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2023-01-26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自十八大召开之后,“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的措施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系列措施推行以后给农民等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就土地产权分配,生产现代化运营等的改革会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造成一种较大的变革,针对这种现象,在暑期就农民收入支出进行了简单的的调查,以此来深入了解改革的益处。

关键词:三农 农村家庭 收入支出 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邹平县明集镇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邹平县明集镇成家村是山东省最为普遍的一个农村。由于资源等某些因素,没有发展有力的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较大,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调查了一下几点:

(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

(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殖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如服装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等,一般为小本经营,伴随着城乡结合趋势的发展,个体经营越来越多,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1)经济结构因素:现在农村土地仍旧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相比较西方的农场化经营存在很大弊端,最明显的就是规模,小范围的种植,使一定区域内的的作物种植比较杂乱,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混杂,难以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实现完全机械化的流程,有些环节还在使用原始农具,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一家一般几亩地,单单靠土地创收已经难以维持家庭日常的支出。

(2)市场因素:农村一般交通比较闭塞,近些年虽有进步但一些山区等地方问题还很严重,是一些农副产品的流通受到制约,一般会在附近的集市收购站等地处理,而受农村消费水平的制约收入一般比较低。而且就如今农村的各种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在个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农村市场比较小,就存在市场饱和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明显的恶意竞争,消费不足等问题。 (3)社会因素:物价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没有太大涨幅,相比较于一天一涨的消费品,农产品的价格原地不前,对比之下,农民的生活会困苦的多,而且医疗保障的不全面,高等教育昂贵的费用都给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发展带来极大的阻力。

(4)劳动者文化素质问题:大部分农民受到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限制,如种植业,花卉种植比粮食作物种植的利润高出许多,但却鲜有人会触及主要还是受到相关技术的制约,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人只能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的职业,多为体力劳动,劳动力方向变窄,阻碍收入的增加。

(5)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三)像一些可行的对策

我国的人口众多,农民占着很大的比重,不管是粮食安全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群体,解决好他们的切实问题才能更好的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针对上述现象作了一系列的可行对策:

(1)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普及城乡专业化的教育。

(2)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劳动渠道。 (3)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保持农业的正常发展。 (4)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5) 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第二篇: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商务系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2011级旅游管理1班 联系电话:

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经过将近半月的走访,我圆满的完成了暑期关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的调查,通过对衡水市武强县西张庄村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

衡水市武强县豆村乡西张庄村,是河北省最为普遍的一个农村。由于资源等某些因素,没有发展有力的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较大,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调查了一下几点:

(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

二、第三产业收入。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而大量外

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二)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西张庄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靠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卖难,天灾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

(三)调查后,我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觉得制约农户增收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然而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

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并且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

4、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

5、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四)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

归结起来,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收入过低

据调查,大部分农民认为收入过低是导致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很显然,本年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究其原因,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一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较低,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

3、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

“上有老,下有小”是很多农村家庭沉重负担的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子女教育支出为最。最近有调查显示,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

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大部分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4、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收入增长变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变化的不稳定性。这使得农民在消费行为中也更加关注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暂时收入对其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而农村社会的低市场发育和农民生活的诸多非正常因素使得很多农民依然会选择储蓄,以防不时之需和进行预期消费。

(六)追寻农民增收的出路

针对上面分析出的造成农民增收的原因,我认为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难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负担减轻后,使其更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生产活动,进一步增加收入,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2.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根本的出路还是要走城市化道路。同时可将政府补贴直接与农户棉粮产品挂钩;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3.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在教育上要加大投入,把好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这一关,树立起一种加强教育的思想;在医疗

卫生方面要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养成有病就医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整治封建迷信、赌博等活动,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文化项目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在农村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靠自身努力,进一步勤劳致富。

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农,知识富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第三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

生命科学学部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费用收支调查

班 级:XXX

学 号:XXX

姓 名:XXX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 农民收入水平低。

2、 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

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农民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

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现象。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第四篇:农民收入情况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住户:

