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024-04-22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精选14篇)

篇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

(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

(5)列式计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红花有15朵.

(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

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③独立列式计算.

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篇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一、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篇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一、教师直观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的直观演示在教学中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如师生比高矮、出示实物进行长短比较 (两支铅笔比长短) ,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摆一摆, 画一画, 想一想, 算一算, 让学生领悟“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 那么甲数就包括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 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 从甲数里去掉与乙数相同的部分, 剩下的就是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 所以求甲数比乙数多几, 就用减法计算;如果要求甲数是多少?就要把甲数与乙数相同的部分及比乙数多的部分合起来, 所以用加法计算, 从而认识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看图提问题, 并列式计算

生1:○有11个, △有7个, ○比△多几个?

生2:○有11个, △有7个, △比○少几个?

2. 摆一摆 (3人小组)

摆小棒:组长摆出一个十几的数, 其中一个同学摆出比组长多5根的数, 另一个同学摆出比组长少4根的数, 想一想各自要摆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再全班交流。

3. 画一画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 画○, 比△多3个。

(2) 画○, 比△少3个。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练习, 使学生初步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几, 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 用减法计算。

二、用“缩句”或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挖掘教材资源, 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用“缩句”或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二年级数学 (上册) 中的学校卫生检查评比情境主题图。师:这是全校卫生评比中部分年级所得红旗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 从小朋友的对话中, 你能找到哪些信息?怎样解决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明确, 从统计图中不能看出每个班所得红旗数, 只能看出它们相差的面数。

生:从图中得知二 (1) 班有16面, 二 (2) 班比二 (1) 班少3面, 要求二 (2) 班有几面, , 就是求比16少3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 (板书) :二 (2) 班比二 (1) 班少3面, 二 (2) 班有多少面?

缩句: () 比16少3, 求比16少3的数?

师:还可以用线段图表示题意。从“二 (2) 班比二 (1) 班少3面”这句话中找出谁与谁比少, “谁”是标准。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从线段图中就很直观地看出, 求二 (2) 班有多少面红旗要用减法计算。在解决完上述问题后, 教师再进一步提问:同学们还想知道其它班有多少面小红旗吗?接着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 找出相关的信息, 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三、重视训练, 强化巩固

1. 单项基础训练 (要求学生进行解答)

(1) 8比5多 () ;17比30少 () 。

16比 () 多7;16比 () 少7。

() 比18多5 () 比18少5。

(2) 甲数是60, 比乙数多5, 乙数是多少?

甲数是60, 乙数比甲数多5, 乙数是多少?

(3)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 一题多变

(1) 小明有36本书, 小冬有20本书。小冬比小明少多少本?

(2) 小明有36本书, 小明比小冬多16本, 小冬有几本?

(3) 小冬有20本书, 小明比小冬多16本, 小明有多少本?

在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难理解这种题型。因此, 教学中要教学生用线段图分析, 认清其实质只是两个量相比较时, 标准量发生变化, 只要是求较大数, 就用加法计算。或者两个量比较时分析哪个量是较大数, 哪个量是较小数, 可以让学生分析两句话:“老师比你大, 你比老师小, 这两句话中, 谁大?谁小?在训练中可以让学生举这样的例子, 引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选择计算方法。求较大数用加法计算, 求较小数或相差数用减法计算。

3. 综合训练 (根据条件提问题, 或根据问题填条件, 并能列式解答)

(1) 苹果树65棵, 梨树比苹果树多6棵。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桔子有260千克, _________。桃子有多少千克?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关键词】如何;教学;掌握;解答应用题

How to teach for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Liu Hanxiang

【Abstract】Of “seeking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indicated that it did not gi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formula” can be good teaching. The key is to help student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questions in the grasp of the general problem-solving analysis.

