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下

2024-04-25

减负下(通用8篇)

篇1:减负下

减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点滴谈

宣威市阿都乡中心完小

魏菊芳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单调乏味的课外作业消钝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泯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今在减负提质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给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开辟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为此,教师要改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地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与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承认学生在完成作业是有差异的,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切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如何才能让课外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笔者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兴趣性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有真正地参与。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作业设计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尽量让孩子感兴趣的作业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比如学习了《葡萄沟》后让学生当“导游”,进行模拟旅行,让学生轮流当“导游”,解说一路风光„„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多样性

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演说交际类作业 它可以是演课本剧,如学习课文《草船借箭》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可以是留一道辩论题,让学生来辩一辩,各抒己见。

2、读写积累类作业

它可以是摘抄好词佳句名段,写读书心得;课文的续写,精彩片段的仿写等;也可以是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如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

3、采集创编类作业

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可以是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可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写读书心得等;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如学《一夜的工作》前,可以让学生查查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学了老舍的《猫》后,让学生找一找老舍先生其他的作品。

4、考察探究类作业

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观察访谈,实地查看,调查访问;可以是编写广告策划。如就家乡河流的污染和保护问题组织考察,研究、讨论河流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控制减少污染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应该能够完成。

5、奇思妙想类作业

即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认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办法,学生在“奇思”与“妙想”中可能有新的发现甚至发明。如学了《赤壁之战》,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作一番评价。

6、学科融合类作业

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受年龄差异的影响,所以,语文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1、作业量分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要求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或减少徒劳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薄弱、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2、作业难度分层

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难易有别的作业。作业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做简单的。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如教完<<一只梅花鹿>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八个词语“不由自主,匀称,抱怨,赞不绝口,美中不足,没精打采,美滋滋,灰心丧气”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1)、抄写词语。(2)、从这八个词语中挑选4个造几个句子。第二层次: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只梅花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将梅花鹿的感受写下来,尽可能用上上述八个词语。第三层次:根据所给八个词语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3、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差异,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自己布置作业。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获得了自我成就感。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综合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既要注意语文学科内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

1、作业内容的综合体现在学习资源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毕竟有限。书刊、影视、展览、旅行等等都可以成为作业内容的资源。如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云雀的心愿》后,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森林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含义。

2、作业内容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教师设计的语文作业时可以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翠鸟》这一课的第一段非常优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内容画一幅画:朝阳、垂柳、、湖水、芦苇。这样作画其实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画好了也就能背出来了,综合运用自然、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

3、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体现在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融合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利用网络等现代视听手段拓宽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并进行对比分析。

五、作业设计应体现发展性

学生由一篇课文的一点知识,去寻找一大片知识,那将是一生受用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发展性的作业,那将会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1、扩展阅读。新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阅读成为学生最经常的最重要的第二课堂如:我们在学习完巴金的《珍珠鸟》,可以读读他的其余作品,更可以读读其他作家的同名或同类作品,我想这其中让学生充分阅读的意义是远大的。

2、创造课文。学完一课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续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如:学完《穷人》,可设计了续写作业: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写一写桑娜一家的今后的生活。在学完《詹天佑》、《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走向生活》这一组课文,我让学生查阅有关他们的资料或者其他伟人的资料,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想。

总之,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让他们在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层次性、实践性、发展性的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篇2:减负下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校王文付2014-06-19

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自从2001年开始,到今天已有近十五年之久,在这十五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面对教育第一线的种种弊端和怪现象,我一直在寻思:究竟怎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怎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呢?怎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是学生最为渴望的呢?过去我不知,现在已还是不知,将来也未必能知。

篇3:关于减负背景下如何备课的思考

关学生和家长、教师一直期盼的, 当听到节假日不允许补课时, 于但真正实行时教师和学生都开, 心短时。减到要考试间的开心过, 后心情, 变得一想负竟很复, 减杂, 很紧张负不代表。减毕背江效苏出了, 更高的要求这对教师工作。在提景常该如何利用省这种背景下, 备课达我们应下州到减负提效的效果市呢?下面谈谈我的一如新桥中一些思考。、以课标为主何教材学线, 备“深”各教材章节内备陆容给我们的只是小个大的教学方向, 在一课能一味地接琴实际过程中, 受和照我们不的为搬, 主线要以, 正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思因讲不到教学要求, 位而导致既要防止考学又生重学要生的防的基止负础人担不为。牢地这固加需,

