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2024-04-10

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精选10篇)

篇1: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作业说起来是我们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天天留作业,天天批作业,是我们教师生涯中的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想就作业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反思。我所说的作业是指家庭作业而言,是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为授课效果的一种反馈和检验,是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教师发现教学不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并能根据作业的情况及时做出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依据作业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可见作业是一件我们天天使用的标尺,正是由于它太平常了,很多同仁忽视了它的重要性,留作业,批作业成为一种负担,流于形式,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大的失误。

我认为作业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种。对于我们小学数学来说,这两点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本学科的作业的多种形式,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加以改造、利用。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其次,不要忽视实践性作业对学生的作用,实践性作业是“学以致用”是最好的注解,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加于应用,并能对理性的知识加深理解,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形式。就学习的效果而言,实践是最好的办法,由于知识的极大丰富,我们不可能就知识进行一一的实践和验证,但是适时的实践,是对课堂教学一种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一个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一个教师所要掌握基本的素质。作业突然发生了变化的学生,他的身心肯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是不用怀疑的事实。同时作业在不同的侧面反应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其实我们把作业理解为“极小的测试”更为合适一些,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在这些学生的作业中映现出来,所以我们要重视作业的镜子作用。这是一面双面镜,可以照得见学生,也可照得见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利用好这面镜子,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就让家长注意小孩的作业情况,从作业的工整程度及正确程度,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所以,家长也可以在检查小孩作业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篇2: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我做过一项调查,认为老师留的作业太难了占33%,希望老师给定作业范围,让学生自己选择具体题目的占57%,这些数字多少可以说明学生有着强烈的自由选择的愿望,那种一成不变的统一作业的模式非改不可了。

在教学中,我根据所讲内容在布置作业时给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任选三道题。这样一来,当然是加大了批改作业的难度,但独立完成作业的人多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少了,讨论问题的人多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搞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害怕考试或讨厌考试的占32%,提议自己出考题或希望几个同学一起商量出题的占45%。以上数字多少可以说明当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到一定的层面时,一成不变的统一考试已经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了。这些数字又多少可以说明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愿望强烈,势不可挡。由此可见,考试的改革已经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我饶有兴趣地在这方面做了个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考题。单元考核时,放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编考试题目。用学生自己出的考题考试,其成绩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篇3: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生。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好的课后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检测其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增加其学习动力和兴趣。

可是中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缺少学习兴趣, 需理解思考的作业完成情况往往不够理想。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多以抄写为主。久而久之,中职英语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就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 一)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必然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而在中职英语的课后作业里却很少见到“听说读”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听说读”的内容教师不能用笔批改,评价起来比较费时费力。

( 二) 作业难度缺少梯度,不能因人而异。为了便于批改和讲解,一般教师会给每个班每个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缺少梯度。如果作业有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完成的很快,基础弱的学生则很难独立完成;如果作业很简单,仅是抄写之类的,学生可以完成,却让基础好的学生失去了巩固延生知识的机会。

( 三) 作业设计缺少趣味性。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只是按部就班,唯教材是,那么布置的作业就很可能让学生“没有胃口”。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习惯和环境都不一样,加上英语国家和我们存在文化差异,所以教材编写者编写的内容很难贴近学生生活。脱离了现实,学生就很难产生兴趣。

(四)作业无评价或评价过于简单。对于让学生抄写的作业,很多教师批改时只是打个勾写个日期,没有任何的评价。如果是练习题,一般教师会批改出对错,较好的教师会在作业后给出简单地等级(如ABCD等)评价。而再能接着对学生作业作深入评价的教师则很少。

二、关于中职英语课后作业布置与评价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 注重听说读写全面。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应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与此同时,相对于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高学生而言,以就业为目的的中职学生学习英语更应注重其实用性。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避免作业形式单一,除了“写”的作业外,还应该多布置“听说读”的作业。当然,“听说读写”是可以相互结合的,各自又可以有很多种练习形式。例如“听”可以是单纯的听力练习,也可以是边听课文边跟读的“听读”练习,还可以是听英文歌曲填词的“听写”练习等。“说”可以是学生一个人就一个话题单独说一段话,也可以是搭档之间的对话,还可分小组讨论等。对于“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或背诵,也可以让其默读完成练习,还可以是纠正语音语调的跟读。

