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2024-04-24

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精选10篇)

篇1: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关于如何写报告、请示等几种公文

首先,讲讲报告、请示的文种含义、特点及相互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角色定位。搞清楚这两个文种的角色定位问题,对于写好这两种公文很有必要。实际写作中,人们对此不够重视,随意为之,常常闹出许多笑话。大家知道,报告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 的文件,是下级机关将情况通报给上级机关的主要形式。(上情下达主要靠“通知”、“通报”,下情上达主要靠“报告”,此外,上下级之间还可以打电话、派人传达)。

报告文的特点在于“重陈述”、“有主见”。“重陈述”是说,报告文以叙述事实为主,有条理地把情况叙述清楚,以供上级了解;“有主见”是说:报告文在陈述清楚事实的前提下,还要表明对所陈述的情况的看法或意见,以供上级参考。这两个特点,是从报告文的内容上看出来的。报告文在内容上是既说事,又说理,说事为主,说理为辅。当然,这里的“理”,只是几句话交代出来的观点、看法,不是长篇议论的大道理。这在后面讲报告写作方法时还要详细介绍。而请示文则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请求批准的文件。下级机关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向上级机关请示,在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不要请示,照常规去做即可。只是当某项工作出离了本机关职权范围(或超出自身权力范围、或超出自身能力范围、或超出自身智力范围,换言之:出于自身权限不够、或能力不足、或认识不清)时,才要用请示行文,且必须用请示行文,而不能自以为是、自行其事。请示文有“超前性”和“说明性”两个特点。“超前性”说的是办事之前行文,办事之前呈送,请求上级定夺,待上级作出决断以后按上级意图行动,或办或不办,换句话说“先奏后斩”。“说明性”指的是请示文重在说明要办的理由、说明求助的内容即要求,通过说明,说服上级、打动上级,使上级作出决断,对请示的事项给予答复或批准。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报告和请示是两个定义不同的文种,有着各自的特点。二者虽说都是上行文(都是顶脚的下级机关写给顶头的上级机关的),但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十分明显的,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四点不同:

1、行文时机不同:请示是事前行文;报告是事后行文。

2、行文内容不同:请示是侧重说明理由、要求;报告是侧重陈述情况、问题。

3、行文方式不同:请示是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报告是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4、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要上级给予答复;报告则是只诉情况,不求回复。报告和请示文的这四点区别,界定了二者的角色地位,分清了二者的性质特征,也限制了二者的适用范围。在写作方式和方法上给了人们以清晰的昭示。但是,很遗憾,实际写作中,很多人对此并不十分清楚,甚至还十分模糊。以至在行文中,造成了很多混乱,不是弄错行文时机,就是搞混行文内容,或者用错表达方式,甚至在报告中或文尾,写上要求上级答复和批示的话语,请示中大段大段的叙述事实等等。造成这种混乱现象,固然与写作者的知识储备不足、写作水平不高、或者责任心不强有关,也是上行文的历史状况影响所致。以前的上行文,笼统地叫“请示报告”,把对上级的行文确定为一个名称,只要是上行文,写作时,都一律写成“请示报告”,文中既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又提出请求。后来(大概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把上行文一分为二,报告归报告,请示归请示,报告中只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不再提请求事项;请示中也只是请求上级指示批准,而不再汇报工作等等。“请示报告”的混合名称从此不再使用。报告、请示这样分开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现在仍然有人不知道这一点,还常用混合名称,进行混合写作。有些领导至今如此,一提到给上级行文,就满嘴都是“请示报告”。在座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就要改过来,以后也不再这样做。如果看到别人这样做,就大胆、善意、及时地指出来,帮他改正。以使报告、请示文的角色地位更加确定、更加清晰,从而承担起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职能。这对公文写作的规范化无疑是十分有益的。(13种行政公文的写作都存在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的问题。)明确了报告、请示文的角色地位,再来讲这两个文种的格式和写作,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讲讲报告、请示的文面格式。报告、请示都是上行文,都是下级机关写给直接的上级机关的,它们文种体例一样,文面格式相同,都有: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结语;都要:落款、署时、盖章。在写法上,除了正文、结语有区别,其它各项也都相似。标题:既可以: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报告、或请示),也可以采取省略式,通常省略发文机关,写成:事由+文种(报告或请示)。但不能只用文种做标题,写成“报告”或“请示”。主送机关(收文单位):“一定有”(即不能省略),“有一定”(即写出发文机关的顶头上级机关)(叙述)情况正文:报告正文通常写两部分内容(表明)看法(讲)理由;请示正文通常也写两部分内容(提)要求 “特此报告” 结语:报告结语常写(但不写要求性结语)“专此报告”; 请示结语常写:“以上要求当否,请批示(批复)” 落款:“一定有”(即不能省略),“有一定”(即写出发文机关)署时:都要写出年、月、日。行政公文落款处的年、月、日都要用汉字小写数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报告、请示当然不例外。盖章:报告、请示与其它行政公文一样,都必须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盖章才能生效,才有严肃性。以上说的是报告、请示的文面格式和各个项目的写作方式、方法。

