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2024-04-13

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通用8篇)

篇1: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您好!因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为了解农村收入的来源,特展开本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是()

A.18-30B.30-50C.50以上

2.您的性别()

A.女B.男

3.您家里有几口人()

A,1B.2C.3.D.4以上

4.您家有几人有工作()

A.0B.1C.2D.4以上

5.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以下B.初中C.高中D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

6.您家主要种植()

A.小麦B.棉花C.玉米D.水稻E.其它

7.您的种植经验来源于()

A.书本B.互联网C.政府宣传D.老辈的经验E.其它

8.您认为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

A.种田 B.外出务工 C.闲时副业 D.其它

9.外出务工时您一般从事何种工作()

A..工厂工人 B.建筑业人员 C.家政服务员D.文化娱乐顾员 E.交通运输业雇员 F.餐饮服务员G.商业服务员H.打零工I.个体经营者雇员

10.您觉得您的创业技能如何()

A.非常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11.您的家庭种植过经济作物吗()

A.没种过B.种过

12.您认为农业种植效益如何()

A.非常差B.较差C.一般D.较好E.非常好

13.您对近几年的粮价的看法()

A.基本合适B.偏低C.偏高

14.您打算如何安排粮食种植面积()

A.想扩种,但无农田B.肯定扩种粮食C.增加经济作物生产D.按往年一样

15.您农耕使用的工具()

A.人力与牛耕B.农用机械

16.您认为影响农民整体收入的因素()

A.文化程度B.农业产出效率低C.农业结构不合理D.农业价格波动大 E.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

17.您是否了解政府的富民政策()

A.了解B.不了解

篇2: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户主姓名:年龄:劳动力人数:

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家庭人口:

种植面积:

1.您家主要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B 玉米C 棉花D 小麦E 其他

2.家庭每年总收入是:

A 5000元以下B 5000~8000元C 8000~10000元D 10000~15000元E 15000元以上

3.家庭收入的来源渠道有: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D 家畜养殖业E 渔业F 其他

4.每种来源所占比重: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D 养殖业E 其他

5.近几年您家庭收入趋势如何?

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时降时升

6.您认为持续上升的原因是:

A 农产品价格提高B 作物品种质量好C 打工收入提高D 其他

7.您认为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A 农产品价格降低B 作物品种质量差C 打工收入降低D 其他

8.您认为农业种植效益如何?

A非常差B较差C 一般D好

9.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吗?

A有B无

10.为什么没有扩大规模的想法?

A农产品价格降低B劳动力不足C 打工收入更高D 没有土地E 其他 11 为什么有扩大规模的想法?

A农产品价格降高B打工收入不稳定C 其他

12一般外出打工在什么时间?

A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E 不定

13.月收入是多少?

A 500元B 500~800元C 800~1000元D 1000元以上

14.家庭收入主要用于

A 家庭生活开支B 子女教育C 储蓄D 农业生产 E其他

15.其中每种支出所占比重是:

A 家庭生活开支B 子女教育C 储蓄D 农业生产E 其他

16.您家近几年收支情况如何?

A入不敷出B 持平C 略有积蓄

17.税费改革对您家收入的促进作用:

A 非常大B 比较大C 一般D 其他

18.您目前提高家庭收入的困难是:

A缺乏投资资金B缺乏劳动力C 打工收入不稳定D 农产品价格低E 其他

19.您认为政府部门关心农民的收入问题吗?

A 非常关心B 比较关心C 一般D 其他

篇3: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农民工”是伴随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顾名思义,“农民”代表其社会身份,“工”则代表其从事的工作。但这一概念的外延尚无定论,郑功成认为农民工是有农业户口却在城镇或非农领域务工的人员[1];王春光认为,农民工是指被雇佣去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2];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认为农民工是指户籍是农业人口且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报酬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3]。可以看到,农民工身份主要从户籍性质、有无土地、从事非农工作等方面界定。

从农民工就业形式看,分为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两种,其中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形式。

本文从农民工个人和就业单位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选择及数据收集

参考以上对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的界定因素,本次调查制定调查对象的入样标准是:1. 具有农业户口;2. 调查期间为他人或者组织从事农业或者非农业劳动获取劳动报酬;3. 就业单位没有为其缴纳“三险一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以上3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可入样,本次调查包括了一些特殊的样本,如失地农民、自我雇佣的农民。

在2012年寒假期间,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山东省17地市选择符合以上条件的18~60周岁的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50份,数据缺失超过20%以上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整理出有效问卷479份,采用SPSS16.0进行了数据录入和分析,如没有特殊说明,置信水平是0.05。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及数据整理情况详见表1,对有缺失数据的问卷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采用了个案删除的方法。

