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24-05-24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用8篇)

篇1: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汉字承载着6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点。如何让这一中华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通过对庆城县农村小学教师的识字教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00名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能掌握1 800个左右汉字的在7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 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识字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负担过重 新课标要求,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让学生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种种现象。

6.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7.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学生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比较熟悉。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8.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用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齐陵中心小学 付金凤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指出:“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近几年,我国进行了教材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实施以来,在识字教学上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识字任务加重。低年级的识字量就从课改前的950个提高到了2000—2500个。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觉得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样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有一些负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巩固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许多学生头一天教的生字等第二天来听写时出错率就比较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不在家因此没人监督他们做作业,对当天学的生字没有及时的巩固这就造成了学生生字回生率的增高。

在教学识字过程中 许多老师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新教材中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因此我们提倡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识字方法特别的多,但相对来说,老师应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有效的识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强调最优化呢还是强调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因为最优化还有一个嫌疑,就是怕变老师牵着孩子走,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来在表扬一个学生的同时会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定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兴趣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出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根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我觉得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二、林夕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把班里3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贴在宣传栏上,这样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三、发现规律攻破难关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能帮助认识汉字的规律,让孩子找找生字规律,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能自主的认识生字。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识字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更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四、从玩中学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图片资料:

篇2: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课外读物时造成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了阅读兴趣的下降。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即错过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今,识字教学已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章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兴趣 最佳时期 基础能力 语言障碍 课外读物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指出:“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近几年,我国进行了教材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实施以来,在识字教学上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识字任务加重。低年级的识字量就从课改前的950个提高到了2000—2500个。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觉得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样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有一些负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巩固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许多学生头一天教的生字等第二天来听写时出错率就比较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不在家因此没人监督他们做作业,对当天学的生字没有及时的巩固这就造成了学生生字回生率的增高。在教学识字过程中许多老师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新教材中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因此我们提倡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识字方法特别的多,但相对来说,老师应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有效的识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强调最优化呢还是强调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因为最优化还有一个嫌疑,就是怕变老师牵着孩子走,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来在表扬一个学生的

同时会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定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兴趣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出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根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我觉得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加上工具书运用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对常用的检字法也很陌生。虽然识字教学占了小学语文课的不少的时间,可许多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的悲剧。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 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尚有一定距离。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 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行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4、忽视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指导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现在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很方便,写字用不着老师示范,用电教手段出现,写生仿照写就行了,再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还有多少文字是需要手写呢?我认为这是人们对汉字认识的一个误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能更好的掌握汉字的结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二、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方法构成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下面介绍 象形、指事两种结构汉字的教学方式。①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的教学,一般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按照“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山。笔画稍多一点 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哪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 很乐意学,学起来又很有趣。②指事字的教学。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事符号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复合的形体根据构形理论分析开,另一方面要把分析出来的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讲清楚。如“刃”字,在讲解的时候,先要把它分析成“刀”和“丶”两部分,然后要讲清楚“丶”的作用是指明“丶”所处的位置就是刀刃,从而建立起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2.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儿童识字认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分析字形,三是记忆字形,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 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 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①突出教学重点。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对字形中的细微差别、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都感到困难。如刚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儿童常常会出现把“少”写成“小 ”,把“3”写成“ε”等现象。另外,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入学前的言语交际中,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音和字义,已建立了初步的音义联系系统,但音、形和形、义系统尚未确立,这就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字形的教学作为重点,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②降低识记难度。心理研究表明,刚入学儿童的形象记忆与机械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期,意义记忆进步迅速。在识字教学中,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有助于学生识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是难点。要突破字形识记这个难点,可以依循汉字构字规律,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也可以利用结构重组规律,采用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3、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写字训练。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是一定的书写能力也是应该具备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加强对汉字的认识,还应该重视对汉字的书写指导,在写字的过程中,注重汉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安排,写出来的字才美观,这是师生在合作学习过程应该探究的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美,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甚至触类旁通。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此外,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书写过程示范是尤其重要的。教师的书写示范不仅能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写字技巧,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缩短学习进程,而且也会对儿童的写字兴趣和书写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在听课中发现,老师的教学环节刚步入到写字指导

