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管理措施

2022-07-10

第一篇:煤矿顶板管理措施

强化煤矿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题目:强化煤矿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名:嘻嘻嘻

强化煤矿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煤矿顶板坍塌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地下工作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煤矿顶板冒顶、漏水、坍塌等现象的发生,都是煤矿顶板管理问题欠缺所导致的,因此,加强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能够为煤矿企业的正常作业起到良好的保障性作用。

一、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

1、地质环境的影响

地质环境对煤矿顶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国国土资源比较丰富,也就知道了地质环境的复杂,因而煤矿周围地质也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地质过于柔软,在开采过程中就容易导致煤矿坍塌事故的发生;如果地质相对坚硬,就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工程进度。如果煤矿所处地区的地质结构较为活跃,加上井下顶板加固措施欠缺,就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2、不稳定岩块的危害

所谓不稳定岩块,就是指煤层顶板的离层三角块,同生结核或砂岩包裹体等结构。这种不稳定的地质结构与周围岩层的结合度较差,而且对煤层顶板的原生结构破坏性较大。当煤矿顶板受到外力影响后,就容易造成不稳定岩块的垮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3、施工操作的不规范性

作业的规范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对于我国煤矿企业来说,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私人企业,往往不重视对工作人员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技能的考核,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个人技术能力不过关,在煤矿采煤作业过程中就会造成技术方面的疏漏,最终导致了煤矿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4、企业监督力度的欠缺

井下作业是一件较为危险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该对每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保证矿井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也要对每位员工负责。但是,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煤矿施工的监督力度,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顶板管理的改善措施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在创造更高经济利润的同时,加强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提出的几点相关改善措施:

1、加强作业技术管理,加强顶板施工技术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现场开采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出现一定问题而造成,因此,应该把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煤矿企业应该成立技术管理监督小组,对井下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指导,发现工程技术问题及时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此外,部分煤矿顶板事故也是由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如区域地壳活动以及雨季雨水渗漏等问题,使得顶板出现坍塌现象的发生。针对于这类事故现象,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煤矿顶板的施工技术,对煤矿顶板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煤矿作业属于较为危险的工作,因此,必须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技术进行严格规范,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必须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工作指导和工作技能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防止不规范作业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煤矿企业要加强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业流程、企业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将相关制度牢牢记下,了解违纪行为的严重性,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安全施工,规范施工,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

3、加强采煤工作面的规划工作 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规划,对于煤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采煤面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煤矿内部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矿采煤作业开展之前,首先要弄清煤矿周围的具体地质状况,松软地质会造成煤矿坍塌事故的发生,而靠近地下水源同样会酿成危险事故,因此,采煤面的规划和确定要尽量周全,切忌盲目开采。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煤矿采煤机械设备也日渐繁多,针对不同煤质、不同地质的采煤设备也逐渐增多,保证了煤矿采煤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我们在进行煤矿采煤作业时,应该根据煤矿实际地质合理选择采煤方法,采用较为合适的采煤设备,从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加强煤矿顶板安全质量检查工作

煤矿顶板的质量检查工作,是确保顶板安全、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成立专业的煤矿安全检查小组,由技术专业人员组成,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对于顶板质量较为薄弱的地段,要制定较为妥帖的维修计划,增加支护设备,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顶板的开裂和渗水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浇灌等方式,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总结:

煤矿顶板管理,对于煤矿正常生产作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做好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是对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负责,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开展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时,要充分了解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要对工作开展考虑周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为企业负责,为员工安全负责,从而促进我国开采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预防综采工作面冒顶补充措施 预防综采工作面冒顶补充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结合我矿综采面 顶板的实际情况,特补充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成立矿顶板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矿 组 长:孙 颖 副组长:姚志红、许志强 成 员:马小军、郭利军、路长在、冯建军、饶 广、杨建军、陈 鹏、 杨俊峰 主要职责:

1、

2、 指导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组织研究日常生产过程中劳动组织问题和生产技术问题。

二、综采工作面概述

22107 综采工作面所属煤层为 2-2 煤层,布置长度 1857m, 推进长度 1446.8 m,松散层厚度为 15~35m,煤层的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 厚度 0.9~1.5m,老顶灰为白色细砂岩,厚度 13.5~18.5 (m) ,直接顶为深 灰色砂质泥岩, 厚度 0.9~1.5m, 煤层厚度 5.4~5.47m。 初次来压步距 40-44m, 工作面使用国产 141 台 5.5m 支架。

三、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一般规定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一般规定 1.提高全队人员的主动管理顶板的意识,特别是煤机司机、支架工、班 长和带班队长等。 2.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及岗位工的职责,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顶板管理不 到位时,必须落实责任;造成顶板局部冒落时,必须根据经验进行追查处罚, 以不断提高岗位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3.成立 22107 工作面矿压观测小组,对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末次 贯通的规律和显现强度进行矿压观测和总结,每个工作面回采完毕后由综采 队编制技术总结,以指导下个工作面的生产。

4.专人负责进行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观测,总结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以 及支架工作阻力增

阻点、煤壁压力显现等征兆和停产检修对矿压的影响,每 天预报周期来压位置。 5.根据周期来压预报位置与周期来压规律,协调检修班与生产班的工作 任务,不得将大型检修布置在周期来压期间,在周期来压期间尽可能动态检 修,并保证周期来压期间的快速推进。 6.跟班队长负责每班观测老顶周期来压情况、架后悬顶面积及工作面的 压力显现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升井后向队值班人员进行汇报,并记录在 交接班记录上,下个班的跟班队长必须根据记录全面了解前三个小班的周期 来压和压力显现情况,并根据矿压观测小组的周期来压预测预报,在班前会 上进行当班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布置。 7.当采空区悬顶面积大、周期来压步距增大或异常时,必须向矿分管领 导进行汇报,防止支架压死或产生冲击波。 8.合理控制机头机尾超前量,工作面调斜时控制好加刀数量和加刀 位置,防止快速加刀造成倒架。 9.加强液压支架安全阀的管理,保证安全阀开启值达到额定值。 10.加强两顺槽的顶板管理,特别是超前支护区域,应定期检查单 体初撑力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单体。

四、综采工作面交接班期间的顶板管理

1.综采队在班前会布置生产任务时,值班人员、带班人员必须将井下现 场情况了解清楚,由本班带班副队长根据井下情况安排各项工作,特别是在 顶板管理方面的重点。 2.每班带班副队长必须在现场进行手拉手交接班,接班时由跟班副队长 进行推进度、工程质量的验收,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时,必须交接清楚,落 实好责任。 3.交班时上一个班的带班队长和班长必须将本班顶板状况、压力显现情 况、设备的运行状况等交接清楚。

4.煤机司机在交班时要将本班的顶、底煤留设情况,提底、卧底情况以 及工作面出现上窜和下窜时的加刀情况交接清楚。 5.支架工在交班时要将工作面顶板压力显现情况、顶、底板台阶情况, 支架出现“低头”“高射炮”以及倒架、咬架情况交接清楚,以便下一班采 、 用合理方法调整。

