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工艺品

2024-05-09

剪纸工艺品(精选14篇)

篇1:剪纸工艺品

中国有许多美丽而又精致的工艺品,而剪纸却独具一格,它可以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对来年的希望。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幅美丽的剪纸作品,我给这幅精美的作品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丰收啦!” 这幅作品是一个小姑娘在田地里高兴地手舞足蹈。这位美丽的小姑娘头上顶着两个大碗,并且戴着一朵盛开的大花,嘴巴带着甜甜的微笑,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可能是因为正在笑的原因,而眯成了一条缝,身上的衣服虽然只有裙底有几朵盛开的鲜花,来装饰这件衣服,但是仍然好看极了,三条马尾辫披在肩前,还三条马尾辫披在肩后,两个手里各拿一个特别小,但是十分精致的碗,背后是一大片开阔的田野,田野里种的好像是结满果实,沉甸甸的红高梁。哦,原来是到了丰收的季节——秋天,怪不得这位有田地里这位美丽的小姑娘,身着长衣长裙,原来是正在庆祝秋天的大丰收啊!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而又具有特色的工艺品,它具备着我们对来年美好的希望和寄托。

★ 工艺品小学生作文

★ 民间工艺品作文

★ 一件工艺品_

★ 四年级贝壳工艺品作文

★ 做手工艺品心得

★ 未来家乡作文400字

★ 家乡巨变作文400字

★ 家乡写景作文400字

★ 后的家乡 400字作文

★ 家乡风景400字作文

篇2:剪纸工艺品

★ 剪纸作文

★ 小学六年级学生剪纸作文400字

★ 剪纸模板

★ 剪纸六年级作文

★ 初中关于剪纸作文

★ 关于剪纸的作文

★ 剪纸二年级作文

★ 剪纸的作文

★ 剪纸作文450字

篇3:剪纸工艺品

一、民间剪纸教学

传统的民间剪纸作者一般未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 但这些作者所受到的民风民俗及乡土文化的润泽与熏陶却是不可替代的。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遗产, 从老百姓的窗户上和土壁上走向文化的大雅之堂, 它在今天并不俗。传统民间剪纸是我国古老文明的繁花。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欣赏的引导,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民间剪纸及不同风格, 使他们明白为什么北方的剪纸粗犷、强烈, 南方的剪纸明快、清丽, 沿海一带的剪纸细腻、秀婉, 从而“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较多, 学生一般要掌握对称纹样的剪纸和不对称纹样的剪纸两种方法。

民间剪纸艺术有不同的造型风格, 这也指明教学要“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受的民间风俗影响不同, 他们表现出的剪纸造型也就不同。

剪纸造型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求大、求活、求全、求美。所谓求大是造型注重以硕大为美。如果是人物, 要讲究造型健壮、硕大、丰满, 并强调头部与眼睛的夸张, 注意造型的整体效果。求活是充满“生命活力”。民间工艺美术的重“活”, 一是“活”下来, 这是人生哲学的主题;二是“活泼”“洒脱”。造型手法要活泼与大气, 不是用静止的眼光去捕捉对象的片面。在他们眼中, 形象具有各方位时空感的。民间剪纸中常有“三面脸”“多头马”“四肢完整的人物侧身”等。求美是劳动者爱美、求美的心理反映。民间流传的“画画无正经, 好看就行”, 就对民间艺术的这种求美心理作了形象的表达。剪纸中不管男人、女人、小孩, 就连动物身上都要有花朵的装饰。

剪纸的步骤是:先要设计好图样, 其图样是夸张、变形、装饰图案化的, 再把图样画在要剪的纸的背后;剪刻图案过程应细心, 线条流畅。通常从内到外、从小到大, 剪外轮廓;把剪好的图样, 用粗糊裱在准备好的白纸或彩色纸上。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应向学生讲清设计的剪纸图样必须做到“线线相通, 物物相接”, 分清主次关系, 突出“千刻不落, 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

在剪刻中, 应向学生讲清用刀的要求:一条直线刀刻, 转折变点定要落, 不断再补刀, 不可硬扯起。其要领是:剪刻过程应细心, 刀刀合缝难易行, 内外左右有先后, 方圆曲直变化匀, 丝丝入扣线条畅, 出神入化刀剪工。

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剪刀, 不应限制学生对纸张材料的选择, 使教学既有指导又灵活, 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的锻炼和发展。

二、乡土工艺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教学内容中, 其中的乡土工艺美术教学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也有其特有的优势与作用。下面, 我具体谈谈用“桐花材料作立体造型训练”的教学。

“桐花”是桐树开的花。在春暖花开、小麦拔节抽穗时, 桐花便随之铺天盖地而来……这种别具特色的自然形态, 会让美术教师把它作为乡土教材的内容设想, 不断探索出一套以桐花为材料进行立体制作教学的经验。

1. 注意对桐花自然形态的观察与联想

桐花花形像一个喇叭, 上、中、下部有不同形态, 从多角度审视它, 就可激发许多美妙的联想;例如, 花桶朝下, 亭亭王立, 其外形的曲线美令人回味无穷;花桶朝上, 便很快想起敦煌的飞天、月宫的嫦娥或散花的天仙;如果将花平放起来, 又会想起另一番形象———孔雀、凤凰或跃跃欲试的斗鸡。由于桐花的这些特殊的造型与形象, 使桐花的立体设计与制作有广阔的前景。若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装饰, 就能创造出许多美的形象。

