机械记忆的结果。后来我仔细研究了课本第139页的元素周期表, 发现这16个族在数字后面还有A, B之分, 其中Ⅷ族 (第8, 9, 10列) 和0族 (第18列) 不带字母, 第1, 2, 13, 14, 15, 16, 17列后接A, 其余接B, 这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不能靠死记硬背, 否则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 整次作业的反思体验

对整次作业的反思体验是在元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元认知体验是学习者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直接影响着认知任务的完成情况, 积极的元认知体验会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认知动力, 调动主体的认知潜能, 从而提高认知加工的速度和效度。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反思深刻性的重要体现, 尽管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其反思内容和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1. 认知体验

【反思内容】在具体的学生反思中, 认知体验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对一次作业中整理出来的要点或方法的总结体会上, 它涉及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

【具体实例】摘录学生由卢瑟福的“轰击原子实验”引发的反思如下:

“在卢瑟福的轰击原子实验中, 根据3个现象可以分别得到3个结论: (1) 原子核体积很小; (2) 原子核质量很大; (3) 原子核带正电”, 于是核式结构模型问世了。后来, 卢瑟福的学生波尔又改进了其模型, 于是有了分层轨道模型。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发现:建立科学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以使模型更接近于事物本质。我们现在学的知识, 都不一定是最后的真理, 只是目前最接近真理而已。我们要做的, 便是要学好科学知识, 不断追求真理, 使自己与真理的距离越来越短, 而非停滞不前。

2. 情感体验

【反思内容】在具体的反思中, 情感体验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 有的是对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悟, 而有的则是对个人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思。

【具体实例】摘录学生对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思和对个人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思各一例: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反思。每一次学生物学, 都会十分强烈地感觉到“造物主”的神奇———进化的力量, 在肺部上缠绕着毛细血管, 这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呼吸生存。在自然面前, 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也是自然智慧的结晶, 所以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敬畏自然!

◆今日反思: (1) 我今天的笔记抠得很细, 所以基础题全对, 要坚持下去; (2) 虽然进行了课后巩固, 但感觉还不踏实, 应及时往回走一走看一看; (3) 科比今天输了比赛, 但他从不放弃, 我会像他一样坚强; (4) 我现在对学习科学很有信心, 我一直走在进步的路上。

(三) 元认知调控

【反思内容】元认知调控表现为对作业过程的监测、调节和控制, 在具体的作业反思中, 主要包括漏洞补救、要领强化、策略优化和方法改进等内容, 这些内容渗透在具体的错题分析和整体反思的过程中。

【具体实例】摘录学生在漏洞补救、要领强化、策略优化和方法改进等方面的反思如下:

◆ (漏洞补救) 我在错题分析时写道:“硫酸铜和氯化铁都能溶于水, 怎么能够用水加以鉴别呢?”老师的针对性评语是“硫酸铜和氯化铁溶液的颜色不一样”。这让我恍然大悟, 于是赶紧自行跟进补救, 在错题旁边用红笔整理出初中阶段所有的有色溶液和有色物质。

◆ (要领强化) Cu Cl2和Fe (OH) 3是不会反应的,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要领是“无酸参加均需溶”, Fe (OH) 3不溶于水, 故不反应。

◆ (策略优化) 学习还是要讲方法的, 像我原来那样, 课一上完就写作业这个方法是不对的, 因为这样就比别人少了“做前看一看”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对当天所学的课是否掌握起关键作用, 我今后必须要增加这一过程。我觉得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科学家们探索原子内部的结构一样, 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 (方法改进) 本次作业我测试了一下, 我先不圈关键词做了一遍, 再圈关键词检查, 结果还真检查出了错误。看来“圈关键词”这种审题方法还真不错, 以后要坚持这种方法, 这样作业正确率一定会提高。