第三,讲讲报告、请示的写作要领。全面掌握报告、请示的构成体例,严格按照报告、请示的文面格式和具体项目去写,这是写作报告、请示的基本要求。但仅仅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还不一定能够写好报告、请示。要真正写好这两种公文,还必须掌握这两种公文各自的类型及写作要领,注意吸取他人写作这两种公文的经验教训。工作报告简单地说,报告从写作目的上分有三种类型: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综合报告;从写作容量上分有两种类型:专项报告、请准类请示。请示文的类型比较少,只有两个,前者是请求上级机关批 请帮类请示准办理某件事;后者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比如给权力、给精神、给政策,给人、财、物等等。在写作报告、请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类型的不同,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要根据内容、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写,有重点地写。总而言之,不同类型的报告、请示,承担的写作任务不同,因此在写法上有明显差异,写作时要具体对待。

但是,不管报告、请示这两个文种的类型有多么复杂,写作的任务有多么不同,具体的方法有多么纷繁,每个文种的写作总有些共性的要求值得注意。就报告文而言,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陈述事实要完整清楚。所谓“完整”,是事实要写得有头有尾,说清来龙去脉,交代出事实(工作、情况、问题)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所谓“清楚”是事实脉络清晰,一件事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多件事可按性质分类叙述。

(二)分析要精炼,观点要鲜明。分析情况,阐述意见,理性表达不能缺,但不必详尽,也就是不像写议论文那样在摆出论点以后加以详细缜密的论证,而是只讲观点、结论,免去论证过程。这在前面已经提及,此处再作说明。而为使报告的主见突出,观点、结论鲜明,采取“分点列举”办法,使用数字序码。

(三)语言要朴实,格式要正确。格式要正确,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关键是语言要朴实,要实话实说。少用花哨的形容词,少作长篇大段的议论,不用含糊不清或过于灵活的概念。因为报告是写给自己的上级机构和顶头上司的,只能实话实说,只能用尊敬、谦虚的态度和语气,不能夸夸其谈、虚张声势,当然也不必讨好卖乖、阿谀奉承。

就请示文而言,写作时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遵循请示规则,二是讲清理由要求,三是行文得体对路。请示规则有六条:①一文一事,②单头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③不同时抄送下级;④一般不直送领导者个人(除非是领导者个人关注、交办的事情),⑤一般不越级请示(除非时间紧迫,关系紧张);⑥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写请示文,要分清主送、抄报,由主送机关负责办理。比如深圳大学是受深圳市政府的行政领导和广东省高教厅的业务领导,写请示文就要分清主送一个上级、抄报另一个上级。请示文要讲清理由要求。这是写作请示文的重点,也是写好请示文的关键。向上级写请示文,无非是要求上级作出指示,或批准自己作某事,或为帮助自己做好某事而给人、给钱、给物、给精神、给权力、给政策。目的既然如此明确,理由自然也就应当充分,要求自然也就应当合理。换言之,为了实现请示目的,写作请示时,就要力求把理由讲得更加充分,把要求提得更加合理。行文时,应当先陈述理由,后提出要求。要写好请示文,尤其要注意行文的得体对路。所谓得体,就是态度要得体,所谓对路,就是语气要对路。(尊敬、谦虚;亲切、关怀;尊重、谦让——公文写作三种态度和语气)请示文的写作对象是上级,作为写作主体的下级当然要用尊敬的态度和语气,这跟写报告时所持的态度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比写报告所持的态度更加谦虚,对上级更加尊敬,语气上要更加讲究。因为你是求上级批准、帮助,你就不能态度上太过仗义,语气上太过强硬。为此,在遣词造句时,就要做到语气委婉些,态度客气些。要用商量的口吻,讨论的口吻,切勿强词夺理、强人所难、逼人就范,那样的话,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当然也不必过于软弱,可怜兮兮地像乞丐要饭似的。因为写请示文毕竟是为了处理公务,既然如此,就应当公事公办,只要公平、公正、公开、合法、合理、合情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得体对路。

以上说的是报告、请示文的的写作问题,是讲下级如何向上级行文。除了报告、请示这两种上行文,还有一种上行文就是议案。议案这种上行文比较特殊。它是政府向同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呈送的公文,从发文的方向上看,似乎应该是平行文。但由于它是执法机关的政府呈送给立法机关的人大的公文,所以它具有下级向上级呈送公文的属性,因为在法的问法上,人大高于政府,因此议案就是上行文。十三种行政公文中,只有报告、请示是标准的上行文,议案是特殊的上行文。因为讲到了报告、请示这两种上行文,连带着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上行文议案,至于议案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因为时间关系,就难以去说而不得不从免,请大家原谅。十三种行政公文中大量的是下行文,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八种。函主要在平行机关、兄弟单位、友邻部门之间使用,即以平行为主,也可以上行、下行。列入行政公文行列为时不久的意见则是可上行、可下行、可平行、可斜行,即可朝多个方向行文,是多向性行文。