2. 注重对桐花的构造及各部分造型特征进行分析

一朵完整的桐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其形态各有造型作用。一是花腿:花腿是花朵与枝杈的连接部分, 形细, 有的多杈。把它与花托相连, 可做鸟的嘴、人物的脖颈、动物的腿等;多杈的花腿可做人物、动物、鸟类的头饰等。二是花托:色深、形椭圆, 与花桶连结处有五个齿状。花托是做人物、鸟类、动物头部的重要材料。如果多个相连, 可做虫及动物的身躯。三是花仁:花的中心和果实部分, 形如大麦籽, 色白嫩, 可做鸟、虫的头部或小型装饰。四是花芯:与花仁相连, 色白嫩, 形细长, 可做人臂、鸟腿或人、鸟、动物的头饰等。五是花蕊:长于花桶内部, 与花桶上部相连, 形同银丝, 是做人、动物、鸟类的头饰或鸟类翅膀的材料。六是花桶:形长成桶状, 多用于做人的身躯或衣裙。花桶截断, 分为三部分:上部多做人、动物、鸟类的颈;中部可做人的衣袖;下部可做人物的帽子或裙子。七是含苞未开的桐花:形长或椭圆, 能做人、动物的头部或身躯、臂袖等。枝杈、叶子经过修剪, 做各种装饰或场景等。

3. 造型中的连结及装饰的采用

在用桐花作立体造型的制作或完成作业中, 除采用桐花的自身材料外, 通常还要加进其他材料起到连接或装饰作用。常用的材料, 如竹蔑、铁丝、大头针、图钉、曲形针、乒乓球、泥巴等。制作的过程与方法, 如做凤凰:一是先取个带花腿、花芯的花托, 在中间两侧各扎一个小孔 (眼睛) 。二是把花桶的中、下部剪去, 用以做颈, 再配上一朵完整的桐花。三是用一根细竹蔑从花托的中部通过颈穿上头部, 凤凰的立体造型制作就基本完成了。四是按需要, 或再增添点装饰物。用这类方法还能做出一些立体造型来, 如仙女、燕子、孔雀、小鹿等。

用桐花制成的立体工艺美术品, 不仅能观赏, 而且其照片也是一种艺术品, 具有“久盛不衰”的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通过乡土美术内容的教学, 能培养与加深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其思想内容的好资源。

在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 有关乡土教材教法的成功例子还有很多:有用煤渣做立体造型训练的, 有用麦秆做立体造型训练的, 还有的用卵石做立体造型训练, 各有各的特色。因此, 在挖掘与利用本地的宝贵资源与资料, 以反映出美术课的地方特色方面, 民间工艺美术课大有作为。

篇4:佛山剪纸工艺的艺术特色浅探

关键词:民间剪纸工艺;艺术风格;题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89-01

广东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称著海内外。陶塑、木雕、砖雕、石湾瓦脊群雕等民间艺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佛山的民间剪纸相传起源于明代,发展兴盛于清末时期。佛山“剪纸工艺”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表现出强大、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剪纸工艺的发展中,精美的图案被大家争相传摹、交流,流传,并不断推陈出新。剪纸作为佛山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保持个性因素的同时,融合了苏、鲁、蜀、湘等剪纸艺术之长,造就了剪纸做工精细,种类繁多,形象生动,纹样古朴,构图饱满,色彩斑斓的艺术风格,表现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剪纸艺术。

一、剪纸艺术工艺特点及艺术风格

民俗民风是剪纸工艺传承发展的沃壤,佛山剪纸的风格具有中国剪纸的共性特点外,还施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受到佛山多种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制作上有剪、刻两大类独特的工艺手法,民间艺人们创造探索、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浑厚苍劲、金壁辉煌,色彩强烈、玲珑剔透、纤巧秀逸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特点。

佛山剪纸更加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衬料剪纸(铜衬、纸衬)又名铜凿料、写料剪纸(铜写料、银写料)、木刻套印、纯色剪纸等大类。剪纸,是艺人手持剪刀在各种颜色的纸上剪出图案;而佛山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印、写、衬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斑澜色彩。打“金银铜锡”箔是明清以来佛山一绝,这种铜箔比纸还薄,有经验的师傅用不到4公斤铜,就能打1000多张长宽各0.3米的铜箔。“铜箔衬剪纸”是先在铜箔刻出线条骨架,又于镂空处再衬以色纸,作品在剪刻时十分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用铜箔做剪纸可以说是佛山独有的品种,它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独特的工艺形成佛山剪纸既工整精巧、剔透秀逸、又浑厚苍劲的独特表现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既苍劲古拙、金碧辉煌又具细腻入微疏密合理的形式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给人以高雅名贵之感。

二、剪纸艺术表现内容和题材上的创新

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已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作为家居陈设装饰,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表达了吉祥祝福,展现了特殊的审美情趣和象征意蕴,形成了鲜明的民间文化特色。

佛山剪纸图案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喻意深刻。主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瓜果蔬菜、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吉祥图案等题材进入画图中,富有生活情趣。在剪纸的发展过程中也加入了文字、书法、绘画、几何图形等图案。表达吉祥祝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热爱、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寄托。

佛山民间剪纸艺人们以创新的思维大胆革新剪纸工艺,把这一民间艺术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来进行开发和利用。剪纸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充分体现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体现了较高的商业价值,广州花园酒店大型剪纸壁画《红楼梦》是典型的代表。酒店以佛山剪纸为主要内部装饰。其中装饰在大堂正中画面气势磅礴的《红楼梦》巨型壁画尤为醒目,作品长22米高6米,用纯黑色大理石经雕刻后镶纯金箔而成,以大观园为中心内容,以十二钗故事情节为衬色,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以及人物的各式情态巧妙融合。远观金壁辉煌,近看玲珑剔透、富丽高雅。突出了佛山剪纸的艺术特点。《红楼梦》在剪纸艺术与现代大型建筑装饰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并荣登《中国名壁画》之列。

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2007•中国剪纸艺术精品博览会的评选

中佛山剪纸新作脱颖而出,作品《奥运之光》(作者梁根祥),《家有肥猪过肥年》(作者陈加宁),《门笺•红梅迎福猪》(作者陈加宁)荣获大奖。获奖作品创作形式上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包容新的表现手法,吸收了北方剪纸粗旷的造型和外国剪纸剪影风格,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反映时代新风貌。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吸收借鉴国画、西洋画、版画等艺术的技巧,观赏性强和造型优美的现代题材,成为集艺术欣赏、环境装饰等形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使佛山剪纸开拓了市场。民间艺术的工作者队伍在鼓励民间艺人积极创作的同时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以激发新的活力,新一代艺术家热爱佛山民间艺术把现代造型手法融入到民间剪纸创作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剪纸艺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布可分,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剪纸工艺艺术特点也在发生着演变和创新。佛山剪纸艺术列入了国家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佛山剪纸赋予了新的艺术内涵,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了青春,逐步发展成展示时代精神,装饰性、实用性更强的现代创新剪纸艺术。

