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案例作业

2022-07-07

第一篇:教育反思案例作业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一、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思考教学活动中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况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教育案例从性质上说: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育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可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育理念。

(2)启发性。案例要生动有趣,有一定的戏剧冲突,能使人“触景生情”,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

(3)真实性。案例虽说是一个故事,是一件文学作品,可读性强,但它描述的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能虚构(当然,在细节上可作必要的文字加工和整理)。 教育案例从内容上说:

(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 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1)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

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2)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3)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4)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5)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6)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7)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A、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B、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C、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四、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 但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千差万别。为了揭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案例的本质特征,更好地驾驭它的规律性,寻求教育案例的开发空间,促使教育案例更具实效性和可借鉴性,根据教育案例的特点和写作目的,从不同视角和侧重面我们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帮助教师将各种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链、经验集 , 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案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作用。

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教育案例的划分并非绝对化,它们之间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根本无法相互割裂使之孤立地单独存在。对教育案例进行合理地归纳和划分,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案例理念。

五、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 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论文的写作的表述方式也丰富多彩,但是,为了实现论文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

1、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2、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3、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4、报告型论文: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5、学位论文: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6、叙事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这就是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都把论文的发表作为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因此,教育论文的写作问题是现代中小学教师在学会教育反思、学会写案例后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适应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智慧要求都进一步提高,推广反思性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推广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我回顾性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自我回顾性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自我回顾反思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还可以联系自己当学生时老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处理上的技巧进行对比总结。提倡教师写“反思日记”,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或者让教师给自已写信,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等都是进行自我回顾性反思的较好方法。

2、信息提示性反思。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情等信息反馈进行的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要求教师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感,善于通过学生的眼睛看问题;要有敢于正视不足,矫正问题的胸襟和气度;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灵活地处理教学设计、应用教案。如我校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上一节题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公开课。当讲到“可持续发展”时,本来活跃的课堂气氛一下沉闷起来,学生盲然的眼神告诉这位老师,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能理解,无法联系实际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于是,这位老师随即调整了教学设计,让同学们联系农村超生子女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已在讨论中有了结论。信息提示性反思能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克服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障碍,使教与学更好地互动协调。

3、同行诊断性反思,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评议自己的教学进行的反思。即将自己的教学作为案例,邀请同事和专家进行评析,从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再通过反思日记,记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我校,同行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导师诊断。即“一帮一”对子中,导师对帮带对象(主要是新教师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诊断;二是同组教师诊断。组织同一备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后进行讨论,提出评课意见;三是专家诊断。坚持每学期邀请市、区教科所专家深入部分教师的课堂听课,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剖。

4、榜样对比性反思,通过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进行的反思。即以你认为是榜样的教师的教学为样板,将自己的教学与之比较,从而找到优劣,进行扬弃性借鉴。教学中的榜样可以是本校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教学比较既可以是某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长期的比较,长期的比较借鉴收效更好。我校在实施“一帮一”结对帮扶中,坚持实施受助教师听导师的课后再登台上课及教案须经导师审阅签字后才能上课两项制度,使受助教师坚持以导师为榜样,通过对比借鉴,有效地促进了受助教师的进步和提高。实践证明,案例式的对比反思,可以博采众长;长期的对比反思,能使自己较好地掌握榜样教师教学的规律,真正学到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的精髓。

教学反思就是不断重塑与建构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生命。用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形态来网织自己的思想,以课堂为经,以阅读为纬,教育者灵魂的行走便坚实而灿烂。

七、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教育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必要条件。

首先,我认为它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含了哪些原理却很少分析。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而这些又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例如,每次上完一节音乐课后,我总是要反思,看我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有哪些我认为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写在这节课的后边,供以后学习和总结。使我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

其次,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反思可以看作是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工具。

再有,它.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自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着学校发展方向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决定,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动机、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法理”权威,无论是同事还是行政人员都不能妨碍这种权威。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使教师能为他的决策和行为辩护,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专业自主性。