基层单位常用的除了报告、请示,还有通知、通报、函、会议纪要。它们的写作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短时间内是讲不完的,只好在下面简要提及。通知是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文种是公文总数的1/13,可使用量却占总量的1/2。行政机关可以用它转发上级、平级机关的来文,批转下级机关的来文;可以用它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可以用它部署全面和重要工作;可以用它任免干部职务(多是基层单位干部);而更多的是用来通知事务。它是下行文,多用来办理事务,似乎相当于事务文书,但有些重要通知则份量很重,口气很硬,相当于决定、指示,甚至命令,下级接到后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眼里,通知不过就是用来办理零头八碎事务的公文,实际上这是低看了通知这个文种在全部公文中的地位。至于通知的写作要看用于什么公务,作用不同,写法不同,头绪纷繁,一言难尽。

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或精神的公文,根据作用可以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含事故通报),是行政机关为了推动自身工作而使用的。具体地讲,或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带动面上的工作;或通过提供反面教员,促进面上的工作;或介绍经验教训,推动面上的工作,总之,通报出于推动自身工作的需要,用事例进行宣传,让榜样出来说话的特点很突出。

函这个文种在古代是私人用来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工具,即所谓信函。后来被社会管理者借来用作办理公共事务的手段,即所谓公函。这种公文适用面很广,事务性很强,体制短小,易于写作。

会议纪要是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文件,是根据会议精神进行整理加工写成的。只要把住会议精神,根据传达需要组织安排材料,即可写好会议纪要。它也是由标题、正文和文尾构成的,标题有两种写法:①会议名称+纪要;②正、副标题:正标题体现会议精神,副标题反映会议议题。正文一般包含三方面内容;⑴会议概况,简略写出会议时间、地点、名称、议题、出席者、主持人、基本过程;⑵会议内容:主要介绍发言情况和会议决议内容,要写得充实、完备、观点鲜明;⑶结语:对会议代表提出关于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希望和要求。文尾可署名、署时,也可不写,不盖章。13种行政公文只有会议纪要不盖章,因为会议不是常设机构,开过即罢,无章可盖。

篇2: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①要选择最能体现文件之间紧密联系的共同特征组卷。

②灵活地结合运用文件的几个特征组卷。

③根据文件的主要特征,兼顾其他特征组卷。

④按文件保存价值组卷。

(二)归档。

1. 归档范围。

按照《档案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立卷归档的范围是:一是本机关产生撰写的指示、决议、请示、报告、计划、总结等。

二是本机关收到的重要文件、电报、内部事项、电话记录、会议纪要等。

三是下级报来的请示、报告;上级对本机关工作的指示、批示、批复等。

四是本机关编印的出版物、图表、账簿等。

五是反映本机关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影片等声像资料。

2. 归档时间。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要求,收集整理档案要在次年6月底以前,将前一年的文件材料立卷移交机关档案室。

3. 归档要求。

主要是指归档的质量要求。

归档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保存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按照《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关于立卷归档的规格、归档时间、立卷归档的步骤等各项要求,高质量完成立卷归档工作。

4. 立卷归档步骤。

立卷归档步骤,也就是立卷归档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全面检查,组立成卷。

②对卷内文件材料进行排列和编号。

③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

④填写案卷封皮与拟制案卷题名。

⑤案卷装订。

⑥编目归档。

案卷目录填写好以后,移交案卷时,移交人和接收人要对案卷进行清点检查,然后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案卷目录和备考表一式二份,公文处理部门和机关档案室各执一份。

篇3:如何拟写公文的标题

李萌苦思冥想后,终于拟写完成题为《关于2015年工作计划通告》《公司新产品的请示报告》的两个公文。总经理只看到两个标题就十分的生气。李萌拟写的标题错误百出,很不规范。

众所周知,公文是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是体现其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标题是公文主体部分的第一个要素,更是公文的眉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公文的标题该如何拟写呢?下面将从公文标题的结构、公文标题的标注要求、拟写标题的注意事项、拟写公文标题的常见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标题的结构

公文的标题一般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个要素组成的。有时可省略发文机关。

“发文机关”是指制发公文的机关或单位的名称,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事由”指文件的内容,一般是由介词“关于”引起的短语组成。

“文种”是指文件的种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中办发【2012】14号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公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15种文种。

二、标题的标注要求

1.公文的标题有其专门的标注要求。

2.标题一般用二号小标宋体字标注。

3.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两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4.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排列要注意美观,应使用梯形或菱形,不用长方形或沙漏形。

5.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如:《×××厅关于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标题在“工”字后面回行,就没有做到词意完整,如果在“教师”的“师”字后面,或“工资”的“资”字后面回行,就能保持词意完整了。我们再来看一个例文的标题:《×××职业技术学院关于2015年寒假放假的通知》。这个标题分两行居中排布,回行词意完整,呈梯形对称排列,显得非常规范。

三、拟写标题的注意事项

1.发文机关有时可以在标题中省略,省略的话一般应在落款中明确标注发文机关署名。

2.大多数情况下,发文事由和文种这两个要素均应在标题中标明。

3.概括事由应准确扼要,不能面面俱到,臃肿庞杂。

4.应根据具体的事由选用正确的文种。

5.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四、标题中的常见问题

(一)“发文机关”中的常见问题

1. 发文机关位置不对。

如:《关于×××学院召开学生工作会议的通知》。在这个标题中,“关于”这个词出现在发文机关“XX学院”的前面。在标题的三要素中,发文机关应放在最前面,而不应该放在“关于”的后面,应改成《XX学院关于召开学生工作会议的通知》。