( 二)关注学生个体,作业布置因人而异。学生学习情况不同,适合其的课后作业类型也不相同。比如基础好的学生适合有思考性的作业,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更适合能够帮助其基础记忆的作业。对于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可以多布置自主完成的作业,而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则应布置有明确完成指标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材施“业”。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一份作业,讲评也会存在困难。建议教师可以给每个班级设计二至三份课后作业。一份为基础记忆作业(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份为思考性作业(适合基础好的学生),如果有第三份,则应该是一部分较难的记忆任务加一部分较简单的思考练习(适合基础中等的学生)。然后让学生二选一或三选一。教师课堂讲解时只需讲解那部分较简单的思考练习。这样帮助大部分同学分析错误的同时,也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延伸。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成的较有难度的那部分思考练习则可个别辅导。

( 三)注重趣味性。要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需关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课后作业的形式。如抄写固然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我们是否也可以让抄写变变形?如family这一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单词。作业可以布置为“画出自己和另外两位同学的family trees”。大部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画的很认真,等于抄了三遍家庭成员的单词的同时,对其记忆也更加深刻。第二是课后作业的话题。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和自己生活相关或新鲜的事物。因此课后作业如需设计话题,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有时事性。比如以下这两组感叹句的翻译练习:

1.How handsome he is! 他好帅!

How handsome Do Min Joon is! 都敏俊好帅!

2.What a tragedy it is! 这件事太悲剧了!

What a tragedy the plane M370 is! M370 飞机太悲剧了!

显然,学生会对每组练习里的第二句更感兴趣,因为Do Min Joon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明星,接近他们生活;而马航M370 失踪是时事,学生们都有所耳闻。

篇4:关于高中作业布置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作业;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93-01

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任何学科都离不开作业。根据数学学科的特點,“适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新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自己的教学得失,从而完善和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查漏补缺,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计算一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学习体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一个长方体金鱼缸的体积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运用创造性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为今后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打下基础。如果只找些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

二、传统的作业布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每天的作业上,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因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只是任务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传统的数学作业虽然注重了知识的模仿型演练,也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精神,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从而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在存在的现象,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不等于迁就学生,不等于对学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针对所教学学生的实际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本堂课教学的难点重点,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尺度不能统一。层次性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刀切”全班做内容完全相同的题目,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又"消化不良"整天泡在作业堆里晕头转向,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课外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班级学生的层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作业作业状况,比如分别划分为a组、b组、c组与d组。一般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才可实施。例如: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分为a组,优良的可分为b组,中等及偏下的为c组,学习困难的可列为d组。a、d组的学生人数尽量少些,b、c组人数尽量多些,以确保“中间大,两头小”,以中间带两头的正太图形分布。 对于c、d组,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于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有效帮助差生客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我鼓励b组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a”的作业, c组的同学去尝试做b组的作业,d组的同学去尝试做c组的作业。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

篇5:班级布置的一点建议

总原则:环境布置中积极创设“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

教室文化建设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更是学生生命的外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能给学生以知识,还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净化心灵、陶冶精神的环境。

1、让学生自己动手 1)意图:

教室理应拥有自己学生的文化,教室墙壁文化的内容应该充满着学校生活的激情。教室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原则与策略:

原则——

要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与布置;

要有每个学生的作品上墙展示;

要有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

要真实地体现学生成长的轨迹。

策略——

教室板报、墙报布置应把学生的期望目标作为班级中心工作,突出阶段要求;

前期是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体现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中期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坚持条款明确,便于操作,奖罚分明的原则,制定自己的班规,班级公约等;

后期主要是全体学生逐渐形成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等群体意识及独特新颖、体现“自我”的鲜明的个体创造意识,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3)内容:

班级环境布置主要有下列几部分组成——

知识性环境,如图书角、生物角、信息栏等;

展示性与挑战性环境,“精彩舞台”“我们的频道”、难题角等等,体现班级是大家的,创造属于每一个人。

特色环境,有父母共同参与的读书活动,有成语接龙,有英语猜谜,还有反映学生课余生活的欢乐角等等。

2、让学生自己讲解 1)意图:

让教室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更要让学生懂得所说之话的含义;既是隐性教育,又是能力培养契机。在教室文化布置“渐入佳境”之时,继续将环境的变化作为教育的最佳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动”的过程中,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做人„„ 2)组队:

建立“班级小小讲解员”队伍,主要由栏目负责人、小组选派的代表和自荐的“志愿者”组成,班主任帮助进行适当调整。3)要求:

理解栏目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意义、作用,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介绍;知晓作品来历与作者意图,用真诚的快乐心态、热情的语调进行介绍;通过介绍,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对集体的热爱和对同学的友爱。

3、让学生自己评比 1)意图:

教室布置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成长,更体现出班级集体的整体面貌。每个学生都在用自己不同的努力形式逐步达到目标,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良好班风。2)方式:

篇6:对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的一点反思

(张懂斌)

美术高考热延续多年,由美术高考所引发的怪现象层出不穷,针对美术高考的各种魔鬼式训练已经见怪不怪,应试技巧更可谓是登峰造极。我在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中做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也走了不少的弯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十六字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课堂,它是对唯高考论的否定,注重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和人格品质的塑造。新课堂模式正在我校各学科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实践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运用新课堂模式时要灵活多变,不能生搬硬套。新课堂模式的提出,对美术专业课堂的优化是一个契机,将抓住这一机会,对高中美术专业教学进行反思。只有找到新课堂模式与美术专业课堂的切合点,才能真正运用新的课堂模式,转变所有的美术课堂模式。

一、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旧的美术教学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它把美术专业当成了一门手艺活,徒弟通过观摩师傅的操作,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模仿,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仅仅“授以鱼”而非“授以渔”。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不肯主动地思考,教学效果自然很差。在新课堂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边做边辨认。”课美术教学不是1+1=2,而是1+1=n,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极具灵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答案的做法无疑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假如先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思考,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引导,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必再讲,这样学生也能体会到自己探索知识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授色彩静物写生时,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做示范,讲解一大堆的理论和概念,学生的创作灵感不仅被扼杀,而且自身对色彩的感受也会全无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灵性的。新课堂模式所倡导的先学后教,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变局部教为整体教

在以往的美术应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把整体的知识分割成单个的局部,如在色彩学习时,把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分开来讲,割裂开来做练习,看似知识点变得更简单,更易于接受,每节课都有针对性,其实效果并不好甚至很差。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老师是大不一样的,教师头脑里先前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然后再进行分解,细化。而在学生头脑里先是一片空白,给他们灌输一些零散的局部知识,他们当然是很难接受的。知识是具有整体性的,是不能把它拆散肢解的。如在教授素描头像一课时,谈对形的把握时就必然涉及到体积,讲到体积时,就又要牵涉到明暗、空间和结构。所以知识是不能完全把它拆散去讲,应该在整体的学习中,适当有针对性。把整体的知识分散,细化,看似变得简单易懂,实则变得庞杂而缺乏联系和逻辑,学生自然就更难以接受了。

三、变什么都教为不教而教

有些老师非常负责任,课堂上不停的讲,不停地做示范,其实这样做既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哈尔莫斯曾深有感触地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是传授知识——要鼓励他们行动。绘画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它必须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动手实践才能掌握。如在学习色彩写生时,不停的给学生讲理论,做示范是没有太多必要的。色彩知识中的一些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自己看懂,主要是掌握运用的问题,则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去画。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学到的东西会更多。不教而教,并不是真的不要教,而是要少教多得,达到更好教。

四、变阶段达标为当堂达标

在美术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有这样的现象——计划没有变化快,先前的计划非常的好,目标非常的明确,但到了检验的时候却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出现在实现目标的阶段实践太长,不能及时的反馈教学中的问题,日积月累的负增长,最后离目标差了一大截。变阶段达标为当堂达标达标就是检验阶段的时间缩短,降低达标的要求,力求学生每节课有所收获,通过日积月累的正增长,最后更快的完成阶段性的目标。