(二)变量设置及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以农民工年收入作为因变量,并且按照年收入小于等于2万元、2万~3万元、3万~5万元和5万元以上4个类别把计量数据转化为类别变量,本文以性别、年龄、婚姻、学历、打工地点距离、打工单位所有制形式、打工单位所属行业、有无耕地8个因素作为因变量,8个因变量分类详见表1。研究首先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来探查8个自变量对年收入是否有影响,对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以探查其影响的途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似然比检验结果看,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打工单位的性质、所处的行业及务工地点距离显著影响他们的收入,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学历高低及有无耕地则影响不显著。

1.劳动强度越大的行业务工收入越高。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涉及7个行业(表1),7个行业的调查对象年平均收入由高到低依次是交通运输业、其他、采矿业、建筑行业、商业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制造加工业。交通运输行业工作强度大、生活不规律,有时还需要调查对象自己投资买交通工具,较大的付出产生较高的收入。采矿业和建筑行业劳动强度最大、作业风险高,收入也较高。制造加工行业和农林牧渔行业是一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业者要求低,劳动强度一般,务工者收入不高。本次调查虽然显示“其他行业”收入较高,但由于调查对象较少,没有进一步区分行业,无法探查具体情况。

2.务工地点越远务工收入越高。

根据务工地距离远近,把调查对象分为4组:20公里内、20~100公里、100~500公里和500公里以上,按照山东省的行政划分,可以认定500公里外已经是省外务工。调查发现随着务工地点距离的增加,收入相对增加。务工地点距离家500公里以上的年均收入在3.2万元以上,收入最高,20公里以内的年平均收入仅2.55万元(详见表1)。虽然如此,42.3%的调查对象仍然选择了就地务工,仅6.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500公里上的远距离外出务工(详见表1)。多数人选择就地务工的原因如下:首先,虽然大多数农民工不再以土地收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农忙时仍要不同程度的参与农业生产或者在下班空闲时间参与土地日常管理;其次,3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有39.4%的家庭需要照顾父母,8.1%的家庭需要帮子女看护孩子,14.8%的家庭需要帮子女照看生意或者打理家庭生活,所以大多数人倾向于就地务工。

3.不同所有制单位中,自我雇佣者收入最高。

在表1所示的6种所有制单位中,自我雇佣者作为一类较特殊的人群,收入最高,年平均收入达到4.68万元。自我雇佣者兼具打工者和雇佣者双重身份,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往往需要投入不等数额的资金,因此获得较高的收入。其次是外资和合资单位,年平均收入达到3.38万元,外资与合资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往往对务工者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对务工人员个人素质如年龄、学历等也有一定的要求,较高素质的务工者应该得到相对较高的收入。但以上两部分务工者都仅占10%左右的比例,一半以上的务工者集中在劳动密集性高、技术性要求低、规模小、数量多的私营单位,年平均收入仅2.55万元左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务工者年平均收入与私营企业务工者相差不大,原因是这部分务工者就业的部门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形式是临时工、小时工等,如医院的保洁人员、国营企业的保安人员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往往把这些非正规就业岗位外包给社会中介,由社会中介雇佣临时务工人员。这些非正规部门的务工者并不属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故不享受这些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由于这些工作岗位稳定性较高,很少拖欠工资等原因,故受到部分农民工的青睐。农民工医疗保险是个人在村里缴纳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部分有的是在村里缴纳,而大部分没有养老保险,不享有住房公积金,故雇用农民工的成本较低,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山东省内有国营大企业的生产岗位也由劳务中介公司负责招聘的临时工承担,这部分工人与公司在编的生产工人收入差别较大,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4.不同年龄段中,青壮劳动力务工收入较高。

在5个年龄段的调查对象中,收入最高的是30~40岁者,年平均收入在3.5万左右;其次是40~50岁和20~30岁者,年平均收入在2.8万左右;收入最小的是小于等于20岁者,年平均收入仅2万元左右。青壮劳动力收入较高的原因是农民工从事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青壮劳动力有明显的优势,而收入与工龄、工作经验等没有必然的联系。另外,30~50岁者,大多已经成家立业,他们或有孩子未成年,或有老人需要赡养,生活压力大,迫使他们选择劳动强度大收入较高的职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小于等于20岁者,大多数尚未成家立业,生活压力较小,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轻松的工作。务工行业与年龄段的交叉列表验证了以上的分析,青壮劳力多在交通运输、采矿和建筑行业就业,如在采矿业38.5%务工者是40~50岁者,而交通运输行业,42.9%务工者是30~40岁,这些行业对务工者体力要求相对较高。