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要么就是老师没有范写没有讲解就得被迫下课,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练写数遍,其实这就是造成书写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试想,把抄写生字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所以生字的书写必须得在课堂上完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不了解这一点,只是口头要求学生写字,一个字写多少遍,学生盲目、机械地抄写,写不好,还要挨老师的训斥,老师气急,学生也十分委屈,丧失了学习写字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首先要练好写字教学的基本功,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指导、书写时间。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一年级是书写的起步阶段,老师要指导的细致,像这一笔的笔画怎么写,这个字的笔顺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笔的占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都要强调指导到位;二年级的写字指导就不同于一年级,就可以有轻重之分,和识字教学一样,简单一些的字可以略放手,字形复杂的字可作为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能帮助认识汉字的规律,如在上《日月潭》一课,其中要我们识十二个生字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半包围结构。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让孩子找找生字规律,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能自主的认识生字。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识字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更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4、从玩中学。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我出了两个字谜:“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看是猜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主动的要求给其他生字也来编字谜。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如学习了“田”字,我说字谜:横看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了“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在写“非”字时有个学生总把三横写成四横。说了几遍还是错,我灵机一动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那学生一听有趣极了,连说记住了,此后那孩子再也没写错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

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的“团”字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

5、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把班里3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贴在宣传栏上,这样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识字教学规律,拓宽识字教学渠道,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还识字教学以精彩。

6、注重有机整合、培养语文能力:识字与书面语言的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规律。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整节阅读课都是进行识字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识字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积累语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应该将识字、阅读积累语言有机融合,倡导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要做到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什么,充分估计学生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奋点,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要体现在每篇课文教学的不同课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课文能力的训练不是平均使力,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而灵活实施方法。

7、依据课标教材、创新命题形式:新课标要求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

趣。有些试卷对识字试题的设计还不能摆脱传统窠臼,让孩子们做一些板着面孔的试题。诸如“给加点的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组词”、“其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用字组词”、“给加点字的字义选项”等等。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考试命题,首先应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分清两类字教学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创新命题形式,改进设题方法。诸如,将一类字编成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写的字(即未学过的二类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问老师。考查二类字可设计成“听写生字”、“听写词语”、“加偏旁组成新字”、“换偏旁组成新字”、“选偏旁部首组成新字”、“选字组词”、等题型。考查字典识字法,可举出例字,让学生写出查字方法、读音、页码,组词。考查自创识字法,可让学生写出几条平时最喜欢的识字方法等。同时还要使这些题目的编排、呈现方式带有儿童情趣。

篇3: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 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很不成熟, 因此在小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生理和心理规律, 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注意力一般较低, 很难长时间静下来进行学习, 对单一形式的内容比较容易厌倦, 学习效率较低。而目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枯燥单一的现状,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一味地要求学生多记忆汉字。课堂上教师尽最大可能讲授最多的汉字, 课下要求学生反复默写背诵。这种方式看似效率高,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但是这种方式违背了小学生的记忆规律, 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在这种方式的长期作用下, 小学生会逐渐丧失对识字的兴趣, 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从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来看, 教师授课不注重方法的灵活高效性, 仅仅强调授课速度和授课强度,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 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比如, 汉字中有很多象形字, “鱼、羊” 等, 教师在讲授这些汉字的时候可以利用其象形字的特点, 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进行讲解, 使学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但是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死记硬背, 即使遇到象形字, 或者可以用拆字解析的组合字也不知变通方法, 灵活授课。识字是小学语文的启蒙课, 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识字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汉字, 认识汉字, 作为启蒙课更重要的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观念。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作学习的素材。尤其对小学生来说, 其理性认知较差而感性认知较强, 相对于课本知识小学生更易于接受来自生活的知识。因此,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帮助小学生提高对识字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例如在学习“茶、花、 鱼、鸟、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时, 教师便可以将这些实物拿到讲台上, 或者对那些不太方便带到教室的物品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些实物, 然后告知学生这些字的写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便可以想到课堂上学到的汉字, 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 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多样化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课堂注意力, 而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武器”。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和注意力, 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老师教学。对于一些组合字来说, 教师可以采用拆字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闻”字, 外面是一个门字框, 里面是一个耳字,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个汉字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记住这样一句话“门内有耳方为闻”, 这样学生在默写这个字的时候想到这句话就可以很轻松地将这个字写出来。此外对一些象形字, 如“马、门、酒”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其变幻过程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意识, 学习效率会更高。

3.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师生互动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 往往会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与学生做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 加强师生互动, 猜谜语和词语接龙都是很好的游戏形式。例如在学习“胖”字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字谜, 谜面是“半边月”。教师也可以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邀请学生到课堂上书写汉字。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在长时间学习之后的疲劳,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篇4: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加上工具书运用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对常用的检字法也很陌生。虽然识字教学占了小学语文课的不少的时间,可许多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的悲剧。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尚有一定距离。

2.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二、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方法构成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下面介绍象形、指事两种结构汉字的教学方式。

①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的教学,一般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按照“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山。笔画稍多一点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哪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起来又很有趣。

