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2024-05-03

苗族传统刺绣艺术(共9篇)

篇1: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08级信管2班 李雪琴 418

摘要: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作为一种工艺和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既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关键字:艺术特色 价值 审美情趣 民族特色 纹样造型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

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刺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不管在纹样构成、纹样造型特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上都有这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

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类。

(一)抽象化构成

苗族刺绣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都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整个纹样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复合化构成

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匦浴痹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定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三)随意性构成

随意性构成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只能够常用表现方法,苗族刺绣造型的随意性特别的明显,这种创作的方法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以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作,创作者吧按吧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是一种自由自觉和目的性的表现,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审美主题和客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苗族刺绣中这种随意性表现为想怎么修就怎么绣,具体表现为野猪只长三条腿,不同季节发的花朵可以同时开放,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

的事物通过刺绣者的双手表现得淳朴、自然、天真、可爱。

二、纹样造型的特征

混沌思维的群体创作意念表达是苗族刺绣造型的重要特征,同时苗族刺绣造型还具有承传性。地域性、互渗性,以及原始意念下的感知性造型、理念观察下的寓意型造型等特征。

三、集体传承式特征

苗族刺绣造型是苗族妇女集体共同创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的妇女们人人能织布,个个会绣花,如此庞大的创作群体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制作活动中式很少见的。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分布不同地域的苗族历经时代变迁,语言难以统一,未有苗绣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包含的审美情趣和意念,作为程式化的文字符号在民俗中得以传承,使得苗族刺绣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形成一种为稳定的民俗文化元素,传承后世并得以延伸。

四、地域性特征

由于苗族历经多次迁徙以及苗族内部由不同的原始部落发展而来等多种原因,苗族社会内部发展及不平衡,各地的苗族文化,风俗,审美意念出现差异,直接影响到苗族刺绣纹样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皇清职贡图》关于各种苗族不同服饰的描绘就证明苗族刺绣造型具有地域性特征。

五、互渗性特征

文化和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大学网变化,苗族服饰文化的交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苗族内部个支系之间文化交融密切,二是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交融,这都致使苗族服饰文化特别是服饰刺绣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六、感知性造型的特征

感知造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通过知觉、视觉和触觉进行综合而得到的某种概念上的认识的造型方法,他是用以对事物的全部意念和感受来表现客观对象,不追求微妙的光影变化与精确地比例关系,二是重在情理,重在心理感觉和视觉的审美需要,苗绣中这种感知性造型表现得很明显,如在苗族刺绣中龙的形象是由鄂头、蛇身、鹰爪、鱼翅、鸡尾等形象综合而成。

七、寓意性造型

寓意性造型是指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触、感知、感觉、印象的认识,进行综合、整理、加工、创造,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境。

在苗绣图案中很多作品都含有一种潜在的与异性象征意义。主要造型方法有:谐音造型(年(莲)有余(鱼))、假借造型、联想造型、象征造型(万字不封口,象征富寿无尽头)、反义表达造型(如在小孩

子的肚兜上绣五毒用以辟邪、消灾的意念表达)等。

篇2: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苗族刺绣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又表现出“使用”与“审美”的双重机制。苗族刺绣中的美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和真联系在一起,苗族刺绣纹样组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如实描摹如花草鱼虫、鸟兽禽畜、日月星辰等。这一类纹样没有多少人工制作的生硬痕迹,因而显得原始、真实、生动和传神。是创作者用本真的心灵感觉来倾述表达的对自然的由衷的赞美,也让使秀出来的纹样表露出难以掩饰的自然天的情韵,看起来十分美丽。

另一类是通过变化重构的纹样,如各式各样的龙、凤、麒麟以及人兽组合、万字纹等等,这一类纹样最突出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这些纹样几乎没有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固定视角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对象或场景,但是作者心灵的真实表现,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虽然有些合情不合理,但让人看了仍然觉得亲切、和蔼、美丽、动人。

篇3: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苗族刺绣中的龙纹符号

苗族龙崇拜的载体是苗族龙纹样, 而苗族龙纹样的载体主要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苗锦等民间艺术品, 其中的主要特点是龙纹无统一模式, 图案有疏密聚散的变化, 其起伏流畅的曲线传达出来的动感活跃生动, 富于变化。因为图案之特色与具体工艺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绝对分开地表述图与艺之美也不现实, 下面以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苗族龙纹样运用的几种苗绣类型来探析特殊苗龙图案效果与特别刺绣工艺之间的关系。

一、施洞型

前文提到, 此地区苗绣的技艺主要分为平绣和锁边平绣。该地区的女性服饰是苗装中的精华, 人民币上运用的苗女形象着装就是本类型, 其形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本地区服饰不使用蜡染, 龙纹样全体现在刺绣与苗锦之上, 苗锦不同于汉锦, 使用棉纱、丝线或再混合麻线、毛线织成。其中不锁边平绣分亮绣和暗绣, 暗绣用于常装, 底面为黑色, 绣线用紫蓝色、深蓝色, 着装效果质朴, 亮绣一般用红色底布配蓝色调的龙纹样, 或白色、绿色底布配红色调的龙纹样, 花哨热烈, 用于盛装。而锁边平绣具有极其精细的工艺, 类似景泰蓝纹饰的效果。总是先平绣, 再锁边, 但不仅于此, 其与不锁边平绣的区别还是体现在很多方面, 除了前文提到的用色习惯外, 这里的平绣线细如发丝, 用油皂角的果肉拖捏一道, 施以天然胶质使之去除毛刺、光洁油亮, 线铺的紧密重盖, 不留间隙。锁边用小绣花针引穿白色或黄色丝线从布的正反两面环环绕圈来回走线, 最后以紧致而不见针脚为上品。