5.男性务工者收入高于女性务工者

调查显示男性务工者收入显著高于女性务工者,他们年平均收入分别是2,9484和2,2614元,原因是农民工从事的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男性劳动者比女性劳动者更有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这一点从男女从事的行业中得到较好的印证,交叉列表显示,男性中务工最多的行业是建筑,其次是批发零售,分别是32.9%和18.1%,女性则有30.9%在制造、加工业,25%在农林牧渔业务工。男性务工者收入高于女性务工者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的家庭有土地需要耕种,地里农活的日常打理由女性承担,家务劳动也由女性操持,因此女性务工者更倾向于选择工作时间相对灵活、离家近的工作单位,而收入不再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6.有无耕地对务工收入没有影响。

本次调查把失地农民列入了农民工的行列,把失地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其他农民做了对比研究。调查发现,有无耕地对务工者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原因是务工者原本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其特点就是边际生产率为零,他们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其次,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减弱,人力投入越来越少,投入农业生产的不再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日常农活往往由女性或者年长的家庭成员承担。在夏收和秋收的农忙时节,务工者通过调班的方式获得时间、或者利用上下班的空闲时间来参与家庭的农业生产,土地不会影响他们非农生产,而这也是农民工喜欢就地务工的原因之一。再次,调查中发现在84.2%的家庭中,最大收入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土地收入相对于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务工者不会为了农业生产而影响工资性收入。

7.调查对象婚姻与否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8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婚姻状况对工资性收入没有关系,但由于婚姻状况与年龄有关,为了消除年龄影响,选择年龄23~30岁的调查对象131名,对不同婚姻状况的调查对象务工收入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调查对象的收入没有显著差异,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婚姻状况对收入没有影响的原因是大部分农村女性在结婚生育后一段时间内不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照顾家庭和耕地,而外出务工者的婚姻与否对务工单位选择没有影响,所以婚姻与否对务工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8.学历对务工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12.3%调查对象是小学学历,46.1%调查对象是初中学历(详见表1),存在学历偏低的现象。由于农民工务工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的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对学历要求不高,所以务工者学历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务工者的性别、年龄、从业地点、行业和务工单位所有制性质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收入,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农民工的自身竞争力。文化水平低和缺乏技能造成农民工市场竞争力不强,选择空间小,导致他们只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农民工从事的也多是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薪酬、福利待遇较低。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来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

1.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综合政府、用人单位、大中专院校尤其是各类职业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有能力的农民工学习必要的就业技能和提高文化素养,通过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够到就业技能要求高的单位就业,从而提高起薪点。

为了单位持续稳定发展,希望有能力的用人单位能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参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达到用人单位与务工者双赢。尤其是乡镇和村办企业为了提高本企业员工整体技能和文化水平,要积极参与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本地域范围内形成一种学习的风气,把“科技是生产力”“,技能技术是资本”真正落到实处。

2.由于农民固有的“土地”情结和家庭观念,他们更倾向于就地务工,更倾向于“离土不离乡”、甚至“既不离土也不离乡”,42.3%的调查对象在离家20公里范围内就业即验证了这一点。“实现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近农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延长经营链条,缓解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1) 寻找私营企业和村办企业的发展新空间,把私营和村办企业与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结合起来,这不但能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还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2)大工厂在农村或城郊开设分厂或者转移,大工厂能够有力拉动当地经济,为当地农民工提供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

3. 有6.9%的调查对象反映缺乏就业信息是妨碍他们找到理想工作的首要因素,排在就业收入影响因素的第三位。鉴于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资搭建或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我国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最基层职业介绍中心在县城,不能满足居住在村镇的农民工信息需求,因此,建议扩大基层职业介绍中心建设。

篇4: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摘要】在地处我国甘肃东南部的农村,特岗教师收入来源不能与城市的情况等同视之,受政府财政、学校管理模式及教师自身等多因素的影响,特岗教师受到重视的程度有限,本调查以甘肃省贫困县——武都区四个农村学区为例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了解特岗教师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特岗教师;工资收入;福利待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解武都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状况,对该地区三仓学区、马街学区、安化学区、佛崖学区,这三个地方的特岗教师情况组织了一次实践调查。该次调查共涉及30名特岗教师。调查共获取了95%的有用数据,为进一步调查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生存现状、工作情况奠定了基础。