【Key words】how; teaching; master; answer application questions

多年来,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时,许多老师认为,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解题公式。如: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学生才好根据这几个公式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否则,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正确选定计算方法。情况真是这样吗?我有不相的看法。我认为,给学生总结这样的解题公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养成死记硬套,不愿动脑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我用课程教材小学课本《数学》进行了教改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教学实际,选择了几个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紧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严格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始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和实际操作,认真分析每道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和加减法意义和联系,正确选定计算方法。这一年的上学期:在教学求和,求剩余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时,我们没有给学生任何解题公式(如部分数+部分數=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而是引导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加、减法的意义选择计算方法。一个学期的教学,使人初步尝到了甜头,期末考试,用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的试卷,我教的班级,应用题列式全对。

这个学期,学生转入一下的数学学习,应用题的难度与一上比,增加了许多,通用教材第四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移到了第二册来学,如何教这部分内容呢?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二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把过程分为摆、想、说、算这四个环节,逐步以学生已掌握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为基本题进行复习,巩固比一个数多几和比一数少几的概念。

1摆 通过摆又一次形成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表象。如:让学生用△和○摆两行,第一行摆11个△,第二行摆5个○ (如图)。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

| | | | |

○○○○○

2想 引导学生摆的基础上沿着老师提出的问题:(1)谁与谁比?谁多谁少?(2)△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3)△比○多几?○比△少几?

3说 把刚才怎么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得出,领会就越深。

4算 通过计算,不但熟练计算技能,而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层次,抓住求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正确得出解答方法。

第三层次为对比、思考、说理三个环节。

4.1对比,先出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黄花有关5朵,红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这是旧知,学生已掌握,再出示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让学生认真读题以后,引导思考,两题中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对照题目与图示思考)。

4.2思考,在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1)黄花和红花哪个多?你能说出道理吗?

(2)红花是由哪部分组成的?

(3)根据什么求出红花的朵数?

4.3说理。把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红花比黄花多3朵,所以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黄花一样多,是5朵,还有一部分比黄花多3朵。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把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合并起来。就是5+3=8(朵。)”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说出这个思维过程,通过说,就进一步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什么选择加法计算的道理也在其中了。

第三层次,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当学生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后,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如改变叙述的顺序,调换条件与问题等等。使学生不但会理解这类应用题,而且解得迅速,灵活性强。

通过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说明不给学生“解题公式”是完全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会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期末考试还是用统一命题的试卷,这部分内容的应用题,学生完成得很好,连不作考试要求的“求比一个多(少)几的”反叙条件的附加题,大多数学生都解答正确。

篇5: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那么第二种思路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在根据百分数意义求解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先转化的思路。我想可能更多培养学生的一种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一种联想的习惯与能力。善于联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基本素养,能根据已知的联想到与已知条件有关的其它结论,这是数学抽象推理的一种重要载体。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思考,那么我们更应该把第二种思路作为重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例题出现前,先让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已知百分数联想其它百分数,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有道理的,但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拖泥带水,不能拔高要求,确保在最佳时间段内解决关键问题。

同时我想到针对今天的课堂实施情况,下一节练习课我们应该着重解决什么?从理清思路的高度把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对比。应该包括:同一种思路内比多比少的对比,像第一种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应该突出百分数意义理解时的一个数相同(都是什么比什么少几或多几),另一个不同(即标准不同,单位1不同),一个是与多的哪个数比,一个是与少的哪个数比。第二种思路转化,同样转化后,一个比1多,一个比1少,所以分别-1与1-。不同思路之间的对比,一个是直接求,一个是先转化再求。通过不同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思路,完成知识构建。

篇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生:在中国的北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师: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让世界震惊!同学们,想不想重温一次中国的骄傲?

生:想!

师:好,老师就与同学们再一次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示:20xx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队勇夺金牌28枚;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的体育健儿再创佳绩,夺取了32枚金牌。

师:在20xx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的28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的第三位;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的32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的第二,仅次于美国队。(学生抑制不住喜悦,小声地议论开了)

师:当你再一次看到中国队这喜人的成绩时,你有什么感想?

生1:中国队真棒!

生2:中国队一定会在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过美国队!

生3:到了20xx年,我要去北京为中国队加油!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4:20xx年的比20xx年的多多少枚?

生5:20xx年的比20xx年的少多少枚?

生6:20xx年和20xx年一共有多少枚?

生7:20xx年的比20xx年的多几分之几?

生8:20xx年的比20xx年的少几分之几?

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自己解答吗?

生:能!

师: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生9:20xx年的金牌数比20xx年的金牌数多百分之几?(师板书:20xx年的32枚金牌比20xx年的28枚金牌多百分之几?)

师:这道题怎样解答?

