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理解

2024-05-11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理解(精选9篇)

篇1: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理解

《世说新语》两则 阅读训练

《世说新语·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

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____等要素。

时间:下雪的日子地点:家里人物:谢安和他的子侄辈事件:讲论文意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其乐融融家庭气氛。(或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人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世说新语》只是客观叙述,一般不作评论)

4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 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两种意见:

1、”撒盐“一句好。雪的颜色和下降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有物象而无意象,所以不好。

3、谢太傅“大笑乐”,他为什么“大笑乐”,试揣度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即对“公大笑 乐”的不同解释)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指称呼对方,“家君”谦词,是对别人说自己的父亲,“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讲信用,不遵守约定的人。但他能知错就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性格率直,聪明机智,好恶分明。

一般这种问题可以答两个方面其中一个都行,言之有理既可。

不算失礼:“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的性格率真,好恶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的特点,不应责备求全。所以元方还是小孩子,不必对他要求太苛刻,而且他虽小却有勇气提出他人的错误,勇于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尊严。元方看似无理的的行为,表达了对父亲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人无信不立,这也告诫了人们不守信用的人是得不到人尊敬的。

失礼:虽然友人做错了事,但他知错就改,元方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而且小孩子应该对长辈尊重一点,不应入门不顾。

两点选一点答就可以了,意思差不多就行。

篇2: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理解

学习纲要

单元回顾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单元整体同样是精心构建的,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的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见出父子亲情。课文感悟

《咏雪》首先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谢道韫说“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主要记陈太丘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太丘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太丘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太丘“入门不顾”。写作特点

《咏雪》

1.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琢,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如:文中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2.高度的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

《陈太丘与友期》

1、叙事中善于铺垫。文中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一层一层写来为后文陈纪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作了很好的铺垫。

2、反映时人好用简要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描绘出人物的品性、才能和风范,而且常用对偶、排比、譬喻的手法。如文中对陈纪的描写只有短短的两句话“无信”“无礼”,但却让人觉得义正而辞严,感觉其小小年纪非同一般的见识。人物形象凸显。

背景知识

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课文译注

谢太傅

寒雪

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雪下得紧了,【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简评】本文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尊君在不(fǒu】您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引】拉。

元方

入门

不顾。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顾】回头看。

【简评】本文通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研讨与练习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解答】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解答】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参考答案: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常识归纳

1.通假字:

不:通“否”。“尊君在不?”

【讲解】这个通假字要与“否极泰来”的“否”仔细区分开来,防止混淆。2.一词多义:

①信:a.信用,诚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真诚、诚实。如:《论语》十则,“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相:a.(表单方)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偏指一方。在本文中指“我”,“相委而去”。b.(表双方)相互。如:相顾惊疑(《山市》)3.古今异义

儿女:古:家中的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今:专指子女。【讲解】“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文义:古:诗文。如“讲论文义”今:文章意思

【讲解】现代汉语对文义的解释有三项

1、.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2.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3.文辞。我们一般见到的词都是前两种解释义。古义现在基本不用。

因:古:介词,表凭借。如“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因为

【讲解】值得注意的是“因”在文言文中还有好多的义项,还可解释为“沿袭,承袭、连接顺;顺应 ”如: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明·魏学洢《核舟记》

期:古:约定。如“与友期行” 今:日期。

【讲解】“期”在古汉语中有好几个义项(1)、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必,决定:“~死,非勇也”。这几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还不时袭用。要注意区分。

去:古:离开(某地)如“待君久不至,已去” 今:到(某地)去。

【讲解】值得注意的是古义与今义在方向上是相反的。⑥委:古:丢下,舍弃。如“相委而去” 今:委托

【讲解】“委”一般有这几个解释(1)、任,派,把事交给人办:委托。委派。委任。委员。委以重任。(2)、抛弃,舍弃:委弃。委之于地。(3)、推托,卸:推委。委罪。

曲折,弯转:委曲。委婉。委屈。(4)、确实:委实。(5)、无精打采,不振作:委顿。委

靡;(2)和(3)义项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4.句式:

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讲解】“何所以”宾语前置。相当于“ 所似何?”,“像什么 ?”的意思。

中考讲解

《世说新语》两则的常见中考考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世说新语》的编者及其朝代

2、解释文言词的含义:

一、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1)、通假字 尊君在不(2)、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3)、一词多义 ①元方入门不(顾)②相(顾

