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支护制度

2024-05-16

顶板支护制度(精选6篇)

篇1:顶板支护制度

顶板支护设计专家会审制度

为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指导思想,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遏制顶板事故,在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焦煤发[2012]139号文《关于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霍煤电生字[2012]193号文《关于加强顶板管理实施细则》中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加强顶板支护设计的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顶板支护设计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适应性,支护方式、支护参数的确定要有根据煤层的地质资料和现场条件科学计算,作业规程要增设支护设计专篇,设计结果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二、巷道掘进施工中,应每隔50-100米或在构造区域进行顶、底板岩性探测工作,并将探测结果及时反馈地测科并填绘到工作图上,在巷道掘进结束后由地测科提供整体工作区域顶、底板岩性柱状图,为相邻工作面的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三、巷道掘进前或回采前应有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支护设计,掘进支护中应对锚杆(索)直径、长度的选择及锚杆(索)间排距、锚固剂的数量、锚杆(索)受力情况及扭矩要求等支护参数的明确规定及演算过程;回采支护设计应有对支架的工作载荷的演算过程。

四、各工作面针对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支护设计,严禁一种支护设计每个工作面套用。

五、各类巷道支护设计要求及规定:

(一)正规巷道的支护设计

1.正规巷道在施工两个月前生产技术科与设计部门联系及时向地测科提供巷道布置图及施工断面支护图。

2.地测科接到生产技术科设计的巷道布置图后,15日内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中必须详细描述顶板岩性、地质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补充地质预报。

3.生产技术科接到地测科提供的地质说明书后,进行巷道支护设计。

4.巷道支护设计必须遵循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的相关规定,严格履行支护设计的有关程序。

5.巷道支护设计必须在明确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6.巷道支护设计完成后,由生产技术科进行初审,在初审合格之后组织相关职能科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进行会审,只有经会审签字认可的设计方为有效的支护设计。

7.巷道支护设计除提供正规巷道断面下的支护设计外,同时必须提供巷道交叉点、拐弯、抹角处的配套支护设计。

8.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其适应的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在条件发生改变时必须及时修改支护设计,否则视为无设计施工。

9.巷道支护设计按巷道断面的设计要求进行验算合格。巷道断面设计必须满足通风、运输、安装、行人等要求。

10.巷道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组要及时对支护方案进行信息反馈,生产技术科及时修改设计,并经矿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实施。

(二)特殊地质构造条件的支护设计

11.生产技术科根据地测科每周提供的水文地质预报,及时制定施工方案及相关要求,变更支护设计,待设计变更会审后,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12.如地测科每周的水文地质预报正常,施工队组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断层、软煤区、无炭柱等地质构造以及顶板变软、破碎时必须停止作业、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13.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生产技术科、地测科,并组织人员立即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并决定施工方案及相关要求,变更支护设计,待设计变更会审后,方可按设计进行施工。

14.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大断层、软煤区、无炭柱、顶板下沉严重等特殊情况,生产技术科无法对施工方案作出决策时,由矿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办公,制定支护设计方案,支护设计经过会审后,方可按设计施工。

(三)巷修支护设计

15.对于维修巷道的维护方案,生产技术科必须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以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到巷修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支护设计,经会审后方可按设计进行施工。

16.生产技术科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维护方案,并经矿总工程师认同后组织实施。

17.对于巷道维修工程,如果巷道出现冒顶、片帮、顶板下沉、动压影响严重等特殊情况,生产技术科无法对支护方案作出合理决策时,由矿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办公,确定支护设计,待支护设计会审后,按设计施工。

(四)留巷支护设计

18.综采工作面留设巷道的支护设计必须经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研究讨论后,出具切实可行的巷道留设支护设计,会审后,并经矿总工程师签字后执行

生产技术科 二0一二年五月十日

篇2:顶板支护制度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二0一七年元月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顶板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结合我矿顶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是井下顶板安全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矿各部门、各相关专业管理机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把此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二章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3条

为进一步做好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工作,矿成立专业领导小组,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分管生产(安全)的矿长为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以及生产技术科(地测)、通风科、机运队、调度指挥中心及采掘工程队单位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专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

第4条 顶板管理专业领导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研究制定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落实上级指示、指令;负责全矿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协调;做好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管理;对各工程队的日常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责检查、监督、指导、考核,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信息。

第三章 责任分工

第5条 总工程师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负主要技术责任。

1、负责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制定及修订。

2、健全机构,配齐人员,落实岗位职责。

3、组织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

4、组织开发和推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第6条 生产副矿长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1、检查和督促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和指令。

2、组织对监测出的隐患进行排除。

第7条 安全副矿长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要求,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

第8条 分管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分管范围内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技术责任。

第9条 有关职能部门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1、生产部是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主管部门,负责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工作,要监督责任单位按规定开展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拿出分析意见。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安排责任单位根据分析结果编写相应的加强顶板管理措施

2、地测部要及时查清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变化情况,及时填图分析,提供地质资料,除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外,对可能或已出现的地质构造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提出合理建议。对贯通巷道要及时下达预透通知单,协助生产部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

3、调度指挥中心要按时调度各类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后分析出的顶板隐患处理情况及初采工作面和老面撤除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同时负责各生产工程队生产现场素描的收集。

4、通风科要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措施的落实情况,严格把住安全检查关,不安全不准生产。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重大顶板隐患问题,要专门安排安监人员盯现场处理。组织对顶板事故的分析处理,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措施。对工人进行关于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所涉及的顶板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培训学习。

5、机运工程、供应科要保证及时向采掘工作面供给合格的、足够数量的支护材料、设备机具和检测仪器。要求各支护材料及设备仪器必须有合格的煤安标志。

6、各生产、辅助工程队按照各单位卫生责任工程划分日常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范围,严格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锚喷巷道出现顶板、巷帮开裂、爆皮、底鼓,锚梁网巷道出现锚杆、托牌、钢带变形、断裂,顶板下沉、底鼓,架棚巷道工字钢棚梁、棚腿弯曲变形严重等问题,必须立即以书面形式上报生产部,生产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加强支护方案,并组织安排实施。

第10条 工程队干部对现场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直接责任。

1、有采掘单位设立专门台账并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测并记录,并要求工程队每旬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交由生产科审批签字。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2、对采掘工作面过断层、二合顶、老巷、冒落工程、压力集中工程,或遇托伪顶回采、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巷道新开门、大断面施工、巷道扩修、回撤及顶底板松软破碎等,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按规定编制专项措施,严格按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必须有工程队管理人员紧盯现场处理。

