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15

贵州苗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较强的模拟性、娱乐性与宗教性特征,体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气质。苗族舞蹈擅长运用各种舞蹈技巧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传承民族文化与历史内涵,具有“舞蹈记事”的特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苗族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苗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1:

苗族舞蹈在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分析

摘 要:素质教育的快速普及让基础性课程的授課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很多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少数民族的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的艺术性课程。艺术类课程并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对于美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由此,舞蹈教学的创新性应用问题也成了研究重点。

关键词:苗族舞蹈;舞蹈教学;创新性应用

0 引言

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舞蹈是现代艺术中的瑰宝,我们在相关的艺术教学当中不能单纯地只看重舞蹈文化,而是要从技巧入手,探究其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也能够让少数民族的艺术得到创新性应用。本文将先分析苗族舞蹈应用的理论依据,并具体探究其创新性应用的途径。

1 苗族舞蹈创新性应用的理论依据

在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舞蹈教育也属于普及性质的教育类别。从其本质上看,就是基础性艺术类的学科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教学系统的不断完善让舞蹈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只有在了解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才能将这些精神领悟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领会艺术的精髓,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换言之,苗族舞蹈的创新性应用是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的体现,其理论基础和作用也成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1]

苗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极具自然特色的区域,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之下,苗族人民创造了自身的民族舞蹈,表现了他们的情怀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苗族舞蹈的特点鲜明,地方艺术文化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学实践开展之前,需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理解舞蹈动作表现出的动态美和精神意义,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底蕴。

2 苗族舞蹈创新性应用的途径

2.1 注重美的创造

在专业的舞蹈教学之外,很多学校会注重舞蹈文化的渗透,例如在校园文化的渗透当中,会在某些节目当中加入民族舞蹈的相关内容,能够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舞蹈技能,更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创造“美”,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模仿和复制。[2]

所以,在现代的教育当中,应该以提升欣赏水平为主要目的,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美”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将美转化为艺术素养与艺术理念,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提升艺术能力。在添加教学元素的工作中,需要将学生艺术认识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相结合。苗族舞蹈来源于民间艺术,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创造与改进。所以,注重美的创造就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从艺术融合中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范围,并感受其性格的优点,在舞蹈教学中加入民风元素,不脱离传统苗族舞蹈的基础性意义,这不仅是创造舞蹈的原则,也是保证其艺术风格不断传承下去的必要模式。

2.2 美学化的教学实践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本能反应,在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对艺术思维形象的理解,强调对于自由风格的艺术领悟能力,包括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与艺术问题的思考。苗族舞蹈的特点鲜明、豪放大气,舞蹈的分支也有其差异性的特点。例如,芦笙舞就是苗族的著名舞蹈,它具有习俗性、表演性、礼仪性和祭祀性的特征,根据活动的内容与时间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与活动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性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以舞蹈的表演形式来进行教学实践,注重多元化的创新与发展。换言之,苗族舞蹈体现的不仅仅是舞蹈组合,同时还包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学生在这种艺术信仰中所体现的艺术特征也需要在教学中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其独特的美学特点。因此,苗族舞蹈是其精神文化的体现,是众多艺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应该体现其美学性的特征。[3]

2.3 注重艺术传承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对于苗族舞蹈也有众多的文字记载,除此之外,苗族的其他舞蹈元素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舞蹈处于绝对的主导位置。此外,在舞蹈实践与艺术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掌握音乐元素,考虑到文化传承问题,保证在苗族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苗族舞蹈和文化的进行深入研究,从艺术传承过渡到实际的舞蹈教学。

3 结语

在苗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苗族舞蹈所包含的文明会使教师注重对历史和人文的研究。在开展教学前,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舞蹈的创造背景与表现内容,更好地走近舞蹈、走近艺术、走近教学,将艺术素养融入教学体系,为培养更多具备较高艺术素养的学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涂元元.苗族舞蹈在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性探讨[J].大众文艺,2016(5):231.

[2] 刘锦文.试分析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中国民族博览,2015(18):139-140.