五、综采工作面非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

综采工作面非 1.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面“三直两平、两畅通” ,所有设备正常 运行,杜绝设备“带病”作业。 2.煤机司机要根据顶板压力、煤层厚度、直接顶岩性等各方面因素合理 确定顶煤留设厚度,并根据周期来压步距及压力显现强度合理确定正

常来压 和周期来压的顶煤留设厚度。 3.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要根据顶板变化、地质构造、工作面涌水情况 等合理调整采高。 4.煤机司机每刀的卧底、提底或降低采高、增大采高的幅度不得超过 100mm,连续推采调整量一般不得超过 1 刀,即调整一刀必须平推一刀。 5.工作面出现运输机上窜或下窜时,煤机司机在机头或机尾加刀过程中 要保证刮板运输机的承受弯度,一般连续加刀不得超过 3 刀。详细加刀位置 和刀数要根据工作面的上窜的程度和距离来确定。 6.支架工拉架时,液压支架顶梁必须全断面接顶,达到初撑力。并根据 顶底板平整度合理调整平衡油缸伸缩量,保证支架的合理架型和支架顶梁接 顶效果。 7.工作面推移运输机时不能出现急弯,要平缓过渡,当工作面底板坡度 大时要停止推移运输机,通知煤机司机重新进行二次扫底后方可推出。当出 现采煤机割顶梁时,应采取利用运输机坡度调整割顶刀的滚筒、拉回运输机 重新扫底以及利用采煤机自重反复倾压运输机等方式,保证顶台阶高度不大 于规定。 8.推溜工要根据工作面支架支撑力情况及时对支架进行二次补压,在支

架拉出后及时打开护帮板,护帮板滞后煤机不大于 10 架,推溜工及时调整前 探梁,保证护帮板紧贴煤壁。

六、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的顶板管理

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的顶板管理 周期来压 1.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工必须紧跟采煤机前滚筒拉架,采煤机司 机控制好割煤速度,出现煤壁片帮增多、悬顶面积增大等漏顶征兆时,为了 保证快速推进,可以适当提高采煤机速度,在保证拉架速度和支架初撑力的 情况下,增加支架工数量,实现多点拉架或隔一架、拉一架,推溜工补齐。 2. 跟班队长及时观看 EEP 压力变化, 发现连续 3 架及以上初撑力不足时, 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 当工作面局部压力较大或有漏顶预兆时, 在刮板运输机可弯曲程度内, 实行局部反复割煤,快速推过压力集中区。 4.周期来压期间,根据梁端距及前探梁平整度,尽可能超前拉架,压力 集中区域应采用带压擦顶拉架,但必须保证支架一次拉到位,当工作面出现 顶台阶无法处理或不能够及时处理时,必须调整支架架型,保证支架前梁接 顶(初撑力应不小于 180bar) ,但调整的总架数应适当控制,防止产生压力 集中,压死支架。 5.充分发挥护帮板的作用,提前收回护帮板及滞后采煤机打出护帮板的 架数必须严格规定,护帮板必须紧贴煤壁。 6.煤机司机在割煤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煤机割煤速度,保证支架能够实现 跟机拉架,当工作面周期来压时,若出现片帮增加、悬顶面积增大等漏顶迹 象时,合理

增加支架工数量,必须采取隔一架、拉一架。 7.如顶板完整,支架滞后煤机后滚筒不大于 3 架;如顶板破碎,支架要 紧跟煤机前滚筒;如顶板有漏矸现象,支架工必须根据梁端距尽可能超前拉 架,并保证支架接顶效果。

七、停机检修前的顶板管理

1. 在矿井进行预防性停机检修时 (或综采队预防性检修大的机电设备时) 要和综采队提前联系避开周期来压,工作面停在合理的位置上进行检修,停机检修前将支架初撑力升到位、护帮板打到位,端梁距大且顶板平整时及时 超前拉架。

2. 停机检修期间, 设置专人巡查工作面来压情况以及支架接顶、 梁端距、 护帮板和工作面片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3.当工作面出现设备故障停机时,要安排专人对支架进行二次补压,同 时保证护帮板全部打开,并定期巡查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 取预防性措施;如果工作面顶板状况较差,要根据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采 取其他措施加固顶板和煤壁;当工作面压力显现较大时要对支架增加辅助设 施,防止支架被压死。

4.合理安排主运系统与综采工作面检修时间,保证主运系统运行可靠。

5.加强液压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周期来压期间的快速推 进。 6.加强液压系统及液压支架的检修和维护,保证所有液压支架能够达到 初撑力,保证所有支架的立柱、平衡油缸安全阀能够正常开启。 7.加强三机的检修和维护,定期检测刮板链张紧力、有无破损、检查液 压马达的完好情况以及三机各电机、减速箱、轴承等运行是否正常,发现异 常情况时提前制定检修计划。 8.严格落实好设备点检制度,合理利用检修时间处理设备隐患,防止来 压期间的设备故障。 9. 。保证供电、供排水等系统的可靠性。

八、工作面内局部冒顶的处理措施 1.如果采煤机通过局部冒落区部会产生大面积冒落时,要在冒顶区反复 割煤、快速推进的方式及时控制顶板;如采煤机不能通过或通过时可能产生 大面积冒落,则采用机头或机尾单项进刀,逐渐推进减小冒落区空顶面积, 但每次进刀都要将运输机的弯点向前移动,严禁出现弯点不动,机头或机尾 一直进刀,造成运输机顶死不能推进现象。 2.工作面局部冒顶较严重时,此范围的拉架,原则上先拉初撑力不足的

支架,冒顶区域两侧的边界段支撑架后拉,防止因拉架力较大的支架,造成 压力转移至顶板。拉冒顶区域两侧的边界段支撑架时,先拉边界处支架。 3.工作面处理冒顶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煤机停在机尾顶板较好的位置 (转载机在机头侧) ,从机尾进刀割煤,保证顶板冒落的矸石运输畅通。 4.工作面处理冒顶时,要制定专项防倒架和咬架措施,在局部推移输送 机过程中,要保证运输机局部不被顶死,保证支架处于正常状态,避免产生 倒架、咬架现象。 5.加强三机等工作面其他设备的动态检修,移动高帽区支架时,应采取 合理的移架顺序,防止大面积漏顶压死运输机。 6.在工作面出现局部冒落时,应在冒顶区两侧的顶帮进行补强支护或及 时超前拉架,防止冒顶区域扩大,当冒顶区域位于机头、机尾时,为防止冒 顶区域与顺槽扯通,应加强两顺槽的顶帮支护。 7.在顶板状况极差或设备状态不好,支架出现倒架、咬架、运输机顶死 等不能正常推进的情况下,当工作面冒落高度大于 4.0 米时,必须停机采用 人工注玛丽散加固材料和罗克休充填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三篇:煤矿顶板事故的预兆与预防措施

煤矿顶板管理及事故的预兆、预防和处理

刘士平

简要描述顶板事故的分类,产生的原因、预兆、预防及处理方法。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或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矸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统称为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性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40%左右。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煤矿安全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一节

顶板事故分类

一、顶板的分类

1、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较薄的软岩层。通常是泥质页岩、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在采煤时随落煤面垮落,不易支护,容易影响煤质。

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的泥岩、页岩、粉砂岩或细砂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随回柱面垮落。