3、对初采面和老面回撤、采煤面上下两巷和端头、煤壁线、支架(柱)质量与支设质量、泵站压力、支架(柱)初撑力、二次注液、支护材料数量与质量、掘进贯通、交岔门口、临时支护等,都要作为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重点,按有关规定、要求和措施,抓好现场落实。

4、严格按支护质量、顶板动态观测规定进行操作,严格执行各标准制度,发现不合格的工程,要立即组织整改。

第11条 跟班技术员对现场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负直接责任。

1、按照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组织监测,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篡改现场监测资料或遗漏监测。

2、按规定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出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等,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威胁安全的隐患,一要立即汇报跟班管理人员并组织力量排除,二要及时向采工程汇报。

3、具体组织人员进行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落实制度和责任。

第12条 验收员、班组长负现场操作直接责任: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要求及各项措施的规定,客观正规操作,按章作业。

2、严格按标准进行观测,客观填写各项监测记录,监测作业做好自主保安。

3、根据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分析的结果,现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要向班长、跟班管理人员提出先排除隐患再施工的建议,严禁强行生产和施工。

4、有权利和义务拒绝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

第四章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制度

第13条 矿利用每月召开一次的顶板管理会议,总结交流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经验教训。矿每月组织一次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现场及内业资料检查。工程队每天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处理并汇报相关科室部门,相关科室部门提出解决的方案进行处理。

第14条 采掘单位与地测、通防、掘进、调度、安监、机电、运输、生产等部门应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有业务联系时,应通过协调会、上级领导协调或签审批意见等方式进行。

第15条 严格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制度。采掘工作面因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顶板事故的,由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或安全副矿长组织分析。

第16条 建立健全汇报制度。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情况,现场监测人员必须按周期要向工程队汇报。工程队必须根据按周期向相关部室汇报。相关部室根据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结果及时向采工程反馈,需采取卧底、加强支护等措施的要及时安排到采工程。

第17条 采掘单位提供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资料等,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严格把关。

第五章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18条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由矿总工程师及各分管副矿长组织,各专业副总负责实施,技术业务部门主管。业务部门不定期抽查指导、总结分析,提出建议及改进意见。

第19条 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由分管领导负责安排购臵、维修和更新。第20条 采掘工作面必须开展矿压监测工作,新采工作面、新采煤层采煤工作面或地质条件有异常变化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开展矿压规律研究,由矿总工程师牵头,技术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必要时与部研部门合作,掌握矿压显现规律,有效指导安全生产。

第21条 矿压监测要纳入日常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工程队按规定班班设观测人员,积极认真地开展监测工作;工程长全面负责,技术人员具体落实,切实做到面面实施监控,使监控工作走向部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体系,确保监测工作落到实处。管理人员应亲自抽测、组织现场整改、严把质量关。

第22条 采掘单位开展工作面班评估工作,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情况、工程质量、顶板管理、规程落实、隐患整改等进行评估。

第23条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排除隐患。工程队监测人员验测后填写原始记录表,上报采工程及技术业务部门,审阅后有采工程技术人员存档管理。

第24条 采掘单位建立支护材料基础台账,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合格证、MA 标志、检修日期记录要齐全。

由生产部材料管理员对相应归口管理材料建立相应台账并负责调配管理。

第25条 单体支柱入井前、采煤工作面结束或使用时间超8个月的支柱,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

有生产部负责对单体支柱使用情况建立台账。

第26条 采煤工作面支护材料符合规定要求,支护材料(包括备用材料)、支护方式、支护质量、特殊条件下的加强支护方式以及控顶距必须与作业规程相符,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其中: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顶梁和坑木各不少于20根)。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木支柱、金属摩擦支柱、巷道式采煤等淘汰的设备、工艺。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综采工作面一般采用单面布臵。

第27条 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要棵棵穿柱鞋,保证其达到规定的初撑力。

第28条 采煤工作面采空工程悬顶面积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第29条 采掘生产过程中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出现地质构造等,采工程技术人员要及时向矿技术业务部门汇报处理。

第30条 坚持“初撑力第一”观点,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技术上、装备上重视矿压监控,严格按规定执行。

第31条 采掘工作面所用支架、支柱要确保不漏液、不串液、不卸载。在用及备用的液压支柱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第32条 采掘工作面,必须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单体支柱、铰接顶梁、工字钢、坑木、锚杆、钢筋网等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二节、支护质量规定

第33条 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要严格按质量标准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工作面所有支架(支柱)必须架设牢固,迎山有力。

第34条 采煤工作面支架(支柱)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泵站压力≮30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3﹪-5﹪,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0﹪;缸径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200mm);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必须达到“三直一平”(“三直”是指煤壁直、溜子直、支架直,“一平”是指顶板平整,无明显台阶)。

第35条 严禁空顶作业。处理倒架、歪架、压架以及更换支架和拆修顶梁、支柱等大部件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36条 坚持每小班一次对工作面及沿途的顶板情况和支护质量进行检查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发现有顶板整体下沉、压力骤然增大,锚杆断裂、锚杆托盘崩出或锚索断裂,工字钢棚梁、棚腿弯曲变形严重、棚梁滚肩及其它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补打锚杆、锚索、架设抬棚或支设单体支柱加强支护。

第37条 所有支护锚杆及锚索全部进行捆绑。具体要求如下:

1、捆绑铁丝规格不小于14#铁丝。

2、在锚杆丝杆或锚索锁具以下,铁丝缠绕不少于2圈。

3、铁丝与帮部或顶板菱形网联接网扣不少于1扣,铁丝与帮部双抗塑料网斜交,联接网扣不少于2扣。菱形网一个网扣为两个铁丝交汇点,塑料网一网扣为一个十字交叉点。

4、铁丝回头自拧不少于3圈。

5、必要时可在人行道侧顶帮上加挂防护网。

第38条 两巷内架设工字钢棚工程域,应将工字钢两端分别使用双股8#铁丝与巷道顶部金属网固定在一起,以防工字钢梁掉落伤人。

第39条 所使用单体支柱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对单体支柱严格进行班班二次补液,确保全部达到初撑力。

第40条 严格控制采高,采高控制在液压支架的有效支撑范围内,并保留不少于300mm的活柱伸缩量。

第41条 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对于松软底板,应采取防止支架钻底措施,确保顺利移架。

第42条 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其人行道宽度均不得小于0.7m,高度不低于1.8m;出口20m范围内,要采取带帽单体支柱加强支护,支护方式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必须满足通风、行人、运料等安全生产要求。