要教师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 对教材深度剖析, 挖掘教材内容,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调序、校正、变通, 创造性地驾驭教材。所备的课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思路要清晰。例如, 必

修一的第三章第一节和第四章可以整合在一起讲, 不仅用时少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整体的把握。另外教师要整体安排教学进程, 分散难点, 分解压力, 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与学生换位思考, 备“透”学生

在备课中, 要与学生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备课中注意以下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学活动这样设计, 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有哪些?针对不同回答, 该采取什么对策?……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了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太大的精神压力。

三、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搭建平台, 备“活”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学习应该是在他人 (教师等) 的协助下, 形成一种独特信息的加工过程, 以建构出更符合意义的东西;关于学习的条件, 要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主体作用, 要强调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学习。备课中要体现四个转变: (1) 把单一知识传授的过程, 转变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综合的过程。 (2) 把教学中对前人知识的复制、生产、加工、包装的过程, 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 (3) 把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过程, 转化为知识的检索和探讨的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4) 将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化为为发展而学习, 为创造而学习的过程。

四、确保为教学服务, 备“好”教学硬件和软件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其特有的丰富的信息, 方便易用的交互环境, 形式多样的虚拟性学习平台, 多边性、全时性的共享资源,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主导性学习动机,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凸显其主体地位。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主体动机强度的增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 善于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有利于构建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在此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思考如下问题:找到的资料是否能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对学生理解、思考、研究是否有帮助?画面效果是否好?能否找到更好的?什么地方应该剪切?资料放在哪个环节合适?这些资料是否适合我用?另外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 教师在课前应对多媒体教室或常规教室中的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调试好, 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 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时是不同的, 教师在备课中, 要考虑到“随机应变”, 从多种角度预案, 确保在教学过程运行正常。

五、以合理有效为标准, 备“精”作业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 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 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笔者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三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1. 精选生物作业, 使学生脱离“题海”。

从浩如烟海的生物题中精选作业, 确实是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 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 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 特别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 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 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 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 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 适时选配一些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 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 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 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 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 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2. 作业设计类型多样性。

作业设计注重形式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去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学生除了实际的课业负担大外, 我想负担还是一种心理感受, 不喜欢而被动强迫其完成, 就会变成负担, 如果喜欢什么,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 怎么会成负担?机械、重复、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多起来后, 学生当然感觉课业负担重, 所以课后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3. 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做一些课堂作业。

篇4:减负背景下增效是硬道理

关键词:减负; 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12-001

减负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家长们则喜忧参半,老师也更多的是担心。减负减去的是机械的劳动,增加的是智力的筹码。可以说减负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现在我就结合这段时间的思考,来谈谈在减负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减负下“增效”势在必行

“减负”不单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舒服一些,而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出更强的能力。于是我们老师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道难解的数学题:5-2=?,5是指5天的在校时间,2是指2天的在家时间。2天在家,学生能否自觉合理地安排时间?能否劳逸结合?能否保证在校的学习效率?这些疑问无从给出明确的答案。学生在家,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孩子。而老师则更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所以撇去这2不算,5就显得尤为重要。5-2到底等于多少?关键在于如何抓住这5,提高这5的效率。作为老师,我们既要让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又要面对高中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课程紧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上花更多的工夫,在教研上下更大的力气,切实在5天的有限时间内,实施高效教学。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二、课堂增效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会涉及三个层面:课堂、教师、学生。所以要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我们都知道,课堂是进行教学的载体,教师和学生是其中的参与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但我认为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参与率高、教学效率高、达标率高才是减负增效的核心与归宿。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增效”的具体措施。

