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声有感

2024-05-01

看风声有感(通用14篇)

篇1:看风声有感

看风声有感

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遍看《风声》了,但每一次都会情不自禁的被紧张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从开始的亲日汉奸汪精卫的保密局特务处处长叶剑波在保卫森严的酒宴上突然被杀,到使用各种酷刑逼迫被抓革命党义士招供,再到城隍庙设伏抓捕地下党联络员,就在大家都在为瘸子的安全担忧的时候,最后关头他们又突然取消行动,改为设下圈套,意图揪出司令部内鬼―老鬼。

谁是老鬼?设下什么圈套?而我们的老鬼又会怎样应对?…………导演炉火纯情的安排在开场短短的十多分钟里就紧紧吸引住了观众,让观众们的心跳随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动,属于典型的悬疑片开局。

随后就进入了故事的正文,主角们也相继登场。日本特务课机关长武田发出假情报,并把接触过情报的五个人带到裘庄,在告知“其中必有内鬼,不揪出来谁也别想出来”后,人性的黑暗开始暴露,大家为了保命而相互揭露,明争暗斗,斗智斗勇好不激烈。而身为地下党员的顾晓梦和吴志国也为保全地下网络不致于全军覆没,而默契的处在了对立面。

当然,作为一部献礼国庆六十周年作品,本片肯定不能落入一般悬疑片和谍战片的窠臼。而本片的.主题旨在表现在战争年代,那些身处敌营的地下工作者在生与死、小我和大我之间的大义抉择,一种信仰。是的,在紧急情况下能宁可放弃自己生命来换一种还是理想中的东西,看不着,摸不着,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啊!

地下工作无疑是这个世界上难度系数最大,要求最苛刻、最危险的工作,不仅需要过人的勇气和胆识,危机情况下沉着冷静的头脑,敏锐的思维以应对每一次试探和考验,更要有一种对革命、对事业的绝对忠诚。而本片中的两位;顾晓梦和吴志国无疑是他们其中的优秀成员。

顾晓梦,在周迅的完美演绎下,片头部分完全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的形象,跟人说话时的那种轻蔑、高傲、不屑一顾的表情和舞会上狂舞的放荡不羁的作态,谁又会想到她是有着纯洁坚定信仰的人,影片最后,当李宁玉读她留下的那封信时,顾晓梦的声音又一次响起,不过不在那个玩世不恭,轻浮的声调,取而代之的是郑重的、沉重而坚定的声音:“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而另一个革命义士吴志国则展示完全不同的一种性格,他在国民队伍里资历甚高,多少次冲锋陷阵,留下一身的伤疤。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信仰的力量下,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金钱、官位,投身于无限的革命的事业。尤其是和顾晓梦在房间里那段无声的对话,那句写在手心的“我顶”,感动了无数人。影片中也着重对吴志国受刑的一段做了细致入微的演示,一跟跟涂满药水的银针一次又一次的深深浅浅的插入痛穴,还不断变换着位置,看着吴志国全身青筋暴起,突然口吐鲜血的景象,吴志国的硬汉形象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终于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种力量叫―信仰。她可以把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别人的前呼后拥,目无一切、放荡不羁的人变成沉着冷静、机智敏锐又有献身精神的革命信徒、可以把身居高位,衣食无忧、曾经对国民党誓死忠诚的人变成革命的钢铁战士……信仰,确实无所不能,它无影无形却有无处不在。

现在想想,我们生活在像无数像他们一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环境下,就更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将我们这种伟大的信仰传承和发扬光大下去。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顾晓梦的声音:“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篇2:看风声有感

碟战大戏----《风声》,这部电影我已经向往很久了,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看,本班的特色党日组织了一起观看,很好!很好的一部电影,虽然只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的日本统治的汪伪政权的下的,地下党的碟战斗争;斗争之惨烈,生存之艰难,意志之坚定,酷刑之残酷,无以用语言表达。从逐个从以下几个方面述说我的感受。

一.先说情节

《风声》的海报称:风声过后,世间再无传奇。然而,五人被设套囚于孤堡“裘庄”,他们互相猜忌、攻击、陷害,唯有共产党人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最终用生命和带血的遗衣等多种方式,将取消行动的信号发出去了,令敌人的阴谋破产。剧中,五人中,老鬼、老枪皆为潜伏的地下党。不过,用唱腔作为接头以及传递情报的工具,倒是充满想象,这体现了从事谍报的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意志坚定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整个《风声》紧张的戏份,心理的压力,到最后,为顾晓梦精神的感动。然后深觉,如果是这样一份精神传递下来,怎么舍得辜负?

二.在惊险斗争中求生存

求生存是所有角色的底线,和影片中周迅对李冰冰说的“好不容易可以以真面目相对,却连好好谈谈的机会都没有”,颇有几分相似——人物缺乏真正的推动力,真诚只是一朵浮云。

“斗争的‘斗’,逗乐的‘逗’,好像都一样。”洪晃批评说,“如果只是善意的开玩笑,斗和逗都无妨。但是现在却是恶意和暗斗流行,甚至引以为荣。很多人认为的智慧,简单化地表现为表面上的滴水不漏,掩盖心中的翻江倒海。” 有时候看完一个黑手党电影,还会觉得其中的反面人物有人性的一面。但是《风声》里的反面人物更是一帮畜生,折磨人的时候还哈哈大笑。我们只会更加憎恨汪伪政府的败类汉奸、以及日本侵略者。

三.与《建国大业》的比较

《建国大业》是一个完整的架构,是正面的。而《风声》则是一个侧面,一个战乱时代独有的缩影。或者不能说是战乱时代独有的,就算和平年代,谍报工作从来都少不了,只是暗杀这个东西就藏起来了。一样被称为恐怖组织,其实真的从来没有消弭过。

周迅的顾晓梦和张涵予的吴大队,李冰冰的李宁玉,剧中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值得深思。李宁玉是一个旁观者,她见证了一切,是在剧中,作为顾晓梦精神的传递者。而吴大队,则是传播者和继承者。那一个年代,正是有无数这样子的人前仆后继,才换来那一条战线的胜利。正面战线和敌后战线,哪一条都是英雄辈出,哪一条都让人喉咙哽咽。