第43条 上下安全出口的顶板必须接实背严,严禁空顶、空帮。替棚、移端头支架时按作业规程规定执行,必须先支后回或先支后移,有专人监护,严禁单人操作。

第44条 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要使用端头支架或其它有效支护形式,其使用范围、支设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45条 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超前加强支护。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现场实际,特殊情况下必须加大超前支护长度。支设单体柱阀方向要与巷道走向一致,同路支柱成一直线并棵棵拴防倒绳。正常支设单体支柱要垂直顶底板,倾斜巷道支设单体必须有3-5°迎山角,并支在实底上,间排距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且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单体支柱规格必须适应巷道高度,当单体支柱活柱行程低于200mm时,必须用合适高度的单体支柱更换。支柱必须棵棵穿铁鞋,钻底量不应大于100mm。

第46条 当端头及顺槽受压力影响变形严重,致使宽度、高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要编制措施及时进行扩帮卧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改变顺槽超前支护及端头支护形式时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47条 随时检查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状况,及时处理歪斜、挤帮、不够行程的单体支柱。一旦出现死柱或不卸载现象,应采取卧底方法处理。处理前,首先要打好临时护身柱或替柱,拴好防倒绳,并检查顶帮安全情况,确认无问题,然后进行卧底,通过升降活柱或借助倒链将单体支柱回出。

第48条 掘进工作面迎头空顶、空帮距离的规定。

根据省、市、集团、矿业专家建议,结合我矿实际,对掘进工作面空顶、空帮距离规定如下:放炮前空顶距离不得大于200mm,空帮距离不得大于实际排距的一倍;放炮后空顶距离不得大于实际循环进尺加200mm;空帮距离不得大于实际循环进尺加实际排距的一倍。

当空顶、空帮距离超过规定时,顶板按实际排距或补打锚杆的方式进行支护,帮部按实际排距进行支护,支护工作完成前严禁继续向前掘进。

第49条 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开始工作前及工作中,必须随时认真检查工作地点顶帮和支护情况,发现隐患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第50条 掘进的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第51条 要加强贯通巷道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对围岩破碎,顶板不好,压力较大的巷道,应缩小支架间距和最大临时控顶距,并加强临时支护。要提前排除被贯通巷道内的积水,瓦斯,提前支护台棚,防止贯通时倒棚冒顶。

第52条 锚喷、锚杆、锚梁、锚网、锚网梯及锚网梯加锚索等巷道支护,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审批的采工程地质说明书和采工程设计说明书,在对设计巷道工程附近巷道变形和破坏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巷道围岩变形和控制原理,利用矿压观测资料和围岩稳定性分类成果,运用锚杆支护理论和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数据,经综合分析研究,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和实测法等方法,作出该巷道锚杆支护设计。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要进行支护选型及强度校核计算并叙述计算过程和支护参数选取的根据。

2、锚网、锚索、锚杆杆体材料应采用作业规程规定的材料;锚杆杆体的屈服载荷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其锚杆托盘、螺母应选用配套的标准托盘、螺母,强度与杆体相匹配。

3、树脂锚杆锚固剂药卷符合MT146.1-95标准,根据设计锚固力的大小,可以作端锚、半锚或全锚。

4、锚喷支护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及配比、速凝剂的掺入量、水灰比等,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要求执行,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砂子和石子要用水洗干净。

5、锚喷、锚杆支护巷道要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设计断面形状施工,坚持画线点眼,实行光面爆破,拉线喷浆。锚杆位臵、角度等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锚杆的间排距不超过设计的+100mm,孔深不小于锚杆体的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角度应垂直煤层顶板或巷道周边,偏差不大于15°。喷体厚度超过200 mm时必须再补打锚杆、挂网后喷浆。

6、锚网支护巷道,两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并按设计要求连网,网片要拉紧,并要与巷道周边岩石密贴,应将两网片搭接处压于锚杆托盘和钢筋梯之下。为便于网片搭接和连网,靠迎头的第一排锚杆可只铺网,不上钢筋梯,待下一片网铺上连好后,再上钢筋梯,并上紧托盘。

7、锚杆安装应使用锚杆钻机或风煤钻一次完成,锚杆螺母的拧紧力矩不小于150N〃m,使锚杆具有初锚力。锚杆托盘要紧贴岩面,有网梯时要压紧网梯不松动,锚杆尾部外露15-50mm。

8、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打钻前、挂网前,要将危岩活石及时处理掉。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作业。

9、购进的树脂药卷,必须是经过有关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产品,否则不准采购。失效的药卷严禁使用。

10、每安装300根锚杆或独立工程少于300根的,至少要选一组(3根)作锚固力检测,对重要工程要适当增加检测组数。要求检测的锚固力不小于设计值的90%为合格,如检测其中一根不合格,需再抽查一组(3根),再达不到要求,由分管矿领导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施工单位负责检测,并现场记录,建档备查。

11、施工现场必须至少保持有一个合格的扭矩扳手,对螺母扭矩进行检测,要求每班至少检查一组(3根),由班组长负责检测,跟班验收员要班班抽查。

12、生产技术部要定期对锚喷巷道喷射混凝土的厚度进行检测,应用钻眼法测量,凡独立工程每50~100m、大型硐室每10~25m需检查1个点,每点至少检查3个检查孔,当全部检查孔的喷层厚度75%以上符合设计规定,其它检查孔厚度不影响安全使用,且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值的50%,该检查点为合格。如达不到要求,要采取复喷处理。喷射混凝土强度要按规定进行检测,其检测数据要存档备查。

第53条 采用锚杆、锚喷支护的煤巷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顶板离层仪安装距离应符合本制度规定,观测记录齐全、真实;记录牌板应标注安装日期、初始读数;当根据顶板离层仪显示数据顶板离层变化较大有冒顶危险时,要及时采取架棚或其它加强顶板支护的措施。

第54条 临时支护要符合以下要求:

1、新开门巷道支齐三架棚后,要采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前探梁可用圆形钢制作。每根前探梁的固定点不少于一个,采用吊环连接。巷道新开门时,如不具备使用前探梁的条件时,喷浆巷道采用初喷的方式进行临时支护,架棚巷道及锚网巷道采用打点柱或架棚的方式进行临时支护。

3、前探梁的长度不小于2m,前探距离要根据循环进度在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前探梁的根数,当棚顶净宽在2.5m及以下时用两根,大于2.5m时前探梁间距不大于1.0m,均匀布臵。

