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

2024-05-05

姥姥的剪纸(共9篇)

篇1: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官渡区云溪小学

王豫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3、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珍惜眼前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珍惜眼前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姥姥”是指谁吗?

姥姥是北方人对外婆的称呼。你的姥姥有什么绝活吗?

2、作者的姥姥可有一项绝活——剪纸。介绍剪纸。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初读

1、检查预习,听写生词。

2、这是一篇非常动人的文章,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听。(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问:读完这些部分,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板:

剪纸:技术高超

姥姥:剪纸传情

三、精读7~13段

1、姥姥总是通过剪纸传达对我的情义。读读7~12自然段,说说文中具体描写了我和姥姥的哪些故事?

板:

拴住我的“身”

2、姥姥送给我许多剪纸,其中的“牛兔图”是我最最钟爱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读,看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怎么能从图中看出姥姥和我的情感?

3、姥姥和我之间情深意重,让我们分角色朗读7~12段,女生读姥姥,男生读作者,体会他们之间的情感。

4、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不识字,但是她仍然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剪纸,不断地向我传达着浓浓的爱意。请看大屏幕上13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齐读。

(1)老牛是怎样的神态?从老牛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一片开阔的草地指的是什么?

5、我对姥姥又是一份怎样的感情呢?朗读13段后半部分,并理解“有声有色”。

板:

拴住我的“心”

6、姥姥之后怎么样了?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姥姥的剪纸》的部分原文节选?配乐朗读原文片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遗憾!顽皮的小兔子长大了、懂事了,可是那牵挂他、爱护他的老牛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留给小兔子的只有满满的回忆。

7、让我们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12、13段,体会祖孙之间的动人情感。

四、拓展

你和姥姥或奶奶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吗?和同学们分享分享吧!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姥姥和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么姥姥的剪纸技艺还有哪些过人之处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篇2:姥姥的剪纸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人们在逢年过节、五谷丰收的时候将大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所以,剪纸又叫窗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检查字词

先来检查一下字词:(出示两组词语,第一组:刷刷刷刷、清清爽爽、悦耳至极、啧啧赞叹;第二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自己先读读。再指名读。

1.“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短促的。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

2.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读“清清爽爽” 这个词语。“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 明朗、清亮;② 率直、痛快;③ 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

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搞清楚了“爽”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拿起笔来在学案纸上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爽”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拢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

下面再在学案上听写两个词:小屯 刁难(师分别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写词语)小屯:小村庄。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这种“刷刷刷刷”“清清爽爽”的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

3.“悦耳至极”:“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跟心情有关,声音让人舒服、愉悦)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4.这种声音还引来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啧啧”一词是从口语中而来。(指名模仿“啧啧”的声音。)读好这个词语。5.读好第二排四个词语: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注意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è。“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帮助理解“择菜”“薅草”的意思。

后边的两个词语,其实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一幅叫—— “喜鹊登枝”;还有一幅叫—— “牛驮小兔”。

“驮”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要画蛇添足)

齐读第二组词语。

四、整体感知课文

师: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 “我”与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意,请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这句话中有一组关联词,用得比较特殊,你注意到了吗?

(“无论„„无论„„只要„„就„„”这里连用了两个“无论”。)

1.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感觉到什么? 引导:两个无论是为了强调什么?(强调后者)你能把你体会的读出来吗?

好一个“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板书:有声有色)

“声”就是“声音”,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是什么?(儿时多彩的生活)

(再次出示刚才的两组词语)师:你们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有没有发现什么?

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都跟“有声有色”的“声”有关系。

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斑斓的生活的。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能结合这两组词语,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吗?

过渡:作者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那姥姥的剪纸究竟怎么样呢?

