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

2024-04-13

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精选9篇)

篇1: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婺源县高砂中心小学 胡文山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有没有独自去的(去过请举手)。?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超市去看看,去超市汲取我们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①(大屏幕出示):这是阳阳在超市购物时的小票,这张购物小票你能看懂吗?从这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中婺超市 单号:50—09680 机号 时间:2016—11—26 19:33 工号: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金额 矿泉水

2元

4瓶

8元 笔 芯

15元

2盒

30元 鱿鱼丝

15.8元

2包

31.6元 凤 梨

12.8元

2Kg

25.6元 购买件数:9

应付总额:95.2元 付款金额:100元

找零:4.8元 ②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阳阳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1)理解“单价”

①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谁能说说“单价是什么意思?”(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

笔芯的单价是15元,表示一盒笔芯的价钱是15元。

鱿鱼丝的单价是(),表示每包鱿鱼丝是()元。

凤梨单价是(),表示一千克凤梨是()元。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大比拼,看谁说的又快又好。老师先说:“一个本子是3元,本子的单价是3元。”学生接着说„(至少5个学生说)

③巩固“单价” 【出示课件:判断单价】

(2)理解“数量”“总价”

①哪“数量”是指什么呢?引导看购物小票,阳阳矿泉水的数量是(),阳阳买笔芯的数量是(),阳阳鱿鱼丝的数量是(),阳阳凤梨的数量是(),谁能说说,“数量”表示什么意思?(买商品的件数、个数或公斤数的多少称之为“数量)。

②“总价”又是指什么呢?引导看购物小票,阳阳矿泉水的总价是(),表示4瓶矿泉水的一共价钱;阳阳买笔芯的总价是(),阳阳鱿鱼丝的总价是(),阳阳凤梨的总价是()。

谁能说说,“总价”表示什么意思?(买商品的总金额或总价钱)。

3、梳理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现在,谁能看屏幕,把“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屏幕出示)看屏幕,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单价为10元的网球,李老师买8个这样的网球,一共花了80元;

单价为4元的手帕,小红买5块这样的手帕,一共花了20元;

单价为8元的袜子,买3双这样的袜子,一共花了24元。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师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索。请看大屏幕,这是课本52页的内容,大家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看谁能够接解决下面4个问题。

(大屏幕展示课本内容及问题)

(1)、说一说单价和数量各是多少?

(2)、你知道篮球的总价是怎么算的吗?

列出算式:()。

(3)、我们再来看看鱼的总价是怎么算的?

列出算式:()。

(4)、根据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3分钟),学生交流汇报。

3、梳理小结:用()〇()=总价。这样一个算式叫做数量关系式。

4、梳理小结:你来看一看这三个数量关系式: ①单价X数量 = 总价,②总价 ÷ 数量 =单价 ③总价 ÷ 单价 = 数量。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第一条乘法公式变化得出后面的两条除法公式。这三个关于价格的数量关系式,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件商品的价钱叫它的单价。(2)买了3件衣服花的钱可以看成()。(3)已知总价和单价,可求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是()。

(4)10元钱买了5本练习本,分别可以看成是()和()。

2、说一说

(1)四(4)班买39套夏季校服,每套校服6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2)学校买足球共花了480元,每个足球8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3)学校买3台录音机花了450元,平均每个台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3、试一试

(1)买7个单价为58元的足球,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数量关系式: 算式:

(2)一盒铅笔芯的单价为3元,81元一共可以买多少盒这样的铅笔芯? 数量关系式: 算式:

(3)学校图书室买了6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用去108元,每本故事书多少元? 数量关系式: 算式:

四、拓展延伸

(一)师:相信大家对解决这类问题都有了自己的体会,下面我们增加点难度,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老师也相信你们。那你们能自己编一编这类数学问题吗?

说说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每支自动铅笔3元,老师买了36支。-----------------------(一共应付多少钱?)2、10本书共花费了200元。------(每本书多少元?)

3、学校花420元买字典,每本字典6元---------------------(买了多少本字典?)

(二)小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丁丁怎样买合算?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不小,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多思考。

六、板书设计:

单价

数量

总价

①单价X数量 = 总价,②总价 ÷ 数量 =单价

③总价 ÷ 单价 = 数量。

篇2: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

2能从生活入手,自己编题。

教学重难点:能从教学实力入手,自己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投影片

板书设计:10枝假花每枝5角共花10*5=50角

50角=5元

30个气球每个3角共花30*3=90角

90角=9元

4袋瓜子每袋2元共花2*4=8元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好,为把本次的联欢会办好,你打算买些什么来布置一下现场呢?

