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青岛市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

摘要:从个人困扰到公共教育议题,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多项减负政策破解义务教育内卷困境,并通过多方联动,系统治理学生过重的校内负担和校外学科培训负担,虽然家长的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但学校作为减负政策执行的主阵地,在执行方面仍存在诸多阻滞问题,不利于政策承载的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有必要对减负政策执行阻滞问题的现实性和前瞻性予以考量。基于此,本文以青岛市M区为调研范围,提出三个问题: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的核心四要素,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阻滞的深层逻辑是什么?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政策执行出现阻滞?本文以访谈为主,问卷为辅,按照“基础研究—实践研究—策略研究—总结反思”的思路,对本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包括主体抵制和客体抵制在内的抵制执行;执行主体基于利益考量对政策做出有限响应,重显轻隐、重量轻质的选择执行;忽视个体、城乡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机械执行;务虚不务实的敷衍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替换执行。结合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现实问题,对史密斯过程模型做了契合性分析,在访谈、问卷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当前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背后的深层逻辑:首先由于政策本身缺乏合理性、协调性,以及政策文本的话语体系缺陷使减负政策在制度上的强制性、约束性遭到折扣;其次减负政策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主体之间存在零和、负和博弈以及执行者教育理念和非权力影响力等个人特质的差异对政策执行的阻滞产生消极影响;另外,目标群体对减负政策的认同障碍、参与政策执行的程度低、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执行的效果造成负效应;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小环境的差异影响,传统文化、就业环境等社会大环境的累积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最后根据当前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表现形式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增强政策的合理性、协调性,优化政策执行工具,完善政策文本话语体系;强化监督执行机制,搭建和谐博弈平台,提升执行者个人特质;增强目标群体的认同感、家庭教育能力,扩大参与路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教育小环境、优化社会大环境,为减负政策的执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减负政策;政策执行阻滞;治理策略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1.3.2 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

1.3.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研究

1.3.4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小学生减负

2.1.2 小学生减负政策

2.1.3 政策执行阻滞

2.2 理论基础——史密斯过程模型

2.2.1 史密斯过程模型的内涵

2.2.2 史密斯过程模型在本研究的适应性

第三章 青岛市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及其阻滞表现

3.1 青岛市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及执行概况

3.1.1 M区小学教育概况

3.1.2 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梳理

3.1.3 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概况

3.2 青岛市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主要表现

3.2.1 减负政策的抵制执行

3.2.2 减负政策的选择执行

3.2.3 减负政策的机械执行

3.2.4 减负政策的敷衍执行

3.2.5 减负政策的替换执行

第四章 青岛市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分析

4.1 政策自身方面

4.1.1 减负政策缺乏合理性

4.1.2 减负政策缺乏协调性

4.1.3 政策话语体系存在缺陷

4.2 执行机构方面

4.2.1 执行部门监督机制不完善

4.2.2 执行主体存在多方利益博弈

4.2.3 执行者个人特质存在差异

4.3 目标群体方面

4.3.1 目标群体政策认同障碍

4.3.2 目标群体参与程度低

4.3.3 家庭教育能力不足

4.4 政策环境方面

4.4.1 教育小环境的差异影响

4.4.2 社会大环境的累积影响

第五章 青岛市M区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治理策略

5.1 政策自身方面

5.1.1 增强减负政策的合理性

5.1.2 增强减负政策的协调性

5.1.3 完善减负政策话语体系

5.2 执行机构方面

5.2.1 强化机构监督体制建设

5.2.2 搭建主体和谐博弈平台

5.2.3 提升执行者个人特质

5.3 目标群体方面

5.3.1 增强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

5.3.2 扩大目标群体的参与路径

5.3.3 提升目标群体的家庭教育能力

5.4 政策环境方面

5.4.1 改善教育小环境的差异影响

5.4.2 优化社会大环境的累积影响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生问卷

附录 B:家长问卷

附录 C:访谈提纲

附录 D:五项管理实地督查要点

致谢

上一篇:民政服务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大专护士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