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2024-05-20

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共18篇)

篇1: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初一年级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一.竞赛目的数学是一门取之于生活又能用之于生活的学科,让学生从游戏竞赛中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技能去解决问题。在活动竞赛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意志力,而且能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也能提高耐性和自测力,最重要的是能增进游戏合作者的友谊和情感。

二.活动项目

三.活动时间

全程时间:40分钟(一节课)

各项竞赛时间:20分钟

四.场地:8间课室

五.参与竞赛人员:初一级各班学生,各班派出32人。

六.学生工作人员:

四巧板

1.704.004.50

记忆棋

迷宫10.80

数字层层叠=12.00

篇2: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初中数学教研组

2013年5月24日下午第二、第三节课,我数学组“超越平凡课堂,畅游数学天地”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拉开了序幕,这次活动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疑难题解答”。

篇3:初中数学竞赛中的求和技巧

1. 倒序求和法

如果所求和式具有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之和有其共性, 那么常可考虑选用倒序求和的方法.解题时应该先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 寻找式子部分结构所具有的共同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研究式子的通项公式, 由通项公式的性质确定解题方法.

分析首先观察式子的结构, 研究式子的通项, 进而根据通项的特征选择适用的求和方法.

解∵, 即到中间距离相等的两项之和为2, 共有49.5组, ∴原式=49.5×2=99.

例2已知, 求下式的值:

分析式子的结构有到中间距离相等的项的自变量互为倒数, 考虑研究的值.

解∵, 即到中间距离相等的两项之和为1, 共有2011.5组, ∴原式=2011.5×1=2011.5.

例3已知f (x) +f (1-x) =2, 求下式的值:f (2010) +f (2009) +…+f (2) +f (1) +f (0) +f (-1) +f (-2) +…+f (-2009) .

分析式子的结构特征为:当自变量之和为1, 则函数值之和为2, 所以考虑把自变量之和为1的两个数相加, 得到相应的函数值.

2.裂项相消法

如果所求和式中的项具有的结构, 解题时, 我们可以把, 从而实现裂项相消, 因此求解此类问题, 我们常常可以考虑采用选用裂项相消的方法.这是一类具有典型结构的求和方法,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结构.

例4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

分析注意到方程左边每个分式的分母中两个一次因式的差均为常数3, 故可考虑把一个分式拆成两个分式之差的形式, 用拆项相消进行化简.

例5 , 则与A最接近的正整数是__________.

分析先研究式子的通项, 即, 发现可以进行裂项相消, 从而进行化简求值.

例6设直线 (n为自然数)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Sn (n=1, 2, 3, …, 2011) , 则S1+S2+…+S2011的值为__________.

篇4: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和素质 教育 本来不是一对矛盾,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活动不断开展,就出现了把小数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既然搞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竞赛活动是少数学生参和的活动,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不能再搞面向少数学生的竞赛活动了。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下面就这个新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熟悉。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

勿用置疑,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肯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这是提高整个中化民族文化素养的需要。但我们的教育再不能再忽左忽右的错误,一提素质教育,就把它和英才教育对立起来,把全面 发展 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并把全面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搞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没有正确熟悉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和教育平等的关系,这样做,势必要压制部分学生的才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了。大家知道,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 科学 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把握了未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世界。这正如中共中心国院在《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摘要:"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里"人才的质量"应该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的人才。早在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进一步强调摘要:"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摘要:"培育创新意识,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应该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抓起。"由此可见,培养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不是要我们培养一大批乌合之众,而是要我们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外,还要培养出大量的具体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小数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培根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数学素质。而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在其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功能。这是因为这一活动具有以下特征摘要:

1. 基础性。数学竞赛活动来源于课堂知识,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有很强的基础性。一般来讲,竞赛内容都是课本上那些星号题和思索题,是本来就该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把握的知识,这样,竞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引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趣味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摘要:"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非凡强烈"。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新奇有趣的这知识和巧妙奇异的解题方法面前,同学们被数学所展示的神奇聪明和 艺术 般的魅力所吸引,探索、求知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求解数学理论的过程中,既能心得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艰辛,又能心得灵感突临的惊喜和科学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出钻研数学的浓厚喜好和解决疑难新问题的渴望。