还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主人翁方式。反思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在反思性行为中,理性和情绪交织其中,三种态度——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性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它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在反思中,我会对每节课,每个学生有更高的更准确的认识,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使自己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反思让我增强了很多问题意识。反思的过程让我更清晰了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指导我怎样去做,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教学反思促进了我自身各方面的成长,教学反思是我做好教师、成长过程的宝贵财富。

八、 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这节课就是在这一数学理念下进行的,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1、注重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主要设置了让学生两人一组选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样的物体。然后两人再次合作选用不同物体作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这样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旧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了知识的探求中去,激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寻求结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课堂气氛民族平等,活泼生动,因为本节课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是在学生操作讨论验证中进行的。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九、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答:《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在心理学上叫“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法则。这一法则来自于法国著名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南风和北风》,故事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为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结果行人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开始脱掉大衣。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使人的行为变得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之为“南风效应”。

用智慧改变着方法教育孩子来达到目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正确的批评应具备如下要素:(1)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出孩子错在哪里,指导孩子进行改正。(2)批评对事不对人。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明确指出孩子犯的错是什么,做到以理服人,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另外,家长不能翻旧账,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从而令批评教育活动无法继续开展下去。(3)心平气和的批评孩子。(4)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5)给孩子机会,相信孩子能改好。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著名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中的主人公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你要给别人快乐,首先自己是个快乐的人”。同样,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尊重孩子,使我们的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陶行知用奖励的办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富于爱心和智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艺术。现在我们有多少教师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啊,我们怎的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我们的教育又有多少艺术性呢?学生需要陶行知这样的教师,社会呼唤陶行知这样的教师。努力吧! 学校是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地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即常说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创造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思想,都是植根于生活教育理论。他躬耕实践,走遍大半个中国,教人识字读书;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建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生活教育。他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为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的豪迈和“为了劳苦大众,我们吃草也干;为了受苦小孩,我们要饭也干”的崇高上,更体现在他时时处处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尚美的用心教导和高超教育艺术中。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这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这种巧妙的教育艺术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

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每朵花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没有对孩子的爱,没有对孩子的赏识就没有教育!

新的学期,又有了新的开始,那就是我接手了一年级的工作。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虽然这是第二次了,但是次次都有新的感受,学生颇为顽皮好动,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强,很聪明,但缺乏细心、耐心、静下来思考的良好习惯,所以两个月下来,给我最最强烈的体会是:他们真不愧属猴,这场硬仗需要长期打下去了。思考再三,主要有以下的一些做法来积极完成班主任的工作:

一、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初时期。我觉得培养良好的习惯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竞争,感受成功的喜悦,最终在班级中形成赶、比、追的积极的育人氛围,我采用了多元的梯度奖励制,让每位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如:课堂作业优秀的可得一朵红花,上课认真听见老师表扬的可得一朵红花,上操站队笔直的一朵红花,等等都在不断地给学生一个引导,红花优胜者可以奖励诸如本子、铅笔这些奖品。这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在这些正确地引导下学生心中有了杆称,知道对错之分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找回自信。常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我有10颗星了!”“老师,我有5朵小花了!”看他们这么高兴,原来竞争也可以这么快乐!

二、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所以,孩子一入学,我就着手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诸如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回家读书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丁铃铃,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本子到,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训练排队出操,可以这样编:“要排队,三个点,静点齐点快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平时,我会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们:“你又进步了”,“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课堂上经常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学得真快”!“你说的真好”!„„当我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听他们说起,孩子们回家说老师又表扬他什么了,又奖励了他几颗小红心,一脸兴奋,然后那几天在家表现就会特别好,两个月下来,孩子们基本上有了很好的习惯。

