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蜗居有感

2024-05-02

看蜗居有感(通用8篇)

篇1:看蜗居有感

看蜗居有感

前一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一下《蜗居》,由于很忙,一直没有来得急看。也是因为我对电视剧不喜欢的缘故,一下忘掉了!昨晚打开电脑,发现了这部电视剧,看了一下,没有想到一下子把它连续看完了。

惊叹,也许社会的发展让人情欲望变的这么的透明和赤裸裸,就像海藻的一句话一样:人情债,我肉还!在这部电视剧中,小贝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和现实社会中仅存的一线理智的代表,在现实社会和情感交替的生活实际中,小贝把希望寄托在他还希望海藻还是那么的完整,把命运交给了生活,也许当男人的立场被一次次的打击遗尽的时候,也就没有了立场。

就像很多人说的一样:“当男人底线被打破的时候,在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使其回头”

看过《奋斗》的人都知道,《奋斗》中的向南也是那么的专一,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但是也很期待那种物质生活可以比肩爱情的神话,最终结局圆满了!

在《蜗居》中,人还是一样,从体现对物质生活的向往还是对待感情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女人变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的女主角------海藻

海藻在整部电视剧中起到了线的作用,她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情感很好地连在了一起。和《奋斗》中的那个杨晓玲不一样,海藻体现的是对完美生活对完美情感的那种渴望,内心很脆弱做事犹豫,她让自己的渴望给人一种希望,导致了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在对待情感方面,海藻容易迷失自己,总是找不准自己真正的位置,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在欲海中总是能够被蒙住眼睛。也许海藻是个很负责任的女孩,但是,内心的脆弱和伶悯使其一次又一次的在两个男人身上徘徊。她也许不知道那个有家室的男人到底能够给她带来点什么。除了性,除了钱,除了能在青春的时候可以享受到比别人多一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外,其他的也许都是惘然。

宋思明,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这个故事的男主角,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本身就很朦胧,致使他的角色也很富有猜想性,在片中他给我们的印象应该是,他可以掌控一切!以至海藻的情感也被他拿捏的很到位,在纠于海藻和他的正室妻子当中,宋思明表现的也很老道他的立场是:不和妻子离婚,但是也坚持和海藻的情感。在这里我不说是感情是有一定的个人原因的。

宋思明在整个片中把人情关系用的淋漓尽致,把灯红酒绿,欲望红尘演绎的惟妙惟肖,尽管片中看起来是很平常的情景,很平淡的对白,它都透射出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他能够利用底层人物将自己的利益扩大化,能够从糟粕中发掘信息

海藻的姐就是整部电视剧底层人物的代表活在生活中最底层的人物都有一个美好的品德,就是心地善良,对人对事都能够以诚相待。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就是最底层的人物相互之间的利益纠纷很少!海藻姐在小贝,海藻,宋思明之间穿梭,把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串在了一起,演绎了人生所谓后三十年平淡生活的征程这个人物徘徊在理智和物质欲望之间,把守着自己的幻想!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小贝,小贝是现实世界,欲望,物质的牺牲品。他坚信爱情,以至海藻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他也能原谅他,接受他但是,最终海藻打破了小贝的底线其实《蜗居》只是一部电视剧,事在人为,当欲望和理智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很清楚的知道选择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背叛还是继续也许就在一念之间,在当今这个欲望横生,利益肆掠,人情平淡的社会选择才是最主要的怎样才能不被诱惑,怎样才能理智判断是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意志力的。

篇2:看蜗居有感

《蜗居》是继《双面胶》之后又一部都市情感大作,09 年底最热电视剧,引起 社会话题。将都市现实表露无遗,被誉为超现实版《奋斗》。海清、文章主演。《蜗居》是作者六六继《双面胶》之后又一部都市情感大作,沿承了六六一贯幽 默飞扬、鲜活灵动的行文风格。通篇饮食男女,却彰显世态本色; 尽是家长里短,却深蕴生存哲学;随处峰回路转,却无一跳脱常情。这部小说可谓集情感、职场 和反腐三类小说之大成,每个人都会在小说中找到自己或周围朋友、同事的生活 剪影。海萍与苏淳双双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在这座城市立业成家,而他们千挑 万选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个租来的 1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攒够首付,变身 房奴是海萍最大的梦想;海萍的妹妹海藻与男友小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间,只等 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一对贫贱夫妻,一对“白手”情侣,倒也其乐融融。似乎一切改变都是从海 萍四处筹首付款开始,四个人被生活推向无法掌控的轨道,又似乎都因第五个人 的出现而逆转。这个人叫宋思明,市长秘书,在一次饭局上与海藻结识,她梦游 般的神情,令他魂回大学时代。海萍失业,间接通过宋的介绍做外教兼职,意外打开了事业局面;苏淳也因 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狱之灾;海藻明白自己再也无法挽回与小贝的单纯恋情后,转 而成为宋的“职业二奶”……最终,当海萍一家自力更生入住新房,生活渐有起 色时,海藻却怀着宋的儿子孤身守候,她不知道,宋在官场上的“大奸似忠”因 一桩命案露出破绽,在看望海藻的路上被公安跟踪,意外车祸身亡。最后一集海萍对海藻说的话 这雨真好,这雨真美啊,你说我平时怎么没注意到呢? 这要是在平时,突然下这么一场雨,恐怕大街上人人避之不及,不是担心就是着急,这雨到底什么时候能停,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这雨也有着不一样的美丽,雨,是一样的雨,只是不一样的是我们啊,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

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得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 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就在眼前,那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