二、反思性作业的成效分析

(一) 提高了学习效率

反思性作业的价值观之一是“做得多不如做得透”, 与其把时间花在大量的课外练习上, 还不如花在深入的分析反思上。自2005年至今, 笔者始终坚持让学生只做纳入教材体系的配套作业本 (经浙江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学生做的题目大大减少, 但作业反思的要求更高了, 尽管两者相加后的总时间不增反减, 但学业成绩明显提升。在实施反思性作业的连续8年时间内, 笔者所带的历届毕业班科学学科的中考平均优秀率达到了55% (2013年全市为15%, 笔者所在学校为49%, 数据均来自市教研室) , 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轻负高质效果。

对于反思性作业提升学习效率的内部机制, 笔者具体分析如下:

1. 反馈及时, 消除思路再现的障碍

传统的作业批改从完成到反馈的时间间隔通常在5~24小时之间, 订正时就需要重新入题, 而反思性作业的反馈是即时的, 无需重新入题, 有利于用即时思维解决即时问题。

2. 订正保障, 杜绝有错不纠的积弊

传统的作业是教师批改下发后学生再订正, 订正率无法保障100%, 而反思性作业是学生订正分析后再上交教师批阅, 订正率自然可以保障100%。

3. 二次加工, 知不然更知所以不然

传统的作业中, 学生通常只有在解题时完成一次认知加工;而在反思性作业中, 学生还需要深入分析反思, 完成第二次认知加工。这样不仅知道了哪些是错的, 还知道了为什么会错, 更知道了如何避免再次出错。

4. 体悟深刻, 究根探源标本兼治

对传统作业中的错误, 学生在较短时间后经常会重犯。这是因为缺乏深刻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无法实现真正的内化, 治标而不能治本。而反思性作业的要求不仅在于找到表面的“病”, 而且在于找到“病根”, 还在于找到“药方”, 甚至要求找到除病的信心和力量。学生通过分析反思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悟”的境界, 使同样的错误尽量只发生一次, 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标本兼治。

(二) 优化了教学行为

1. 改进批改方式

反思性作业和传统作业相比, 其批改方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即由先批后改变为先改后批, 由机械判断变为意义阅读, 由重视结果变为突出过程, 由中性评判变为欣赏激励。

2. 提高指导效率

学生通过反思把自己的错误思维过程和困惑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 这就使得教师有机会管窥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从而为以学定教、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图2展示的就是一次有效的师生对话。

3. 节省讲评时间

传统课堂通常要预留一定的作业讲评时间, 造成新课学习不够充分, 进而造成作业问题更多, 下节课讲评时间更长, 新课时间进一步被挤压,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而实施反思性作业后, 作业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通过交流反思已经被自行解决, 最后形成的是良性循环。

(三) 提升了综合素养

1. 学习能力———学会了如何学习 (会学)

学生以作业反思作为课后学习的中心, 学会了如何进行错题订正、错因分析、思路阐释、经验总结和调控改进, 不断优化学习方式。如有学生在反思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前回一回, 课中记一记, 课后理一理, 做前看一看, 做时考一考, 做后校一校, 校后析一析, 析后思一思。正是在这样的反思升华中, 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获得了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2. 生活质量———增强了学习动力 (乐学)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学生新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1]反思性作业可以引发学生元认知的需要,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 获得成长动力。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工具, 而反思性作业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 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每一次作业都成为成长的生长点。如有学生这样反思:“答题必须清楚到位, 不能给别人鸡蛋里挑骨头的机会, 这就是学习, 达不到十全十美, 但也要做到十全九美。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 正好今天上课学了离子的形成过程, 这个过程有得意者 (得电子) , 同时也有失意者 (失电子) 。我们不可能永远是得意者, 但一定要从失意走向得意, 这个过程很漫长, 我一定要坚持。成功者决不放弃, 放弃者决不成功, 加油!”由此可见, 反思性作业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求, 作业态度即生活态度, 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的负担, 而是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生命需要。

3. 思维品质———发展了理性思维 (善学)