五、以不变应万变

艺术是多元化的,美术作品的风格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各大美术院校在专业的评判标准也存在一些差异,这导致很多美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盲目跟风,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也成了一群无头苍蝇。即使美术基础教学的风格存在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能加上自己的东西,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篇7: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仁和镇复兴小学

段莲花

近7年多,我校的整体成绩都呈现同一个趋势,数学总平均分比语文总平均分都低5——15分左右,在这7年多时间里我上过语文课,也上过数学课,我也在不断反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在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比如,增加数学课时,加强数学的集体教研,鼓励教师多制作教具将数学的抽象教学尽量具体化,让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学校督促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单元测试等。但是数学成绩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近4年来我一直上中高年级的数学课,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反思、总结。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一、备课的落实

数学课被大多数教师认为备课简单,甚至可以不备课拿起课本就可以上课了,其实并非如此。备好课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条件,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导入方法、进度、深度、教法、教具、表达方式,比如你的学生已有经验较少或缺乏,那么导入时就要细致通俗易懂,该解释的地方要解释清楚。备课要写好教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记录下来便不断修改让教学设计达到更佳水平,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生。课前需要的教具要提前做好准备,让你的教学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

二、课堂教学效率的落实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生学习方式不断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最重要得一点就是抓实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抓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备好课,每节课要

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对存在较大问题的方面进行集体辅导。这一做法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在家教缺乏的农村小学进行数学教学必须付出双倍的精力和时间,用心用爱去对待学生才会有收获。

四、课外作业的落实

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只布置作业,收作业,却不亲自改作业或总是集体讲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就应付作业或不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差,到最后就干脆不做作业。教师的惰性回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到学生身上,教师的诚信慢慢的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任凭你的说教再美妙学生也是无法领会的。作业的布置应把握住难度、数量。作业一定要按时交,教师要按时批改、评价,按时发还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作业成就感的特殊体验,才能保持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五、单元测试的落实

一个单元结束了,教师必须对一个单元进行测试,从测试中寻找学生对一单元知识的掌握的情况,找到不足、缺陷、遗漏、偏差等问题就及时补救,不让上一单元的问题跑到下一单元,否则形成问题沙漠就难以轻易解决了。如果测试后发现问题较多,可以进行补救,再做一次检测检查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篇8:对作业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有效的前提是规范。作业与课程、教材及教学是一个整体, 因此作业的设计和编制要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设计编制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的过程, 就是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状况设计、编制有效的作业。题目和题型的设计编制规范, 需要兼顾基础与能力两个方面, 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使得设计和编制的作业结构合理, 即能由浅入深、由易而难, 循序渐进, 适时适量。

规范的作业才会是有效的。有效性之一体现在它的层次性。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一, 作业的设计和编制就不能一刀切。层次不是“易”和“难”的简单分摊与“浅”和“深”的主观认定, 而是要有针对性和适切性。也许一个作业, 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简单, 另一部分学生则感觉较难, 个体的认知差异会对一个作业的浅和深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层次的作业提供了一个多元选择, 利于保护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进取性。有效性之二体现在它的开放性。作业的有效并不仅仅局限于能提供一些保证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性练习, 还要能提供一些实现个性发展和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性练习, 毕竟教育的最高目的不是培养墨守成规的人, 而是造就有创造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人。有效性之三体现在它的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 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知识在不断更新, 人的认识也应随之不断进步, 即使有些知识本身没有新的变化和进展, 但只要有了新的体会和解读, 就需要对已有的作业有所增删。

作业的设计和编制具体而言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课内练习, 这是为了保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教学要求和质量。以语文学科为例, 其内容包括:1.课堂作业练习 (课课练) 。2.默写作业练习 (背诵篇目) 。3.文言文系列训练: (1) 作家与作品 (先秦——明清) ; (2) 文言文常见实词 (上海语文高考规定至少掌握300个文言实词) ; (3) 文言文虚词; (4)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5) 古代文化常识; (6) 古代诗歌赏析。二是课外练习, 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两个层面进行设计、编制, 以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的需要。其中, 基础巩固部分主要以巩固已学的知识为目标, 拓展提高部分则是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运用, 侧重对阅读写作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原则上基础巩固部分的题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设计的, 是必做题, 拓展提高部分则是选做题, 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全做, 基础一般的学生选做, 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不做 (当然作业的因人而异是动态的) 。其内容包括:1.现代文阅读训练;2.文言文阅读训练;3.诗歌鉴赏训练;4.作文训练;5.综合训练。