我们都不用走,那些个人流推着我们向前走,我想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人推着往前走,而我青春年少时的理想,上哪儿去了? 我的理想,就被这匆匆的人流,推的无影无踪,是啊,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和我少年的立志,就被这孩子,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被这现实生活,磨砺的不剩些许,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有原则的,我不想抄近道,我更不想投机取巧,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先拿到了票,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

我真的不服气,有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这份儿坚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我甚至在责怪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为什么大家有规不遵,有矩不守? 而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蜗牛受罪? 这两天,我在看一些投资方面的书,其实我也没有多少钱投资了,我就是想,如何能让我手头这点东西不贬值,我觉得这大概是这个城市里所有人的恐慌,大家都忧心忡忡的,得到的怕失去,没得到的又想拥有,后来我在一本书里找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叫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他说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环境下,投机的风险永远要大于投资,他说也许从短期来看,一次投机也许会让你获利很多,但是从长远来看,任何一次投机都会造成全盘皆输,但投资不一样,投资是只要你坚持物有所值,最终它会增值并硕果累累的,我觉得他这话挺有道理的,我的理解是只要你有信念有追求,只要你坚持,那你一定会比随波逐流要行的远行的正,就像宋思明,他很聪明,他是非常聪明,也很有才华,但如果他能选择一条正确的路,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我相信他的前途会无量的,但他恰恰没有这么做,他恰恰凭着自己的一时聪明,选择了一条投机之路,最终,还是随波逐流了,海藻,我在这个城市算是扎根下来了,我相信,凭我的坚持凭我的努力,最终我一定会过上我想要的日子,而你呢,你还这么年轻,

这么有朝气,虽然你犯过错,虽然你曾经失败过,但是没关系,正因为你年轻你知道吗? 因为你年轻所以你有大把的时间去纠正错误,重新再来,我希望你勇敢,相信自己,明天一定会好的,会好的!


篇3:从《蜗居》看女性生存现状

关键词:女性主义,《蜗居》,女性生存现状

《蜗居》是六六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被拍为电视连续剧。它以“房奴”和“反腐”为切入点, 讲述一对夫妇为在上海买房子而经历的艰辛故事。剧情描述了一对贫贱夫妻和一对“白手”情侣, 在房子、金钱、权利面前悲欢离合的故事。虽然真实地展示了权力的力量和传统的观念如何支配一般人的命运, 以及恩爱夫妻蜗居弄堂的辛酸和无奈, 真实地展示了钩心斗角利欲熏心的官场黑暗, 使阳光清纯的女孩沦为“二奶”, 但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批评的。它不仅宣泄着浓厚的男性主义权利观念, 而且还站在大男子主义中心立场对女性极尽其能地贬损和歪曲, 导演了一出男性主义中心意识的悲剧。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反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 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 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 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 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下面我们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这部热播剧并探讨下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

一、女性存在状态的缺失

贯穿全剧的是宋思明与郭海藻之间那段畸形的恋情, 从这段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根植于中国人脑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现在依旧根深蒂固, 女性虽然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 但她们却依然还是男性的附属品和屈从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性的存在状态还是缺失的, 而这种存在状态的缺失正是男性强权统治下的社会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剧中海藻的老板陈寺福觉察出宋对海藻的情愫之后, 为了拉拢关系, 故意制造各种机会让海藻接近宋, 还美其名曰为“沟通感情”。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极其普遍的, 女性常常被当做花瓶, 以其姣好的面容来进行所谓的人际公关而并非靠其知识和能力。这种利用女性的尊严去换取利益的行为实质上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同样, 剧中的宋思明在明知自己有家室的前提下还对海藻产生不应该有的情感, 做出不应该有的行为, 也是男权思想, 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大男子主义”所导致的结果, 这种男权思想正是历史遗留下的产物。古时候, 封建礼教下的中国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 一个男性在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之后就可以拥有三房四妾, 现如今法律上虽然规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度, 但男性包养“小三”现象与过去的三房四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剧中海藻的母亲对海萍分析宋究竟是不是真的爱海藻时说:“他为什么喜欢海藻?他真的喜欢海藻吗?不是的。与其说他喜欢海藻, 不如说, 他在享受手里的权力带给他的荣耀。一个人的荣耀如果压抑久了不释放会得病。他是一个当官的手下, 他在单位里, 在自己家里, 都不能太招摇, 都要俯首帖耳。那么怎么体现自己的成功呢?海藻不过是他借以炫耀成功的手段而已。”还有之前宋在妻子发现婚外情时对其的辩白是:她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是个女人,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这个有, 那个有, 我没有, 很快就会被排出去, 慢慢地就会被边缘化, 你在这里干, 就得遵守这儿的潜规则, 你要是不遵守潜规则, 那别人就不会视你为知己, 就会防着你, 背着你。从剧中的这些台词我们可以看出被包养的女性往往是被男性当作对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进行炫耀的方式, 又或者是不被圈内人排挤的手段。这无疑是对女性存在重要性的忽略。

二、直接的女性性别歧视问题

这种歧视表现在各个方面, 比如说到女性, 人们只是和两件事相连:一是家庭里的奉献者和牺牲者, 二是生儿育女的工具。通常男性们——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 只把女性看成是性客体和性工具, 这直接危害到女性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的确立, 这种严重的性别歧视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刻刻。