[3] 李润润.苗族板凳舞在兴仁县第一中学的教学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6(16):85-86.

作者简介:李伟(1978—),男,吉林长春人,国家三级演员,讲师,研究方向:广西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

作者:李伟

苗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2:

贵州苗族舞蹈造型技巧审美艺术探讨

贵州苗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较强的模拟性、娱乐性与宗教性特征,体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气质。

苗族舞蹈擅长运用各种舞蹈技巧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传承民族文化与历史内涵,具有“舞蹈记事”的特征。贵州苗族舞蹈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把造型技巧摆在重要位置,展示了独特的舞蹈美感与艺术神韵,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价值。研究苗族舞蹈的造型艺术,并揭示其蕴含的审美艺术价值,对于促进我国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开展现代舞蹈艺术创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苗族舞蹈的审美特点

(一)具有质朴醇厚的特征

舞蹈是苗族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苗族群众社会生活中承担了多种功能,是表达情感、思想教育、凝聚力量的重要活动形式。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贵州苗族舞蹈尤其具有质朴自然的特征,舞蹈形式主要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动作,这些来自少数民族的舞蹈大多未经雕琢与修饰,具有现代舞蹈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苗族舞蹈仍保持原始舞蹈的文化特征,其中蘊含了苗族人民对世界、自然与生活的看法,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应用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头饰,舞蹈动作较为豪迈,具有极强的神秘感,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

(二)具有浪漫愉快的气息

贵州苗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它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表达了贵州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历史上苗族的人民生活较为艰苦,但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内心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拥有不少浪漫传奇的故事。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用舞蹈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代表了对生命经久不息的崇敬,舞蹈中加入的男女对唱环节形成了独特的“芦笙之恋”文化。贵州苗族人民通过情歌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情感,并且呈现出别样的舞蹈造型艺术技巧,具有浪漫、欢快的特征。

二、贵州苗族舞蹈的构成

(一)舞蹈种类

贵州苗族人民运用舞蹈进行娱乐、祭祀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它的种类较为丰富,具有“舞蹈记事”的特点。苗族舞蹈还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有些舞蹈专门用于特殊的仪式。因此,贵州苗族舞蹈具有不同的风格与造型艺术,而且展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目前,贵州苗族舞蹈主要由祭祖舞和吉庆舞构成,也有花场舞与丧葬舞等。贵州地区虽然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是无论任何活动场合,都可以看到各种集体形式的舞蹈,婚丧嫁娶、农耕丰收均有舞蹈活动。

(二)舞蹈风格

贵州苗族地区的舞蹈风格较为多样,舞蹈作品多为民间舞蹈。民间舞蹈多来自民间生活,在发展变化中吸收了部分外来舞蹈元素,但是仍保持着民族舞蹈的特色。贵州苗族舞使用的道具、服装、动作均有较强的独创性,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体系。

首先,贵州苗族舞蹈来自本民族群众智慧,虽然其中部分动作来自舞者的想象创编,但绝大多数动作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的积累,这些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例如,苗族芦笙舞的蹲转动作最初来自苗族群众的劳动场景,从最初的简单腿扫发展到后来的“矮子步”及再后来较为复杂的“端腿跳”。

其次,苗族舞蹈随着时代的变化经历了发展创新,融入了一些创新性舞蹈动作。例如,苗族舞蹈《吉宇鸟》中的跳转动作、压裙动作与舞蹈主题相契合,具有人文创作的艺术特征。

再次,贵州苗族舞蹈由民族舞蹈研究人员通过采风不断收集整理和归纳,近现代以来逐步实现了舞蹈动作的规范化与升华,在保留民间舞蹈特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具有了一定的风格化特征。总体来说,贵州苗族舞蹈在不脱离原有音乐、律动特征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了难度,使贵州苗族舞蹈保持了独特的形式特征,并且日益产生较大的艺术影响力。

