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山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的材料

2024-05-03

接山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的材料(共3篇)

篇1:接山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的材料

接山镇关于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的

申报材料

接山镇共有52个行政村,6.5万人,12.8万亩耕地,区域面积150平方公里,2014财政收入4246万元。接山镇位于东平县东部,与肥城接壤,距泰安市60公里,331省道从境内穿过,境内有丁接路、鄣王路、龙蔴路、接黄路、象山路、滨河大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接山镇是山、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物质丰富。接山镇南临大汶河,汇河从境内穿过,水利资源丰富,接山镇区域内文化资源雄厚,有鄣国、古遂国遗址,传统村落呈星状分布与境内,古民居保存良好,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司令部办公室旧址和香山战斗遗址分别位于境内常庄村、徐坦村,接山镇文物古迹众多。

一、接山镇扎实有效的开展乡村文明行动。

1、以泰东路形象提升工程为重点,强化交通沿线环境整治。投资300多万元,对泰东路沿线进行整体形象提升,主要是镇驻地、鄣城村两侧实施绿化带、人行道改造,安装路灯,镇驻地、鄣城、席桥、接山等村文化广场建设,镇政府开放式办公场所改造,镇驻地排水沟改造,沿线村内沿路街道硬化、绿化、排水沟建设等工作,有力的提升了沿线整体形象。

2、以清理农村“四堆”为工作重点,强化村内环境卫生整治。以实施“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为抓手,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各村以清理“四堆”为重点,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村庄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员行动的氛围。以沿泰东路、鄣王路、丁接路、龙麻路、接黄路沿线村庄为主线,把大街小巷内的柴草堆、粪堆、垃圾堆、建筑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尤其对进村主要道路、环村路、硬化了的道路为清理重点。

3、以推广“边角经济”为重点,强化村庄绿化力度。围绕村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借助“边角经济”的经验,各村抓住春季绿化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选择适宜苗株,广泛进行植树进行绿化。

4、加快文体小广场建设速度,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目前,接山镇52个行政建起57处文化广场,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的村有40个村45处,有12个村已建好小广场。同时,各村培养一名文化带头人,以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体小广场等设施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目前,接山镇有庄户剧团3个,广场舞队伍24支,实现了文化共享。

5、以文明一条街创建为基础,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接山镇各村选一条村内主要街道作为文明一条街建设,制作了以村规民约、十大不文明行为、我的中国梦、新二十四孝图、文明宣传栏、科普宣传栏、志愿者服务、村务财务公开栏为主的宣传版面。各村建起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通过“美在接山 感动齐鲁”活动的开展,选树一批各类典型,各村都评选出了“四德”人物,制作了版面在村内显著位置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好婆媳、好妯娌”、“五好家庭”、“文明诚信户”评选等群众性文明风尚创建活动,营造了“人人遵守公约规范,处处树立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6、以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强力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建设。接山镇环卫一体化工作以健全各村保洁机制、成立保洁队伍、垃圾池建设、建立垃圾处理中转站为工作重点。接山镇共有保洁队伍53支,保洁人员195人。各村在主要街道集中、定点建设了垃圾池,安放了垃圾桶,全镇共建垃圾池156个,安放垃圾桶151个。镇成立了6人的保洁队伍,购买了垃圾清运车,总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垃圾处理中转站。

2014年接山镇被命名为泰安市“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先进单位;市“四德”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二、接山镇传统文化别具特色,底蕴丰厚。

接山镇因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特色,文化遗迹、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众多,呈星状分布于境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接山镇物质文化在鲁西一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传播范围广,影响较大,不但是地方特色文化“东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我国古代建筑史尤其是民居研究以及当地民风民俗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1、古国遗址。接山镇境内有两大古国遗址,分别是位于鄣城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鄣国遗址和位于上遂城村的距今有三千年历史的古遂国遗址,在当地至今流传着古鄣国和古遂国的民间传说。这处古国遗址对考究东平具历史和科学价值,给接山镇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厚的一笔,显示出接山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戴村坝。在接山境内,大汶河与大清河交界处矗立着有素有江北都江郾之称的戴村坝,戴村坝建于明朝初期,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戴村坝其水利设施功能造福汶水两岸人民,也给其带来独特的自然风貌,成为东平十大旅游景点。戴村坝于2014年成功申请世界自然物质文化遗产。