二、探究与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可以参考提示,如下)

提示:(1)单位“1”的量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谁和单位“1”的量比较?(3)要求20xx年的32枚金牌比20xx年的28枚金牌多百分之几,就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或你们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2:我是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得到启发的,先把问题的“百分之几”想像成“几分之几”,然后列出算式:(32-28)÷28。

生3:我的想法和他(生1)的差不多,但我的算式与他的不同,列式为:32÷28-1。

生:要求32比28多百分之几,就是求32比28多的4是28的百分之几,所以列式为:(32-28)÷28。

师:算式与第一位同学的相同。

生:我觉得32÷28-1这种方法也对。

师:说一说理由。

生4:它是先求出32是28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也就是1。

生:他们的方法都有道理,但要注意的是,在得出最后的得数时要化成百分数。

师:同学们都同意他们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都认真思考了,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真了不起啊!

师: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它们的得数是多少。

生独立计算,有学生小声嘀咕:怎么会除不尽呢?

师:遇到除不尽时,可以……

有学生快速抢答: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板演:

师:20xx年的32枚金牌比20xx年的28枚金牌多14.3%,能不能说20xx年的28枚金牌比20xx年的32枚金牌少14.3%?

这时,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则说不能,激烈地争论着。

师:究竟能不能,列式就知道了。(学生列式)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发言:不能。因为(32-28)÷32=0.125=12.5%,所以20xx年的28枚金牌比20xx年的32枚金牌少12.5%,而不是14.3%。

师:是这样吗?

生(高兴地):是!

师:看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确实是不一样的。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3.交流心得。

师:你认为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6:找准单位“1”的量。

生7:要注意谁和单位“1”的量比较。

生8:要弄清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生9:可以用它们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清楚。(板书:用它们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三、巩固新知

1.奥运畅想。

师: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很快就要到了,你希望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把你的希望与20xx年的金牌数比一比,是多(或少)百分之几?

(学生争先恐后地大声说:40枚、42枚、56枚、38枚、72枚、100枚……)

师(深情地):同学们的愿望非常好,都希望中国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都希望祖国更加强盛,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我们一起为祖国“加油”,为中国队“加油”!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充满激情的“加油”声)

师:把你对20xx年的希望与20xx年的32枚金牌数比一比,是多(或少)百分之几?

(学生情绪高昂,纷纷展示自己的算法)

师:为了把20xx年奥运会办好,北京的工人叔叔阿姨们正在努力搞好绿化工作。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帮他们解决?

出示:北京去年造林12公顷,今年造林14公顷,今年造林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去年造林比今年少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

2.现场调查统计。

我们班有男生(28)人,女生(22)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学生板演,集体评价)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生1:知道“求一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用“求一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来解决。

生2:就是用它们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生3:也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单位“1”的量,再减去100%。

师:说得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课外实践

师: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能做一个有心人,会觉得数学很有用,学数学乐趣无穷。请同学们课后调查统计完成下表,并想一想:你从这张统计表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或者能想到些什么?

……

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选择了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并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师不是去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想到了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从研究的结果看,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评价与反思的过程,让学生有所悟。

在学生的互相评价中,引发了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思考,获得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且经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

4.巩固新知的练习设计巧妙。

篇7: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课后反思

篇8: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通过摆学具看出结果并不难, 而列出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与数量关系很不容易。这是因为从学具到算式的跨度比较大, 需要把“求比一个数多几”转化成“两部分合并”, 把“求一个数少几”转化成“总数里去掉一些”, 才能联系已有的加、减法概念列出算式, 并理解和解释算式的意义。

因此,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的学具操作到抽象的算法建构之间的跨越。怎样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这个跨越呢?笔者跳出了为解题而教学的层面, 借助几何直观, 立足于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展开了实践与思考。

【教学实践】

一、观察感知, 激活经验

师 (出示教材主题图) :从下图中你能说说小青比小东多摆几个吗?

小东:★★★★

小青:★★★★★★★

生:小青比小东多了3个, 用小青摆的7个减去小东摆的4个, 就得到了小青比小东多的3个。

师:不计算, 能不能一眼看出小青比小东多摆几个?

生:前面4个是每个画片对齐的, 后面3个没有和上面的对齐, 所以多3个。 (动画演示)

二、自主探索, 建构算法

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师 (出示例3主题图中小英和小华的信息)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生:小英摆了11个画片, 小华比小英多摆了3个。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华摆了多少个?