然后还真想说黄晓明个武田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他最悲剧的地方是被顾晓梦完全知道他的悲剧而他自己还不敢直面。他是有才能的,只是他自己束缚着自己,固步自封。然后,又中了那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看完两部之后,人类的历史书写着一切螺旋前进的经验教训,但是却无法阻止人类前进的步伐。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小至家,大至国,都需要重复地反省,学习,反省。

四.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做好本职工作。

篇3:转变——看“一线话题”有感

那是初春的一个下午, 我精神饱满地来到田径场, 准备要带领十几名体育高考生进行考前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是考前最关键的时期, 训练队的学生们非常努力, 训练也十分刻苦, 今天学生们又是早早站好队列, 用期待的眼神等我布置任务。

我来到队列前, 在用赞赏的目光肯定每一位学生时, 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不和谐的黄色脑袋, 我定睛一看, 原来是队里的活跃分子黄鹏 (化名) 。黄鹏一米八的个头, 人很帅气, 性格外向, 虽然有时比较懒散, 但很热心, 愿意帮助学生是他的优点, 同学们都说他讲“义气”, 所以人缘不错, 在训练队里颇有“人气”。“这个臭小子, 竟敢染发, 都什么时候了, 还有心思臭美”我心里的火气有些压制不住。“不行, 我得想办法让他变过来”, 可是怎么办呢?我的第一个想法是:等训练结束后, 将他带到办公室, 狠狠地训斥一顿, 责令他明天必须把头发染过来。可是这样处理能行吗?回想起以前处理的很多事情, 凡是强制学生改正的事效果都不好。而且黄鹏自尊心强, 吃软不吃硬, 如果强行处理, 他一定会有抵触情绪, 不但头发变不过来, 还很有可能影响关键时期的训练和学习。整堂训练课我的脑海里不停地琢磨着对策, 想了一个又一个办法, 又一个个否定了。

这时我忽然看到手里拿着的训练计划和笔, 我灵机一动:对, 用纸条。因为纸条无法显现出我气愤的神情, 激怒的声调, 它可以把一些刺激性的话语变成富有哲理的语言, 让我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字里行间流淌。于是我在训练计划的后面撕下了一条白纸, 赫然写上:“黄鹏:全队十几人, 唯有你的头发最不同, 你认为很美吗?老师真的希望你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下课时我悄悄地将纸条递给了他, 我期待着他的变化。

可是, 第二天没有变化, 我只是有意地看了他几秒钟, 心里虽说有些生气, 但还是选择了等待。

第三天下午, 我仍然提前来到田径场准备上训练课, 一名学生提着杠铃从我身边走过, 我吃了一惊, 原来是黄鹏——黑头发的黄鹏, 于是我微笑着低声说:“还是这样好”。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放下杠铃, 走进了队伍中。

我思考着自己的做法, 为什么一张小小的纸条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我想, 纸条虽小, 但它让我能用心与学生平等对话, 通过信任和等待, 终于使黄头发变黑了, 达到了我的教育目的;我还想, 学生的改变可能也不仅仅是头发, 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变化。一张小小的纸条, 实际上在我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与理解的心桥。

篇4:读《柳林风声》有感

当好奇的鼹鼠闯入那片可怕的黑森林,河鼠二话不说,将所有危险抛之脑后,冲进森林救出了鼹鼠;当贪玩的蟾蜍疯狂地迷恋上汽车时,鼹鼠、河鼠和獾想尽了一切办法,带着它们的朋友走回正道;当蟾宫落入森林中的强盗手里时,伙伴们齐心协力,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夺回了蟾宫,好好教训了森林里的那群恶霸……这一幕又一幕,让我深有感触。是啊!或许,友情就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或许,友情就是当你误入迷途时的百般劝导;或许,友情就是你落寞时为你拼搏的身影……②

合上手里的书,一阵和风拂过我的心田。哦,这四个好伙伴,能为朋友牺牲一切,对待他人又是如此真诚、和善!是友情那强大的力量改变了蟾蜍,改变了森林,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得一片祥和!可是有时我们却不如它们,为了一点利益,而失去了那最美好的友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拥有许多朋友,可是当他落寞时,当他失势时,平日里的朋友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有谁会愿意站出来帮他一把呢?和这四个朋友的情谊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③

我忽然想起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突然遇到一只大熊,一个人看见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躺倒在地上装死,熊从来不吃死人。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另一个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不能患难与共的人,不算真朋友。”面对这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你最为信任的朋友却背叛了你,你心中又会作何感想?④和《柳林风声》中这群好伙伴比起来,我们真惭愧,这四个朋友的性格完全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友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平日里,它们享受着各自那惬意的生活,但是只要朋友需要,它们就会出现,这份友情真让我神往!⑤

我爱《柳林风声》,它用那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我,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能白白放弃,因为友谊是万分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柳林风声》,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哦,这本书真好!⑥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读后感一类作文,很多同学最难把握的是读和感的关系和结构布局,处理不好容易畸轻畸重。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在结构比例上,读占小部分,感占大部分,重点在于感。但是很多小学生写读还行,写感较难。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同学们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大多数缺乏条理,或者无话可说。

仲小舟同学这篇读后感处理得不错,感的部分也有血有肉,不无病呻吟。把感的部分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把联想和对比结合起来运用,用活了。

指导老师:田莉莉

篇5:读读《柳林风声》有感

爱看综艺节目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友谊叫“张一山和杨紫”,那么爱看书的人是否知道有一种友谊叫“水老鼠和鼹鼠”呢?《柳林风声》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一只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地鼹鼠,和一只聪明机灵的水老鼠,还有他们与朋友的故事。

鼹鼠本来只是在地下生活的动物,但当它遇见水老鼠——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认识了许多朋友。有一次,鼹鼠想要去森林里看看,水老鼠多次向它讲述森林中的危险,可鼹鼠按捺不住它的好奇心,还是拿着帽子出门了。后来鼹鼠迷路了,最后还是水老鼠进了林子,找到了在石洞里瑟瑟发抖的鼹鼠。可天太晚了,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雪淹没了它们来时的脚印,它们只好盲目前行。走着走着,它们竟然走到了獾先生的家!就这样,鼹鼠结识了足不出户的獾先生。