参考文献:

[1] 佛山在线---佛山日报

篇5:传统手工艺方正剪纸

方正剪纸是黑龙江省方正县民间手工技艺,也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地方特色产品。方正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概括力强,式样繁多,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在创作观念和整体创作上基本打破了陈陈相因的民间剪纸模式范畴,感染力、趣味性强,自然大方,艺术语言更加明朗化,风格日臻完善。6月,“方正剪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正剪纸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黑土地性格

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如母亲一样,世世代代养育着方正人民。劳动人民也把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浇灌在这片黑土地上。方正人民粗犷、豪放、纯洁、热情和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等性格特征,无一不是在这黑土地中形成的,这种性格特征就是方正文化整体的性格特征,更是方正剪纸艺术的性格特征,是方正剪纸艺术赖以传承与发展的灵魂。

题材内容

艺术作品之所以有其精神价值,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情之所动,爱之所致。方正剪纸群体中主要是广大妇女,而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之动情并付出全部真爱的是她们自己的家庭和劳动生活。因此,方正剪纸的创作题材绝大多数是反映方正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表现当地民风民俗的各个侧面。

群体性

基于方正县独特的地域与气候特点,漫长的冬季农闲时间,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空间,进而形成文化群体。长期处于文化匮乏状态的方正县劳动妇女们,都可以坐在炕头儿上,一边拉着家长里短,一边学习、交流女红技艺。而剪纸又是最为简便的民间技艺,甚至满地跑的小孩子都喜欢趴在炕沿儿上,拿起剪刀剪出一个嬷嬷人儿或一串拉拉人儿。久而久之,在方正地域上,剪纸技艺在传承与交流中形成了广泛的创作风气。

活态流变的传承性

不同的文化在方正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协作、相互融合,逐渐形成方正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情感。黑土地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思想,成为方正黑龙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变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具有明显的活态流变性,也是方正人民智慧和民间文化精神的血脉。

技法语言特点

方正剪纸作品的创作步骤:首先用简洁粗犷、略显稚拙的线条,以写意手法剪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并将整体空间大胆分割,形成完整、大气的结构布局;再根据需求,以细腻流畅的剪法对局部进行加工,一幅造型大胆、自然灵动、形神兼备的作品便诞生了。

独特的剪刀

方正剪纸作品主要为纯手工剪制,剪工精巧堪称一绝,这得益于剪纸艺人们手里拿着的独特剪刀。它们大多是剪纸艺人们自己改制的,这些剪刀经过打磨、整形,更精巧、便利,利于创作中剪法的变化。

篇6:剪纸工艺品

我校在这期中十分重视美术教育,本期专门开设美术活动课,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学生中出现大量的美术优秀作品,结合美术课程学生美术作品走出了绘画单一种类。美术作品种类最多。

1现在观众们看到的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天真无邪,画出心里的世界。

2现在展示在观众眼前的是我校在美术活动中开展的《拼贴画》,学生们十分感兴趣优秀作品比重较高。作品里可以看到孩子们广阔的思维,创造力极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是本活动的主要目的。

3藏族羌族剪纸是藏族羌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鲜活载体,形象地反映了藏族羌族民间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以及审美取向。藏族羌族剪纸虽蕴涵着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却非常有限。所以我校在2011年12月开始向申报课题2011年4月《羌族剪纸教学法学习研究探索》被列为阿坝州教科所重点课题,我校在3月开始引入教学课堂,观众们现在看到的是羌族剪纸教学学生优秀作品的一部分。同学们剪出了他们的心灵之花,剪出了他们多彩的世界。

篇7:剪纸简单的剪纸剪法

工具/原料

剪刀、彩色纸、刻刀

剪纸简单的剪纸剪法

准备好剪刀、彩色纸、刻刀等工具,这里我选择比较好看的正方形粉红色彩纸。

把正方形彩纸沿着对角线对折后,再沿着直角三角形最长边对折。

还不是很完美,我们还可以再加个小心形,修改如下图。。

好了,完工了,我们把它完全展开,多余的小心形也可以留下来。

篇8:剪纸工艺品

一、一生与剪纸结缘

曲老师的剪纸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广大美术爱好者中深受欢迎,同样博得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滕凤谦教授,曾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是“传统的纹样,现代的造型,乡土风味浓厚,但又不失时代气息。”中国剪纸学会会长仉风皋认为,“曲青棠的新型剪纸,有一种特殊的工艺效果,是任何绘画所难以表现的,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剪纸艺术品种。”

曲青棠老师说,我真的很幸运,在踏上艺术道路之初,就选择了剪纸,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甘愿为之付出我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把剪纸创作,当作我终生喜爱并坚持的事业。多年来,我所经历的幸运与遗憾几乎也全部与剪纸有关。与剪纸结缘,磨砺了性格。痴迷剪纸艺术的人,从不会感觉疲劳和乏味,但剪纸是件精巧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胆大心细,一刀不慎,全幅作废。长期加工剪纸作品,改变了焦躁的脾气,养成了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

曲老师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长大,父亲的启蒙教诲,母亲的手传身授,对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曲老师奋斗半生,最后是因剪纸走上美术创作的专业道路,实现了父辈的愿望,圆了家族的画家梦。

二、曲青棠的创作历程及其风格分析

在六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曲青棠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将生活的质朴作为追求的永恒主题,以个人化的剪纸语言传达了对当代生活的感受。