二、巴拉河型

此类型的龙纹样之所以呈现不同于其它类型苗龙的厚滞明确、静曲如藻的视觉感受, 完全归因于它有两种独树一帜的绣法——辫子绣和缠绣。辫子绣又称扁带绣, 顾名思义, 是先将绣线编成辫状带子, 再盘锁成龙纹等图案,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犹如现代丙烯画中一种先将较厚的丙烯颜料晾干为条状再拼贴到画面上的技法。其实编带在苗族刺绣中不是巴拉河型所独有, 但是其它类型只将它视为辅助, 如施洞型, 仅仅用编带作为袖腰的边框线。而巴拉河型就是剑走偏锋, 充分用辫子绣凸显图案的厚重牢实的深浮雕效果, 用缠绣营造浅浮雕的纹样效果, 把这种图底不同层次间的肌理对比作为本类型图案美感的主攻方向。具体来看, 先用八或十二根同色或两色绣线编成扁带, 在专门的编带凳甚至圆口竹篮上编带。再用平盘、立盘和斜盘技法来盘锁, 老一辈人以立盘为主, 平盘、斜盘为辅, 着意营造厚实浮凸的纹样效果。而近年由于商品化的急功近利, 也出现了平盘、斜盘为主的作品, 但是表现力和工时是成正比的。而同样具有浮雕效果的缠绣又称绞绣、绞线锁绣。用两根线分别牵引进行绞线与锁线刺绣时, 两股线互相螺旋线圈地缠绕, 最后把绞线锁扣在布面, 形成表面梳齿样的线条, 梳脊线粗、梳齿线细。为折冲厚重的纹样带来的凝滞、呆板之感, 本类型的民间艺术家们本能的加大了色彩的对比, 常用红绸缎底布加绿色调纹样或黑底布湖蓝色调纹样等配色方案亦不觉得闹, 或更施以金箔线增加富丽效果。

三、都柳江上游型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 与前述两种典型风格的类型不同, 此类型的龙纹的眼睛形状几乎总是处理成卷曲的触须形, 是不封闭的圆环, 而前两者几乎总是用圆环来描绘龙、虎、狮之类的凶兽。都柳江上游型只有在表现鱼、鸟等动物眼睛时才使用封闭的圆环, 看来, 不是飞针走线的刺绣技艺造成的这种差异。由于使用了白色锯齿状边线, 此类型的物象外轮廓比施洞型的锁边平绣造成的外轮廓还要明确, 物象的形体关系却比其它类型的更难以捉摸, 因为它刻意在解构物象, 抽象化对象, 打散它们本身的个性特征, 注重在不同种类事物的形体中制造明确的呼应, 在画面构成的意味上比施洞型更加主观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却多而不乱, 有条不紊、组织严密, 有一种积年贵族的雍容气象, 这或许与明代扶植都柳江上游地区的土司来巩固当地统治不无关系。本型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工艺特征, 一为丝绵布、一为鸡毛穗。在大木板上放置蚕, 让其来回吐丝自然形成一片柔韧而不太反光的薄片, 这可能是关于丝绸的最古老的制作方法。以这种如同牛皮纸的厚度的面料为底布, 在刺绣时每幅图案都有一些双色交织的小色块, 如同交通栏杆的双色标示。刺绣后的服饰装饰以白鸡毛穗。

四、凯棠型

此类型的两种特色绣法都极为费工, 一种名为梗边打籽绣, 梗边指的是用十或十二根细线作为梗蕊, 另用一根线缠绕之, 梗线一般为白色, 也有一部分使用绿线。在分段绕线时采用一种极聪明的方法——在梗蕊线下面悬吊重物, 手捻动梗蕊线上端, 绕线自然就缠绕其上。而打籽指的是在底布上用梗线锁固出物象轮廓后在其中填满直径二毫米左右的圆线籽, 颜色以红、绿色为主。梗边打籽绣的美感与妙处主要体现在籽所带来的细微变化与观看惊喜体验。无独有偶, 凯棠型也有与巴拉河型近似的追求浮雕厚堆的绣法, 但是手法上与之走上了殊途异归的道路, 名为三角绸堆绣。用放大镜细看人的皮肤, 纹理表面分割出无数个小小的三边形和四边形, 三角绸堆绣极为近似这种效果, 虽然不是创作者的本意, 但是可能都属于线与体块挤压自然生成的最简单形象。简单地说是先用皂角水处理绸布使之由于微弱胶性而变得挺括, 再剪成一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 折卷成小三角形, 图案便是用这些小三角形堆叠而成, 但是龙纹样或其它动物纹样的嘴和尾部还是使用平绣。堆绣追求厚重浮雕感, 以厚堆为上。

小结

苗族文化的龙符号不含有权威的概念, 而是集中反映着苗族万事万物相互转化的古老哲学思想。苗族信仰认为, 动物间可以互变, 人和动物可以互变, 动物和植物也可以互相变化, 万事万物处于互相纠葛与变化之中。这可以看出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影响, 同时与汉族的认为龙有神通变化的观念是相通的。而这种观念鲜明而生动地反映在活泼而无拘无束的刺绣艺术当中, 古老而严谨的刺绣技艺与天真诙谐的龙纹样图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吸引观众的视觉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黄俊敏, 李响.苗族服饰刺绣中龙纹样特征阐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 (12) :72

[2]钟涛, 清水江苗族龙文化——苗族服饰装饰的龙形象探源民间文学[J].1988 (4) :15

篇4: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关键词:现代文明 民俗习惯 生活习俗

贵州境内聚居了苗、水、侗、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其中又以苗族居多。群山之中散落着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少数民族村落。这些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自然村寨不仅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质朴勤劳的苗族先民,同时也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苗族文化。音乐、绘画、刺绣、蜡染、雕刻、银器、干栏式建筑等众多不同形式的文化载体使得苗族这样一个无文字的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延续。构图形式丰富色彩明丽大胆的苗绣不单单只是服装上的配饰,这其中还记述了苗族的历史、神话以及劳作耕种民俗习惯。然而灿烂的苗绣并未在现代文明中找到自己容身的一席之地。苗繡逐渐从常见的生活用品逐渐变为阳春白雪的收藏品。兴许在不久的将来,想要一睹苗绣的风采只能到博物馆才能寻得它的踪迹了。当下苗绣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专家学者著书立传通过文字形式去叙述苗绣的历史文化及工艺制作,鲜少有研究者真正掌握苗绣的制作工艺。传统意义上的苗绣是苗族妇女们农闲时的劳作手工,亦是服装、床幔等生活用品的重要来源,而当下农村的年轻女性大都因为外出务工或上学读书已远离苗绣制作,掌握苗绣工艺的苗族妇女们也都渐渐老去,也就是说当下苗绣的研究仅限于保护,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推广,更不用说将其作为日常用品运用于生活当中了。在研究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传承发扬苗绣文化,笔者认为除了宣传推广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将苗绣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等贴近人们生活的领域以此普及苗绣文化,更应该从培养设计师的高校教育抓起。贵州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除贵州民族大学外其他高校并无专门开设关于苗族文化普与推广的专业课或与苗族文化有关的专业。贵州高校服装专业除英语等公共课外,服装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服装理论课程,这其中包括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服装人体工效学、服装消费心理学、服装市场营销学等。二、服装创意类课程,主要课程有服装效果图、服装配饰学、化妆形象设计、服装色彩学、服装图案设计、服装展示设计等。三、实操性课程,主要由以下几门专业课组成,服装制板、服装CAD、服装工艺、立体裁剪。从以上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分类不难看出苗族刺绣文化的相关内容并未在课程中得以体现。往往服装专业课程中苗族刺绣文化只是作为案例分析或作品赏析在课程中作为“配角”匆匆而过。