它们的经历大大小小,每一件都让人佩服。它们帮助放浪不羁的癞蛤蟆。癞蛤蟆少爷爱出风头,拼命追求新鲜玩意儿,它看见一个新事物就丢掉旧的,它玩游戏、玩马车、玩汽车,差点倾家荡产,幸亏鼹鼠和其他几位好友把它从绝境中救了出来„„

看着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我的心也跟着它们起伏不定。激动人心的情节,扣人心弦的场面,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柳林风声》不仅带读者经历动物主角们随季节变化的生活故事,还生动刻画了柳林中萦绕的友谊和温情。

书中多次用到破折号,有时一句话能用上好几个。有的是为了解释说明,有的是意思的转折,有的是声音的延长„„我不仅从中看到了有趣的故事,更是学到了不少符号的妙用,真是开卷有益啊!看着那些小动物的友谊,我也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

有段时间,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忽上忽下,有时九十几分,有时八十几分,甚至有一次考了八十四分——历史最低分。我连续几天闷闷不乐的,好朋友们看我不开心,想尽各种办法哄我开心,安慰我。我看着她们担心的样子,心里也又一次感受了——我们的友谊有一百分的坚固!这份友情一点儿也不亚于鼹鼠它们四个!

这本书是我看过情节最妙的一本了,动人的故事真是太有趣,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么妙的书我真希望有更多人看,也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有种友谊作水老鼠、鼹鼠、獾和癞蛤蟆”。

篇6:读《柳林风声》有感

《柳林风声》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四个好朋友的交往和历险过程。他们彼此之间的真诚关心和温暖帮助,让我时时感到友谊的可贵,全书充盈着温馨感人的风光美、人情美。当春天的气息召唤着穴居地下的鼹鼠,徜徉在奔流不息的大河边,偶遇友善的河鼠,他们的友情就拉开了美好的序幕。他们共同泛舟,畅游大河,分享大自然的奇妙。随后,他们与獾齐心协力,使爱慕虚荣、惹是生非的蛤蟆改邪归正。

柳林河畔,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色,聪明温厚的河鼠、和顺可爱的鼹鼠、沉稳持重的獾、任性莽撞的蛤蟆,还有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精彩遭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捧着书,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时时感受着友谊的宽容、忠诚、信任、理解、关爱、分享!我,又仿佛与他们同道而行,共同沐浴着和煦宜人的春风,倾听着喧哗涌动的河水,探索着神秘幽深的树林,享受着月色如银的夜晚……这一切,都让我流连忘返。

篇7:读《柳林风声》有感

上小学以后,妈妈送了一本《柳林风声》给我,说我长大了,可以读读这本有趣的书。它是一本英国的经典童话故事:一条清澈奔腾的大河,一片神秘美丽的柳林,一群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它们汇在一起,为我上演了一幕幕妙趣横生的动人故事。在一条奔腾的大河边河鼠、鼹鼠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体贴,鼹鼠跟着河鼠学会了游泳、划船,还交了新的朋友。鼹鼠一心想去看望獾先生,独闯野林迷了路。后来河鼠找到了极度恐惧的鼹鼠,但这时下雪了,它们回不了家了,他们一起想办法回家,后来误闯到了獾先生的家,得到了獾先生的热情招待。蟾蜍它有一个蟾宫,它非常的富有,它的爱好非常多,但都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它一会喜欢划船,一会喜欢赛艇,最后喜欢上了赛车,河鼠、鼹鼠、和獾先生都劝说蟾蜍不能再玩赛车了,可是蟾蜍就是不听劝告,最后还是因为赛车让它进了监狱。后来蟾蜍装扮成洗衣妇从监狱里逃了出来,它的蟾宫被野林里的黄鼠狼和白鼬给占领了,河鼠、鼹鼠、獾先生一起帮蟾蜍夺回了蟾宫,蟾蜍还是执迷不悟,仍然狂妄自大,后来在河鼠、鼹鼠和獾先生的教育下它改变了――重新做人,最后它变成了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了。在四个小动物中我最喜欢獾先生,它总是像慈父般的照顾其它三个小动物。它还很聪明、很勇敢,特别是当蟾蜍的家被黄鼠狼和白鼬它们侵占,以它的足智多谋和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让蟾蜍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让我知道了人世间的友情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是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充满爱的民族。在前不久当雅安地震噩耗传来时,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像獾一样的好心人,他们用各样方式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让雅安不再有痛苦,让雅安有了希望和新的梦想。柳林风声――爱之声,也是我的梦之声。

篇8:我看评剧《哑女传奇》有感

传统戏《哑女告状》迄今为止, 已有十几个剧种在上演。晋剧、潮剧、河北梆子、豫剧等, 剧情大都相同, 讲的是:掌府大小姐掌上珠, 自幼与陈光祖订有婚约。后因陈家家道衰落, 陈光祖只好到掌家投亲, 上珠的继母嫌贫爱富, 将光祖逐出府门, 老管家尊大小姐之命, 暗将陈光祖藏在听月楼上, 刻苦读书, 并赠以盘缠让光祖上京赴考。掌夫人因贪恋别家彩礼, 屡次迫上珠出嫁。上珠誓死不从, 夫人一怒之下把她倒锁在听月楼。几月后, 陈光祖高中状元, 官封邢部尚书, 遣人前来迎亲。继母所生之女掌赛珠, 竟然妹代姐嫁, 并唆使母亲暗遣傻哥放火烧毁望月楼杜绝后患, 傻哥纵火, 上珠跳楼逃生受伤, 傻哥知情后悔不已, 将她暗藏假山洞养伤。数日后在掌忠的帮助下, 傻哥背大小姐上京告状。掌赛珠得悉兄姐告状事, 用毒酒杀人灭口, 傻哥中毒身死。掌赛珠用针将上珠刺哑, 又折断其十指, 不久, 陈光祖回京, 掌明珠击鼓鸣冤。赛珠罪恶昭著, 按律问斩。光祖喜迎上珠回府。