曲青棠在继承民间剪纸自然纯朴的传统形式上,大胆突破其单色、单线的局限性,融汇时代气息、现代科技于一体。从作品的思维形式,到制作工艺、刀具、纸张、装裱等,均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进和尝试。在反反复复无数次的实践探索之后,终于创出了一种又一种属于自己的新型剪纸——白纸染色剪纸、镂空阴刻剪纸、金线填色剪纸。

三、曲青棠主要代表作品分析

曲青棠的剪纸作品按照内容和题材分为政治题材剪纸、生产生活题材剪纸和烟台风景题材剪纸。

1、政治题材

1969年九大开幕前夕,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落在了曲老师的肩上。即要为赴北京去参会的工人代表,准备一套礼品献给毛主席。当时由曲老师负责设计,专门培养了五个巧手工人负责剪刻,历时3个多月的昼夜奋战,完成了《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四本大型剪纸画册。这是曲青棠老师剪纸创作的处女作,这四幅剪纸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这四套剪纸作品是以木刻版画的形式表现的,当时特别盛行以版画的形式剪刻剪纸,曲老师将剪纸的黑白关系显现的非常突出,画面的写实性强、木刻刀味明显。

2、生产生活题材

烟台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传统剪纸基础深厚,为“新剪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文艺是为大众服务的。对建国后烟台“新剪纸”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烟台“新剪纸”的发展。建国后烟台涌现出一批专业的剪纸创作者,曲青棠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新剪纸”以其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曲老师的《硕果累累》这套剪纸组画,原来的题目是:《凯歌唱不尽,硕果献给党》,其实表现的就是农、林、牧、副、渔,即农民的“五业”。这五幅作品表现的就是农民丰收的情景,主题突出,体现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3、烟台风景题材

曲老师充分结合烟台各种风景优越的风景区,把这些风景用剪纸的方式记录下来。曲老师的这套《烟台风光》剪纸,被人们誉为山海仙境。这是一套旅游纪念品剪纸,呈现的是全市最主要的几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观:有“张裕公司”、“毓璜顶”、“月亮湾”、“养马岛”、“烟台山”、“招远罗山”、“蓬莱阁”、“南山大佛”、“黄海明珠”、“福建会馆”、“牟氏庄园”和“烟台大学”。这些剪纸都是曲老师亲自去拍照片回来在电脑上创作完成的,没有使用传统的绘画工具。这些风景阴阳结合,黑白分明,装饰风味十足。比如《牟氏庄园》这幅剪纸作品,我们都知道栖霞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这套剪纸表现的是牟氏家族的日常生活,其中的建筑有:东忠来客厅、小姐楼、体恕斋、日新堂等,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剪纸中的窗格,全是根据牟氏庄园中的实际原貌创作完成的。

四、总结

曲青棠老师所走过的路,可否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作为一位艺术家,首先要有勤奋耕耘的事业追求,继承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传统,博取众长,不断地去发展去创新。应该把个人的理想、目标同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否则,你的艺术追求对国家和人民毫无价值。

是的,重视艺德和情操,也就是艺术家的良知,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亦在不断地修养自身,完善自我,——这正是曲青棠老师的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烟台市文化局.烟台市文化志[M].1985年版

篇9:剪纸新工艺小本创业出奇迹

技术创新剪纸作品价值突增

彭拴仓,首都北京人,从小就跟随祖父学习剪纸艺术,并多处拜师学艺。努力钻研。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本地著名的剪纸高手,多次对外交流,现场表演并制作剪纸作品,他的作品精美细致,富有内涵和灵性。在努力继承传统剪纸工艺的精华后,他不断创新,经过反复的实验,创造了多种实用技法,如神奇的剪影、火烫。在剪成的作品上创造了新的染色、上色、技法,使作品改变了单一色彩。使剪纸作品色彩绚丽、颜色鲜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制作的彩色立体的作品。改变原有的剪纸只能在平面上剪制的现状,使作品更适合现如今的市场需求,产品在市场上广为畅销。更让人欣喜的是。彭拴仓还创造了装裱剪纸作品的技术,使作品更为磅礴大气,清新高雅,提升了作品的档次,登上了大雅之堂。使更多的人乐于购买和收藏,开拓和壮大了市场。

用心传授技术帮助弱势人群

随着产品的热销。彭拴仓的名字广为人知,一些想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人纷纷要求学习剪纸这一神奇的艺术,彭拴仓对每一位求学的人都是用心传授技术,使每一位学员在没有美术基础的情况下,都能够成批量的生产出受市场欢迎、人们喜爱的剪纸作品,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甘肃兰州的孙建华。通过咨询彭老师后得知,学习剪纸无需美术基础。年龄和制作时间不受限制,业余时间都可制作,因路途遥远,于是决定函授学习。几天后。他就收到了彭老师用特快专递寄来的两本图文并茂的教材和详细讲解剪纸每一步操作的教学光盘。通过用心的学习,几天后,他就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他拿到当地的公园景点、校园、夜市等地销售。看到产品的精美效果,人们都纷纷围观购买,尤其是他制作的彩色剪纸和立体剪纸更为热销。几角钱的成本,就卖到了十元到几十元,每天的收入都在200元左右,每月收入超过6000元。

篇10:500字剪纸艺术说明文:剪纸

剪纸

瞧瞧我旁边的这幅图,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以为这是工笔画呢!告诉你,这不是工笔画,这是用剪刀剪出来的。你看,他头上的那6朵花栩栩如生,眼睛黑白分明,炯炯有神,剑眉虎眼,两目如剑,双目犀利……惊叹了吧!这就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剪纸艺术。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以剪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

你欣赏到这么美丽的剪纸一定也很想剪吧,别急,我们大家一起来,剪一个帽子吧!我先找来一张纸,对折好,再翻滚对折三次,就成了一个像酒杯一样的形状,接着,我便拿着剪刀左一刀,右一刀地剪起来了(注意:不要剪断)。然后打开,这可是一个难点,千万不要弄乱了。如果弄乱了,纸就会断。我小心翼翼地把纸打开,哇!真是一个美丽的帽子耶,另外,我的帽子还有两根“彩条”呢!我戴上帽子就像小仙女一样,我戴着帽子在客厅里跑来跑去,还边跑边说:“仙女下凡了,仙女下凡了!”