3、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无直接顶时)之上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岩、砾岩、石灰岩,它能在采空区较长时间内维持很大面积不垮落。

二、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造成冒顶的力源及施力方向分 ①压垮型冒顶

因支护强度不足,顶板来压时压垮支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②漏垮型冒顶

由于顶板破碎,支护不严而引起的顶板岩石冒落的冒顶事故。 ③推垮型冒顶

因复合型顶板条件下或大块游离顶板作用使大量支架倾斜而造成的冒顶。

2、按冒顶的范围分 ①局部冒顶

指顶板冒落范围不大,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实际生产中局部冒顶的次数远大于大型冒顶,约占采面顶板事故的70%,危害也比较大。

②大型冒顶

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人数多,而且来势凶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冒顶。

第二节

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基本规律

一、事故频率

顶板破碎或不稳定顶板事故多,约占全部工作面顶板事故的70%-80%。中等稳定和部分稳定顶板事故少,约占全部工作面顶板事故的20%-30%,坚硬顶板事故冒落面积大,往往造成重大恶性事故。

二、冒顶地点

大多发生在煤壁线、切顶线和工作面端头附近地点。

三、支护形式和机械化程度

安全状况:综合机械化采煤>普通机械化采煤>高档炮采>炮采

四、顶板来压

冒顶事故多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约占顶板事故的60%-70%,尤其在直接顶和老顶来压期间事故更多。

五、煤层条件

煤层倾角越大,煤层厚度越厚,其事故发生频率越高,复合煤层顶板的事故率超过简单构造煤层事故率。

六、回采工序

回柱放顶事故率约占30%-50%,且炮采和普采采煤最后回柱的瞬间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

七、地质构造

顶底板起伏不平或大采高很容易造成片帮和推倒支架,断层破碎带容易发生冒顶。

第三节

冒顶的预兆、原因、防治措施

一、冒顶的预兆

在顶板事故发生前一般都有预兆,这些预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声音方面的预兆:老顶断裂时会发出鸣炮声、闷雷声,在老顶的压力下直接顶破碎、发出破裂声,支护设备有劈裂声。

2、直接顶上的预兆:在压力作用下直接顶下沉速度加快,下沉量增大,直接顶裂隙条数增多并加宽,出现掉渣、“下矸石雨”现象,顶板弯曲下沉。

3、支护设备上的预兆:在压力作用下,采掘空间的支柱受力增大出现钻底。活柱下缩速度加快,下缩量加大现象,有时支柱被压裂、压断或有支柱整体向一侧倾斜。

4、煤壁上的预兆:煤壁在压力作用下被压酥,出现片帮速度加快,片帮量加大现象。

5、压力显现预兆:地板鼓起、瓦斯增大、淋水增大。

二、冒顶的原因

1、因作用在支架上的载荷过大引起的冒顶。

①由于岩石容重过大;②由于煤层厚度增大;③由于采空区矸石垫形成缓慢;④由于采空区充填不满;⑤由于覆盖岩层的岩石自承能力降低;⑥由于采空区冒落矸石碎涨系数小。

2、因临近岩石的滑动而引起的顶板冒落

①由于岩石容重增大;②由于顶板或地板地质构造的变化;③由于岩石倾角的意外变化;④由于裂隙的摩擦系数减少。

3、因支护不及时引起的顶板冒落

①在时间上(如:支架性能不合适,地板突然破坏);②在空间上(如:倾斜工作面因矸石下滑面推到支架,煤壁附近顶板支护不好,偏心载荷作用在支架上,顶梁与顶板接触不好)。

4、因煤壁片帮引起的顶板冒落

①由于重力(如:工作面片帮、煤壁向倾斜方向下滑);②由于煤层开采释放的各种力(如煤岩突出);③由于煤层内瓦斯压力所作用的力(如:煤和瓦斯突出)。

三、防治冒顶的措施

1、支护方式要与顶板的岩性相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

2、采煤以后要及时支护,特别是对于破碎松软顶板,一定要及时支护,缩短顶板的悬露时间。普采工作面要及时挂梁,综采工作面要跟紧采煤机后移架,掘进工作面要采用前探梁支护。

3、普通机械化采煤,在整体推移运输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采用边移运输机边去掉临时柱,并紧跟着打基本支柱的方法。

4、工作面上下出口处要设有特殊支护。因为在上下出口处空顶面积大,顶板外露时间长,在超前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另外在移机头机尾时,反复支撤支柱,对顶板破坏很大更易冒顶。所以在上下出口处一般都加设抬棚和大梁。

5、炮采工作面防止放炮崩到棚子。一是炮眼布置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二是支护质量必须合格,要牢固有劲,不搭在浮煤上(如放炮崩到棚子,必须及时架设,不许空顶)。

6、坚持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有效缩短工作面顶板悬露的时间,从而减小顶板下沉量,实现正规循环作业,工作面支护整齐有力,不易折断,使顶板有效得到控制。

7、坚持“敲帮问顶”制度,人员进入工作面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检查顶板,对已经离层的顶板要处理下来,处理不下来时要打点柱支撑,防止冒顶伤人。

8、采取正确的回柱方法,严格执行放顶程序,特别是对每茬的交接处的最后一两棵柱子要特别小心,严禁违章回柱。

第四节

处理冒顶的原则及方法

一、处理顶板事故的一般原则

处理顶板事故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恢复通风和尽快恢复生产等。

尽快抢救遇险人员是处理冒顶事故的第一要务,整个抢救遇险人员的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发生事故后,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要求积极、及时地进行处理事故工作。严禁盲目蛮干和惊慌失措。

2、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设备和材料,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工作,行动中必须坚持统一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

3、要根据事故的情况和客观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防止事故扩大。

4、抢救过程中必须切实注意安全,要有防止事故区条件恶化、保证抢救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特别要避免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5、抢救遇险人员时,抢救人员首先要检查冒顶地点附近支架情况,对折损、歪扭、变形的支架,要立即处理好,以保证在抢救埋压人员时的退路安全。其次要根据顶板情况,在保证抢救人员和抢救工作方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进行支护,阻止冒顶进一步扩大。在检查架设的支架牢固可靠后,先指派专人观山,然后才能清理埋压人员附近冒落的矸石、浮煤,直把遇险人员抢救出来。在抢救过程中可用长木棍向遇险人员送饮料和食物,利用压风管向遇险人员送入新鲜空气。利用喊话,振奋遇难者的精神,稳定情绪。在清理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险人员。如果有遇险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应采用液压千斤顶等工具把大块岩石顶起,将人员迅速救出。在遇险者肢体被埋压环境条件特别恶劣,对遇险人员及抢救人员生命有较大威胁时,可采取被压者截肢的办法立即将遇难者救出。

.二、冒顶的处理方法

1、采煤工作面发生小范围冒顶,顶板没有冒实,顶板矸石已暂时停止下落,一般采用陶梁窝、探大梁、单体柱、单腿棚或悬挂铰接顶梁进行处理。

2、当冒顶范围大且冒顶区稳定一般采取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探梁架棚处理。若冒顶矸石不停往下流,冒顶区不稳定要采取撞楔法处理。

3、当冒顶范围大,人员堵在中间,处理难度大时可沿煤壁开小洞,架设梯形棚子接近被埋压人员。

4、当冒顶范围大处理困难但无埋压人员时,可将运输机机尾缩短到冒顶区下方向前推进3-5m时,再向上掘进甩掉冒顶区。

5、在处理冒顶前首先对冒顶区两端进行加固,防止冒顶扩大,大坡度采煤工作面必须坚持自上而下进行处理。 思考题

一、什么叫直接顶?