笔者认为贵州本土高校的服装专业发展与苗族传统刺绣的保护与传承完全可以达到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双向共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对于贵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是可以起到推动作用的。当下贵州高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形式上与国内一流服装设计院校保持一致但却未能发挥位居贵州的地理优势。这所谓“地理优势”是指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这其中也涵盖了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对于贵州高校服装专业而言,传统苗绣无论从构图、用色、纹样亦或是工艺上都有着值得学习研究借鉴的不可估量的价值。苗族刺绣的构图形式丰富多样,这其中又因苗族支系、地理位置、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传统苗绣特有的构图形式法则,如苗绣中常用的“花中有花”、“正中寓奇”等构图法则对于服装设计当中的面料、纹样、配饰、设计创意等方方面面均可借鉴。表现生活场景、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民风习俗的传统苗绣纹样在部分服装设计作品中已崭露头角,比如贵州籍服装设计师林雪飞在其婚纱礼服设计作品中已有运用,且在国际展会中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传统苗绣面料独特的织造工艺对于服装材料学亦是值得探寻的新材料发展方向。

其次,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对于贵州本土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创新是得天独厚的助力。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对于传统苗绣的保护与传承亦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贵州本土高校服装专业在引入了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后,培养出的服装设计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亦可让古老的苗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承载着苗绣元素的作品不仅仅是市场流通的商品同时也是将苗绣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引导大众了解、接受、喜爱传统苗绣文化的重要载体。贵州本土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的充满活力的设计界新兴生力军们必然在他们充满活力的设计作品中让古老而厚重的苗绣文化得以延续与重生。这样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越了博物馆对于濒临灭绝的传统苗绣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避免了古老民间艺术陷入曲高和寡只能躺在博物馆的尴尬境地。

结语

篇5:苗族传统音乐的民间知识艺术论文

苗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无文字的山地农业民族,在其以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传说歌、情歌、儿歌等为主要内容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五千年来苗族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间知识,涉及生物资源和信息、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技术、民间社会政治管理等多种元素。可以说,作为最主要的苗族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苗族传统音乐,是苗族民间知识最集中的展现,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苗族社会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正因如此,苗族传统音乐被誉为苗族的“百科全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丽画卷”。[1]

一、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的生物资源和信息

苗族是一个长期生活在海拔400米至1000米山区的山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上的有利条件,使得该民族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尤为丰富。据有关学者不完全统计,在各种类型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提到的林木种类就多达上百种,其中尤以枫树(detmangx)和杉木(detjib)为甚。在《枫木歌》中,提到是枫树干首先生出了花妈妈―――人类的母亲。蝴蝶妈妈“和水泡沫玩耍”,然后“得了一肚子的胎气”,“生下十二个蛋”,孵了10多年,人类的直接祖先姜央以及雷公、龙、象、水牛、虎、蛇、蜈蚣等各种动物才出生。这首关于人类起源的古歌,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至今在黔东南苗族中,仍有枫树崇拜的习俗。从选种、育苗、移植到山林管理乃至木材的`习性和用途,在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都有详细而生动的描述。这些传统的物种学知识,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

1.农业及林业生产技术

苗族是一个山地农业民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农业和林业必然成为苗族社会的两大基本特征,各种类型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农学和林学相关的知识,为我们真实再现了苗族这一山地民族的生产智慧。例如,马学良、今旦译注的《苗族史诗?撒播种子》中唱道:“是谁来掘井,引水灌池塘?有个包金岔,掘井灌池塘。……有个包金昌,他引井水来灌塘。”[2]这里反映了苗族先民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源情况合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形。此外,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为代表的苗族聚居区域,林业资源和林业生产知识异常丰富,享有“杉木之乡”的美誉,当地苗侗民族民众根据自然条件和物种特性创造的混农林生产技术,成为全世界混农林复合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所呈现出的这些有关农学和林学等学科的民间传统知识,对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渔猎养殖经验

渔猎养殖自古就是苗族社会重要的生产内容之一,稻田养鱼更是苗族等南方稻作民族的伟大创举,至今仍广泛存在于苗族、侗族的日常生活中。关于稻田养鱼和陂塘养鱼等养殖技术以及鱼簖、鱼笼、网捕、毒鱼、钓鱼等各种捕鱼方法,经常在苗族传统音乐中得到传唱。此外,由于山多林密,苗族居住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异常丰富,狩猎活动也因此成为苗族传统社会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潘定智等主编的《苗族古歌?运金运银》中,多次出现狩猎的场面:养优起得早,上山捕捉鸟,看见金和银,朝着东方跑,粘膏都丢掉,媒子也不要雄天和友恭,骑马快如风,腰间佩竹箭,肩上扛长弓弯弓硬又硬,桑木来做成;弓弦直又直,用的老青藤[3]这里提到的粘膏、竹箭、长弓、弯弓等,都是苗族狩猎经常使用的工具,媒子则是捕鸟人专门驯养的一种用来帮助捕鸟的鸟。

3.苗族医药知识

苗族的医药知识源远流长,正如苗族古歌中所唱:“天地自盘瓠先开创,世日月分阴阳,神农黄帝创五谷创医药,世人称他是药王,汉族苗族都一样”。在苗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据苗族传统音乐形态的记述,苗族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根据药性功能或形状特点的不同,将数百种苗族草药进行分门别类,并且每一种草药都有相应的苗族名称。此外,在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还提到了擒、拿、按、摩、熏蒸、刮痧、拔罐等数十种苗医诊疗方法,这些独特的方法对于常见疾病甚至一些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的疗效。正因如此,一些苗族药品和诊疗方法已经突破民族和地域的范围,被全国乃至世界医药界所采用,对这些苗族民间传统的医药知识进行整理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繁荣。