生:自由发言。

师:相机板书学生举出的几个应用题。

生:学生相互配合,一生举例,另一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些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摇身一变,变成了一道道的应用题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认真思考问题,之后相互交流。

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来。相机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来。

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还很多,谁愿意多举些例子。

生:自由举例。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一人出题,另一人来回答。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到台前来扮演购买东西时的情景。

三:巩固复习

一师: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共同解决,打开投影片,指名读题并回答。

生:自由回答。

二师:出示填条件习题

生:自由回答问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自由发言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也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每人一课活动结束后,相信每个人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次,每人一课总的反思如下: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学了理念,新时代当中新人才的培养都决定了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敢于挑战教材,有选择的应用教材。在这一点上,各位教师作的都非常好,例如,刘小艳老师的开始部分是*跳绳、踢毽子的活动来引入的,在亲身实践活动之后即兴编的应用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巧妙的引入,使学生容易接受,这种亲身的感受,让学生主动探究。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运用到了教学当中,优点如下:1清洁2容量大3方便

(三)都基本遵循了三个大的环节,1创设情境2自主探究三复习巩固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们能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出,学生能在无意主义当中进入情境,在学生的切身感受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确实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最后的体会就是自身仍有很多不足,体现在:

(1)练习形式比较单一,总有放不开的感觉。

篇3:“单价×数量=总价”的教学思考

单价、数量、总价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 (2011年版) 四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 对于在课程改革中删减又增加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增减中寻找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中把握整体目标, 在学生的经验中寻找真实的起点。

(一) 课标的变化

1992年的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没有看到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2011年版) 》) 第二学段的内容指出: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常见数量关系中发现, 实验稿对于“解决问题”强调“要引导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 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境灵活地解决问题”, 削弱了数量关系的教学, 而《课标 (2011年版) 》突出了“单价×数量=总价”作为一个数学模型来教学。

(二) 教科书的变化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科书 (2001版) 为例, 书中只是清晰地给出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 有关“单价”与“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也只是在五年级“简易方程”这一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的练习中出现过。

2011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中编排了例题独立教学, 其中编排了“篮球每个80元, 买3个要多少钱?鱼每千克10元, 买4千克要多少钱?”两个问题, 并通过学生归纳共同点, 提炼了三者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例题独立教学之前, 教材中大约出现了37题 (题组) 左右的相关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其中出现描述学生文具的价钱比较多, 如“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块橡皮的价钱”“每支铅笔的价钱”“每本本子的价钱”等。其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第一, 教材中有两次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三个数量, 表头分别标记“每份快餐价格、份数和钱数”和“个数、总价/元”, 这种表格加文字的形式相对于总价这个概念而言已经逐渐进行抽象了 (如题目1) 。第二, 教材中出现了“1千克茧卖18元, 50千克一共卖多少元?” (如题目2) 对于单价的呈现中按“质量单位”描述的只有一次。

题目1:张阿姨在快餐店买了一些套餐 (如右表) 。每种套餐各花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题目2:1千克茧卖18元, 50千克能卖多少钱?

(三) 学生对单价的理解

什么是单价呢?教材的定义是“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作单价”。

学生对“单价”的理解又是怎么样呢?随机从农村学校四年级选取一个班 (48人) 作为调查样本。

1.学生对单价的描述。

从对学生的调查中看出, 大部分学生结合大量的实际素材来理解“单价”的本质意义, 把单价提炼归纳为“一个东西的价钱”。这单价的原型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完全自主地抽象、概括出“单价是指一个计量单位商品的价格”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教师的帮助。

2.“每条鱼10元”其中“10元”是单价吗?

“每千克鱼10元”其中“10元”是单价吗?为什么?