答: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的泥岩、页岩、粉砂岩或细砂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随回柱面垮落。

二、冒顶分几种类型?

答:

1、按造成冒顶的力源及施力方向分 ①压垮型冒顶 ②漏垮型冒顶 ③推垮型冒顶

2、按冒顶的范围分 ①局部冒顶 ②大型冒顶

三、冒顶的预兆是什么?

答:顶板有鸣炮声、闷雷声、支架有破裂声,顶板裂隙、掉渣、弯曲下沉,煤壁片帮量增大、底板鼓起、瓦斯增大、淋水增大。

第四篇:煤矿顶板管理 2014

---利川富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谭耀武

2014.5.9 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我国煤矿2013年共发生安全伤亡事故604起,死亡1067人,百万吨死亡率0.288,第一次降低到0.3以下,其中顶板事故起数占50%以上,死亡人数占30%以上,我市煤矿前4个月共发生安全事故11起,其中顶板事故9起,占比例81.8%,几乎全部是在巷道中发生的,在回采工作面仅有一起轻微伤,要确保集团公司煤矿生产安全,加强顶板管理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关键。鉴于如此多发的顶板事故,我认为今天这个会议对遏制顶板事故多发势头是非常及时的。

煤矿井下生产中,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危害极大,严 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井下职工的生命安全.顶板事故在煤炭企业中时有发生,冒落的形式很多,冒落的原因也错综复杂.通过分析内因和外因导致顶板冒落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一、我市煤矿顶、底板性质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煤层的顶板

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1~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力学强度低。

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煤层底板

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

1 (二)、巷道围岩压力概念

地下岩体在开挖以前,由于自重和构造所引起的应力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当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工作时,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就会引起岩体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巷硐周围煤、岩体产生移动、变形甚至破坏,直到煤、岩体内部形成一个新的应力平衡状态为止。在此过程中,巷道本身或安设在其中的支护物会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这种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顶板下沉,底板臌起,巷道变形后断面缩小,岩体破坏散离甚至大面积冒落,煤被压松产生片帮或突然抛出,支架严重变形或损坏, 充填物被压缩,以及大量岩层移动、地表塌陷等等。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围岩膨胀、崩解体积增大而施加于支护上的压力,称为膨胀压力。膨胀压力与变形压力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由吸水膨胀而引起的。从现象上看,属于变形压力范畴,但两者的变形机制截然不同,前者是指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后者主要 是围岩应力与结构效应。

影响巷道围岩压力的地质因素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很多,通常可分为地质、开采和支护等类,影响围 岩压力的地质因素有:原岩应力状态、围岩力学性质及岩体结构等。

(1)原岩应力状态  原岩应力是引起围岩变形、破坏的基本作用力。原岩应力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长。所以,随采深的增加,巷道围岩压力会明显增长。 原岩体中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对巷道的影响作用不同,也直接影响到围岩压力。

(2)围岩力学性质  围岩力学性质是指它的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等各种强度和粘聚力c、内摩擦角φ等值)和变形性质及其它力学属性。不言而喻,强度小的岩体,围岩压力必然大,反之亦然。C、φ值大的岩体,其围岩压力小,反之亦然。其中φ的影响要较c大。岩体的变形性质是指它的弹性、塑性和粘性。岩体的塑性变形和粘性流动是影响围岩压力大小的重要因素,许多围岩压力较大的巷道,常常是由它引起的。(3)岩体结构 当结构面强度远小于结构体强度时,结构对围岩压力的影响极大。 通常岩体破坏首先从弱面开始,这是围岩压力在节理和层理等弱面发育区、破坏带、断层和褶皱区显现强烈的重要原因。由于层状岩体具有定向弱面,所以层状岩体的走向和倾角也与围岩压力密切相关。如果岩层走向与巷道轴向平行或夹角很小,则岩体结构容易与巷道轴线形成不稳定的松动体,因而围岩压力大。水平岩层沿巷道侧帮的稳定性较好,因而帮压较小,而顶压较大。

(4)膨胀压力的影响因素  影响膨胀压力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组成与胶结状态,物理化学性质, 围岩中水分的补给状况,水与岩石的接触条件,支护和充填层的可 塑性等。

巷道矿压控制的三类方法及途径:  第一类:巷道保护  第二类:巷道支护  第三类:巷道维护(维修) 目前所采用的各种矿压控制方法,其对付矿压的原理来看不外"抗压"、"让压"、"躲压"、"移压"等几种 。 (抗 压) 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或支护密度, 用加强支护的手段去抑制或减少围岩移动,增强巷道抗变形能力 以对付矿压的作用 1.增大型钢重量,提高支架承载能力 2.增加支护密度 3.充填支架背后空间 巷道布置地点及掘进时 间可不受限制,但为此要消耗大量支护材料, 支护劳动量大,使开采费用大幅度提高。(让压) 在采用适当支护措施和保持支架本身不遭受严重破前提下,容忍围岩产生一定变形,以释放掉一些能量(也称应力释放) 1.采用有一定工作阻 的大可缩支架 2.为巷道受压收缩预留 备用断面 3.容忍巷道底鼓然后起底 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围岩自承力,减轻支架受载, (躲压)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经重新分布后 岩体已处于卸载状态的天然低应力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躲开高压力的作用 1.在煤体边缘或煤体下 放的低压区内布置巷道 2.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 ,等压力充分稳定后再掘巷 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巷道受压,有利于支护工作,但有时要多开一 辅助巷道(如联络眼等),或要求延迟掘 时间,不利于采掘接替工作 转移矿压。(移压) 通过人为方法使巷道围岩受到松动,形成卸载槽孔或其他形式的卸载空间,迫使载荷转移到离巷道较远的地点,达到减轻巷道受 压的目的 1.在巷道或底板中形成卸载槽孔 2.宽面掘进或在巷旁故意留出卸载空间 3.用跨采工作面使巷道 得到卸载 巷道布置地点及掘进时间可不受限制,但要增加与采用卸载措施有关的额外费用。