您好!本次调查是我们学习安排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抽中您的家庭为调查对象,本调查问卷表所填报的资料仅作为我们撰写调研报告参考使用,无对错之分,也不作为任何考评依据,我们将严格保密不向外泄露,诚恳的希望您或您的家人在百忙之中协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

谢谢您的合作!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劳动力人数:

外出务工人数:耕地面积:养殖水面面积:林地面积:

1、您家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棉花D小麦E蔬菜F其它(请注明)

2、您家庭每年总收入是:

A7000元以下B7000-15000 元C15000-25000元D25000元以上

3、您家庭收入来源的渠道和比重:

A经商B打工农业种植业D林业畜牧养殖业FGH

4、您家庭生产性支出的总费用是(),各项目的比重:

ABCDE渔用饲料()F

二、三产业()G其他()

5.您的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月工资收入是(无外出务工人员不填):

A1000元以下B1000-1500C1500-2000D2000-2500E2500元以上

6.您的家庭收入主要用于:()

A家庭生活开支B子女教育C储蓄D 农业生产E医疗F其他

7.您家近几年的收支情况:()

A入不敷出B持平C略有积蓄D结余较多

8.您目前提高家庭收入的困难是(多选题):():

A缺乏投资资金B缺乏劳动力C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D农产品价格低

E缺乏科技技术F农资价格上涨G其他(请注明)

9.您认为当地政府关心农民收入问题吗?()

A非常关心B比较关心C一般D不关心E不了解或不知道

第五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真诚欢迎大家对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工作方针,从政策、资金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促进了增收减负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增收减负工作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大市建设,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总体思路,从“八五”时期的“稳粮棉、兴林果、深加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到“九五”时期的“三个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原产品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由单一种植型为主向种养加一体化方向转变),再到“十五”提出把运城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市的目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民负担的逐年减轻。

到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87元,比2000年净增526元,年均递增7.1%。农民负担由1997年的人均40.12元下降到税改前2002年的34.14元。2000年以来,全市共减轻农民直接和隐性负担10.13亿元。今年,全市十三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农业税全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人大的领导支持下才取得的。其主要做法是:

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农民增收的基础是农产品优质高效,潜力在加工增值,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近年来,我们围绕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三五”战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三五”战略是近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三五”战略就是三大调产工程和五大体系建设。三大调产工程是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产量型农业向质量标准农业转变;单一粮棉型向区域特色农业转变。五大体系建设就是狠抓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信息、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综合执法。到2004年,全市优质小麦发展到120万亩,棉花发展到近150万亩,芦笋发展到15万亩,设施农业达到59.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88.5万亩,有11家企业的26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肉、奶、蛋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初步形成了粮、果、畜、菜、棉五大主导产业。

在五大体系建设上,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组织这四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扶持为重点,并创新和完善农业组织制度。目前,已有市级和永济、临猗、夏县等县(市)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市农产品会展中心也正在加紧建设。全市产地批发市场达到31个,其中农业部定点市场4个。仅2005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交易总量就达到165.4万吨,交易额18.36亿元。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上,按照市建中心、县建站、乡镇(企业、市场、基地)建点的总体规划要求,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主体已完工,预计2005年春可投入运行;新绛、永济等县(市)已初步建立起了农产品检测站。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上,全市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十三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按照农业部“六个一”的标准,又新增乡级信息服务站14个,培训、认定农村信息员124名,目前全市乡级信息服务站总数累计达到79个,农村信息员734名,农业部“一站通”农村信息员注册量2500余人。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并运行良好。在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建设上,全市以继续实施“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为重点的科技培训成效明显,全年共发放科技培训光盘6000碟,受训农民6万人(次)。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达到1.3万人,有2390人取得绿色证书。在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上,市级和13个县(市、区)全部组建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并广泛开展了农资市场整顿行动。