三、贵州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欢快、浪漫

将贵州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虽然贵州经济发展呈现出滞后性的特点,但贵州人民在面对生活时依旧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喜爱的舞蹈作为基础载体,表达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于贵州苗族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在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下,贵州苗族人民对万物生灵都保持着敬仰和尊重,对美好生活有着至高无上的憧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传奇故事,文化内涵丰富。贵州苗族的“芦笙舞”属于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芦笙”在苗族语言中代表着“母亲”。“芦笙”舞蹈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开展舞蹈活动时会融入男女对唱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着浓厚的“芦笙之恋”意味,贵州苗族人民可以利用此类情歌充分地表达内心对于爱情的向往。此类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彰显舞蹈的造型和技巧特点,还能够凸显真实、欢乐、浪漫的舞蹈审美特征。

(二)纯朴、自然

贵州人民的舞蹈大多数来自民间舞蹈,具有传统的民间特点,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并未经过过多的修饰与雕琢,与现代化的舞蹈艺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贵州苗族人民仍然保持着原始淳朴的舞蹈形式。受到贵州人民淳朴特性的影响,虽然时代不断变迁,但舞蹈形式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舞蹈文化特点。贵州苗族的民间舞蹈大多来源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自然色彩,由于贵州地区的服饰、头饰等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色,其所研究出的舞蹈动作具有豪迈、神秘的特点,包含了贵州苗族人民对先祖和传统的尊重和敬意。

四、贵州苗族舞蹈的造型艺术

(一)造型技巧的风格独特

各类舞蹈的造型均由跳、转、翻等几个基本动作构成,只有赋予舞蹈动作以独特的情感内质才能呈现独特的风格特征,从而使基本的舞蹈动作更具有观赏价值,将舞蹈作品主题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进一步依托连贯的动作展示舞蹈艺术的精髓。贵州苗族舞蹈使用较多的跳转和蹲转动作重心较低,这一动作特征与苗族人民的原始动律特征相吻合。舞者在做动作时需要腰部、臀部和胯部同时发力。例如,苗族舞蹈中的男舞者通常能够做手持葫芦的柔美动作,表现时多用深蹲、跳转,能够从简单的单腿扫腿过渡到具有较高难度的“端腿跳”动作。这些动作没有脱离舞蹈动作技巧本身,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现代贵州苗族舞蹈对舞蹈动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单一动作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复杂动作技巧,深度挖掘了舞蹈作品的潜力。

早期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设置相关技巧时,主要是借鉴古典舞技巧,且并不具备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单纯凭借舞蹈编创者的想象而创造出技巧和方法,导致在展现舞蹈作品时相关动作较为生硬,使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与民族特性难以保持高度的一致。为此,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工作人员需要以采风、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整理早期的民间舞蹈技巧和动作技能,确保技巧和技能的规范化,强化动作的艺术感和可观性,使技巧能够彰显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逐步替代单一化的技巧操作方法,在依附于民族特色舞蹈动律的基础上,提高民族舞蹈技巧的应用水平。另外,还需要在尊重原有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技巧难度和艺术美感特性;在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基础上,确保舞蹈技巧与本体艺术特点契合。

(二)造型融入丰富情感

贵州苗族舞蹈表达了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苗族人民广泛喜爱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苗族舞蹈动作的变化体会到丰富的情感。例如,反排木鼓舞中重心失衡的下旋转动作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辛苦劳作,展示了苗族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民族舞的编排还直接影响舞蹈作品的艺术性。苗族舞蹈通常使用较为舒缓的音乐,这使苗族舞蹈动作更多地体现了舞蹈演员的肢体柔软度与控制能力,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例如,苗族舞蹈作品《古道行》对反排木鼓舞进行了大胆创新,运用了双人托举技巧,不仅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更多地融入了舞者的腿部控制力,使舞蹈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旋转技巧,既富有情感的张力,又彰显了民族特色。