三、和家长成为朋友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当家长不找班主任时,班主任更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孩子或喜或忧,都及时地通过电话、见面告知家长,让家长同喜同忧。当有些事情、有些做法家长不能理解时,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解释清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换取他们的信任。 很多事情都是随机而发的,我们并不能预设,但当事情发生时,做为班主任应该从中协调,使事情得到完美地解决。只有家长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很好地开展,学校的活动就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累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第二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答: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和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答:1.强化理论学习,暴露‚困惑点‛,进行教学反思。强化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能使教师高屋建瓴,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学习理论的过程,就是暴露‚困惑‛的过程,引导反思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从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教学困惑中走出来。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习新课程标准,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二是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法‛陈旧之处。 2.注重案例研究,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案例最具可思可学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具有对比性,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实践中,可重点做好两点。第一是提供单一课堂案例。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对话,思想碰撞,就可能茅塞顿开。我们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每周观摩一节课,并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执教者的情感投入如何,问题的设计如何,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的评点如何,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如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何,教学效果如何,三维目标实施情况如何。第二是举行‚同上一节课‛活动,提供对比案例,让更多的教师来观摩,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行评价,并思考‚这节课让我来上,我会注意哪些环节‛。 3.狠抓课堂教学,针对‚习惯点‛,进行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经验模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他们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新的教学现象和问题,纳入原有的经验框架里,在原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求解释,课堂教学变化不大。这些‚习惯点‛,更是教师应深入反思的地方。我们可做好三点:课前反思——充分了解学生了吗?课中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高效有序?课后反思——总结教学得失了吗? 如何反思: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反思

(1)自我说课反思。自我说课,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2)观摩教学的反思。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思考辨析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品味、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水平,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答: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上,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下面我从班级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今后工作要求。

(1)、制定班规制度 培养班级风气。刚接班时,我的工作重心是制定班规制度,确立班级目标.具体目标是:团结守纪,学风浓厚,求实进取,学会做人。这段时间,我严抓常规。不断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班风,以整体环境来影响每个学生。同时,作为班主任,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班级纪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每个学生,热爱班级,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2)、了解每个学生 培养班级骨干。暑假里,我以最快速度熟悉每个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培养一支有较强能力的班干队伍.我将班级工作细化,定点定人负责,每天工作由值日班长总负责,建立管理小组,评比班级各项常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久而久之,,班风变正了,学风渐浓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渐渐少了,班主任不在时,学生也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于班级小干部,放手让他们独挡一面管理班级,定期找班干谈话或召开班委会,解决存在问题,维护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的威信和尊严。 (3)、重视主题班会 发挥个性特长。班会课是我一直很重视的课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个班集体的进步往往是这个集体所有成员努力的结果。班会课上可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班级主人,发扬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争光。半学期来,我班已召开多次主题班会:感谢恩师,廉洁文化进校园,祖国在我心中,我为班级献计献策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协调师生关系 关注学困学生。我班物理学科比较弱。平时,我不仅抓各科学科,也协调好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我采用各种方法督促他们的学习,具体包括:早读课前检查各科作业;早自习前检查学生语文背诵;自习课检查学生英语背诵等。遇到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表扬,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半学期努力,我班成绩进步明显,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平时我也特别关注班级的学困生,我认为抓好班级总体成绩的关键是转化学困生,打好基础,因此,我在工作中很注重这个方面。 (5)、多与家长联系 共同督促学习。学生在家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不仅是出现问题以后与家长联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两个月来,我的工作也逐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答: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 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 (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 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 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所以我认为属于教育案例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答:我所带学科是语文,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后进生‛的转变

(一)当时的背景: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班的xx同学,他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根本没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这样也就成了我关注的对象——课堂上他嘻嘻哈哈,你走到他身边揉揉他的头,示意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其他孩子的紧张,反而斜着眼睛看你,似乎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才不怕你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果然大显了他的‚神威‛,课堂上无视纪律的放肆行为,知错犯错的重复循环,作业拖拖拉拉,偷工减料,班级中什么捣蛋的事绝少不了他……班级中第一号名副其实的‚跳跳王‛,许多学生避之不及的对象,也因此成了班上所有任课老师头疼的对象。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所有人为之操心的学生,新学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他的进步既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更值得我反省。

(二)反思对他的教育: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我不断的从他身上找闪光的地方,重视对他的激励。因为激励是人内心要争取实现某种希望、愿望等产生的一种动力。