五、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师: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又是怎么写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开始。

(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二)交流自学收获,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指名交流

1.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课件出示)引导:这两个“普普通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超在她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剪出不普通的作品。

指导朗读 齐读

2.第二自然段第二句(出示课件)这句话里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不是一般得高,而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师:有谁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夸张)

(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引导: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很有节奏。很押韵,像顺口溜。易懂。)

(指名读,齐读。)

3.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老人像老人,剪小孩像小孩,剪个小伙力气大,剪个姑娘笑哈哈。

师: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再回过头来细看这句话,有没有新的发现?

(猫与虎,公鸡与母鸡,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

师:为什么选择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姥姥能将这些形态相似的物体,用小小的剪纸准确地区分开来,更能说明姥姥的剪纸很“神”!)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夸一夸姥姥。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来夸夸姥姥。

(可提示相似的动物:狼和狗、孔雀和凤凰、马和驴)

过渡:真是细微之处见真功!我们刚才探讨的两句话都在第二自然段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师: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板书:正面、侧面。)

(三)欣赏剪纸作品

师:同学们,如此高超的技艺会剪出怎样的作品呢?让我们一睹为快。

(配乐出示剪纸作品)

师:你感觉这些剪纸作品怎么样?用一个成语说一说。(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可挑剔、惟妙惟肖)可出示

(四)师:从这些剪纸上看出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师:姥姥除了心灵手巧,还是个怎样的人?(心地善良、广结善缘、勤劳能干)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姥姥的勤劳能干吗?

小结: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篇3:《姥姥的剪纸》的言语形式

全文运用了电影蒙太奇式的组合结构, 以“剪纸”为情感线索, 先后呈现“左邻右舍的窗子上, 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翻来折去”的局部特写、邻居的“啧啧赞叹”、乡邻乐呵呵地走了, 姥姥“接着干活儿”、刁难姥姥“摸着剪窗花”、“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和“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等一系列有机组合的镜头, 并在表现意图上有所侧重, 如第1耀3节“剪纸”中凸显“人”的形象, 第4耀6节“剪纸”中又见“理”的阐释, 第7耀13节“剪纸”中洋溢“情”的温馨。

行文中, 作者又运用多种结构方式。如第1、2节的描写, 先是出现姥姥的作品, 然后是姥姥“剪纸”局部动作特写, 再到乡邻的“啧啧赞叹”, “姥姥”这个核心人物始终没有正面出现。这样的悬念实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再如,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为下文“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 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做了铺垫;“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 悦耳至极”与下文“无论何时……变得有声有色”遥相呼应。

二、灵动的表现手法

文章能够灵动地运用正面侧面描写 (第2节) 、插叙 (第3节) 、夹叙夹议 (第6节) 、细节描摹 (第12节) 等表现手法, 将“人”“事”“理”融于“情”、统一于“剪纸”的描写, 足见作者写作功力。

另外, 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给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感觉。“数九隆冬剪, 三伏盛夏剪, 日光下剪, 月光下剪, 灯光下剪, 甚至摸黑剪”, 把姥姥冬“剪”三九, 夏“剪”三伏, 日夜兼“剪”的劳作情形温情地表现出来, 与前文姥姥说的“熟能生巧”自然对应;“姥姥的手就是眼睛, 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则形象地写出了姥姥剪纸游刃有余, 与姥姥说的“总剪, 手都有准头了”互为诠释。

三、新奇的遣词造句

《姥姥的剪纸》一文出现多处陌生化的词语, 让平常的语言产生不平凡的韵味, 只觉得耳目一新、新鲜奇异。

耐人寻味的“托”字———“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左邻右舍的窗子上, 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何其大的平原!何其小的屯子!何其普通的百姓人家!互为依托。这样, 小屯子里普通百姓人家的“剪纸”就与大平原的民间文化土壤息息相关了。

温情四溢的“拴”字———“密云多雨的盛夏……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要用绳索, “剪纸”怎么能拴住“我”?在这样的矛盾之处我们更能体悟姥姥的良苦用心, 她是用关爱体贴的亲情“拴”住“我”这样一个“调皮蛋”的心。