3、接驾坊,位于接山镇滨河大道与泰东路口处,是接山镇标志性文化建筑,给接山文化旅游带来亮丽的一道风景。据《东平州志》记载,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东封泰山,途径东平,地方官员在此接驾,此后当地政府在此建起此接驾坊,接驾坊于2010年进行重建。接驾坊也是泰安方向游客来东平旅游“双线串珠”的起始点。

4、接山镇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接山镇境内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众多,从大汶河北岸向北依次分布着前口头、鄣城、苍邱、常庄、尹山庄、山神庙、蔴子峪、尹山庄、上遂城、朝阳庄、中套等十余处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2014年接山镇结合“乡村记忆”工程,申报了镇和村8处传统文化古村落。其中常庄、中套被命名为省级传统文化村落,在大众日报、泰安日报、泰山晚报、今日东平、东平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下面重点介绍几处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

前口头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它位于大汶河北岸,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自然风貌,形成于元明时期,村内至今分布着栗氏大院、解元府、戴家楼、栗氏两兄弟院、栗氏劣绅院、栗家家庙和一些清、民国、文革时期的古民居、民房。其中,戴家楼,现保存两层,据村中老人讲,戴姓在老村中心建起七层高的楼,当地谚语:“先有戴家楼,后有扁担沟”,意思是当时站在戴家楼上看大汶河,只有一扁担宽,说明村的历史悠久。解元府,是该村清解元栗文英的府邸,光绪年间考中解元,当职于济南常山府,现保存良好,其孙居住。苍邱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据说东汉时的东平王刘苍驾崩后,安葬于此,故以“苍邱”命名,沿用至今。以“樊家大院”、“李家大院”为代表的古民居,其中清代樊家大院原为三进院落,现存前堂和后楼等建筑5栋,总面积290平方米。李家大院有300多年历史,现存东西厢房、大门及门等,其建筑结构多以青石为地基,墙体外包青砖内加土坯,顶是木与瓦结构,地基多高50至1米多,主房多高出配房,村居多是四合院结构。

常庄传统文化古村落和古民居,分布着常庄寨、颜氏大街南院和北院老宅、大圈门、窟窿门、保险楼、复圣庙、72胡同等明、清、民国、文革时期的具有鲁西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以及庄北颜家林、庄南赵家林等现今仍保持着原有风貌。其建筑材料取自当地的青石,配以青砖、木,结构浑然一体,独具匠心。其中最有名气的是颜家家庙,即复圣庙,建于明朝早期,现存三间正殿,因“复圣庙”还有一段流传至今着钦差拜庙的故事,明朝后期,东平有一知府,听说常庄南门为八字门,即认为有反意,命人勘实上书皇上,皇上即命饮差巡查结案,这一日行至蓆桥村,探听常庄之事,有一老者向饮差说道:“常庄虽修八字门,原有圣人庄中存。”饮差忙问缘由,方知常庄有“复圣庙”(颜回庙)。即步行至常庄,三拜九叩至庙赡仰。知原是州官枉奏,回京复命,并弹劾其;常庄村内还有一处抗战时期历史文化遗址,即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司令部办公室遗址,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陆房战役后,东进支队指挥司令部设在该村颜景润家,故称“窟窿门”,一一五师在此总结陆房战役的经验和教训,对干部进行整顿,并在此休养和扩充队伍。因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以及抗战历史事件给常庄村带来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气息,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山庄传统文化古村落和古民居,多集中在龙蔴路以北,北至庄的边缘,沿龙蔴路分布着“中间瓦大门(积善门、助举门)”、“西瓦大门(西官大门)”、“东瓦大门(武举门、练武堂)”三个古民居建筑群,以及民国、文革时期民房,其建筑多具山西风格。中间瓦大门在3个瓦大门中最为雄伟壮观,也叫“积善门”或“助举门”,大门七层通石大台阶,东西两侧有两块大门枕石,高0.6米,宽0.6米,长1.2米;两扇黑油漆大门,红漆镶边,门上栏蓝漆漆底,龙凤戏珠,金色画面;两壁下部,用青石砌垒,白灰抹缝;房檐上青砖刻有花鸟虫草,房顶双斜,方砖铺罩,青瓦盖顶,屋脊下垂,木雕精细,吉星高照,雕梁画栋,十分庄严;西瓦大门 亦称“西官大门”,是官家府邸。该大门是南昌巡抚尹国昌的府院,建于清朝壬午年,其大门高4.9米,长4米,宽3.9米,5级台阶,系条石木结构,门前两侧有石狮子一对,形似蜷毛兽,蹲式翘尾,警觉欲搏,雄壮威严,房脊造型雄伟,雕工精细,正脊两端,按有龙形正吻,垂脊按有狮子、麒麟、天马、海马、螭吻、凌云,檐角飞翅,脊兽欲驰;东瓦大门 亦叫“练武门”、“习武堂”、“武举门”,建筑年代晚于中西瓦大门上,是由即补守备尹式瑞重建,有很多房屋年久失修,雨漏顶斜,墙残壁断,特别是那些古建筑,因维修费用高,严重破损,目不忍睹;尹家大厅:为尹家大院现存会客厅,三间,立山灰瓦顶,两架上有彩绘图案,厦壁上有砖雕纹饰,保存较为完好。尹山庄村古民居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套传统文化古村落和古民居,以“崔家大院”为代表的古民居多,传统文化村落占整个村庄的80%以上。村域内曾被一位水利专家称之为“东平小盆地”、“天然地下湖”当地有“七十二皇泉”的传说。