例如剧中所展现的家庭生活多是女性包揽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 一家老小也都是妻子一个人在操心, 家庭角色分工没有逃脱几千年来的固定模式, 依然是男主外女主内, 不过不同的是以前的女性是完完全全的全职太太, 丈夫不允许妻子在外抛头露面, 现在的女性有了外出工作的自由, 不完全被束缚在一个小家庭里, 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但可悲的是家务的重任却依旧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剧中宋的太太就是这样一位贤妻良母式的人物, 宋每天只是忙单位里的工作, 家里的家务都是宋太太一个人在操持, 他的父母和孩子也都是宋太太一个人在操心, 这里我们可以从宋太太在宋埋怨她每次在宋回家都不给他好脸色看时悲愤的控诉的一段台词里了解到中国女性婚后的生存现状, “宋思明, 我跟你这么多年, 没对不起你的地方, 从你住在一间单人宿舍里, 我们有了婷婷, 我自己一个人带孩子, 你出国进修一年, 家里里里外外全我包揽, 每年大到你家贴补的用度小到你父母生病需要寄的药, 甚至你侄女出生的礼钱全都是我在忙, 你知道你父母生日在哪天, 我真的想不起来这么多年, 你为这个家做出点什么, 孩子的功课你辅导过几次。”可以说这段控诉倒出了千千万万个女性内心对这种婚后不平等的家庭角色分工的不满。可是为什么几千年来女性还是逃脱不了这种厄运呢?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男权思想占主流, 不光是男性甚至整个社会对女性婚后的家庭角色定位就是如此, 认为只有这样的女性才称得上好妻子好母亲, 于是女性们为了得到“贤妻良母”的称号, 不断地前仆后继在这条道路上。在得到了世人的一片赞扬声之后, 她们的丈夫也步入了如宋一样的道路, 留下他们的贤妻独自黯然落泪, 这不得不说是女性的悲哀。

对于女性被当做生儿育女的工具, 这部剧的后半段也有一定的诠释。在海藻将自己怀孕的事告诉宋思明之后, 宋明知自己给不了海藻地位, 也给不了孩子一个合法的身份却还坚持要海藻留下这个孩子, 为的是弥补他没有关注到的他女儿成长的那段时光, 也为了给宋家留下这个唯一的男丁。海藻的母亲对这件事剖析得很清楚, “我不知道这个男人是干什么的, 你小你不懂, 在你眼里, 你见识上你都很浅, 你不懂, 他不会不懂, 他这不是爱你, 他这是害你, 到头来吃苦的是你自己, 你这么小你将来带着个孩子怎么办, 你拿什么去养活他, 我不光替你想, 还替这个孩子想, 他将来以什么面貌, 什么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 别人的孩子都有爸爸, 他有吗?他能有幸福吗?你又能承受得了这种压力吗?对于孩子女人的责任要远远大于男人。”

女性受到的性别歧视不光体现在家庭这个小范围里,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女性也遭遇了同样不公平的对待。例如, 剧中海萍工作的日企, 她的部门经理整天宣扬三十岁女性不能用的论调。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找工作受到排斥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就业市场上, 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各部委, 都会打出“不要女生”或“只要男生”的牌子, 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排斥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主义的恶劣态度!有的干脆用各种方式刁难或者羞辱女性求职者!诸如此类的东西, 情形非常严重, 极大地限制了女性的发展, 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总之, 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是需要我们女性和男性共同努力方可见效。女性的解放曾经是社会解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受压迫最深中的女性的解放是社会解放的适度和衡量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 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在今天, 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程度更成为了整个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程度的指示器。女性主义所提出的女性解放和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任务, 是中国和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 女性文化的建造是改变全人类命运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小橹, 关于女性立场与女性电影的表象[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8 (2) .

[2]、李银河,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J], 哲学研究, 1996 (5) .

篇4:蜗居港岛,看完整的维港

交通★★★★酒店位于港铁炮台山站A出口,距离旺角、铜锣湾、尖沙咀等繁华路段数站,距香港机场约45分钟车程。

房间硬件★★★★★共828个房间,从标准间到总统套房有8种不同房型可供选择。房型设计温馨而贴心,枕头清单有12种。其中部分房间拥有露天浴池或圆形浴池,86间套房拥有小型厨房。

商务设施★★★★提供宽频上网,部分房型拥有超长办公桌。一楼及五楼拥有多种类型宴会厅,适合商务会议。

餐饮★★★★★酒店内有5个餐厅酒吧,包括360海景餐厅酒廊的Le 188°、君绰轩、Harbour Grand Café、Lobby Lounge和日本料理。

休闲娱乐设施★★★周边食肆众多,更有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怀旧风。相近地铁站商业区有旺角、铜锣湾、中环等。

交通★★★★★酒店位于炮台山地铁站A出口,地铁站距离酒店约3分钟步行时间,酒店提供免费穿梭巴士服务往来铜锣湾─香港站及北角─太古城。

参考价格高级海景房1180港元(另加10%服务费,不含早)起,豪华海景客房1580港元(另加10%服务费,含早)起。

海景,无处不在

香港最引以为荣的是维多利亚港,入夜后的港岛和九龙半岛高楼大厦灯光交相辉映,因而与日本函馆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为“世界三大夜景”。 有人跑到太平山顶,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观(但地产商多年来不断在维港临海地段建高楼,阻碍观瞻);有人漫步滨海长廊或尖沙咀码头感受海景。偏偏在北角附近的炮台山,偏居一隅港岛海逸君绰酒店能将维港景色揽入怀中,不费半点力气。828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向海;中餐厅君绰轩,与东区走廊隔窗相邻;41层的Le 188°餐厅,则是全方位无敌海景餐厅酒廊。作为09年最值得关注的香港餐厅,在这里,光是看景色已饱了:270度的无敌海景,将铜锣湾、湾仔、中环、金钟、尖沙咀等繁华区域景色一网打尽,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环IFC Mall、香港文化中心建筑群、星光大道、西九龙海滨长廊……一整层用作餐饮过分吗?绝对不。据说在情人节当晚,还有人豪掷29999元包下特备的二人套餐,为的便是在这块全港最大的LED屏幕上,写下整个维港都能看到的“爱的宣言”。