意境全出的“缠”字———“从那时候起,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一个“缠”字把“我”对剪纸迷恋、对姥姥依恋的意与境写活了。

割舍不掉的“梦”字———“事实上, 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 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姥姥的“爱”化作栩栩如生的剪纸形象如种子在“我”心田里萌发、生根, 不时让“我”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回到“梦”里“姥姥

篇4:姥姥的剪纸 剪纸的姥姥

剪纸与传统文化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经过灵巧的双手,就可以变出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剪纸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

文中的姥姥正是这种智慧的化身,她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艺术源自民间,更源自辛勤的劳动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却幻化出了各种各样灵动的图案,不能不令我们惊叹!然而,更触动我们内心的是姥姥对乡亲、对孙辈无私的关爱。

剪纸里的深情

姥姥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人,她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她的剪纸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文章先是通过乡亲们的啧啧称赞来侧面表现,又通过“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不一会儿,“喜鹊登枝”便跃然纸上这件事直接描写了姥姥炉火纯青的剪纸技艺。

“喜鹊登枝”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剪纸图案,尤其在北方农村,每逢喜事,或逢年过节之际,家家都要在窗户上贴这种寓意吉祥的剪纸。第一段里的“都”字,就说明了姥姥剪出的图案贴满了左邻右舍的窗户。“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用剪纸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她就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艺,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也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欢乐。

这,就是剪纸里深深的乡情!

“牛与兔子”的剪纸图案,是姥姥与“我”祖孙情谊最形象的诠释。通过“我”与姥姥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姥姥为了儿孙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驮兔子”“啃食青草”“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这一幅幅剪纸滋润了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尤其是文章最后提到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这一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那“出神的目光”不正是我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对亲人的记忆吗?

这,就是剪纸里浓浓的亲情!

“剪纸”串全文

文题是整篇文章的眉目,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学会审题,从中提炼出线索,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题。文题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文章先是在开头提到小屯里家家户户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又从村民们对剪纸技艺的赞扬里渐渐衬托出姥姥这个人物形象。接下来的“喜鹊登枝”“牛与兔子”,张张剪纸均不离文章的题旨。文章的结尾部分也是通过姿态各不相同的兔牛剪纸来凸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篇5:《姥姥的剪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神,体会姥姥与我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祖孙亲情以及姥姥勤劳、善良、朴实的性格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神。教学难点:体会姥姥与我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祖孙亲情。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文预习过了,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读了几遍?

3、检查前置性学习单学习情况

A:出示含有多音字的词:左邻右舍、有求必应 择菜、刁难、生肖 指读,跟读

(左邻右舍的“舍”容易读成三声;刁难的“难”容易读成二声;生肖的“肖”容易读成一声)B:出示:挑剔、唔、薅草 指读

①教师强调“剔”本音是一声,在挑剔这个词中读轻声。师领读两遍 ②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薅”字,师生一起书空,用动作表示“薅草”

③齐读一遍

4、接力读课文,师随时正音,评价。

【评价:字正腔圆,声音真好听;课文读的很流畅;不要紧张,看仔细了,再来读一遍;太厉害了!你以后可以当播音员了!】

二、整体感知

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预设生交流:好;惟妙惟肖,逼真,技艺高超

三、精读感悟

(一)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1.默读课文,划出能够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惟妙惟肖的语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预设学生会交流到如下句段: 句子1: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引导抓住“左邻右舍”一词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如果不好,左邻右舍不会都贴着他剪的窗花。

【点评:你很会读书,抓住了一个关键词读出了姥姥的高超技艺。】 句段2: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处理方式:

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弹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生1抓住 “啧啧赞叹、神”谈理解

师:假如你就是姥姥的邻居,你来称赞称赞姥姥。(生1读)(假如读的不够到位,师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谁再来称赞称赞姥姥?生2读)(如果读的到位,老师:我们一起来称赞称赞姥姥!