3. 竞争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布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和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 理学 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楚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機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4. 超前性。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 发展 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索新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正是由于小数竞赛活动具备如此的育人功能,所以这一活动从开展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深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三、数学竞赛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我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数学喜好课——数学竞赛活动。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基础向高深延申,从而构成一个坚实的宝塔结构,其中的竞赛活动就是这个宝塔的塔顶。

篇5:初中数学竞赛培训总结

一、主要成绩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人按照学年初制定的辅导计划加以实施,并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积极进行辅导改革,悉心研讨和实践,旨在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获得了国家级数学三等奖,二、具体做法

数学竞赛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方式,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现代数学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选苗

1、摸底筛选:首先,了解学生中的奥数选手和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的学生,其次,在期初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把成绩优异者和了解到的两类学生结合考虑,从中选出50人组成课外兴趣小组。

2、期中观察筛选:由于初二到初三是一个飞跃阶段,学生变化较大,初二基础好,到初三也有右能不适应,初二不怎么好,升入初三后,随着环境、年龄的改变,可能会脱颖而出,初三第一学期教师要细心观察、分析、特色合适的人选。从第二学期开始,对兴趣小组进行调整。人选的基本要求:(1)踏实认真肯吃苦;(2)勇于拼搏有竞争意识;(3)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4)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二)、择材

1、所选辅导教材要求浅显易懂,技巧性强,方法别具一格,也有一定的权威性,不断充实一些教材,杂志作参考,以取百家之长

2、竞赛辅导例题、习题的选择应注意针对性、阶梯性、典型性、多解性、灵活性。

1)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不能盲目拔高。

2)阶梯性: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

3)典型性:具有代表性,能代表一类题型,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吃透几个题,就能驾驭一大批题。

4)多解性:这里的“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一题有多种解法,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知识,获得相同的结果。

5)灵活性:题型灵活多变,技巧性强,往往用常规的方法不能解或解法很繁,而用某种特殊方法解却易如反掌。

(三)、辅导

1、时间:一般每星期进行两次集体辅导。分散时间,分散教材,做到步步扎稳,层层落实。定时布置、检查,批改数学竞赛练习。

2、方法:(1)制定辅导计划,多询问,多督促,多鼓励,多指导。指导他们看一些竞赛书籍与杂志,积极参加各家杂志举办的数学竞赛;给他们指导解题方法与技巧。对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自学,提前完成课堂任务,抽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越级听课,越级参赛。

(2)变式。设置变式训练,使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类、比较、归纳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专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设置重点课题进行专题教学。如“应用题”、“全等三角形”、“根与系数关系”等等,以期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4)、竞赛。定期进行课堂小组竞赛,一是检查学生培训情况。二是表彰成绩好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这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赛学习。

(5)、参赛前进行心理素质、应试策略、典型的重要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数学原理等辅导。使之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临场时高水平和超水平地发挥。

篇6: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此次竞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等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了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学习由单一课本知识向课外综合知识延伸的转变,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由“教知识”向“教思想策略”的转变。

通过本次活动,发现个别孩子能力非常好,解题思路清晰,策略运用得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从中也看出,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好的特别好,差的也很差。但相信经过训练和指导,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据悉,通过今天的竞赛,各班选拨出5名优秀选手,将在下周代表学校参加教育办的六年级数学竞赛,预祝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7: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分两个环节,由初赛、复赛两个阶段组成。初赛采用统一时间,个人作答的形式,时间40分钟;复赛采用分组、现场答题的形式。参加竞赛的学生共48人,初赛结束后,王越等12名选手进入到了复赛,复赛由必答题、共答题、抢答题三个环节组成,均有相应的规则和要求,答题现场紧张而激烈,必答题中一个学生在前面作答,其它学生也在自己的座位上奋笔疾书,算出来了,嘘!捂住了,不能让他们看见!共答题中四人小组紧急商讨,可不能错哦!抢答题开始了,比赛更为激烈,除快速作答,确保答案正确外还得分工合作,我来举手报告,你赶快在题板上写出结果。得分了,喜悦的神情让人为之动容,答错了或倒扣分了,满脸的无奈,到底是孩子,喜怒都在脸上写着。