从2001年开始,我市又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到2004年,全市沼气用户达到27814户,其中:芮城等六个项目县完成沼气户用工程23181户。同时,在果树发展上,以疏花疏果和果园套袋两项技术的推广为重点,着力提高果品品质;提高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到2005年,全市年果园套袋66亿个。预计今年全市果品综合收入将达到53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从2005年开始,我们又在临猗县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取技术培训到位,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措施,达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严格直补政策,增加政策惠农收入。

落实好扶农惠农政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这方面我们一是认真执行取消农业税的政策。保证了到2004的农业税减免款全部落实到农民手中,2005年全市农业税全免。二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是中央、省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2004年,全市小麦直补面积38

1.6万亩,兑付资金3781.5万元;玉米直补208.27万亩,兑付资金1041.35万元。2005年,全市小麦直补面积451.7万亩,补贴资金4517万元;玉米补贴面积182万亩,补贴资金910万元;谷子5万亩,补贴资金25万元。两年合计补贴资金总额达到10274.85万元。三是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2005年,农业部和省政府分批给我市农机购置专项补贴137万元,已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补贴到农民手中。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对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市解决农民增收难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稳定的办法。我市近两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2004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8.3万人,占总转移人数46.67万人的39.2%,农民工资性收入843.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87.3元的32.6%,工资性收入年增长24.8%,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1.5%多13.3个百分点。今年前半年,我市新转移农村劳动力9.6万人,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达到千元以上。2004年在全国启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技能培训),全省每年技能培训10万人,我市2004年培训任务1.3万人。今年1.25万人,截止7月底,正在培训有1万人,转移5455人。2004年全市有9个县(市、区)的11所学校实施了“阳光工程”,今年全市13个县(市、区)33所学校实施了“阳光工程”,像闻喜五四一技校、万荣技校、永济皓翔技能培训学校、垣曲中条技工学校、平陆世纪人才学校等,形成培训、转移、服务一条龙服务体系。因此转移就业稳定率都在95%--100%,可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四)加大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近年来,全市乡镇企业暨民营经济以农民增收为主题,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克服煤电运油生产要素异常紧缺、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全市乡镇企业暨民营经济共发展到70674个,比上年增加1922个;从业人员623245人,比上年增加91908人;实现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38.3%;完成总产值601.0亿元,同比增长37.87%;实现营业收入567.1亿元,同比增长37.08%;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58.18%;上交税金21.2亿元,同比增长47.65%,占全市财政收入43.5亿元的48.7%;为全市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947元,比2003年纯增115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87元的36.6%。目前,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1个,涌现出了象永济芦笋加工、绛州绿蔬菜集团、粟海集团、农之龙、临猗湖滨果汁、稷山胃乐、永济忠民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42283人,带动农户23.1万户,年为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乡镇企业暨民营经济共完成现价总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26.78%;完成增加值90.1亿元,同比增长26.07%;实现营业收入326.3亿元,同比增长29.68%;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17.5%;实现税金10.6亿元,同比增长36.2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在23%以上。上半年,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87元,同比增长24%,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强化农民减负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事关大局的民心工程。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对于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有着十分重大意义。近年来,市政府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认真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减负出发点,在全市范围内不断引深农民减负工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民减负新路。

(一)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中央减负政策,市政府拿出了四大举措。第一是落实费改税。我市从1999年就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为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了前期准备,于2001年在临猗县进行了税费改革试点,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实行税费改革后的临猗县农民负担比改革前的2000年减少了4891.45万元,减负55.8%,农民人均减负101.16元。在取得税费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2003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精神,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了“逐户登记、认可签字、张榜公布、四级把关、汇总上报”的二十字工作程序,实行逐级把关汇总;坚持“重操作、重实际、重群众”的方针,规范完善了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坚持做到“双认可”,把“土地面积核实表”、“单产核实确认表”和“农民负担监督卡”全部填发入户。据统计,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农业税及附加比改革前的2002年农民税费直接负担31240万元减少了15104万元,减幅48.3%,人均减少37.14元。第二是裁冗员。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及省政