二、重要的实词:《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行 ②相(委)而(去)③ 下车(引)之⑤(乃)至(则)是无信 《咏雪》① 俄而雪(骤)②(即)公大兄无奕女 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把握好文章的内容。(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的家庭气氛。(2)、对两个比喻的评价。(3)、陈元方的性格特点。

4、对《世说新语》这本书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真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解析】

1、此题是文言文必考题型这两个词的解释并不难,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词所解义项都取之于古义。

2、给句子划停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3、这是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的。做这样的题目必须先仔细认真的通读原文,然后再有的放矢的去读,找出答题的点,再用自己的话整理出来。

【答案】

1.(1)称赞,赞许(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篇3:《世说新语》的思想特色

《世说新语》记述的时代是变幻莫测人生无常的, 但《世说新语》记述的世界是充满情趣的, 许多故事往往表现出喜剧色彩, 使人读来情趣横生。例如, 王戎以俭啬著名, 吝啬达到了令人可笑的程度:“王戎俭吝, 其从子婚, 与一单衣, 后更责之。” (《世说新语·俭啬》) 儿子结婚只给他一件单衣, 事后王戎还给要了回来。“王戎有好李, 卖之, 恐人得其种, 恒钻其核。” (《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女适裴颁, 贷钱数万。女归, 戎色不说, 女遽还钱, 乃释然。” (《世说新语·俭啬》) 这些可笑的行为发生在十分富有、地位非常高的一代名士王戎身上。再如, 庾翼在丈母娘和妻子面前表演骑马的本领, “始两转, 坠马堕地”, 而他则“意色自若” (《世说新语·雅量》) 这是一个滑稽好笑的场面。在这里缺点或过失成了富有情趣的品格或行为。文本似乎不是要嘲讽, 反倒像是在欣赏。人物不以其缺点为缺点、以其过失为过失, 也似乎对其缺点或过失缺乏自觉, 因而仍沉溺或执着于这种包含缺点或过失的原态生活。这种无所顾忌的缺憾, 这种我行我素的生活, 从反面说明了人物出乎自然的本性。这些喜剧性的小品使人轻松和愉悦、令人慰藉和满足。一方面是安死, 一方面是乐生, 这使得《世说新语》有着一种明朗而高远的情绪氛围, 体现了人们对现实拘系的摆脱。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对人的形象的描述和赞美。这种描述和赞美固然可以看作是对人的外貌形象美的一种发现, 但作品更为注重的是人的整体形象美的核心在于精神的超拔, 在于神。于是, 精神化的外貌不是以肉体的强悍为特征, 而是以身体的弱化、虚化为代价, 似乎只有肉体的弱化、虚化才能更好地呈现、突出精神, 以免因为肉体的强悍而淡化精神。这在卫玠的身上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王丞相见卫洗马, 曰:‘居然有羸形, 虽复终日调畅, 若不堪罗绮。’” (《世说新语·容止》)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 人久闻其名, 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 体不堪劳, 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 (《世说新语·容止》) 这是对文弱的直接赞赏。

《世说新语》对于生命的感悟, 对于现实的超脱, 最重要是通过真正的名士来表现的。这些士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为之士, 一类是放诞之士。前者从容平静、独立超然, 后者我行我素、无所顾忌。无为的名士守持自己本性, 不受外界外物的干扰;放诞的名士按照本性行事, 不受外界外物拘系, 以平常之心做骇俗之举, 也表现出从容超然的心态。因此, 不管是无为还是超然, 其出发点都是本性的自然, 都是不受外物所累, 都是为了摆脱现实的拘系, 以获得精神、人格上的自由。他们超越现实 (有时也是躲避现实) 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饮酒、可以遁林, 如竹林七贤。竹林成了一个界限、一道屏障, 将俗世隔离开来, 在林中形成一个自由高雅的精神世界。进入这个竹林, 也就是从现实退避到精神的世界。

篇4:《世说新语》两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从伯王导出于政事需要结援太尉郗鉴,郗氏遂以婚姻固结王导,遣门生前往求婚。来人一一察看王家子弟,看罢向郗鉴回禀说:“王家的男儿长得都不错,但一听到是郗公择婿,便忸怩作态,紧张起来,唯独一人仍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吃东西,仿佛听而不闻,毫不介意。”郗鉴听了说道:“此人正是我的女婿。”访之,乃羲之也,于是以女妻之。

