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讲义

2024-05-07

顶板管理讲义(共8篇)

篇1:顶板管理讲义

剖析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顶板管理方法

庞节民

(贵州金黔矿业集团兴旺煤矿)

摘要:顶板事故是煤矿中最常见的事故,经常会影响到煤矿的正常生产,在煤矿井下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本文对煤矿顶板事故的形成条件及过程和顶板事故的原因作了分析,并从矿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安全生产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煤矿顶板;事故;预防;安全管理

1、前言

矿井顶板事故是井巷掘进、生产过程中多发性的事故,这类事故的后果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实践证明,顶板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底板的监测,掌握其活动规律,把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顶板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深入现场、总结和分析常见顶板事故原因和条件,加强顶板管理,杜绝或减少顶板事故,是做好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煤矿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

煤矿在地下开采,直接受上覆岩层压力的影响。因开拓、掘井或采煤,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造成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及四周的煤、岩体上,一旦超过巷道或顶板的支撑力,轻则会出现顶板沉降、片帮、支架回缩,重则就会发生底鼓、冒顶、断梁折柱、巷道压垮等现象。顶板事故形成与地质构造、顶板性质、支架支撑情况、推进速度、操作程度和生产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

3、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局部矿山压力(多为直接顶或伪顶)作用下,由于局部空帮、空顶或支护不当、不及时支护造成煤、岩局部垮落而造成局部冒顶;由于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可缩量小,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使采、掘、维修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而造成大冒顶。

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好,悬顶面积大;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如先回承压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的冒落,或大块岩石推倒支柱,使临近破碎顶板失去支托而造 成局部冒顶;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架密度不够。木支架、棚腿、顶梁以及点柱的坑木直径太小,初撑力不足;在遇到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顶板松软、破碎等)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也易造成局部冒顶;开采深度、煤层倾角、水、开采方式、断面大小等都会影响顶板的稳定性;炮眼要布置合理,装药量合适,防止放炮倒棚子;支护不及时,围岩暴露时间长,会因风化、变形及水的作用降低围岩强度,而引起围岩破坏、冒顶;管理不到位、违章作业,不坚持敲帮问顶、空顶作业等均会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4、煤矿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4.1、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坚持使用前探梁。锚网喷巷道放炮之后,进行初喷砼或打锚杆,做为临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联合支护要保证质量,锚杆要穿透岩层,垂直打入,锚杆的角度要不大于允许误差值,使锚固力达到设计要求。对采煤工作面,空顶距要符合《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规定,爆破后要敲帮问顶并打好临时支柱、托棚或戗柱,移溜后及时挂梁支护,支柱要及时架设。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及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要及时,回临时柱要先支后回。发现支架有断梁坏柱要及时更换并运出。顶要背严、背实,对漏顶、片帮地段更应加强支护。

4.2、合理装药、放炮

放炮地点附近的支架放炮前要加强支护,炮眼的布置方式、深度、角度、位置合理,装药量适当。一次放炮数量和炮眼长度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要求,只有这样,放炮才不至于崩坏工作面设备和支架而引起冒顶事故。

4.3、措施得力、严格执行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其措施要抓住重点,切实可行,并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修订、补充措施。特别是顶板管理,措施部分要行之有效,既要有经验理论数据,又要有科学依据,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目的。遇到工作面来压或地质变化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迅速落实。

4.4、正规循环作业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预防冒顶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工作面推进(掘进)速度缓慢,顶板裸露时间长,压力容易集中,支架受力大且不均匀,当顶板压力超过支架支撑力时,就会发生变形、下陷或压死,支撑作用迅速下降,造成片帮、2 冒顶事故。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顶板裸露时间短,顶板压力小,支架不易变形、损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4.5、落实规章制度

为实现安全生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要追究责任,减少或杜绝顶板事故发生。具体制度如下:

现场交接班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尤其是班组长、安全员、瓦检员要进行现场交接班,特别是本班遗留工程中注意事项及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敲帮问顶制度。工作前和工作中坚持敲帮问顶,对地质变化地点及压力集中区次数要增多,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处理。

验收制度。每班由队长或跟班区长、安全员对当班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及落实安全措施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限期整改。

顶板情况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顶板情况分析会,总结推广好的顶板管理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其它方面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梁柱检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等等。4.6、掌握顶板活动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注意顶板观察,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做好顶板来压预报。从一些顶板事故经验中以及实际现场观察,绝大部分顶板事故发生之前是有明显预兆的。事实上,组织开展矿压监测管理工作,掌握片帮冒顶预兆的规律,进行顶板活动的预测预报,超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顶板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7、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和“生产服从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充分认识到加强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和掌握顶板压力形成机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提高整体队伍的技术素质。加强安全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堵塞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新工人要特别注意加强培训教育,坚持帮带制度,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警惕,逐步学会分析、判断和处理顶板事故能力。

5、工作面日常安全管理的重点

日常顶板管理的重点是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保证工 3 程质量。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1、支护密度和控顶方式的选择

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采场周期性来压明显程度、来压强度以及来压前后顶板的变化情况等,确定支护密度和控顶方式。

5.2、生产过程中采煤与控顶之间的定时关系

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采场,强调支护、采煤、控顶平行作业,尽可能缩小采煤、回柱放顶操作间的距离,以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周期来压较明显的采场,在来压前后采取不同的时控关系组织方案,来压前不宜采煤、放顶同时作业,来压后应当采用采煤、放顶保持最小错距平行作业。