师:你能把条件和问题连在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吗?

2.借助操作, 解决问题。

(1) 动手操作。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着大屏幕, 可以动手用花片摆一摆, 也可以不动手, 在脑子里想一想该怎样摆。需要用花片的同学, 每人从袋中取出同一种颜色的花片摆一摆。咱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摆得整齐, 让别人能够一眼看出小华比小英多摆了3个。

生独立操作后汇报交流。

生:小英摆了11个。 (课件依次出示11个花片)

生:小华摆了14个。

师:14个人是怎么摆出来的呢?

生:先摆11个, 然后再摆3个。

师 (课件与讲解同步) :在第一排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 先摆出和小英的花片同样多的部分 (出示11个花片) , 然后接着摆3个 (依次出示3个花片) 。这样, 第二排的花片就比第一排多3个。通过摆一摆可以发现, 小华要摆多少个?

生 (齐答) :14个。

(2) 表象操作。你能再说一遍自己是怎样摆的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摆法。一位同学说, 另一位同学在脑子里想:小英、小华分别是怎么摆的?

(3) 算法抽象。

师:如果不摆花片,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小华要摆多少个吗?

生:11+3=14 (个) 。 (师板书)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小华比小英多3个。所以求小华要摆多少个就是求比11多3的数是多少, 要把11和3合起来, 用加法计算。

3.试一试:变化条件和问题。

师 (课件出示例3有关小平信息的情境图) :从屏幕上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小平比小英少3个, 要求小平摆了多少个?

师:根据所给的条件, 不动手, 你能把小平摆花片的情况在脑子里摆出来吗?

师 (呈现摆法) :和你想的一样吗?

师:谁来说说这里为什么要空3个呢?

生:因为小平比小英少摆了3个。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小平要摆多少吗?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 并板演:11-3=8 (个) 。

师 (追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生:因为小平比小英少摆了3个。小平要摆多少个, 是求比11少3的数, 要从11里面去掉3, 所以用减法算。

4.对比、反思。

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花片。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小华摆的是用加法, 小平摆的是用减法。

师:为什么解决小华的问题用加法, 解决小平的问题用减法?

师揭题并板书: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拓展, 积累经验

1.摆一摆。

课件出示:

(1) 第一行摆红花片6个, 第二行摆黄花片, 黄花片比红花片少2个。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2) 第一行摆红花片6个。

生:我有问题, 第二行黄花片摆几个?

师:猜猜看, 这次黄花片可能怎样摆呢?把你的想法摆出来, 让大家猜一猜你是怎样摆的。

学生操作后说摆法, 其余同学猜摆了几个。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认识直条图。

(1) 由情境图到直条图。

师 (出示教材情境图) :谁看懂了图的意思?你能自己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为什么要用32加6?

生:刘芳比李宁多走6格。

师:如果用画图来表示两个小朋友走的格数, 你想怎样画呢?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麻烦。

师:一个一个画起来很麻烦, 我们可以把这些格子连起来, 用一个直条表示李宁走了32格。

启发思考:怎么表示刘芳走的格数?

追问:哪一部分表示刘芳比李宁多走的6格? (请学生指)

完善线段图:

师:要求刘芳走了多少格, 就是求下面直条的长。

(2) 由图到文字。

师 (隐去情境图) :你能看着这个直条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生答略)

师:这个直条图把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都表示出来了, 看着直条图, 你能找到求刘芳走了多少格的方法吗?

生:把上面的32格和下面的6格合起来。

师:小朋友可真不简单, 根据一幅图不但复述了原来的题目, 而且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的图你能看懂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理解直条图。

(1) 课件出示。

生:冬冬浇了36盆, 小玉比冬冬少浇了12盆。问题是小玉一共浇了多少盆。

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 课件变换素材。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 (拍球) 通过看图, 你能很快解答这个问题吗?把你理解的题意说给同桌听。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 比较异同。

师:我们刚刚借助直条图解决了两个问题。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什么?

生:单位名称不同。

生:算式都一样。

生:直条图都一样。

生:这两个直条图都表示比36少12的数是多少, 都是用减法计算。

师:这两题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生:讲的事情不一样。

(4) 再次编题。

师:只看直条图, 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再编一道这样的题目呢?