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政策精神,分别于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精简机构、整顿编制、撤乡并镇和并村并校工作。通过撤并机构和清理检查,全市县、乡两级共精简机构1000多个,分流人员11730人,年可减少开支3500多万元,共精减村组干部8404人,年可减少开支1000多万元,共精减教职工人员868人,可减少开支251.25万元。第三是砍“项目”。不少不合理收费项目,使农民不堪重负。从1997年以来,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关于“四个一律取消”的要求先后对56个收费项目予以废止和取消,全市平均每年为农民减负达到1.3亿元,人均达32元。第四是压支出。有效压缩乡、村两级不必要的支出是减负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动真碰硬,对一些胡支乱花进行清查整顿。2003年市县乡三级通过治理整顿,制止了63部新购车辆,拍卖了17部车辆,对286辆违规车进行了严肃处理,将428.9万元清理资金入了国库。在清理整顿中乡村两级通过推行财务公开,对乡、村招待费进行了改革,推行“零招待费”制度,每年共可节省开支1680多万元。

(二)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从形式上保障减负政策的落实。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接受农民监督。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农民负担公示制度,市政府把2002年确定为农民负担公示年,并在《运城日报》强档推出“减负在线”栏目,以“政策篇”、“经验篇”和“监督篇”,连续刊登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典型经验,曝光了一批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如《运城日报》将1990年以来国家、省取消的涉及40个单位482个收费项目向社会陆续进行了公布;同时经过市、县、乡三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核,陆续在《运城日报》上向全市公布了2002年各乡、村农民人均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数额及涉农收费、价格的项目、标准、依据、范围;在全市县乡村及349个涉农收费部门,全部设立了公示牌(栏),对涉农价格和收费进行了公示。永济市的52个收费单位还在市区建立了“公示一条街”,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强烈震憾。二是健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市政府在全市每个村都选聘了一名农民负担监督员,每个乡选聘了一名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员,并经过培训由市政府颁发了聘任证书,进行上岗,对农民负担进行监督、督查,有效地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和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发生。

(三)加强专项治理力度,落实部门责任制。

部门利益驱动是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一个时期以来,不少部门打着为了农民群众的招牌加重农民负担的事时常发生,四面八方向农民伸手。对此,市政府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部门从自身查起,斩断伸向农民腰包的“黑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促使电力、教育、土地、民政、交通、计生、地税等涉农部门大力开展治理整顿。教育部门通过全面推行中小学收费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校校规范收费、家长个个监督的氛围,加大了查处乱收费行为的力度,促使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的全面落实;市纪委、宣传部、监委和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通知》、《关于整顿农村报刊征订秩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对村级报刊征订费用实行了限额控制,规范了报刊征订秩序;电力部门积极推进“两改一同价”,强化了“三公开”、“四到位”和“五统一”的规范管理,确保了电价政策执行到位,使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到户率和电脑开票到户率双达100%;地税部门采取了“以票计征,开票到户”的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农业特产税按人头、地亩平摊的现象。市劳动部门仅2002年就受理解决了农民工申诉争议案件23起,严肃处理了农民工举报案件30起,全力为农民外出务工保驾护航。

(四)强化专项审计,严查涉农案件。

近年来,市政府一直把对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先后从2002年至2004年,责成市县两级农业局、减负办、纠风办、物价局联手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县县交叉审计,从对1997年以来的乡统筹、村提留的使用状况审计延伸到对涉农收费部门的收费项目审计,涉及审计金额达9.94亿元,查出违纪金额19597万元,违纪超收3456万元,巧立名目和搭车收费1241.52万元,有禁不止仍在收取的已取消项目1504万元,违反财经纪律的挤占挪用、胡支乱花金额17899.02万元,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的专项资金未拨付到位4796.26万元,农业税未减免到户金额1410.75万元。通过专审,废止了44个自立项目,制止了仍在收取的26个已取消项目。