4.生态学知识

云雾、雷电、雨雪、冰霜等常见的气象学现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自古就是苗族反复探寻和思索的问题,这在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有着普遍的反映。在《开天辟地歌》中,苗人从传说中的姜央开始,不断向前追寻人类的起源,最终认为云雾是人类和天地万物的起源,云雾生出传说中的科啼和乐啼两种大鸟,科啼和乐啼生出重叠在一起的天和地,最后剖帕挥斧辟开天地,进而产生了山川河流、虫鱼鸟兽等自然万物。从中可以反映出,苗族民众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已经对生态学所关注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是一种淳朴的生态学观念,这对于解决当下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苗族丧歌《焚巾曲》中则表现了在苗族人民的心中,自然万物是有生命的,并且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当一个苗家人要离开人间和自然界时,他请自然万物“坐下”,并一一道别。这是对自然的尊重、依恋和热爱,认定自然界是永存的,可以世代养育人类,而人不过是过客而已。

三、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的社会政治管理智慧

在歌唱中完成“司法”,在歌唱中实现社会管理,是苗族社会政治管理智慧的独特体现。以鼓社(jangdniel)和议榔(ghedhlangb)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贾理(jaxlil)和榔规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以及以理老(heudlul)为代表的“习惯法”执行者,共同构成了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和“司法”的完整体系,其中的法律法规都是以传唱的形式保存的,而“司法”的过程也是通过理老的歌唱完成的。苗族古歌中有一个土地纠纷的具体案例。

“为这为那,天响地动,为抢田边地角响,为争边界石桩闹。……,恨来恨去,恼来恼去,……,恨那抢田角,憎那占土坎;……,恨那抢田,憎那夺地。我的黑泥田,我的肥泥土,祖宗耕耘九代,占人十代地种。……,他心长刺,他胆生毛,心狠占人山,意恶抢人田,夺人九代田耕,坏人贼心,夺田抢地,……,昨天你抢田耕,今天你抢地种。索还我祖田,收回我旧地,是据古理,并非新词。天地正直,讲给天听,我依古理,捞不会伤。”这一纠纷经寨老和理师调停未果,只好求神灵来裁判,采取“捞汤”的办法解决。“你身不听老人言,你心不服理师讲,以长斧来判,用天油熬粥”。比如,各地的鼓社祭中,大都有踩鼓、吹芦笙和杨家打牛同马家不一样,要打‘门槛脚’?”各家给出的答案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姓就是这样”“、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篇6:锦绣中华——传统刺绣艺术的演绎

关键词:刺绣艺术,装饰风格,民族特色

刺绣,俗称“绣花”。古代称为“黹”或“针黹”。自古以来,刺绣与织锦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与织锦所采用的织造手法不同,刺绣是在丝绸、布帛等织物上以针带线,按照设计的纹样用绣针穿刺,通过运针,形成各种优美的图案或文字的工艺。刺绣伴随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审美情趣、制度观念而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各个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所特有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一、从图腾崇拜到自由奔放

关于刺绣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逐渐开始学会利用葛、麻等野生植物以及养蚕缫丝,利用植物的纤维制成简单的衣物,并由此发明了纺织技术。而刺绣工艺便是随着纺织技术的成熟逐渐发展起来。根据古籍《尚书·益稷》的记载,四千多年前的舜帝所制定的“衣画而裳绣”的古代章服制度,说明当时已经有刺绣品出现。原始社会时期的刺绣纹饰大多与各自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麻、毛、丝织纺织品与服饰的出现,刺绣工艺有了进一步提高。吴山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记载“妇好墓出土绣迹条”,即为商代的刺绣印痕,其针法为锁绣。商周的刺绣工艺以画与绣相结合的方式,纹饰有着明显的次序感,是对等级制度的强调。

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已经趋于成熟,纹饰精美丰富,色彩清雅,形式活泼,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刺绣图案的题材以龙、凤鸟、虎为主,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花草纹、云纹、几何纹等,刺绣工艺以单一的锁绣为主。龙纹气势生动奔放,凤鸟飞舞,龙与凤鸟头部写实,抽象变形的躯体与穿插的花草、枝蔓、几何纹融为一体,韵律感十足,呈现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感。而龙与凤的题材也有其深刻的文化寓意,龙代表高贵与威严;凤鸟代表吉祥、善良与华美。

汉代,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刺绣工艺的提高,刺绣品种丰富,艺术风格更加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信期绣以变化的云纹、花草为主,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长寿绣以变化的云纹、茱萸纹为主,寓意长寿。乘云绣以变化的云纹为主,寓意富贵吉祥。茱萸纹绣则以被古人认为能够趋灾辟邪的茱萸为主,寓意平安健康。刺绣工艺仍以锁绣为主,平针与接针针法开始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纹样相比,汉代继承了其自由奔放的艺术形式,但题材上主要以变形的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为主,鸟兽纹相对较少,并逐渐开始由云气纹穿插鸟兽为主的纹样向清新写实的植物纹样过渡。

二、由动感韵律到写实自然

魏晋南北朝是刺绣工艺的转折时期,随着佛教艺术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题材的刺绣品大量涌现,刺绣图案以忍冬纹、葡萄纹、花鸟纹等新的装饰纹样为主。除了在实用的服饰与纺织品上作刺绣装饰外,以观赏性为主的刺绣开始出现,为此后刺绣图案向着写实花鸟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刺绣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确立了以花卉禽鸟为主导的刺绣题材,造型丰满,色彩华丽,形象写实,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艺术。刺绣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锁绣以外,还发展了平绣、打点绣、蹙金绣等针法。通过以平绣为主,综合多种不同的针法,形成细腻而华美的刺绣风格。

到了宋代,刺绣除了应用于服饰类与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外,还发展为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图案上,一种以折枝花卉为主,形象写实自然,工整秀美。另一种主要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画作为题材,追求绘画的趣味。至此,宋代刺绣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在刺绣针法上,接针、切针、滚针、套针、戗针、盘金、打籽等各种表现点、线、面针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刺绣的艺术表现力。

元代的刺绣主要继承宋代写实风格,但其艺术成就却远不及宋代。除了作服饰点缀外,大都服务于宗教题材,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在刺绣工艺上,元代出现了贴绸的方式,即通过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使绣品富有立体感。

明代刺绣工艺在宋代良好基础上蓬勃发展,并开始在民间普及,刺绣种类繁多,不同地域的刺绣都独具特色。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宫廷刺绣和民间刺绣两大类。宫廷刺绣题材为千篇一律的龙凤、流云,图案端庄严谨、色彩浓郁鲜明,刺绣工艺精致细腻。民间刺绣有纹饰苍劲,色彩艳丽的山东鲁绣;以画补绣,画绣结合的上海顾绣;精细雅洁的苏州丝绒绣;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广东金银线绣等。在刺绣工艺上,除了沿用传统的针法外又综合创新针法,使绣品晕色过渡自然,形象写实活泼,或更加富有装饰性趣味。