篇11:剪纸工艺品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剪纸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剪纸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居的窗花,炕围花、图腾和门神等。剪纸艺术起着装点生活、烘托气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剪纸知识,我把这一课设计为四部分,即通过对剪影、边花和角花、等角折叠团花、独幅剪纸创作内容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主题性剪纸创作。在课时安排上分四课时完成,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我把对剪纸作品的欣赏放在每一课当中进行,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欣赏。本课主要讲得是独幅剪纸的创作,通过知识窗中剪纸的分类和技法的复习及有关人物、景物、动物的优秀剪纸欣赏导出剪纸的纹饰技巧和创作方法,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用学到的剪纸知识尝试进行主题性剪纸创作,并用自己创作的剪纸装饰教室环境和居室环境。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高中二年级学生思维普便活跃,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剪纸不陌生,在小学、初中时上过剪纸课,高中一年级《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课中接触过剪纸,但对于用剪纸形式进行人物、景物、动物的创作缺少方法和经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讲课时首先以探究问题为线索(通过视频初步感受独幅剪纸的艺术特色),通过回顾前三课知识和讲授新知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主题性剪纸创作。教学理念: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即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情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制情境、悬念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3、反馈原理: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4、序进原理:来自环境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情感状态和行为结构,教育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剪纸的分类,剪纸的阳刻和阴刻技法及纹饰技巧,能选择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表现手法进行独幅剪纸的创作。

情意:感知、体验独幅剪纸艺术的造型美、艺术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能力:培养欣赏、表达、创造、展示独幅剪纸艺术的美及灵活运用不同的剪纸方法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学习独幅剪纸的设计方法,了解独幅剪纸的工艺特征。

2、本课的难点在于独幅剪纸的构思,即表现什么?怎么表现?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独幅剪纸的艺术美

(一)、导入新课:播放以人物为主的独幅剪纸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视频中的剪纸有哪些艺术特征?学生回答:形象、概括、夸张、富有装饰性……因为是初步感知,所以回答可以是不全面的。

(二)、引领学生走进民间剪纸的大门,门两边的对联“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指出了剪纸的起源和作用。所谓“镂金做胜将”即是将金箔刻成花样,在人间互相馈赠。所谓“剪彩为人”就是用丝织品剪成人形。“镂金做胜将”、“剪彩为人”的风俗起于西晋。

(三)、打开大门陆续展现四幅以人物为主的不同风格的独幅剪纸,接着出现本课的课题:剪纸艺术——独幅剪纸的创作。(本课我用ppt做了一个详细的教案)

(四)、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一上课播放视频一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独幅剪纸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进而想去主动地表现美。无论从视频上还是从古老的民间剪纸大门的对联上,都暗示着本课的内容是和独幅剪纸有关。)

二、知识回顾

(一)、你知道的剪纸知识有多少?

师:从“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中我们知道了剪纸的起源和作用,那么你对剪纸艺术还知道多少?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总结

1、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460年左右)的五幅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形团花》、《八角形团花 》。(出示《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剪纸图)2、2006年5月20日,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出示李守白的两幅剪纸作品)

(二)、剪纸的基本技法:阴刻、阳刻、混合刻。(在独幅剪纸的创作中要用到)

(三)、剪纸的分类: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在每个分类中展示不同内容、不同表现风格的独幅剪纸作品,让学生评述、表达、交流对不同风格的独幅剪纸艺术的感受,再次体验并补充独幅剪纸的艺术特征,和课的开头形成呼应,让学生对独幅剪纸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为下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单色剪纸

染色剪纸

分色剪纸

套色剪纸

1、外轮廓像个剪影,内部由镂空的纹样组成

2、纹样有对称的、有单独的

3、有的以面为主,有的以线为主

4、整体接连不断

5、造型夸张

6、具有装饰味

7、外轮廓优美

8、色彩艳丽、鲜明

师:这些优美、漂亮的剪纸同学们也能剪制出来,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独幅剪纸的创作。(学生在视频欣赏和知识回顾中对独幅剪纸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创作独幅剪纸。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如何进行独幅剪纸的创作

(一)、欣赏与练习:把剪纸的表现方法归类。(进一步明确剪纸的表现方法,为下面的创作服务)

(二)、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以狮子为形象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在欣赏和分析狮子作品——娃斗雄狮时,穿插介绍民间艺术家王兰畔)得出:

1、不同地域的人们,赋予狮子各种不同的感受。

2、对于形象的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形象可以有多种表现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要大胆地想象和创造)

3、纹饰的变化使形象更生动,更概括,更具有装饰性。

(鼓励学生通过对形象的富有想象力的设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接着讲授传统剪纸的纹饰技巧和剪制要领:

1、小圆孔

2、月牙形

3、柳叶形

4、锯齿形

四、巩固练习,实践提高

师:在我们生活中,一个鸟笼、一双鞋、盛开的花朵、熟悉的校园、晨练的老人,联欢会上的演出......很多场面都可以用剪纸艺术形式来表现。尝试用你学到的剪纸技法创作一幅剪纸。

(一)交代设计要领和剪制要领

1、设计要领:

(1)、抓住形象的外形特征,勾出主要轮廓,(2)、确定是使用阳刻还是阴刻方法或哪个地方阳刻哪个地方阴刻(3)、画出图案纹样的双线效果。

2、剪制要领:(“ 三先三后 ” 原则)(1)、先繁后易,(2)、先主后次,(3)、先里后外。

(学以致用,学生在了解了剪纸的技法及纹饰技巧后,通过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师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构思,敢于进行创造,不要太拘泥于自然形或已有的纹饰,在构图安排上,可以非常灵活地进行安排、组织。远近人物可以一样大,人与鸟可以一般高,可以把一只眼夸大到装饰整张脸。