②指事字的教学。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事符号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复合的形体根据构形理论分析开,另一方面要把分析出来的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讲清楚。如“刃”字,在讲解的时候,先要把它分析成“刀”和“丶”两部分,然后要讲清楚“丶”的作用是指明“丶”所处的位置就是刀刃,从而建立起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

2. 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

儿童识字认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分析字形,三是记忆字形,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 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 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①突出教学重点。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对字形中的细微差别、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都感到困难。如刚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儿童常常会出现把“少”写成“”,把“3”写成“ε”等现象。另外,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入学前的言语交际中,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音和字义,已建立了初步的音义联系系统,但音、形和形、义系统尚未确立,这就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字形的教学作为重点,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篇5: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基础的基础,工具的工具。因此,识字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专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把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建国以来,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各种识字方法应运而生。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识字教学的改革更是日益活跃,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字根识字法等多达几十种的识字教学研究实验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还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一、在“双基”训练方面,存在下列倾向:

(一)、语文工具性弱化或消失。例如:有一节省级公开课。课题:识字

教材呈现的内容:城楼、红灯、金水桥、大典、检阅、海陆空、礼炮、焰火、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

教学过程: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

1、多媒体展示天安门广场国庆庆典。

2、理解韵文的意境,仅什么叫“中国龙”讨论就长达5分钟。师:什么叫“中国龙”?生1:中国有一条龙,生2:中国养了一条龙,生3:生4。。。。

师:对,我们都是龙的子孙(学生怎莫邪回答不出这样抽象的名词,既然不理解又能产生什莫意境,教师自己也说不清楚,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对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既不讲汉字的基本知识,也不教识字的方法,他们将如何识字。

(二)、学科本位丢失。语文课程虽然是具有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学科一旦失去了学科特征,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新课程各种课程标准都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性目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外显的特征,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而有些语文课越来越舍弃其“学科特征”并在自己不该管辖的科目中行走。如:有的课变成了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客。

(三)、语文教学课堂对纠错训练极为默然。

二、应对策略:

1、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识字方法要多样化。

2、采用合作学习,目标要明确,分工到人,责任到位。

篇6: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这几天我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关于“识字与写字”相关的讲座,受益匪浅。并针对此问题与学校的老师进行讨论,但我综合其观点是: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环境将直接导致识字与写字的的多少和规范程度。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学生普遍要比农村的学生认识的字要多,书写也比较规范(在同一年龄段中)。因为城市的孩子见识比较广,与生活中的汉字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加之城市的孩子放学后没有农村孩子那么繁忙。另外,生活在城市的父母基本上都有时间去辅导或者监督孩子学习。因此他们在识字或写字相比之下要好些。

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板书也可影响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书写程度。这实质上直接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关,在农村,有些老师仅仅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或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书,在上课之前没有作充分的准备,没有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生多认识几个字。更有甚者,板书非常随意。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3、学生自身因数也将影响识字与写字能力。一只手伸出后五个指头不一样整齐。无论是在哪一个班级,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态度,一般情况下,聪明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因他们善于或者有能力去找方法认识或者记忆相关的生字。我们心中所谓的“学困生”则无从为力,有时候就连在课堂上课本中要求认识的字下课就忘了。

4、家长的意识与学生的识字与写字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社会虽然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文化素质也比较高了。但在农村还有一少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比较差,他们认为:不可能人人都去当官或者书读多了干农业用不了多少。因此他们对自己子女的学习从不放在心上,更不要说搞好书法了。

二、对策

1、无论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我们作为教师都要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并在业余时间认真备好课,多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多学点字,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不要只做表面的“善行者”。

2、对学生多一份责任心与爱,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篇7: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阿克苏市第七中学

教研室

2012年10月11日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弱:

关于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学生汉语基础能力弱,学生虽然从小接触汉语,但是汉语水平还是比较弱,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依赖母语,不能直接用汉语思考,所以我校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贴进生活,贴进时代,内容健康又丰富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利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我校还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汉语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

二、“双语”班授课的教师汉语水平教低:

“双语”对于我们本地区,本民族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能以“双语”授课的教师水平有限。因为,他们的专业起先是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学习,外带一点基础汉语课的知识内容,而着一点点的基础汉语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听课和教师授课的需求。而且,我们学校中各专业中用汉语学习本装业的教师少之又少,所以,在“双语”授课中,教师汉语水平的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水平和学生听课水平。

三、“双语”课中专业术语的接受能力太低:

在我校“双语”教学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术语主要体在双语理科中,如:物理、化学、数学等。这三科的授课过程中,碰到专业术语老师会以汉语和母语来做详细的解释,但是学生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语的接受而不注重汉语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双语”理科授课中,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就很低,这在学生中是一个大问题。我校认为,“双语”授课应建立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己能力的评价体系中。从实际出发,全面的考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所具有的汉语水平,从而辅助理科学习专业术语上。