清代,社会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刺绣也达到了极盛时期,形成了华贵、技艺精细的宫廷绣和质朴、实用的民间刺绣两种艺术风格。宫廷绣的题材包括龙、凤和寓意吉祥的花纹,结构相对规范,技术上更加精细,用材也比较昂贵,形成了庄重、华丽、富贵的艺术风格,但产生了装饰过于繁琐的风格倾向。随着刺绣的进一步普及,刺绣技艺的提高,清代地方刺绣的特色更加明显,到了中后期,形成了京绣、鲁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地方名绣,其中苏绣、蜀绣、湘绣、粤绣被后世誉为四大名绣。苏绣指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手工刺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针法丰富、绣工精细、构图工整精美的风格特征,题材有传统的花鸟,人像等,刺绣技艺具有平、齐、细、密、匀、光、和、顺的特点。蜀绣又称“川绣”,以四川成都为生产中心,形象生动,色彩和顺,富有立体感,运针自如,针脚平齐严谨是蜀绣的主要特色。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手工刺绣,在吸收传统绘画优点外,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点,形成了形象写实、设色鲜明的地方风格。粤绣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派。粤绣常用牡丹、凤凰、松鹤等为题材,图案以花鸟为主,构图上繁而不乱,设色鲜艳、明快,针法丰富多变,善留水路是主要的艺术特色。

三、总结

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从其风格来看由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自由奔放的抽象神秘再到写实自然,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与民族特色。刺绣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功能,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12.

篇7:苗族传统刺绣纹样初探

From nature worship, reproduction worship to ancestorsand totem worship, the Miao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connotation which embody on Miao embroidery pattern,and the design of Miao embroidery have been applicatedin much area, it contains a huge spiritual world, theMiao people uses their own unique visual language, in theform of figurative or abstract expression with all kinds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ese seemingly ordinary butspecial design, now has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Miao iconic symbo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about tribal totem worship, ancestor worship, reproductionworship and nature four aspects of Miao pattern has carried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of Miaoembroidery unique aesthetic value.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但是苗族的图案代替了文字,图案已经成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同时也为人们解读苗族的历史提供了一种文化符号,这些图案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表现上都是以题材和内容来进行创作的:一个来源于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另一个来源于民族迁徙和自然环境。黔东南地区是保持苗族风俗与文化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的图案纹样是苗族最富有人文内涵的符号,伴随着苗族的神话传说、巫术信仰而诞生。图案类型丰富多样,造型大胆夸张,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就且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性意义,象征部落图腾、祖先崇拜、生殖崇拜以及自然崇拜。

图腾是一个部落的精神信仰,对所崇拜的实物判定为和自己的氏族部落有着血缘的关系,并赋予其神秘的内涵与精神文化。苗族自蚩尤时代起,并有了自己的图腾信仰,并视之为部落的保护神,苗族的图腾纹样种类很多,蝴蝶妈妈孕育了12颗蛋,每颗蛋在苗家人的眼里均具有象征含义,代表着不同的精神信仰,例如蝴蝶象征着生命起源、鸭子象征招魂祛病、枫树是蚩尤化身、芒纹象征着富贵光明,修狃象征着富贵多子……与此同时,苗家人深信万物有灵说,由于苗族的地理环境闭塞,依山傍水,以梯田耕作与撒网捕鱼为生,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苗家人的概念里,生活中的一切物质均来源于自然,并且具有灵性和特殊的象征意义。故苗绣中的装饰图案题材大量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是对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而民族迁徙的特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也被苗家人纳入传统自然符号中。

一、图腾崇拜——蝴蝶、鸭子

在苗族人的眼里,蝴蝶妈妈具有祖先象征的意义,是苗族刺绣中永恒的主题。苗语中称蝴蝶妈妈为“妹榜妹留”,苗族《古歌·妹榜妹留》说:万物初始,蝴蝶和水泡孕育了人类文明,蝴蝶产下了12枚蛋,其中11个分别孵化出来,但是其中有一枚却始终不见动静,于是蝴蝶妈妈请来了苗族神鸟——鹡宇鸟,历经三年,孵化出了人类的祖先姜央,于是人们恭敬地把蝴蝶称为“蝴蝶妈妈”。苗族人民对蝴蝶妈妈的纹样异常喜爱,蝴蝶纹样随处可见,从苗族首饰到服装,蝴蝶纹样几乎出现在所有能装饰的部分。苗族刺绣中“蝴蝶妈妈”的图案,从图案造型上看,最典型的是把蝴蝶妈妈的形象放置于图案的中间,再以鸟、龙、枫树等图案环绕在四周,图案整体以放射或向心式的布局,此种纹样常见于苗族妇女的背儿带上,寓意祖先会给与孩子庇佑,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或者用蝴蝶环绕主题四周,起到装饰主体的作用,给人以轻灵的空间感,蝴蝶的造型、纹饰、色彩也十分美丽。

信鬼好巫是苗族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融合入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和祖先的崇拜中,除祭祖招魂是苗族的特定仪式,巫文化也表现在服饰与苗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苗家人崇拜巫师,认为他们既能通鬼神,和祖先沟通交流,又能治病通灵,而巫师在治病过程中经常会以鸭子为媒介,达到为族人招魂的作用。关于鸭子的文献记载很少,阿多先生的《解读苗绣》中有相关鸭子描述“苗族有这样一个传说,小孩不小心摔倒或在某处受到惊吓,生病或者精神状态不好,老人一般都会带小孩去看巫师。这时,巫师就会认为,这是小孩的魂丢了,要为小孩招魂才能治好。巫师为小孩招魂时,要拿一只鸭和几个鸡蛋,带着小孩去受惊吓的地方举行招魂仪式。据说,这样,小孩的魂就会附在鸭子身上并由鸭子带回家。魂回来了,小孩才会健康成长。”苗家妇女也会把鸭子纹样绣于日常服饰中或小孩子的背儿带中,以达到辟邪祈福,同时祈求孩子不受鬼邪侵害,健康成长,故苗族刺绣中鸭子的纹样多与小孩组合在一起,或成二方连续的样式,装饰袖口,衣领和衣角。