5、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众多。接山镇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活动的重要区域,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众多。前面介绍的位于村内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司令部办公室遗址外,还有位于徐坦村西有香山战斗遗址,是抗战时期发生在东平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瓦解日本侵略者围缫的一次重要战斗,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接山镇政府于2013年建设了香山战斗纪念馆。位于接山镇山神庙村、牛山庄村、麻子峪村、李山头村等村的八路军后方医院遗址。位于牛山庄村东山上 掩护八路军的山洞等。

6、其他文物古迹,如:接山上庙,于2010年进行了修缮和扩建,接山村主席台;歪老婆山灵泉寺摩刻(接山村);双象山石刻(前寨子村);山神庙村的碑刻、摩刻;中套村的七十二黄泉遗址;分布在东杨村、上东村、上西村、林马村的古墓群等。2013年蓆桥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7、接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接山镇山青水秀,气候适宜,地形地貌多样,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给接山镇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了肥沃的土壤。近几年接山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保护,接山镇有民间故事20项,有石腚锤子、石奶坡、金马山、乾隆帝修庙、扁担钩子、佛峪传奇、“九顶山”、“两狼山”、遂国覆灭记等民间故事;喜庆礼盒、吃喝碗等民俗30项;民间传统工艺10项,像柳编,编蓆、编筛子、编筐、束条帚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于2012年、2014年接山镇申报了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分别是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接山吃喝碗、鄣城熟肴、鄣城豆腐丝、鄣城香油。

民间故事中最典型的是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在接山镇蓆桥村,此故事在接山仍至肥城、宁阳、汶上、平阴及山东省,以及整个东北三省至今流传着。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东封泰山。途经汇河西岸,时逢河水暴涨,桥被洪水吞没,又无船只渡河,真宗皇帝面对大水叹息不止。李黑龙变化龙身伏在汇河之上,用苇蓆遮身,形成一座桥,让真宗车辇从其身上碾过。真宗过河后见河水染成红色,过桥时,由于车辇过重,车轮将龙的脊背碾破、龙尾被碾断,河水被黑龙的鲜血染红。真宗感其恩,遂将其桥命为蓆桥,将其村名汇泉村改为蓆桥村,用以纪念李黑龙。该民间故事在此流传一千多年,李黑龙扶弱救贫,除恶扬善的精神鼓励着一代代接山人民,拼搏、奋发向上、干事创业,谋求发展,创造美好生活。2011年接山镇退休老干部齐作功编纂出版了《秃尾巴老李传奇》一书。