我们的校长是命题官,作为数学专业毕业的他,出的考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但是都难不倒我们的孩子们。有些题目,我们在校验时得用二元方程解决,到了学生那儿,他们用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维很快就做出来了,当让其说说他们的想法时,连我们也恍然大悟,这就是儿童与成人的差别。

篇8:面积方法在初中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一、面积方法在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

【例1】 已知a, b, c, x, y, z均为正实数, 且a+x=b+y=c+z=k.求证:ay+bz+cx<k2.

证明:构造一个边长为k的正△ABC, 并在AB、BC、CA上分别取点D、E、F, 满足AD=a, DB=x, BE=c, EC=z, CF=b, FA=y, 连接DE、EF、DF.

1SADF+SCEF+SBDE<SABC12aysin60°+12xcsin60°+12bzsin60°<12k2sin60°

故ay+bz+cx<k2.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 可以培养学生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运用面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面积方法在平面几何定值问题中的应用

【例2】 如图2, 锐角△ABC的三条高AD、BE、CF相交于点H, 且分别交边BC、CA、AB于D、E、F.求证:ΗDAD+ΗEBE+ΗFCF=1.

分析:HD、AD分别看作△HBC和△ABC的高, 于是有ΗDAD=SΗBCSABC, 同理也有ΗEBE=SΗCASABCΗFCF=SΗABSABC, 这三个式分别相加得证.

以上的面积问题还可以推广为更一般的如下问题:

【例3】 如图3, 设P是△ABC内任一点, AD、BE、CF是过点P且分别交边BC、CA、AB于D、E、F.

求证:ΡDAD+ΡEBE+ΡFCF=1.

分析:分别过P、A作BC的垂线PG、AH, 垂足分别为G、H.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ΡDAD=ΡGAΗ, 从而ΡDAD=SΡBCSABC, 然后用类似于例2的方法证明.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 不但拓宽了学生用面积方法解题的思路, 而且培养了学生用面积方法解答不涉及面积的平面几何问题.这类问题常常需要把线段的长度转化为面积, 然后利用同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高之比等于面积之比 (或同高的两个三角形的底之比等于面积之比) 巧妙地加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变式训练:

如图4, 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 P是AD上的一个动点, PE⊥AC, PF⊥BD, 且AB=3, BC=4, 求PE+PF的值.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三、面积方法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4】 如图5, 某公园中有一块四边形ABCD的草地, 中间有一条曲折的路EFG, 现在要求把曲折的路EFG改成直路并保持原来路两边的面积不变.

分析:假设直路GH适合条件, 连接HF, 则S△EHF=S△GHF, 从而有S△EHG=S△EFG, 也就是点H、F到EG的距离相等, 即HF//EG, 故只要过点F作EG的平行线, 就能得到点H, 从而作出适合条件的直路HG.

解:连接EG过点F作直线l//EG交CD于点H, 连接HG就满足条件.

理由如下:

∵l//EG,

∴S△EHG=S△FEG.

故路两边的面积保持不变, 所求的直路HG满足要求.