舞者对作品的理解对于所呈现的舞蹈作品的质量有极大的影响,舞蹈演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理解了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在舞蹈表演中实现动作技巧与思想内涵的统一。例如,苗族舞蹈《水姑娘》这一作品中融入了舞者对“水”的感受,基于看水的流动、听水的声音与触水的温度,使肢体在苗族舞基本动作上呈现出独特的姿态美,运用舞蹈技巧表达对水的依恋之情。在舞蹈表演中,演员只有将情感与技巧融合,才能让观众获得情感的共鸣。民族舞蹈技巧中所彰显的情感变化以演员的内心感受为主,民间民族舞蹈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较强的艺术特色。为了使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意境等元素得到充分展现,需要将舞蹈演员作为媒介对其进行全面表现。确保演出人员情感自然流露的同时,以层层推进的形式保障民族舞蹈中的技巧和动作展现得恰到好处,用情感化的技巧表现提升民族舞蹈艺术者的表现能力、强化民族舞蹈艺术内涵的感染力。在自然的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观看者被演员的内心情感和精彩表演所吸引,从而与舞蹈作品产生共鸣,并在情感方面保持良好的交流。

(三)造型艺术的传承发展

随着现代舞蹈艺术的日渐繁荣,民族舞蹈逐渐从民间舞蹈向通俗舞蹈的方向发展。民族舞蹈渐渐地由广场走向剧场,舞蹈的意义不限于群众的自娱自乐,它更多地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当代苗族舞蹈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在造型技巧运用方面更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通过造型技巧营造舞蹈意境。例如,《水姑娘》这一舞蹈作品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造型时而宁静祥和,时而紧张振奋,与传统的苗族舞蹈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感受。苗族舞蹈更多地注重通过造型技巧传达独特的艺术理念,如近年来流行的《云南印象》《雀之灵》等都展示了独特的舞蹈造型艺术,突破了传统舞蹈造型技巧和思维的限制,进一步把肢体的柔美、灵动结合起来,展示了独特的舞蹈艺术价值。

在塑造民间舞蹈技巧和功能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情感宣泄和气氛烘托等,还需要通过对民间舞蹈形象的逐步塑造,充分展现人物的心理和作品的内涵,在营造科学化、系统性的舞台意境的基础上,使民族民间舞蹈逐渐朝着艺术化的方向转型,确保舞蹈技巧和相关内容能够准确地展现民族舞蹈的艺术性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完成从自娱性到规范化的转型,将民族民间舞蹈从广场等大众的日常生活区域转移到剧场等艺术表演场所。例如,在分析当代舞蹈名家杨丽萍的动作语汇时发现,其舞蹈动作具有独特性质,实现对舞蹈动作语汇的灵活应用,则需要由民间舞的艺术化技巧进行展现。在发展贵州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也需要借鉴并利用杨丽萍所研究出的肢体语汇结构,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技巧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其能够達到艺术化的

发展境界。

(四)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虽然贵州苗族舞蹈造型经历了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属性,但是仍未脱离地域特征。配合苗族特有花场、乐器和服饰的舞蹈作品都是特有的苗族舞蹈形式,都展示了苗族地区分散聚居的特征。例如,赫章大花苗的迁徙舞和丹寨的锦鸡舞等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而且形成了不同的造型特质,这不仅有助于传播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可以促进观众更深刻地感受独特精神文化内涵,反映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五、结语

贵州苗族舞蹈是民族性、地域性舞蹈的代表。它传承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通过舞蹈作品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苗族舞蹈以独特的技巧展示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提高了舞蹈的艺术属性,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

(凯里学院)

作者简介:姜文(1989—),女,贵州凯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

作者:姜文

苗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3:

邵阳苗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价值研究

【摘要】苗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邵阳苗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但是当前该地区苗族舞蹈的生存以及发展中面临着较多的现实问题,其传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本文针对邵阳苗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价值进行分析,并探究该舞蹈进行传承的具体策略,为今后邵阳苗族舞蹈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邵阳;苗族舞蹈;传承保护