一、工资收入

工资收入是特岗教师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特岗教师日常生活的主要来源,只有当教师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在对特岗教师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收入偏低是特岗教师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之后依次是交通不便、远离家庭亲友、住宿条件不好、饮食不规律等等。(见表1)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大部分特岗教师都对自己的工资收入不满。可见,特岗教师工资与其他职业相比,年薪并不占优势。还有几位特岗教师反应,其工资比在编教师工资低。

如表2所示,通过对转正特岗教师工资收入是否增加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89.3%的转正特岗教师的工资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不等,增加了10%的最多,占28.3%,增加40%以上的也不容忽视,占17.7%。可见,特岗教师转为在编教师之后的工资变动幅度很大。特岗教师的工作量和在编教师的工作量一样,甚至高于在编教师,工资却比在编教师低,难免会影响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地位低于在编教师。

特岗教师工资不仅与在编教师工资有差距,不同学校特岗教师间工资也有差距,具体体现在学校津贴补贴方面。津贴、补贴是由学校根据各自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政府补助水平综合确定,所以特岗教师之间的津贴、补贴和福利不尽相同。各校对于特岗教师的津贴、补贴上地政策上存在着差别,办学规模大的学校能够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对特岗教师进行补贴,财力相对弱的学校则没有,这造成了各学校特岗教师工资收入间的差距。

访谈者:你现在的工资是多少呢?

李老师:我现在的工资只有国家规定的每月2250元的基本

工资。

访谈者:没有其他津贴补贴吗?比如说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地区性补贴之类的。

李老师:没有,我们什么补贴都没有。

访谈者:你和学校其他在编教师的工资有差距吗?

李老师:当然有差距了。

访谈者:具体差多少你知道吗?

李老师:不太清楚,他们好像有绩效工资什么的,比我多拿500块钱左右吧。

访谈者:那工资发放情况呢?每个月能按时发放吗?

李老师:工资倒是按时发,每月发一次。

访谈者:你对工资收入满意吗?

孙老师:总体来说不满意,有点低。每个月2250块钱光吃饭就得花一半了,现在的物价太贵了,就拿牛肉面来说,以前3块钱一碗,现在都涨到8块钱了。每个月还得买一些日常用品,女生爱美,再买件衣服,一个月工资也就花完了,我现在基本就是月光族。我一个朋友也是特岗教师,他买房了,每个月还得还房贷,根本不够花。

(李老师,性别:女、年龄:23、民族:汉、入职年份:2012年9月、学校所在地:佛崖学区)

二、福利待遇

社会福利待遇不仅能体现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还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特岗教师的“三险一金”大都没有落实到位。很多特岗教师表示没有享受到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也是由自己支付从工资中扣除,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负担。R校特岗教师就表示,他们每月的医疗费用就从工资中扣除,可是没领到医疗本,生病了也没法报销医疗费用,特岗教师的医疗完全自费。

访谈者:你平时身体状况怎么样?

王老师:我们学校一到秋冬季节都特别冷,宿舍又没有暖气只能烧炉子,宿舍很冷特别容易感冒。我上个月开始只是轻微感冒了,学校教师少工作又忙,没法请假,我想着吃点药就好了,结果拖成了重感冒。打了一星期点滴,花了300块钱。本来生病已经很难受了,但是学校还不给报销医疗费,我心里就更难受了。(张老师,性别:女、年龄:23、民族:汉、入职年份:2012年9月、学校所在地:三仓学区)

从调查得出:1、特岗教师工资收入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2、特岗工资福利待遇层次不齐,学校亟待解决管理模式;3、特岗教师收入总体上偏低,需要社会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邬跃.教育政策分析——以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篇5:农民收入调查问卷

农民朋友:

您好!

我们是江苏牧医学院的学生,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农民收入状况,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根据科学的研究分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谢谢您真诚的合作。家庭人口数:劳动力人数:

1、家庭收入的来源渠道有:(多选题)()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

D 家畜E 渔业F 其他

2、您家里的主要收入占总比重多少:(单选题)()

A 50%以上B 30%~50%C 30%以下

3、你家土地使用情况如何?()

A、没有闲置土地B、有少量闲置土地

C、有大量闲置土地D、不了解

4、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单选题)()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

5、目前影响您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A、资金B、技术C、劳动力D、农产品销售难; E、自身文化水平低或没有专业技能;

F、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G、其它因素

6、您是否了解政府的富民政策:()

A了解B、不了解

7、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无所谓

D、不满意E、很不满意F、不知道

8、您怎样看待当今农村的农民收入的?()