【2】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用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篇5:《世说新语两则》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不久,一会儿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才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 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篇6:8、《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咏雪》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入: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善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七岁辨李的王戎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中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公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不上。

4、复述课文。先小组内复述,在推选一人在全班复述,其他同学补充。

三、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c.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教师小结过度]:

a.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b.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为了暗示,表明作者赞赏她的才华。(主题)c.“柳絮”一喻好,有意象,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还可用鹅毛、棉花、梨花等来比喻雪。

四、作业:朗读并背诵《咏雪》,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已学知识,进入《陈太丘与友期》的学习:

朗读《咏雪》,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分角色朗读。

2、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期行、舍去、乃至、在不、相委而去、引之不顾。补充注释:门外戏——游戏,玩耍。

3、口头翻译。

使用加字法、换字法;要弄清并补出省略成分。

三、自主、合作探究。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说“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

元方指出了父亲朋友的无信、无礼。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可自由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可能有点同学认为是元方的无礼,既然别人认错了,就应该给他机会改正,得饶人处且饶人。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元方是对的,对这样无信无礼的人就应该给他以教训。总之,学生应该明白做人要讲仁义礼智信的道理。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做法。

四、作业

篇7:《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猜谜语导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谜底:雪花)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1)介绍刘义庆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把握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似

文化内蕴 韵味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丢弃则是无信 :信用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 谚语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篇8:《世说新语》两则

【注释】①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继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②藉卉:坐在草地上。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④楚囚:楚国的囚犯。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译:

可至作楚囚相对!

译:

2,请找出描写周侯和王丞相神情的语句。

3短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

4,士族们面对现实形成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呢?

5,文章刻画人物形象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元帝的侍从官。②幽、厉之君:“厉”指周厉王,是西周时代的君主,在位时暴虐无道,滥施杀伐,最终被国人流放。“幽”指周幽王,是厉王的孙子,在位时宠幸妃子褒姒,沉迷酒色,后来外族入侵,他被杀死。两人都是暴虐之君。

1,“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京房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京房劝谏很善于抓住时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

3,京房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对君主劝谏的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4,“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这句话道出了怎样的问题?

5,“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1,(1)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禾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2)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2,周侯:“坐而叹”“相视流泪”;王丞相:“愀然变色”。

3,通过描绘过江诸人在新亭饮宴的场景,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渡的士族官僚们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和情绪,以及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

4,一种是感伤颓废,以周侯为代表;一种是慷慨陈词,奋发图强。表现了爱国思想,以王丞相为代表。

5,运用含蓄简洁、精练传神的笔墨,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周侯的庸懦颓废,王丞相的刚毅奋发,都只是通过一个动作和一句话来表现的。生动传神,精练扼要。

1,引出议论的话题,为劝谏作准备。

2,论事时趁机提出问题,在汉元帝回答“岂知不忠而任之”时,抓住机会借幽、厉二君之亡来向汉元帝进谏。

3,希望君主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4,亡国之君昏庸,不了解自己的大臣,容易用错人。

篇9:12《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课型:新授 制作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日期:__ 第8周第2课时 制作人:李德法 班级:___姓名:___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掌握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

2、概括文中无弈女和元方的事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3、颂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起事。《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1、学生自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注音:

谢太傅

何所似

差可拟

无奕女

尊君在不

2、疏通文义

(1)解释:

俄而

欣然

未若 期行

乃至

因风起

相委而去

(2)翻译: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分层要求,课堂练习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____ _______小说的代表作.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的是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何不同?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5、“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的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6、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咏雪》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2、《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3、《陈太丘与友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从文中的小人物身上你感悟到了一种怎样的心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下,可不可以整理一段小文字?

初一语文教学学案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课型:新授 制作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日期:__ 第8周第3课时 制作人:李德法 班级:___姓名:___ 学习目标:

1、巩固学习上一堂课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文言词句; 学习重点:

2、在练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何所似.()..差可拟.()..无奕.女()尊君在不.()..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尊君在不.?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三、用文中的词句填空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指出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六、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____ _______小说的代表作.2、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3、《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4、为什么 “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答案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去:离开。乃:才

5、期:约定。委:舍弃

6、引:拉。顾:回头看

7、“不”通“否”

8、集:集会

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上一篇:教师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讨论发言稿下一篇:工程设计任务书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