梦一般的幻境

说起来,以“海逸”命名的酒店,这已是海逸国际集团旗下的第八家。作为和记黄埔和长实集团的最新力作,出品令人期待:复古的高大拱门设计以及11米高的超高层大堂大气亮堂。大堂以浅棕色大理石铺设为基调,融合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Art Deco风格,配上简洁花艺,瑰丽的高背沙发数张,明丽养眼。究其原因,抬头便有分晓——其一是自然光透过拱门上的大窗投入室内,再者便是酒店的镇店之宝,三大盏施华洛世奇水晶灯明晃晃地垂坠,独特的光折射,把室内氛围升华到梦境层面。

更梦幻的还在后头,椭圆形的大堂,旁一侧通往电梯间,一侧却是通往一楼大宴会厅的长阶梯。在阶梯中央,放置着竖琴,背景被设计成镂空的小型水幕。白天,你能碰到演奏着的安琪儿,优雅的乐府就从这里流淌而至每个角落。到了傍晚,更多地能看到打上投影在水幕上的温馨一幕,那是婚宴上新人的名字。有幸见识一场筵开数十桌的婚宴场景,从傍晚6点吃到11点,珍珠白与淡紫布景的舞台,还好有256种灯光变化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吊灯不停在变,让心情变得飘飘然。

港人的蜗居精神

我不得不说,实在爱煞了这个在香港寸金尺土的地方还能满足我奢望的海景房。不打“设计酒店”或者“精品酒店”的旗号,而每处都能看到亮点:选择的“贵丽”房比“豪华”房型仅仅多了四平方米——多了一张双人沙发,等于有“套房”样式,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却不觉局促。设计细节还在于床与沙发之间还有厚厚的布帘做阻隔。其二,在于盥洗室安放了圆形浴缸,直径约有两米,唤作“温泉池”是不过分的,加上热带雨林式的喷头,沐浴感觉自然畅快。贴心的设计还在于镜台——何时见过盥洗室的大镜可以双面使用?也就是说,当化妆时既要避免在洗漱台俯身前倾弄湿衣裳,还得小心翼翼画上眼线。如今,你大可以在镜的另一边,轻松地、仔细地描画。

酒店设计成L形,为了让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海景。走廊于是被隐藏在海景背后,所以如果你想感受古老时光的香港,建议你,卷起走廊的百叶窗向外张望,那是香港的百态。当然,走出去感受也是好。

篇5:蜗居有感

09年的一部《蜗居》,红遍了大江南北,在我们学生群体中也掀起了一股热潮。观完全剧,却是感触颇深。

整个电视剧,可以这么说,给人最深刻印象的有这么几个人:海萍,海藻,小贝,宋思明。

1、海萍——房子难买,亲情更难买

海萍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带起了整个故事的进程,她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她简介的导师了后面剧情的到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生于90后却与80一代一起成长的大学生,从海萍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现实:房价太高,房子难买,亲情在金钱面前渐渐贬值了。

海萍,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拥有者中国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的梦想—买房。可以这么说,她的买房梦是整个悲剧的开端。她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不肯放弃浮华奢侈的买房梦,可是连首付都付不起的她,只能在生活中变得愤世嫉俗,愤怒于房小钱薄,愤怒于柴米油盐,愤怒于街坊邻里,愤怒于老公无能。她只能无奈的将女儿寄养在父母家中。可是在知道宋思明与自己妹妹的关系并且明白宋思明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她不但没有组织妹妹给宋思明当二奶,反而是积极地去支持她、鼓励她。亲情在金钱面前变得一文不值,黯然褪色。

2、海藻——爱情与亲情的抉择,爱情一败涂地,后悔已莫及

作为全剧的女主角,海藻给我们可谓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很相似,她喜欢奢华喧嚣的闹市,喜欢名牌的包包,喜欢哈根达斯,可是,囊中羞涩的她,面对自己心仪的东西,却是不得不放弃脑海中的一切幻想。这个安身立命的小女子在工作中每次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主动离职,但却在与男友的甜蜜感情里保持稳定丝毫没有异心。因缘际会的相识,金钱债务的压力,海藻最初因为姐姐的房款而陷入和宋思明的暧昧关系之中,不知不觉的依赖起奢侈生活的腐蚀和激情四射的诱惑,直到水深火热无法自拔,直到抛弃旧爱背弃承诺,直到木已成舟无法挽救。爱情与金钱的抉择,爱情输了。

最后一幕,海藻海萍在街上看着男友小贝与另外一名女孩子并排走在街上,甜蜜的情景一如海藻以前与小贝在一起的时候,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曾经小贝的身旁,站着的不是别人,而是海藻。可是,后悔为时已晚。

3、宋思明——老谋深算,百密一疏

40多岁的中年男人,市长秘书 在江州算得上呼风唤雨,是很多男人奋斗的目标。宋思明为人睿智多谋,做事谨慎低调,城府颇深,是一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手握有令许多人顶礼膜拜诚惶诚恐的权力,并具有占据物质女性身心的阴暗欲望和能力,自以为能随心所欲的牢牢控制住一些他所感兴趣的女人的心;他事业成功,他拥有权力和金钱,他欲望强盛,他谨言慎行,他机敏过人,他明智果敢,他老谋深算,他运筹帷幄,可是,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运气和才智。因此,他个人的小小悲剧就注定会发生了。

