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

2024-04-28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共10篇)

篇1: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太平孙家小学:侯亚妮

通过我们集体研读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知道了“不同的人在学数学,但得到发展的发展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学生,为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作业分层”做了大胆尝试。做为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点的,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对于基础差点的一节课都难完成。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得到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

一、必做题

⒈基础题: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4×7=()7×6=()

口诀:()口诀:()

5×7=()7×3=()

口诀:()口诀:()⒉巩固题:填上合适的数。

()×7=42 7×()=3

5()×4=28 7×()=49

二、选做题

1:想一想,能填几?

7×5+7=7×()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必做题即可,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一、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二、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这样做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篇2: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七、八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

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口诀:()

口诀:()

5×7=()

7×3=()

口诀:()

口诀:()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7=

7×()=3

5()×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 54÷9×8

3×6÷2

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

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又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反思: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填空题。(1)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这个月份是 月。(2)2005年所有的大月共有 天,所有的小月共有 天,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2005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3)2008年是 年,全年有 天。2009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5)今年寒假,我们从1月25日放假,到2月19日开学,一共放了 天。(6)妹妹在外婆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也可能是

月和 月。

B、制作年历: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C、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设计反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当然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

篇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要精心设计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作业的数量和内容直接决定着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许多老师总认为数学作业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越好, 解题能力提高也越快, 结果不仅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了抵触情绪, 特别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由于基础差, 很难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 导致作业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1.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根据学习内容去设计。对于学习的难点, 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作业练习去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作业的形式上, 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多设计几种练习的形式, 而对于简单的学习内容不仅作业数量要少, 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少点, 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作业的量和难度都要体现分层原则。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手段, 是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 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既是课堂学习的补充, 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们的了解, 现在小学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 所有学生都是每天做20~30道题, 而且每人都要做完。由于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致使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就做不完, 而那些数学学习能力强、解题速度快的学生却又吃不饱, 作业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 有必要实行分层作业。

二、分层作业要实行分层评价

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要求,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 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数学作业分层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体现作业量的分层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量的作业。例如, 学习了“小数的认识”一课后, 老师就可以按照分层的原则以及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设计15道比较简单的基本习题, 这类习题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都能完成, 可以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完成。10道有一定难度的习题,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完成, 全班80%以上的学生需要去完成。还有5道是难度较大的探究性习题, 只要求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探究。对作业量和难度的分层, 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成绩一般的学生就完成基本题, 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去完成第二层次的作业, 只有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完成第三层次的作业, 从而使优等生能“吃得好”, 中等学生能“吃得饱”,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吃得了”。

篇4: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作业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23-01

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其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新课改带来了义务教育的整体变革,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上,这也是教学理念上的一大进步。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区域性分化现象十分明显,这就导致了在初中伊始阶段,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在基础知识储备、扩展视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城乡之间、不同生源地之间、不同学校毕业生之间这种差异性正在逐渐的分化扩大,应试教育促使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解题技巧的练习上,也进一步认为划分了学生的等级和层次,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背景下,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分层教学方法概述

分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提出采用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层的方式,将学生群体进行隐性分层,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作业类型和考核方式,重视不同层级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以此作为该方法施行效率的检验标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唯成绩论”教学模式的新型素质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初中数学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学习难度系数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分层教学方法的首要任务是要准确的掌握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现状,考核方式主要以小学数学内容为主,同时适当检验学生们在已学初中数学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藉此可以将班级学生隐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边全等、角度全等这样的显性全等判断条件作为初级教学内容,以巩固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印象;而同时具有边角条件的判断方式则可作为中级教学内容展开,对于高级层级的学生,则可以讲问题进行发散,即如何寻找出最少的条件来判断三角形之间的全等关系;作业和练习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同样也是分层数学教学方法中的核心步骤,本文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