2. 发文机关标注不规范,没有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

(二)“事由”方面的常见问题

1. 公文标题中介词使用不规范。有的缺少介词“关于”;有的重复介词“关于”。

2. 事由概括不准确,没有说到要点。

有篇关于和某学校协商解决进修教师住宿问题的函,标题写成了《关于教师进修的函》,这个标题的事由概括不准确,应为《关于商请解决进修教师住宿问题的函》。

3. 事由冗长啰唆。

×××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这个标题事由不够简明扼要,显得臃肿冗长啰唆。这类问题在转发性通知中较为突出。

4. 标题缺少事由,没有说明公文的内容。如《×××公司请示》。这个标题中没有标明事由。

(三)“文种”方面常见的错误

1. 缺少文种。如:《关于做好XX奖学金申报工作》,这个标题中只有事由这一个要素,没有文种。

2. 使用非法定文种。

有些标题没有选用《条例》中规定的文种,而使用了总结、要点、方案、计划、安排、纲要等非法定文种。如:《关于接待×××的计划》,这个标题中使用的是“计划”属于事务文书而非公文的文种。

3. 文种重叠。

有些公文标题中使用了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函、意见函等两个公文的文种。如:《×××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请示报告》。这个标题中,“请示”和“报告”都是公文的文种,属于文种重叠。

4. 生造文种有些公文的标题中生造除了一些不是文种的“文种”,如:情况报告、总结报告、申请报告、汇报等。

5. 仅用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如《函》《通知》《请示》《报告》等,这些标题中只有一个要素就是文种,是不符合标题拟写要求的。

6. 错用文种。如:请示当函用,报告当请示用等。

篇4: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一、抓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

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直线运动的问题的求解,它的特点就是概念多,易混淆。概念有:质点,参考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我们首先明确运动学概念,只有明确概念,才能准确的求解物理量,尤其是相似概念的区别。例如: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其大小是质点初,末两位置间的距离,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运动学公式中的X均指位移;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只有牢牢记住它们区别,做题才无忧。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加速度可突变,但速度不能突变”;“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等等。

二、要养成独立做题,思考,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先不看答案),保质保量地做一些中档题。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不到山穷水尽,决不求助于人。要学会分析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例如,关于带点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题型,画好图,会给你带来好运的。而在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有一村。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三、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和记笔记的习惯,课外要有纠错本

作为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跑神或尽量少跑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想学好物理,一定要有笔记本和纠错本。上课以听讲为主,也需要记笔记,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课外要做一定量的学习资料。把易错的,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要整理到纠错本上,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等等。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对今后的复习效果也非常好!

四、要充分利用时间,学会“放电影”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放电影”即“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間,回到寝室睡觉前、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要精读教材,掌握知识结构

要经常看课本,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动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六、要想学好会物理,必要先学好数学

俗说“数学是物理的工具”,物理的发展带动了数学的进步。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寸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篇5: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下面的习作是我刚接手五年级时, 班上一个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写的。

学生的原作《奶奶的菜园》

放暑假了, 爸爸妈妈因工作太忙就把我带到了奶奶家。过了几天, 我就开始无聊起来。奶奶看穿了我的心思, 就带我到菜园逛逛。

奶奶家的菜园里的菜可真多呀!有黄瓜、扁豆、茄子、西红柿、青椒、冬瓜……我东看看, 西摸摸, 不觉间无聊被抛到九霄云外。

我把这篇习作打在了屏幕上, 引导全班同学来看, 让他们指出习作的优缺点。

孩子们的眼光可真准, 一致认为这篇习作条理还算清楚, 但描写过于粗糙, 表达很不具体, 没有把奶奶菜园的特色表现出来。那怎样才能把奶奶菜园的特色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我继续追问, 起先班上一片沉默, 继而有极个别开始举手了。我干脆让他们小组讨论, 谁知孩子们情绪高涨, 三三两两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说写各样的蔬菜前面可以加上颜色的词, 这样菜园里就显得色彩明丽。有的说加上一些修饰蔬菜形状的词, 这样蔬菜才显得千姿百态。有的说形容蔬菜时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这样就可把菜园蔬菜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我心中暗喜, 这静静的等待, 终于等到了这“觉醒”的时刻。孩子们的回答挺令人满意, 但我马上意识到如果仅仅感性地告诉他们:这样的习作可以加上颜色、形状的词, 为了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还可用一些修辞手法, 显然是永远不够的, 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只会停留在这篇习作上, 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因此必须上升到更理性的层面, 就是要从这篇习作中总结写法。

于是我乘胜追击, 以这篇习作为例, 指导学生如何做到描写具体。首先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这很像画画, 画画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彩笔描绘出来, 而写作是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因此要用眼睛认真看, 抓住事物的特征, 有充分的把握才能动笔写。然后动笔时在心里自问自答。例如, 描写茄子, 你要先问自己, 它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颜色的, 形状像什么, 还可以问从茄子身上你想到了什么等等, 然后根据自己问的一一做出回答。当然, 自问是有技巧的, 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进行问, 观察事物一定要充分调动五官的感觉, 抓住其特征, 辨析出描写对象的形态、声音、颜色, 以致酸甜的味道, 然后自答, 这样就把自问的内容通过笔如实地自答出来。