4、前探梁上方用长度比巷道顶部荒宽小0.4m的木板梁(宽×厚=150×60mm)和小杆或板棚接顶,控制前探部分顶板。有条件时可将棚梁预放在前探梁上,接顶架牢。

5、炮掘迎头外10m内的支架,除了撑杆(拉杆)外,还要有其他有效的防倒措施。因放炮打倒打歪的棚,必须待吹散炮烟后,从外向里,在支架和前探梁掩护下,敲帮问顶,逐架扶正,背牢架实。

6、在移动、支设前探梁时,要从外向里,在支架掩护下操作,严禁空顶作业。

7、巷道坡度大于25°时,要制定临时支护特殊措施。

第55条

砌碹巷道,要尽可能采用锚喷做临时支护。在围岩松软、压力较大或巷道支架变形严重处砌碹,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其它临时支护措施。

第56条

新开门口的位臵,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应避开断层带、岩石破碎带、老巷、三叉口以及实体煤与老空的交界处。

第57条 架棚巷道新开门口必须使用抬棚,抬棚要同时托住开门口范围内及其两侧各不少于一架原棚梁。抬棚与棚梁、插梁间的空隙用木楔或木座要加紧、加牢,但不得重楔重座。

第58条 锚喷及锚杆支护巷道的开门口,要有加强支护的措施。跨度较大、压力较大的地点,如用锚索加固时要在措施中明确规定锚索的长度、数量及布臵方式。

第59条 两巷道立体交岔净岩帽小于6m时,要制订专门加强支护的措施。

第60条 对巷道门子口、交岔点,加强管理,落实好维修单位,严格执行挂牌管理制度。

第61条 断层带顶板、两帮松软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小支护锚杆间排距,并适当加密支护锚索间排距。

第62条 煤岩交界处施工注意事项:

1、顶板煤层破碎时仅爆破掏槽眼,用风镐支刷帮的方式刷至巷道设计断面即可。

2、在放炮、割煤、排矸以后,必须及时进行围岩支护工作。

3、煤与岩石结合部顶板易冒处,采取超前锚杆支护,每排打φ18×1800mm(或φ20×2400mm)超前锚杆,间距300mm作为超前支护,锚杆与巷道顶板成40°~45°仰角。超前锚杆不合格或不起作用的锚杆必须重打。

第63条 巷道扩修、维护换棚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1、独头掘进巷道必须撤出迎头工作人员,严禁与迎头施工平行作业。

2、施工前要将作业地点前后10m范围内的支架全部进行加固。

3、整修换棚严禁先回后支。修复更换一架棚子,要先支设点柱或使用前探梁控制顶板。当巷道倾角较大时,还必须加支趄柱、护身柱等。在控制好顶板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换棚作业。具体控制顶板方法,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4、整棚只准一人操作,一人配合,并有专人监护,严禁在棚子两侧同时操作。每次只处理一架棚子。严禁用手拉葫芦等工具违章整棚。

5、为方便支棚、整棚和处理漏顶,每个掘进头应配有2~3棵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井下工具房必须备有扁钎、撞楔等专用工具材料。

第三节、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内容及附表

第64条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内容。

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内容主要有:支架阻力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围岩表面位移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及工作面顺槽顶板离层观测。

一、工作面支架阻力观测

1、利用支架压力表,观测支架前、后立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情况,压力表每架安装一组,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数据观测由当班验收员或跟班技术员负责,每班一次。验收员井下填支架压力记录表,经跟班副工程长签字,上井后交工程技术员整理,然后将原始记录及整理后的报表每月报生产部一次。

具体监测记录表格形式见附表。

二、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

分别超前支护范围内每班检查所有单体支柱的工作压力并各抽查记录5个单体支柱,超前支柱以外的单体支柱每班要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进行二次供液,确保全部达到初撑力。

具体监测记录表格形式见附表。

四、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

在轨道顺槽、皮带顺槽分别每隔100m布臵有顶板离层仪,分别监测顶板情况,现场设记录牌板。要求每周有跟班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观察一次并记录。顶板离层总量累计达到100mm或一日离层量达到2mm时,说明顶板离层加剧,存在冒顶危险,必须立即采取支设单体带帽点柱或架设工字钢棚等措施进行维护顶板,并迅速汇报生产部、矿总工程师。

具体监测记录表格形式见附表。

五、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每月由生产部不定期对工作面和顺槽支护质量动态检查两次,每旬利用验收时间对工作面的技术管理及工程质量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由采煤采工程立即整改。

监测内容要包括支架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及端面顶板冒落情况、两顺槽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质量等。

第65条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内容。

掘进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内容主要有:掘进巷道素描绘制、掘进迎头围岩特征监测、锚杆拉拔力及预紧力监测、巷道变形监测、锚喷巷道喷浆质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及工作面顺槽顶板离层观测。

一、掘进巷道素描绘制的规定

1、所有掘进采工程在进行掘进施工期间均必须绘制巷道素描图。

2、巷道素描图相关技术规定:

(1)巷道素描图应为沿巷道掘进方位方向及巷道顶板中线的垂直剖面图,CAD制图,比例尺为1:2000,图中使用的图例、标注、标题栏等绘图标准应与矿生产用图标准一致。

(2)巷道素描图中的巷道高度、巷道坡度、煤岩厚度、导线点位臵应与实际一致。

(3)图中需对应力集中工程域、围岩破碎工程域、特殊支护工程域、淋水带、冲刷带等特殊工程域进行标注。

3、每月底将巷道素描图纸质版交由地测部核对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查。

4、巷道素描图应由生产技术部技术员绘制,凡出现弄虚作假、与实际不符现象的,对责任人每次处罚100元。

5、巷道素描图在掘进期间由掘进采工程存档备查。掘进采工程更换工作地点时,巷道素描图应全部转交给交接单位。若巷道全部施工完毕,则巷道素描图转交如下:开拓、准备巷道转交至生产部;回采巷道转交至负责该工作面回采工作的采煤采工程。

6、地测部对巷道素描工作要不定期检查,要保证巷道素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凡是出现弄虚作假的一律按严重“三违”处理,情节严重的由矿分析处理。

二、掘进迎头围岩特征监测的方法及管理

1、当掘进过程中围岩出现变化,出现地质构造或围岩破碎时,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向地测部、生产部汇报,同时,现场采工程管理人员、安监员、矿值、带班人员均有权利和义务要求现场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支护;