杜威认为, 反思性思维能把学习经验中的模糊、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和谐的情境。也就是说, 学生通过分析反思, 认识自己思维加工方式的不足, 从而使理性思维得到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思维的缜密性、批判性和探创造性上。学生把作业中细微的问题加以放大, 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反思, 提高了思维的缜密性;学生用否定批判的眼光审视学习过程和作业结果, 在不断反省、扬弃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的批判性;反思不仅要发现“问题”, 而且还要找到“答案”, 究根探源的探究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4. 学科素养———提升了科学素养 (学会)

科学素养包含了解科学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思想, 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备应用它们解决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2]在反思性作业中, 除了知识整理和方法总结, 还有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理解, 例如“我们现在学的知识, 都不一定是最后的真理……我们要做的, 便是……不断追求真理, 使自己与真理的距离越来越短”, 这是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我今天学到了一种本领‘看叶识根’……哈哈, 科学真好玩”, 这是对科学的好奇心;“科学对生活很有用, 妈妈老是把盆景晚上也放在卧室内, 我今天总算知道了这样不好……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告诉妈妈了”, 这是对科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看到家乡那么多的山林被某些人以土地整理的名义毁掉, 我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 裘老师, 我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吗”, 这是学习科学树立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 反思性作业增进了学生的科学理解, 促进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4:反思作业错误 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作业;错误;反思;优化;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7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生作业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见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错题重做,即常说的“有错必纠”法。这种方法虽能有效促进学生澄清知识误区、提升解题能力,但笔者认为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更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等,进而优化教学策略,减少下一轮学生再次出现类似错误的几率,而平常教学中这一招常被某些教师忽视。笔者在教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和同行探讨如下。

1 “二维、三维”空间的转换策略

学生作业:(节选)判断D组表示的是否为同种物质?

学生作业中该题错误率较高,教师解析答案后仍有一部分学生一知半解。这一现象表明:在初学有机化学时,将三维空间上的有机分子改写为二维平面上的结构式时,学生思维上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呢?

1.1 搭建模型,具体感知

在新课学习甲烷结构时,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甲烷的球棍模型(如图1所示)。在搭建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到甲烷分子在三维空间内是正四面体结构,四个氢原子的位置在三维空间是等效的。当其中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溴原子取代后,没有同分异构体,即二溴甲烷只有一种结构。所以D组两种结构式表示的物质都应是二溴甲烷,所以应为同种物质[1]。

1.2 理解模型,领悟方法

在学生搭建甲烷球棍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模型,从而得出这样的规律:在二维平面上书写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时,碳原子周围的四个共价键,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应是等效的。所以可将作业D中前者结构式中右边的H原子与下方的Br原子相互对换就变为了后者,可见写法虽不同,通过这样的转换两者是一样的。

通过模型感悟,学生深刻领悟到三维与二维有机分子表示方法的转化规律,学生的认识必然会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效地突破了认识有机化学的第一障碍。同时在突破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感悟总结出判断有机分子中氢原子等效性的具体方法:一是连接在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必等效;二是分子中对称的氢原子必等效。

2 “断键、接键”的过程模拟策略

2.3 问题解决,理解消化

学生对有机反应是否正确理解、能否迁移应用,是学生掌握有机反应的重要标志,是考生得分的关键点。举例应用如下。

案例:(节选2015扬州高三期末卷)药物F具有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合成路线如下: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取代、加成、消去等基本有机反应原理,采用将有机物前后对比,再辅助必要的反应条件的策略,读懂新合成路线中的每一步反应。如题中的第①步反应,通过对比发现A物质中氨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反应掉了,另一反应物中醛基上的氧原子反应掉了,这样可得出另一生成物必为H2O,进一步理解是醛基中碳氧双键断一个键“伸出两只手”,氨基上一个氮氢键断开,两者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再发生消去反应。因此,A生成B的反应可理解为先加成后消去两步完成[2]。