调查表中, 42位学生认为“每条鱼10元”是在描述单价, 而36位学生认为“每千克鱼10元”不是单价。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 鱼是一条一条呈现在眼前的, 所以部分学生认为“每条鱼是每件商品”。而换用“千克”来计量鱼, 一千克的鱼可能是一条不到, 可能由几条组成, 学生没办法从形状的角度来计量鱼, 所以用“每千克鱼的价钱”作为单价比用“每个 (或本、条等) 物品的价钱”作为单价要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3.一套故事书有5本, 每套40元, 买3套。你觉得“40元”是单价还是总价?为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 认为“每套40元”是单价和总价的各占一半。但是, 没有学生认为它既可以是单价又可以表示总价。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已经很熟悉, 两者的相对性学生是比较陌生的。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①课程标准增设常见数量关系, 把“单价×数量=总价”作为一个数学模型来教学。

②教科书比较重视在模型建立之前的积累, 本课则是侧重对概念的抽象以及模型的建立。

③学生对单价的理解是有一定经验的, 这种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 他们认为单价是“一个数量单位的价钱”, 如“一个、一本、一条……的价钱”。但是, 学生很难抽象地理解“单价是一个计量单位的价钱”, 所以需要教师设置环节帮助学生提升经验, 帮助学生实现从“计件单位的价钱”到“计量单位的价钱”的过渡。

④学生对于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不大, 但是学生对于单价、总价的相对性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学中应把单价放在三者的关系中来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 理解含义, 抽象数量关系

1.感受单价×数量=总价的背景。

(1) 出示题目。

①一个文具盒8元, 买3个一共要多少元?

②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 每本5元。小亮买一套需要多少元?

③2个小朋友玩一次旋转木马, 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④买了3千克鱼, 每千克20元钱, 共花多少元?

(2) 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选取教材曾经出现的问题, 感受单价×数量=总价的乘法背景。)

2.单价和总价初识。

(1) 刚才4道题中哪些信息是描述单价的?哪些信息是描述总价的呢?请圈出单价, 用波浪线描出总价。

(2) 第③题中“小火车每人5元”它是单价还是总价?既然是单价, 你们怎么刚才都没有留意?

(设计意图:理解单价和总价是相对应的, 初步感受两者的联系。)

3.单价的表征和含义提炼。

(1) 出示:“一个文具盒8元, 买3个一共多少钱?”并出示图。请学生在脑中想象如果把它变成线段图会是怎么样?

(2) (线段覆盖在实物图上并隐去实物) 能在线段图上找到单价吗? (生可能指出第一段表示单价)

引导学生理解单价可以表示第一个文具盒的价钱, 也可以表示第二个、第三个文具盒的价钱。在线段图中任一段都表示单价, 习惯上我们用第一段来表示。

(3) 这个线段图除了能表示这道题中的关系外, 还能表示剩下的3道题中哪道题?其余的2题选择一题, 画出线段图, 并标出单价。

(4) 引导学生举生活中那些购物中的例子, 画出线段图, 并标出单价。

(5) 这些单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每件商品的价钱 (每一份的价钱) 。

(6) 出示下面图片:这些商品的单价一般都是怎么描述的?

小结:由于描述每件商品的计量单位不同, 所以单价描述的形式也会不同。但它们表示每件商品的价钱。

(设计意图:线段图隐蔽了不同事物的非本质因素, 把单价含义的共性可视化了。但是在学生举例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 逐步建立比较抽象的单价含义。)

4.数量关系的抽象。

(1) 图中每一份都表示单价, 那总价在哪儿呢?总价有什么相同地方?

(2) 什么是数量呢?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交流归纳形成板书:单价 (每件商品的价钱) ×数量 (件数) =总价。

(设计意图:归纳并抽象出数量、总价的含义, 并得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 建立数学模型。)

(二) 深化对单价的理解

1.数量关系的基本练习。

2.深化单价与总价。

(1) 一套《童话故事》书有5本, 每套40元, 买3套。“40元”是单价还是总价?为什么?

(2)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当我们把一本书的价钱确定为单价, 那么一本一本合起来的一套就是它对应的总价;当我们把一套确定为单价的时候, 一套一套合起来的一箱书就是总价;当我们把一箱书看作单价时, 它对应的总价会是怎么样呢?