2、当天值班组长每天晚协调会前必须组织本组值带班人员审阅所有迎头的“围岩特征表”,根据特征表反映的情况向当天值班矿领导汇报并由值班矿领导审阅签字,由值班矿领导根据情况做出相应工作安排,之后值班组长在晚协调会上通知现场立即落实、执行。当天值、带班领导对当天的围岩特征表负责,凡因会审不认真,采取措施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律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经值、带班领导会审的围岩特征表由生产部负责收集存档。对于巷道顶板围岩异常地段的特征表,在生产现场交接时应交予现场施工单位,以便于指导下一步的顶板管理等工作。

三、锚杆拉拔力及预紧力监测方式及规定

利用锚杆拉拔计和力矩扳手进行 :

要求顶板用锚杆的拉拔力不小于7t(拉力计读数21Mpa),两帮用锚杆的拉拔力不小于5t(拉力计读数15Mpa)。用力矩扳手测锚杆预紧扭矩不小于150N〃m。锚索紧固力8-10t(拉力计读数24-30Mpa),所有锚索必须使用应力碗,否则视为不合格,每棵处罚100元。

检测工作由采工程技术员负责组织,每300棵锚杆抽查拉拔力一次,一次抽查为顶帮各三棵锚杆,检测结果填表按月上报生产技术部。

四、巷道变形监测

锚梁网支护的巷道每隔50m设一巷道变形监测站,有顶板离层仪的,与其设在同一断面。在巷道两帮中央相互对应位臵各打一深450mm的钻孔,钻孔内打入一顶面锯齐的木橛子,在其顶部钉一铁钉,第一个月每5天测一次,以后每旬测一次两铁钉之间的距离。编号与顶板离层仪相同,无顶板离层仪的按“巷道名称—顺序号”。

第66条 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及监测

一、顶板离层仪的原理:

顶板离层仪是将顶板孔内多个固定装臵随岩层变化的值通过测量钢丝绳反映到设在顶板表面的测读数装臵上,通过顶板不同层位的位移差,判断出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和锚杆的支护效果。

二、顶板离层仪的结构:

顶板离层仪由孔内锚爪、测量钢丝、孔内盘(套管)和测读数装臵四部分组成;

1、孔内锚爪采用弹簧抓爪式结构,深部基点锚爪(长端)固定在稳定岩层内,浅部基点锚爪(短端)固定在锚杆端部位臵;

2、测量钢丝由柔软弹性小的多股细钢丝联接锚爪与测读数装臵;

3、测读数装臵由两个带有刻度标志的塑料横管组成;

4、孔内盘由塑料圆盘和塑料管组成,圆盘作用是导泄孔内水。当锚杆锚固范围内有离层时,顶板及基体向下移动,此时深部测尺(长端)及浅部测尺(短端)均可显示离层量;当锚杆锚固范围外有离层时,顶板与浅部锚爪相对位臵不变,一起向下移动,离层量由深部测尺(长端)指示;当锚杆锚固范围内外都有离层时,深部及浅部均有离层量指示,总离层量由深部测尺(长端)显示。

三、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步骤

1、用锚杆机Φ27mm钻头打孔;

2、深部锚爪:用安装杆将深部锚爪推入孔中,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爪已卡住,深部锚爪应固定在顶板以上7-8m处;

浅部锚爪:用安装杆将浅部锚爪推至2.3m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爪已固定住;

3、钢丝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爪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4、对准刻度:记下浅部、深部的初始读数,用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丝绳。

四、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

1、根据我矿实际,需安装顶板离层仪的巷道类型主要为掘进巷道,其它类型巷道根据实际需要由生产部另行通知。

2、离层仪的领取、安装由采工程技术员负责。

3、巷道每隔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巷道交岔点处需增设一个顶板离层仪。

4、对测点进行编号,号码组成为“巷道名称—顺序号”,如2511掘进—1。

5、浅部锚爪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6、安装后,两个刻度游标均应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7、顶板离层仪安装必须及时,距迎头距离不得超过100m。

8、在锚杆巷道施工中,如发现某处顶板有较明显变化和顶板离层值较大时,及时停止巷道掘进,对该处采取补打锚索或架棚加强支护。

9、在安装后一周内要每天进行观测记录,之后需每一周观测记录一次。测读牌板与观测记录内容必须属实、一致。当长时间放假时,应在放假前一天测读一次;开工后由第一个班的跟班工程长测读一次,确认顶板离层情况无异常后方可开工。

第四节、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规定

第67条 具体测量工作由技术员负责组织,验收员具体执行。每少一次处罚技术员、验收员各100元。观测数据由技术员汇总整理后按月报生产技术部,迟报、不汇报每次对责任人处罚100元。对不按规定安装设备和组织人员监测的责任人处罚100元/每次。

第68条 测压期间观测人员要明确所测数据的用途,注意所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部学性。参与人员要密切配合,按观测计划规定工作,及时整理观测资料,掌握观测进度。

第69条 任何人不得漏检,每发现漏检一次处罚100元。伪造数据者,记“三违”一次。发现有损坏的仪器仪表必须及时汇报生产部,发现不汇报或人为损坏监测仪器的,每发现一次对责任人处罚100元并挂罚单位负责人100元。

第70条 观测数据必须保证真实、可靠,不得伪造数据,否则,一经发现记严重“三违”一次,造成严重后果的矿分析处理。

第71条 职能部室要积极配合,做好监督执行工作。由生产部、安全部负责现场监督,严格按本制度落实处罚。

第72条 对不按本规定要求工作的,对有关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因工作不力造成事故的,责任自负。

第73条 损坏的设施由生产部负责统计,造成的资金损失在当月生产材料费用考核中扣除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篇3:矿井顶板支护技术

关键词:矿井,顶板支护,软岩巷道,措施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顶板组成主要由灰色和深灰色的细砂岩石、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构成, 这些岩体较容易破损, 发育方式为节理发育, 其整体结构强度较低。由于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 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 对软岩巷道的力学特征进行探讨工作, 同时对软岩巷道掘进中的顶板控制措施加强方法的研究是当今矿井生产领域中较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1 在软岩层矿井顶板支护中常见的问题

(1) 围岩变形幅度较大, 支护遭到严重损害。在杨家矿井的正1460m水平方向的北五开采区域中的主斜井与北四开采区域中的回风石门由于处在煤系地层内, 在巷道进行掘进工作过程中, 围岩因受到较大的挤压力, 导致本身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形, 加之, 岩石中还含有大量的遇水膨胀物质成分, 由于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 形成了较大的膨胀力, 从而使支护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 目前在第五开采区域的矿井中已经有40%的修复率, 北四开采区域回风石门的修复率已经达到60%。