这次我所观看的评剧《哑女传奇》, 虽然剧情、人物, 大框架没有变动, 但在处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情感走向上大变了。首先, 大小姐掌上珠, 是“真善美”化身, 主基调没变, 但其内在个性起了变化。例如:从第一场的花园会, 掌上珠就是贤良温顺的标榜, 期盼未婚夫能早得功名, 能早日迎娶她过门完成花烛, 唱词中:此行千里多艰险,

但愿无恙人平安, 京都繁华休留恋, 有官无官早回还。这是每一位善良女子的祈盼, 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第三场, 继母为亲生女掌赛珠谋取状元夫人之位, 让妹代姐嫁。掌上珠得知悲痛欲绝, 但她并没像老剧本中破口大骂, 她的表现是无奈、无助的, 她为继母的自私无明而悲伤, 唱词中:明真相怒火烧干伤心泪, 肝肠痛断诉与谁?足矣体现了掌上珠的知书达理, 很高的品德觉悟与高尚的素养。第六场中, 呆哥哥背她进京去找寻陈光祖, 其实掌上珠的心里是万分矛盾和万分纠结的, 就如二人在舞台上的表演:漫雪纷飞, 狂风怒吼, 翻山越江, 藤萝幽苔, 三步一滑, 两步一跤。唱词中:回头看已不见秦淮烟柳, 望前程只见那云山悠悠。“前程”是掌上珠心中对陈光祖爱的渴望, 但她何尝不知, 自己的亲妹妹已早她一步与自己心爱的男人鸳鸯双宿了。即便她找到京城, 说明事实, 她又当如何?又该怎样去面对那似“云山悠悠”般的无尽烦恼呢?第七场中, 当掌上

业发展的, 艺术家们只有在坚持自我性的基础上去协调去包容才能创造出美好的艺术来。同时, 当公众对壁画艺术能够产生共鸣, 从路过观赏到体验感悟, 这既是艺术家和作品的成功, 也是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艺术家和大众便具有可进行对话的基础了。当今社会, 日常生活中公共艺术通常是大众获得审美体验的首选, 通过普遍价值下人文背景的渗透, 壁画艺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与大众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 人们因其对所置身的城市环境、建筑景观等不再茫然, 而是能够以审美的眼光和自觉的意识去感受, 继而对公共生活和公共事业建立起自省的意识。曾经有人一语中的, “我们期待着科学家像爱因斯坦那样懂一点音乐, 也希望艺术家像弗兰克·盖里那样会盖房子, 更希望普通大众会以发自内心的掌声来回报他们的工作。”

从远古时期的洞穴岩画到今天的现代壁画, 是社会人文进步珠历尽艰辛来到京城, 面对着同父异母“鸠占鹊巢”, 已然是状元夫人的小妹掌赛珠时, 真应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老话儿, 酸、愤、疼、怨齐聚心头。掌上珠还是大度的宽容了小妹, 她唱到:妹妹不必泪淋淋, 姐姐的为人你放心。你的婚事姐承办, 天下不缺好男人。你生下孩子姐抚养, 我替你做个好母亲。然而, 掌赛珠丝毫不为所感动, 反而酒中下毒误杀了呆哥哥。此时悲痛欲绝的掌上珠才恍然大悟:小妹已经泯灭了良知, 俨然沦为了荣华富贵的奴隶, 可怜无辜的呆哥哥为自己搭上一条性命。掌上珠的内心升起了正义感, 她放下了以往的温顺与谦和, 她开始了坚强与刚毅, 她要将恶人绳之以法, 她悲愤慷慨而唱:掌赛珠啊!掌赛珠!贪荣华享富贵晕了你的头。你杀兄害姐执迷不悟, 伤天害理天地难容, 为呆哥无辜丧命, 我要伸冤我要报仇!

看到此处, 我暗暗叫好, 这才是生活中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真实的人性体现, 无论是“三从四德”的封建弱女子, 还是“追求自由独立”的现代派女强人, 她们都是柔弱如水的女子, 因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必然规律, 恰恰是外在的诱因, 激发了她们内在的转变。正所谓“物极必反”, 恶人的罪恶激发了正义的能量, 铲除恶人, 大快人心。也应了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非贪生怕死, 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哑女传奇》剧中的二小姐掌赛珠, 人物形象在舞台上也是较为鲜活饱满的。“她”打破了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化, 坏人必是画的贼眉鼠眼, 脸上长着痦子, 说话间脏话连篇, 指手画脚。剧中二小姐掌赛珠, 前两场却是个天真活泼、笑声如铃、略带刁蛮的美少女, 当母亲嫌弃姐姐时, 她却袒护姐姐疼惜姐姐;当母亲让她代姐出嫁时, 她坚决的大呼:这样缺德的事我不干。这也符合了“人性本善”的道理。随着, 母亲自私与贪婪的思想灌输, 加上人性血缘内遗传的劣根性的发酵, 二小姐掌赛珠终于走上不归路, 从“鸠占鹊巢”到“弑兄害姐”, 可怜她“机关算尽, 反误了卿卿性命”。一句哀叹:一生为把荣华享, 骗来的富贵难久长。一声诀别:愿郎君珍重!大堂之上, 香魂一缕化灰去。最为戏剧性的是掌赛珠自尽的金簪, 却是她残害刺哑亲姐姐所用的凶器。

评剧《哑女传奇》, 值得一看。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 在道德观念薄弱的今天, 上演这样的戏曲, 会给人留下很深的人性思考, 带给人们思想上无尽的启迪, 同时优美的评剧唱腔, 绚丽夺目的服装扮相, 载歌载舞的戏曲特有的程式表现手法, 会让人心情愉悦而美好。祝愿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哑女传奇》久演不衰吧。

的需要, 而对于壁画艺术公共性和自我性对话的理解和发展也需要结合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来不断加以充实。我们切不可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只有兼顾表现性与环境性的协调, 把“自我”充分的融入公共中, 才能让壁画艺术走的更远更广。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3年.

[2]黄专.《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公共性》.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0年.[3]唐鸣岳.赵松青.《近现代室内外壁画529》.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6年.