1.优化课堂结构

一节课45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逻辑结构是教学的骨架,所以一堂课要有合理的课堂逻辑结构。譬如:第一,老师要有明确的师生活动,我们活动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活动哪些以教师为主,哪些以学生为主。第二,老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的各个环节然后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前后顺序以及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处理好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最后形成一堂顺其自然的课,便于学生接受。第三,教师要有合理的时空分配,挤干水分、清除泡沫、突出重点、拒绝拖课。

2.优化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课堂教学要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轉变,让学生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一味的填鸭式的输入教学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教学是以人为主体的理性活动,因此优化教学手段势必应运而生。譬如情景教学、暗示教学、合作教学、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把这些教学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积极地加以引导,必将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3.发挥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根据施教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才能,是构成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具有应激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即使我们老师课前多么精心地去备课,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还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合理的契合,借题发挥, 灵活地驾驭课堂尤为显示教师的功底。

三、增效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挖掘他们的潜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种高效的教学追求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首先它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花工夫花心思精心地去准备一堂课,但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教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使课堂有生命力,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敏锐感,能灵活地解决各种问题。当然这种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经过磨练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教研探讨,同时准确把握各种再教育的有利条件和机会,不失时机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地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减负”减轻了学生身上的包袱,把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但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减负不减质,不能亮完“绿灯”就闪“红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减负”的起点和归宿都应是提高教育质量。然而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是最主要的阵地,也是最直接与有效的途径。要减负增效就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当然提高课堂效率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它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灵活运用。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修正。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涛.提高课堂效率之我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周继红.中学课堂教学效率探析,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223~239页

篇5:减负下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积极课改,创设轻松、民主、自主的课堂氛围

数学的理想课堂,师生应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行为互动、观念互促、和谐共进。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放松更不能演化为放纵。实践中,放松,别忘了“明确的要求、到位的指导、适时的调控”,别让变了味的“活”、走了样的“动”迷惑了我们的理性,别让氛围轻松的课堂异化为“客客气气、忍气吞声”的“客堂”。只有致力于营造充分而又合理的放松情境,才会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开老师的手脚,才能构建轻松、民主教学的课堂。 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尽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角色;学生则应在“欲罢不能”的参与状态中,主动探索新知、主动与人交流、主动实践操作、主动尝试创新。特别在试卷评价课是高三最常见的课型之一,往往是以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昏昏欲睡,会的人不愿再听,不会的人还是听不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单一传授,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二、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实现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满堂灌”只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安慰,要使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教师必须先跳进题海,我们努力用教师的“增负”来换取学生的“减负”。实现有效教学,并不是要减少投入,而是不要盲目投入、无效投入。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多而教学效益低,其弊不在投入本身,而在于师生的所有精力、时间、追求都用在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以及超越身心承受力的加班加点上。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强迫灌输,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现象层出不穷。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视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对教师来说,其投入不仅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的少投入、少讲,完全依赖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有效预设。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教材、课标,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否则便不能超越传统教学的思维束缚。对学生来说,面临着学习方式从知识获取向智慧发展的转变。在死记硬背上多投入,只能增加知识积累,而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自身潜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创新上积极投入,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能力和智慧。

三、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四、引导学生掌握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会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篇6: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做到减负提质

东关小学

赵锦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 随之发生着悄然变化。

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内课外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也有一部分人或因操之过急、或因方法不当,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迷茫了,学生在课堂上迷糊了。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改“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

首先,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其次,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而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和行为仪表等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索、博闻慎思的学习品质,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的人格品质等。第三,“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符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高质量完成任务,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新课改“减负增效”理念最重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准备充分,搞好备课环节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二是备学生。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和差异,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例如:某班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的科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当上科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的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做实验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数学不仅考了82分,还是他唯一及格的学科。让我想不到的是,班上那几名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包括上一任课代表在看到他的进步,听到很多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表扬后,提出要用成绩和他争课代表的位子,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也渴望进步。一位同学的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是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的目地。