生:我拍了36下篮球, 我的同桌张雨萌比我少拍了12下。张雨萌拍了多少下?

生:……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应用直条图。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的情境图 (删去小灰兔说的话) 。

生:老师, 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小灰兔没有说比小白兔多还是少。

师:小灰兔可能怎么说呢?

生:小灰兔说我比你多拔了7个。

师:如果小白兔拔的萝卜用这么长的直条来表示的话 (师用手比划) , 小灰兔拔的萝卜的个数也用直条表示, 要比这个? (生:长)

生:我比你少拔7个。 (用手势表示直条图)

师:猜猜看还能怎么说?

生:我和你拔的同样多。 (脑中想象直条图)

师:这时小灰兔拔了多少个?

生:25个。

师:小灰兔到底怎样说的呢?

课件出示:

我拔的和你同样多。 (脑中想象直条图)

我拔的比你多得多。 (脑中想象直条图)

师:会是这四个数中的哪一个呢? (课件出示:12 25 27 48)

(生答略)

四、全课小结 (略)

【教学思考】

作为2011版课标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 “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预测结果。它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解决“数与代数”等其他领域的问题时,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对于解决较为抽象的整数比较题、分数问题、行程问题等实际问题的作用更加明显。本课作为上述实际问题的认知起点, 创造性引入直条图, 让学生在刚刚接触简单实际问题时就感受到几何直观的价值。

直条图源自实物操作时两种事物的一一对应, 同时又是后续学习线段图的雏形和跳板。因此, 直条图作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实际问题模型和理解数量关系的支撑, 它的出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 而且为以后借助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

一、强化操作和直观, 直条图呼之欲出

回顾本课的教学, 数量关系的建立始终作为教学的重点与核心, 这种核心的凸显, 就是借助了几何直观——直条图。直条图并非是教师直接给出的, 而是在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等多种表征转换活动中逐步构建的。

(一) 借助直观激活原有经验

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几”的实际问题是学生的原有经验。课始, 教师借助教材的主题情境直接出示两排花片, 让学生说一说小青比小东多摆了几个, 而且通过“不计算, 怎样看出多摆的个数”来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多的部分, 为新知的建构激活了相关经验。而两行花片的一一对应摆放, 是直条长、短的直观显现。

(二) 借助操作积累表象经验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动手操作是其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但教学并没有停留在操作层面, 而是借助操作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

解决例题“小华摆了多少个”时, 先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可以借助花片摆一摆, 也可以不用花片, 在脑中想一想怎样摆”;接着再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怎样摆 (一人说, 一人在脑中摆) , 进一步丰富表象经验的积累。

解决例题“小平摆了多少个”时, 教师则直接提出要求:“不动手, 你能把小平摆花片的情况在脑子里摆出来吗?”引导学生逐渐摆脱实物直观, 强化表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再次为直条图的出现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

巩固练习的第一环节, 教师仍然安排了操作活动, 第一个操作是对本课新知的及时巩固, 第二个操作则再次着眼表象经验的建立和巩固, 一位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 其余学生想象是怎样摆的, 并列式解答。

(三) 借助动画产生直条图

在教学例题的环节, 教师并没有急于亮出直条图, 而是在上述两个过程中, 为直条图的出现做足文章, 积淀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表象经验, 给学生造成一种“直条图”呼之欲出的情感体验。

解决“想想做做”第1题后, 教师则让学生先体验用方格一格一格摆出李宁走的步数太麻烦了, 再借助动画将每个格子合并起来, 就产生了直条图, 并逐步完善直条图, 从而实现情境图到直条图的过渡。到此, 直条图便自然、“直观”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运用直条图, 为理解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核心是理清数量关系。问题的求解, 在于透过对情境的理解, 掌握数量关系, 从而建立求解模型。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要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抽象的程度不能太高。因此, 作为半直观半抽象的直条图就为低年级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进而构建模型提供了支撑。

(一) 看懂图意, 体会直条图的内涵

运用的前提是理解。所以, 在直条图出现以后,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你能看着这个直条图说一说它的意思吗?”让学生看着直条图复述图意, 从而认识到“直条图把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都表示出来了”。这样一个由图到文字的过程, 让学生再次从半抽象半直观的直条图回到原来的问题情境之中。再次的思维转化过程, 学生初步体会了直条图的内涵, 为后面的应用积累了认知经验。