一、邵阳苗族舞蹈的保护价值

(一)艺术价值

苗族舞蹈中体现了当地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幸福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舞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邵阳苗族舞蹈的历史悠久,其原生态的舞蹈在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环境以及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邵阳苗族舞蹈在历史演变中也展现出独特的特色。邵阳苗族舞蹈是先民发展至今重要的文化生活历史展现,具有独特的民族认知情感,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该民族文化的热爱。针对邵阳苗族舞蹈进行传承以及保护,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二)经济价值

邵阳苗族舞蹈文化丰富,历史悠久,可以将这些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并挖掘其中的经济价值。挖掘民族文化当中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挖掘民族舞蹈的个性,创编独特的舞剧。每年在苗族地区观光旅游的游客较多,这不仅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与当地民族舞蹈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邵阳苗族文化的经济价值进行挖掘,可以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促进当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解决就业的情况下,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有助于邵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并让苗族舞蹈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健身价值

邵阳苗族舞蹈形式多样,动作丰富,在舞蹈表演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苗族舞蹈需要展现舞蹈者的记忆,保留民族舞的特征[1]。以苗族的鼓舞为例,作为舞蹈者借助身体来进行表演,通过以头撞鼓、以脚踢鼓等多种方式展现了传统的舞蹈艺术,是一项健身的项目。尤其是在打鼓过程中,手脚配合幅度较大。作为舞蹈者,需要体力充足、动作协调,从而顺利地完成演出。苗族舞蹈的一整套鼓舞花费时间较长,在舞蹈中具有连续的跳跃动作,从健身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这也是一项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魄,促进当地居民的健康,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四)社会交流价值

邵阳地区的位置相对偏僻,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仍然有待改善,需要与外界进行充分交流。尽管苗族内部居民交流十分发达,但是苗族村寨之间以及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仍然有待丰富。苗族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促进社会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以及交流。从其表演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邵阳苗族舞蹈可以促进当地人们的社会交往。在当前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邵阳苗族舞蹈吸引着众多游客,可以借助这一舞蹈来欢迎客人,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并拉进与外界之间的距离[2]。通过内外交流,实现民族团结以及稳定,这不仅可以使得邵阳人民接受外界的文化,增强交流意识,更能实现苗族舞蹈的传承以及发展,在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情况下,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

二、邵阳苗族舞蹈传承与保护中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足

邵阳苗族舞蹈保护与传承中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应用的宣传手段也相对落后。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抓住当地群众的精神需求,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精加工以及创作。邵阳苗族群众艺术馆的相关部门组织了人民进行学习,这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并实现传统舞蹈的传承以及保护[3]。但是在当前宣传手段应用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于新媒体来进行舞蹈宣传以及传承保护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但是在当地舞蹈传承与保护中应用不足。此外整体上队伍打造也存在不足,整体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二)保护力度不足

邵阳苗族舞蹈保护项目相对较多,并且每年有专项经费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当地苗族舞蹈的保护工作仍然不尽人意,一些传承人领到的补助相对较少,这就使得苗族舞蹈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困境。邵阳苗族舞蹈的一些项目,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支持,一些苗族舞蹈相关的服饰和头饰的制造仍然存在自由发展的状态,这就使得苗族舞蹈的真正保护与传承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相比于周边其他地区,整体上的投入力度也略显不足够,除了资金以外人力物力等硬件问题,同样值得相关业务从事者和管理者多加注意。

(三)旅游过度开发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变迁以及重构,出现了资源流失的问题。在外来游客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邵阳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苗族舞蹈作为当地鲜明的艺术结晶,属于典型的民间艺术产物,但这种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物质需求之间产生碰撞时,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需求,不自觉地对于民间艺术形态进行过度开发,甚至是一些开发商为了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对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盲目地开发,忽视了对于民族艺术的保护。

在邵阳苗族舞蹈中,部分舞蹈是在特定的场合以及节日进行的,但是在旅游景点内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甚至是一些身着苗族服饰的人唱歌跳舞,这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民间艺术,而是从以现代人的角度对于舞蹈进行改编,从而适合游客的审美需求。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开发保护,但实则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严重破坏。