篇9: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30-02

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高校中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学科竞赛之一,此项赛事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迄今已举办21届,它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未来也将日益显现它这方面的作用。长春理工大学从1996年开始参赛,成绩斐然,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40余项,年均3项,2013年我校共有51队153人参加全国赛,是吉林省除吉林大学外参赛队数最多的高校。其中9队获得国家一等奖,11队获得省一等奖,21队获省二等奖,8队获省三等奖,获奖率位居吉林省参赛高校前列。这主要归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赛前的动员及组织情况

赛前周密的宣传组织工作是本次大赛取得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我校一直把组织数模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纳入了全年工作日程,专门成立了数学建模竞赛领导小组,协调、督促、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各项准备活动。通过海报、课堂、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鼓励各学院学生踊跃报名。

二、竞赛具体过程管理和实施情况

由专人统筹负责竞赛工作。从每年四、五月份开始采取校级、省级竞赛层层选拔的制度,把最优秀、最渴望参赛、最有能力的队员吸纳进来组成国家赛参赛队伍。对于国赛队员将认真组织赛前培训和辅导工作。

三、本年度竞赛获奖情况分析

今年我校共有51个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奖9项,省级奖40项,获奖率几近100%。

四、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措施

1.竞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数学软件使用和写作两方面,在今后的培训和其他级竞赛中应加强这两方面的训练。另外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

2.今年全国赛我校51队中有35支代表队选择了A题,此题是交通占道问题对城市交通能力的影响问题,实质是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运筹学等课程基础,正是由于我校平时对大一大二的数学基础课的精心讲解和严格要求才使得我校学生有信心也有能力作出此题并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数学基础科的教学工作,同时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参加建模的兴趣。并希望以数学建模工作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研究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竞赛推动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提高竞赛质量。B题选择队数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是该题是关于碎纸文字的拼接复原模型,需要队员熟悉算法,精于编程,大多数同学不敢碰此题原因就是编程能力过弱。

3.国家赛获奖结果反映出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获奖人数占到98%,创新实验班参赛人数并不多,仅占总人数的33%,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创新实验班仅有8人参加,不及总人数的6%。

五、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1.认真组织各级数学建模竞赛,建议提前到3月中旬组织校数学建模竞赛,改进选拔方式,通过评审、教师推荐、答辩精选国赛参赛队员,加大对数学软件、算法的培训;5月下旬到7月中旬,利用周六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实战培训,建议全体队员模拟实战,完成3-4道往年的竞赛题目,并提交论文,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

2.进一步宣传发动,动员更多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特别是加大对计算机学院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别是动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参赛。

3.继续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水平。组织教师精讲获国家奖的学生论文。同时每年选派2至3名指导教师参加建模交流会议及理论学习,也让更多教师参与数学建模类教改科研项目,将数学建模作为一件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开展。

4.抓好数学建模基地建设,定期做讲座和研讨,打造一支高素质建模指导教师队伍。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长期、可持续、与实践结合密切、应用前景极好的学科竞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竞赛组织活动的规范化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善强等,以数学建模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工科数学,1998年4月第14卷第2期,110-113页

[2]简国明,地方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学数学,2005年4月第21卷第2期,35-38页

篇10: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给学生搭建展现其数学能力的平台,5月3日我校组织七至九年级数学竞赛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中涌现出了一批计算能手。

本次数学竞赛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全体数学教师的积极配合,从出题到阅卷都非常认真、严谨。达到了本次活动的初衷。可以说,这次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竞赛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1、从整体来看,本次竞赛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是常抓不懈的。

2、从本次竞赛的卷面也暴露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卷面书写等方面较弱,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而且,还要重视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将一道题正确、完整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保证竞赛的成绩。

本次数学竞赛已经结束,喜悦和思考留给了每一位数学教师,胜不骄、败不馁,希望今天的成绩是你们明天奋斗的基石,愿我校计算能力的提高与腾飞永远有你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篇11: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学校开展了数学竞赛活动,由于领导重视,大家配合,此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九年级:第一名 张珍 第二名刘佳佳第三名 孟丽

八年级:第一名 郭朋惠 第二名 任超第三名 张明

七年级:第一名 吴月明 第二名 时素娟 第三名 刘彦彦

篇12:数学趣味竞赛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提高我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家的数学能力,思维灵活度,扩大数学建模协会在我校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家的数学能力,思维灵活度,扩大数学协会教师在我校的影响力。在2012年11月7日,我数学建模协会在修远1102和1103举办了“2012数学趣味竞赛”。共有100多位同学参加了竞赛。同时,数模协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门部长纷纷到场组织活动。