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一是由旧入新,注意引导得法。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过渡,不仅便于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而且能够减缓掌握新知识的思维坡度,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为学生顺利掌握新内容和构件新的认知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引导不得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因此,要重视过渡题的设计,力求过渡自然、巧妙,起到为新知识铺垫的作用。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道过渡题,题目是填运算符号:

18○3=6 180○30=6 1800○300=6

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三道题只能填“÷”?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二是使学生领悟,只有除法计算时,才有商不变的性质。由于学生很快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可以举一反三,顺利学习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是突出重点,注意由浅入深。例题的讲解,是学习新课的关键,因为例题是学生练习的示范性题目,学得好,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反之讲会给学生造成练习上的困难,因此,讲例题时,教师应该对例题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例如叫“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成数,得到的积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是重点,也是转折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才不会产生“对错位”的错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和启发,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和掌握。在例题的教学上,教师更必须通过启发、引导、点拨,多角度地引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能讲得教师一定不讲,让学生主动的讲解。对于复杂、深奥的难点,应按照这个难点知识的层次,逐层分散,逐层铺垫,放缓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心理负担。

三是形式多样,注意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是时间区分合理,注重课堂结构。一堂课45分钟,实践证明合理的区分方法是:10—25分钟讲新课,10分钟与学生互动,10分钟用来练习巩固和反馈。这叫一课一得,精讲多练,作业当堂完成,课后学生自学复习和预习,没有作业负担。教师讲的精练而轻松,学生学得牢固而轻松,我觉得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其实每节课的新的知识点就那么一点点,而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能掌握,于是唠唠叨叨,反反复复地讲,甚至填鸭式和满堂灌,致使学生厌倦而疲劳,反而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三)有的放矢,搞好练习环节

一是增强习题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有很大关系。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及时进行巩固性的联系,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

(1)尝试练习。

52800÷400 8060÷620 83310÷260(验算)

(2)判断。

下面两竖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80÷50=7……3 4900÷300=16……100

(3)加深题:

根据400÷25=(400×4)÷(25×4)=1600÷100=16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算:

9200÷25

在这3题练习中,第(1)题是基础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这步主要为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第(2)(3)两题中提高了练习难度,可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的水平。

二是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下面是我在乘法教学中所举开放性练习例子。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A、3+3+3+3=()×()

B、3+3+3+3+4+5=()×()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3×8、4×6、6×4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2)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练习。

A、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3568、938……

B、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56□

B在A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篇7:减负下

策略与实践

摘要: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从调查初中数学练习现状入手,就数学有效练习的设计开展研究和实践,初步构建了有效练习的设计模式,形成了练习设计的六种策略和两大基本类型。

关键词:有效练习;设计;策略;类型

作者简介:程珍妮,任教于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一、研究的背景

1.基于初中数学练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初中学生数学练习训练中高耗低效的问题比较明显,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1)课外练习多,课内练习少;(2)机械重复多,实践探究少;(3)统一要求多,自主选择少;(4)现成练习多,师生设计少。

2.基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从国家到地方不断重申减负令,社会大声疾呼,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减轻。我们认为升学压力重是根本原因,由此引发学生的练习量多效率低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体现。如何寻求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路径呢?我们认为从研究练习着手,有必要反思传统的“练习观”,树立新型的“练习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有效练习。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2.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有效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本文就练习的设计与实践的两个维度开展初中数学有效练习的研究,初步构建“有效练习设计模式”。

1.“有效练习设计模式”的基本要点

(1)以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有效教学、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

(2)改革练习取材源于教材的传统方式,采用教材、旧题、生活、创意等延伸式取材的方式。

(3)改革传统练习为教师布置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作法,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练习创新设计。

(4)吸取和采用有利于本模式的其他练习设计方法。

2.有效练习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整体性策略

数学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考虑学习过程中的再认与再现,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就其形式而言,一般有课前准备练习、当堂检测练习、课后自主练习、假期实践性练习。

(2)自主性策略

练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从事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利用课内、课外练习积极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是数学练习的意义之一,也是有效性体现的保证。

(3)趣味性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效率就高。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必须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练习内容变得丰富、新颖。这种带有趣味性的练习,会让学生对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使其在练习时集中注意力,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练习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