做法: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改变了对他的批评态度。记得开学初的一天中午,我留了大概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作业给同学们,可是等下午课上检查的时候,全班只有他一个没有做,我自然很清楚,肯定又是中午贪玩的结果,他站着,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罚吧!‛正当同桌同学想告诉我原因的时候,我制止了,同时又很平静地让他坐下,这个举动让原本准备接受批评的他感到意外,他疑惑地看看我,包括他周围的同学一定也在想,今天老师怎么了? 下课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更多地问他原因,只对他说:‚今天你的作业没有完成,老师想,你一定有原因,请把今天的事情作为日记写下来。‛第二天,我打开作业本,看到的是他对自己作业没有完成的深刻分析及反省‚……时间不等人,今天我没有抓紧时间,给自己丢脸了,这样的情况以后一定不能再发生了……‛我很感动,给他留下了这样的回复:‚这是你第一次没有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了,你有进步!相信你一定会说到做到的,加油!‛ 从这以后,中午作业前,我会经常对他说声‚加油哦!‛他也会很友善地朝我点点头,果真每天作业比较及时地完成了。这是一个进步的起点。

分析:⑴情感激励。把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的朦胧形成期,自我意识有了较快的发展,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对外部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开始依据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自我控制力也显著增强了。 ⑵强化激励。要使优良品质在儿童身上占支配作用。在任何一个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在教育错误和缺点较多的学生时,要尽量坚持从正面着手,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务的向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和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创造条件。做法:比如,上课时,他对感兴趣的内容发言会比较积极,但是由于他的回答经常出乎意料,让大家哄堂大笑,更多的时候是他故意制造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当场批评他的恶作剧,而是在课后教育他,首先表扬他的聪明、会动脑筋,但是同时明确地告诉他,‚要是你能文明的回答,老师和同学们会更欣赏、羡慕你!‛从这以后,针对他上课故意捣蛋的现象,课后,我会严肃提出,针对他认真的回答,我会当场表扬,让他觉得这样正确行为的愉快感受。通过强化措施,增强他的是非观,慢慢地改正课堂上制造轰动效果事件的发生,让他会觉得‚难为情‛!慢慢的,课堂上他的出格表现减少了。

⑶任务激励。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肩负起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任务,为他获取成功与发展提供机会,激发他的成就动机。主动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有时候,班上的后进生缺点错误较多,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以此来惩罚他们,有时候,怕后进生在外面惹事,影响集体荣誉,可是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他们堆集体不承担义务,有的学生可能会以其相反的表现来赢得大家对他的关注。让他们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机会。 ⑷荣誉激励。使获得荣誉的学生既能经常以这种荣誉鞭策自己,又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与奋斗目标。善于发现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在后进生身上,缺点往往多一些,显得突出一点,优点可能少一点,甚至显不出来,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整天专盯着后进生的缺点,陷在解决问题的事务堆里,要善于发现其长处,避其短,争取教育的主动权。

⑸沟通家校联系,促进教育的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我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合作伙伴,我们双方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互相沟通,彼此交流,互尊互重!强调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与家长交流多表扬孩子变化,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合作者。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在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他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期待着他更大的进步!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答: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文,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⑥方法科学化。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答: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 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的价值。

3 主体: 这是调查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 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 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 1 )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 2 )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 3 )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 4 )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过去,一谈到写论文,我们就想到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好像只有学术论文才是研究的唯一文体,实际并非如此。学术论文属于专业研究者的一种文体。在学术论文中,我们需要有鲜明的观点,需要层层论证,需要有步步为营的推理,需要有逻辑鲜明的秩序,需要引用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这是学术论文的一般性要求,但这种文体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恰恰是不适用的。比如一个教师占有资料的空间与视野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作综述与梳理,他所提出的相关论证,是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对事物的逻辑判断,也并不像专业研究者那样层次分明,学术论文这种文体与中小学教师有关,但不是主要的文体形态。其他的一些文体形态,也可以归诸‚论文‛范畴,只不过它不是以‚学术‛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同样也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而这些样式是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反映的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是和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是和一系列鲜明的有情节的事件结合在一起的,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教师的心路历程,提升的是教师的相关经验。这种非常鲜活、丰富、多样的文体形式,属于教师,正像学术论文这种文体属于专业研究者一样。专业研究者长于用专业词汇表情达意,而我们的叙事、案例、日志、反思,恰恰是那些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达,这种语言类型属于实践第一线的老师们。这正是教师们寻找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正在形成他们自己独到的研究文体,随着教育叙事研究被广泛重视后,也将成为流行和被承认的一种论文,即叙事研究。