5.3、采场来压前,加强支护质量管理

保证支柱有足够的支撑力,防止支柱倾倒。采煤工作面顶板日常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现场管理,支护要适应采场来压及顶底板变化情况,采取正确的辅助性支护措施,充分发挥控顶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防止各类冒顶事故的发生,除应掌握顶板来压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意识,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加强支护管理,保证围岩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岑传鸿,顶板灾害防治.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2]张宏、欧阳昶、韩强、王耀德,王庄煤矿炮掘巷道支架防倒装置的研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02).[3] 董方庭等.井巷设计与施工(修订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4

篇2:顶板管理讲义

一、顶板事故隐患分析

构造带自身围岩强度低、采掘面遇到的较小构造在精查报告和补勘资料不能提供及时性预测、过构造带时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时间长、支护参数不合理、工人违章漏支或少支、开采地质条件多变,造成矿压显现相差较大,掌握规律不够等造成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顶板冒落。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失修巷道等地点。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地区,如断层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附近是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

1、地质条件等因素

掘进工作面影响顶板事故因素主要是工作面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在以上情况下地质条件较差是顶板事故的主要因素。

2、其它主观因素

(1)工作面的支护参数是否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也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2)掘进工作面是否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提前预测顶板事故是矿井顶板事故因素之一,例如在工作面安装矿压监测仪监测顶板变化,为预防顶板(冒顶)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数据,在采煤工作面支架上安装测压表,监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在掘进工作面安装顶板离层仪,监测顶板下沉等。

(3)在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也是矿井顶板事故的因素之一,例如采取打点柱、联锁棚子等方式加强支护,工作面过断层等情况时是否编写专项安全措施等。

(4)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员工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意识,员工是否能熟悉掌握和判断采掘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预兆是矿井顶板事故另一因素,如煤壁片帮、放煤炮、顶板裂隙加深、加宽、顶板掉渣、漏顶、岩层发出响声、顶板离层(敲帮问顶时发出“空空”的响声),顶板淋水加大、巷道及支护变形等现象。

二、矿井顶板事故分类:

顶板事故是指在采掘过程中,顶板意外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事故。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1、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伤亡1—2人的冒顶。多发生在地质破坏带附近、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交岔点。

(1)地质破碎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地质破碎带及附近的顶板裂隙发育、破碎,断层面间多充以粉状或泥状物,断层面都比较尖滑,使上、下盘之间的岩石无粘结力,极易造成局部冒顶。

(2)掘进巷道交岔处的冒顶:由于巷道在开岔口的时候,巷道面积较大,开岔处巷道容易形成煤岩分层,分层后就形成顶板离层,如不及时支护,就形成大面积的离层,导致冒顶。

2、大型冒顶:大型冒顶是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3人以上的冒顶。多发生于局部冒顶附近及地质破碎带附近。

(1)地质破碎带(断层、褶曲)附近。在这些地点顶板下部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

(2)倾角大的地段。这些地段由于重力的作用,岩石倾斜下滑加大。

(3)顶板岩层含水地段,这些地段摩擦系数降低,阻力大大减小。

(4)局部冒顶区附近也有可能导致大冒顶。

3、顶板事故预兆: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经常有压力显现现象,一般在来压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响声:顶板下沉,矿山压力剧增,掘进头支护材料变形、断裂、弯曲,并伴有响声。

(2)掉渣:顶板严重断裂时,顶板出现掉渣

(3)片帮:巷壁受压加大,巷壁片帮比平时严重,露网片,网片严重变形。

(4)裂缝:岩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隙,巷道扭曲变形,浆皮脱落。

(5)离层:采用敲帮问顶的方法,如顶板发出“空空”声说明浆皮与岩体脱离,易冒顶。

(6)瓦斯涌出量增大。(7)有淋水。

三、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顶板事故及威胁程度、范围分析

1、冒顶事故存在地点:掘进工作面多发生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

2、风险分析:矿井顶板(冒顶)是我矿造成危害严重的危险源之一,矿井顶板(冒顶)与支护强度是因果关系的,支护参数不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3、矿井顶板事故威胁程度分析

矿井顶板事故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2)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3)在有瓦斯涌出区域附近发生顶板事故将伴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4)如果是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掘进工作面的冒顶事故一般规律(1)过地质构造带。(2)开窝、贯通、过老巷时。(3)直接顶较厚的锚网(索)巷道。(4)复合顶板。

(5)受采动等因素影响的工作面。

2、在通常情况下冒顶有以下预兆:压力大,爆破或截割后常出现放煤炮、片帮、掉顶、漏顶;支架变形,棚腿蹬出,背板折断;点柱开裂或折断;螺纹(钢筋)锚杆托板变形折裂、锚杆、锚索拉断;片帮、底鼓;喷浆体开裂掉渣;顶板出现裂缝,甚至有断裂声,顶板离层指示刻度值超过警戒线;锚杆拉力计压力指针刻度值超过锚杆设计锚固力。

3、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1)综掘工作面煤、岩性质,矿压规律及周围巷道关系等相关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

(2)根据掘进工作面煤、岩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3)过老空及破碎带应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支护措施。(4)劳动组织科学合理并严格组织施工,当班作业当班支护至迎头。

(5)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现场管理,护帮和护顶锚网锚索按作业要求同时跟进,杜绝盲目生产的思想观念。

(6)要坚持做锚杆拉拔试验和锚索的锁紧力试验,并做好锚杆(索)矿压监测记录。抽查锚杆(索)锚固质量。锚杆必须垂直于顶板,各种技术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作好记录,发现隐患时,立即停止掘进,撤出人员,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

(7)超宽超高巷道要根据情况采取增补锚索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措施。或采用加长钢筋托梁或锚索进行补强。顶板铺网时,要拉直接紧,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8)严格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并有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9)掘进工作面巷道开口和巷道贯通期间,组织相应领导小组,现场跟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10)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有关规定。锚网喷巷道必须按作业规程施工,各种技术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增加锚索之护。