(二) 变化素材, 体会数量关系的不变

在初步看懂直条图的基础上, 教师利用“想想做做”第2题设计了层次递进的练习, 先是将教材中的情境图变为情境加直条图, 一方面及时加深对直条图的认知与理解, 另一方面, 进一步体会求比较量的数量关系;紧接着, 教师变化素材, 由浇花到拍球。情境变化, 但是数量关系不变, 学生在口述图意及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自主发现:“两道题说的事虽然不同, 但是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相同的。”从而突出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核心作用。

(三) 看图编题, 体会数学模型的价值

在前面两个层次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对直条图的认知与运用、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足以帮助学生解决本类型的实际问题。但教学并没有止于此, 而是顺势再进一步——“只看直条图, 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再编一道这样的题目呢”, 这个问题瞬间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深刻理解直条图, 而且能与生活经验相对接。编的题目虽然不同, 但使用了同一幅直条图。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体会直条图这一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三、强化直观模型, 形成解决问题经验

解决问题经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反复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形成。在经历了直条图的产生、理解和初步应用的基础上, 教师巧妙开发“想想做做”第3题的教材空间, 进一步强化直条图这一直观模型,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的经验。

篇9: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田园里认识了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这两位田园小卫士。今天我们再到田园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大树:哎呦,最近呀,我生病了,真难受哇。怎么办呢?)多可怜的大树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还可以请谁来帮忙?对,请树林医生来帮忙。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复习铺垫 1.求喜鹊有多少只

我们用圆片来摆一摆。如果用绿色圆片表示黄鹂的只数,应该摆几个?利用你手中的圆片摆一摆。这五个绿色圆片就代表黄

鹂的只数。

喜鹊的只数,你想怎么摆?自己在探究卡上试一试。谁上来摆一摆?(指名到展台上摆)生先摆5个,再摆3个。

这5个是什么?(和黄鹂一样多的。)

也就是先摆了和黄鹂同样多的只数。(指着圆片)“3”呢?“8”呢?

求喜鹊有多少只,也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在算式里,“5”“3”“8”各表示什么?你能不能指着自己摆的圆片,和同位说一说。

2.求啄木鸟有多少只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喜鹊有多少只”的问题,你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摆、算一算啄木鸟的只数呢?自己试一试。

(先摆5个圆片)这个“5”是什么?(相同部分)(拿掉2个圆片)拿掉的是什么?(少的2个)剩下3个代表什么?(代表啄木鸟的只数)

也就是说,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5只里面去掉2只。用什么方法?(减法)谁来列算式吗?(板书5-2=3(只))

在算式里,“5”“2”“3”各表示什么?先和同位说一说。活动

三、探究新知 1.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这么多树林医生辛苦工作,终于治好了大树的病!他们捉了不少虫子呢!看!(出示主题图)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用圆片摆出喜鹊和黄鹂捉虫的只数呢?

(数太大了。没有那么多圆片,摆起来也麻烦。)

那怎么办?你能不能想好办法摆出他们的数量?(线段、1个圆片代表10只虫子等)

这个方法可以,我们就用纸条来表示线段,来摆一摆。每个同位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纸条,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摆一摆吧。

请大家拿出白纸条,我们用白纸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贴纸条)多少只?(板书:146只)

喜鹊捉虫的只数得用多长的纸条呢?你在探究卡上选一选?(摆出3根不同长度的纸条)

谁说你选的哪一条?为什么选这一条?(因为啄木鸟捉的虫子比黄鹂多。)

他说的有道理吗?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

喜鹊捉的虫子比黄鹂多38只。这38只应该写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补充板书)

(指纸条)另一部分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写在哪里?(指一指,补充板书)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看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能算出喜鹊捉虫的只数吗?

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指名板书:146+38=184(只))为什么用加法?(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把146与38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2.求啄木鸟捉虫的只数

我们一起解决了喜鹊捉虫的只数,啄木鸟捉虫的只数你能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求出来吗?同桌合作,出示合作要求。

学生展示,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纸条?你是怎样表示的?少捉的12只怎么表示的?问题呢?怎样列算式?(求啄木鸟的只数也就是从146只里面去掉12只用减法)

算式里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四、练习巩固

1.我们来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师拍2下)师说:我拍了几下? 指名:你能拍的比我多3下吗? 你怎么拍的?谁听出来了?