引导学生关注侧面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预设生2抓住 “无所不能”谈理解

师:姥姥是要什么就能剪什么,这就是无所不能。预设生3找到两个“普普通通”

师:如果没有交流到“普普通通“师点鼠标反色显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在姥姥那儿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谁起来读读这段话,夸夸姥姥的剪纸。(1人)句段3: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我死死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她摸着剪纸……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处理方式:

⑴..引导理解“无可挑剔”让学生自己根据经验交流。

⑵.学生闭上眼睛不准看,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当剪刀,在老师发的纸上剪一幅喜鹊登枝,亲身体验一下蒙着双眼剪纸的感觉

⑶.出示姥姥摸着剪出来的“喜鹊登枝”(出示剪纸,旁边带句子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看到这幅剪纸,你想说什么?

⑷.指导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注意“嗬”的后面是“!”,师范读“嗬!”再读一遍 ⑸.为什么姥姥闭着眼睛也能剪的这么好? 出示(数九隆冬剪……摸黑剪)

生谈理解,从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或者名言警句?

预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古语)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李白的典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评价:同学们的积累可真多,姥姥成功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也是很有益处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句段4:

“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引导学生抓住“乐颠颠”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勤劳、朴实 3.概括提炼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充分感受到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姥姥的剪纸一点

也不夸张。不过这些词语还可以换成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哪个字?(板书:神)

(二)体会浓浓的祖孙亲情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读懂了姥姥剪纸的神,还知道了姥姥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请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的7—13自然段,用笔划一划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

2.交流,随机出示有关的句子 读读这些剪纸,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A:剪的都是牛和兔子

师:为什么呢?(因为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剪的牛和兔子就是象征着姥姥和我)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老牛在干活,兔子在玩耍)B:我发现了姥姥剪的牛总是在干活,兔子总是在玩耍

姥姥为什么要给我剪一些牛和兔子的剪纸呢?(因为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哦,原来,姥姥剪的老牛就是象征她自己,剪的小兔子就是代表我呀。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C::姥姥很爱我。

点评:你可真棒!已经透过文字的表面感悟到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情

感。

3、指导朗读:

是呀,姥姥把她对我的疼爱全都凝缩在这一幅幅剪纸中(板书: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几幅剪纸(练读)

请同学起来读,喜欢哪幅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哪幅(4生)我们一起读

师:其实在众多的剪纸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一幅(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静静地读一读,想一想,夕阳的余辉中,当姥姥定定地站在村头,出神的望着我远去的背影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①姥姥说 “孩子,你在他乡过的还好吗?你可知道姥姥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思念你?” 师:对呀,孩子,姥姥想你呀

②姥姥会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啊!师: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师:姥姥把她对我的百般疼爱,千般不舍,万般思念与期待都融入了这幅薄薄的剪纸中。这是姥姥的一片深情啊!谁来读?

【如果读的不够到位,师: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师范读)谁再来读】 师:(音乐)中秋节到了,我正要回家给姥姥过生日,却突然传来了姥姥去世的消息。想到再也无法看到她那慈祥的面庞,忙碌的身影,再也不能依偎在她的身旁,缠着她给我剪纸了,我泪如雨下。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也总不时映现——(生读: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生接读: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同学们,当我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时,我的心境与梦境里都会出现些什么呢? 预设:

生1:我会想起姥姥给我剪的每一幅窗花 生2:我会想起我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她剪窗花的事 生3:会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剪的窗花。

师:(音乐)心境与梦境里出现的全是与姥姥相处的点点滴滴,难以割舍呀,我那勤劳善良的姥姥——读(无论…… 魂牵梦绕啊,我那疼我爱我的姥姥,读(无论……

师:姥姥就是这样深入我的心深入我的梦,所以,(引读):无论……有声有色。)、、师:同学们,亲情是弥足珍贵的,每一份亲情都有他不同的表现形式。回去之后,同学们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发生在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第二课时 的祖孙亲情以及姥姥勤劳、善良、朴实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方法。进行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强调执笔姿势。)

小屯 猪圈 择菜 庄稼 啃食 刁难 生肖 爽快 左邻右舍 有求必应

同桌交换,参照大屏上的答案,快速批改!