(11)加强巷道维修工作,修复旧巷道必须制定措施,严格执行由外向里、先加固后处理的原则,冒顶地带必须留有安全通道,严防冒落伤人、堵人。

(12)安监员加强三班检查工作,重点头要有专人把关,破碎顶板应严禁放炮或控制装药量,必须使用超前临时支护。

(13)必须积极进行支护改革,在高压区或破碎带中回采巷道维护困难,采用新型支护。

(14)强化干部现场跟班管理,提高跟班质量。(15)坚持一次成巷,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和暴露面积。

四、巷道交岔点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1)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落的区域。(2)开岔口应避开软岩、破碎带及地质构造带。(3)定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及施工措施。(4)执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五、支设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锚杆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间排距施工,锚杆至工作面迎头的间距必须小于锚杆的设计排距。

篇3:顶板管理讲义

关键词:煤矿,顶板管理,对策

三明市煤矿从2004年至2013年共发生60起事故, 死亡67人, 其中顶板事故44起, 死亡49人, 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3.3%和73.1%。据事故调查分析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空顶作业、工程质量差、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煤方法不合理等。为此, 分析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提出加强顶板管理, 预防顶板事故的对策措施, 建立煤矿顶板管理长效机制,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具有重要意义。

1 顶板事故发生原因

1.1 地质构造因素

三明市煤矿开采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一段和三段地层以及翠屏山组第一段地层, 各矿区顶板的岩性以泥岩、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细粉砂岩为主。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影响, 褶皱发育, 煤层形态多为不规则状, 常见有藕节状、鸡窝状、透镜状、瓜藤状和串珠状等。断裂构造发育, 断层不仅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 造成断层附近的岩体破碎, 还伴生大量的裂隙, 在断层两侧出现牵引褶曲、破碎等现象。各矿区穿刺构造、Z字形褶曲、不协调褶皱、紧密小褶曲或层间滑动构造等, 特别是小断层、小褶曲、节理裂隙特别发育是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煤层赋存条件差, 煤层厚度变化大, 难以形成正规的采煤工作面, 机械化采煤掘进和支护改革的难度大是三明市煤矿局部冒顶片帮事故多发的基础性原因。

1.2 空顶作业

巷道掘进过程中, 由于架棚烦琐、复杂、工作量大、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支护, 而且架棚巷道迎头放炮易引起倒棚, 工人不愿架棚支护;掘进工作面岩性变差时, 由于不想加大工作量影响掘进进尺, 未及时变更施工断面, 改变支护方式;使用耙碴机出矸的架棚工作面往往会出现耙碴机拉倒棚现象, 工人不愿及时支护等原因而造成掘进工作面迎头空顶作业。回采工作面急倾斜煤层采用斜坡采煤法时没有做好封塘工作, 工人进入封塘区内耙煤;煤层倾角大在放炮和出煤等工序中会崩倒支架或支柱没有及时补架;在遇见未预见的地质构造、采面巷道开口时, 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等原因而造成采面空顶作业。如2008年3月14日早班, 大田县某矿+280水平北东42#煤层运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冒顶造成1人死亡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作面支护不及时, 空顶距离太长, 在掘进爆破后, 未先将棚腿位置的矸石出完、架棚支护后再进行出碴, 而是将迎头爆落的矸石全部出干净后才准备架棚, 迎头空顶时间较长, 导致顶板脱落, 石块砸到作业人员身上;矿井管理人员安全检查工作不认真, 对工作面支护不及时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又如2004年1月3日早班, 清流县某矿三采区+150C17S采面发生一起冒顶造成1人死亡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当班班长在没有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 擅自拆除封塘闸进入封塘区内耙空区煤炭, 被随即垮落的空区顶板石块击中头部, 当场身亡;而且作业迎头只有一人操作而无人进行监护。

1.3 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进入作业地点作业或维修时, 没有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或敲帮问顶时没有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配合操作, 一人敲帮问顶, 一人观察顶板变化和安全退路, 并按照从近及远, 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与敲帮问顶工作无关人员没有撤出工作地点, 同一地点不能做不同的工作以免相互干扰。如2005年9月13日早班, 永安市某矿247斜井+110水平C16煤运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上帮煤层片帮击中头部造成1人死亡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当班带班班长进入待维修支护的作业地点敲帮问顶作业, 另一人在约10m左右地点锯木头, 在维修地点右边帮进行敲帮问顶时煤层和顶板突然滑落, 打到带班班长头部, 并埋住全身。又如2006年9月26日早班, 大田县某矿+400~+450回风巷维修巷道发生一起冒顶造成2人死亡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带班班长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作业人员上班进入+400~+450回风上山架棚时, 没有敲帮问顶工具, 没有敲邦问顶处理隐患, 未排除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 就拆除原有支架进行巷道维修作业。该矿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工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1.4 工程质量因素

(1) 掘进破岩后, 悬露顶板未及时支护, 支架歪扭、无挖腿窝等支架架设质量差, 或支在浮矸上, 或支架没有背实, 或支架间连接不好, 或支架支撑力不足产生断架;掘进时炮眼角度不当, 或装药量过大, 放炮时崩倒支架, 都会使围岩松动破坏圈扩大, 造成巷道来压;技术参数选择不合理, 巷道掘进位置选择不合理, 把巷道布置在软岩、断层带、破碎带或含水易膨胀岩层中。如2004年5月10日早班, 三元区某矿+770水平16号煤层顺槽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顶板事故, 造成1人死亡, 1人重伤。事故主要原因是工程质量差, 工作面支护方式不正确, 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在现场增补点柱时, 没有观察顶板来压和脱层情况, 没有把悬露大的顶板先打上点柱, 造成应力集中, 突然发生脱层冒顶。又如2008年3月28日中班, 清流县某矿五采区+400平硐南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因巷道顶帮岩石冒落而造成2人死亡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该工作面迎头遇到断层, 岩石较破碎, 当班作业人员开工前未认真观察巷道顶帮情况, 在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 就直接站在空顶的巷道下耙碴。该矿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 未编制+400南石门掘进作业规程。