3、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答:我以一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共享 。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张K:51392010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 !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 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陈陈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第三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中阳二中

高润海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答: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深刻反思,既能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能总结出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犯以往同样的错误,运用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挑战、一种超越。反思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又是一种走向有效课堂的很好的催化剂。教学反思让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得到解决,教学思想得到发展,理念得更新,思考问题更加深入,教学经验得到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再迈进。

教学反思,一定要写下来。把反思写下来与教师单纯地进行思考相比,对教师的成长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意义。

第一.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和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答:我认为教育反思应当从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入手,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记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包括: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近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就得不到拓展。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对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反思

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试卷讲评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认为要上好试卷讲评课必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我在教学《空气成份》后的一段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引导讨 论教学过程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学生在课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专注、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自已的见解的执着,再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从学生下课后一改往日课间休息的喧闹,仍在为课堂上的问题争论不休,不难看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又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教学效果反思:上课前,我对本课的教学方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进行了认真的构思。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在学生中征集探究情景的引入方案,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引导学生思考是上好化学讲评课的重要手段。

讲评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释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答案”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不但会使前面的准备工作付之流水,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压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讲评的艺术是欲露先藏,利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求通而不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由浅入深地去探究方法的合理性,并通过详解的方法展示出来。自然地,在教师详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激发,解题思路也逐渐形成。讲评的方法很多,除了直观法,还有各个击破法、放开收拢法、抛砖引玉法、集思广益法、一题多解法等等,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题目灵活运用,避免雷同。

四.及时分析错因是上好化学讲评课的关键。

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化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再犯同样的“病”。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应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艺,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避免以后随意答题的现象发生;二是出现知识漏洞,讲评时应及时补充、完善,亡羊补牢是减少下次失误的重要措施;三是粗心大意,多为审题不慎造成,如对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还有是答题不规范等,因此,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总之,要上好讲评课,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下些功夫,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答: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1)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有事件,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3)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的结合体。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育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加以反映。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教育案例与教育反思是密切相关的。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 (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 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所以我认为属于教育案例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学生” 存在。大致上问题存在以下三方面:

1、学习成绩;

2、思想品德;

3、心理因素。在现在教育理念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自尊心,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李佳是我班一个很个性的学生,总是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不听任何人的劝告,他没有一节课注意听,可以说是软硬不吃的学生,各科老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情况。在我的课上,我也确实发现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心思没有在学习上,不愿意干好任何一件事情。对一切事情都不屑一顾,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我几次尝试着对他鼓励,指点,都无济于事。他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脏乱,守纪意识差。有一次,为了唤起他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我特意为他创造了几次机会,例如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队列比赛,我有意给他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他当时答应得很好,我也千叮咛万嘱咐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活动,班里本不是每人都能参加,希望他能珍惜这次机会,为班争光,孩子当时答应得很好,可他却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运动会当天无故缺席。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有一次在午休是我亲眼见到他无故的动手打一名从他身边走过的同学。当我把他叫到我身边询问原因时,他回答说:“没什么原因,他挡着我了。”他甚至在一次美术课结束后将同学的彩笔“拿”走,并将彩笔盒扔掉,同学向我反映这件事时,他毫不在意说:“我只是拿来看看!”能相信他的话吗?事实证明他在撒谎。每当犯错时,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满不在乎。总之,没有他感兴趣的事,更不用说责任心了,这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太差了。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感觉到他家庭有问题。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他父亲亲,我直言不讳,作为家长,请您多关心一下孩子,务请您抽时间来一趟学校。结果当然是不尽人意,家长没有来并且答复道:“有事,你找他妈妈去”。在联系孩子妈妈时,只有几句话,“是吗?我知道了”,要么就是“回来之后我一定好好说他!”如此的家长,如此的孩子,该如何转化他,我找他谈心,他总说:“老师,我改!”事实证明,他的话只是说给老师听的,我试着给他单独辅导,与他谈心,他不觉得是老师对他好,无论老师怎样苦口婆心,他无所谓!唉!孩子不买帐!我思前想后,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多管齐下以诚感化。于是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其家长改变自己以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懂得溺爱孩子、包容孩子的错误会害孩子一辈子的。对该生的不足和所犯的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我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我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遵守纪律、积极发言我马上发动同学为他鼓掌加油。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常采用“角色换位”这一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时间一长我发现孩子的性格却是有了变化,与同学一起玩时不那么故意找同学的茬了,上课也守纪律起来……