孩子们听了都瞪大眼睛, 原来作文写具体这么简单呀, 不就自问自答嘛。

修改后的习作《奶奶的菜园》 (片段)

奶奶家的菜园里的菜可真多呀!碧绿碧绿的 (什么颜色) 黄瓜拖着长长的身子, 悠闲地挂在枝叶间 (什么形态) , 又嫩又长扁豆 (什么样子) 肚子总是憋着, 像吃不饱饭一样 (想到了什么) 身着紫袍的茄子饱胀着肚子躲在叶下 (什么颜色、什么形态)

西红柿青里透红 (什么颜色) , 青椒打着灯笼 (什么形态) , 胖娃娃般的冬瓜趴在地上酣睡不醒 (什么形态) ……我东看看, 西摸摸, 不觉间无聊被抛到九霄云外。

读了这段文字, 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丽、清新、可爱的小菜园的画面来。为什么会收到这感人的效果呢?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多种感觉器官进行仔细观察, 并自问自答的结果。有的自问自答其形, 有的自问自答其色, 有的从想象方面进行自问自答, 并用恰当的比喻, 形象的写法, 才把每种蔬菜的特征写得具体、生动。

以上是状物的习作, 自问自答, 同样适用记事的习作。记事的文章要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 而很多孩子写此类习作, 往往喜欢用概括的叙述代替具体细写, 因此作文显得干瘪、空泛。我又把孩子写的《学骑自行车》的片段打在屏幕上, 他们一看就知道这段文字出了什么毛病。

广场很宽阔。我和爸爸牵着自行车来到广场上, 爸爸给我讲了骑自行车的要诀。爸爸站在距离我前面七八米处, 我向爸爸骑去。爸爸给我指出了毛病, 又耐心指导我练习, 使我很好地掌握了骑自行车的要领。最后我一口气能沿着广场骑上一圈了。

这段文字的主要毛病是太笼统、过于空洞。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我们可以针对所叙述的内容, 提出几个“到底是怎样的?”的问题, 仔细回忆当时的情况, 把粗疏的地方写细腻。如:

(1) 广场是怎样的宽阔?爸爸给我讲了怎样的骑车要诀?

(2) 我到底是怎样握着把手向爸爸骑去的?骑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3) 爸爸到底是怎样指导我练习骑车的?

(4) 爸爸到底给我指出怎样的骑车毛病?

围绕以上四个“到底是怎样的”, 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 做出详细的回答, 就出现了下面的片段。

广场非常宽阔一眼望不到边, 这正是学骑自行车的好场地。爸爸说:“左右手握着把手时, 要放松不要过于用力, 两眼要正视前方, 不能看车轮!”爸爸站在我前方七八米处说:“来, 骑到我这儿来!”我上了车, 目视前方, 手脚并用, 奋力向爸爸骑去。“哐当”一声, 真是“平地上摔母猪”, 我和自行车同时倒地, 爸爸迅疾地奔过来, 扶起来我, 拍掉我身上的灰尘, 关切地问:“有没摔疼, 别泄气!”我一看爸爸, 爸爸正冲我笑呢。于是我信心倍增, 原来我使了半天劲, 因为要领使用不当, 双手太紧张, 稍微有点弯度, 身体就失去平衡, 爸爸走到我跟前和蔼地说:“你主要的毛病是车要转弯时, 自行车的摆头没有跟着摆过去……。”他边说边做示范。我照爸爸的话再次上车了。终于可以绕着广场骑上一圈了。

从上面改写的片段中, 我们可以知道叙述一件事情, 一定要多问几个“到底是怎样的?”的问题, 才能把事情的过程具体地描绘出来。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的细节, 写出当时的环境、人物动作、语言, 以及自己所见、所想、所感。

自问自答, 不仅适用于状物、记事的文章, 也适用于写人的文章, 下面也举一例。

习作《严厉的语文老师》片段: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上语文课, 课正上到高潮处, A同学与同桌不知为何快乐事, 竟眉飞色舞搭起话来, 还要把笔放进笔盒, 发出“咔嚓咔嚓”响 (正在上课, A同学是怎么做的) , 这些举动早被老师的顺风耳察觉到了, 老师的脸陡然一沉, 两盏探照灯似的眼睛聚焦到A同学身上, 喷射出无比严厉的光 (老师见到这种情景是什么反应) , A同学被照得满脸通红把脸低到了胸前。 (A同学是什么反应) 老师脸上的肌肉抖动着, 两片薄唇一张, 冒出三个字:说—明—书!这洪钟一般的声音, 让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陡增一百倍 (老师采取什么措施, 全班同学什么反应) 。

我在这位同学习作的一旁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 你观察得很细致, 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比较到位, 把人物写活了。

“自问自答”的方法易学且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一旦学会用此招, 便很快摆脱习作, 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毛病, 摆脱对很多事物熟视无睹的毛病, 让学生乐于观察, 易于表达。

接下来好的习作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甚至在各种报纸杂志上也陆陆续续地崭露头角了。