(2) 在采煤工作面由于选择的支护形式不合理, 支护不及时, 支护质量不好, 支护密度不够、初撑力低、迎山角不合理, 行列不齐, 特别是在上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炮道处、老巷附近、倾角大的地段和地质破碎带附近支护质量不合格或未采用特殊支护;在巷道维修时拆除原有支护前没有及时加固临近支架, 未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永久支护, 修复支架没有遵循检查顶、帮, 并按由外向里顺序逐架进行。如2007年1月26日早班, 大田县某矿+225水平N33#煤层分斜坡回采眼发生一起冒顶造成2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是带班班长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架设单腿棚, 棚间距超宽, 背帮接顶不实, 棚径太小, 支护强度不够, 检修支架时未执行由外往里逐架进行修复的原则, 人员直接进入维修点以内作业, 且无指定专人观察顶板。该矿有关人员未履行好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整改不到位。

1.5 采煤方法不合理

采煤方法不适应煤层赋存条件和围岩性质, 回采顺序不合理, 未严格按照“从上而下, 从里往外”的顺序进行;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 无法形成两个安全出口和残采工作面切眼向上遇到压薄带或断层无法贯通上风巷时, 未采取高位贯通, 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2004年7月21日中班, 将乐县某矿五采区+123B4S探采工作面发生一起因煤层顶板冒落造成2人被困井下的死亡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当班工人违章作业, 擅自从厚煤沟下部向上开小眼, 破坏了煤层下部支撑, 致使大量煤从采面和厚煤沟新开的小眼冒落, 涌向顺槽, 将顺槽口堵塞, 导致当班工人自己被堵在采面, 窒息死亡。该探采工作面在回采前没有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未按规定报批;工程队在探采工作面未形成两个安全出口的情况下, 擅自进行回采;现场管理人员发现问题没有制止和汇报, 默许工程队回采。

2 煤矿顶板管理对策

2.1 正确选择施工方法

(1) 采掘工程开工前, 应做好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 根据现场和周边范围的地质条件和矿压资料编制符合实际的地质说明书;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工作面推进进度、研究和掌握煤层需要控制的上覆岩层范围及其运动规律、掌握各类支架的特性及其在不同生产现场所能达到的有效支撑能力、了解支架与顶板运动间的关系等进行顶板控制方案设计, 实现顶板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2) 根据地质说明书和现场掌握的资料, 针对现有的生产技术及开采水平, 科学地进行施工设计和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合理布置采准巷道, 优化巷道断面设计, 巷道应尽量布置在采动影响小、岩性好的围岩内, 避免布置在应力增高区或矿山压力显现较大的地方。在布局上回采顺序要合理、科学, 不同岩性的顶板、煤层厚度、硬度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或采煤方法, 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调整, 采取必要的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巷道掘进方面积极推行对顶板破坏较小的光爆等先进技术, 在开采急倾斜煤层时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

2.2 严把支护质量关

(1) 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是根据工作面的围岩和开采条件, 研究支承压力, 选择合理支护方式和采空区处理办法, 管好直接顶和老顶。从不同的煤层顶板条件和倾角条件、不同的地点考虑控制顶板, 针对具体煤层条件选择和用好支护手段, 支护要达到支得起、护的好、稳得住[1]。

(2) 采掘作业的全过程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到工作面必须先检查后工作, 发现活岩和伞檐要及时处理, 无法处理的要采取临时支撑措施;放炮后出碴、出煤、支护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 遵照先支护后出碴、出煤的原则。杜绝空顶空帮作业, 做到不用不合格的支护材料, 放炮后不撬掉危石浮矸不进入工作地点, 不加固好支架不放炮, 放炮倒架不扶好不继续工作。

(3) 采掘工作面必须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 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一要检查支架的架型、形状、尺寸、支架间距、支架间连接是否符合要求;二要搞好支架与围岩间的充填, 改善支架承载状态, 提高其支撑力, 减少围岩变形, 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三要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在爆破前应加固支架, 用连接杆把支架连锁稳固;四要及时支护, 缩小空顶作业面积与延续时间, 采煤工作面及时设置信号点柱, 观察顶板压力变化和来压情况。五要根据岩石煤层性质、支架和迎头距离, 合理布置炮眼、控制药量, 避免崩倒支架 (柱) 。六要积极推行巷道的支护改革, 根据矿压的特点、规律、大小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 积极推广巷道使用前探梁或撞楔等超前支护, 同时做好顶帮防护。七要对靠煤壁附近、放顶线附近、上下出口处、炮道线处、地质构造破碎带附近、倾角大的地段、淋水地段、巷道交叉点、掘进面10m内和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和关键地点, 都要提前采用木垛、挂网、架抬棚和密集支柱等特殊支护进行加固维护。八要采用微震仪、地音仪、超声波地层应力仪等仪器做好顶板压力观测和底板比压测定, 摸清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和底板破坏规律, 同时要做好支柱检修试压和实际支撑能力测定, 保证工程质量。