最后一集中,他的行径败露,海藻在医院除了情况,他匆匆驾车赶往医院,但是在路上遇上危机时他放弃了逃生的希望,可以说,这个结局是比较仁慈的了。

4、小贝—— 一切为了女友,虽有背叛但却无遗憾,小男人有伟大灵魂

最后,不得不说一说小贝。文章饰演的小贝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小男人风格,这个角色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与同情。他为了海藻,可谓是渐渐地放弃了自我。为海藻买相

对自己的收入显得相当昂贵奢侈的哈根达斯,为了海藻姐姐的买房计划拿出了全部的存款并且笑脸奉上。他不愿意自己的女友担心哪怕一点点,甚至在知道了小贝的背叛时也是误伤嘴偷偷落泪哭泣,因为他怕海藻为难。小男人,却有伟大的灵魂。

小贝,是所有青涩、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温柔、体贴、谅解、包容。所以,在海藻背叛了他的时候,大多数观众都会同情他。

人,做事的准则就是无憾,付出过、努力过、拼搏过,不论结局怎样,就可以无憾了。所以,在我眼中,小贝是无憾的、坦荡荡的。

篇6:读蜗居有感

最近看小说《蜗居》,因为它联系生活比较紧,故而颇有感想。小说讲述了海萍与苏淳的买房奋斗史,同时也因为房子让海藻沦为小三的悲剧故事。小说始终贯穿了房子这一主题,真切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引人深思。

房子是社会发展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有力物证。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走出了山洞,建起了自己的房子。房子建起来不要紧,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初生产力比较底下,因为盖房子引起不少伤亡,就那金字塔(死人住的而已,应该也能称得上房子)来说吧,用了10万人,却死了8000人;后来,生产力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的欲望却没有满足,为了追求好的房子都拼命地挣钱,为官者贪污受贿,为商者尔虞我诈,为民者亦斤斤计较;现在,房子挺多可人口又来了个大爆炸,人们为了争安身之所,于是上演了蜗居的这一幕。这样看来,人类的发展让人类走上了文明的道路,但是所谓的文明也不过是人类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现在的人在房子的问题上可能会遇上几个问题。第一是工资太低,收入微薄。究其原因吗?其实也挺简单,因为很多人一毕业就想结婚,一结婚就想到买房子(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不愿意裸婚,所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现在没有重演。偶尔蹦出几个理想主义真,也都在父母的压力下,向现实妥协了。)在这个人口密度极大地国家里,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地更高,越来越高,收入与房价一比就显得更低。所以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哪怕是月薪上万,在人们眼里也只是微薄的收入。更别说那些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了!(收入其实与房价并没有关系,收入低是能力不够,幸运之神没有青睐。这里是从侧面分析收入低的问题。)第二是房价太高,并且不断地提高。本来看好的一套房子,首付只要20万,于是夫妻俩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两年后好不容易攒够了20万,回头一看,首付变成40万了。以前的努力虽说并没有白费,但就这套房子来说,的确是做了无用功。挣钱的速度或许永远也赶不上房价涨的速度。第三东凑西借,我有能力买房子了,但却没有人卖(开发的地方比较少或者没有合适的房子)。所以,买房子不光得有钱,还得等待时机。时时留心,处处留意,一旦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房子便求爹爹告奶奶的去买。运气好没买上,运气不好就买上了(我总认为这样买房子很吃亏。因为你对行情不了解,这样轻易地就买上了,比别人多花多少钱就不得而知了。比如说一个农民与一个市长都想买房子。农民买房子可谓是诚意可嘉,N顾茅庐,鞋子都磨破了几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40万在郊区买了一个六十平的房子。市长就不一样了,他坐在办公室里,这时房地产的老板打电话来了,说:市长啊!我开发的一处地方,位于市中心,这有一套三室一厅,别人要80万,你就给50万吧!“50万那?我现在只有四十万啊!”市长这样说。“那好吧,就四十万吧”就这样市长也同样买了一套房子,同样40万,得到的房子却不一样。虽说房子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偏偏喜欢住郊区,但是房子的价值的确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无论如何也得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地位低的人就是一头肥猪,永远只有被宰的份。)这只是我认识到的问题,真正地问题或许比这还要多!

问题显然是存在的,可就算是这样,一代代的年轻人还是义无返顾,不买到房子誓不罢休。不论是自己想买还是父母逼着他们买,总而言之,他们是为了买一个居住场所。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居住,那我看他们也没有必要买房子了。房子不仅是给了自己一个居住场所,还能给自己及家人带来安全感,家是心灵的港湾,可是如果一个家没有一个安稳的住的地方,这似乎就不像一个家。毕竟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社会里,有一个栖息之所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但这也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安全感,如果仅仅是因为安全感,那农村人也就没必要买房子了,农村的房子完全是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了,没有必要非得在大城市里买了。人们所追求的还有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生活交通的便捷,还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等等……

看来买房子的问题虽然多,但也是必须要买的。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些人非得刚刚毕业就奋不顾身的去买?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看成是一天,人的平均年龄是80岁的话,那么你刚工作的时候(20多岁)也只是一天的早上九点多的时候。想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从早上九点多开始一直买到下午三四点才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等到那时,回头想想,原来我一生的美好时光都浪费在买房子上了,那时多么可悲啊!