(三)抓住典型,让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剪纸。(出示奖品:教师剪的各种风格的有针对性的优秀剪纸作品)

(学生因感受不同,作业质量也就有差异,有的学生构思巧妙,有的学生表现手法夸张,有的学生纹饰运用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他所要表现的特征等,教师适时抓住典型进行评价,很好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接着,通过成功案例的当堂介绍,本课的难点也就被学生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极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出示评价及奖励办法会让学生学习兴致更浓,教师给予优秀剪纸奖品的奖励,也让学生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五、欣赏评述,应用创新

(一)、展示《姜太公钓鱼》剪纸,让学生分析创作特点:作者表现了姜太公的三种神情,即聚精会神钓鱼、看鱼上钩时的喜悦和哈哈大笑的表情。把脸部正面、侧面、半侧面的不同

角度放在一起,这种变形的处理方法,使作品极具现代感。《骑摩托赶集》剪纸也采用此种表现方法。

(二)、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交流、评述并继续充实自己的剪纸作业(形象、生动、漂亮的剪纸作品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经过交流,得出了创作策略并发散了思维,从而继续修改、补充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优秀作品欣赏时,前三幅为归类欣赏,后三幅为生活场景欣赏,同时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性剪纸创作)

六、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一)、以小组为单位,推出在造型,创意,剪制精美方面的三幅代表作品,并用投影仪投在大屏幕上,让其他同学欣赏,互评。

(二)、让认为自己创作得比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如情感、态度等,提高自评能力。)

(三)教师提示:有些同学的剪纸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或一个故事传说等,让学生参观、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并把可能的作品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参观并互提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评能力;把作品组合在一起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

(四)、总结延伸:用你学到的剪纸技法,为学校的艺术节、大型活动,布置环境,烘托气氛。尝试着进行主体性剪纸创作。(将课堂兴趣延伸到了课外,主题得到了升华。)课后反思:

篇12:剪纸工艺品

剪纸活动反思

是最新发布的《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幼儿园剪纸活动反思》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今天上午是一个手工活动,这也是孩子们开学以来第二次使用剪刀。在第一次剪纸中我总结出了孩子们的几个共性:首先是孩子们拿剪刀的手喜欢手背朝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剪刀剪不到正确的位置,随意性比较大;其次是孩子们喜欢朝手工纸的正中剪,这样的结果导致手工纸周围出现花边似的齿轮状。这

两种现象只能说明孩子们在家缺少使用剪刀的经验,有部分孩子在家甚至与剪刀绝缘。发现这一现象后,我立即与家长沟通(利用来园和离园的机会进行交流、范文写作论坛上呼吁),希望家长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剪刀。今天在活动前我就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学习正确使用剪刀。活动中我先向孩子们演示了拿剪刀的动作——大拇指爸爸钻山洞,食指妈妈和中指哥哥一起钻山洞,无名指姐姐和小手指宝宝等在山洞外面;然后又向孩子们介绍了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让剪刀立起来,然后结合儿歌学习“张大嘴巴对住线,啊呜一口去咬线”。在直观地演示以后我请孩子们动手自己来尝试,结果今天的活动获得了成功,很多孩子都能自己动手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操作。有两个孩子剪得最慢,因为他们在剪完一个正方形后把图形里面的一个个小图案也剪了下来,刚看到他们的“破坏”行为以后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把一条完整 的“被子”剪坏了,思想汇报专题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虽然破坏了一个完整的作品,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认真练习使用剪刀,而且越来越熟练。想到这里,我就很满足。

篇13:剪纸工艺品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烙印, 而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 是劳动者的精神家园。我的老家位于三门峡陕县,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 那些民间老艺人高超的剪纸技艺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剪纸对他们而言可谓信手拈来, 一眨眼的功夫, 一只小猴子、小鸡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眼前。往日的一切依旧历历在目, 而今天我要介绍的便是陕县南沟村剪纸艺术。相传它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 其中尤以“黑色剪纸”最著名, 在全国极为罕见。

“见树不见村, 进村不见房, 闻声不见人”是陕县地坑院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 天井窑院以其独特而巧妙的构造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 即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六七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 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地坑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穴居, 顾名思义又称“天井窑院”。据专家考证, 这种天井窑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独有的建筑方式, 也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 被戏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同时又被列入河南省“十大民俗经典”。它主要分布在陕县境内的三大塬区:西张村塬、张汴塬和东凡塬, 共有100多个这样的地下村落和10000余座地坑院。

陕县南沟村位于三门峡市南10公里处, 是“中国地坑院文化保护村”之一。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民间艺术风格独特。尤其是剪纸艺术独具中原农耕特色。多年来, 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以及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下, 南沟村被誉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 同时, 剪纸艺术也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每逢闲暇, 居住在“地坑”窑洞里的“爷们儿”就边拉边唱, 在欢乐声中剪出自己的作品。这里的剪纸艺术以“染色剪纸、黑色剪纸”为主, 据说是对夏文化的传承。随着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该村的剪纸艺术再次大放异彩。村民必须通过剪纸技艺培训才能从业, 经过当年的发展, 如今接受培训者已扩展到了妇女、儿童, 村里会员发展到200多人, 国家级会员已有30多人。这里古老的剪纸艺术与传统的“地坑院”相映生辉, 剪纸已成为村民们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村民把剪纸作品做成工艺品推向市场, 有的村全村一年的剪纸收入已超过百万元。

陕县剪纸遍布全县, 最为著名的是大营镇和西张村镇的剪纸。南沟村作为西张村镇的“剪纸窝”, 主要采用套剪的方式, 素材多以传统文化为主, 包括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构图虽简单, 却生动有趣、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厚重凝练, 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特点。近年来, 南沟村剪纸逐渐融入新的内容, 如“奥运五福临门”、“60周年国庆大礼”及“百虎图”等, 豪放中渗透出一丝细腻, 使这项技艺也逐渐变得精致起来。