3.你对单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预设学生从两个方面回答:单价是一份一份的价钱;单价跟总价是相对的。

篇4:“单价×数量=总价”的教学思考

【例1】 “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六下年级教科书第100页)

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及补充问题见图1,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例1的教学提出了三条建议,笔者认为还可以补充两条建议。

1.教学时应考虑到点的分布情况。

教科书中采用从两个点开始考虑,逐步增加点数的方法来找出规律,这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这种“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的探究思路,向学生渗透了一种“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笔者认为,在按照教科书中所列表格进行教学后,还应该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当增加的点恰好落在前面两点之间的连线上时,增加的线段条数是不是与落在其他地方增加的线段条数相同,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事实上,在三维空间中,不管这些点如何分布,教科书中所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限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小学里就不讨论了),但对部分点或全部点都在一条线段上的情况是应该讨论的。这样的讨论,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 教学中不仅要提炼出计算方法,也应该提炼出计算公式。

篇5: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的数学。数学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有些奥秘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①(大屏幕出示):这是小芳在超市购物时的小票,这张购物小票你能看懂吗?从这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百佳超市 单号:63-09960 机号:时间:2015-9-12 20:29 工号: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金额 矿泉水 2元 4瓶 8元 蛋糕 8元 5盒 40元 鱿鱼丝 10元 4包 40元 巧克力 6元 2盒 12元

购买件数:14 应付总额:100元 付款金额:100元 找零:0元 ②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小芳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1)理解“单价”

①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这三个词在数学里叫做数学概念。谁能说说“单价是什么意思?”(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蛋糕的单价是8元,表示一盒蛋糕的价钱是8元。鱿鱼丝的单价是(),表示每包鱿鱼丝是()元。巧克力单价是(),表示一盒巧克力是()元。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现在我们老一个大比拼,看谁说的又快又好。老师先说:“一个本子是3元,本子的单价是3元。”学生接着说„(至少5个学生说)③巩固“单价”

【出示课件:判断单价】(2)理解“数量”“总价” ①哪“数量”是指什么呢?引导看购物小票,小芳矿泉水的数量是(),小芳买蛋糕的数量是(),小芳鱿鱼丝的数量是(),小芳巧克力的数量是(),谁能说说,“数量”表示什么意思?(买商品的件数、个数或公斤数的多少称之为“数量)。②“总价”又是指什么呢?引导看购物小票,小芳矿泉水的总价是(),表示4瓶矿泉水的一共价钱;小芳买蛋糕的总价是(),小芳鱿鱼丝的总价是(),小芳巧克力的总价是()。谁能说说,“总价”表示什么意思?(买商品的总金额或总价钱)。

3、梳理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现在,谁能看屏幕,把“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屏幕出示)看屏幕,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1)学校买回3个足球,每个52元,一共花了156元。

(2)每本《新华字典》25元,书店里共有4本,这些书共要100元。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师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索。请看大屏幕,这是课本52页的内容,大家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看谁能够接解决下面4个问题。(大屏幕展示课本内容及问题)(1)、说一说单价和数量各是多少?

(2)、你知道篮球的总价是怎么算的吗?列出算式:()。

(3)、我们再来看看鱼的总价是怎么算的?列出算式:()。

(4)、根据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3分钟),学生交流汇报。

3、梳理小结:用()〇()=总价。这样一个算式叫做数量关系式。

(三)、扩展学习

1、(问题引领):小芳的购物小票保存得很好,小华也有一张购物发票,可是他不小心将购物发票弄破了,一些地方看不见,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他

【(1)购物发票不清楚的地方,谁能你能算出来吗?你是怎样算的?

(2)仔细想一想,你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看谁能像这样(指板书单价×数量 = 总价)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表示吗?(请两名学生上台板书)】

2、梳理小结:你来看一看这三个数量关系式,①单价X数量 = 总价,②总价 ÷ 数量 =单价③总价 ÷ 单价 = 数量。师:刚才同学们把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运用得非常好,但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有困难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不用计算,试着说说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怎么求?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3、学校买了3台复读机共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第一条乘法公式变化得出后面的两条除法公式。这三个关于价格的数量关系式,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超市购物大比拼: 课件出示: 1)、买7个单价为58元的足球,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要求写出数量关系式)

数量关系: 算式: 答:

2)、一盒铅笔芯3元,81元一共可以买多少盒这样的铅笔芯?(同上)3)、学校图书室买了6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用去108元,每本故事书多少元?(同上)

2、连一连,请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并口头列式:

每支钢笔售价4元,一盒装10支。

每支钢笔多少元?

一盒钢笔装10支,用40元买了一盒。

用40元可以买多少支? 每支钢笔售价4元。

一盒钢笔多少元?

四、拓展延伸

师:相信大家对解决这类问题都有了自己的体会,下面我们增加点难度,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老师也相信你们。

1、填一填(课件展示)

2、小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丁丁怎样买合算?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不小,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多思考。板书:

单价 数量 总价

①单价X数量 = 总价,②总价 ÷ 数量 =单价

③总价 ÷ 单价 = 数量。

说说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每支自动铅笔3元,老师买了36支。-----------------------(一共应付多少钱?)2、10本书共花费了200元。------(每本书多少元?)