(4)差异性策略

新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因此练习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尊重差异,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延伸题目的功能,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5)生成性策略

课堂是丰富的、综合的动态过程,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为此,教学过程中练习的设计不能机械,而要有弹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灵活地处理预设的练习,更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加工,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品质。将练习的延伸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上,这种生成性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6)应用性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从数学应用性的角度出发,在练习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使一些枯燥的练习赋予生活气息,充满生命活力;二是要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设计的基本类型

根据练习的功能与目的,我们将数学练习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突出教学目标为主的即时性练习,练习设计紧扣新知,做到有的放矢。与传统练习相比,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化练习,强调内容的目标性,反馈的及时性,形式的开放性,难度的层次性;另一类以突出自主发展为主的延伸性练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活动,具有主体性、探究性、互动性、合作性、过程性等特征。

(1)围绕教学目标的即时性练习

①课前准备型练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开头是否顺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知识掌握、训练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规律,适当创设迁移情境,精心设计准备练习,让学生精巧地练,为后面的新课作铺垫。这样的准备练习安排的训练时间大约五分钟左右,为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构筑起支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②当堂检测型练习

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是学生在完成一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不小于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目标达成练习。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使知识尽快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的设计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练习应低起点,多层次。通过教学目标当堂检测练习情况的反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掌握状况。同时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③课后补进型练习

此类练习主要针对学生在当堂检测中暴露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选择性强化练习。给部分练习犯错的学生一个重新理解、掌握知识的途径,并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④巩固加深型练习

此类练习一般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练习着重体现基础性、开放性与层次性,既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锻炼与提升,又符合中下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⑤诊断矫正型练习

这类练习主要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纠错,可分为基础知识纠错,解题方法纠错,书写规范纠正,解题策略纠正等板块。每周收集一次,编成练习让学生纠错。这种来自于学生真实现状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展现自身能力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纠错的有效性,达到知识“周周清”的过关目的。

(2)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延伸性练习

①自编新课型练习

新课后,学生先梳理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再结合知识目标改编或自编三题。改编题目是学生模仿例题,变换一些数字、字母和符号编出一些题来。自编题目是学生能够根据一些条件创造性地编拟—些数学习题,在学生自编过程中有时可适当加点要求。操作方式—般将学习基础相差一层的两人结对。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设计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②合编单元型练习

—般先将全班学生按异质的原则分成8组,每组6人左右,然后每位同学根据知识内容,每人提供选择题4道,填空题4道,小综合题(包括作图、改错、简答题等)4道,大综合题1道。试题来源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本,认真研究课本中的习题特别是例题,要求大多数学生能够模仿例题,变换一些数字、字母和符号编出一些题目来。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练习中的典型题目,特别是一些错题,根据它们编拟一些变式题。再者可以通过查询书面或网络资料后创造性地编拟一些数学习题。最后小组通过挑选,编制出一份理想的试卷,并在小组间互测互评。

③课外实践型练习

这类练习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实践,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数学的结论或结果。因此,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想象、思考、探索和求新,从而增强自身的创造性。课外实践型练习主要有设计操作类、测量方案类、调查统计类、信息查阅类等。

④感悟反思型练习

这类练习相对来讲对学生提出的自我监控要求比较直接,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也可能不

多,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数学学习。一般有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

总之,有效练习研究始终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练习有效性研究探求减负提质的教学路径,让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升华,技能在练习中掌握,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练习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伊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外练习的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2005(1~3).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篇8: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减负增效战略

关键词:营改增,减负增效

根据国务院下属有关部门的决定和部署, 我国的“营改增”政策于2012年初开始在上海地区的“1+6”行业进行试点, 并于同年8月起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北京等十余个省区;随后自2013年8月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开始推广至全国范围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营改增政策已经在国内迈入了全速推进的阶段。营改增政策的推行, 不仅对深化国内的财税体制改革有重大的意义, 对推进结构性减税,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也有着积极作用, 营改增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的专业化和升级。