二、顶板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

顶板事故原因分析:1. 认识不足,抓得不力 一些矿的领导对加强顶板管理的重要性缺 乏应有的认识。没有针对本单位采掘工作进展情 况采取得力措施。特别是目前煤炭行情差,贷款压力大,只注重出煤、降低成本、挣钱还账,放松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这是顶板事故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2. 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 从我市历年发生的顶板事故看,80%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突出表现是不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干部为什么要违章指挥?主要是重产量、 轻安全的思想所驱使。工人为什么要违章作业?除少数是不懂 三大规程之外,大多数是图省事,侥幸心理作怪,认为违章不一定死人,质量差一点未必出事故。因此,对空顶作业、缺梁少柱、迎山不够等违章现象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以致酿成事故。 3. 现场管理不严,工程质量低劣 从对顶板事故的分析看,将近一半是由于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可见抓好工程质量,加强现场管理,是防止事故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有人认为“煤矿是粗活,采场支护是临时的, 得再好一回柱也什么都看不见了,费那么大劲没用”。因此习惯于“眼睛当线,镐把当尺” 2 的老一套,对待工程质量“马乎、凑合、不在乎’‘。有的金属支架长期不检修、不试验、 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支柱规格小,间距大,该“穿鞋” 的不“穿鞋,该“戴帽”的不“戴帽”,达不到应有的支撑效果;有的工作面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执行不严,致使工程质量放任自流,干部带班下井流于形式、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安全规程、质量标准化嗤之以鼻,缺乏现场指挥、指导和检查,由于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少,对职工不敢大胆管理,任凭一些技术差操作水平不高又缺乏经验的临时工、农协工蛮干。 4. 技术管理工作薄弱 不少作业规程公式化、通用化,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地质 条件的变化和事故多发地点的施工特点拿出有针对性的控制事故 的具体措施。有的作业规程编制完了就束之高阁,不及时向工人传达贯彻,工人在井下盲目干活。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5. 技术装备落后目前,对工作面顶板和巷道围岩的监测和预报几乎为零。

我市近几年发生的顶板事故原因基本上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支护,支护不当或不及时(背帮接顶不实),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 ②,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 ③,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顶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检查,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④,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形成破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⑤,操作不合规范.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珲, 作业循环不正规,爆破崩倒支架等.

三、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分析

掘进巷道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1)掌握巷道开掘后围岩体的范围及围岩应力分布情况。根 据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的因素:围岩的性质、巷道所处的深 度、巷道周围的地质构造、水文变化、巷道的断面形状尺 寸等,了解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及在此应力作用下围岩的变 形和位移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支护形式,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2)从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出发,合理选择巷道的施工方法,减少各工序对顶板管理的影响。(3)按作业规程规定控制工作面空顶距离和临时支护的长度 ,尽可能缩短工作面空顶时间和临时支护巷道的长度。 (4)施工中,做好基础资料的积累和隐蔽工程的记录工作。 施工中和竣工时,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井巷工程 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

巷道掘进期间日常顶板管理工作:(1)敲帮问顶。上班进入工作面,打眼放炮前均应敲帮问顶 ,处理隐患,排除不安全因素后再作业。 (2)控制工作面空顶距离,超过规定的空顶距应先支护后掘进 。 (3)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支架的情况,对 断梁折腿或变形严重的支架,应加固修复。修复巷道时,修复地点以里的人员应全部撤出,预防冒顶堵人。工作面因放炮,崩倒的棚子应由外向里逐架扶棚复位。 (4)熟悉掘进巷道出现冒顶事故的原因,加强日常检查,采用针对性措施,预防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顶板管理的措斲

架棚巷道的顶板管理的顶板管理: 架棚巷道掘进工作面迎头必须使用金属前探梁,严禁空顶作业。 采用工字钢支护的炮掘工作面在爆破前迎头加固长度不少于10m 。巷道开口时的顶板管理。 (1)开掘地点要选在顶板稳定,支护完好并目避开地质构造区 、压力集中区、顶板冒落区。 (2)新掘巷道与原有巷道的方位要保持较大的夹角 (最好大于 45°)。 (3)必须加固好开掘处及其附近的巷道支架,若近处有空顶空的情况,小范围的可加密支架,背好帮顶;大范围的应用木垛接顶处理,同样用背板背好打紧。对将受施工影响的棚子 进行加固,其方法有挑棚、打点柱、设木垛等。 (4)新巷开掘施工,要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或用手镐 挖掘的方法,尽量避免震动围岩或因放炮引起冒顶。 (5)新巷开掘处要及时进行支护,尽量缩短顶板暴露时间和减小暴露面积。若压力增大,则应及时采用适合现场情况的 特殊支护。

沿空掘巷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措施:(1)避开动压影响,巷道施工必须在上区段回采工作结束, 待岩层活动完全稳定后再进行。 (2)尽量减小掘进时的空顶面积。放炮前支架紧跟到工作面 ,放炮后及时架设支架。要减少装药量,避免对顶板的震动 。如果放炮难以控制和管理顶板,改用手镐方法掘进。 (3)巷道支架要加密,将顶帮用木板等背严接实。 (4)擦边掘进时,如遇上区段巷道的棚腿外露时,其下帮棚腿不要抽掉,可以捆上木板或笆片,起到挡矸帘的作用。 (四)过断层、裂隙地质构造带的顶板管理措施 (1)采用架棚支护时,棚距要缩小,提高支护应变能力。 (2)棚梁方向尽量正交节理面架设,增大支架密度,减少空顶距离,永久支架要紧跟工作面,背帮背顶要严实。 (3)采用砌碹支护时,每次掘砌长度不大于1m。 (4)顶板特别破碎时需采用超前支护的办法管理顶板。

3

巷维修顶板管理:(1)、矿井在进行巷道维修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维修巷道要执行"先外后里,先支后撤,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顶板后帮"的原则.(2)、加强巷道巡回检查,及时除掉脱皮,危石,悬矸,对严重失修地段必须及时维护.(3)、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时,必须保证有安全出口.独头巷道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严禁前后两处同时维修;严禁前掘后修.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更换巷道支护时,必须先加固支护,拆除和架设支架应连续进行,严禁留尾巴工程. (4)、生产采区的巷道有失效支架或有冒顶危险时, 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应停止生产.加强独头井巷维修和掘进工作面的维护,如出现断梁折柱,歪斜,弯曲,片帮,撑木、拉杆脱落等情况,必须停止作业,防止发生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事故.(5)巷道冒顶处理时应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支护要牢固,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倾斜巷道处理冒顶时,处理人员要有护身柱或护身板.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1)采煤上作而必须按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护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检查到有损坏、失效的支柱, 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时,必须先架好临时支架.回采工作面两端必须使用端头支架 或增加其它形式的支护,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2)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足够的备用支护材料.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存作业规程中规定.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制定安全措施.(3)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时,禁止采煤.采煤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4)减少工作面控顶时间,加快工作而推进速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下沉量和冒顶影响很大,尤其对松软顶板影响更大.由干工作面进度慢,顶板下沉大,支架折损多。(5)我们矿井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从这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大片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工作面。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从柱等,确保安全无事故。(6)、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伪顶、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一是地质构造破坏附近;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因此也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

根据以上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分析,结合集团公司煤矿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控顶距,工作面随采随支,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③、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牢,严防片帮。 ④、布置炮眼时,应使最小抵抗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装药量要适度、合理,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⑤、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特别是几个急倾斜煤矿的煤层巷道交叉口,其支柱不但要承受顶底板压力,还要承受上面煤层的压力,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