A、农民收入普遍偏低B、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

C、农民收入正在逐年升高未来发展势头很好

D、与过去5年没有多大差别一直很平稳

9、您希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措施:(A、发展大棚蔬菜,壮大规模农业

B、招商引资办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私营企业)

C、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篇6: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及生存现状调查

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1-02 姓名:孙英杰

学号:XXXXXXXXXXXX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5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鹤壁市

调查方式: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目的:了解农民的收入渠道、年收入额,认识农民的生活现状。指导老师:魏新强

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及生存现状调查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有9亿农民,占了全国总人数的一多半,“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也是一直引起党中央以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关系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农民的收入来源、年收入以及支出和农民心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代农民面临着哪些新的问题,现今的生存现状又是何如,这都写都是本文包含的内容。

关键词:三农问题

生存现状

农民收入

一、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然经济在中国持续了200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形成了庞大的农民群体。农民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古语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也体现了农民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吃苦耐劳,老实本分,这一直是农民特有的品质,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土崩瓦解,“农民”这个古老的行业要走向何方,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农村经济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相对的滞后,由于政策的偏向、地区发展差异等因素,使得城乡及地区差距显著,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农村就业压力较大,诸如此类的问题,依然需要国家和全社会付诸切实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和改观。

二、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以及工资现状

(一)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依然依靠农业生产以及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

302520151050男女种地打工其他

(二)外出务工成年轻化趋势,务农人员呈老龄化、女性化趋势 108642020—3030-4040-5050-6020—3030-4040-5050-60(男)(女)

(三)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依然明显

*********22013

河南省2010—201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三、当代农民的收入来源以及工资现状分析

(一)农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务农收入和打工收入,务农只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力浪费,而外出打工正好利用了农村劳动力的闲暇时间,只是中国的农民太多,恶性竞争,导致了劳动力的廉价,平均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

(二)种地不赚钱,养家必须靠打工

一个农村家庭按照5口人,两个孩子,一对夫妇,赡养一个老人计算:每个孩子每年上学的开销平均7000元,家庭开支15000元,老人花销平均每年3000元,共计25000元,而这25000元正好维持了家庭的基本开销,也就是说家里没有任何变故,全家人不生病,不添衣服的情况;而种地收入:拿我们鹤壁来说,按照亩产1000斤,市场价1元,年产两季,每亩每年可创造收入2000元,养活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需要12.5亩土地。这12.5亩土地是在不考虑种子、农机、农药花销的前提下,就这还得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而按照鹤壁市平均每个农民一亩地的标准,这个家庭只可能有5亩地,刚刚够一家人活上半年!当然,这只是个荒诞的假设,但是这也反映了农村生存的真实现状,当农民连养家糊口都办不到的时候,农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城市去打工。

(三)农村吸纳劳动力有限,就业压力山大

传统农业对人力要求比较高,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种地再也不是非青壮劳动力不能经行的工作,这就使得大量的青壮劳动力闲置,然而农村经济形式单一,除了某些有特殊资源的农村,一般的农村除了人力资源,什么也没有,而农村聚集地即便是有一些企业,也因为劳动力的充裕而压低报酬,这就使得农民要么选择在本地激烈的竞争,或者背井离乡去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带寻求一份工资较高的工作。

(四)交通便利,通信的方便,给予了打工者外出的信心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农村孝道更是根深蒂固,“父母在,不远行”曾今是多少农村有志好男儿窝在农村的原因,再加上以往交通的不便,高额的交通费,外出照顾到自己的家人等原因,使得以往无数农村青年没有选择外出;然而随着交通的便利,交通费的降低,以及人们之间通信的方便,家里发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回处理,远隔千里,依然可以利用通讯工具交流情感,而且成本越来越低„„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情感负担。

(五)农民劳动技能的欠缺,发展无望

总所周知,农民作为社会底层的群体,知识水平不高,劳动技能比欠缺,社会竞争力不强,这使得农民只能承担社会中最苦最脏最累而且劳动附加值不高的体力工作,摧残着自己的身体换钱。这些工作往往就是出卖力气,很少有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一项工作往往从事十几年,几十年,而且还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只有当年老干不动了,才回到农村去种地,仿若务农是一种无奈之举。

(六)“土地流转”政策和热火的“农村城镇化改造”的影响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百度百科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百度百科

正是以上两个国家发展战略,毁灭性的冲击了某些已经累积了成百上千年的村落文明,人与人之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民搬进了整整齐齐的楼房,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此打破,淳朴的乡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变味道的都市文明。“土地流转”政策使得农民转让了土地使用权,而“农村城镇化”则是直接剥夺了农民千年以来赖以为生的土地,不得不进行第二次谋生。突然间进城,也难免不适应。