2.3 抓好顶板管理工作

(1) 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明确岗位责任, 提高责任意识, 做到每天每班认真检查工作面顶板和支护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将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 组织制订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煤矿顶板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 实行矿领导带班下井三联单制度, 要求技术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每班深入采掘工作面迎头检查作业规程落实情况和排查治理隐患, 发现重点监控隐患, 要采取跟班盯岗蹲防战术治理消除隐患。

(3) 开展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特别要做好采掘管理方面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结合矿井实际, 细化采掘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 督促采掘工人按标准组织施工, 每班按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验收, 让从业人员按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4) 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配备齐全煤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采取到采掘队跟班作业、以师带徒、参加专家授课、讲座、专业技术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 将先进行科学技术应用到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之中。

(5) 采煤工作面开采三角煤 (包括开采断层带、压薄带、鸡窝煤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的煤层) 、残留煤柱, 无法形成两个安全出口和残采工作面切眼向上遇到压薄带或断层无法贯通上风巷时, 采取高位贯通,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并报有关部门批准。根据顶板情况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及时支护, 严禁空顶作业, 安全出口与回采工作面相交处要打上木垛, 安全出口必须设有专人维护, 支架发生断梁折柱时, 必须及时更换, 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6) 推动矿井进行采掘工资改革, 将支护材料消耗、支护材料运输、支护工资等从采掘计件单价中剥离, 制定矿井巷道维修和采掘工作面支护管理制度, 按规定进行考核, 实行奖惩制度, 有力地调动采掘人员顶板管理积极性。同时将安全效果与采掘队工程款、各班组工程款挂钩, 与各级现场管理人员工资挂钩, 促进各有关人员自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自觉制止和纠正顶板管理的“三违”现象。

(7) 加强顶板管理安全教育培训, 让从业人员掌握敲帮问顶方法、前探梁支护和其他支护技术、判断顶板有无冒顶危险的方法、冒顶前的预兆、特殊地点的预防措施和处理顶板事故的方法等。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 通过开展采掘人员井下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老工人帮教、以师带徒、技能比武、管理人员到采掘现场分析讲解安全问题等活动, 提升采掘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3结束语

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除了掌握顶板管理规律, 采用先进技术, 正确选择施工方法, 加强支护做好敲帮问顶工作外, 关键要落实相关人员责任,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对顶板管理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才能真正管理好顶板。

参考文献

篇4: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矿井;顶板;管理;安全;效益;方法

1 煤矿顶板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大量资源多集中在深部。全国千米深井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地温、瓦斯、水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正在加大,制约煤矿发展采掘机械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

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较为明显的就是冲击地压的问题,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从强度、频率和规模上都会随着开采深度而上升。同时冲击地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会伴随着瓦斯突出、承压水等各种问题一同发生,它们之间会有互相的作用和叠加,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事故,这些灾害互为诱因给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更严重的挑战。其次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会原来越高,开采的深度增加会直接造成地应力的增大,地应力的增大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有直接的关系。再次,采场矿压也会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危险性更大,深部煤岩体的应力环境、变形与破坏特性较浅部煤岩体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层煤岩体的变形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岩体变形具有不连续性,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随着采深的增加,采场矿压显现强烈,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增加了支护成本。

在这种严峻的开采环境下就需要各煤炭企业对顶板管理工作提高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防治的作用。

2 煤矿顶板常见事故原因

2.1 地质问题

复杂的地理环境对煤矿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煤矿区域不同,地质结构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地质条件下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发生顶板坍塌以及冒顶的事故;煤矿如果处于地理环境较活跃的地方,顶板没有适当的加固,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加大。不稳定的地质结构的结合情况较差时,就会对煤层顶板的结构造成很大破坏,如果稳定的岩块发生垮塌,就会对顶板造成极大的压力,形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2.2 人员问题

煤矿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的限定进行,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煤矿规模较小的企业,极容易忽视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使施工技术欠缺,极易造成煤矿顶板坍塌或冒頂。

2.3 管理问题

煤矿的每个安全事故都会涉及到工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的监管部门如果只重视单位效益,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就会给煤矿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必将形成安全事故。

3 煤矿顶板管理的加强措施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安全和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对加强顶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加大投入

资金是必备的基础支持,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多设备和机械,这就对设备和机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炭企业要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首先必须加强对安全装备的控制,保证质量数量;另外要积极引进应用煤矿支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等,从科技上提升装备水平,在科技的支撑基础上,积极的与院校、科研所、厂家等密切合作,深入研究顶板支护的技术,不断强化支护技术,从而保障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

通过对某些煤矿顶板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结论,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松懈造成的,开采面的质量达不到标准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另外顶板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是煤矿工程采掘质量的基础,如何保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人员要找准重点,以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基本,全面综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从管理方面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另外在采掘工程管理中顶板安全性的技术是支护质量,这就对支护质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一旦支护质量出现问题的在验收时候一定不能放松。对于支护质量的管理人员来说,需要由技术性的人员参与负责,常见的即为由矿长组织生产副矿长、班组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对采掘面的支护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实行动态化模式的管理措施,从人员控制和管理方式上控制安全管理漏洞的出现,从而保障顶板管理的质量,保障煤矿工作的安全。

3.3 技术控制

在煤矿顶板的工作中技术是极为重要的,煤矿顶板技术应用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矿顶板的安全,煤矿顶板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管理的不当是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加强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针对不同的煤矿企业具体要求不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对工程开展状况组织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督,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程中遇见的技术问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进行及时的解决,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也要组织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评判解决,解决技术控制的根本性问题,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外部影响在煤矿生产中不可忽视,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能够尽可能的消除隐患,对煤矿的顶板进行有效的加固和处理,防止出现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3.4 重点监督