作业的设计和编制, 不应把它当作只是出些题目, 而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课题研究。编写者要提高自身研究素质, 掌握研究方法, 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研, 从关怀学生持续学习兴趣与终生学习能力出发构建作业系统, 而这需要审察学生的作业情况, 寻找和分析学生做作业时经常发生错误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编写作业练习,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在作业的设计和编制中, 应将单一型的练习和多元型的练习结合起来。单一型的练习是常规性的作业;多元型的练习则是满足不同需求的作业。另外, 还要将研究型的练习和实践型的练习结合起来。研究型的练习是超越教材内容的作业;实践型的练习则是要在实践中探究才能得知的作业。由课内向课外、从课堂到社会的作业构成,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 作业是否有效, 除了要看能否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之外, 还要看能否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比如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它的人文性, 因此在设计和编制练习的范文或样本时应始终突出这一方面, 使学生在做作业时, 不只是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 同时也能在无形中汲取文字中的精神营养, 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有效作业体现出它的有效, 教师的指导有方和执行得力必不可少。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 利用好作业练习。比如语文学科, 因为其文体的特点 (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 在不同教学阶段中会出现相同知识的重复教学, 因此在作业设计和编写中就要对此有所侧重, 而教师在选择作业练习时也应有一个统筹思考, 避免过多的重复练习, 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有效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低耗高效,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 有时间、有精力去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实现个人的均衡和全面的发展。因此, 适合的 (适合教学实际的作业) 才是最好的 (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作业) 。

有效的作业, 意味着学生不做重复劳动, 不做无用功, 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基础教育, 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负担过重的表现之一便是作业“多”, 这种“多”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量多, 更是由于有些作业的设计、编制不甚合理, 或重复或偏旧或繁难, 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降低了作业的有效性, 所以学生的作业负担自然就加重了。多和少本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设计编制的作业能够起到帮助学生适应学习过程、夯实知识基础和提高综合能力的作用, 那就不会感觉多。那么, 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 增强作业的有效呢?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篇9: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关键词】英语专业 作业

一、布置精读课外作业的原则

精读课外作业要具有多元性,兼顾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由于英语专业二年级精读是一门综合基础课程,不管是从教材设计还是课程目标设定,都需要包括英语专业基本技能。二年级课程在巩固一年级学过内容。同时,兼顾为三年级的专业课做好铺垫和引入。精读课外作业要具有创新性,即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对各个环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不因循守旧。网络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日渐成熟,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化作业布置。英语作业的布置也可以不再局限在书面作业,它可以是音频、视频或是网上资料搜集等等。呈现形式也不是只有传统文字形式,可以是自己录制音频,甚至是视频。精读课外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它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感情,满怀乐趣的继续钻研下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不是太难的作业,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确保师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增进其思维灵活性和敏感性。

二、精读课外作业内容设计的原则

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现代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外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作业中含有适量英语日常交际用语、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等。书面作业除结合课本内容以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应试需要,比如大二下学期就要进行英语专业4级考试(TEM-4)。以《综合教程》第三册UNIT 9 Chinese Food,口头作业可以设计为服务员和顾客的情景对话、在餐厅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等,书面作业可以设计为A letter of complaint to a restaurant。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大部分同学都有拖延症,尤其是遇到如写作这种需要自己创作的作业,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输出型作业,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会构成很大的压力。而简单的跟读、阅读、摘抄等容易完成的输入型作业,对于任何程度的学生都是轻松完成的事情。两者相结合,才能既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动力,又不给他们过多压力。个人和团队相结合。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协作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活动上,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内的写作。巩固和引入相结合。大二的精读课是基础课的重要部分,对于大一已经学过的语法、英语文化等课程需要进行巩固,强化基础。同时,由于大三就要开始专业课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翻译等,精读课也应该为这些课做好铺垫,结合相关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对来年课程的兴趣。