同理,第②步反应,对比B与C两物质,很快发现B中的碳氮双键中的一个键发生了断裂,另一反应物中左边甲基上断裂一个碳氢键,然后两者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有机物,所以反应②是典型的加成反应。第③步反应,可理解为羰基上的加成反应。第④步反应,题中有一提示失去一个水分子,学生就判断出是D物质中羟基和相邻碳上氢发生的消去反应。第⑤步反应,应是氮原子上的氮氢键断裂,相邻碳上碳氢断裂,生成碳氮双键,该反应从组成变化来看是去氢的反应,可理解为氧化反应,也可从结构变化的角度理解为消去反应。

3 “明线、暗线”交织并举策略

不难发现,在学习有机合成内容后,在作业和测试中,学生书写有机合成路线题时,发现错误较多,得分不理想。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常见的错误归纳起来有:①反应条件出错,如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与醇发生消去的实验条件易混淆等。②逆向合成思维在新情景中不能灵活应用。③对题中所给显性信息及有机流程中隐性信息不能领会应用等。为了能帮助学生突破该瓶颈,通过反复思考、实践后,采用了“明线、暗线”交错并举的整体教学策略,效果满意。

3.1 突出明线,熟练双基

有机化学选修教材中,按官能团的思路,教材中存在一条重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对这一明线,在课堂上可设计问题由乙烯如何合成乙酸乙酯?让学生自主构建完善该明线,在构建中须让学生清晰每一步的反应条件和反应原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特别是易混淆的反应条件,总结如下表。

然后,设计由乙烯如何合成乙二酸二乙酯、二乙酸乙二酯、乙二酸乙二酯?让学生可采用“三步思维法”规范书写有机合成流程图。

第一步:前期思考,让学生找到原料、合成的目标产物分别是什么,再进行结构对比,弄清来源,初步形成思路。

第二步:中期尝试,如合成的目标产物是酯、高分子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尝试逆向合成思维分析,采用逆推、顺推,如合成的目标产物非酯、非高分子化合物时,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题中所给的“已知”、转化流程中隐含的信息及高中化学知识综合尝试。

第三步:后期优化,当学生形成正确的合成思路后,应提醒学生规范书写,注意检查,确保每一步的书写科学、规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 “排列、组合”的有序探究策略

从作业中可发现限制条件下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学生困难较大。为此,在教学中通过不断优化,形成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教学策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理想。

4.1 问题探究,感悟排列

在新课教学时,可设计以下问题:①判断下列分子甲苯、萘、蒽、船式环己烷的二取代物有多少种?②判断C4H11N、C5H13N所代表的同分异构体各有多少种?③判断C5H12O所代表的醇和醚的同分异构体各有多少种?④判断C5H10O2所代表的羧酸和酯的同分异构体各有多少种?⑤判断无机苯B3N3H6的二取代物、三取代物各有多少种?

对于结果a因-C4H9本身有4种不同的结构,可产生4种异构体;对于结果b因-C3H7本身有2种不同的结构,可产生2种异构体;对于结果c、d只有一种结构。因此,C4H11N共有8种同分异构体,用相似的排列思维推知C5H13N有17种同分异构体。

对问题③的探讨,以O原子为抓手,因O的周围可连二个共价键(-O-),C5H12O的同分异构体就可将五个碳原子在O的周围排列,可排出三种结果:

a:H11C5-O-H b:H9C4-O-CH3

c:H7C3-O-C2H5

对于结果a中-C5H11本身有8种不同的结构,可产生8种异构体且都属于醇类;

对于结果b中-C4H9本身有4种不同的结构,可产生4种异构体且都属于醚类;

对于结果c中-C3H7本身有2种不同的结构,可产生2种异构体且都属于醚类。可见C5H12O同分异构体共有14种。用相似的排列思维法也可排出问题④C5H10O2所代表的羧酸和酯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4种和9种。