民俗中接山吃喝碗最出名,是接山镇及方圆几十上个乡镇喜事招待贵客的一种饮食工艺,“吃喝碗”又称“大碗席”、“大件席”,又因上菜数量不同,亦称“两大碗”、“四大碗”、“六大碗”。接山“吃喝碗”以接山镇刘所村刘氏“吃喝碗”最为出名,它由满汉全席和“临清清汤宴”演变而来,其特点是简易实惠,突出酸、甜、咸、辣,共十六个小喝碗。对接山具有地方特色传统饮食文化启到了保护与传承。

8、制定措施,加大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接山镇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文物保护实施意见,加大对破坏文物的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加强群众对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多措并举,从资金、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来保护现有文物。2014年接山镇聘请了山东文物设计院对常庄、中套两个传统文化村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

二是接山镇制定了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措施,对非遗项目在资金上重点扶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挖掘,研究制定非遗项目的保护与计划。

三是创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工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创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工程,争取上级文化部门对文物保护的资金,从而推动接山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是接山镇制定了以滨河大道、汶河为框架,各村文物古迹为辅的乡村旅游开发战略纲要,重点突出乡村旅游,促进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五是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尹山庄村和徐坦村分别于2008年、2013年编纂出版了《尹山庄村志》、《徐坦村志》。鼓励历史文化村编纂出版各自的村志,促进村文化的传承,接山镇将组织人员编纂出版接山史志和接山文化史志,促进接山传统文化的发展。

篇2:接山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的材料

砣矶镇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庙岛群岛中部的砣矶岛上,南距蓬莱36公里,北距大连75公里,全镇岛陆总面积7.11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8000人。

近年来,砣矶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基础、求突破、促转型、谋发展,镇域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态势。全镇所属海域辽阔,水中藻类等微生物十分丰富,水温适中,适宜海参、鲍鱼、海胆、扇贝及各种鱼类繁衍生息;201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1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055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1%、23%、8.7%。经过近年建设投入,城镇交通便利,医疗、教育、金融、通信等公用设施日渐完备。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生活更是空前活跃。几年来全镇先后组织开展了星级示范村、文明企业、文明家庭和好媳妇、好妻子、好邻居等评比评选活动,井口村、北村、西村先后被XX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涌现出了山东省“十佳兵妈妈”朱桂芝、XX市百名孝子葛桂兰、XX市十佳文明家庭王成山一家、勇于救人的张仁群、王亲杰、爱亲孝老先进人物张淑芝、高淑枝等多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带动了全镇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依托镇综合文化站、渔家文化大院、文化健身广场等场所广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鼓励各村组建了专门的文艺演出队伍,并在传统节假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贴近民生实际的文艺节目,既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凝聚了人心民智,极大地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特别是近年来组织举办的“砣矶镇民俗文化周”和“砣矶镇民俗风情摄影展”,既活跃了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广场文化的蓬勃兴起, 砣矶镇海岛文化别具特色,底蕴丰厚。有后口古遗址(位于后口湾北部)和大口古遗址(位于井口湾西北侧)两处。同时,具备天然神赐、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感天泣地、唯美动听美丽传说的“千年古寺”;有古朴典雅、风格特异的石砌“百年老宅”;有海鸥竞飞、遮天蔽日、鸣声震耳、鬼斧神工的高山岛、姊妹峰;还有令人流连忘返、图案各异惟妙惟肖的天然石林--海石画廊,都是一处处保护良好的文化生态处女地。砣矶岛气候宜人,海水清澈,岛上奇石遍布,岸礁争险斗奇,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进入近代以来,砣矶岛发达的渔业和造船业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岛渔号》的发源地,也曾是明清时期胶东地区最大的帆船制造基地,更是驰名中外、曾是清代皇帝乾隆御用砚台材料的原产地。砣矶渔号雄壮浑厚,震撼有力,曾被烟台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2008年6月,以《砣矶渔号》为蓝本的《长岛渔号》,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镇朱大相为省级传承人;我镇刘延安的《长岛木帆船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形逼真,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还有独一无二的砣矶砚石,其石质属浪蚀条带绢云母千枚岩,内含云母、石英、绿泥石和多种矿物成份,石色有赤黑白蓝,由于风剥雨蚀,海拍浪噬,一块块石壁被勾勒出多姿多彩的图案,有的似彩云追月,有的似江河奔流,有的似龙飞凤舞,叹为观止。清代乾隆皇帝所用的砚台,现存于北京古宫博物馆。我镇王守双的《长岛砣矶砚雕刻技艺》已被列入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雕刻的砚台形态各异,技艺高超,多次获奖,远销中外,具有极高的使用和收藏价值。