[4]刘伟冬《艺术学新视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篇9:你听风声, 我看云起

晨曦微明里打开窗子往外看,雪并没有多么厚,想必是夜里停了。天冷得叫人打战,果真应了俗话说的“雪后寒”,湿蒙蒙的风吹着天吹着地,一街烟水气给风一吹就没了,只剩下清清素素的黑白景观。

因为雪光,天亮得仿佛早了,索性起来背书,这样阴冷的天气最好是背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总以为读着这般诗句的孩子,和浸在低幼动画片里长大的孩子,从气度上便要相差很多,日后做学问,也是心存诗意的人要胜上一筹,因为真正的学问一定有美和大义在里头。

早上六点半,我走去公交站等车。四周静静的,我的脚步在人行道上发出响声。天空宽阔,空旷,而在我的头顶,那些楼房的窗户全是黑洞洞的,没有光亮。抽打在身上的风又硬又冷,像是要穿透血脉。车辆很少,一眼望去,灰白的大道像阿拉斯加,我几乎要看到一群雪橇犬拉着车子,猎人摇晃着带羽毛的长矛,扬着头从我跟前驶过,直到消失在冰封雪盖的寂寥里。一时间,我似乎有种单独一人活在世上的感觉,有点冷清,但同时又沉醉在巨大的喜悦里。

陌筝总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喜欢想些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殊不知,生命中的许多奇迹便是从一个个妄想中诞生的。我们谈论梦想时,似乎是在谈论某种遥远的东西,或是时间上的遥远,或是空间上的遥远,然而梦想并不都是像骑士史诗般的旅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栖息于现实世界之中,充满天真的惊喜。有时它轻微的一个颤,就叫人大吃一惊,因为你在最平凡的事物上,看到了这么多如此美妙的色彩。

中戏复试

早上起来,煎两只荷包蛋,又煮一大碗牛奶。人说重压之下茶饭不思,我却胃口大开,高三到现在胖了许多,也不管,毕竟还有好长一段日子等着熬呢,能吃便是幸事了。正往面包片上涂炼乳,晴野的妈妈打来电话,她刚去中戏看榜,我的初试过了,她帮我办好了复试手续,下午一点开考。我问晴野如何,她说没过,倒也好,过了兴许会为难,正好与北电的考试时间重合,到底还是要放弃一头的。

我一直都以为中戏无望,如今得到复试的通知,像是好运气拣回失去的东西,倍觉开心。

吃完早饭出门,吃了好大一惊。今天是正月十五,路上拥堵不堪,我候了半个小时也打不上车,只好穿梭在人流当中,朝河对岸走去。过了彩虹桥,又走上很长一段路,才拦到一辆出租车。进了长途车站直奔窗口排队,担心买不上当次的票,一路风风火火,全然顾不及想下午的考试。好歹于十二点赶到了中戏门口,离考试还有一个钟头,这才舒口气,找家快餐店要了一份牛肉面,两碟小菜,打算好好吃顿中饭。吃着吃着,晴野妈妈来电话说路上堵车,她正急着往这边赶,我的准考证在她手里,她若晚了,我就完了。堵车这事由不得人,急也没用,不如淡定地吃我的中饭……

临考前十分钟,我拿到了准考证。北京考区的复试考生人数总共102个,在操场上站成两列。一个老师(好像是系主任)给我们讲话,出言不凡,大家不觉鼓起掌。天空正蓝,“欢迎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红色条幅半边被风掀起来,“扑扑”地拍打着墙面。

复试是散文写作,《告别》。这样朴素的题目,想必不需要杜撰什么轰轰烈烈的奇事,能讲好一件寻常事,已经够了。但听说中戏器重性情文,所以还是踌躇了好久,唯恐稍加卖弄就沾上某类文艺范儿。打了二十分钟腹稿,构了一个有关死亡的故事。既是告别,总不免带点聚散的哀愁,一着墨就洇开了,时间险些不够用,只得草率结尾,觉着好些话没来得及说清楚。

回到天津,已是傍晚了。一出车站,到处白茫茫的,一片琼宫玉宇。密密的雪粒驾着风,显出有点惊急的样子。树的梢头挂着薄雪,如一袭僧衣那么披着,仿佛一树的清白岁月,天塌下来都不在乎了。雪衬得四周愈发黑暗,似一片死海,噗噗的脚步踩上去,一路溅扬,几里之外都领略到夜的不安分。心亦荡荡,和倾城的雪连成一片,都渺茫,都起伏,都恍惚。

单调和另类

教室墙上挂满格言,看了总叫人热血涌到脸上。弄一上午功课,书本摞得高高像要漫天了。整堆整堆的统练,千钧压顶般罩下来,眼睛全花了,精神也疲沓了,于是生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欲望——说话,好像一说话人就活过来了,而且显着活得有声有色的样子。虽然闲聊大多无关紧要,很快就被一阵风刮去了,但倘若没办法自由地去做某些事,自由地说一说总也是好的,说话不单是排遣寂寞,更使得我们的心思随时在运转。

和晴野聊起《多田便利屋》,说起里面的那只吉娃娃,“狗这东西啊,被需要它的人养着,才是最幸福的……所谓作为谁的必需,也就是成为谁的希望。”我忽然觉得,我和晴野,也似乎从遥远的往昔,就如此这般毫无意义的聊天来着。

下课后,晴野买了只烧饼,一面啃着,一面用荧光笔在书上划重点。我望着窗外铅灰色的云层,听着四下里单调的雨声,心想这日子过得多没意思啊!

玫月一大早来学校找我,披着明丽的霞光,神采比平常更焕发,照得人眼前一亮。“我决定不高考啦!”她只管笑着,笑得脸庞透红,完全是小孩子高兴活泼的样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骄傲满足,而且从一个念头到拿定主意,想必是颇需一些心力的。这当然是值得的。单是她蓬蓬勃勃的朝气,已将许多给考试作践坏了的呆子比下去了!