李佳的进步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老师要用真情感化家长,使家长感受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那么家长一定会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教师一方面要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和重视,教师要保护孩子自尊心,增其自信心。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让他们体验成功。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点燃其自信的火花。虽然教育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我相信与家长密切联系,再多一点爱心、耐心、信心,多给点时间,多想点方法,他会健康成长的!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前者指的是研究和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性东西,而后者只的是由自己或别人的经验所得的东西,也就是论文的出发点不同。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文,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⑥方法科学化。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答:A.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导言 、主体 、讨论或建议 、 结论 、列出参考资料

。 B.叙事研究报告

所谓“叙事”,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 1 )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 2 )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 3 )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 4 )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3、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记得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而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虽然消耗大量的电能,但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的不错。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第四篇:公共课优秀作业《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Qingxuxian Yongxing Shiyanxiaoxue

PangZhuojie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简单的说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教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决策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的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案例分析、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教育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均可分为若干类。但不管怎样分类,因不同类型的案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不可能截然分开。教育案例的主要类别归纳如下: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十)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

(十一)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

(十二)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

(十三)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 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研讨性、经验型、述评型、报告性、学位论文、叙事研究报告等。

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是:

(一)研讨型论文研

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五)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六)叙事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 1 )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 2 )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 3 )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 4 )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教学反思的形式有:自我回顾性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同行诊断性反思、榜样对比性反思。

1、自我回顾性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自我回顾性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自我回顾反思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还可以联系自己当学生时老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处理上的技巧进行对比总结。提倡教师写“反思日记”,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或者让教师给自已写信,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等都是进行自我回顾性反思的较好方法。如:我在讲《渔歌子》后认为课上学生朗读训练不少,感情体悟的还行,但对词的意境的认识不够深刻,我应该课前布置收集相关资料,来为这节课做铺垫。

2、信息提示性反思。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情等信息反馈进行的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要求教师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感,善于通过学生的眼睛看问题;要有敢于正视不足,矫正问题的胸襟和气度;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灵活地处理教学设计、应用教案。如:我们班的许宇航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知道干什么,我多次课堂上点名批评,后来的教学中我看到他的小眼睛是那么暗淡,我意识到宇航对语文失去了信心,不行我得改改,于是,我抓住他的写作业比较认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慢慢宇航在课堂上有了笑容。

3、同行诊断性反思。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评议自己的教学进行的反思。即将自己的教学作为案例,邀请同事和专家进行评析,从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再通过反思日记,记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榜样对比性反思。通过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进行的反思。即以你认为是榜样的教师的教学为样板,将自己的教学与之比较,从而找到优劣,进行扬弃性借鉴。教学中的榜样可以是本校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教学比较既可以是某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长期的比较,长期的比较借鉴收效更好。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美国学者波斯纳( G. J. Posner )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L. 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善于在不断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灵感和教学驾驭能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善于在不断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灵感和教学驾驭