在煤矿顶板管理中,综合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人员对整个煤矿顶板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另外还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管理方式,由于顶板管理中工作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顶板管理的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人员选择着重点进行着重管理,例如采掘工作面是顶板管理的重点,也属于事故多发部位之一,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就需要对采掘工作面的放顶、过断层、周期来压、过老巷以及工作面收尾、掘进开门等环节严格控制,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且管理措施必须经过各个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制定。最大程度上的解决安全隐患,保证煤矿安全开采过程。

3.5 人员培训

人员作为煤矿工作中的能动因素,人员因素也是煤矿事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煤矿开采是一个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工作,这就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能够杜绝事故的发生,如何保障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这就需要将顶板安全管理及技术培训制定到员工培训计划中,对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及更新并合理、科学地应用到生产中,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3.6 检查监督

如果要减少煤矿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顶板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就必须成立煤矿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及时处理检查中的安全隐患。

3.7 创新实践

我国矿区巷道支护工作难度很大,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巷道支护方式上,建议采用锚、梁、网、喷、钢带、钢棚、注浆加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同时注重做好巷道底板水的治理工作,对于受动压扰动影响的巷道,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合理确定停采线等方法来加强顶板管理。

4 结语

在煤矿的生产中,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顶板管理的安全有效,就需要从态度上、技术上、人员上综合控制,不断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严格的控制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杨雪林.浅谈煤矿顶板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4(11):18-18.

[2]苏才.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46-147.

篇5:顶板管理总结

严格执行两级公司关于顶板管理的各项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办法,时刻监督检查各巷道顶、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情况,确保了三季度顶板安全无事故,现将三季度顶板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压观测

及时收集矿压观测数据,分析各巷道顶板的沉降及压力情况。从三季度的观测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我矿井下各巷道的顶板观测数据均未发生变化。根据矿压观测,定期分析顶板活动规律,同时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工作,摸清地质构造的变化,及时填图分析,及时提供地质资料,进行地质预报,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确定各采掘工作面支护形式。

二、规程措施

1、按照矿井、采区设计,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生产技术部组织队组及部室技术员,严格按照各项顶板制度对各类支护设计对现行的规程措施进行了审查,对规程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使规程措施更加切合实际。

2、严格根据规程措施要求对各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重点检查规程措施中有关顶板管理内容的落实情况。通过多次突击检查,各队均支护到位,严格执行了敲帮问顶制度,职工能够认识到敲帮问顶的必要性,从根本消除了违规施工的可能性。

三、临时支护

目前我矿有两个综掘工作面两个炮掘工作面,综掘工作面均采用了机载前探支护,炮掘工作面均采用前探梁临时支护。临时支护是顶板管理的重中之重,很多顶板事故都是因为没有架设临时支护引起的,而且在这一点上职工容易投机取巧,在割煤或放炮后不架设临时支护,而直接进行性永久支护造成空顶作业。

我矿充分认识到了临时支护的重要性,更知道这是一个要不间断强化的工作。为了达到消除空顶作业的目的,一方面严查井下的违章操作,专挑放完炮或割完煤的时间下井,检查各工作面临时支护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不间断的向各队宣讲临时支护的作用及各类由于没有架设临时支护而造成的顶板事故,使职工充分认识到了临时支护的重要性。

四、工程质量监管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标准对各工作面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照处罚机制,对检查出的问题一一落实,加重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提高各队组严格按标准施工的意识。一是分工包片,对各队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责任落实到人,首先是队组要落实施工人员、验收人员及跟班队干,其次是科室要落实包队技术员、分管科长;二是加强各队验收员的培训,通过不间断的对各队验收员的培训,从过程上杜绝不合格工程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切实提高了工程质量,杜绝了不合格品的出现。

五、顶板巡查

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建立了责任巡查制度,成立了巷道巡查责任小组,由生产技术部一名技术员负责,各队组安质副队长等人员参加,对矿井已有巷道进行责任巡查,部室及各队组建立巡查记录台账等,生产技术部每月组织巡查一次,对支护失效的巷道安排队组进行三定处理。

六、存在主要问题

篇6:顶板管理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煤矿在进行采掘作业前必须制定 作业规程 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与有过 断层、煤柱、破碎带、水害影响区域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组织 学习贯彻后方可。

2、煤矿要加强对作业人员 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意识和。

3、进人工作面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 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4、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有 观测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支架维修、加固措施。

5、煤矿企业要按照《 》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顶板岩性和矿压显现情况,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确定相应的 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6、经审批 实施的《作业规程》有矿总工程师进行一次复审,并有审批。

7、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巷道路一般失修率不得超过 %,严重失修率不得超过 %。

8、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时必须编制采煤作业规程,初次放顶前必须成立 领导小组,在初次放顶过程中必须有领导小组人员现场指挥。

9、煤矿企业每年要制定 工作计划,煤矿企业分管领导要定期组织召开顶板管理 检查顶板管理计划和有关规定的 情况,提前改进顶板管理工作的措施、办法。

10、煤矿企业要制定对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程的 进行检查验收考核办法。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掘进巷道严禁空顶作业,必须采用 支护,支护要紧跟迎头,其支护形式,规格,数量,使用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A、临时前探 B、木支护 C、打点柱 D、架木棚

2、使用锚杆支护,必须进行支护设计,所选用锚杆,锚固剂必须符合 安全标准,并具备煤矿安全标志,产品合格证和试验报告。()A、煤矿企业 B、煤炭管理部门 C、国家或行业 D、生产厂家

3、对锚杆支护巷道应进行,对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对松动的螺母应及时紧固,并按按定进行拉拨力试验,拉拨力试验数据记录资料永久保存。()