三、邵阳苗族舞蹈传承与保护的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邵阳地区政府需要提升对于苗族舞蹈保护重要性的认識,增强人们的意识,各类机构也需要通过组织舞蹈比赛及表演活动,使得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苗族舞蹈并加入这一队伍当中,使得苗族舞蹈的传承有更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同时,各个机构可以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来针对苗族舞蹈进行介绍、表演,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媒体技术加入宣传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各类的短视频平台模式,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力量。比如抖音、快手APP和年轻受众群体很多的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等都是十分不错的渠道。在宣传过程中,首先应当由政府部门牵头,结合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宣传需要,在各部分参与和配合下,收集、归纳、听取相关从业者的意见,制定实际的宣传策略大纲,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大纲指引,那么整体上宣传很容易“跑偏”,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在设计中也要就各部分的具体细节、措施、人员参与情况、物资分配等予以说明,就其中涉及的各类成本也要知晓,保证“劲往一处使”。

其次,要注意设计好各类预警措施。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以贵州地区的民俗短视频宣传设计为例,地区政府在计划中加入了大量的后备选项,比如对视频播放量比较低、整体宣传效果一般的情况,有ABC三类处理方式;对于刷屏、不利于舆论控制互动,也有相应处理措施。此外也和平台方达成了合作联盟,在消息的传送、热搜上榜以及各类具体细节都给出了详细设计,因此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则是要培养专业队伍。无论是宣传工作还是结合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开设业务,都需要在本地打造专业队伍,鼓励他们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中来。在起初的确是可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指导推进,不过想要真正的提升宣传效率,满足持续宣传持久宣传的整体发展目标,还是要结合实际问题、实际分析,打造自己的专业队伍。可以结合外派培训的方式来提升队伍宣传水平,比如外出报班参与课程学习、力邀专业社会人士来地方任教以及上网课等。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实际任务开展试验性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将考评体系和实際业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对宣传的重视度提升。

(二)加大保护力度

在邵阳苗族舞蹈发展中,经费不足是严重的制约项目,相关政府可以给予苗族舞蹈传承保护资金补助,加大对于苗族舞蹈的研究传播工作。同时,在当地可以建立民族艺术博物馆,通过图片、录像的方式来展示苗族舞蹈,为苗族舞蹈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宣传展示作用。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针对苗族舞蹈的保护工作,建立政策措施[4]。例如,邵阳是民间艺术文化之乡,当地政府可以结合现代审美及发展的需求来完善苗族特色的硬件设施,建立艺术场馆,为苗族舞蹈的传承以及发展提供教学的场地。

同时,加大优秀民间艺人的传播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地少数民族中会具有较多热爱苗族舞蹈并具有一定才艺的人,这些民间艺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学习,是进行苗族舞蹈传承的优秀人才。针对这些优秀民间艺人进行保护和挖掘,可以实现苗族舞蹈的大力发展。政府部门可以给予这些民间艺人民间舞蹈大师、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使得他们能够在民族舞蹈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鼓励支持。在加大力度保护的过程中,应当由政府牵头,结合政策的颁布、落实、推进来提升人们对此的重视程度,这将会对实际业务发展带来帮助。否则,将会遇到“师出无名”的问题,不仅会严重打击从业者的自信心,也会在传承和具体发展方面,带来很多潜在的问题。以浙江温州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保护为例,地区政府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策略和相关评定机制,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和认定进行了专业的资质审查。由此,相关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政策要求来提出申报,在审议通过后就会得到相应的证书等评定,与社会职业体系接轨。此外,在具体的资金扶持方面,也会结合相关称号认定来发放,由此构建起了整套的保护体系,极大激发了从业者的个人积极性,整体上的工作进展也十分客观。温州鹿城和瓯韵文化传播得到了广泛推进,取得了很好效果。对于苗族舞蹈传播而言,也可以充分借助这样的发展模式,来打造相关的体系,给实际从业者业务推进和工作发展带来帮助。