1、练习实例

以三角形角度练习为例,图1中ABC为等腰三角形,CE、BD分别为角平分线,练习任务是要找出相等的角,首先抛砖引玉的问题是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可能性答案可能会有4个、6个,但是真实答案是8个,这就考验了学生对于三角形定义的理解程度;全等角包括了对等角,同一角的补角、余角,相同角的外角等情况,以前两项作为初级学生的练习内容,同一角的补角、余角可以找出∠ABD=∠ACE,∠AEC=∠ADB,对等角可以找出∠EOB=∠COD等,这些可以直观的检验学生对于不同全等角的概念熟悉程度,进一步提升问题难度,即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这不仅考验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了解程度,还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图中的三角形个数,并进行排列组合,找出所有的可能性;对于高级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问题,即如果去除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上述问题中那些答案还可以成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更加需要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作业实例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提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题目,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初级学生,则要求实际解决课后相关的应用题,并写出解题思路过程;对于中级学生则要求在原有应用题的基础上,添加条件和减去条件能够求出相应的结果,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叫课后作业的任务目标放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且得出相关结果,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还包括了数学简化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数学归纳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义务教育全面改革带动了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集体革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导向,重视因材施教和素质培养。传统大班制集体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分层教学提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划分、作业划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 淬.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J].课程教学,2013(7)

篇5: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布置教学案例

一、注重差异,尊重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是有差异的。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差异还不够明显,所以平时我们的作业是分为两个等级: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要求每个孩子都做,提高题也让每个同学去尝试,但要求不同。如何通过分层作业,让孩子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对作业的内容、形式作了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案例1] 教学进位加法后,教师出示:9+2,9+3,9+4,9+5,9+6这一组算式。

1、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将这组算式作为一组巩固练习来完成。

2、发现:有不少学生从中发现了规律——和的个位比加数少“1”,这个“1”是用来将9凑成10的,这一层次的要求发展了全班80%学生的思维。

3、尝试:学生发现规律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出示“□+□=14”,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从而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实施因材施教。[案例2]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出示课本70页第5题,“有10张1角,10张2角,10张5角的人民币,怎样付8角钱?”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三种不同要求:

1、会正确说出至少一种付8角钱的方法。

2、会正确说出至少三种付8角钱的方法。

3、能利用按顺序思考的方法,把所有可能付钱的方法一一列举,并找出你认为最方便的一种方法。这三种不同要求,更多地给孩子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一层比一层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求新求趣的欲望,特别是对第三层的要求,包含了数学中列举的思想,为之后的精英教育打下基础。

二、每周增加一课时的开放题训练

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比较少,而课时量比较充足,所以开学初我们就把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每周四课时上,定每周五为开放题日,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孩子。周五的开放题一般为5题,对于不同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只需要掌握其中的1~2题,有些孩子都要求掌握。每做对一题就奖励一颗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在保证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个性化的作业

篇6: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心得

小高庄小学 张丽君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而这种新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定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能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外通过布置合理的目标任务(即作业)能对课堂教学起有效的补充作用,更能有效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作业的有效布置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以下简单谈谈在作业布置中的几点心得:

二、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次设置作业。

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学有余力的综合型的练习),中等生可选B(本次课内容上略有升华的),学困生可选A(本课的基础知识,可面向全体学生))。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层次性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做到少而精,形式多样。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天两天甚至一两周的时间。

例如,在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学折线统计时,让生上网搜索这些图(如某地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统计图等),并对统计图做以分析。如学习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去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知各种物品的价位,学习了人民币元角分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学习了时间后,回家自己制作一个漂亮的钟表模型,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就掌握了关于时间的基本知识,并可以和家长玩“你说我拨”的时间游戏等形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作业布置可追求索性与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释放作业的思维性。

心理学家说,如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使他们不感兴趣,也就不愿动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作业也应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其乐于完成。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操作的,也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的。如让生观察某一现象,编个数学故事、制作学具等,这些毫无思想制约的作业,学生做得既有兴趣,又培养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篇7: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小结

杨巧红

本课题前期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有序研究,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体会到“一刀切”作业布置形式,弊多利少,如作业肤浅,优等生吃不饱,如作业设计有难度,学困生咽不下去,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我们将作业进行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 不同的需求。《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研究,能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教学”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作业的态度都得 到了良好的改观,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作业分层设计首先将学生分层研究,在对学生的情况比较全面了解后,根据学会僧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中等以上的学生、中偏下的学生、暂差生或学困生,然后确定不 同的训练目标,运用适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 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是课内练习分层设计,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我们从内容上要求设计富有层次性,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1.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口诀:()

口诀:()

5×7=()

7×3=()

口诀:()