A、锚喷 B、定期检查 C、加固 D、压力测试

4、.下列哪些现象不是顶板冒落的预兆。()

A.顶板下沉

B.地鼓、片帮

C.风量增大

D.顶板脱层

5、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

A.40米

B.20米

C.30米

D.15 米

6、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长度应保持每班不少于________米。

A.20 B.25 C.30 D.35

7、在敲帮问顶处理顶板活矸危岩时必须使用()A、手镐 B、长撬棍 C、打眼钎子

8、在倾斜巷道中维护时,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技术措施。

A、滚落 B、倾斜 C、歪倒

9、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

A、10m B、20m C、30m

9、井下锚杆支护的作业地点,()使用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锚索、金属网起吊设备或其他重物。A、严禁 B、可以 C、不可以

三、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

2、最小控顶距一般为两排。(×)

3、架设临时支架要牢固,可靠,严禁一梁一柱。(√)

4、采煤工作面单体支护类型有临时支护、放顶支护、加强支护,基本支护四种。(√)5、1.矿井的生产技术、调度等部门要及时掌握顶板管理情况,建立台帐,实行牌板管理。及时掌握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和巷道贯通的实时情况。()

6、巷道掘进中,临时支护方式可采用金属前探梁或带帽点柱进行支护。()

7、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陷落柱时的顶板管理要依据地质构造、围岩产状、性质等,决定是否强过。()

8、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巷和回风巷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去医院。()

9、在处理冒顶事故的抢救中如遇有大块岩石,允许用爆破方法进行处理。()

10、锚杆支护时先进的支护方式,是巷道支护技术发展方向。()

四、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什么是敲帮问顶?

2、片帮、冒顶的预兆有哪些?

3、冒顶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篇7:顶板管理活动报告

根据汇森煤业公司《关于开展“顶板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陕汇煤司技字【2014】25号),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开展“顶板专项治理”活动,为了响应本次活动并有效提高3-1煤顶板治理效果,我队成立了以队长陈立志为组长的顶板专项治理小组,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了顶板专项治理活动。以班前会宣传、强调;工作时现场抽查;验收时逐项检查的方式,对井下各个项目进行了排查,卓有成效。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一、地面部分

1、编撰好制度,做到各个项目有据可查

根据本次活动,我队对原制度汇编中的顶板管理项目进行了整编,添加了原来没有的锚索、锚杆拉拔器台账、井下支护用品摆放要求和力矩扳手摆放地点的要求,以及相关处罚条例。根据我矿标准化要求对井下物料架进行了统一设计,努力做到了整齐、美观。将原有的支护台账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添加了下料台账,对进行材料消耗可以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做到了当班井下剩余多少锚杆、锚索都一目了然,直观表现出次日下料量,极大提高了早班下料工作效率。

2、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培训,让此次活动深入人心

安排我队技术员利用班前会时间对职工仔细宣讲支护作业标准,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贯彻顶板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标准、敲帮问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贯彻,从而使现场操作人员掌握顶板管理方面的技能知识。并对班前会每日一题进行了适当修改,增加了顶板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比例。鼓励职工发现进行危险源,并提出整改意见。在班前会严格执行安全预想,如有错误或不完善预想,由技术员当场进行指正并帮助修改,加强职工的记忆,以期改正职工井下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完善规程措施的编写,对于工作面地质条件改变、顶板条件差的时候,对于相关措施规程培训考试进行严格把关,考试不及格坚决不容许投入工作,做到人人都有危机意识。

二、井下部分

1、开展职工井下自检工作

开展了班评估工作。每个生产作业班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及《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在下班时将班评估表交到队上由技术员统一整理,并归类问题交由下班处理。做到职工未下井前就对工作面顶板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认真、真实读取每个顶板离层仪的示数,做到台账与实际相统一,每班由验收员对井下所有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并将数据汇总到技术员处统一记录。

2、按章操作,做好每个细节

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进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掌握规程措施中的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方式、最大控顶距、循环进度、爆破参数等规定,严禁空顶作业。当遇到地质破碎带掘进时,能够按照措施要 求进行施工,在工作面安设水管、风管时,每隔6m加打一根专用吊挂钢棍,当起吊设备或者物料时,根据起吊的重量以及巷道围岩和支护情况,选择合适的起吊点。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现场开工前,跟班队干、班长,下井后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隐患,确认无危险时,方可让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开工。

3、加强质量验收工作

我队要求验收员全程跟踪当班班组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指导改正,并且要求验收员必须在计分台账上要对违反规程的人员作出相应处罚。在当班工作收尾的时候对当班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尤其是对顶板支护质量要向当班值班技术员进行汇报,有技术员对所汇报数据进行汇总。巷道锚杆发现托板未紧贴壁面的要用力矩扳手拧紧,壁面不平整的要将壁面处理平整后重新补打锚杆并确保锚杆托板紧贴壁面。锚杆巷道发现锚杆间排距过大的(超过允许偏差值±100mm),必须重新补打锚杆。锚杆巷道发现锚杆外露长度超过50mm的,要将外露长度处理掉。对于因外露长度长没有达到设计的锚固长度的锚杆要重新补打。

4、加强顶板探测

我队要求每掘进30m就对工作面进行一次顶板探测。探测方法是用锚索探测,由施工人员记录当班顶板数据并汇总到当班值班技术员处,由技术员绘制顶板探测图对井下顶板进行记录并对下班顶板进行简单预测。当顶板破碎时要求每班工作人员都对顶板进行探测,数据处理同上。

三、存在问题

作业规程中还有很多无法对现场起到指导性作用的部分,我们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请教有经验老工人对不合适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