我问玫月打算做什么,她说要去学化妆,将来当个化妆师。“我想开个自己的美容院。”她兴奋地说,好像这希望就在眼前,而不是遥遥无期。

回想我们的幼时,理想就是心甚喜爱之事,可能是警察司机体育老师,也可能是漫画家吉他手消防队员,说出来不免遭到大人的耻笑,只觉是胸无大志,但在我眼里这些想法质朴有味,比高谈阔论更具人性之常。人生若能顺了自己的心性去走,成败得失又何足挂齿,随波逐流才真正是种遗憾。

S大的考试

天气晴好,不出去走走太可惜,可是要准备明天S大的戏文考试,遂自从书架上取了一册文学常识坐在阳台上看,这本不知有用没用的书,就这样颇有分量地摊在我的膝上。没看几页,又想起考试要有小品写作,而我连小品是什么都不清楚,赶紧打开电脑搜“命题小品”,希望能稍得要领,明天好现囤现卖。寻了半天一无所获,又抓来一本文学辞典乱翻。罢了罢了,考试专用的参考书都没买,这会儿可是要大海捞针么?就算临时抱佛脚,又不单单是文学常识,历史、哲学、影视、戏剧、戏曲……这么多的脚,怎个抱法?

nlc202309021414

晴野打电话来,要我关注去年下半年公映的片子。S大考试的最后一项是影评,给三部片子,任选其一。我总觉得这种考法有点不合理,即便一个喜欢电影的人,若恰巧这三个片子全没看过,只有自认倒霉。成败首先在于运气,就不免有点小家子气。而像北电的做法就比较公正,当场放映,当堂写作,大家机会均等。

上豆瓣看各种影评,没多会儿就觉得气闷,弱水四绕,我该往哪里取一瓢饮呢?另一个屋里,爸爸妈妈也跟着操心。我听见妈妈问爸爸:“你说《建国大业》会不会考?”爸爸回:“不会吧。这类片子不大好写。”

头疼。才不过九点就睡下了。仍是个无限好的长夜。

一起床就觉着胃疼,看看表是六点半,也不管空不空腹,吞下两粒胃药就打车一路西行,奔往S大考试。路渐开阔,人渐少,车子颠得越来越重,长风挟着细沙,昏昏黄黄的,仿佛天覆地载,孑然一身,自己都感到有些悲壮了。

路上总是要听歌的,手机里装的多是励志的老歌,像是《水手》,像是《海阔天空》和《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最喜欢老歌里的大白话,像和一个老实人打交道,重心契,有人情味儿,且其奋扬的节奏也很适合在高考荒路上跋涉的人边走边唱。

S大坐落于天津大学城,离市区比较远,四周荒荒的,全是一片没人管理的景象。学校门前的公路上,来往的多是货车,开得极快,拖一长溜青烟,叫人不敢放量呼吸。路堤下面是田洼和废弃的河沟,再往远看,是新种的树林。一条弯弯的土路,偶有担着新鲜蔬果的三轮车辗过,比起轰隆隆的机动车,其情趣自是大不相同。

校园里尽是护考的家长,个个身板挺得直直,脸也绷得紧。戏文的考生约是不少,分了七八个考场。我的座位临窗,窗外光秃秃的,没有任何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无趣。

试卷分成四部分,总分200。第一项是常识填空,量大面广,影视、戏剧、戏曲、文学、哲学、历史面面俱到,压根儿不会倒也罢了,难受的是总有一些似曾相识,从前定是背过的,但记忆过了时效,搜肠刮肚也不济事,暗自叫苦不迭 。

二三项是命题故事和命题小品,题目分别是《堵车》和《一场虚惊》。我编故事一向平平,小品更是一点基本功也没有,勉强凑出几千字,就山穷水尽了。

最后一项是影片默评。我一看呆住了,竟然真的有《建国大业》!片子我是看过的,该从哪里找到评论点,却没有一点头绪。再看另两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二十四城记》。《二十四城记》没看过,就只能写《哈利·波特》了。

昏沉沉地考完出来,已是云霞滚滚的黄昏,玫瑰暖阳里的少年梦似是乡愁,随风迎面扑来,让人精神一振。我只要这晚钟撼动的黄昏,像很多很多个日子一样,亮亮地照着我。

张牧笛

90后天蝎座女生,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梦里有谁的梦》《如烟》《走走停停》《像南瓜,默默成长》《夏日终年》等。本文根据作者的高三日记整理而成,谨以此献给所有青春路上的男孩女孩。

篇10:读《柳林风声》有感

今天,我合上了一本书,名字叫《柳林风声》。故事以童话为主题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有好奇心重的鼹鼠,有同情心重的河鼠,有善良的心的獾,有对文明向往的蛤蟆。他们都有一个梦想一起环游世界畅游世界。一路上滑稽事不断,让人体会到萦绕在他们身边的温情和友谊。这些迷人的风景与主人公是相互依靠,他们不是衬托出主人公的机智和勇敢。而是那些热爱它们的人们的血肉之中的一部份。生命与自然是和谐的,且相互尊重。

其中我最喜欢看第3章:野树林中的探险。鼹鼠为了拜访住在森林里的獾想看看他不料却迷了路。幸亏有河鼠的相救,不然鼹鼠早已葬身于腹了。鼹鼠的好奇心感动了我。让我也想起了我的好奇心在以前我的小区里有一个林子那里没有人感去,可有一天我正好路过这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使我进去里面黑乎乎一片没有什么于是便出去了,后来我跟人们讲了一下这回大家都敢去了这部作品表现了真善美因为这三种感情才是最好的。

篇11:读《柳林风声》有感

这本《柳林风声》是由肯尼斯・格雷厄姆写的,这本书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癞蛤蟆靠祖传家产过日子,平日里挥霍浪费,追求新奇玩意儿,结果上当了被那些黄鼠狼骗走了家产,连家也保不住了,最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战胜了黄鼠狼,拿回了家产,把家产夺了回来。

一个人的力量市无法战胜他人的,只有团结的.力量才能战胜他人。团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团结的事情,和不团结的事。

比如说:在我们拔河比赛中,如果每一个人都想着自己,力往别处使,那就永远不能赢得比赛。

篇12:读《柳林风声》有感

其中,水鼠和鼹鼠的友谊使我非常感动。有一次,鼹鼠划船时把水鼠的午餐篮打翻了,落进了水中,水鼠不但没生气,还把它救了上来。还有一次,鼹鼠没听水鼠的话,自己偷偷地去了野森林,还把自己的脚划破了,当它快死了的时候,水鼠来了,帮它包扎,它这才痊愈,恢复健康。

我想到了我们同学之间,女孩子一吵架,能冷战好几个星期,谁都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呢?友谊是俩个人的事,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件事情而产生的友谊,两个人都需要去守护,这样才能使友谊更加坚固,更加持久。