南沟村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享有“中国剪纸第一村”的美誉, 并被誉为“中华一绝”。不仅如此, 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剪纸艺术比起来更有“四绝”值得称赞:男人剪纸、边剪边唱、染色剪纸和黑色剪纸。

一、男人剪纸

陕县剪纸与别的地方的剪纸相比, 可谓技高一筹、别具特色。在这里, 男人是剪纸艺术的主力军。漫步在南沟村, 随处

可见干完农活的男人们聚集在村头, 巧手翻飞, 出神入化。不一会, 一幅幅“喜鹊登枝头”、“秀女出嫁”等剪纸作品美轮美奂, 呼之欲出。据了解, 目前南沟村有300多人从事剪纸, 有200多人称得上“剪纸艺人”, 并且多以男性为主。

通常被认为是女人的拿手活, 在这却成了男人的绝技、老少爷们的特长。他们热爱剪纸, 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同衣食住行, 不可缺少。千万不要小瞧他们, 他们剪出来的作品丝毫不比女人们逊色, 正应了那句话“南沟村的男人们心灵手巧”。最典型的是现年75岁的任孟仓老人, 作为首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这手绝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 同时, 也让他成为南沟村的名人。在媒体的不断关注下, 老人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关注这门来自民间的艺术, 让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体验这独特的艺术所带来的非凡魅力。他深感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并被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是件意义深远的事。

首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75岁的任孟仓老人的家。

二、边剪边唱

在南沟村, 人们更擅长边唱边剪。作为其独到之处, 常常能见艺人们哼着小曲, 双手回缩, 心随歌动。唱的是酣畅淋漓, 剪的是出神入化, 听的是如痴如醉。唱至动情处, 身形扭动, 随歌起舞。此情此景, 岂是一个“美”字可以形容!

“正月里来无有花儿采, 唯只有那迎春花儿开……”冬日的阳光剪出窑洞一角温暖的空间, 咿咿呀呀的民间小调在屋内回旋荡漾。南沟村剪纸协会会长任更厚坐在椅子上, 嘴中哼唱着《剪纸歌》, 神情悠闲。屋内铺满了或花草鱼鸟、或“福喜”双字的剪纸, 情态毕现、栩栩如生。

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反映了它的物质发展水平。剪纸作为一门产业, 不仅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更丰富了地方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边剪边唱, 剪的是对美好生命的歌颂和赞美, 唱的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传达的是热情、喜悦和欢乐。没有华丽的语言, 剪下的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但恰是这朴实而简单的东西最能深入人心。南沟村的剪纸艺人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染色剪纸

陕县剪纸是民间艺术家的智慧结晶, 其中, 染色窗花风格迥异, 可谓独树一帜。在南沟村, 剪纸艺人以桃红、米黄、绿色三种颜色为主色, 以白酒调和形成染色剪纸, 将原本单一的色调变得丰富起来。“剪、染、画”三合一, 对研究我国染色剪纸的起源及变异、种类分布、发展脉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染色剪纸改变了剪纸色彩的单一性,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记得小时候, 每当过年, 窗户上总要换上一些色彩鲜艳的小窗花, 通常以十二生肖、蝴蝶最为常见。这些剪纸精妙绝伦, 可爱至极, 有着丰富而美好的象征意义。孩提时代贴窗花便是新年的象征, 只要贴上窗花, 过年的味道就更加浓了, 这也是当地的人们一年之中翘首期盼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 那些彩色的小窗花经历无数个风吹日晒后褪去了原本亮丽的颜色, 逐渐暗淡下来, 如同年幼时贴窗花的时光也渐渐消失在记忆里了。

四、独特的黑色剪纸

“喜事布黑花, 源于夏文化。”这是三门峡市南沟村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的真实写照。说起南沟村的剪纸, 不得不提两个字——“黑色”。不是喜庆的火红, 不是绚丽的鹅黄, 也不是讨喜的浅绿, 南沟村人十分崇尚黑色。用当地人的话说, “因为是庄稼人, 种的是黑土地, 黑色也意味着大方、庄重”。

不管是平常家用或是装饰新房, 黑色剪纸一直被广泛应用。陕县剪纸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老子散仙丹给当地老百姓治病的传说。现在, 这里还有用葫芦皮剪个小药葫芦戴在小孩衣服的纽扣上以避邪防病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 剪纸逐渐被应用到春节、婚俗、丧俗等民俗中。在这里, 黑色剪纸也用于婚嫁, 黑色“喜”字洋溢着欢庆的气息。婚房门窗上的团花、喜花均以黑色为基调, 这在全国十分罕见。在当地, 结婚剪纸的题材主要有“石榴莲”、“药葫芦拉牡丹”、“孔雀戏莲”、“鹭鸶戏莲”等, 彰显了民间艺人的独具匠心。不仅如此, 小孩满月时也常用黑色剪纸来烘托气氛。家居装饰通常以“梅、兰、竹、菊”为主, 也有牡丹、荷花等, 这些剪纸素雅好看, 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

陕县之所以盛行黑色剪纸也和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时, 陕县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那时候的人们崇尚黑色, 以黑为正色, 视黑为“色中之王”。在所有重大活动和节日里, 人们都会制作包括剪纸在内的一切黑色饰品来烘托气氛。商朝时, 这里的流行色又被改为了白色, 只有到了周朝时期, 当地所崇尚的色调才和现在所崇尚的红色保持一致了。

时至今日, 越来越多的人们搬离了窑洞, 剪纸不再像之前那样被作为家居装饰而广泛使用, 我们只能从景点和依稀保存下来的窑洞中发现。在物质相对匮乏的过去, 在那个没有油画和装饰画的年代里, 剪纸作为家居的一部分为人们简单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

五、意义与价值

在南沟村, 几乎人人都是艺术家, 户户从事剪纸手艺, 剪纸已成为每家每户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边生产边思索, 边生活边创作。用手中的剪刀发掘、传承着这一民族艺术的瑰宝, 并成功地将他们转化为完整的产业运作。最著名的要数南沟村村民黄亮娥, 三岁就能剪纸的她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创作已获得了两次国家级大奖。如今, 她不仅是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的会员, 也拥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她的剪纸作品被中国文艺家协会批准为每幅2800元。剪纸不仅给南沟村人带来了物质上的丰收, 也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