近两年的营改增政策虽然有着减轻相关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和诉求, 但是在实际试点的过程中, 试点涉及相关行业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税负增加;这显然同国家战略发展的取向不符, 也对营改增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 本文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一些剖析并提出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推行虽然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 促进了相关产业向专业化和精细分工方向迈进;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纳税人税负增加、成本上升的问题。

(一) 纳税人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般纳税人税负上升的因素主要在两个方面:首要原因便是实际承担税率的增加。根据有关学者的数据调研, 营改增推进过程中普通纳税人的名义税负都存在着一定水平的增加。以物流行业为例, 在营改增的实施中, 其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从营业税的3%变为增值税税率的11%。由此可以推算出, 假如在不考虑进项税额抵扣作用的情况下, 其实际的税负要远远高于原来3%的税率。即使考虑到进项税额的抵扣作用, 在其作用不甚明显的情况下, 大部分企业仍会出现税负增加的问题。根据上海市营改增试点的调研显示, 上海市物流行业在调研截止日共实际缴纳增值税23亿元, 按照营业税纳税方法算出的应税额要多出1.2亿元。根据对上海市物流行业的调查, 其缴纳营业税时期的税负负担率要低于2%;而在推广采用增值税后, 即便相关的进项项目能够得到抵扣, 其实际的税负负担率也将上升到4.2%, 税负的上升幅度较大。

第二个原因便是实行增值税后, 企业能够获得抵扣的进项项目不多。原有的营业税征收行业, 在转征增值税后, 都有着无法取得进项的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在试点之前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在增值税进项中扣除, 而只能够按照一般的计提折旧的方法来摊销其成本。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 对于许多大中型企业, 其存量资产数额很大, 在未来期间发生大额资产购置的可能性比较低, 因此, 其实际所能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十分有限。二是劳动力成本无法抵扣。原有的营业税征收范围内企业, 其大多都是人力密集型行业, 人力成本占比较高。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以及企业在此项不断增加的投入;企业如果不通过合理手段转移税负, 未来将面临很高的成本和税负压力。三是路桥费、燃油费等很难实际抵扣。路桥费作为“营改增”试点转型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身并不在试点的范围内, 因而也无法得到抵扣。而像燃油费等成本项目, 虽然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但在实际的执行中许多的小型加油站并不能开具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产生了企业获取发票困难和无法抵扣的问题。

(二) 营改增过程中存在着各业务环节税率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

以物流行为例, 在非试点的地区, 营业税条例将物流行业划为物流业还有服务业两大税目。许多有着综合物流业务的企业由于税目、税率的不一致, 发票不协调、不一致等, 严重困扰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即使在试点推行之后, “营改增”方案依然对物流业设置了两类不同税率的应税项目。这不仅妨碍了物流行业实行综合化发展、一体化运作的发展需要, 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实际的税收征管难度。许多大中型规模的企业, 其普遍存在着混业经营、一体化运作的客观现实, 现行的对应税项目的区分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做到。加上国家税务部门对混业经营纳税人从高适用税率的现实;一些从事低税率业务的企业业务项目要从高适用税率缴纳征税, 这就增添了企业额外的成本, 使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营改增之后, 面对企业名义税负增加、可获得进项税额抵扣不足以及营改增业务涉及业务环节多, 税率复杂的情况, 企业需要实行更加高效的经营管理, 加强内部控制实施, 有效应对, 才能够消化“营改增”实施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减负增效的战略与对策