(2) 围岩稳定性较弱。由于杨家村矿井处于软围岩地带, 其围岩稳定性较低, 导致围岩极易出现稳定性失调现象, 同时造成巷道的支护工作难以进行, 并出现坍塌等安全隐患, 直接影响井下运输与通风状况, 威胁到行人的人身安全。针对围岩变形幅度大, 巷道的支护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 已经采用了相应的锚网、金属支架、至强版员工以及墙抬梁等对其支护结构进行加强, 这一措施在围岩结构较稳定, 地压力较小的地段中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在低压力较大、围岩结构不稳定的地段中却没有那样的效果, 同时还存在着经历了反复修复工作与加强支护工作后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巷道变形的问题。

(3) 顶板碎片坠落伤人。在软围岩地段由于围岩结构强度较低, 并存在着节理发育与层理发育现象, 致使在爆破后十分容易造成片帮现象与冒顶现象的出现, 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与制约。

2 影响矿井顶板支护的主要因素

(1) 对原岩地应力状态的影响。在巷道密度较高的地带, 对一条向导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已经对围岩的地应力平衡状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若此时再对另一条巷道进行开采, 会直接造成多个掘进工作面互相之间造成应力的叠加破坏。

(2) 三维应力效应。由于矿井所处的不同煤田地质应力位置, 因此, 矿井的主应力方向也有所变化, 然而地应力的受力方向还与巷道的布置方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而垂直于主应力方向的巷道往往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巷道的损坏也是较高的, 与此相比, 平行于主应力方向的巷道受到的破坏往往会小很多, 其损坏率也会比垂直于主应力方向的巷道小很多。

(3) 水浸影响。由于软围岩的结构较不稳定, 尤其与水分反应较为强烈, 浸水性较强, 因此, 水对软围岩会造成较大影响。例如:页岩、砂质泥岩和泥岩在遇水后极容易产生膨胀、碎裂等反应, 尤其在岩层浸泡水的一天或两天之后, 不但会使其自身强度大量丧失, 还会发生膨胀现象, 因此, 水浸作用会对于软岩造成严重的破坏。

(4) 风干作用。在对软弱岩层进行向导开挖过程中, 应及时对围岩进行封闭工作若封闭的不够及时会直接导致围岩产生风干现象, 经历风干后的围岩若再次吸水, 则膨胀速度将更快。

(5) 爆破方法不当。在巷口开挖过程中如果能够尽力保持软围岩层的原始沉寂状态, 将十分有利于巷道的支护。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爆破方法来对巷道进行掘进, 采取炮眼少、火药集中的爆破方式往往容易造成巷道周围形成破碎的区域, 从而扩大了软围岩的活动范围, 导致巷道变形幅度与速度有所加快, 直接造成巷道的严重损坏。

(6) 开采深度对矿井顶板支护的影响。在煤田开采过程中, 深度较小的矿井一般不会出现较严重的支护问题, 然而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使支护问题渐渐显漏出来, 并成为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重要难题。

3 矿井顶板支护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 增加顶板的承重能力。在矿井掘进过程中, 无论采取哪种支护方法, 都应该尽量的采取光面爆破方法来对巷道进行掘进, 同时采用锚喷方式进行支护工作, 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围岩的完整与稳定性, 从而减少上覆岩层的松弛压力对围岩应力状态的影响, 这样能够使围岩顶板本身的承重力得到调动, 实现围岩体与支护体之间形成共同承载模式。

(2) 加强防风干与防水浸工作。在巷道掘进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封闭不够及时而导致的围岩浸水造成的威严变形, 因此为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应在想到掘进过程中及时的对围岩进行封闭, 防止其出现风干与浸水现象, 应在锚喷支护之前对围岩采取喷浆封闭措施。

(3) 对围岩的让、释压与支架强度之间的协调作用加以重视。经过相关实践证明:在软岩矿井掘进过程中, 用钢支架来承载巷道围岩的变形压力是不成功和不科学的, 并浪费资金。因此要对围岩的让压和释压与支架强度之间的协调性加以重视, 以保证对巷道良好的支护。

(4) 大力推广新奥施工法。所谓新奥施工技术的本质在于强调检测和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并对设计和措施进行不断改进。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围岩的抗压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支护强度。

4 结语

总之, 矿井的顶板支护工作是煤矿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 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做好矿井的顶板支护工作, 当然, 这项工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 来对其进行深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尤松, 宛礼平.对软岩矿井巷道掘进顶板支护的探索[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8) .

[2]刘文江, 毕和德, 李士栋, 等.赵楼矿井泥化顶板岩层支护加固技术[J].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 2008 (4) .

[3]张向东, 等.锚杆支护配套技术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篇4:浅析软岩矿井巷道掘进顶板支护

【关键词】软岩矿井顶板支护措施

引言

由于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安全问题也会增多。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顶板管理,其质量的好坏对矿井安全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其对材料消耗、支护安全、施工质量等的影响会造成整个矿井经济效益的下降。本文将三软岩层的实际情况结合到一起,对顶板管理进行规律性的分析和总结,力求探索出能够进行提前预测和监控的事故预防措施,使其能够知道矿井的生产和施工,给顶板管理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造成冒顶的力源及施力方向分为由老顶或老顶和直接顶引起的压垮型冒顶以及漏顶型冒顶。2、按冒顶的范围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冒顶。

(二)巷道顶板事故的分类

1.镶嵌型围岩坠矸事故。2.离层型围岩片邦冒顶事故。冒落时,岩块呈片状、块状、板状等。3.松散破碎围岩塌漏抽冒事故。4.块状围岩断裂冒顶事故。主要发生在围岩为块状砌体结构受地质构造破坏较大,碎煤岩填充体进入溶洞等情况下。5.软岩膨胀变形毁巷事故。