口诀:()2.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7=42

7×()=35

()×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 学生要求完成 A 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 A 类中的两道题目和 B 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另则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我们对各个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设计不 同需求的作业,对低层次学生设计低起点,补台阶,多鼓励的;对中层次以上学生设计有变化,有综合,促发展的作业。包括计算练习的作业层次、空间与图 形练习的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作业分层、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作业分 层等等。例如学生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 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 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对纪律差、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创 造了可能。纪律差、厌学学生,他们不是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是不肯做家庭作业,他们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要么就干脆不做家庭作业。造成这样的 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根本不听,而且自由散漫现象严重,他们不仅自己不学,还严重地影响他人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传统的作业有差别的:我们根 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再则是学生多元智能作业的设计研究,这也为本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明白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结构组成优势设计呈现方式及解决问题途径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作业,如: 文字式、图表式、实物式、语言式等数学作业内容,并设计解决问题途径图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一)作业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以往,我们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一般以“分数”为中心,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好坏的重要尺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都会围绕着课本知识,以巩固课本知识为目的,所以习题往往只是从各种考试所用试卷中选出的一些典型题目,区别只是个别数据不同而已。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主要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计算类题目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要求高,是纯粹的数学题。解决问题往往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载体出现,但实质上学生简单地套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即可解决,对于提高其实际生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实际问题。但任何知识都需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应选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多个角度考察锻炼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习题不能总是围绕教材知识做文章,而是要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合理的科学数学观,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分析不够,搞“一刀切”的留作业方式。对于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缺乏挑战性的作业会逐渐消磨其做题激情;而对那些基础差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解答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进而使其对做作业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产生恶性循环,对数学完全放弃。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得提高,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将学生按照他们的实际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B层次和C层次。A层次的学生一般具备较高的智商、迅捷的反应、较快的解题速度、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等特点。B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起伏大、思维能力不稳定,其根源不在学生智力水平上,而主要受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的劲头不足、缺乏理想信念的指引等。C层次的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较上两层次学生低,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差。在此基础上,更能体现作业的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练习可以设置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必做题。这种练习与教材上的典型例题相近,比较简单,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精讲,因此易于模仿。学生通过练习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此种题目适合全体学生,对C层次学生板演最合适,也可以晋级到A、B层次。

第二种是选做题。这种习题只需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较小改进即可,和教材相比,只做简单的拔高,多角度的思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同时考核其夯实程度和运用水平,主要是看其“夯实”的程度,此种题目最好组织A、B层次的学生完成并展示。

第三种是创新题。该习题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看其是否真的理解了新知识,达到“变通”运用的目的,具有探究性。这种题型主要由A层次学生完成。

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设置好教学内容和作业习题,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特别是对C层次学生,要加强指导,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进步。对于黑板展示的不同题型,教师要当堂讲解,点出不足,更正错误,整理科学的解题方法,促进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设计三种题型供不同水平学生选择。

必做的练习可以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选做的题目稍微提高难度,让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除数、商和余数得到被除数。创新题目的难度则更大,需要依据所给的被除数和商,得出除数及余数。各层次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每对一题,根据题目难度在标记卡上记好自己到达的能力。

三、科学批改作业保证分层作业的实效

作业的批改是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中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高效性。

1.随堂批改作业。当堂批改,即时反馈,这样教师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还可以避免作业抄袭现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是真实的,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反馈辅导,在批改时对学生解题中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及时订正,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规范订正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错题旁边写上订正两字,但不要擦掉错误过程,订正后让教师批改。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主探究学习。

2.作业进行归类。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让学生明白习题的重要性,可以分好题集和错题集。主要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错误,记录学生的典型错误,并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是知识性的,还是非知识性的),为即将进行的作业讲评积累宝贵的素材。同时,要指导学生判断习题的典型性,可以记录在好题集中。

总之,分层次的习题设计,让之前的被动教学逐渐向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可以只做创新的习题,效率低的学生可以做必做题和选做题,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个别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作业设计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更自信,学习更积极、主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后的巩固达到了良好效果。

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布置要注重其有效性,设计的作业内容应该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在批改方式上也应进行改革跟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探究

参考文献

[1]简文.浅析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3(08).