优美宽广的大海与团结向上的民风完美结合,使我镇一直沿袭着敢于拼博不怕困难的抗争精神。岛上民风纯朴,古有“救命的砣矶”之美誉,今有闻名中外的2003年“2·22海难”舍身战风浪、勇救81名落水者的感人事迹。“砣矶岛渔民”曾作为一个英雄群体入围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感动中国2003人物”20位候选人之一。几年来,砣矶镇人传承着“忠诚博爱勇敢奋进”的砣矶人精神,成功实施救助多条遇险船只,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风大浪高等恶劣海况,挽救了20余人的生命和大量物资,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篇3:接山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的材料

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建设是基础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智囊团和指导机构。其宗旨是应用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 集中专家的智慧和经验, 促进专业建设。因此, 组建一个能切实履行职责、对专业建设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 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要经过严格遴选。聘请的委员应是本专业对口的产业内龙头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行业协会的知名专家, 科研院校相同专业领域有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深入的学者教授。同时,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应热心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二,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要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 实时调整专家委员的人员构成, 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结构。比如,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跨境电商已成为新热点, 这将势必影响传统国际经济贸易方式, 因此, 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建设时就必须考虑这一变化因素, 应实时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知名专家增选到委员会中来, 以更好地指导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制建设是保障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科学地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设置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 更好地搞好专业建设,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但是,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由于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可持续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形成, 导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建立后, 工作不能很好地展开。可见, 机制建设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保障。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制建设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制建设。这里的体制, 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高职院校建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负责组织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 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为制订和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标准、编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课教学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指导、协助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提供校外实习场所及推荐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 积极开展本专业科技信息方面的讲座, 指导、协调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并探讨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是制度建设。制度方面, 应着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保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高效运作。一是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明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利, 确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程序;二是明确工作制度, 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召集制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校外委员定期联系制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制度等;三是出台激励政策, 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待遇, 更好地调动委员参与专业建设的工作积极性。

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发挥是关键

实践证明, 一般地, 一个好的专业都有一个运转正常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全程参与建设。虽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专业建设的, 但其工作往往涉及学校、企业及社会各个方面, 涉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关系到学校的就业和招生两个关键的出入口, 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 我们不能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一个虚设机构看待, 也不能只为满足高职教育评估而建立, 仅作为一个面子工程, 而应该真正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能正常运转, 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 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时非常关注、重视, 但对建成后的工作如何开展却常常不能落实到位。部分学校对于已建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成效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这使得很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了一种摆设, 而没有切实开展工作。

第二, 要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势必会影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及效果,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往往会陷入虎头蛇尾或混乱的状态。要让委员会的工作落到实处, 必须明确每个委员会成员的工作任务、职责, 各成员之间要有科学的分工与合作。同时,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与委员会成员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使大家都能够带着一种责任和规范的约束全程参与到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第三,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社会委员的作用。一般地,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除了少量的校内专业带头人或者相关专业教师外, 更多的成员是校外的一些企业、社会专家。他们在人事上不受学校约束, 要让他们能热心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 使他们经常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来, 应该从两个方面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是注重和他们加强感情联系。如经常邀请他们来校讲课、作报告和座谈、参与听课和评课、指导学生实践、推荐学生就业、资助办学、共同举办活动等等。二是学校也应该考虑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所在企业单位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岗位培训, 实现校企双赢。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 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文章着重从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作用发挥三个方面, 思考如何加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并通过委员会的建设和作用发挥, 促进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参考文献

[1]白景富.谈高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和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5)

[2]邵丹萍.关于专业指导委员会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0)

[3]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1)

上一篇:斜桥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作法下一篇:写议论文的范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