通过专项审计和群众监督举报,全市先后共严肃查处涉及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82起,涉及金额243.4万元,并对58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万荣县南张乡政府在清收拖欠时采取过激行为引发了上访案件,对负有责任的乡党委书记给以党内警告处分,对乡长处以行政记过处分;万荣县里望乡乔薛村村委会主任借农网改造之名,超标准收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永济市韩阳镇盘底村村委主任等3人冒领农业税减免款,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临猗县东张镇从2001年税费改革以来,三年向农民多收农业税101万元,农民减负部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对镇党委书记、镇长二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镇人大主席、地税所长、经管站长三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责令把多收取的101万元全部退还给农民群众。

三、当前增收减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412万,占到全市总人口500万的80%。农民增收减负不仅关系到我市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全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市的市情是农民基数大,农业资源

十分有限,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增收和减负工作再上新台阶十分困难。因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对于我市农业工作来讲任重道远。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较低,城乡差别逐步拉大。2000年以来,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递增率仅为7%左右,而且大大低于城镇居民2000年—2004年人均增幅2799元的绝对额和年均递增14.1%的增长速度。到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2587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808元的38%,收入比由2000年的1:2.04拉大为2004年的1:2.63。

二是以粮食为主的纯农户增收困难。据平陆县今年调查,我市小麦亩均中间消耗为148.5元,其中物质消耗103.16元,亩纯收益仅为197.98元,比2003年212.36元减少14.38元,减6.8%。加之农产品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周期长,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产品卖难等原因,单靠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三是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民不小的负担。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市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总额为7.3亿元。其中乡级3.2亿元,村级4.1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头上负债177元。率先开展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临猗县,村级债务5777.8万元,平均每村15.4万元。严重的乡村两级不良债权债务问题,不仅使大部分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陷入沉重的三角债漩涡中,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是村级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的村级管理费资金管理不规范。全市在村级转移支付管理费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层层截留、挤占挪用、乱扣乱摊等问题,据全市专项审计统计,2004年,全市共有4796.26万元未拨付到乡、村,占到应拨付总额的27.8%,其中县财政未拨付2376.6万元,占未拨付总额的49.6%,占到应拨付总额的13.8%;乡镇政府未拨付2419.66万元,占未拨付总额的50.4%,占到应拨付总额的14%。全市共有2285.19万元被挤占挪用和胡支乱花,占到实拨付到位总额8888.5万元的25.7%。

五是乱收费现象仍然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巧立名目乱收费。据专项审计统计,在2003年专项审计中,全市共查出巧立名目收费总额达1220.76万元,平均每个单位乱收2万多元。二是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在2003减负专项审计中,全市共查出超标准超范围收取金额1483.03万元,占到实收总额13647.38万元的10.8%。2004年审计中,共查出超收金额145.25万元。三是对已明令取消项目,仍在收取。2003年审计中发现乡镇土地所和县(市、区)国土局仍然对宅基有偿使用费、宅基超占费、土地测量费、农田建设集资、用地许可证费等8个已取消项目收取费用,三年共收取354.81万元。乡镇初中学校仍然收取的已取消项目有9个:电教设备管理费、卫生费、学籍建档发卡费、补课费、电费、仪器费、桌凳费、义务教育押金、保险费,三年收取379.51万元,平均每个学校乱收2.25万元。目前,农民减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许多强权部门的利益驱动,四面八方都伸手,造成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但在治理上由于农业部门没有处罚权,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及处理规定,因此部分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

四、关于进一步抓好增收减负工作的重点

面对以上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在农民增收方面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依靠科技,面向市场,优化品质,突出特色,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下功夫。二是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强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在龙头企业和服务引导上突破。完善和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三者共同发展。三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减少农村人口,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提高劳力收入水平。并切实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和基本法律意识的培训,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示范、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上实现突破。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在农业、水利建设、林业、扶贫开发等方面实现创新,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沼气化工程建设,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农村沼气化。六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把农民与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

在减负方面,我们要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大活动。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要在中小学收费、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投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突破。三是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村级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集体资金的管理。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我们要借这次人大会议的东风,借各位委员的聪明智慧,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契机,密切联系我市实际,进一步发扬服务“三农”、开拓创新的精

神,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把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我市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男女分居多久可以离婚下一篇:农民小品搞笑大全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