在此次活动中我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井下工作面现场 管理和资料管理距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我们更加努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施工队伍素质,以便促进我队的安 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掘进二队

篇8:煤矿井下采矿顶板管理探讨

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 是国民生活和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煤矿的井下开采情况复杂, 其中对顶板的管理至关重要。冒顶事故常发的原因众多, 冒落也具有多种形式, 有效降低冒顶事故的重要措施是对症下药, 找出顶板冒落的根源所在, 然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由于井下顶板出现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众多, 不仅给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还给煤矿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社会各界对顶板管理非常重视, 不断探索有效措施, 提高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性。

1 近年来煤矿顶板事故分析

以黔南州煤矿开采为例。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 其煤层赋存情况处于中等水平, 并且多为单一煤层开采, 该州内的煤矿开采水平和技术较为落后, 生产效率较低, 并且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以该煤矿为例分析顶板事故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过去6年的煤矿事故发生情况可以看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 煤矿生产事故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减少。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 主要是因为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加大了煤矿井下采矿的监察监管力度, 取消了一大批不合格煤矿, 勒令一批不合格煤矿停产整改, 在整改之风的影响下, 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现场管理水平以及装备配给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煤矿井下采矿的安全基础水平。

2 顶板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顶板发生事故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首先, 煤矿区域原本的地质构造例如断层或褶曲等造成破碎带的成型, 破碎带下冒顶事故更易发生, 节理和层理的不断发育容易破坏顶板的稳定性能, 由此引发的冒顶事故也较为常见;其次, 井下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依照科学的制度和管理规定进行作业, 在突发情况发生时, 缺少处理突发问题的常识和能力, 没能在第一时间制止事故发生;然后, 相关检查人员没有进行无死角的检查, 对检查工作的疏忽大意和玩忽职守, 使得检查制度没能落实到位, 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最后, 支架设备配置不齐全, 架设支架时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 大大减小了支架的撑护作用, 有些地方因为支架短缺而没有放置支架, 大大增加了冒顶事故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 开采的顺序不合理、岩凿爆破的不科学等也会导致冒顶事故发生。

3 加强井下采矿顶板管理的方法

3.1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确保井下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关键, 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让安全意识常驻心间。每次作业开始和结束时, 班长要对现场的整体情况给下位接手的班长认真交接, 包括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顶板情况以及采矿设备的交接情况等, 以便接手的班组对井下情况全面了解, 在事故突发时能及时判别情况, 果断采取措施。班长要全方位检查井下的支护状况, 对工作面进行敲帮,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处理。开采作业进行时, 要配备足够的支护工具, 支护时要按照规定科学进行, 使支架牢固稳定, 保证支护质量。一旦发现支柱有损坏迹象要及时更换, 确保工人在支护完整的状况下进行作业。

3.2 加强对构造带的特殊支护

对煤矿的地质构造带要全面掌握和了解, 在预知可能出现的事故前, 做好现场的防护措施, 并要求现场的工作人员注意可能出现的故障和突发状况, 在开采过程中, 要有监理人员全程跟踪,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作业, 做好自身的安保措施, 听从队长的指挥与领导, 一旦在工作中遇有突发状况或危险情况及时向队长报告。当遇有大型冒顶事故时, 要做好清理退路的准备, 确保逃生道路顺畅, 保证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井下作业情况复杂, 对与不遵守规章制度, 擅自行动的人员要给与严厉惩处。

3.3 对顶板加强观察, 做好压力预测

井下作业时要时刻注意矿压的变化, 及时观测矿压, 其中包括动态监测日常支护情况、监测巷道变形时候的离层情况以及监测顶板的活动规律。煤矿生产部门设置矿压预测中心, 配置必要的矿压预测仪器设备, 确保在日常开采时能准确及时的预测矿压, 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在井下作业, 要严格执行地质预测制度, 科学有效地制定顶板可能发生事故的预防政策, 还要按照规定布置巷道。井下的工作人员配备要科学合理, 以防人为原因造成压力过于集中或改变地压。

3.4 加强对井下采矿工作面工程质量的管理

井下负责支护的工作人员要保证支护工作的质量, 支护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章进行, 不可随意支护, 偷工减料。要合理选择适宜的支护方式, 最常见的有贴帮柱、带锚点支炉。开采过程中, 要注意空顶现象的发生, 为保证支护的力度, 支护的支架要接顶, 增加支撑力。煤矿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要定期深入矿井进行巡查和监督,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 要及时令其整改。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 对支架、顶板以及煤壁等按例巡查, 在安全隐患没有彻底解除前, 相关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手, 离开作业现场, 所有人员都要确保生产得以安全进行。

3.5 对井下采矿工作面的安全出口进行管理

作业面的上下出口最好配备专职人员, 主要工作是维护上下出口, 做好上下出口的安全检查, 以便在事故突发时, 出口顺畅, 便于疏散人员。在安全出口处, 可以设置抬棚, 在下出口处, 可以设置梯子。对于三角地带、构造带和安全出口等特殊位置, 要进行特殊支护。顶板的维护和特殊支护要定期接受检查, 并记录检查结果, 顶板工作人员要对记录的检查结果认真分析,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最好每周开展一次全面检查, 所有相关人员要到井下排除安全隐患, 对记录结果进行必要的复查, 将危险因素及时扼杀。

3.6 顶板管理的其它方法

为切实强化管理效果, 井下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以制度规范井下作业人员的行为, 对工作态度认真严谨, 敬业奉献,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散漫、不按规章办事的人员予以严惩, 通过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善于从以往的顶板安全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 不断总结经验, 预防以后顶板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上一篇:关注健康为题的演讲稿下一篇:四年级吃苹果的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