二、祖先崇拜——鸟

苗族人尊崇鸟,并极其喜爱鸟纹,把与鸟相关的衣服和首饰盛装穿于重大节日中,苗家最著名的“百鸟衣”在很多苗族地区被视为“圣衣”,一般只在鼓蔵节等及祭祀的等重要节日才能见到,除百鸟衣以外还有锦鸡与锦鸡舞及蜡染等艺术形式。在苗家神话中,“苗族创世古歌《开天辟地》:很古很古以前,天地只有斗笠大,是经巨鸟科啼和科乐诓哄、孵抱,天地才有现在这么大。《十二个蛋》中说,蝴蝶妈妈和水泡游方生出12个蛋,是靠鹡宇鸟孵化出了生灵万物和人祖姜央。《蚩尤神话》中说,洪水将吞没蚩尤坝时,是神鸟传递信息才使得苗民得以逃生,又是神鸟冲进洪水中抢叼粮种和树种,今天才有粮食和山林……”所以苗家人尊重鸟,认为神鸟与蝴蝶开创世界万物并能带给他们福祉。把鸟比做男阳是跨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原地区便有“鸟占牡丹”、“鸟啄石榴”的图案,而在苗家一直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蝴蝶妈妈诞生十二个蛋之后,相继孵出了龙、牛、雷公等生灵,但是却有一只蛋迟迟孵化不出来,蝴蝶妈妈便请了鹡宇鸟,一起孵化出了苗家祖先姜央,这暗喻了鸟作为雄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时也暗喻苗族人将鸟视为祖先的象征。

三、生殖崇拜——苗龙

苗家人极其喜爱龙,苗绣中的龙憨态可掬,造型各异,有飞龙、盘龙、土龙、水龙等。在苗家人眼里,龙是蝴蝶妈妈12颗蛋中,与生灵万物一同诞生出来的,是世间的生命之一,苗龙就住在寻常百姓家中,与万物生灵关系平等,区别于汉家王朝中的龙,龙威、龙颜、龙态、龙形皆有定式,天子专用,王权象征,苗龙的艺术形象在苗女手中肆意活泼,随心所欲,她们可以任意在龙身上加以虫足、兽身甚至草木花卉,故出现了双头龙、鱼龙、鸡头龙、蜈蚣龙、狮身龙、水牛龙、猪龙、象龙、树龙、蛙龙、蛇龙、人头龙、蝴蝶龙、牛角人面龙、人首鸟身龙等等,其表现手法率真稚气、热烈奔放、自由不羁,令人赞叹苗女们丰富的创造力之外,不得不佩服其技法高超,巧夺天工。难怪徐炼在《中国民间美术》一书中提到“中国龙的躯体真正得到随意舒展的地域是在苗疆”。

苗龙有护佑族人、祈风求雨,苗家人保护神的寓意,亦是吉祥、富贵、力量的象征。同时龙身上长出花蕾,结出果实,孕育鱼虾的形象,象征繁衍子孙,生育后代,护佑族人。苗龙保护神的象征,源于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大自然的很多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希望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族人免受自然之害,而这种生物能上天入地,能在天空自由翱翔,能像鱼儿一样,大江大海,无所不在,于是便塑造出了虾眼、鹿角、鲸须、蛇尾、鱼鳞、鹰爪的龙的艺术形象。苗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后,龙的形象也日渐丰富,发展为由各种动植物组成的图案,但是其寓意不变,苗家人仍然相信龙的神奇力量,能带给族人富贵和吉祥,能护佑族人,给苗家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苗族祭祀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便是“祭龙”,宋兆麟在《雷山苗族的招龙仪式》中讲到,苗族的祭龙仪式是崇拜龙图腾的遗风,“祭龙时,在接龙路旁插上许多竹子并拴上纸人。妇女们则持酒村头相迎,并给龙叩头,据说这是向龙要小孩。”在很多苗族刺绣纹样上,龙经常与石榴花,竹子等暗喻孕育的图案组合在一起,这说明龙亦有着生殖崇拜的象征。

四、自然崇拜——水波

水汽和云雾是苗族理念中最早存在的两种物质,早于天地分开伊始。蝴蝶妈妈与多种物质接触后,唯有与“水泡”游方才能孕育后代。所以在服饰图案表现中,水波纹总是出现在图案的最边缘,而这种构图理念也生动地表达了水气与云雾是“物种尽头和边缘”的意义,也是苗家人对万物形成之初世界状态的一种表述。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苗族图案被赋予了众多的情节象征,担负着苗族文化历史传承的使命,大胆地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通过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处理,把现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创造了各种各样不合理但又合乎情感的艺术形象,把神秘、朦胧、不可捉摸、无可闻见的虚幻想象世界具象成某种符号,丰富多彩、朴素拙稚,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社会历史、生活以及观念意识。

参考文献:

〔1〕《苗绣》曾宪阳、曾丽著 2009年出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2〕《解读苗绣》阿多著 2007年出版 名族出版社

〔3〕《贵州苗族刺绣》 美乃美著(日本) 2007年出版 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8: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一、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方式

(一)中国传统刺绣思维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刺绣体现着人们古老的智慧,同现代纤维艺术思维相比,中国传统的刺绣思维更为直接明了,刺绣常常都是以最为简单的样式、图案、质朴的风格展示人们的风俗和日常。例如在中国的四大名绣当中,湘绣当中,多以狮子、老虎等作为刺绣图案;苏绣多以花纹作为自己的设计图案。因此在应用传统刺绣的过程中,应该以更加直观的思维去把握刺绣的精髓所在。实际上,想要把握传统刺绣的工艺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精髓,就要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应用到传统刺绣艺术的搭配思想、装饰思维等。

中国传统的刺绣思维应用到现代纤维艺术中,可以实现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和进步,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对于现代纤维艺术进行改造和加工,以便于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情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

(二)中国传统刺绣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刺绣常常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动物、自然景观、祭祀场景作为刺绣的图案,同时,一些刺绣的图案还是发挥制作者的想象进行创作的。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符号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要,关系到艺术品的观赏性和象征性。

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符号常常应用到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中去。首先,在符号的重组方面,设计者会选择传统刺绣中的一些符号,例如,龙图腾、太阳纹、蛇盘纹等进行新的符号组合与设计,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的服饰、装饰物等。

其次,在符号的简化与抽象方面,现代纤维设计者经常将刺绣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进行简化,创造出有新风格、具有新寓意的设计图;同时还在十分复杂的刺绣图案中抽象出相对简单的符号在现代纤维制品中加以利用。最后,在对于传统刺绣符号的嫁接方面,设计者经常将传统刺绣符号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新的含义的符号组合,集合现代工艺对于传统刺绣艺术进行创新。

(三)中国传统刺绣的装饰技巧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的应用过程中,现代纤维制品的设计者不在满足于对于刺绣的照搬照抄,而是重视对于刺绣搭配技巧的掌握,对于纤维制品进行新的创造。