晚上18点半,数模协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长,干事到场为活动做准备。同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也陆续入场准备考试。19时,竞赛试题已分发完毕,由主持人介绍竞赛注意事项,并宣布竞赛正式开始。随即,同学开始紧张而专注地答题。21时,主持人宣布竞赛正式结束,参加竞赛的同学陆续离场,数模协会各干事开始整理竞赛会场,随后主席与副主席,各部长和干事共同评改试卷并记录成绩,至此,本次竞赛完满结束。

篇13:放缩法在初中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一、放缩法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例1若实数x, y满足|x|+|y|≤1, 求x2-xy+y2的最大值.

又∵|x±y|≤|x|+|y|≤1,

当x, y中一个为0, 另一个为1时, 上式等号成立.故x2-xy+y2的最大值为1.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 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应用放缩法来解决最值问题的能力, 上面的问题还可以做如下的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已知二次函数y=x2+ax+b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m, n且|m|+|m|≤1, 设满足上述条件的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P和Q, 求|P|+|Q|的值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 .

二、放缩法在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

例2设a1, a2, …, an是n (n>1)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求证:

证明∵a1, a2, …, an是n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不妨设1≤a1

从而有a1≥1, a2≥2, …, an≥n.

通过以上的问题的解决, 可以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的目标, 进行合情合理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来解决不等式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面的问题还可以做如下的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求证:n

三、放缩法在不定方程问题中的应用

解∵x+1

∵x为正整数, ∴x=1.

经检验:x=1满足题意, 即方程的正整数解为x=1.

以上的不定方程问题还可推广为如下问题:

例4已知x, y, z都是正整数, 且28x+30y+31z=364, 求x+y+z的值.

解∵28 (x+y+z) <28x+30y+31z<31 (x+y+z) ,

∴28 (x+y+z) <364<31 (x+y+z) .

解得:

∵x, y, z都是正整数, ∴x+y+z=12.

通过以上的问题的解决, 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想意识.以上问题还可以做如下的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1若自然数x

变式训练2从1开始, 写出一组连续的正整数, 然后擦去一个数, 其余的平均数为求擦去的数是多少.

四、放缩法在完全平方数问题中的应用

例5求使得m2+m+7是完全平方数的所有正整数m的值.

解 (1) 当m≥7时, m+7≤2m,

于是m2

此时, m2+m+7介于两个连续整数的平方之间, 不是完全平方数.

(2) 当1≤m<7时, m=1, 2, 3, 4, 5, 6, 经检验, 只有当m=1和6时, m2+m+7才是完全平方数, 故m=1或6.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 不但学生掌握了判断一个正整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的方法,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上面的问题还可以做这样的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求使得m2+m+7是完全平方数的所有整数m的积.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探讨, 并根据中学数学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 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落实到初中数学竞赛的教学中去, 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 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竞赛学习的兴趣, 并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摘要:在初中数学竞赛中, 经常应用放缩法解决最值问题、不定方程问题以及不等式问题与完全平方数问题等.放缩法的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放缩法,数学竞赛,应用

参考文献

[1]岑申, 玉而冶.数学竞赛阶梯训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延文.2010我参加了初中生夏令营数学竞赛[J].中等数学, 2010 (11) .

[3]王延文.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J].中等数学, 2008 (9) .