(如果在巡视的时候,发现错的,就在黑板上统一纠正一下)

二、美读课文,增加积累。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不仅要求你读得正确、流利,还要很有感情。先自己大声地练一练。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预设:生1: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的兔子,睡觉的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姥姥的剪纸多么有趣啊!读得比较有感情。(谁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生2: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读得真好,读出了你的感动。生: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你读出了姥姥的期望,读得真有感情。

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点点滴滴,都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爱。也让我们再次为之深深的感动。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深得人心。还包涵着对“我”深深的爱。

三、完成课后第3、4题。

第三题:(投影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道题已融入课文中解决了)

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

指名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第四题:“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学生会说“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再指一生说,说的完整给予表扬)老师提醒:联系第4—6自然段理解,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说的更具体)

从“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些词语都体现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

四、拓展延伸

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不仅读的有感情,还读懂了姥姥对我那份深深的爱。

姥姥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是伟大的。我们对姥姥的敬佩也更深刻了。

查阅资料,多读读人物的故事,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知道,我们同学还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学了课文以后还会仿写文章,下面就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神笔,尽情发挥吧!

五、体味本文的写作特点

1.阅读并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预设:生1 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如果说得不到位,还可以再找多个学生说)

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学生发言并给出参考。提示:

师小结:课文在写作上的象征手法。采取了情感与生活小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剪纸将生活和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不但将它作为人们情感的象征,而且赋予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以深刻的民间基础。

3.让学生谈谈课文的写作手法对于自己作文的启发。

五、小练笔

请大家学着课文的写作方法尝试着写一篇作文好不好?

篇6:《姥姥的剪纸》

李晓云

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说教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通过动情的读就可以感受姥姥对作者的深情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思念。

二、说目标: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能力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联系自己学会感恩。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勤劳善良,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学难点是: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四:说教法 教法: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民乐。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第二环节: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最后再感悟。这样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具体是这样的)

首先,请学生浏览1-6自然段,问:你能找出一个字概括姥姥的剪纸技术吗?(神)默读这一部分,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姥姥剪纸神的?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第二步: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中抓住两个指导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舍、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通过练习“你姥姥神了“剪 像,剪 像,剪 像。”这个句式来体会姥姥心灵手巧。

在突破难点方面:如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二个重点是: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过渡: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的是“神”这个字来感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第三个环节我是紧扣“拴”这个字来体会姥姥与我之间的浓浓亲情。)第三环节:感悟我与姥姥间浓浓的亲情。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7-12自然段,找出姥姥用哪几幅兔牛图拴住的我。并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拴、缠进行师生分角色对话表演,感受姥姥与“我”的浓浓亲情。

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在教学中通过给一幅兔牛图取名,体会姥姥对“我”的期待。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体会我对姥姥的怀念。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儿时的人,更拴住了“我”长大后的心。

第四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动情范读原文中作者写的姥姥临终前的这段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已达到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会感恩的情感教学目的。(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于永正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就是学语文。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剪纸的作品,办一期剪纸展示会。开展剪纸的活动,谈谈感受,并写下来

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对剪纸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延伸。这样也较好地贯穿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一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说板书: 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神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

拴 浓浓亲情

篇7:《姥姥的剪纸》评课

张雯娇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听了李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感触颇深。

一、李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朴实。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李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镇定自若以及灵活的驾驭能力,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教学流程清晰明朗