篇9: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 探究

一、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作业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以往,我们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一般以“分数”为中心,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好坏的重要尺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都会围绕着课本知识,以巩固课本知识为目的,所以习题往往只是从各种考试所用试卷中选出的一些典型题目,区别只是个别数据不同而已。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主要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计算类题目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要求高,是纯粹的数学题。解决问题往往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载体出现,但实质上学生简单地套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即可解决,对于提高其实际生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实际问题。但任何知识都需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应选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多个角度考察锻炼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习题不能总是围绕教材知识做文章,而是要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合理的科学数学观,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分析不够,搞“一刀切”的留作业方式。对于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缺乏挑战性的作业会逐渐消磨其做题激情;而对那些基础差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解答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进而使其对做作业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产生恶性循环,对数学完全放弃。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得提高,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将学生按照他们的实际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B层次和C层次。A层次的学生一般具备较高的智商、迅捷的反应、较快的解题速度、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等特点。B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起伏大、思维能力不稳定,其根源不在学生智力水平上,而主要受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的劲头不足、缺乏理想信念的指引等。C层次的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较上两层次学生低,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差。在此基础上,更能体现作业的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练习可以设置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必做题。这种练习与教材上的典型例题相近,比较简单,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精讲,因此易于模仿。学生通过练习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此种题目适合全体学生,对C层次学生板演最合适,也可以晋级到A、B层次。

第二种是选做题。这种习题只需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较小改进即可,和教材相比,只做简单的拔高,多角度的思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同时考核其夯实程度和运用水平,主要是看其“夯实”的程度,此种题目最好组织A、B层次的学生完成并展示。

第三种是创新题。该习题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看其是否真的理解了新知识,达到“变通”运用的目的,具有探究性。这种题型主要由A层次学生完成。

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设置好教学内容和作业习题,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特别是对C层次学生,要加强指导,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进步。对于黑板展示的不同题型,教师要当堂讲解,点出不足,更正错误,整理科学的解题方法,促进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设计三种题型供不同水平学生选择。

必做题目:61÷7=( )……( ) 49÷4=( )……( )

选做题目:( )÷5=6……4 55÷( )=13……( )

创新题目:76÷( )=8……( )

必做的练习可以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选做的题目稍微提高难度,让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除数、商和余数得到被除数。创新题目的难度则更大,需要依据所给的被除数和商,得出除数及余数。各层次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每对一题,根据题目难度在标记卡上记好自己到达的能力。

三、科学批改作业保证分层作业的实效

作业的批改是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中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高效性。

1.随堂批改作业。当堂批改,即时反馈,这样教师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还可以避免作业抄袭现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是真实的,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反馈辅导,在批改时对学生解题中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及时订正,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规范订正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错题旁边写上订正两字,但不要擦掉错误过程,订正后让教师批改。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主探究学习。

2.作业进行归类。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让学生明白习题的重要性,可以分好题集和错题集。主要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错误,记录学生的典型错误,并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是知识性的,还是非知识性的),为即将进行的作业讲评积累宝贵的素材。同时,要指导学生判断习题的典型性,可以记录在好题集中。

总之,分层次的习题设计,让之前的被动教学逐渐向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可以只做创新的习题,效率低的学生可以做必做题和选做题,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个别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作业设计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更自信,学习更积极、主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后的巩固达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简文.浅析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3(08).

[2]张秀丽.注重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J].人民教育,2013(06).

篇10: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2

课题组阶段性总结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业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巩固与反馈,它能够激发孩子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孩子学习的潜力,把学习内容大大加以延伸、丰富。因此,我们应该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作业,爱上作业。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上面的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全体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每个月学习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用已有的经验指导我们的研究,找准研究的方向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二、切实开展研究工作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

(2)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与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3)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具体操作时要求教师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2、开展课题研讨课。

近期期课题组成员付小平﹑李新华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三角形面积计算》和《工程问题》,分别从复习课、新授课两种课型研究如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

课题组成员善于总结,及时把自己平时研究心得记录下来,撰写体会或总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比活动,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成效及困惑

成效:

“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了多年来“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法,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支持。这种设计方法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减少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学困生得到老师的帮助更多了,老师的作业批语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

通过近期的课题研究,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深刻体会到课堂作业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有效”布置与批改课堂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初步形成。

困惑:

1、分层作业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如何组织分层作业,而在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因为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是不一样的,最终的考核又是统一的,这就给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评价的体系我们还有待于科学完善。

2、分层作业设计,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但也在有些学生心理造成“我是困难生,你是优等生”的思维定势,慢慢会造成惰性,失去竞争意识。

3、分层作业对于教师的备课量、批改强度、分层辅导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如何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措施来缓解教师过重的压力。

上一篇:暑假英语实习报告下一篇:就爱玩淘宝网络玩具店目标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