再来试一试?(师拍4下)你们拍的比我少2下。(全班齐拍)老师刚才和小朋友玩了一个拍手游戏,好玩吗? 2.基本练习

想不到轻轻松松的游戏中也运用了数学知识呢!接下来老师带了一个小题,有没有信心过关?

你能根据纸条图列出算式吗? 3.巩固提升

过渡: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三位树林医生,其实,还有许多田园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一起去看看青蛙的工作。(出示大、小青蛙)

你能看明白吗? 试一试?

老师把这个题目改一下,青蛙宝宝捉了110只虫子,比妈妈

多捉40只,妈妈捉了多少只?

为什么用减

不能只看多少二字,而要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看准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树林医生一起为大树治了病,还解决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认识了更多的田园小卫士,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最后,这节课的优胜组是哪个组?快速统计一下你们得到多少小卫士标志? 一组汇报。

篇10: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今天,我教学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在学生会正确找出单位“1”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深化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内容为后面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学习都有帮助的,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思路对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具有铺垫的意义。

本节课内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一步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读题审题,找准数量关系: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主要强调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找单位“1”,并分析数量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比较量和标准量分率和分率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理解比较量占(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对应的数量和对应的分率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相等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步骤。

篇1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一、填空

1.第一行添上()个圆片就和第二行一样多了。2.第二行去掉()个圆片就和第一行一样多了。

3.第二行拿()个圆片到第一行,两行圆片就一样多了。

4.哥哥有28粒糖,弟弟有8粒糖,哥哥给弟弟()粒糖后两个人就一样多了

二、解决问题

1.在横线上画△,使△比○多6个,△有()个

□○□=□()

2、二年级(1)班有男生32人,女生比男生少4人,女生有多少人?

3、图书馆有科技书38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27本,图书馆有故事书多少本?

4、明明和涛涛比赛做题,明明比涛涛多做20道,涛涛做了38道,明明做了多少道?

5、运动会上,四年级同学参加跳高的有38人,参加赛跑的比跳高的多12人,参加赛跑的有多少人?

6、小亮踢毽子,第二次踢了16个,比第一次少踢6个,第一次踢了多少个?

8、光明小学三年级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3人,女同学有49人,男同学有多少人?

9、游乐场红气球比蓝气球多25个,蓝气球有30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10、菜地里有一批白菜,第一次卖出25筐,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卖出18筐,第二次卖出多少筐?

11、木工小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8把椅子,第二天修了30把,第一天修了多少把?

12、商店里上午卖出童装36套,下午比上午多卖出47套,下午卖出多少套童装?

13、爸爸买来一些桔子,剩下的比吃了的多18个,吃了6个,剩下多少个?

14、买一块橡皮5角钱,比买一把尺子便宜4角钱,买一把尺子多少钱?

15、买一枝铅笔3角钱,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6角,一个卷笔刀多少钱?

16、学校饲养白兔20只,饲养的白兔比灰兔多6只.养灰兔多少只?

17、学校买来故事书85本,买来的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8本。买科技书多少本?

18、五年级学生种杨树42棵,比种的桃树多26棵。种桃树多少棵?

19、草地上有92只白羊,比黑羊多35只,黑羊有几只?

20、草地上有92只白羊,黑羊比白羊少35只,黑羊有几只?

21、草地上有92只白羊,比黑羊少35只,黑羊有多少只?

篇1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4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二、探究与解决 1.出示例4(1)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1)这个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2)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3)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师: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4、出示例4(2),学生自由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请3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的小红旗。第三个出示三班的红旗比一班的少4面。

(2)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法计算。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课本25页第1、3题,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

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朝阳小学每一年都会在植树节(4月22日)那天组织我们去植树,今年我们全校种了46棵,去年比今年少种17棵,你们算一算,去年学校种了多少棵树?

四、小结与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篇1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黄色、红色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我们学校每周三都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纪律卫生大评比活动,看,二年级卫生评比表已经出来了。

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我们只知道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你想知道什么啊?