篇14: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关键词 课堂竞赛 兴趣 意义 形式 注意事项

课堂就是一个赛场。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不失为一种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热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一、开展课堂竞赛的意义

(1)课堂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他去负担。”课堂竞赛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竞赛中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这不仅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重要途径。

课堂竞赛可以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在紧张但不疲劳的学习状态,学生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能够有效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习潜能。

(2)课堂竞赛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有长远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过程和方法目标”,这一目标的增加扭转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只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解,轻学法的思想,体现了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的新思想。

课堂竞赛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3)课堂竞赛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改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课堂竞赛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地发展。课堂竞赛还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集体荣誉的增强。

二、课堂竞赛的形式

配合课堂竞赛,我设计了课堂积分表,积分分为课堂背诵、课堂表演、听写、单元检测和小组完成作业情况等。每项均以分值加以量化,一周一总结,对分值领先的学生给以表扬和奖励。

(1)书写比赛。书写比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习惯,达到书写规范的要求。我给学生规定统一的书写内容,发给统一的书写稿纸,限定时间,课后成立由教师和组长组成的评委小组,从书写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确定名次,并在班级展示获奖书写作品。

(2)听写比赛。我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小组竞赛,看谁记得单词多、准确率高。课前或当堂安排学生自学单词,然后每一组选一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给最高分的学生在个人积分榜上加分。 上黑板听写可分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主动举手、组长指定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防止检查面过窄的情况出现,也更能体现竞赛的公平性。

(3)英语智力竞赛。英语智力竞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快速理解、反应和表达的能力。这种竞赛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专项进行。我多以组际竞赛为主,问答一般分为必答和抢答两种形式,限定时间。

课堂竞赛的活动形式还有很多,每一种竞赛的活动形式在使用时都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三、开展课堂竞赛应注意的事项

1.课堂竞赛要生成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场所。”课堂竞赛要预设,更要生成。

(1)是否竞赛要生成。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开展课堂竞赛。当发现学生疲劳,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时,我就设计课堂竞赛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把学生从疲劳状态调整到积极思维的状态.如果某一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高涨,就没有必要设计课堂竞赛。课堂并不是越热闹越好,教学方法的设计要考虑到把学生参与意识调整到最佳状态即可。

(2)竞赛内容要生成。并不是什么教学内容都适合课堂竞赛的形式.竞赛并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课堂教学中竞赛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比如学习了一个单元后想要检查掌握词汇的情况,就可以开展单词听写比赛。我认为复习课可用于竞赛的内容较多,如词汇的归纳、语法内容的归纳总结、扩词造句和词义的辨析等。

(3)竞赛评价要生成。竞赛的评价要公正、客观。有唯一结论的竞赛,评价的是结果;没有唯一结论的竞赛则评价过程、方法、技巧和参与精神。评价要注重鼓励、引导,既注重个体的评价与奖励,又注重小组的评价与奖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只有科学评价,学生才会更自信、更快乐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竞赛中去。

2.注意竞赛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竞赛过程中,尤其是对初一年级的学生实施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容易占上风,他们往往过于在意竞赛的结果,而忽略了对竞赛内容的深入思考。因此我在每次组织竞赛的时候,首先组织学生对竞赛内容作一定的思考,尤其是适时地帮助后进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我在开展英语表演赛前,就要求各小组长检查组员的对句型的掌握情况,在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后适时开展课堂比赛。这样每位学生都是评委,而不仅仅是拉拉队员。

3.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课堂竞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班级的后进生;要积极肯定竞赛的成果,尽力避免学生的消极情绪。努力让学生不仅对竞赛的形式感兴趣。而且对竞赛的内容作深入的思考,从而让学生通过课堂竞赛既掌握知识,又锻练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竞赛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课堂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能。课堂竞赛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只要我们使用得当,必能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主编的《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66年

篇15: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挥手作别忙碌而充实的四月,我们迎来了芳香四溢的五月,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季节里,在这个催人奋发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季节。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数学素养;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对数学的趣味性;也为了增强我院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我院学生团队精神;更为了从各个方面形成我院活泼、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经过部门成员的精心准备和策划,学习部和生活部联合承办的趣味数学知识竞赛在5月29日晚9:30落下了帷幕。

下面从宣传、报名、现场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工作:

(一)做得好的地方

宣传方面:在主席团和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宣传部的同学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做好了大众宣传的工作。另外,我们部门相关人员也到11、10级各班进行宣传,确保了宣传工作的到位。但是,宣传时间都比较仓促,没有达到最好效果。