其实,人生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死。人生的结果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改变不了结果,何不让这个过程更彩一点呢?我们是在是没有必要过这种教条化的生活———出生,上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工作…….真的没有必要。我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人都一样,这个世界也不能称之为世界。毕业之初,是我们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此刻,我们人生的太阳也才刚刚升起,毛泽东说过,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怀揣着梦想呢?

细细想来,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六岁到十八岁完全是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在这个本该学习做人做事的时候,我们却只为了考试。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才真正开始学习做人做事,可这短短的四年的时间真的能让我们事事通晓,人情练达吗?进入社会以后,我们难道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吗?然而,很多人似乎都被社会同化了一般,为了一套房子放弃了很多可以成功的机会。但是,就在他们放弃这些机会的时候,却又很多人也因此而取得成功。小巴21岁从某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年以后,蚁族小巴遇到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攒下来10万多。我给你两个选择,1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2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2。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个两房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有点破,晚上还能听到天花板的老鼠在开派对。第一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巴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32岁的时候,小巴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这笔钱他也不准备用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不是事实,也许你感觉这即便事实可小巴的成就也不大,人微言轻,没啥说服力。可是,我想说的是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故事中的小巴就是巴菲特,小苏就是苏珊。巴菲特于1951年毕业于某名牌大学。1952年他遇到的苏珊,并且爱上了她。苏珊支持他的投资。

1952年蚁族巴菲特裸婚,与老婆苏珊租下两房一厅

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1956年,租房子住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

1958年,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了位于奥马哈的一座灰色大楼,至今住在这里。

1962年,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

2008年,财产620个亿,世界首富。

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就越来越感到那些不见房子不嫁女儿的人是多么无知,那些在人生最值得追求梦想的时候,却偏偏让一栋房子成为自己成功的瓶颈的人和那些没读过书的人有什么区别(或许还不如那些没读过书的人呢,刘邦斩白蛇起义,人家尚有胆量准求自己的理想)。

吴仁宝冒险搞企业,带动华西村走上富裕,人家没有在该追求梦想的时候买房子。

鲁冠球从一穷二白起家办厂,人家也没有买房子。

马化腾五人凑钱办起了腾讯,人家没有没房子。

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人家创办了盛大,没有买房子。

比尔盖茨,毕业之后创办了微软公司,人家没买房子。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认为有房有车就是成功。但是,这些真正成功的人却不是通过买房买车来决定的。

追求自己的梦想。当然房子也是梦想的一部分,但是海萍那种追求房子的奋斗史,是不是让人觉得太可悲了呢?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买不起房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可以买的起房子的毕业生有两种人,一中是由于夫妻双方父母的协助,由于是父母的资助,在经济上多少有些不独立。第二种人是学校里比较优秀的人,出来后工资很高,而且提升空间很大。(在金工实习的时候,我惊叹于那些工程师制造出的那些精致的工件,对那些机器的精密深深地着迷,于是我突发奇想,希望以后可以有一家自己的工厂,这样不仅可以赚到钱还可以经常与这些东西接触。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凭着我的专业知识,二哥的口才,还有大哥多年对公司的掌握,我们三个或许会成就一番事业。现在看来实在是可惜啊!因为你们俩恰好就是上面的这两种人,你们不可能和我一起,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这点梦想也有可能破灭。)

人生苦短,我们有何必尊奉教条主义呢?一旦,我们有了房子,我们的一生也就定下来了,有了房子,我们就有了生孩子的资本,当然,这样也挺好的。可是,我们何必过早的框死了我们的人生呢?做儿子的责任还没有尽到,就得担负起做父亲的责任。

人生有两个坟墓,死后的自不必说,房子就是活着的坟墓,没有房子,全天下都是我们的,你想住哪就住那,有了房子之后,只有哪一个角落是你的了。

篇7:读《蜗居》有感

《蜗居》从一出世就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想,看《蜗居》的人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有人是猎奇,有人是凑热闹,而我,便是跟风,但跟着跟着就跌进了风中。读完《蜗居》,真的是感悟颇深:它是一个源于生活的故事,那样的故事就像是在折射身边的生活,总能在书里发现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影子。它让人懂得:人生是一张看不见的网,落入其中的人,无论怎样挣扎,到底是逃脱不掉的,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这张网中,只有禁得住诱惑,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很深,但是我觉得《蜗居》是一部很好的可以警醒人们的小说。它以房子、“二奶”为主线,将现代人的欲望和亲情、爱情连接起来,淋漓尽致地呈现出现代人的追求。小说中,海萍与苏淳双双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在一座城市立业成家,而他们千挑万选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个租来的1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攒够首付,变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梦想;海萍的妹妹海藻与男友小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间,只等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一对贫贱夫妻、一对“白手”情侣,倒也其乐融融。似乎一切改变都是从海萍四处筹首付款开始,四个人被生活推向无法掌控的轨道,又似乎都因第五个人的出现而逆转。这个人叫宋思明,市长秘书,在一次饭局上与海藻结识,她梦游般的神情,令他魂回大学时代。海萍失业,间接通过宋的介绍做外教兼职,意外打开了事业局面,苏淳也因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狱之灾,海藻明白自己再也无法挽回与小贝的单纯恋情后,转而成为宋的“职业二奶”„„最终,当海萍一家自力更生入住新房,生活渐有起色时,海藻却怀着宋思明的儿子孤身守候,而宋思明在官场上的“大奸似忠”因一桩命案露出破绽,在看望海藻的路上被公安跟踪,意外车祸身亡。