(一) 强化经营管理, 加强内部控制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对于降低试点过渡期企业的经营成本, 保证营改增顺利实施及效果的实现, 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应对营改增政策变化方面, 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制订和完善符合增值税管理要求的内部体系。在增值税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同营业税征管下企业的管理有很大不同;企业应根据增值税核算的要求, 确定增值税税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以及相应的发票管理制度, 建立完备的发票开立、使用、交接手续, 严格杜绝虚开发票事件的发生。应尽量及早取得供应商应提供的增值税发票, 并提高抵扣发票的交接效率, 及时获得抵扣。第二, 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及属性, 以适合增值税征管的特性, 规避混业经营的不必要成本。许多企业其自身业务牵涉多个行业以及多个子税目;因此, 在增值税推行的背景下, 企业可能需要重新梳理和调整期业务流程, 以适应增值税征收和监管的要求。对于企业在业务中提供的一揽子服务中涉及到不同税目和税率的, 应当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的界定, 合理的设计合同, 对业务价款、税款、发票等项目作出科学、明确的规定, 以避免额外的税务负担。第三, 实施税务风险的评估活动。针对营改增过渡期的复杂状况, 企业的税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 同时可以委托外部的中介机构,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税负现状做定性和定量评估, 有效规避非必要的税务风险和税务负担。营改增后, 所涉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税务的核算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 企业也应当尽快通过培训提高其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及时熟悉增值税的业务工作。

(二) 有意识的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强化节税效果

增值税征收的复杂性, 要求企业必须实施合理的纳税筹划, 才能减轻税负压力, 提升自身的效益水平。

税务筹划的首要目标便是最大地争取多的进项税额扣除。首先, 一些涉及到多门类业务项目的企业, 其增值税适用税率存在差异的, 可以保留核心和有竞争力的业务和项目, 将附属的其他业务外包给有关企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还能够获取外包公司的进项抵扣。即使外包的公司被定义为小规模纳税人, 企业也可通过要求其采用代开发票, 来取得进项抵扣。企业实施这种做法, 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环节, 还能够增强进项项目的抵扣效果, 实现一举两得。其次,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燃料项目时, 应尽可能挑选那些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企业, 从而实现增值税投入产出的配比, 获得更多进项抵扣。再次, 对于成本支出中有关的劳动密集型支出, 应尽可能交由属于增值税纳税人的专业服务公司办理;这样, 在同样的成本水平下, 企业也可以获取增值税发票, 从而享受到增值税抵扣的效果。最后, 对于企业分散采购难以取得专用发票的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即企业先大额采购, 获取专用发票, 然后再分散使用。当然, 采用此种办法应考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资金的占用成本。

企业同时还应当争取差额纳税的优惠措施。增值税差额纳税指的是纳税人遵照有关营业税差额纳税的政策, 以其取得的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规定项目价款外的余额为销售额据以征税的方法。为了确保营改增施行后上述政策的继续实施, 最大程度享受优惠的纳税政策;按照营业税政策差额征税的企业, 应当在“营改增”实施后及时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并办理相关手续, 以继续享受上述优惠政策。企业同时还要合理掌握增值税的抵扣期限要求。增值税条例规定企业应在相关专用发票开具的180日内到税务部门取得认证, 并于认证后的下一个申报期进行抵扣。逾期的, 不得作为合法抵扣凭证, 也不得计算抵扣因此, 企业要加强增值税票的取得和认证效率, 以便尽早的进行抵扣。同时, 对于“零税率”和“免、抵、退”“即征即退”等有关政策, 企业应及时了解, 并办理有关资格认定。

(三) 创新固定资产利用方式

针对固定资产无法取得抵扣的状况, 企业应当多样化其利用方式。在实行“营改增”后, 企业可以采取融资性售后租回办法, 解决现有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的问题。在融资性售后租回中, 出售资产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 而租回业务则可享受税收抵扣以及超过3%部分的即征即退政策。企业如果选择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上述业务合作, 则不仅能够达到融资的目的, 还可以解决固定资产的抵扣问题, 有效降低经营的成本和支出。对于新增固定资产的使用, 企业则可以选择融资租赁的办法来取得。在融资租赁方式下, 交易双方都能够获得税收的抵扣或者返还优惠, 较之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要更为经济合算。

减税减负是营改增的核心目标之一, “营改增”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也有助于国家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和升级目标,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诸如税负一定程度的上升、各业务环节税率不一致,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持续性的政策改革工作和企业自身的合理应对, 能够最终消除这些不利性的因素, 实现营改增工作的顺利推行和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银峰.“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物流技术.2014 (17)

上一篇:职场人生感悟励志文章下一篇:沙山小学校史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