三、布置课外作业的频率

在对同行教师的调查中了解到70﹪的老师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布置作业。也就是说,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就会给学生布置巩固该单元已学知识点的课外作业。20﹪的老师几乎是每周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还有 10﹪左右的老师非定时定量地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笔者认为作业的布置要有常规性,输入型的作业容易完成,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要兼顾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布置一次输出型作业。

四、作业批改

部分老师认为作业布置频率过高,单单是批改就增加大量工作量,事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英语专业由于其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大部分班级较小,30个人左右,而且对于输入型作业、口头作业、巩固型的作业只需要每周检查给出一个等级分数,例如A、B,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针对个别学生提出意见,口头作业可以安排到课堂上展示,并当场或者当天课余时间点评,不会占有太多的时间。而对于书面的输出型作业的批改是很有必要也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一类作业不能简单地标出对错符号、划分等级,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这种师生间信息反馈既能有效纠正学生错误,又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之,传统终结性课程评估模式仅仅以期末考试一次结果来评估一个学生的学习,新时期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改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促使学生将学习重点分散到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而课外作业是学习过程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位教师来思考合理优化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彭梅.成人英语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篇10: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使人离不开学校的教育

人们为什么进学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少人却存在着本末倒置的认识。以为学生仅为进学校而进学校,为学习而学习。进了实验幼儿园,就要求学生把目标定在进重点小学;进了重点小学,又要求学生向重点中学进军;进了重点中学,考上大学又成了唯一的目标。事实上,当家长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重金挑选学校,把孩子送进有着围墙,以示与社会相对独立的学校时,其目的却却是为了让孩子能早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著名教育家埃弗雷、赖默有句名言:“人们为理解社会而受教育,他们为创造或再创造社会而受教育。”显然,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帮助学生理解、适应和创造社会。

但现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功能,在功利性很强的“为升学作准备”的思想指导下淡化了,消失了。人为地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筑起了一道围墙,学校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只能适应学校生活,难于走向社会。为数不少的学生走出校门,没有了考试以后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他们所接受的训练是只知道被动地应答、解题,而缺少主动地思考、创新。这种结果决不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

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是让人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育不只是为升学作准备,而是为整个人生作准备,是为了让人早一点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以牺牲今天为了明天的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明天,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就必须从今天抓起。诚然,教育要有前瞻性,要面向未来,但是,抓好今天不等于要学生牺牲今天,连今天都失去了,还奢谈什么明天。以牺牲今天来换取明天的做法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提高人们现实生活的价值,有一个美好的今天。作为学生就是要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美好和健康的童年与青少年,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中小学仍在以“为了孩子的明天”的口号下牺牲着孩子的今天,他们抹杀了孩子们童年的色彩,青年的朝气,泯没了纯真生活的情趣,丰富大胆的想象,充满活力的创造。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而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不曾拥有今天的孩子就像缺少阳光雨露的花朵,我们能指望他明天结出丰硕的果实吗?

以透支明天求得今天适应的教育

教育成果的周期性长是教育的基本特征,但是在现行教育中不少人无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常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立竿见影的思想把教育看成工厂生产一件产品一样直截了当,性急得好象早上路边点心摊上等烘烧饼--一进炉就想吃了。

在“开发大西部”的口号下,我们西部一些地区,为了早日致富,各类小企业办起来了,老百姓确实也富了,但空气不再清新了,河流不再清澈了,土地不再肥沃了,树木不再繁茂了。在学校中,考试成绩上去了,但眼睛近视了,背驼了,知识面窄了,人变得自私势利了,不爱劳动了。为了求得所谓的今天的适应,把明天的时间和精力都透支于今天,作业做到深更半夜,初中的习题比国外高中还难,三年的学习任务两年完成,第三年的复习机械地重复着前两年的内容,有的做了几十遍的题目还得再做,惟恐考试时不扎实。只要能在考试时多几分,拖垮了身体也美其名曰:刻苦学习。至于学生今后体力不济,神经衰弱时早已走出了校门,与己无关。这种短视的教育观,只能起到短期的效益,不利于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