同样生活在上海的姐妹俩,在面临人生的际遇和改变时做出了不同选择,海藻把无力的求助放任成依赖,终令自己陷入被动和软弱的泥潭;海萍抓住机会不放弃,靠自己的坚持努力拼搏获得成功。其实,追求什么,人生就离什么不远了。其实,这一路走来似乎谁都没有错。小贝错了吗?海藻错了吗?海萍错了吗?这个社会又错了吗?都没有,错的在于人的贪婪,人的欲望就像海水一样越喝越渴!这些悲剧源于二个字,那就是“欲望”。有妇之夫的宋思明,如果不贪图钱财,如果不贪图另一份爱情,他也许有个幸福的家,海藻如果不贪图另一个男人,她会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和一个爱她的老公。每个人说每句话,做每件事,其实都会有相应后果的!走向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像苏淳和海萍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即便生活磕磕碰碰,即便为一块钱而吵架,但那才是通向成功最有效的途径。生活不可能那么完美,爱情不可能永远那么甜蜜,生活在一起也难免会争争吵吵,这就是生活,生活是锁琐碎的!生活也是平淡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许你就是对女友温柔体贴,勤奋努力,为爱执著但却被爱神所伤的小贝;也许你就是多情又善变但却有情有义又可耻的海藻;也许你就是天天被老婆指着鼻子骂着不会挣钱的苏淳;也许你就是天天指着老公鼻子骂,老公出了事又心急如焚,精打细算,叨叨唠唠一切为了家的海萍;也许你就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有妻儿,外有妾的宋思明!是背叛也好,是被背叛也好,这部小说都会揪你的心,或许是因为你像海藻一样因为背叛而感到内疚;或许你像海藻一样因为贪婪而错失你心爱的小贝;或者你也像海萍和苏淳一样怀着都市的梦但却在大都市里

过着艰难的生活;或者你的家庭像宋的家庭一样危机四伏„无论是哪种角色,最重要的是:走向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幸福才能抓的最牢。

毋庸置疑,生活中很多人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很多捷径,有的是可以走的明亮大道,有的是不可以走的阴暗小路,但为什么很多人有明亮大道不去走,而是铤而走险去走阴暗小路呢?罪魁祸首就是诱惑、利益、金钱、欲望,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能做到置之不理,坐怀不乱吗?怎么去抵制,怎样去防范,怎么才能让我的青春我做主,怎样才能找回自己呢?有的人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要相信明天会更好,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这些道理谁不懂?但在人的贪欲面前,在社会的利益诱惑面前,有多少人能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呢?如果人生当中碰到宋思明这样的人物,你怎么去处置呢?怎样去避免海藻的悲剧呢?怎样才能让头脑清醒地测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呢?有时候,得到的会只是纯粹的物质帮助,但是换到的却是精神的全无。

我们应该这样思考:人的一生还是美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因为它过去就不会重来。幸福这个概念是很容易定位的,我认为你能活着,能大跳、能小跑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别的还奢求什么呢,当然我不是说安于现状,满足于今天,满足于现状就好,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但切不可好高骛远、邯郸学步。所以,不要听任欲望膨胀,想要得到美好的结果,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捷径,否则,即便能幸福,那样的幸福也是一时的,它只会如昙花一现,瞬间即逝,不会长久。

篇8:看蜗居有感

摘 要 《蜗居》热播带来的社会效应不同凡响,通过《蜗居》了解目前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并分析这种观念是对传统择偶观的冲击还是一种文化适应。通过调查解读80后女大学生的思想,对于了解这一代群体的行为也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择偶观 门当户对 80后

一、导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的择偶观逐渐发生变化。《蜗居》这部电视剧主要是借着郭海萍买房这个主线故事写出当前都市人群面临的普遍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房子、工作等物质压力,还有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此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看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是否受到了《蜗居》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从<蜗居>看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问卷调查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5份,有效问卷95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分析与择偶观有关的文献资料(如专著、调查报告、论文等),在借鉴基础上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2.定量研究。对问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并通过spss软件统计包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图形分析等。3.定性研究。在访谈的基础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取精去粗以弥补问卷的不足。

三、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1980年—1990年之间出生的郑州女大学生,以大学本科以上为主,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在所调查的100份问卷中,看过《蜗居》的有81人,有效百分比为86.2%;没有看过《蜗居》的人有13人,有效百分比为13.8%(见表1)。

(二)分析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是为了探讨8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以及《蜗居》给她们带来的影响,《蜗居》不仅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更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在现实面前是该坚持爱情,还是追随现实?“小贝”和“宋思明”是否会影响她们择偶的判断力。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1.喜欢的对象与选择结婚的对象二者之间的对比分析

在选择结婚的对象中,选择小贝的更多,其次是宋思明,选择苏淳的人明显低于二者,兼具“选择结婚的对象”和“喜欢的类型”两者的是小贝。可以得出,80后的女大学生并不是所谓的只知道享受生活却不懂得奋斗的一代人。

2.对学历的要求情况

在对学历要求方面,以大学本科以上居多。可以看出,在择偶时女生还是会考虑对方的文化程度,大部分女生都希望自己的男友与自己的文化程度相当或者是高于自己的文化程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3.在择偶时是否在意门当户对的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很多人注重门当户对,但主要体现在精神上。从分手的原因来看,并不是因为对方经济条件差而分手,更主要的原因是俩人的感情不合,这说明80后女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共鸣,这与传统社会以经济条件划分的门当户对是有差异的,体现了现代婚姻的内在要求。

4.房子与爱情的关系

80后女大学生在崇尚爱情高尚的同时也很注重房子的现实意义,从调查可以得知,80女大学生在爱情和房子二者之间会选择“鱼与熊掌兼得”,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会选择和男友结婚,只是结婚的时间会晚些。