地方政府把农民赶进了楼房,拿走了农民的土地,然后趁房地产行业还有预热的时候,靠卖地增加财政收入,个人以为,这种一次性消费不可能持久的存在下去。

土地流转政策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城镇化建设貌似又给这些劳动力提供了工作机会,但是人们忽略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农民的子孙后代没有了土地,又靠什么活着?老人们没有了土地,靠什么生活?当然,聪明的人从来都不会去想这些。

(七)城乡贫富差距依然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2河南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8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98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竟然相差3倍,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古语有云:“不患贫,患不均”。这种思想在农民中间更是根深蒂固吧,然而目前的形势是,不均的情况很普遍,这打击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再也找不到靠勤劳靠节俭就可以生活的很好的时代了,这种消极的情绪正在影响这年轻一代。小结

本文中写了很多农村负面的方面,谈到了农民就业难问题,提及了农民自身素质问题,论述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崩溃,以及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外出务工的原因,还关注了农民在新时代的心理变化,这些的的确确客观存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农民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物质越来越丰富,农村硬件建设日趋完善,路通了,街道整洁了,农民口袋里有钱了,国家政策也开始向农民倾斜,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兄弟的关注。

相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进一步关注下,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农民生活质量越来愈高,这一天,一定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网站 [2] 百度百科 [3]光明日报

篇7:关于农民工收入问题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工朋友:

你们好!我们是河北大学药学院的学生,我们在进行暑期实践调查,希望可以了解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就业收入问题,我们的调查信息仅用于学生实践研究,请予以支持,非常感谢!

1.性别:男()女()

2.年龄:20—29岁()30-39岁()40-49岁()

50-59岁()60岁或60岁以上()

3.收入来源(多选):种地()外出打工()做生意()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出务工年收入:10000元以下()10000-20000元()

20000-30000元()30000元以上()

5.家庭年总收入:15000元以下()15000-30000元()

30000-40000元()40000-50000元()

50000元以上()

6.主要消费途径(多选):日常生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

医疗支出()娱乐、保险等其他项目()

7.每年子女教育花销: 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

10000-15000元()15000-20000元()

20000元以上()

8.现收入与往年相比:差不多()有所上升()有些减少()

9.对现收入的满意程度:很不满意()不满意()还行()

满意()很满意()

10.在哪方面存在的困难最大:子女教育问题()工作环境()

工资拖欠问题()医疗保险问题()

篇8: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近年来, 农民工的就业收入问题已备受政府决策部门和学者们的关注, 国内学者在研究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问题时形成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职业教育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吴济慧, 2010)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培训与其就业收入影响都是呈正比的 (魏婧华、罗湛、翁贞林, 2013) ;第二种观点则视野更广, 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其收入水平。不仅教育培训, 而且工作经历对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也会产生影响 (乐章、刘苹苹, 2007) ;第三种观点则不仅从农民工自身而且也从政府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教育培训。认为提供就学机会比提供就业机会要更为容易、成本更低, 而且这种政府行为的最重要的可取之处, 在于对就业市场机制的影响是中性的 (姚先国、陈凌, 1999) 。

关于就业收入问题, 国外理论界早有研究。Nee (1996) 指出教育对农民向其他职业转换的促进作用将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逐步的加强;Piore (1970) 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高级市场和初级市场, 认为初级市场上高素质的劳动力将向高级市场转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西方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丰富的劳动者, 无论在职业选择还是在收入增长方面都具有优势。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众多学者们已经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与就业稳定性、收入水平联系起来, 也指出了要提高其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必须要对农民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在对教育培训和就业收入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尚有不足, 特别是运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教育培训和就业收入相关性的研究不够充分, 因此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调查问卷数据, 着重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水平和就业收入水平的相关性, 并以此为出发点说明加大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培训, 在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其工资水平中的作用, 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人力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数据来自于2012年春节西安财经学院“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及西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绩效和优化研究”课题组, 利用大学生寒假返乡进行的针对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 收回问卷834份, 涉及青年农民工的问卷613份, 其中属于西北地区青年农民工问卷381份, 符合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范围 (33岁以下) 的问卷272份。本文所用数据除特别说明外, 均来自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272份调查问卷。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可以通过其文化程度和接受培训的情况加以说明。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本次针对西北地区的调查问卷共计381份, 其中新生代272份, 老一代109份。调查问卷中关于文化程度的描述是按照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进行的。为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现状, 本文还对新老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 占到90%以上, 其中初中占到37.5%、高中为29.0%, 大专及以上23.9%。