篇6: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对烙饼问题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录像:妈妈烙饼的过程。

学生观看后,教师提问: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妈妈是怎样烙饼的?(学生回答,教具演示)

要把1张饼烙熟,就必须两面都烙好,也就是说一张饼有正、反两个面。如果烙一面要3分钟,谁能很快地告诉我,烙1张饼要多长时间?

教师:那烙2张饼呢?(生答:12分钟或6分钟)

要求6分钟的同学说出理由。

教师:6分钟的同学想法真不错,想到同时烙,这样就节省了时间,饼很快就烙熟了。

教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活跃,为了节约烙饼的时间,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些类似烙饼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105页例2。

(1)课件出示第105页中的例2。

教师:如果我们要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2)组织讨论交流。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交流,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

①烙1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

②烙2张饼用6分钟,再烙1张用6分钟,只用12分钟。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烙?

引导学生思考:要尽快地吃上饼,每次能烙2张饼,能不能保证锅里总有2张饼在烙呢?应怎样安排?

(3)归纳最佳方案:

①放第一、二张饼烙3分钟;

②将第一张饼翻面,取出第二张,同时放入第三张饼,再烙3分钟;

③取出烙好的第一张饼,再放进先取出的第二张饼,同时将锅里的第三张饼翻面,再烙3分钟,这样只用9分钟就烙好了3张饼。

(4)自己用替代品(圆形纸)在桌面上操作一次。

让一名同学操作,其余学生记录时间,体会烙饼的方法。

2.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呢?

(1)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在小组中用圆形纸操作试验。

(2)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表格记录下同学们操作的结论,并小结:烙饼的张数乘3,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然后小组间相互订正,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篇7:单价、数量和总价评课稿

本节课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教师思路清晰,有亲和力,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发言积极,表现优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优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亲切自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出示了逛超市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里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所以孩子们很兴奋,很激动,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渗透德育精神,教育孩子们排队付账的文明行为。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各种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参与活动中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两道例题中找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德育教育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为了创建文明县城,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捡拾饮料瓶,你觉得能随手扔垃圾吗?有此题教育孩子不但不能随手扔垃圾,还要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做一个懂节约、不浪费的好孩子。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篇8:《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62÷31 720÷80 84÷42

12×5 25×8 75÷15

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六”第7题。

学习独立练习,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

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

□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4.教材“练习十六”第10、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篇9: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

聂金兰 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 电话:*** QQ:271212989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52页

一、教材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内容,增加这一要求,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编排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套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重点是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能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理清数量关系进行解答,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建立“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教学时,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给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并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探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发现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学生具有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出“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逛超市也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你想要买些什么呢?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最关注的是什么?你们关注的这些信息在超市的购物小票上都能找到,这是小精灵曾经到超市购物的一张小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认识单价

(1)理解单价的含义

刚才有同学在小票上发现了单价,你觉得什么是单价呢?在数学上,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2)理解“每件”

这里的每件,可以是每个、每千克、每箱等等。“每件”是还可以指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对商品的“单价”有一些感知,但认识还非常模糊,拓展对“每件”的来加深对 “单价”的理解。)

3、认识数量和总价

我们知道了4元、8元、2元这些都表示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那么3盒、2个、5瓶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我们把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像12元、16元、10元又表示什么呢? 小结:一共用的钱数我们称之为总价

4、生活中的单价

找到了商品的单价还要明白单价表示的意思,生活中还会这样表示单价,小精灵看不明白,你知道它表示的意思吗?

小结:同学们对单价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弄得很明白了。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大量的实际素材来理解“单价”的本质意义。

5、分类

刚才我们认识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正确地区分它们吗?下面哪些表示的是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1、每个笔袋5元,买3个共花了15元。

2、一箱牛奶50元,100元买2箱。

3、苹果每千克12元,买5千克要60元。

小结:看来,同学们把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都区分得很清楚了。

(设计意图: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之后,及时给出一组条件分类,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二)合作交流,建立数模

学习了这么多逛超市的知识后,小精灵想买两样东西,不知道该怎样付钱,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好吗?

1、出示例题4

2、男女同学分别读题,然后独立解答。

3、汇报计算结果,(1)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表示3个几多少?(2)这又表示几个几?