5.对“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看法以及择偶依据分析

对于“干的好不如嫁的好”这句话,2%的人“非常赞同”这种说法,39%的人持“赞同”观点,27%的人认为“无所谓”,25%的人持“不赞同”观点,2%的人“非常不赞同”这种说法。可以看出很多女性还是认同这句俗语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一定非豪门不嫁,在择偶时更多的人考虑的是个人品质,经济状况并不是首要因素。

6.对“老少配”的看法

对于老少配,更多的人选择的是“顺其自然,只要有感情基础就好”,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以5岁左右居多。“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因素之一是人们‘观念的变化’”①。过去的婚姻基本都是夫妻二人年龄相当,以老少配为耻。目前,大众对老少配持宽容态度,认为老少配已经属于平常现象。可见,择偶观的变化与人们观念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四、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其思考

(一)传统的择偶观与8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对比

1.传统的择偶观

(1)注重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

在我国相当长的社会里,人们的择偶观一直受制于封建思想,婚姻当事人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观念渐行渐远,但父母包办子女婚姻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择偶观念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已符合了现代人的择偶观念,为现代人以爱情为主的择偶观服务。

(2)讲究门当户对

在择偶观念上,传统的门当户对是指欲结成或正在结成以及将要结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的家庭,在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上处于基本相当的水平。门当户对是中国封建社会男女择偶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它要求男女双方家长在子女择偶时要相互考虑双方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社会地位与社会声望等。这种婚姻的观点是只重门第的高低,而不重爱情,是封建等级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2.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80后女大学生更重视价值观、文化、经济条件、心理等多方面的门当户对。

(1)价值观上的门当户对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这样,传统择偶观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具有类似社会背景的人习得了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而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人更容易互动,因为双方具有共同语言,易于有效的沟通和达到最小限度的紧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80后女性很注重价值观上的相通。如果在择偶时忽视对一个人的价值观的考察,这对以后的婚姻生活必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果郭海藻对宋思明个人品质有所深入了解的话,也不会出现后面的悲剧。因此,对价值观的认同也成为了80后女大学生考察对方的标准之一。

(2)经济上的门当户对

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指在择偶时一般要考虑到双方家庭的经济平衡关系。经济条件的大体接近对婚姻的稳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郭海藻和小贝条件相当、郭海萍和苏淳亦是如此,都是奋斗中的大学生,因此他们有共同话题,容易交流沟通,在奋斗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面对现实,房子是必须的,物质是必须的,80后女大学生在注重感情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80后的理性思考。

(3)文化上的门当户对

文化上的门当户对是指男女文化程度相当,或不会有太大的悬殊。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择偶,可以发现,人们在择偶时总是受社会和文化规范所左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研究生一般不会选择高中生,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会让两个人的沟通产生困难。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社会农村文化背景下的人,一般是很难在婚姻生活中找到良好互动的感觉的。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导致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影响两个人感情的进一步发展。从调查中得知,在择偶时大部分80后女大学生都希望男友与自己的文化程度相当或者是高于自己的文化程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4)心理上的门当户对

人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譬如一个哲学家与一个下岗工人是不大可能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样一个科学家与清洁工很少会发生婚姻关系。他们之间可能会有爱情,但结成婚姻的概率不会很高。爱情会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婚姻更多的在相似的人中间产生。古德有语:“一切择偶制度都倾向于‘同类婚姻’。②”背景和出生类似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更容易走得长远。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反映出来的异源文化差异,成为夫妻关系中最难逾越的一道心理鸿沟,妨碍着双方最终的接纳、亲近和融洽。

(二)由调查结果所引发的思考

80后女大学生在选择结婚的对象时依然是“小贝”居多,“小贝” 是80后男性的写照,他无论在年龄上、思想上还是经济上和郭海藻都是门当户对的,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目前80后的在择偶时很理性,表现在:

1.以爱情为基础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是产生男女择偶的内驱动力。恩格斯有语: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可以说,爱情是婚姻的新娘,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如果处理不当,婚姻将会成为爱情的坟墓。常言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同样,没有婚姻的爱情也是不幸的爱情。80后女大学生很看重双方之间的感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2.以物质为保障

爱情和面包都是婚姻关系存续的保障,物质条件决定精神生活,物质基础是婚姻关系的一大基石。如果仅仅谈感情,唯爱情至上而忽略物质条件,那么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是一种爱情乌托邦。在生活中,柴米油盐是客观存在的,在注重爱情的同时,80后女大学生很理性的思考物质条件的重要性。只有物质有了保证,才能够为爱情保驾护航,使爱情的帆船驶向美好的未来。

随着房价的飙涨,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在大多数人眼中,80后女大学生大多数都持有“吃现成饭”的思想。但是通过对《蜗居》的调查得知,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并没有被金钱腐蚀,反而使她们更好的给自己的择偶标准定位。她们的择偶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是对传统择偶观的一种冲击,而是一种文化适应。

参考文献:

[1]梁青岭.现代婚姻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骆晓戈.女性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5]朱力.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7]朱力.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看蜗居有感】相关文章:

读蜗居有感范文05-19

观蜗居有感汗04-28

读长篇小说《蜗居》有感05-04

看蜗居之读后感范文06-13

蜗居作文05-10

蜗居评价范文05-17

蜗居感想范文05-17

蜗居启示范文05-17

蜗居商业模式设计07-18

蜗居读后感范文05-21

上一篇:鲁煤监西局发〔2012〕87号下一篇:以未来的我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