二、软岩矿井巷道掘进顶板支护产生的问题

1、受到爆破震动而出现结构上的微破坏,导致岩体出现变化,在滑移在结构面上的移动距离超出最大值的时候,必然会导致岩体结构的解体,而这样的解体一般情况下是不明显的。断层基本上在所有的构造中都会出现,并且类型是比较多的,其活动会通过地层、每层等构件反映出来。所以在矿井的施工过程当中,会遇到性质多样的断层结构,这些断层破碎的程度不同,破坏力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断层两端力的作用下,煤层就会出现压薄或者是突增的现象,在突增处就会极容易的出现煤层垮落等情况。2、煤矿岩体的抗拉强度小,所以在掘进的时候,岩体的抗拉强度实际上事来源于有顶板内的岩体,在岩体暴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暴露的時间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顶板承受的拉力和岩体的抗拉强度之间不协调,也就是说前者超过了后者,这时候就会出现顶板上的岩石冒落。3、施工当中,如果采空面积不断的进行扩大,但是回柱放顶却没有紧跟其后,必然会导致应力出现集中的情况,脆弱的部位就会出现顶板垮落,也有可能出现瓦斯涌出,这些都会对工作面的安全施工产生影响。4、煤岩结构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再加上其中有着一定量的夹矸层,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夹矸层很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三、软岩矿井巷道掘进顶板支护呈现的特点

1、初始速度快,危害性大

一旦岩层处于构造应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就会出现水平方向的位移,这也是引起地质构造出现变化的原因之一。单一性的岩层在应力之下会出现裂痕、断层等构件变化。尤其是在褶皱的部分产生裂缝的机会就更大了,煤层一旦暴漏之后就会导致吸水性的脱落,再加上轴部的急剧变化,所以在回采的过程当中采取支护的方式是不适用的,很容易就会造成冒顶的事故出现。

2、过大的膨胀压力,使底鼓受损严重

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采面推进时极易产生顶板事故。回坡底煤矿在三软岩层当中是比较典型的,分别为顶板软、煤层软以及底板软,故在掘进的进程当中,临时支护的提前也是十分必要的,将围岩可能引起的变形尽量的降到最低。

四、影响软层支护的因素

影响软层支护的因素包括岩性、煤顶等,并且这些因素都是造成顶板事故的重要点。一般的情况之下容易引起的隐患分别为:①在煤岩节理发育的部位是很容易出现岩层的脱落的。②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导致顶板事故的易发。③在空采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当中,如果回柱放顶未能跟上,就会出现某些部位应力过于集中,导致脆弱性的顶板垮落,瓦斯涌出,最后对工作面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

五、软岩矿井巷道掘进顶板支护的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责任划分明确;①对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保证变化的地质条件能够及时的被发现,规避可能出现的顶板事故。②严把工程的设计关,预留出足够数量的煤柱,同时还要保证采掘面和巷道的设置方面管理,最大限度的防治巷道被破坏。③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位,干部要保证跟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遵守岗位要求和职责,对于因为失误所造成的顶板事故。④采取终身制的质量保证工程,确保质量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所选取的支护材料必须要合格的,做到对施工质量的严控。⑤要对该施工单位所管辖的巷道环境和细节要做到随时的了解,一旦出现变化必须及时的向上级报告,并根据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尽量保证巷道的完整。

2、具体的改进措施

(1)当施工巷道通过破碎带或者是断层位置的时候,需要将顶板处理放在打眼放炮之前,比如可以将锚杆安装在顶板的斜上方,也可以增大顶板岩石的固结度来达到提高岩体的摩擦力、强度等的目的,最终使得岩体承载力得到有效的增大,将顶板的稳定性能增大,实现控制顶板的作用和目的。(2)当循环进尺的量比较大的时候对于顶板控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施工的时候要尽量的减少进尺的长度,争取采用短掘快进的方式,将原本的一次成巷改成二次,达到对顶板控制的有效要求。(3)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质量,规避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返工当中出现的顶板问题,同时还需要保证巷道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4)煤矿企业要推行推行和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将井下的工程记录保存好,采用不定期的质量抽查,不断的拍出安全和质量隐患。(5)采取辅助的手段对含有断层、破碎带的岩层进行处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具体的实施方式有:①为了确保围岩的稳定性能以及支护的强度可以在巷道进行了砌体之后充填进厚度相当的混凝土。②为了保证提高岩体的承载力,可以进行人为的岩体注浆,最终有效的控制顶板。③利用钢棚反拱喷浆巷道区扩大钢棚的扎角,解决巷道内部压力过大的问题,满足支护的需要。

3、靠近煤壁处的局部冒顶

冒顶的原因:顶板裸露空顶不及时支护;地质构造的影响;爆破引起;老顶来压引起。虽然局部冒顶范围较小,但它占冒顶死亡事故的比例却很大,人们常称为是零打碎敲,容易被忽视。因此,必须注意局部冒顶前的预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局部冒顶事故的发生,或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让其扩大。如果发现顶板岩石有裂口或产生新的裂口,同时裂隙增多,顶板矸石稍有震动就会掉落下来,敲帮问顶时发出不正常的声音。或者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石,并有掉喳、掉矸现象,顶梁在支柱上滚偏,顶梁有响声,煤壁的伞檐突然脱落等,这些都是局部冒顶的前兆,应积极采取措施,杜绝冒顶危害。

结论

本文所研究的支护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所以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其管理机制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工艺要合理,做到事前预防,保证顶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何满朝等.《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际》.科学出版社,2004

[2]张向东等.《锚杆支护配套技术设计与施工》.中国设计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篇5:顶板支护制度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分析、处理制度

织金县八步镇鑫安煤矿 二〇一四年一月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分析、处理制度

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

成立矿压观测组,矿压观测组设在生产技术部。在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经理、分管副经理领导下,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充实观测人员,根据顶板监测需要,最少配备5名专职观测人员(由综采队安排),由矿压组统一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一、制定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设备配备数量和维修检测资金计划。

二、组织实施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三、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对采煤和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交叉点、沿空巷道,编写专题观测方案,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对观测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四、对锚网回采巷道的支护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对矿压、安全监测仪器仪表,严格按照国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进行强检。杜绝各类不合格品的使用。

五、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第二章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

一、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

1、综采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撑紧、移够、站正、完好,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综采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

(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

①关键指标:

1、初撑力

2、端面距

②辅助指标:

1、支架工作阻力

2、支架工作空间几何状态(支架歪角、排齐偏差、相邻顶梁台阶值、顶梁俯仰角、支架间隙)

3、液压系统工况(泵站压力、液压管路和密封件完好状况)

4、采高

(2)综采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端面顶板冒高、冒宽、冒区长度,煤壁片帮深度,片帮区长度。

(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8m,有0.7m行人通道。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3、综采面矿压及支护质量观测测站布置: 每隔10台支架安设1台矿压观测表。

4、综采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 直接读取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 :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端面距、片帮深度等。

(3)支架几何参数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走向角及倾角、顶梁错差。

(4)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监测 测量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5、特殊时期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包括初采、末采撤面、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和初次来压,该阶段对每台支架均要进行动态监测,其初撑力必须符合规定。