篇13:看风声有感

这是金海滨老师写的一篇题为“且谈‘抬头’——观摩‘长三角特级教师研讨活动’有感”的文章。很巧的是笔者也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对金老师文章中所提到的互动环节与话题记忆犹新,当时的画面历历在目。其中,不失为此次活动最大亮点之一,给专家们留有足够的时间,为现场教师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释疑。记忆中,当时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其间,一位高中的老师对小学老师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没有强调“抬头”,提出自己的观念及疑惑,专家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技能掌握规律的角度上给予解答。笔者当时十分认同专家的观念,并为他精彩睿智的回答报以热烈掌声,事后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此刻,再读到金老师的文章,不由得将思绪又拉回那个热烈的现场,老师们积极地提问,专家们坦诚地解答,时常就一个问题,老师们提问,专家们解答,老师们再追问,专家们再解答,现场在一问一答、一问多答中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如此场面,在所参与的教研活动中,真不多见。

现在仔细想来,事后数月,还有像金海滨这样执着的老师,对当时活动中的问题仍然在追问,这看似偶然,绝对又不是偶然。试想一下,如果“长三角特级教师研讨活动”中,没有现场专家为一线教师“答疑”这个环节的安排,肯定不是这样的结果。

所以,首先,想说的是,有开放的平台才有说话的勇气。笔者参加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教学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中一定会有专家参与,多数活动中主办方会安排专家点评或者是专家讲座。往往活动规格越高,专家的级别也就越高。诚然,站在参与活动教师的角度来说,听专家点评或讲座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与核心要素。站在活动组织者来说,专家点评可以使活动锦上添花,因为专家会从多角度来诠释教学中的亮点。时常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即使教师们对活动中有些个人见解,也只是在私底下进行交流,自我消化,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只有看的份儿,听的份儿,没有说的份儿。

倘若,教研的活动都像在浙江嘉兴举行的“长三角特级教师研讨活动”一样,给我们一个开放的平台,与专家面对面的直接对话,那一刻,无论观念的对与否,问题的深与浅,学识的高与低,有话尽管说,在平等的话语权面前,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才会将实践中问题与专家们的理论研究相对接,我想,受益的一定是双方。犹如金老师和我一样不能忘却的场面,就在话筒一传再传,问题一问再问,一追再追之间,真应了那句话,话不说不明,事不辨不晰。

其次,有深入的思考才有说话的底气。浙江嘉兴活动中最后互动环节能够如此生动,这与参加活动教师的层次较高是分不开的。专家的理论水平姑且不必说,没有金刚钻,岂敢揽瓷器活儿。这次参会教师除了长三角地区的小学特级教师外,全都是各地的体育骨干教师。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特级教师领头雁,骨干教师是中坚力量,这是一个有思想,有层次的团体,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经验积累,对教研活动中的问题有自己独特思考,所以才能在与专家对话中,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来进行共同探讨;才能面对专家答疑,不是一味附和,而是提出更有价值的话题来继续发问。作为一线教师,置身于这样的活动中,在感受着问得精彩,答得精辟的同时,也会扪心自问,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我们不但需要对话平台,更需要对话层面。这个层面是来自于一线教师敢于质疑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才能让说话的人有底气。

第三,有一定的积累才有说话的才气。这个想法源于金老师的这篇文章。因为同在一个现场,再细读这篇文章,就感到特别亲切。那节篮球课我观摩了,那位高中老师提问的时候就隔我两个座位,那位专家面带微笑,略加思索后地回答充满了自信与睿智,我认同专家的观念,并带头鼓掌,继而全场一阵热烈掌声拂过。所以在此,请允许我不与金老师讨论何时“抬头”的问题。但我是想说,一个一线体育教师就某一个问题,能针对专家不同的观念,按照自己想法有理有据地陈述,这已不仅仅是勇气和底气的问题呢。没有丰厚的积累,十足才气又怎能够做到呢?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方向一致,何需方法雷同。

篇14:看风声有感

关键词:《风声》 戏剧化 剧本结构

剧本,一剧之本,一流的剧本交给三流导演也能拍出不错的影视片,但是一个烂剧本再好的导演也拍不出好片子。我们不是学文学专业的,没有卓越的讲故事的才能,再加上每天重复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新鲜感。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写不出剧本了吗?当然不是,我们从欣赏电影的角度,从自己喜欢的电影入手,分析剧本创作的要求和剧本的结构,掌握一般性的剧本创作规律,同样可以写出合格的剧本。

一、剧本创作的要求

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必然会对影视剧本的创作提出特殊的要求。

(一)视觉造型性

视觉造型性是影视作者所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是看得见,是足够能被表现在银幕上的。视觉造型性是剧本创作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区别。小说可以有长篇大段的叙述和描写,也允许作家随时加入自己的议论和想象,属于虚实结合;而影视剧本要尽力避免长篇累牍的议论和抒发主观情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使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和声音,让观众能看得见、听得着。编剧用文字将影视形象体现在稿子上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必须出现视觉性的画面,未来的银幕想象已经像“小电影” 浮现在作者眼前。

(二)声画结合性

观众接受影视艺术,是因为接受影视作品提供的画面和声音,因此作者在重视影视剧本创作,实现视觉造型性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声音的描写,努力将二者结合起来。影视艺术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人声,主要是指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白、旁白和解说。影视剧中的对话要写出对话的动作性,同时对话要进行精心的选择和锤炼又要随意自然,不要显得太有准备,这样人们才会感到亲切自然。

(三)蒙太奇思维

作为影视艺术独有的表现手法,在剧本创作中,我们要具备蒙太奇的思维,把不同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件、冲突组织在一起,多场景的跳跃和变化,省去对一些细节的赘述,突出主要的东西,这样既增强了影视艺术的概括力,又为观众提供了审美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使观众能够从中获得一种艺术享受。

总之,剧本的创作遵循影视艺术的特点,要按照影视艺术的规律来进行创作。如果一个影视编剧不能运用"影视语言"来写作,不能预计未来屏幕的效果,那么,他就不可能创作出一部投入拍摄的剧本。