发表于《福州日报》的习作《憋》, 叙述了一次憋尿的经历, 语言幽默诙谐, 充满趣味, 大量的心理描写, 让人感同身受。

课紧锣密鼓上着, 我的肚子也胀了起来, 说句实话我有点憋不住了, 看看表, 天哪, 才上半节课呀, 我想举手向老师请假上厕所, 可是又怕女生笑, 我告诉自己, 坚持就是胜利, 憋着 (尿急了, 心里是怎么想的) ……可是我实在憋不住了, 教室里静得出奇, 看看同学们的表情, 都是那么的自若, 那么的轻松, 怎么也找不到与我是“同类项”的同学 (其他同学是怎么反应的) , 此时的我已经是“无心恋战”了, 老师上什么我一句也听不进去。这时, 我真后悔刚才没先撒一泡尿再进班级, 我悔啊, 悔啊, 我轻轻摸了一下肚子, 尿差一点溢了出来, 啊, 此时要是站在马桶边, 解解这燃眉之急, 那是多么快活的人生啊!可是为了不让我那该死的同桌发现, 我还要不动声色, 好痛苦, 好痛苦, 哎…… (尿急时什么感觉, 又是怎样想的)

篇6: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

叙事具体指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这也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这就是记叙。记叙要求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叫描写。描写要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具体的说:

1.写人要绘言绘形,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写事、写景、写物,要绘声绘色,绘形绘状,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

3.主体内容要细腻可感。

二、写法演练

第一步:讲一个故事。

(1)案例:学生记叙文习作:《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十分尊重我,我的小秘密,妈妈一律不追问,我的日记妈妈也不会主动去看。

妈妈很爱我,从来都把好吃的让给我,每次做饭都做我爱吃的,每个星期天又煮汤我喝。

妈妈也很注重我的身体,不让电扇的风直吹我怕感冒了,定时定量玩电脑,看电视。

妈妈总是接送我上学,照顾我十分细心,天热就睡凉席,天冷就盖厚厚的被子。

我敢打赌:我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2)学生尝试大刀阔斧动手术:(示范)

“妈妈,我回来了”,我一进门就大喊着:“饭熟了没有?”

客厅里没有妈妈的身影,家里有明显打扫的痕迹。糟糕!我的心里陡然一惊,我的房间很乱,妈妈一定会打扫,而我的日记本正放在课本的下面,妈妈肯定会发现的。我鞋也没有换,三步并做两步冲进我的房间,房间已经整理得整整齐齐,我那精美的日记本赫然就在最上面,那里面我写满了对高飞的仰慕之情,完了,彻底完了……

饭桌上,我埋头数着饭粒,时间过得真慢,暴风雨来临之前难道就如此恐怖,妈妈镇定自若,一如既往的有一句没一句的唠叨,平时我早就不耐烦的频频打断了,可今天……

妈妈突然说:“女儿,今天打扫房间,看见你的日记本,第一页写着未经允许不许翻看,我本来很想看的,忍住了,里面写的什么呀……”

妈妈后面说的是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只在心里不停的说:“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相信你的女儿吧!”

(3)明确: 要避免空洞,记流水账,首先要学会讲一个故事,用故事说话,也就是要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

第二步:讲一个好故事。

明确:所谓“好”故事,从写作理论角度来说,就是选材要典型,新颖,能破旧立新。

第三步:讲好一个故事。

明确:讲“好”一个故事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很多,下面我们来讨论最重要两个方面。

一、行文曲折

1.波澜起伏。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是直线发展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2.伏应关联

伏应,是指伏笔和照应。所谓伏,是作者为使作品情节生动,令读者牵肠挂肚,而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在似不经意中提出或交代的一种叙事方法。所谓应,是对前边暗示的关照或回应。

3.渲染氛围

渲染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调节情节节奏,深邃作品意境,贯穿文气。

二、善于描写(主要是人物描写)

1.善于运用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

明确:简笔勾勒:就是用极简洁的语言把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不着颜色,不加烘托,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种方法也叫白描。运用这种技法,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以少许的笔墨取胜。

举例说明:

课文《一面》人物示例:

瘦、直直的头发、隶体“一”字的胡须——坚毅。

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善于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篇7: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一、以兴趣为核心的创新式教学

兴趣对学习具有先导作用,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喜爱进行引导式教学。以小学生的基础性思维来理解古文是有困难的。但是,教师可以进行思维诱导,以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兴趣。文言文本身语句的思维化理解程度较高,句式丰富而精炼,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教师很难从语法上进行突破,来达到增强学生兴趣的目的。我们不妨从综合性思维着手,转变角度。古文的内容,除去纪传体文学之外,多以丰富而有趣的故事性题材为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可以从古文内容的阅读上进行着手,推广有趣的文言读物,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以兴趣为前提进行思维诱导,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抵触。使学生接受古文学习的基础体制,然后进行有规划地预计授课,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二、以实际生活进行模拟思维延伸

在提升学生兴趣之后,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掌握。这里说的掌握,是对课堂进行总结性的叙述和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延伸。学生的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媒体和娱乐方式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也紧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做到灵活运用。适当地进行贴近生活的举例,它是学生接受古文的一大重要手段。例如: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夸父逐日》时,可以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形象化分析。教师可以联系娱乐节目,把课堂的主题确定为“奔跑吧夸父”。古文讲解主题与文化娱乐媒体相连接,做到娱乐教学相结合。借此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同时,便于课堂的展开。在学生提起兴趣的同时,不断延伸知识点,最后深化主题表明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在这里,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因为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混乱,把一个很严肃的主题带入一种娱乐化的困境中。这里需要把握的是如何在浅模式教学中,在一点点吸引思维思考的同时,不断上升讲解。要做到由浅入深,做好带入性讲解,不断深化这一过程。