报名方面:11级新生力量涌现,各班都积极参与;10级亦是人才辈出,踊跃报名者不在少数。比赛报名总共72人,均以三人小组参赛。

现场方面:

从整体来看,赛区的现场气氛活跃,选手们都挥洒出个人风采和团队精神,思如泉涌,反应灵活,而且大家都比较沉着冷静、展示充分、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真正达到了比赛所要的效果。休息阶段主

持人与观众自由互动,激情有余而时间不足,可谓是意犹未尽。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我们现场统分人员按照比赛成绩,最后选出了九组获奖队伍。

(二)不足之处

整体而言此次比赛是圆满结束,然而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后,仍然发现了几个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1、准备时间仓促,工作不足。时间比较仓促,尤其体现在了宣传方面,没有及时准确地告知同学们关于本次比赛的主要相关事项。

2、亲友团数量不足。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赛场无法尽早确定;且确定之后没有及时通知各班班委,非参赛人员不知晓地点,造成亲友团数量过少。

3、场面混乱。尤其是在现场抢答环节(二、三环节),工作人员未及时制止混乱的场面,且主持人现场反应不够灵活。

4、现场作为安排不够合理。这方面主要是由于客观原因,使得现场的选手席有的离放映屏幕太远,从一方面来说,影响了选手答题。

(三)可取之处

另外,相比以前的数学知识竞赛,在本次比赛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可取之处:

1、比赛形式新颖。同学们反映良好,认为本次比赛创意性较高。不过这也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结果。

2、参赛选手较多。总共报名24小组(72人),除却一组有急事不能参加之外,其余均到场。

3、人员安排及时。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到场,现场工作准备较好,使得活动得以准确高效的进行。

4、锻炼了能力。本次比赛,两个部门的成员真正的融入到了这个活动之中,尤其是在两位部长的带领下,很好的锻炼了大家的能力,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对于整个学习部和生活部成员来说,更是第一次积累了举办此类型比赛的组织经验,有利于以后举办类似的活动。

以上是对于本次比赛的一番总结,还是那句话:希望可以通过本次自我总结工作,以后的工作能够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工作和各项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一些参考。让以后的活动进行的更加圆满,争取做到最好。希望通过学习部每一个干部的不懈努力将这个集体建设得更加优秀,为数学学院做更多的贡献,给同学们带来更大的方便。

数学学院团总支、学生分会学习部

篇16:小学数学组口算竞赛活动总结

2013年1月6日,麻坪小学数学组口算、简算竞赛活动按期举行。此次活动得到了各位数学教师的大力支持,按期有效完成。

一、活动的准备过程及具体的实施过程:

经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讨论,小学数学口算竞赛于1月6日下午进行,活动分年级来竞赛,一、二年级口算比赛,每位教师拟定50道口算题,在班中进行竞赛。

三、四进行口算、估算、笔算竞赛。

五、六年级简算、笔算比赛。每班选出100分的学生为计算之星。2名优胜奖。具体安排如下:一年级由杨大祝老师负责,二年级由汤德军老师负责;

三、四年级由张德全老师负责;五年级由汤季冬老师负责、六年级由柴万春老师负责。

二、本次活动主要针对目标

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口算、简算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的计算,培养学生平时作业时细心、认真的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三、组办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我们注重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活动开展得紧张而有序。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并取得优异成绩。

获奖名单如下: 一年级:第一名

第二名 二年级:第一名 刘剑 第二名 庹丹丹 三年级:第一名 王陈炜

第二名 刘世民 姜琴 四年级:第一名 马静波

第二名 姜海涛 胡俊峰 五年级:第一名

第二名 六年级:第一名 刘兴刚

第二名 王志

口算之星: 三年级:王陈炜

四、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2、低年级口算效果较好,但中高年级简算效果较差。特别是对于乘法分配律掌握较差。