例如,西拉泽在其作品《花园》中,放弃了对于单一材料的选用,而是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创作手法,如粘贴、绘画、拼接等,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就是粘贴和拼接的运用,将各种图案做到有序的拼接,同时将装饰珠粘贴到布料之上,这是设计的独到之处;同时在色彩的搭配运用上,借鉴了传统刺绣的色彩搭配,使得红、蓝、橙、绿四种颜色相互呼应,尤其和谐1。所以在对于现代纤维的创造中,要借鉴的是传统刺绣的技巧和精华,使得纤维制品整体的风格具有现代性,同时又彰显出民族风,这才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四)中国传统刺绣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实际上。现代人类对于传统的艺术更多的是尊敬和崇拜。人们从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当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先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人通过刺绣了解古人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美好愿景,例如,在陕西民间刺绣中,有象征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追求的“封侯摘印”背心,背心上面精心地将结满桃子的桃树秀在绸缎之上,同时还绣有三只蜜蜂与一方官印,象征着衣服的主人长寿富贵。

人们历来讲究讨到好的彩头,在传统的刺绣中有许多吉祥寓意的设计,可以充分地运用到现代纤维制作中去,运用吉祥的图案,赋予作品以象征性的意义,可以使人们快速接受作品的设计,也增强了作品的深意和内涵。

二、中国传统刺绣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刺绣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不竭的灵感

体现民族风格,立足民族特色,与现代纤维艺术完美结合是中外纤维艺术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想要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纤维艺术发展进步的根基所在,这个稳固的根基就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风格,而中国传统刺绣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就一定要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得到应用,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可以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和动力。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民族的刺绣艺术发展起来的现代纤维艺术才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内涵

随着现代纤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技艺和材料上面都可以做到精湛与精美,但是唯独现代纤维艺术的内涵,需要借助于传统的刺绣艺术来体现。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纤维艺术上的应用,可以提升现代纤维艺术的品质,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更具有独特的内涵。

例如现代纤维作品《禧》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刺绣的完美应用,作品以屏风为展现形式,同时借在色彩、图案、针法上都鉴了传统的刺绣,运用石榴作为表现的元素,使得作品极具表现性,既具有吉祥、多子多福的寓意,又具有现代的美感。是对于传统刺绣的完美借鉴2。

(三)促进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作为中国的艺术代表应该得到国人的继承和发扬,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传统刺绣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去就是对于传统艺术的一种发扬方式,可以让国内外的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位国人应尽的义务,所以,现代纤维艺术中应用传统刺绣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和传承。

将传统刺绣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刺绣文化,还可以促进我国现代纤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古老的刺绣艺术搭配现代的纤维艺术,亦是艺术的创新和进步。

摘要:中国的刺绣是一门古老的独具中国特色和魅力的艺术,是我国的劳动人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关于艺术的成果。现代纤维艺术是一种具有其强大包容性的艺术形式,它指的是一切纤维材料所进行了造物活动。将中国传统刺绣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之中是一种新的创新,是对于古老中国刺绣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文章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刺绣,现代纤维艺术,应用方式,意义

注释

11.苏明哲.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J].作家,2015(22):211-212.

篇9:苗族传统刺绣艺术

关键词:传统刺绣 现代纤维艺术 应用 结合

中国刺绣纺织艺术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始创于虞舜。在刺绣出现的早期,这种艺术文化是政治的辅助工具,体现在人的服装上用以表现地位的尊卑。在传统的刺绣纺织图案中,包含了宗教、信仰、社会、生产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人们借助刺绣表达情感,借助刺绣来表现生活。现阶段,中国刺绣纺织艺术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

一 中国传统刺绣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种类多样,正是具备这些特点,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刺绣、雕刻、编织、绘画等多不胜数。传统刺绣艺术是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一部分,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思想的传承等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刺绣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技艺,妇女们按照设计好的花样,利用针线在织物上绘制图案或者文字。刺绣拥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可以反映人的思想情感,也可以用来记录神话小说,具备极高的欣赏意义和观赏价值,正因为刺绣具备这些特点,致使刺绣已经不单单只是手工作品,而是被上升成为一种艺术。

谈起中国传统刺绣,那么四大名绣不得不提。四大名绣是清朝人民在吸收了苏绣、蜀绣、粤绣、湘绣的特色风格之后,在民间刺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对民间艺术以及少数民族刺绣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在世界舞台上也具备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苏绣是江苏一带一类独具艺术风格的绣品的总称,具备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制品的种类不同,苏绣可以被分为欣赏品和使用品两大类,前者多以名画为题材,而后者可以是生活中的椅垫或者是围幢。湘绣是湖南一带绣品的总称,最大的特点在于优美自然、精细雅致。湘绣借鉴国画的表现技法,因此层次分明,手法灵活多样。粤绣泛指广东地区的刺绣,风格形成相对较晚,最大的特点在于色彩艳丽、效果华丽,具备极强的装饰性。常红绿相间,盘金钉银,其浓郁的装饰风格很有南方民间艺术特色。蜀绣的发源地在四川成都一带,与粤绣风格不同,蜀绣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纯朴,富于民间特色。因为刺绣使用的原料主要为软缎和彩丝,因此,刺绣的方法也颇为独特。

除了四大名绣以外,丰富多彩的民间刺绣也是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组成。民间刺绣虽然不及四大名绣那么高雅,但也能让人感觉到自由奔放、朴实大方,虽然审美特征稍嫌庸俗,但是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民间刺绣最具代表的包括四類:以热情绚烂为特点的苗族刺绣,以古朴为特色的白族、彝族刺绣、以柔美秀丽为特色的侗族刺绣以及黄土高原的民间刺绣。

二 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意义

纤维艺术是一门古老的编织艺术,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纤维的种类多样,包括天然的纤维和人工合成的具有细丝状的,如丝、棉、毛、麻等物质,因此我们可以将一切呈线性的物质统称为纤维。纤维艺术并不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而是与传统壁挂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壁挂艺术的发展、再创作。虽然现阶段,人们将壁挂艺术称为传统纤维艺术,但与壁挂艺术相比,现代纤维技术拥有更为丰富的意义,以及范围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囊括了纺织、刺绣、编织等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法。

1 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发展的营养

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各个国家在对纤维艺术进行创作的时候,也不可能拥有相同的创新角度。纤维艺术立足于各个国家的纤维艺文化根基,以及各个国家的丰厚的文化背景,是艺术家借以表达自身思想,传递本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纤维艺术的本源是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恰好匹配了它的这种需求,因而可以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借鉴的艺术形式以及创作灵感。