民间艺术真实地诉说着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是中原地区农耕生活的写照。它所要表达的是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情感, 是祖祖辈辈对这片土地的依赖。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也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情感所在;它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保障, 更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现在, 最重要的是让这项技艺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并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使之能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 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而言, 无论如何巧妙地学习、借鉴外来的文化因素或将其游刃有余、和谐地转化为自身的创作思想及表现手法, 依旧离不开影响他多年的深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不仅是艺术家难以割舍的民族情感, 也是他丰富的绘画语言的集中体现。

篇14:剪纸工艺品

关键词:团风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49-01

一、团风民间剪纸发展历程

民间剪纸是适用最广泛的一种美术形式,逢年过节,婚庆祝寿,小孩周岁、送祝米,男到女家送(端午和中秋节)挑盒、抬盒、箩筐,新婚人的嫁接妆,迎送的车上,门窗上都少不了一些鲜红明快、吉祥如意的喜字图案;还有现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文字图形宣传品的制作、晚会主题会徽、贺年卡、明信片的设计,使其在现代文化环境里充满具有传统美学价值的情趣。

据考证,剪纸在唐宋时期主要用于丧葬活动,明清时扩展到居家、服饰、生产、生活等方面。综观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抗战期间,有团风剪纸艺人为支援抗战,挑着花样担儿,伴随“旧铜烂铁、破布破絮、破布鞋、破麻袋,换针换线换剪纸花啦……”的吆喝声,走村串巷收购军工原材料。解放初,剪纸艺人还依照买家需求,即剪现卖,并边剪边唱“一剪风调雨顺,二剪春和景明,三剪福禄寿喜,四剪鲤跳龙门”。以招揽生意。

在此后的历史变革中,团风剪纸一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剪纸艺人进行创作培训,使团风剪纸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郭楚英、华海林、吴春娥、倪汉玲等一批剪纸艺术大师和优秀剪纸作品。他们的创作题材多选用鄂东风土人情、神话故事和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广泛吸收团风民间绘画、石刻、木雕、印染等艺术营养,大胆地运用夸张、合理变形手段,采用对折、折叠和施洞、剔转等技法,形成图案饱满、色彩明快、形象逼真、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郭楚英曾有多幅花样图案作品被选送海外作文化艺术交流;华海林用牛皮刻制的皮影戏道具享誉鄂东南;倪汉玲博采众长,研究出一种“施洞型剔转法”剪纸绝技,先后创作《皮影戏》、《阳光下》、《龙的传人》等6幅作品参加全国性艺术大展并获奖。2007年,团风剪纸被成功列入黄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工艺及其传承

团风民间剪纸得以经久不衰、流长源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其用材单一,文房四宝中只取纸就行,二是剪纸容易上手,若并不是想做到珍藏级别的作品则人人皆可上手,而由于剪纸一般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张贴在醒目位置上,所以也是吉祥的象征。

团风剪纸是纯手工剪、刻而成,其主要工具是剪刀、刻刀、铅笔、蜡盘以及各色彩纸等。在剪制作品前,先按所需图案大小裁剪好纸张,然后进行折叠,也有用铅笔在折叠处勾出线条,使作品图案更精美。剪刀要齐整、锋利,在剪制作品时要全神贯注、用力均衡。一般的作品只用剪刀就可完成,遇有场境宏大的作品还需剪、刻并用。

团风剪纸的纹样按其功用可分为如下几大类:

第一、喜庆类:多用于新年贺岁、新婚嫁娶、婴儿抓周、学生升学、老人做寿等活动,如“窗花”、“喜字花”、“百壽图”、“鲤跳龙门”等。

第二、民俗祭祀类:围绕不同节令和民俗活动祈福纳祥,表达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愿景。如“五谷丰登”、“竹报平安”等。

第三、生活情趣类: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花鸟草虫、人物山水及生活、劳动等场景。如“丰收乐”、“阳光下”等。

随着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老一辈艺人又相继离世,团风剪纸艺术曾一度出现人才青黄不接、濒临消退状态。近年来,团风县不断加大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宣传、保护力度,从艺术辅导、成果展示、资金扶持、项目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团风民间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团风剪纸一般是采用“父子相传、母女相授、师徒沿袭”的方式传承。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文化馆组织剪纸艺人进行艺术创作培训,使团风剪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度成为湖北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涌现出郭楚英、华海林、吴春娥、倪汉玲等知名艺人。他们的剪纸作品有的入选国家级艺术展览,有的作品被选送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在传承方向上,具体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丰富题材,可以结合时事推出不同的作品,摆脱以往只作为祭祀、祈福、纳祥等作用。2、保持传统的形式美,传承讲究的是在取其精华的情况下升华其工艺或者意义,而不是重新创新,因此传统的形式美一定要借鉴。3、加大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有保障的情况下专心学习相关手艺,或是加大在高校中推广这类专业的力度。

三、小结

团风县民间剪纸围绕欢天喜地的庆祝、生产与生活的情趣、优雅的戏曲场面、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男婚女恋的动人情景、寓示着美好生活景象等方面内容,运用大胆夸张、合理变形、对折叠对折,从中入剪的施洞型手段,广泛汲取传统的木雕、石刻、布贴、乡花和民间绘画的艺术精华,使其剪纸由民间实用型逐步构成艺术审美型。

剪纸蕴含的文化信息容量远远超越其本身,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剪纸维系着整个民间传统艺术最本质的文化根基,是经典的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新荣. 剪纸艺术进课堂——传统民俗剪纸艺术传承形式初探 [J].大众文艺,2012(12).

[2]李秀华. 现代设计艺术对促进传统剪纸传承发展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

上一篇: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下一篇:最新采掘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