生:我想知道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面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

生2: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二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

生3:我觉得“二班比一班多”是关键,因为只要二班的多,那就要在一班的基础上加上多出的部分。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摆12个黄色的花片表示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然后我们用红色的花片表示二班的小红旗数。因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所以在摆红色花片的时候就要比黄色的多摆出3个,那么求二班的小红旗数就要用加法,也就是12+3=15。同学们,自己一边说一边再摆一遍试试。

学生尝试操作讲解,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试试看,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

三、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

篇1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书?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1)把谁看作单位“1”?

(2)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2、交流反馈。

预设: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 预设:

3、小结: 方法一是先求出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册数,再加上原有的册数就是今年的图书册数。

方法二是先求出今年图书册数是原有图书册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设计意图】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复习此类题目可以给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知识间的迁移,学生能够很好地过渡到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学习教材第90页例4。课件出示例4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思考:

(1)这道题和前面那道题有什么不同?

前面那道题是“增加了

”,这道题是“增加了

”。

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2)理解关键句:

师问:把谁看做单位“1”?说说对“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的理解。

(3)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

学生试着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4)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先求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多少,再求现在图书有多少册。

预设:先求现在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再求现在图书有多少册。

2、小结。

(1)该如何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呢?

(2)通过再次对比得出: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题目中的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反馈的形式,经历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渗透知识之间相互迁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知识应用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交流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

。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预设1: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 人。预设2: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 人。

2.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袁隆平指导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近了约

吨,比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多。2011年全国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预设1: 解:设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x t。

(1+85%)x=14 185%x=14 x≈7.6 答:2011年全国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

大约是7.6 t。预设2: 14÷(1+85%)=14÷1.85 ≈7.6(公顷)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练习题,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弄清了数量关系,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 学习教材第90页例5。出示例题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1)学生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

(2)商品原来的价格却未知,想一想,可以怎么办呢,你会解答吗?(题目中没有给出商品的价格,可以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

2、分析与理解:

(1)分析解题思路:题目中没有给出商品的价格,可以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100元,也可以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1元„„

根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可以求出此商品4月份的价格; 根据5月的价格比4月降了20%,可以求出此商品5月份的价格;

根据5月份和3月份的具体价格,可以判断5月份的价格和3月份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预设:可以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4月份价格:

100×(1-20%)=100×80%=80(元)

5月份价格:

80×(1+20%)=80×120%=96(元)

5月份和3月份价格比较: 96 元<100 元

变化幅度:

(100-96)÷100=4÷100=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预设:也可以直接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

1×(1-20%)×(1+20%)=0.96(1-0.96)÷1=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3、回顾与反思:

师:如果此类商品3月份的价格是a元呢?结论是否一致?(1)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1)a×(1-20%)×(1+20%)=0.96a(2)(a-0.96a)÷a=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思考:为什么降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20%,但降价和涨价的具体钱数却不同呢?

(单位“1”不同)【设计意图】通过例5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合理假设,发现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联系,不仅巩固了这类问题思路,而且体会到单位“1”的变化引起具体数量的变化。

三、实践应用:

1、基础练习:

某电视机厂计划某种型号的电视机比去年增产50%,实际又比计划的产量多生产了10%。此型号的电视机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多少? 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 预设:预设1:

假设去年产量是100 台。

(1)今年计划产量:100×(1+50%)=100×150%=150(台)(2)今年实际产量:150×(1+10%)=150×110%=165(台)(3)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165÷100=165% 答: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165%。

预设2:

假设去年产量是1。

1×(1+50%)×(1+10%)=165% 答: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165%

2、提升练习: 某服装店的老板,将两件不同的衣服均以每件180元的价格出售,结果一件赚了20%,另一件赔了20%,小刚说这个老板正好不赔也不赚。你同意小刚的说法吗?

(1)读题,理解题意。(2)小组讨论。

(3)学生独立解答,交流反馈。预设:

180÷(1+20%)=150(元)

180÷(1-20%)=225(元)180×2=360(元)150+225=375(元)375 元>360 元

答:老板赔了,小刚说得不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及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你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进行课堂总结,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惊喜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

板书设计: 2.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4 1400+1400×12% 1400×(1+12%)=1400+168 =1400×112% =1568(册)=1568(册)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例5 4月份价格:

100×(1-20%)=100×80%=80(元)

5月份价格:

80×(1+20%)=80×120%=96(元)

5月份和3月份价格比较:

元<100 元

变化幅度:

上一篇:我爱饺子作文600字下一篇:给老婆大人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