⑥、每班检查一次支柱压力,压力不足的及时加压,目前还没有压力检测设备的必须每天加一次乳化液,但对坏柱没有作用,所以没有压力检测设备的矿井要及时购买。发现有歪斜、断梁折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⑦、强化班组建设,定期培训教育,班组是企业管理和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单位;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生产安全的基础。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等都要在采掘班(组)当中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企业的安全工作部署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把安全生产的标准、制度和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线的物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上,达到有效避免各种灾害事故。为此,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⑧、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矿井安全管理人员、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管理条例》,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得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同时以血的教训教育群众,并制定防范措施,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以前因为行情低迷、工人难招、个人情感因素(对煤矿业主普遍抱有同情心、集团 4 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因为特殊的身份,拿着煤矿的工资,如果提出问题多,部分业主也很反感等)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处罚,而处罚是安全事故的预防疫苗,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如果我们的同情心给煤矿带来安全事故,那反而是害了煤矿,现在一起死亡一人的安全事故一般是200万元的损失,而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和生产成本需要挖4万吨煤炭才能弥补,而生产4万吨煤炭要大半年,有的矿甚至一年还生产不了。现在的煤炭行情还没到最恶化的时间,但一起死亡事故足以让一个煤矿破产,如何能坚持到煤炭行业的春天是我们业主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的保证,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冒顶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也是有规律的,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段对顶板实行监测,掌握其规律,并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绝大多数顶板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四、顶板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抢救事故前,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2)抢救遇险人员时,首先应通过电话、喊话或敲打管子等物体与遇险人员取得联系,探明冒顶范围和被埋压人数及位置。

(3)处理冒顶前,必须先恢复冒顶区域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向被堵压人员处输送新鲜空气,并把后路和顶板清理维护好,保证后路畅通、安全。

(4)处理冒顶前,必须坚持由外向里、逐步进行的原则,要排查冒顶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加固,确保在抢救中不会再次冒落;另外要对后路进行找顶加固,保障退出时的安全。

(5)处理冒顶区的方法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如冒顶严重无法通过时,可采取打绕道的方法抢救人员。若遇险者被碎煤矸所埋,清理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不可用镐刨的方法扒人;若遇险者被煤岩块压住,应用千斤顶或液压起重器等工具把煤、岩块抬起,绝不可用锤砸的方法破岩(煤),使遇险人员近一步受到伤害。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通过管路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

(6)营救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进行施工,行动中必须保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防止灾情扩大,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7)事故单位在抢救过程有困难时,指挥部可抽调其他单位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力量,进行紧急增援。 (8)医疗救护组要安排到达井下事故现场附近,对抢救出的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或护送重伤人员上井救治。 (9)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性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并按照 “三先三后”的原则,即:①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②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③对骨伤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2013.5.9

第五篇:煤矿顶板管理规定

第一章

顶板管理责任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

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一条

矿长对顶板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

(一)检查和督促顶板管理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出决策和指令。

(二)组织顶板隐患排查,定期听取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安监等部门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并对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出主导性的意见。

(三)健全顶板管理机构,配齐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人员。

(四)审批有关顶板管理工程项目和资金计划。 第二条

分管副矿长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一)定期主持召开顶板管理例会研究顶板管理工作,抓好分管单位的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顶板隐患治理,落实顶板管理措施。

(三)组织顶板事故的分析和“三违”人员的处理。

(四)组织对巷道开门口、工作面安装和撤出、过断层、过老巷、大断面掘进等特殊环节的现场会诊,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第三条

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负全面技术责任

(一)抓好顶板管理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考核。

(二)组织编制年度顶板管理计划及安全费用的落实。

(三)组织制定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认真抓好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学习和执行。在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安排补充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组织矿压观测,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时制定改进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1

(五)主持顶板隐患排查分析,提出隐患处理的意见和措施。

(六)开发和推广应用顶板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四条

安全监察处长对顶板管理负监督监察责任

(一)抓好顶板管理监察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考核。

(二)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对顶板管理进行监督监察。

(三)负责对顶板事故的责任者、不按质量标准和规程措施施工的管理人员、工人及失职安监人员追查处理。

第五条 矿有关职能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一)生产技术科及防冲办要设专人负责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工作,及时检查、观测、分析顶板活动情况及其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对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要全面细致,符合现场实际。采掘工作面现场发生变化,要及时编制补充措施,并抓好措施在现场的落实。

(二)地测科要准确提供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对构造变化要及时填图和分析,对贯通、立交等环节要及时下达警戒通知书。

(三)调度室要按时调度顶板隐患的处理及工作面初放、安撤、贯通等特殊环节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要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四)安监处要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把安全监察关,对危险地点的顶板控制,要由跟班队长、技术人员、安监人员现场盯靠。

(五)安培中心要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顶板管理安全技术培训。

2

第六条

区队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顶板管理负直接管理责任

(一)组织区队职工认真学习规程措施,严格按照规程措施组织施工。

(二)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排查安全薄弱人物,搞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教育。

(三)对采掘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过钻孔、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及巷道开门口、贯通和扩修、安撤等关键环节,必须由区队管理人员现场盯靠。

第七条

班(组)长对当班施工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一)按照班(组)长职责要求,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任何情况下严禁违章指挥。

(二)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督促其按章作业,发现“三违”及时制止。

(三)对工程质量及顶板管理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危及安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组织力量整改排除并按程序及时汇报。

第八条

施工人员对作业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一)参加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传达,经考试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下井作业。

(二)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作业,搞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严禁违章作业。

(三)无规程措施或现场存有重大安全隐患未排除时,严禁施工。

第二节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

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采

3

掘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区队必须搞好班、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其立即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严格执行规程措施编制、审批、传达制度。凡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补充措施,严禁无规程措施施工。

第十一条

严格顶板隐患排查分析制度。矿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排查分析会议。对排查出的顶板隐患和监控重点,按照“项目、措施、资金、设备材料、责任人、时间”的要求抓好落实整改。

第十二条

严格顶板事故分析制度。冒顶事故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分析,安监处派人参加。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的冒顶事故,由生产矿长或总工程师组织分析,并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凡发生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的顶板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分析处理;凡发生死亡的顶板事故,按集团公司及上级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分析处理。

第十三条

严格顶板管理工作汇报制度。对工作面初次来压、安撤、过老巷、巷道贯通及现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等重点事项,矿要按规定要求分别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对发生的重大问题要立即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第二章

采煤顶板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四条

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应根据本矿井或相邻矿井同煤层的实际矿压观测资料,确定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定。

第十五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有适当数量的备用支柱和支护材料,备用支护材料数量按使用数量的10%预备。备用材料的存放地点,保持距工作面150m外,并设臵专用料场。支护材料分类摆放

4

整齐,实行挂牌管理,并由专人负责。

第十六条

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必须每班进行监测。使用液压支架时,必须设臵并正常使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防冲办要有专人负责,每天绘制工作面压力分析日报图表,并由分管领导签字,原始资料保存完好;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对单柱初撑力进行检测,并设臵支护质量检查记录表。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接班后,每班安排专人对分管范围内的顶板和支护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摘除危岩活石。在开工前、爆破后,班组长、安监员必须对工作面的顶板和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安监员及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及分管范围的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或撤离,待控制安全后方准继续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

工作面支架的中心距(支柱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200mm(柱距-50~+50mm),支架不超高使用。

第十九条

工作面液压支架应接顶严实,相邻支架(支柱)顶梁平整,不应有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