总而言之,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汉语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上。

阿克苏市第七中学

篇8: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识字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 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设定小学识字教学目标时, 除了注重汉字的工具性外, 还强调汉字本身具有的规律及文化性, 强调汉字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功能。可见, 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 “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充分说明对小学语文教师语言文字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 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加上教师自身语言规范意识不够浓厚, 导致出现了汉语用字不规范现象和识字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本人在平时的听课和实地观察中收集了一些错误的案例, 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音不准

以属于方言地区的杭州为例, 受本地方言影响, 前鼻音和后鼻音很容易混淆。在本人听课时, 就碰到有小学语文老师把 “绝处逢生 “的 “逢”读成前鼻音, 导致学生朗读时也跟着读错。另外有个老师在学生将 “角色”的 “角”读成了 “jiao”, 但老师并未指正。此类错误在小学课堂上并不少见。

二、使用错别字

1、同音字混淆

有位老师把 “小学必背故事”写成了 “小学生必备故事”; 有二年级老师把 “笔画” 写成了 “笔划”; 有位老师将 “收服红孩儿”写成了 “收伏红孩儿”, “收伏”已被定为异形词, 应用 “收服”。还有位老师在文章中写到 “也是他们藉此进行生活的一种方式”, 这里的 “藉此”应为 “借此”。更有位语文名师把 “新生到某处报到”写成了 “新生到某处报道”。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粗心大意或是本身的知识储备有所欠缺,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 此类错误实在不该出现。

另外, 最常见的错误当属 “的地得”乱用。这主要由于部分教师对 “定、状、补”掌握得不够牢固, 分不清 “的、地、得”三者在使用上的区别。如有二年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学生写成“水哗哗的流”“顺利的过河” “欢快的游来游去”, 但老师未发现错误, 此处的三个 “的”均应改为 “地”。有部分教师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出现了此类错误, 如有老师写了这样的句子: “一节好课就在这反复的推敲、琢磨中诞生了。”“决不能缺少对字形静心的观察和分析”。这两句中的 “的”应改为 “地”, 因前面部分是状语, 修饰的是后面的动词。

2、形近字混淆

一位一年级老师在教 《所见》时, 将 “歌声振林樾”的 “樾”写成了 “越”; 有老师把 “冒”字写成了 “昌”。有位老师写了这样的句子: “我们的校本教材< 诵读经典品味越韵> 》中有许多板块”。这里的 “版块”应改为 “板块”, “版”本义指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 主要用于印刷、出版。还有老师把 “朗朗上口”写成了 “琅琅上口”, 把 “婉转”写成了 “婉传”。

3、书写有误

有教师在教 “冒”字时, 把它上面部分全封口了, 其实 “冒”字上面部分的最后一横应该是悬空的。有一年级老师在示范写“火”字时笔顺写错了, 她写成了从左到右的笔顺, 应该是先写两点再写中间的 “人”。还有位年轻教师把 “蒲 “字写成了左右结构。

出现以上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缺乏语言规范的意识, 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 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 缺乏必要的汉字专业知识, 对字形、笔顺未正确掌握。

三、改正策略

要杜绝以上问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视识字教学, 严格自律

所有语文教师都应认识到,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不可认为识字教学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属。具体来说, 语文老师应在语文教学方面为人师表, 写规范汉字, 教规范汉字, 在备课时必须完全掌握课文中每一个字的笔顺、结构, 掌握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 保证在朗读、讲话和板书方面做到发音正确, 书写正确。假如有了错误被学生发现了要及时纠正。

2、不断学习, 掌握各项法规标准

俗话说, 活到老, 学到老。社会在发展, 作为国家标准语的汉语也在发展更新, 语文教师不能安于现状, 要关注国家发布的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各项法规、标准, 如 《规范汉字表》、《现代汉字通用文字笔顺规范》、《现代汉语常用表》、《汉语拼音正词基本规则》等等, 杜绝写繁体字、异体字, 写规范汉字。只有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了, 才能传授正确的汉字知识, 才能将规范汉字传授给下一代, 才能担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重任。

3、学习汉字学知识

汉字学博大精深, 教师平时的闲暇时间甚少, 要完全掌握略有难度。但建议教师可以在周末等空闲时间学习小学必学汉字的字理, 了解字形和古今意义的变化, 必要时可以用到实际教学中, 增加教学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4、完善小学语文师范生的课程设置

上一篇: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易错题:人身保险合同_毙考题下一篇: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备案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