五、通过本次的竞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口算训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篇17:一年级数学口算竞赛活动总结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扎实的口算基础技能与灵活敏捷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使学生达到“重视口算”的要求,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师利用晨读时间举行了“一年级口算竞赛”。现将竞赛活动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在比赛前,我们制定了详实具体的竞赛活动方案,方案对竞赛的时间、地点、比赛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评比方法、参赛事项作了严格的要求。确保了活动顺利进行。

参赛时,各班选手能严格遵守参赛纪律,认真答卷,书写工整,赛场秩序井然。赛后,教师认真批卷。

本次参赛人数多,获奖人数也多,按预订方案:一年级各班选出:满分学生为一等奖。此次竞赛全年级的学生都参加,共有二十名同学获奖。

一班:梁泽南

宋承鸿

王奕昀

王金玲

王婷 二班:王星睿

梁辰之

刘荣

李美静

刘冬玲 三班:魏嘉玲 王佳悦

李宇轩

王书悦 梁思雨 四班:王子予 曹轩茹 胡亚楠

贾云韬

付育铨

篇18:例谈初中地理知识竞赛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设计

1. 活动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应“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的“活动建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生在中国地理总论中《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章节中已学习,这为开展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从能力看,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从年龄特征看,初中生课堂上乐于表现,喜欢合作、竞争。

2. 活动目标

(1)运用地图和已学知识,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不同自然地区划分中的地理意义,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通过活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合作、竞争意识,增进对地理要素紧密联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3. 活动准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案,进行知识的自我理解和内化,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并借助互联网、报刊等媒体进行拓展阅读,查漏补缺。

(2)教师将活动试题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

(3)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5—6人。各组推选一名工作负责、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小组管理。

(4)推荐或自荐主持人一名。

4. 活动要求

为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开展,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意识,师生共同制定体现集体意志的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参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2)每道必答题分值100,每组必答一题,经小组讨论后在2分钟内回答完毕;如果回答不出、不完整、错误或延时,由其他小组抢答,给予相应的分数奖励。每道抢答题分值30,如抢答错误,倒扣10分(避免学生不认真审题就盲目答题;对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班级,为调动学生答题积极性,不实施倒扣分)。

(3)小组中每位成员只有两次答题机会,违者每人次扣10分(避免少数学生唱“独角戏”,鼓励全员参与)。

5. 活动试题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精心设计体现趣味性、知识性、生活性、创新性的竞赛试题。

必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水平,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部分试题如下:

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2.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填写表1。

抢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与发展。部分试题如下:

1.下列语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淮河以南的橘子树移栽到淮河以北,会变成小灌木,橘子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请结合已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3.假如没有秦岭这条高大、绵长的山脉,我国东部的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可能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在适当的时候,可尝试让学生命题,经教师审阅、修改后使用。

6. 活动过程

(1)欣赏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景观图片,进入活动意境。

(2)解读活动要求。

(3)组织答题,记录各组得分。注意观察课堂动态,鼓励信心不足和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参与;解答疑难问题,不把模棱两可和错误的答案留给学生。

(4)构建知识体系。

(5)合计各组总分。

7. 活动评价

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方面,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自评与互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学会欣赏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各小组所得分数为参考,评选出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颁发奖品(如小地球仪),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档案袋”中。如时间允许,请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对暂时落后的小组和个人也要通过发现“闪光点”,予以鼓励,使其获取前进的动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活动感悟

1. 知识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地理课堂,学生因渴望获胜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比赛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学生这样说:“地理课最有趣、最紧张、最期盼的就是知识竞赛活动。在这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中,与同伴合作、竞争,体验着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经历失败的磨炼,获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

2. 知识竞赛活动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赛前,学生认真复习、预习,查找、编辑资料,自主获取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潜能被挖掘。组内分工合作,组间竞争,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快节奏的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3. 知识竞赛活动能提升教师的素养

竞赛活动不同于简单的娱乐游戏,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爱心、较高的地理学科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因此,知识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素养提升的过程。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角色扮演、调查、动手制作等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活动。

上一篇:增值税退税申请书填写说明下一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秦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