第二十条

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正常使用护帮板,采高大于4m时必须使用二级护帮板。

第二十一条

工作面移架后必须将支架升紧,且顶梁与顶板接触后,必须给支架持续送液3-5秒,确保支架初撑力满足要求。

第二十二条

工作面支柱(架)必须支设牢固,迎山有力。综采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为3%~5%。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11.5MPa,综采液压支架不得低于

5

25.2MPa,超前架组不低于6.5MPa,并每班安排专人对初撑力进行检查,发现初撑力不足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三直一平”,液压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工作面伞檐长度大于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

第二十四条

煤壁松软易出现片帮时,要有防止片帮的措施。 第二十五条

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棵进行压力试验,并有试压记录。工作面不准使用漏液、损坏、失效的支柱,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支柱,以及在井下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单柱,必须升井检修试压并有试压记录,不得直接转入其它接续工作面使用。其它支护材料也要保证规格、材质合格。

第二十六条

在顶板破碎、压力大的地点,回柱前必须首先检查顶板情况。必要时支牢临时支柱并进行远距离卸载,即工作人员用回柱钩钩住或用绳子拴住卸载手把,躲在安全处卸载。

第二十七条

底板松软的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穿柱鞋。柱鞋直径要根据底板比压及工作面支护强度进行计算,柱鞋材质必须满足要求,控制支柱钻底量不得大于100mm。

第二十八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在有可靠支护的掩护下作业。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柱时,必须先支好临时支柱。

第二十九条

工作面不准随意留顶煤或底煤,对因地质构造或

6

其它原因需要留顶煤或底煤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移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得继续采煤作业。

第三十一条

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采煤工作面采用无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面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

第三十二条

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带压移架。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十三条

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

第三十四条

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且支架立柱伸缩余量符合规定。

第三十五条

支架出现咬架、挤架、倒架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有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十六条

拉移端头支架前,应首先按标准维护好端头顶板,在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后,方可移架。

第三十七条

处理工作面冒顶时,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班组长、安监员必须现场盯靠指挥,确保安全。

第三十八条

工作面内特殊支护齐全,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2m×5m)的应采取措施,超过的应进行强制放顶。特殊情况下不能强制放顶时,应有加强支护的可靠措施和矿压观测监测手段。

第二节

工作面安装和撤出

7

第三十九条

工作面安装前,要认真检查上下两巷和切眼的顶板支护情况,对损坏、失效的支护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工作面安装撤出前必须由生产矿长组织技术、机电、通防、运输、安监、施工区队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现场会诊确认,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十一条

工作面安撤前对巷道的三岔口、交叉点等面积较大、顶板压力大、顶板破碎、支护不完整的地段,必须重新进行加密支护。

第四十二条

工作面安撤过程中,对阻碍运输的支柱须提前改设好,并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

第四十三条

综采工作面新安支架必须接顶严密,初撑力达到标准规定,超高地段必须用合格材料足顶。

第四十四条

新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生产矿长组织技术、机电、通风、运输、安监等单位和接产区队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正式投产。

第四十五条

综采工作面撤面造条件要保证合理的出架空间,顶帮必须使用锚网索支护或其他有效方式支护。

第四十六条

工作面支架回撤期间必须加强掩护支架的管理,坚持班班检查,保证支架完好,确保支护可靠,前移时要做到细、匀、净、快、够、正、平、紧、严,并确保支架的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

第四十七条

工作面顶板破碎地点在回撤支架前必须提前采取措施加强支护。

第三节

特殊时期顶板管理

第四十八条

工作面开面、初次放顶要编制专门措施,并成立初次放顶管理小组,负责初次放顶的安全工作;调度室要设臵工作

8

面初次放顶管理台帐,及时调度工作面推进度、顶板变化及初次放顶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四十九条

当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规定不垮落或缓慢下沉时,应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加强支护措施,其方式和方法要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第五十条

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淋水、破碎带、过老巷、过冒顶区、压力集中区、顶底板松软、煤层倾角发生较大变化、托放伪顶开采等情况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编制可靠的专项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一条

工作面推进到破碎带前必须提前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加强端头支护,推进到破碎带后严格控制采煤机割煤高度,在空顶处要及时用半圆木、道木等足顶加强支护。

第五十二条

倾角大于15°的采煤工作面,支柱(架)应有防倒防滑措施。

第五十三条

工作面来压期间,工作面支架、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达到规定的初撑力,每班对工作面支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及支护状态至少观测两次,并进行二次注液,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五十四条

工作面回采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质构造引起顶板破碎时,必须采取超前移架、带压擦顶移架或挑梁护顶措施,及时超前支护端面顶板。

第四节

上、下出口顺槽支护

第五十五条

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人行道宽度不应低于0.8m,安全出口高度不应小于1.8m,工作面内排头支架与巷道顶板支护间距不应大于0.5m,架设抬棚的单体支柱初撑力符合规定。

第五十六条

工作面上、下出口两顺槽必须进行超前支护。超

9

前支护必须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长钢梁)或超前液压支架组。上、下出口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支护长度不得小于20m,根据现场压力情况可适当加长。

第五十七条

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其超前支护排数不得少于三排,所有支柱必须穿柱鞋且有防倒措施。

第五十八条

顺槽超前支护采用超前液压支架组支护时,要根据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支架组参数,推移步距应在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九条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与安全出口巷道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7m。

第六十条

两顺槽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现有支护失效、巷道变形、漏顶片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第六十一条

两顺槽支架应与放顶线对齐;刮板输送机头、机尾处,在确保机头与转载机正常搭接情况下,允许拖后一排。

第六十二条

工作面端头液压支架前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打插梁维护顶板。

第六十三条

工作面两顺槽出现局部地段超高或顶板开裂、离层、锚杆锚索拉断、顶板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加快等异常现象时,必须及时采取补打锚杆、锚索或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第六十四条

两顺槽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活柱量不得小于200mm,贴煤壁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距离煤壁不得小于100mm。

第三章

掘进顶板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五条 掘进巷道必须按照批准设计要求编制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在掘进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过老空或局部冒落区、石门见煤附近的三角区

10

时,必须及时编制专项措施加强支护。

第六十六条

需要降低支护强度时,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单位现场勘查并制定专项措施,由原规程措施编审部门批准后方准改变。

第六十七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工作中、爆破后、截割后,都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和支护情况,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六十八条

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爆破,以确保炮眼数量、位臵、角度合理,装药量适当,防止破坏原有支护。炮掘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巷道成型质量。

第六十九条

所有施工巷道,都必须在工作面附近存放不少于一天用量的支护材料,备齐备足处理事故应急用料,并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规格、数量等。处理事故应急用的支护材料及专用工具等,要单独堆放,其种类、规格、数量、距工作面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七十条

所有施工巷道必须配有合格的施工图表,做到齐全、清晰、准确,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图表。

第二节

锚网索、锚喷巷道

第七十一条

严格把好支护材料进货关。所有支护材料必须是有生产资质厂家的产品,有合格证、出厂证明和产品试验报告单,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其中锚杆、锚索、锚具及锚固剂必须有国家授权部门颁发的煤安标志。

第七十二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在确定支护参数时,应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支护参数。在