老一代调查对象中,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79.8%;其中, 初中46.8%、高中18.3%, 大专及以上为14.7%。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对比上表数据, 新生代群体的文化程度总体上要高于老一代, 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组尤为突出, 比老一代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比重则低于老一代。这一结果, 证明我国政府近年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政策效果良好。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情况可以从其接受培训的次数、经费来源、内容反映出来。

1. 培训次数。

在培训次数方面, 272名新生代农民工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有82人, 参加过一次培训的有99人, 这两组样本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6.5%;参加过两次培训的有48人, 参加过三次及以上培训的有38人, 这两组样本仅占总数的31.8%。其余五个样本未做任何选项, 为无效数据。调查结果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自打工以来总体上较少参加各种培训。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2. 培训经费来源。

在经费来源的调查上, 本次调查设计了可多选的选项, 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个人和企业, 占被调查者的73.9%。其中培训经费来自家庭及个人的占34.9%、来自所在企业的占39.0%、来自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所占比重很低, 分别占1.1%、1.5%。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成本主要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和所在企业承担。政府和社会团体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面的经费支持较少。

3. 培训内容。

调查问卷显示, 西北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 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培训, 其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占到调查对象的60.7%;还有少部分人员接受了电脑基础知识培训, 占9.9%;面试技巧培训和其他培训, 占3.7%。

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原因有二:一是农民工被所在企业安排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农民工出于自发性需要, 主动进行自我提高。但是从培训经费近一半是来自于培训者家庭和个人判断, 新生代农民工对直接有助于提高择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培训内容比较欢迎。对于务虚的面试技巧和其他培训缺乏积极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从业和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从业和收入情况设计了相应调查项目, 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分布、稳定性及收入情况。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从业情况

1. 从业情况。

本次问卷中列出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住宿餐饮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维修及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其他共九种行业。根据调查问卷,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人员最多, 各自占到18.4%;其次为建筑业和其他, 比例分别为17.6%、12.9%;而从事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维修及其他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人数较少, 总共只占32.7%。

资料来源:西北数据来源于本次调查;全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业分布特征, 与其接受教育培训状况有很大关系, 由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重较低, 仅有23.9%, 故从事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维修及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这些对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行业的人数比重较少。

尽管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数量较少, 但是从与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对比看, 农民工大多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这点上看结果相同, 至于其他数据差异可能与问卷中行业种类设计不同有关。

2. 职业稳定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稳定性方面较差, 呈现出频繁跳槽、频繁失业的特点。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从业以来工作变动两次以上为68.1%, 其中变动两次的人员最多, 为28.7%;其次是变动三次和一次的人员, 分别为18.4%和16.2%;变动四次、五次以上的分别为8.5%和12.5%;不变动的只占到15.4%。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调查问卷显示, 2012年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为2210元。其中收入水平在1500元以下的占22.0%, 3000元以上的占18.4%;1500元到3000元的较多, 占到了56.9%, 超过其总数的一半以上。这种工资分布状况与2012年外出农民工全国平均收入2290元的情况基本一致。对比初次获得收入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 1500元以下的比重从86.0%下降到22.0%, 而3000元以上的比重从1.1%, 上升至18.4%, 2000元以上收入群体占到总量的55.5%, 与之前只有5.5%形成鲜明对比。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职业选择及收入间的关系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历次寻找工作中受到的限制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遭遇到最多的是技能、学历和工作经验的限制, 比例分别为54.8%、53.7%、48.9%。此外, 还有性别、年龄、户籍和其他限制, 它们的比例分别为15.4%、12.5%、7.7%、5.9%。

由此可见, 技能和学历、经验是新生代农民工寻找工作的主要障碍。下文中, 我们试图通过对拥有不同教育培训水平农民工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得到教育培训与收入、职业选择的关联性。

(一) 文化程度对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1. 文化程度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本文在表6中, 试图用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所在行业的分布情况, 说明文化程度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从表6中看出,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行业选择面窄小, 只能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行业中就业, 至于需要较高文化程度的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及房地产业中就业比率极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则职业选择面较为宽泛, 各个行业都有涉及。特别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 从业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加工制造业、教育卫生及社会工作和其他。调查结果说明, 文化程度确实是农民工择业的影响因素, 较高的文化程度能够使农民工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灵活性, 并且可以达到主要劳动力市场企业员工素质的要求, 获得向上流动的职业机会。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2. 文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