4、找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

(1)在算式中找单价、数量和总价。

刚才我们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在这两个算式中你能找出它们吗?(2)交流: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发现:单价×数量=总价

6、验证发现:发现结论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买7个单价为50元的足球,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先想:求几个几?怎样计算?

再想: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怎样计算? 比较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

7、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以后遇到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关系式来解决。

(设计意图:结合概念的理解,观察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尝试运用,验证模型

你们还想继续去探究新的发现吗?

1、提出问题

(1)出示小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帮它找圆珠笔的单价和小皮球数量吗?

(2)合作学习:学习方法指导

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作为大家准备的学习资料,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汇报:

有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探究结果为大家进行汇报?你们同意吗?

(4)小结:通过小组合作,我们找回了圆珠笔的单价是5元,小皮球的数量是7个,我们得出了“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结论。在以后的计算中,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如果已知两个量,就可以用这些关系式求出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围绕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索的模式,让学生发现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四)联系生活,巩固提高

让我们带着刚刚学习的数学知识一起走进超市吧!

1、超市闯关:看,超市开展了有奖闯关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小结:这些知识还真难不倒你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2、选择礼物:出示商品及单价,学生根据商品提问题并回答。

圣诞节就要到了,让我们陪小精灵一起去选些礼物送给的好朋友好吗?看,超市里的礼物可真丰富呀,根据不同的礼物我们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哦!

6(1)——————,一共多少元? 这是一个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问题?

你能选择喜欢的一样礼物提出这样的问题吗?谁能帮他解答?(2)______________,可以买多少?

这有时一个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

(3)小精灵20元买了4份礼物,你能猜到小精灵买的是什么吗?你愿意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吗?

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吗?

(设计意图:开放题的设计,再次让学生体会了数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并运用到现实生活”的真谛。)

3、合理购物:

最后小精灵决定买圆珠笔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们,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

你觉得买那种更合算?你是怎样比较的?(1)比单价 27÷9=3(元)3﹤4(2)比总价 9×4=36元 36﹥27 小结: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我们发现买9支一盒包装的更合算。看来学好数学知识我们超市购物还是很有帮助的哦!

(设计意图: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很多的,借助学生的直观经验,思考一道题目有2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课知识的回顾与梳理。)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及方面:

1、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发性使用教材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创设了教学情境,还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了见识,帮助学生经历了数学模型的建构。本课教学内容并不难,生活中经常经历,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还为学生创设条件,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总价÷数量=单价,总计÷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方便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从无意中进入教学情境,在学生的切身感受中去发现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解决问题,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从超市购物说起,环环相扣,解决超市购物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需要来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人们生活服务的。

3、开展小组合组学习,坚持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创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教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数量关系式,而是通过引导、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了解数量关系式的形成过程。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来进一步构建数学模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并从中感悟数学模型的简捷与方便,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数学模型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5、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购买圣诞节礼物”购买多少,购买哪种,要多少钱?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 8 学生的兴趣。还有价格的比较,这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吧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项不完美的艺术,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还是感到有一些的遗憾和不足。本课的导入环节,学生说出想买什么时,只说出想买的物品,与本课教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对本课教学没有起到很好的预设作用,如果设计一个课堂购物活动,让学生说出想买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虽然此时他们还不清楚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结)对本课的教学就能起到更好的铺垫,带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学习任务中去。

六、案例研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观摩本堂课以后,能清晰地感受到教者对于课程标准的深刻把握,即数学模型与抽象的数学思想,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与归纳,形成自己的结论:单位×数量=总价,同时对于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大胆质疑,进行验证,进而内化为数学知识,学生的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习得,而是自己在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简介:

聂金兰,女,中共党员,1979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7年7月参加工作,连续两届被评为常德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鼎城区小学品德学科带头人;常德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常德市品德教育学会会员,鼎城区十佳教师、鼎城区“369工程”名师培养对象、鼎城区课程改革教学能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单价数量总价集备教案】相关文章:

单价和数量教学设计04-25

材料单价05-08

单价控制05-12

单价调整报告04-30

全国工程人工单价04-14

人工单价调整报告05-08

综合单价分析表计算04-19

砂桩单价分析表05-01

感知4以内的数量大班教案04-11

响应单价承诺书范文06-19

上一篇:育苗幼儿园:致家长一封信下一篇: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