才学走路就说他跑不快的教育

“差生”的概念在学校中通常指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学生。诚然,一只手伸出来十指都有长短,何况学习乎!五十个人只要聚在一起,即使是北大的学子也必然有差异。这种相对的教育评价法,造成了我们的学生才学走路就说他跑得不快,才站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的教育。

我曾对有的小学教师说,小学生在学习上正如婴儿学走路,走路时跌了几跤,就怎么能断定他将来跑不快呢?我以为一般的学生都有教好的可能,但如教他的老师断定他学不好时那他就很难学好了,即使他是天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正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在小学里考试成绩相差几分甚至几十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求知的欲望,但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使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君不见,在小学低年级里教师通常要求学生语文数学考双百分,考99分也不算优秀,几次下来,分数已暗示他跑不快,到了三四年级便已被判为典型的差生。

老师,不要吝啬你手中的分数,让分数成为催人奋进的鼓角,而不要成为前进路上的羁绊。

使人不愿读书的教育

要上学了!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一大早穿上新衣裳,背上新书包,在家里一大帮人的簇拥下到学校报到。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愿读书了,小学时的兴奋劲到哪儿去了。高高兴兴去接受教育的人怎么越学越不愿接受教育了,真是出了大问题了。

孩子天性是个学习者,学习、钻研、创造,享受成功的欢乐是人的本性。学校教育的结果使相当一部分人不愿读书的可悲现状,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的教育。僵死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育思想的不端正,使学生在作业的劳役和考试的恐惧中战战兢兢地度日如年;以考分为评价的单一评估标准,扼杀了学生多元的发散的创造才能。我们很少去研究学生的需求,而是单向的、主观的,用成人的标准,成人的眼光,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一群各不相同的孩子。

让教育成为激发求知渴望的教育,让教育成为享受劳动欢乐的教育,让知识的殿堂不再使人望而怯步,让欢歌笑语,春风阳光永远充满校园。

背着靴子找脚的教育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惊奇,举例说:“一个人从十楼上掉下来却一点都不伤,叫什么?”学生说:“是偶然。”“那再一次掉下来仍不伤呢?”“是幸运。”“那又一次掉下来仍不伤呢?”“那肯定是习惯了。”显然学生的回答都不符合教师的标准答案,但又谁能说他是错的呢?可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考试中,把不符合教师标准答案的回答视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后果是抑制了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这与其说是学生启而不发,不如说是教师在背着靴子找脚。

一堂公开课,满意者称之为:学生配合的好;不满意者称之为:学生没配合好。所谓配合的好,是指学生跟着教师事先的设想走;没配合好,是指学生的思路离开了教师事先预定的轨道,致使浪费了课堂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为了要开一堂完满的公开课,教师常常要事先演练一番,告诉学生什么问题要怎么回答云云。上课时,教师一提问。学生便“举起手臂的森林”,教师如鱼得水,驾轻就熟,一环紧扣一环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研究性的公开课成了演戏,听课教师也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地一笑了之。我曾经想,你提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不是徒劳的提问吗?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乱乱套呢?

毛泽东同志曾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不能也来一个乱了课堂,锻炼了学生呢?

使人越学越不敢思想的教育

有这么一件事,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这是什么。幼儿园小朋友能回答出几十钟,小学生能回答出十几种,中学生能回答出八九种,大学生能回答出两三种,而社会上的人(包括干部)则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这故事虽然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校教育的结果。越学越不敢想象,思想越来越萎缩,最终成为不敢想不敢说的人,于是被我们称之为“成熟”。

人才学家王通讯曾在美国看一个画展,一幅画是在床单上画了两笔蓝漆,另一幅画在一个平面上伸出一根树枝,枝上放了一只鸟,本来的二维变成了三维。他问身边的警察:“这是什么?”“这是垃圾。”“为什么你们让它存在?”警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这种东西是怪,但我们如果不能容忍它的存在,那么也许创造出好东西也被扼杀掉了。”在我们的教育中,要允许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是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想法。事实上当初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天不都变成现实了吗?

课堂上没有愚蠢的问题,长在自己头上的脑袋不能只有别人来代他思考。

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作者邮箱:ZXC-410@163.COM

上一篇: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安县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观环保漫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