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数学课堂要“活”中务,实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了起来,这是令人可喜的局面。结合这个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也是积极活跃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现象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内在的数学知识,我们感到了课堂上的互动气氛,看到教师巧妙的引导;看到了学生热烈的质疑、争辩,教师自觉追求互动,为学生的精彩回答而骄傲,引导呈现给学生的东西——数学的本质。让学生能充分地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思考、交流,最后悟出一个数学道理,去归纳也是教科书的用意。事实上,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数学现象的探究之后,必然有一个数学的本质等待教师去归纳,去总结。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数学课堂在真正意义上“活”起来,而学生的思维也恰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达到“活”中务实。

总体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有两层含义:

一是数学活动是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点,需要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

二是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以知识为载体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蕴涵的教育价值,这就必须加深对数学、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分析和研究如何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去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教育价值。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答:看了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很受感动,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发现学生打闹,就把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狠很的批评一顿,然后告知学生下不为例,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很被动,学生并不能真心悔悟。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遇到学生犯错时,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真心悔悟,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它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这都说明教育是由社会决定的,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要全身心投入的。我们要想掌握这门艺术,并能较好的运用,是要从多方面下功夫的。

例如在师生交往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服务于学生。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思想发展的促进者,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坚决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要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意味着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是“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思考,研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是“促进者”,意味着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总之,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需要知识,更需要爱心和智慧。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批评教育,也需要用爱心去召唤,用智慧去引导。可以说,在这一经典故事中,陶行知把肯定、表扬的手段用到了极致,也收到了绝佳的教育效果。它启发我们:教师始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心,还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以爱为动力,以智慧为手段,走进学生,培养学生,和学生共发展。

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清徐县永兴实验小学 庞卓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教学理念] 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想象理解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达到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学预设]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老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 2.介绍张志和。 3.揭示课题。

谁知道词和诗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张志和的长短句《渔歌子》。 二.诵读词文,赏析词义。

1.请大家打开课文,好好地把这首词读3遍,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生自读)

2.指名诵读。生生互评。

3.这首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一名有名的词人,还是一个一位知名的画家,人们都说他的词里总藏着美丽的画。默读《渔歌子》,看看你能发现张志和在这首词中画了什么?把它圈出来。

2.学生圈画,交流。 3.发现词中的色彩。

他的朗读只让老师看到一副黑白画,是这样吗?快去看看,张志和用多少种色彩? 4.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静静地看,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乐,给学生半分钟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你们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1.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出示,教师范读。

2.师生劝答,再品词意,再识词人。 讨论:为何不归? 3.引诵《渔歌子》。 【教学反思】

我这样上《渔歌子》,其意图有三点:

第一,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体现诗词教学的厚度。《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把它先读厚。

第二,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忽视孩子的学习起点,一个教案适应所有学生。我今天最初几分钟的课堂谈话,通过对词人张志和、《渔歌子》、诗词的显著区别几个环节的逐步深入,了解了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他们对词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能够说出词牌、词和诗的显著区别,根据他们的学情,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领会词的意境,而放弃了原来准备的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的环节,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吟诵、体会。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做到了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讨论、研究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第三,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开始学生对于词的意境想象的翅膀被束缚住了。当时,我就在想,怎么办?诗词教学的根本还是立足于读,所以我马上调整预设的方案,一句一句教学生诵读,最后,同学们能优美、有情地诵读出来,可以看出我这样根据生成调整预设的处理是成功的。

当然,课堂教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堂课我还有学多地方做得很不够,例如在板书处理上,我想落实的有三点:

1、生字的书写;

2、老师根据学生的想象,把黑板上的字变成一幅画,完成从词到画面的转化;

3、最后再看着画,诵读《渔歌子》,完成从画面回到词的学习。但是,可能是我没有表述很清楚,学生很长时间才明白我的意思,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语言上再处理得清晰简洁一些,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几点是我对《渔歌子》这堂课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五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作业

问题学生教育成功案例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1.个人基本情况:

赵涵,10岁,男,四年级,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学习成绩偏上,可是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但他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故成绩平平。