2 体现纤维艺术的文化内涵

艺术拥有多样的表现形式,虽然所使用的载体不同,但是所要表达、抒发的情感却大体一致。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不仅要拥有形式美材料美,还要能够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内涵,传承民族信息,如图案、颜色、文化内涵、工艺审美、情趣等。在现代纤维艺术之中加入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不仅体现了纤维艺术的文化内涵,更提升了现代纤维艺术的魅力。

三 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实践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种艺术,是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异常珍贵的文化产物,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从艺术手段这个层面上来分析,中国传统刺绣可以是一种创作技巧,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动态连续的装饰过程,更或者是一种工艺方式。传统刺绣文化拥有丰富的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为现代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它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极具现实意义。

1 借鉴思维

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因素非常的多样,利用制作技术来表达内涵,具备非常强的直观性。因此,艺术家们在设计现代纤维艺术的时候,需要从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层面以及纤维艺术创作的技术层面出发考虑,只有保证这两者关系统一、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现代纤维艺术具备和谐整体的美感。因此,在现代纤维艺术中运用传统刺绣时,需要保证最终的作品具备形式美和材料美。充分借鉴传统刺绣中的思维方法,赋予现代纤维艺术更为丰富的图案、色彩、形式、民族文化等,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艺术品的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气息,更能够升华现代纤维艺术的文学内涵,增加现代纤维艺术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出相互辉映的优秀作品。

2 借鉴传统符号

我国传统刺绣纺织艺术拥有非常长久的历史,在表现手法上更囊括了诸多的传统艺术符号,很多符号不仅特色鲜明,还与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手段、理念“不谋而合”。刺绣中蕴藏的传统符号能够发展现代纤维艺术,使之具备更丰富的造型规律,更符合大众审美的外在形象。在此方面陕西民间绣品“封侯摘印背心”就做得很好,绣有吉祥纹样的蓝色缎面上不但绣有精致的牡丹与桃子,还有两个可爱的猴子和三只蜜蜂。画面中心绣有一方官印点缀,不仅是对孩子富贵长寿的期盼,还巧妙地借用“蜂”和“猴”的谐音寓意“封侯”、“摘印”,取得爵位。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因此,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借鉴中国刺绣文化中的传统符号,不仅具备科学性也具备必然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纤维艺術中存在较多的夸张与想象,而我国传统刺绣纺织艺术受自身技法等的影响,在这两点上有所限制,因而在借鉴传统符号的时候,现代纤维艺术设计者应敢于打破传统刺绣的思维方法,深入传统刺绣的精神领域去探索、借鉴,用更加创新、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改造传统符号,提升传统刺绣纺织符号的魅力,使之具备浓烈的时代感,能够匹配现代人的审美价值。刺绣传统符号受到造型色彩、构型的影响,只有全方位考虑、创新,合理地应用进现代纤维艺术,才能够像传统刺绣一样展示创作人的内心情感、创作理念,进而也才能够避免生搬硬套。当然,中国的各种语言文字也经常会出现在刺绣作品之中,文字也属于传统符号中的一种,如果现在纤维艺术设计者能够自觉地开拓文字中的审美价值,相信能够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借鉴装饰技巧

想要借鉴传统刺绣纺织艺术快速有效地发展现代纤维艺术,绝对不是简单地继承或是复制传统刺绣纺织艺术,而是要在传统刺绣纺织艺术的基础上提取艺术精华进行再次创作。如稀疏与密集的对比,条理与节奏的韵律,凹凸与起伏的形态,细腻与粗犷的肌理等等。因此现代纤维艺术在借鉴传统刺绣纺织艺术的装饰技巧时,需要全面考虑自身所想要表达的效果,从材料构成、形式肌理以及装饰手法方面考虑,对之进行调整。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可用的材料以及装饰手法非常的多样,合理的利用绘画、粘贴等,可以丰富刺绣作品的画面,提升观看者的视觉感受。传统刺绣纺织艺术应该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的新鲜血液,只有将其精华与纤维艺术的特点有机结合,才能够提升现代纤维艺术的层次,使单纯的材料具备装饰形态美。

4 借鉴艺术精髓再创造

因为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不尽相同,所以蕴藏的艺术精髓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现代纤维艺术从传统刺绣纺织艺术中汲取营养,因此不同的艺术家所选择的艺术精髓角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作品必然与本国的文化、传统等关系密切,甚至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内在联系,也必然是对本国文化传统艺术精髓的再次创作。例如,艺术家南希·科兹考斯夫的《无限》借用了中国传统刺绣纹样中的涡纹、菱形纹、水波纹,以无限的结构形式出现,反映出一种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让人们联想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后人要将传统文明无限地传承下去的责任。现阶段,现代纤维艺术家一直致力于将刺绣艺术思维、刺绣艺术精髓,以及刺绣蕴藏的文化背景合理地应用进纤维艺术的创作中,立足于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充分体现民族风格,升华纤维艺术作品。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功地开展、举办了多届纤维艺术双年展,双年展上很多优质作品令世人惊叹,毋容置疑,现代纤维艺术拥有蓬勃发展之势,但想要保证现代纤维艺术的经久不衰,就必须找到发展的本源,借以支撑自身的根基。传统刺绣纺织艺术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多样的艺术精髓,恰好匹配了现代纤维艺术借鉴的需求。如果能够将传统刺绣纺织艺术作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源泉,相信现代纤维艺术作品能够拥有更为丰富多样的造型、更为和谐艳丽的装饰色彩、更富有韵律的美感形式。

四 结语

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是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文化、历史、宗教、习俗、经济等的洗礼,逐步演变出来的一种珍贵异常的艺术文化。现代纤维艺术以不同的纤维材料来进行设计、制作,这种装饰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纤维材料的肌理效果来表达设计意图。因此,从特征、风格等角度分析,刺绣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也因此,将刺绣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能赋予现代纤维艺术更强的艺术感染力,继而创造出更具影响力,更符合社会审美需求,更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特点,更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冰雪文化在纤维艺术中的造型技巧探索与实践研究”(12E063);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渤海靺鞨绣与现代纤维艺术融合研究”(12532379)。

参考文献:

[1] 刘竟艳:《苗族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运用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 马丽:《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 李霞:《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4] 马丽:《论现代纤维艺术对传统刺绣纺织工艺的借鉴》,《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

[5] 牟艳睿:《黔东南苗族刺绣语言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运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上一篇:《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规范》九模考卷(含答案、解析)下一篇:学深悟透新思想,知行合一新青年党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