11

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要组织专门试验,取得实践经验后再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重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七十三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配备锚杆角度测量仪、锚杆拉力计和锚杆预紧力检测工具,每班由跟班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负责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及锚杆扭矩至少抽检一次,并把抽检结果记录在现场管理牌板上。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和锚杆预紧力的具体规定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

第七十四条

现场对锚杆进行拉力试验时,应每30~50m巷道,取样不少于一组;立井、硐室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一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一组;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在做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七十五条

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的巷道必须确保张拉机具压力表完好,对锚索的直径、长度、预紧力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建立施工记录。

第七十六条

煤巷、顶板为煤层的巷道及交岔点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两离层指示仪最大间隔距离不得超过50m。现场需配备记录牌板,并有监测记录。

第七十七条

锚杆支护要紧跟掘进工作面迎头,锚杆至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0.3m加上循环进尺。锚杆的间、排距需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锚杆角度相对设计角度的偏差不大于5°。

第七十八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的锚杆规格、位臵、数量、角度、布臵形式和喷浆材料的材质、配比及喷浆厚度,要符合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规定。初喷要紧跟迎头,最大拖距不得超过3m;

12

复喷必须紧跟耙装机后,最大拖距不得超过25m。

第七十九条

掘进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在坚硬岩层中,矿认为可以取消前探梁临时支护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临时支护方式时,必须经技术、安监和区队现场勘查鉴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前探梁采用直径83mm、壁厚5mm的钢管制作,长度不得小于4.6m,并用悬挂在锚杆上的吊环固定。吊环采用直径不小于108mm,壁厚不小于5mm的钢管、40T链子和直径20mm螺纹钢锚杆帽焊接加工制作。前探梁的使用条数:拱形巷道不少于3条;矩形巷道净宽4.5m及以上时使用4条前探梁;矩形巷道净宽大于3.0m,小于4.5m时使用3条前探梁;大跨度硐室编制专项临时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每根前探梁悬挂点不应少于3个,吊环螺母拧入锚杆的长度应不少于20mm(树脂锚杆必须拧满螺帽)。前探梁上用木托板足顶背牢。吊环每次移动时,都要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第八十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锚杆长度必须保证锚固端能锚入顶板稳定岩层0.5m以上,否则必须补打锚索加强支护;如果巷道遇顶板破碎、复合顶板或过断层带正常支护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时,除采取加密、加长锚杆、锚索外,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增设架棚或喷浆等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一条

喷砼强度不得低于C20,并按相关规定对强度进行抽检试验。

第八十二条

高度大于2.8m的巷道或大型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应采用正台阶施工工艺,即将上层拱顶部掘出并锚喷好后,再掘挖和锚喷下层,其正台阶施工的方法和拖距,应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第三节

砌碹巷道

13

第八十三条

砌碹巷道(硐室)工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安监人员对巷道(硐室)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掘砌拖距、碹料碹胎材质、碹胎结构形式、固定方法、一次砌筑长度及撤胎时间,都要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八十四条

模板组装和碹胎架设必须牢固可靠,其支柱必须支设在硬底或垫板上。

第八十五条

砌碹巷道(硐室)工程所用的水泥、添加剂和预埋加固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所用的水泥、骨料及预埋加固件必须进行材料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必须做混凝土级配试验。

第八十六条

砌碹巷道(硐室)工程竣工后,必须有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砌碹巷道(硐室)工程质保资料必须齐全有效。

第四节

特殊断面条件下的巷道顶板管理

第八十七条

巷道开门口,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和区队等部门有关人员,按设计并结合现场顶板的情况,共同勘查选定开门口位臵,研究开门口的具体控制方法,然后再由分管技术人员编写开门口措施。严禁不经现场勘查就定开门口位臵及编制开门口施工措施。巷道开门口位臵,应尽量避开断层和顶板破碎带。

第八十八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开门口,前5m需加密锚杆排距,原巷道门口前后5m内需采取补打锚索等加强支护措施。对跨度较大的开门口加打锚索控制顶板。

第八十九条

两条巷道立体交叉通过时,其净间距小于6m时或净间距大于6m围岩不稳定时,要对交叉穿过段的巷道,采取专门的加强支护措施。

第九十条

巷道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出现四岔门口,特殊情况

14

必须设计四岔门口巷道时,除顶板岩石特别坚硬外,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第九十一条

巷道贯通时,必须编制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地测部门应提前编制好巷道贯通通知书,并在现场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预透地点。施工区队要对预透点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加固。预透地点为裸体巷道的,必须在预透地点前后5m补打锚杆支护或增设临时支护。

第九十二条

溜煤眼、煤仓、大断面硐室等特殊硐室的施工,要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条:“采用反向凿井法掘凿暗立井或竖煤仓应遵循的规定”组织施工。

第四章

巷道的扩修、维修与回撤

第九十三条

矿必须建立巷道检查维修制度,落实分工单位和分工负责人,定期对分管巷道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九十四条

凡进行巷道扩(维)修工作,必须有施工安全措施。

一般巷道扩(维)修,即10m以内的扩(维)修,可每年编制一个不受具体地点限制的通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时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传达,并按措施要求抓好落实。

特殊巷道扩(维)修,即每米开帮、松上或落底超过1m3,巷道扩(维)修长度超过10m,或在巷道交叉点扩(维)修,以及对巷道、硐室的特殊处理(如砌碹、砌墙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现场勘查研究后,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措施。在顶板特别破碎或巷道交叉点进行的扩(维)修工作,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

第九十五条

发生严重影响运输、通风、供电、排水或堵人的

15

冒顶事故,需立即抢险处理时,可由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和安监人员共同研究抢险安全措施,口头向施工人员传达后,由区队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抓好拟定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九十六条

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第九十七条

在大断面巷道进行扩(维)修施工时,必须搭设工作台,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使用好安全带,工作台的搭设要求必须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八条

巷道采取开帮、放顶施工时,必须逐排进行,严禁大面积空帮空顶。进行放顶施工前,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及区队管理人员现场勘查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并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九条

在独头巷道进行顶板扩(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扩(维)修工作地点。

第五章

冲击地压顶板管理规定

第一百条

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大面积悬顶时必须实施强制放顶措施。切顶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阻力,采空区中所有支柱必须回净。

第一百零一条

回采工作面应加强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提高上下端头和切顶线的支护强度,加大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和强度。

第一百零二条

回采工作面沿空顺槽超前150m、非沿空顺槽超前60m及煤巷掘进工作面高度冲击危险区内所有支护锚杆、锚索均应采取防崩措施,统一使用长度300mm的14#铁丝固定,铁丝在锚杆、锚索外露部分缠绕2圈,两端绑在锚网上。

第一百零三条

准备巷道支护严禁采用混凝土、金属等刚性支架。

第一百零四条

加强煤巷顶板离层仪观测,保证顶板离层传感

16

器(包括机械式顶板离层仪和电子式离层传感器)完好,出现损坏或无法读数等情况,责任区队必须重新安设。

第一百零五条

掘进区队撤出前应将机械式顶板离层仪交由所属综采区队管理。

第六章

第一百零六条

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同时执行“集团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

原矿下达的与本办法相抵触的规定,一律以本规定为准;本规定如与上级规定相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一百零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17

上一篇:煤矿职工行为规范下一篇:磨课赛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