收入的高低首先与所从事职业有关, 而从事何种职业又取决于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以自己较高的文化素质敲开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大门, 那么就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和较多的晋升机会。表7是关于不同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分布情况, 以此来说明文化程度与收入的相关性。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从表7来看,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收入分布情况, 因为调查样本过少而不具有说服力。其他几组调查样本中, 月收入为2500元以上的人员,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4%、34.3%、26.7%、43.1%。其中小学和初中组所占百分比较高, 可以用其较长的工龄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以解释。高中组的百分比较之小学和初中组而言较低, 则可以用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缺乏解释。大专以上组的高收入百分比较高, 说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对农民工取得较高收入有正面影响。

上述数据说明高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提高作用不突出, 但是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对文化程度低的劳动者收入提高作用显著。

(二) 职业培训对职业生涯和收入的影响

关于职业培训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收入的影响, 我们采取把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参加培训次数多少分组的办法, 得到培训次数不同的农民工所从事职业和收入情况, 借此说明职业培训的作用。

1. 职业培训次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的影响。

通过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培训次数各不相同的群体对于培训的认识大不相同, 同时培训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情况差异较大。只接受一次以下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 认为参加培训可以给他们加薪或升职的占27.1%, 认为有助于找到环境更好工作的占16.0%, 认为没有什么影响的占16.6%, 其余40.3%的调查对象未对此项调查做出任何回复。

在接受培训次数为两次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中, 认为参加职业培训可以给他们加薪或升职的占68.6%, 认为可以有助于找到环境更好的工作的占17.4%, 认为没有什么影响的12.8%, 1.2%未做任何回复。

调查结果的差异性说明两点问题:一是参加技能培训确实能够加薪或升职以及找到环境更好的工作, 同时也意味着向上进行职业流动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二是接受较少培训的人员对培训作用未做出任何回复情况较多, 说明这部分人对于参加培训的认识不足,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差。

2. 培训内容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在技能培训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中, 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占60.7%, 而参加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的只占9.9%。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中多数人认为专业技能培训更重要。

就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 认为参加培训可以实现加薪或升职的占54.7%, 认为参加培训可以找到环境更好工作的人占20.1%, 认为没有影响的占24.5%。可见, 专业技能培训对于职业生涯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针对既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又参加过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 认为能够加薪或升职的占到94.4%。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如果培训内容辅助以电脑基础知识培训, 则会加大这一影响。但是, 其他培训内容效果不明显。

3. 职业技能培训对收入的影响。

在272份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总样本中, 挑选出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样本185份进行分析, 比较他们的初次工作的工资收入与现在工作的工资收入发现, 参加过培训之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的确有了提高。培训之前的初次工资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只占13.5%, 而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现在工资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到75.7%。当然这里的数据并没有排除物价上涨因素, 因此还有一定的虚高成分。

为了排除物价因素的干扰, 进一步说明培训与收入的相关性, 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没有或较少进行职业培训人员和接受较多培训人员的收入增长情况数据进行比较。

82名从没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在的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占44%, 而185名参加过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 现在的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占57.3%。

参加过一次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51.5%。

参加过两次及以上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64%。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问卷

由此可见, 农民工的收入和培训次数正相关。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职业培训多少确实对农民工择业灵活性和职业素质、技能水平有正面影响, 对他们能否实现向上职业流动和获得较高工资水平产生作用, 进而影响到能否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最终实现定居城市, 完成农村人口市民化的目标。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分析, 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之第一代农民工确有提高, 教育培训与就业收入之间总体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但由于在工作技能以及经验方面的缺陷,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 在获取收入方面并不具优势。

职业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与薪资水平的上升有正面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培训内容方面, 有自己的需求偏好, 针对诸多的培训他们更倾向于专业技能培训。

因此, 建议政府在人力政策制定方面, 可考虑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内容进行细分:对于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青少年进行职业教育;对于有能力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学生, 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资助和支持;同时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以上措施, 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的目标, 顺利实现城镇化。

摘要:文章通过对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及就业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说明教育培训与就业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 教育培训总体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收入提升及向上职业流动有正面影响;但是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获取收入方面, 与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相比并不具有显著优势。因此, 政府在制定相关人力政策时, 应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

关键词: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就业收入,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吴济惠.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 2010 (19)

[2]魏婧华, 罗湛, 翁贞林.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9省市的调查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9)

[3]乐章, 刘苹苹.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关于外出务工农民的一个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 (2)

[4]姚先国, 陈凌.中国人力资源与就业压力分流[J].学术月刊, 1999 (11)

[5]NEE V.The Emergence of a market society:hanging mechanisms of stratification in China[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6 (4)

上一篇: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下一篇:文管所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