三、情境性教学的运用与课外延伸

在提高课堂教学后,需要由情境性教学来深入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开放式的理解课堂,有助于学生学习古文。文学上讲究“代入感”,教师可以加以运用,从侧面引导学生思维。情境性教学可以有效带入学生思维。课堂讲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以剧本的方式对教材进行适当模拟。模拟情景,有助于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司马光砸缸》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活动。在牢记知识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故事本身的认识,很自然对古文有一种亲切感。综合加以运用,合理深化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文学思维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

在课堂讲解之后,需要适当布置作业进行课堂外的延伸。例如,对古文进行适当改写,用现代学生的角度,让他们随意进行看法分析,发表自身意见。这种课外作业的延伸,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古文写作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古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第一。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以媒体和娱乐为引导思维的起点,让学生更加理解、接受课堂的古文教学。教师严格把握课堂走向,由浅入深的进行知识延伸,以求做到课堂延伸最大化。在课堂延伸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感的表露,渲染学生情感,培养民族情感。做好课堂延伸后,进行课堂教学的教材情景模拟。在模拟中增加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于古文的感情,增强学习动机。在这之后,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作业的布置,将课堂延伸做到课后延伸。在丰富学生古文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教师增强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和思维培养,有利于使学生养成文学思维。对学生今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社会意义的发展,往往大于本身的学习意义。所以,对于古文学习,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对学生的培养。

摘要:语文作为一种文学性思维的启蒙学科,有着重要社会意义。而作为汉语中最重要的文言文教学,有着更重要的教学意义。作为培养学生的启蒙思想有着重要价值。但文言文这一古体文学,内容极具丰富性和理解性,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对于如何优化小学古文的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研讨性分析。

关键词:文言文,思维,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利菊.浅谈对小学古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2014(7):119.

篇8: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一、结合课文教学,渗透“写具体”

凭借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写具体”的训练,是指导学生领悟“写具体”的有效途径,主要方式有: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找、画、想,进行思维训练。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并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想想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分析后,学生明白了机灵可爱的小红军宁愿自己受苦挨饿,也不愿拖累别人,多么坚强的小战士啊!这样训练使学生领悟写具体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3.利用造句,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1)先造句后扩句。(2)造“四个要素”俱全的句子。(3)给出总起句,让学生写几个分句。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式练笔。

二、注重写作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中心不突出等现象。写人时,只懂得写人的外貌,而且是抓不住特点。而人做的事,只寥寥几笔反映不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写事时,用一大段描写环境而事情的经过只轻描淡写,说明不了问题;写物只会写整体,不会写局部并展开联想。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叙述和描写,指导学生学会把文章写具体。

1.在写人的文章内,在叙述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写人物。只要把人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地描写,才能把人写活,把文章写具体。例如在动作描写时,既要指导学生写出做什么,还要写出怎样做。指导学生动作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特定环境中主要人物要倾注全力,浓墨重彩。(2)要选写有助于突出人物个性爱好,品德的动作。(3)要慎重选用动词,精心锤炼。(4)在描写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时要注意动作前后的联系,抓住各个动作的特点进行描写。(5)以范文作“桥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如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要让学生明白语言描写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交代和推动故事情节,是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符合实际,要真实、具体,还要注意反映人物说话时的情况。这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突出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表达思想感情。

2.在以写事为主的文章里,不但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指导学生对事情的环境进行描写,同时更要把事情的主要情节进行细致的描写刻画。因为事情的经过是记事文章的主体,要把文章写具体,要引导学生作文前想好“过程”的小层次,把重点部分尽量展开来写。这一训练可以结合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指导,通过对重点段落的逐层分析,结合写作多读多练,才能掌握写作技巧,把文章过程写具体。

3.在写景状物的文章里,根据作文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细致地观察,了解实物的形态、大小、颜色、构造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弄清楚实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如:结构关系,上下内外、主干枝叶、数据标准、性质功能等。在获得以上感知以后,指导学生用优美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如:运用排比和比喻来描述松树的姿态,可以这样来写:这些松树有的像刚劲的老人,有的像秀丽的少女,有的像披甲的战士,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这样恰当的修辞,可以使学生文章形象、生动,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结合作文评讲,渗透“写具体”

对小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加以纠正,效果很好,我常用的评讲方式有:1.提问式。2.比较式。

四、结合课外阅读,渗透“写具体”