邵阳苗族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有利于舞蹈发展的政策。营造出轻松的民间舞蹈创业的氛围。这些民间艺人可以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激发对于舞蹈的创业热情,进而实现邵阳苗族舞蹈的大力发展。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利用政策来大力招生,或者是针对一些人才提供免费教学,在传统民间艺人的指导下,进行苗族舞蹈优秀人才的培养。

(三)挖掘民族元素

从民族传统中挖掘有利于苗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元素。邵阳苗族舞蹈在实际发展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表演,二是专业艺术教学发展。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要求,传统的民间舞蹈需要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发展,通过规范化舞蹈动律对于苗族舞蹈进行创作发展,实现苗族舞蹈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性发展模式。因此,在邵阳苗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中,需要深入提取当地苗族元素。舞蹈中的基本元素众多,苗族舞蹈从生活劳动中而来,作为研究者需要深入到民间舞蹈中,对其进行透彻的研究,深入了解邵阳苗族舞蹈的内涵。

在实际研究以及保护中可以与当地老人们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了解苗族独特环境下所产生的舞蹈类别及表演形式,这对于邵阳苗族舞蹈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以及参考依据。在深入田野进行调查的情况下,才能够从当地民族中提取舞蹈元素,并进行加工及创造业务。在具体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方式,特别是和民族民俗艺人沟通。在邵阳地区存在着很多方言、需要在沟通前有好的准备。很多舞蹈细节也是“口传心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会导致整体沟通效率相对比较低。因此,实际的从业者要采取各类策略,主动接触相关人员,用现代的方式接近他们,将他们对于舞蹈的理解、记忆和认知记录下来,在逐步调整到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上来就“暴露”出彼此认知差异,这会导致很多问题。此外在沟通中必须要尊重地方文化和文化不同,要努力保持苗族舞蹈中蕴含的个性,也要结合细节入手,来探究舞蹈传承保护的策略。比如相关服饰和衣帽打扮,就是不错入手的策略、这会迅速拉近彼此距离,也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四)适度开发

在邵阳苗族舞蹈发展中,需要进行适度开发,可以实现旅游业与舞蹈发展的互动机制。当地旅游开发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不能过度对于舞蹈进行开发,而是实现地方与舞蹈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在旅游业发展中,舞蹈作为人文环境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当地旅游舞蹈晚会中,舞蹈表演者会借助于舞蹈、服饰等多种特征来展现当地的民族风情。同样,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可以结合导游的讲解来展现邵阳苗族的历史文化。游客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感受当地舞蹈的特征。在舞蹈表演中,需要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及民俗风情,展现本民族的个性。因此,在旅游晚会中,必须要注重邵阳苗族舞蹈内涵展现,保留本民族的舞蹈动作特征,从而展现当地人民真挚的性格,体现苗族的个性。但是在舞蹈表演中避免出现严重的商业化色彩,针对舞蹈表演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以及宣传,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舞蹈的大力保护。也要注意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过度引入商业开发,确实会激发村民和相关从业者的热情,也会加速相关投入力度、产出时间,不过很可能会对地区生态和整体文化架构带来破坏,这是不可修复的严重破坏,会对整体文化保护事业带来严重的制约。因此对于实际业务推进而言,必须要循序渐进、层层迭代,不可“贸然出击”,要在规划下行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才能保证平稳顺利的发展,这才是对苗族舞蹈和文化保护的正确方式。

四、结语

邵阳苗族舞蹈的保护具有较大的价值,在艺术、经济以及强身健体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舞蹈表演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宣传力度有待提升,舞蹈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因此,在新时期邵阳苗族舞蹈传承与保护中,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借助于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保护,实现适度开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梓铭.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23.

[2]阿依努尔·买买提沙吾提.新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研究[J].今古文创,2021,(18):89-90.

[3]李晓君.高校舞蹈教育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优化[J].陕西教育(高教),2021,(05):54-55.

[4]庞迪蓉,周鑫.舞蹈生态语境下的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以独龙族“卡雀哇”剽牛舞蹈生态调查为例[J].尚舞,2021,(08):88-89.

作者简介:

王茜,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学士,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学。

作者: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