对问题⑤的探讨,学生联想有机苯的结构,推知B3N3H6结构为观察分子中有2种等效氢,所以一取代物就有2种。对于二、三取代物,学生采用分类讨论排列思维法来解决。二取代物有a:取代原子排在两个B原子上;b:取代原子排在两个N原子上;c:取代原子一个排在B原子上、一个排在N原子上,共有三种排法。其中,排法c又可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构,因此二取代物有4种。三取代物有a:取代原子排在三个B原子上;b:取代原子排在三个N原子上;c:取代原子一个排在B原子上、两个排在两个N原子上;d:取代原子两个排在两个B原子上、一个排在一个N原子上,共有四种排法。其中排法c、d又可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构,所以三取代物有6种。

4.2 热点突破,感悟有序

关于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成为了考查的热点,解答此问,思维要求高,学生做作业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为此,进行了热点探究,活动过程如下。

探究:(节选2014江苏高考17题)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Ⅱ.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第一步:关注创设对象,观察不饱和度(Ω)

本题的创设对象有机物B,观察其结构,不难发现不饱和度Ω=9。不饱和度观察的一般规律是:一个双键(烯烃、亚胺、羰基化合物等)Ω=1,一个叁键(炔烃、腈等)Ω=2,一个环(如环烷烃)Ω=1,一个独立苯环Ω=4,一个-NO2Ω=1等。

第二步:审限制条件,确定对应基团

Ⅱ.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这一限制条件可说明:①分子中有两个苯环;②说明结构上尽可能满足对称。

第三步:速减法,巧排列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学生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益,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有效突破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践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愿望[3]。

参考文献:

[1]曾昭琼等合编.有机化学(第四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5~18.

[2]邢其毅等合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956~958.

[3]诸全头.形成规律原理促进迁移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60~62.

篇5:优秀作业展评反思

上周四下午,我校举行了学生优秀作业展评活动。作业来自全校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作业。在这次优秀作业展评中,我收获颇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从这些好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就养成了认真的书写习惯,这与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学生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养成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正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非常重要,而他们做到了这点。

展览作业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年级学生的字。孩子把字写成这样,真不简单!除了学生的勤学苦练之外,与老师的辛勤指导是分不开的。同时,老师还必须有深厚的功底,不然不会指导出这样的字。在这一方面,我是十分欠缺的,这是我一直深感惭愧的地方。由于,以前自己未注重写字,使得自己的写字水平是低。这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努力在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以后,我会加紧这方面的练习。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提高!

第二点,就是作业的格式。好几个班级的作业格式都是统一的,这样就会显得很整齐,看起来漂亮许多。这一点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运用到我们的作业中,寻求适合我们的作业格式。还有一点,是作业本的保护。好多班级的作业本很整洁、整齐,作业保护的很好,这也是需要我学习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跟孩子们注意这一方面,把我们的作业本保护好。

篇6:课堂作业教学反思

发布:王飞云时间:2010-6-2 10:55:00来源:人教网录入:技艺人气:355

【文字:大 小】

为什么用课堂作业本呢?因为,这项作业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许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很希望了解他们在课内的学习状况,也希望借此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这本课堂本已经做了37次作业,可以使学生们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最终才决定选用课堂作业。

学生们在写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感到最为难的是评什么,怎样评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写,我也这方面也稍做了指导。

评什么:评作业的正确率及书写态度;评作业中的优、缺点;以及为什么优或为什么是缺点;从纵向的角度评价这段时间的作业是进步了或是退步了,并写明原因;评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是那类题型,思考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正确率等。

怎样评:有的学生不愿找同桌评,他们想找自己的好朋友评。可我又担心班上有个别学生任何人都不愿意给他们评作业,那时他们的心灵肯定“很受伤”!所以,与学生最后达成协议,先同桌互评,如果你觉得他(她)评得不好,还可以再请好朋友评。

第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学生两个人写信互相交流彼此对作业的看法等.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自身或他人进行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第二种方式通过自己写信进行自我描述,逐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上一篇:杭州汽车抵押贷款流程下一篇:游标的应用数据库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