任何剧本都要具备以上的共性,电影《风声》也不例外。作为中国大陆首部谍战大片,《风声》由香港和大陆导演联袂合作,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苏有朋、王志文、英达等主演等明星云集,可谓阵容强大。2009年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接下来我们就从《风声》入手分析剧本结构。

二、《风声》戏剧化的剧本结构分析

影片《风声》讲述了汪伪政府时期的1942年,在发生了一系列高官暗杀事件后,日军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找出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员,日军和伪军对顾晓梦、李宁玉、吴志国、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进行了审问,心理激战、严刑拷打、彼此猜忌、阴差阳错、虚与委蛇、迷雾重重、峰回路转、真相大白,影片在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将情节推向一个个高潮。

一般戏剧式剧本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段落,既三幕式戏剧结构。第一幕开端(建置)、第二幕 对抗、第三幕 结局,在第一幕和第二幕结束,各有一个情节点,其中第二幕的环节最为复杂,第二幕越曲折、越惊心动魄,剧本就越吸引人。所有的电影剧本都包括开端—对抗—结局这一基本的线性结构。

在结构剧本之前,头脑里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结局,它是剧本的来龙去脉,这种思维方式和一般的写作不同,我们来打个比方,如果你想做一桌活色生香的菜肴,你一定马上不会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然后看自己能做出什么。而是,进厨房之前你先想好了要炒几个菜,这样进了厨房,你就按照预想的结果来操作。写剧本就好比做菜,要想色香味俱全,我们要从结局出发,建立全剧的叙事结构。

在这种先想好结局的思维方式下,我们来运用好莱坞桥梁式剧本结构法。桥梁式剧本结构法,简单来说就是一座桥并不是从河的一边垒到另一边,而是先垒起中间承重的桥墩,再搭两边桥板。好莱坞桥梁式剧本结构法中,结构剧本也同样不是由头写到尾的,而是先找到 “动机”和“目标”这两个桥墩。

(一)动机 第一个桥墩是故事的进入点,我们要苦思冥想,找到一个“意外”造成故事进入,解决的是动机问题。《风声》这部电影中,为找出汪伪政府司令部内部潜伏的地下共产党员,日本特务机关长武田设了一个局要找出内鬼,将范围锁定在经手电文的五个人中,故事由此展开。

(二)目标 第二个桥墩在全剧的高潮,这里是目标所在。目标是经过斗智斗勇,最终将情报有误,切勿行动的信息传送了出去,武田计划失败。只有把目标和动机这两个部分扎扎实实的想明白,想透了,结结实实垒起来,立在那里。才可以由此而开始铺展桥面,这就是“搭桥法”的核心之所在。这个方法虽然匠气,但对于结构一部经典叙事的影片是很实用的办法。

搭好了桥墩之后,我们来看开端。

(三)开端 剧本的开端应当深思熟虑,并以视觉化的设计来讲述你的故事。在这一部分中编剧的主要目的在于“破题”,典型的方式是在开场时,尽量以悬念情节动作来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观众会在已呈现的事件当中推测可能的原因和即将出现的结果。让观众明白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主要冲突。 在第一幕结尾处要有一个情节点。这个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风声》当中五个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只是一场闹剧,李宁玉破译出电文后,被锁定的五个人和观众才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鬼不显身,谁都别想走出这栋楼。这个情节点,是故事真正的开端,它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惊人意外必须突如其来,是突如其来的一记重拳,彻底改变了5个人的处境。惊人意外的降临,这五个人以往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破,把他们带入第二幕的寻求目标之旅,更多情节随之展开。

(四)对抗 对抗是第二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剧本的真正核心。对创作者来说是最具挑战的。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在对抗环节中为了达到目标设置重重矛盾,越曲折越引人入胜。在风声中,对抗环节一共设置了五个障碍。第一个障碍:初次审问起纷争。通过单独审问的方式,五人之间相互猜忌,引起内部矛盾。白小年和金生火之间的矛盾,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的矛盾。第二个障碍:对笔记。通过对笔记发现司令的副官白小年的笔记最相似,白小年遭受酷刑而死,司令竟然没能救得了自己副官的命,可见事态的严重性。第三个障碍:假设庆功宴,贪生怕死的金生火自杀死亡,李宁玉被排除,最终将目标锁定为顾晓梦和吴志国;第四个障碍:顾晓梦举报吴志国,吴志国遭受严刑拷问;第五个障碍:武田以为抓住的吴志国就是老鬼,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就在吴志国遭受严刑拷问的时候,顾晓梦说服李宁玉去举报自己,吴志国幸免于难,顾晓梦被开枪打死。

第二幕结尾处冲突的力量和级别不断上升,接近第二幕结尾,达到次高潮,这就是情节点二。观众以为日本特务头目抓住了“老鬼”吴志国,但随后会出现另一个惊人意外,改变了游戏规则。顾晓梦让李宁玉去举报自己的情节又一次改变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彻底摧毁了日军特务特务头目武田的必胜计划。第二幕的渐强段落会给观众一种这就是决定性冲突的假象。武田毫无准备地被踢入第三幕,而他手上已经没什么可打的牌了,他的周密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我们在以后欣赏电影的时候,不妨做一个练习,找出第一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一和第二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练习,你做的越多,你就会感到越容易,越容易把握结构与故事间关系的本质。

(五)结局 第二幕还不是最高潮,最高潮将出现在结局。结局在影片的核心冲突解决之后,在平和的氛围中最后解决所有的剩余情节和人物关系。此时,观众还需要些许时间来品味胜利或失败,并仔细思考这个故事结局意味着什么,也就是探寻故事的深层意义。如果影片高潮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心灵震撼的话,这时观众也需要一小段时间来舒缓心情。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当我们看到最后一个淡出的画面走出电影院时,我们希望感到充实而满足,就像吃了一顿活色生香的美餐后离开饭桌时一样,这种满足感得到满足,这样结局才能奏效。

剧本创作的要求和戏剧化的剧本结构只是一般性的剧本创作规律,要想写出活色生香的剧本,掌握这些方法远远不够,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丰厚的人生体验,多看、多听、多问,对现实生活与人生保持足够的敏锐力,这样才能积累充分的生活素材和人生感悟,创作起来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上一篇:夏日送清凉作文下一篇:微电影创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