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1、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验收员监测一次,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记录表。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循环初撑力、当前工作阻力、最大工作阻力。不按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或没填写监测报表罚验收员100元。

2、现场验收员每班将井下测取的各种原始数据按记录表格填写清楚,采煤工区在每天下午5点前安排专人将3班监测记录表报送矿压组,矿压组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后,填入整理表格。不按时或不送报表,罚采煤队长、技术主管各100元。

3、对工作面支护质量及煤岩稳定性作出总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采煤队签署整改措施后,存档备查,并现场监督整改。

4、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

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队对采煤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巷道位移等测点,安排专人(兼职)每周测读一次。超前支护区内,每天测读一次,观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如有变形、网兜、片冒等现象要作出统计记录。

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测定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3、采煤队每天下午4点前将记录表报送技术部,技术部安排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掌握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

第三章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一、顶板动态监测仪器仪表的安装、维护

1、采煤巷道顶板动态监测主要仪器为顶板离层仪,所有采用锚网支护的煤巷从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在矿压组的协调指导下实行全过程地监测与维护。巷道采煤期间的安装、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施工单位在矿压组指导下进行;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其监测工作重点由矿压组负责,采煤工作面生产到巷道报废期间其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队负责。采煤、采煤队应设立煤巷锚网顶板离层指示仪监测小组,由专人(兼职)负责,报矿压组备案,并在人员有变动后及时通知矿压组更改。

2、锚网巷道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观测采用定人、定岗、定时观测,煤巷锚网支护巷道的监测责任单位都必须建立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在巷道交接时,其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一并交接。矿压组不定期进行抽查摸底,缺少此项每次罚责任单位100元。

3、所有煤巷锚网支护巷道及时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回推迟安装,且规范安装,确保离层指示仪能准确监测顶板变化情况,提供顶板离层的情况,深基点6m、浅基点3m。否则罚区队技术主管100元/个。顶板离层指示仪必须随迎头及时安设,不能滞后安设,否则罚区队技术主管50元。

4、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设必须按50m间距控制,间距过大的必须补加,并罚区队技术主管100元。

5、对于每条巷道的顶板离层指示仪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本施工区队的现场监测人员,否则罚队长100元。

6、采煤、采煤、以及涉及使用到锚网巷道的单位,损坏离层指示仪的按200元/个扣罚。

7、特殊条件(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硐室等)下的巷道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否则对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罚款100元。

8、施工单位不能随意损坏监测仪器,损坏的按仪器原值的一倍罚款。

二、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按下列要求执行:

1、巷道采煤期间距迎头200m以内顶板离层仪测量读数每天不少于1次,距迎头200m以外的范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

2、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期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采煤工作面生产至巷道报废期间测量读数次数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要求执行。

3、每个顶板离层仪区队观测人员要认真收集、整理、保存顶板离层仪读数,并进行简要分析。如发现异常:

1、读数范围内累计下沉100mm;

2、日下沉量超过40mm/日。现场施工区队的跟班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时支护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然后报矿压组及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有关措施上报矿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4、区队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读数并记录,有较大变化时及时向工区和调度室、矿压组汇报,记录不全罚款50元。

5、记录台账每周向技术部报送一次,不报罚款50元。

6、矿压组每月组织定期及不定期对采煤巷道锚网支护质量进行检测,定期为每旬检测,不定期为随时组织人员对巷道进行检测。检测锚杆间排距、锚杆角度、托盘贴沿情况、锚固力,不合格每项罚区队长100元/次。

篇6:X高档小区车库顶板行车支护方案

一、概述

我公司承建的X高档小区BHF-2-1地块I标段9#、12#、13#、14#、15#、16#、17#、18#、19#楼及周边地下车库项目,目前,除12#、17#楼因桩基未施工完毕而未开工外,其它均已开工,单体工程最高施工至九层结构,地下车库已施工到一定规模,随着地下车库结构施工的面积增加,各单体工程的材料运输、钢材加工制作等均需水平运输道路、使用场地,地下室顶板上行车势在必行,特别是混凝土搅拌车的行驶更是不可避免。经与本工程设计单位充分讨论,采取以下支护方案,对地下室顶梁板进行加固处理,以达到行车的安全要求。

二、加固范围

1、根据施工现场各栋号对施工水平运输线路的具体要求,规划施工运输线路,确保施工材料运输到位,并优化运输线路,确保运输线路的简洁、通畅(具体见线路规划图);

2、对规划的线路确定后,对车辆运输所经线路的梁板跨内全部进行加固(具体按3.8m层高和4.8m层高跨内及相关开间尺寸进行具体加固,见附件2、3);

3、对规划的运输线路需跨过温度后浇带的部位,采用钢板铺垫,确保车辆通行顺利(具体见附件4);

4、地下室顶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上的线路范围可拆除模板后进行加固,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00%,但强度达到80%及以上模板未拆除前可通行车辆,对跨度≥8m的梁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方能拆模进行加固或不拆模和加固处理后可通行车辆(见附件2、3两个方案);

5、对必须通过的温度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确保达到100%并进行加固后,方能通行车辆(见附件4)。

三、加固措施

1、行车线路对应的相应板跨,采用钢管支撑,立杆网距700×700mm,按尺寸中分至大梁边间距不大于700mm;

2、钢管上口设置顶托,下口设置螺旋调节杆,旋转螺旋调节杆使之上口的顶托与混凝土梁板密切接触,确保顶撑牢固可靠有效;

3、对3.8m层高的支撑部位设置上下两道纵横水平拉杆,对4.8m层高的支撑部位设置上中下三道纵横水平拉杆,拉杆全部拉通,钢管对接采用对接扣件,确保支撑系统的整体性;

4、剪刀撑设置:对行车方向两侧以45°角连续设置剪刀撑;对行车方向的横向每隔三跨斜向对角设置一组剪刀撑。

四、行车管理

1、对规划好的运输线路在车库顶面用钢管围挡,严禁擅自移动围挡位置,防止车辆驶出线路范围(加固范围);

2、对运输线路进出口及沿线专人管理看护,确保车辆在规划线路内行驶,防止发生意外及解决临时突发事件;

3、对线路围挡部分,特别是顶板底部支撑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钢管扣件松动及顶撑不牢的及时处理,确保无隐患行车;

4、仔细观察线路下地下车库顶梁板结构因车辆行驶是否对其影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解决。

上一篇:活力的岁月作文800字下一篇:协会换届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