为了加强学生对“写具体”的领悟,课外阅读时,我进行了“读、摘、评、议、选”五字指导法的尝试。

篇9: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 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紧扣时代脉搏和聚焦社会当下热点的新课的英语材对于信息闭塞的农村高中学生来说, 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 作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 我们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样他们才不会害怕学英语, 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教师可以用文化背景知识作为主线引领课堂, 代替传统的以重难点词汇、句型结构和语法为主旋律的英语教学模式, 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社会的发展日星月异, 也使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高中阶段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意识和文化意识的教育,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渗透文化意识的教育, 培养他们高尚的文化情操。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特别指出:“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有利于加强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有利于他们形成跨文化的能力。”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先介绍与本单元学习主题相关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典故等。如民族历史方面,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 英国和法国、荷兰有过多次战争, 因此历史上英国人对法国人和荷兰人一般没什么好印象。反映到语言上, 许多包涵Dutch (荷兰) 和French (法国) 的成语带有贬义色彩。例如do a Dutch act (逃走, 自杀) , in Dutch with somebody (得罪某人) , take a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再如,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 例如Achill’s heel (唯一致命弱点) ,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 Penelope’s web (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是灾难和祸害的根源) 。再如,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世界各地的节日和庆祝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中外各大重要节假日的渊源和庆祝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中外各大重要节假日的时间、来历和庆祝方式, 进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节假日的异同, 这样就避免教师用传统的方式枯燥无味讲解知识。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恰当地渗透英语原声电影和歌曲, 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 就要加大英语课堂结构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规定,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需要大力倡导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能把所学的英语语言应用到交际交流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的实践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积极摸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英语学习首先需要识记一定量的单词和词汇, 加深记忆和理解, 这些过程都是枯燥乏味的, 如果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直观的学习英语的机会, 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 英语电影的教育作用

1.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 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 孩子乐于接受图像信息、欣赏跳跃式画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一种积极情绪, 不是凭空产生的, 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利用电影辅助教学, 可以使英语教学直观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电影能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欧美原声电影进行教学, 把学生带入一个纯英语的世界, 然后进入一个英语思维的最佳环境。电影中对话形式的语言情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地进入认知、理解、学习、模仿的状态。

3.电影能够让学生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欧美原声电影不但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而且可以把学生带进电影情节里所呈现的语言世界里,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它特有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感染学生。英语教材中的诗歌、歌曲、文学名著等内容虽然与英美文化相关, 但往往因为学生不了解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教师通过电影辅助教学, 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二) 运用英语原声电影和歌曲辅助教学应遵循一些原则。

1.选择下载高清晰度的版本, 以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质量。

2.难易适中, 并且应当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3.影片内容和思想健康, 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 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 借课程改革的春风, 把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爱上我们的英语课。另外, 教师也要合理地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开拓一条生动、有趣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省林.外语教学应顺应人类习的语言的自然规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11) .

[2]曾雪梅.在英语原声电影和歌曲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7 (8) .

[3]江淑玲.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J].教育学术, 2012 (20) .

篇10:如何让初中生把记叙文写具体

优美的记叙文当然是具体、生动的。具体与生动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的关系非常紧密,只不过存在姐、妹之分而已。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并且,在语文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在同一次写作训练中出现写具体、写生动的要求。

怎样才能让初中生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呢?我多年的体会和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方法。即:在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特征,写事抓事件要素的感动点的基础上(简言之,就是在该要详细写的地方)力争做到三个“尽可能”。一是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展开想象去描绘。也就是在写同一写作对象时,尽可能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多种角度展开想象去描绘。写人时,还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二是尽可能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三是尽可能抓住一些细节描写。其次是用学生写得不具体、不生动的文章为例,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讨论并修改,进行写具体写生动的训练,以便理解和掌握。最后,是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去不断实践,不断掌握,不断提高写具体写生动的水平。学生掌握了上述方法,写出来的记叙文就比较具体,比较生动了。

如一学生作文《我和我的伙伴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指导后,该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作文就比较具体、生动了。在写捉泥鳅时写到:“池塘干得像个大锅底,很多泥鳅就往‘锅底’里拥挤。伙伴们哪里去顾及淤泥染身,只顾你一捧,我一捧,你追过去,我逐过来,既像是在和泥鳅们嬉戏,又像是在进行捉泥鳅比赛了!再狡猾的泥鳅也逃不脱他们的手心。不一会儿,我们就捧了一大盆。”写游泳时“我”潜水的时间长,把小伙伴吓哭时写到:“我想,这是多么可爱的伙伴啊,见我潜水后几分钟无踪无影,以为我‘光荣’时,又是那样的担心与无助。如果我真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会多么的伤心啊!”不难看出,按照上述方法修改后的作文,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还深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心理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下巴一翘”,使我因此而首先发起进攻并击倒对方。这样写就比前一次具体,比前一次生动了。

如果上述事例不足以证明,那么,让我们看看名家的做法吧:朱自清先生的名文《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些优美的句子,就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就展开了想象从多角度描绘,就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得具体,写得非常生动!茹志鹃女士的《百合花》(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写通讯员肩膀处的衣服在门钩上挂了一个破洞,这一细节,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为深刻地表达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感情(不是爱情,胜似爱情;不是亲情,而是老百姓对军人的军民鱼水情)作了铺垫。使文章具体、生动、感人。名家如此,我们何妨不多多借鉴呢?

当然,并不是对每一写作对象都一定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并不一定都要用上修辞手法,并不一定都要进行细节描写。但是,只要我们让学生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展开想象从多角度去描绘,尽可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尽可能抓住一两处细节描写,就可能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了。

上一篇:狗狗也会叹气吗?是因为它心情不好吗?下一篇:稽查通报7月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