2. 家庭情况:

赵涵的父亲在中山古镇忙于做生意,母亲在江门上班,主要是爷爷接送,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所以造成了家庭教育缺失。

二、不良行为具体表现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赵涵同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上课时,老师讲了一点,他就认为会了,就张口说,这么简单等这话语,让同学都感到他自高自傲。

有时候他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和同学闹矛盾,老师知道事情经过过,批评他做得不对的地方要改过来,他总会说某某同学也有错,无心悔改,反正总是在找别人的毛病,像一只刺猬,时时张开尖锐的硬刺,不断伤害别人,保护自己。

三、案例分析

造成李赵涵同学“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祖辈的无原则溺爱。平日里赵涵一直由爷爷照管、教育。爷爷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赵涵,于是赵涵在家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所以他来到学校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他意,就肆意指责对方,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差不多每天都有“投诉”,故同学们不敢与他交朋友。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赵涵的父母经常在外,没有尽教育的责任,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的“告状”,大多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由于溺爱,当孩子犯了错误,造成了给孩子讲道理不听,所以他们往往先大声训斥再犯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怎么关注过孩子的心理过程。赵涵的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3、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当赵涵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小朋友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

三、教育策略

1、引导小朋友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赵涵太具有攻击性,导致班上的小朋友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赵涵玩,让他们远离“灾难”。针对这种状况,我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2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

首先,通过交谈我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赵涵也有好的一面,如他很爱看书、爱回答问题等等,我们应该看到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关键是看你怎样战胜不良的影响。

(2)鼓励小朋友到李 某家串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从赵涵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极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和小朋友拍拍打打,你拉我、我拉你,这就是一种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上物色几名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鼓励他们主动与赵涵交朋友,并相邀到赵涵家去做客,以自身的言行帮助他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以期改善他与小朋友的关系。

2、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

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由于小朋友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记得开学第一天,就有小朋友来向我报告:“老师,赵涵抢别人的玩具!”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玩具,结果他象发疯一样大喊大叫,趁我不注意还跑去攻击告状的小朋友。后来,我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对赵涵的攻击性行为不再武断地予以制止,而是平静地分析他打人的缘 3 由,看看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攻击别人的,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他会不会有这种攻击行为。这样细心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可防患于未然,有效阻止赵涵的攻击行为。如果他在一天中打人次数有所减少,或能偶尔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立即给予肯定、鼓励,逐步引导他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情感。与此同时,我设法引起赵涵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和交谈来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3、避免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情绪、言行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和赵涵的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恐吓、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而且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故意不听家长的话,借此表示对家长的反抗,而家长则常常以打骂胁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赵涵如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言行必定会有父母的影子,动辄张口骂人、动手打人,最终形成暴躁的性格。我还与家长达成共识:改变李某的攻击性行为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可救药”“无法挽回”等悲观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有信心。

此外,我还建议家长教会赵涵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攻击他人的原因。在摸清孩子情感状况的基础上,多进行一些游戏,多与孩子交谈,以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地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培养被攻击小朋友的自我保护能力

有攻击性行为的小朋友采取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不加选择地攻击任何一个小伙伴,有的小朋友则专门向弱小的孩子挑衅,这可能是他们认识到攻击强壮的小伙伴会遭到反击的缘故吧。如:当赵涵盯着你看、想打你时,你可以提醒 4 他不许打人,或者直接把他的手推开。如果没有察觉赵涵的攻击迹象,而冷不防遭受攻击时,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甚至予以适度的反击。我想,这既是引导小朋友进行自我保护,也是让李某遭受适度的“挫折”。同时,我故意冷淡赵涵,重点关心被攻击者,用行动暗示赵涵这些使人不快的行为将使自己受到冷落。

五、效果与反思

现在赵涵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本学期他与同学只打过一次架,事后他主动承认错误,自我检讨,平时还能主动与我讲心理话。

面对赵涵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坚定信心,科学教育,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上一篇:精选英语六级作文下一篇:经营管理承包合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