纵观整堂课有三个版块:从品味剪纸魅力——感悟祖孙情深——表达思念、感恩之情,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清晰明朗,过渡自然衔接,给人水到渠成之感,不突兀,不拖沓,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往前走,去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洞晓姥姥剪纸技艺的无与伦比。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看着姥姥的剪纸,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姥姥的剪纸呢?”“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姥姥的剪纸“神”? ”“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在李老师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引导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姥姥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活起来。

四、教学留白智慧个性

众所周知,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体现。而在本堂课中,李老师非常注重留白的设计。诸如让学生在划出的语句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扮演乡亲仿照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夸夸姥姥的剪纸,最后根据语境练习说话等,都显示了李老师精心设计的巧妙。

篇8:姥姥的剪纸

师:上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姥姥的剪纸》, 重点感受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及其原因, 并用这样的句式 (出示:姥姥的剪纸, 剪出了。) 进行了概括,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生说, 略)

二、想画面抓细节, 感受姥姥剪纸的情深意长

1. 整体感受姥姥剪纸饱含的情意。

师:透过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还能感受到姥姥对孙儿、对乡亲们的情意。

师:是呀, 姥姥的剪纸还会传情。 (板书:情) 这堂课, 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 从字里行间体会姥姥的剪纸所饱含的情意, 以及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情的。

2. 体会姥姥真挚的乡情。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姥姥对乡亲们的感情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的。姥姥面对乡亲们的请求是“有求必应”。

师:你很会读书, 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是从姥姥“看人乐颠颠地走了, 她接着干活儿……”看出的。姥姥总是先帮乡亲们, 等别人走了才干自己的活儿。

师:非常好!你们注意到乡亲们是怎么走的?

生:乐颠颠。从这个词, 可看出乡亲们是满意而归。

生:我还从姥姥说的话中感受到姥姥对乡亲们的情。姥姥是先问乡亲们剪纸贴在哪里, 派啥用场, 这样就可以剪出乡亲们最需要的剪纸。

师:如果来的是位老大爷, 他儿子结婚, 姥姥给剪个啥?

生:大红双喜;鸳鸯戏水;喜鹊登枝……

师:如果来的是个小伙子, 他的奶奶八十大寿, 给剪个啥?

生:寿桃;老寿星……

师:姥姥对乡亲们的请求决不应付了事, 而是认真对待。我们一起来读读姥姥说的话。 (生齐读)

师:老师也特别欣赏姥姥说的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虽简单, 但读起来特别的自然、真切, 十分符合姥姥的身份。这样的语言描写值得我们学习。 (生再读姥姥的话)

师:这一小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却展示了一幅非常鲜活的生活画面。 (板书:画面) 画面中, 一个善良、热情、勤劳的姥姥被写得活灵活现, 姥姥对乡亲们的情也写得十分真挚。 (指名读第3自然段)

3. 体会姥姥浓厚的亲情。

师:我们再来体会姥姥剪纸里饱含的对孙儿的情, 这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主要是通过回忆姥姥给“我”剪纸的生活画面来表现的。姥姥剪了什么?

生:喜鹊登枝、牛和兔子。

师:我们先来看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的这一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耀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 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姥姥对孙儿的情? (生默读课文)

生:“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 我从“点了一下”看出姥姥对“我”的爱。

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我小的时候也经常跟姥姥调皮, 姥姥也常常捏一捏或者刮一下我的鼻子, 那就是姥姥对我的爱。

师:说得非常好!姥姥点一下“我”的鼻子, 是怎样说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姥姥一定是乐呵呵地笑着在说。

师:那请你乐呵呵地笑着说一说姥姥的话。 (生读)

师:带着你的亲身感受, 同桌练一练孙儿和姥姥的对话, 加上人物的动作。 (指名两个学生表演读)

师:多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在这个画面中, 作者抓住姥姥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进行描写, 这叫什么描写?

生 (齐) :细节描写。 (板书:细节)

师: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我”和姥姥之间浓厚的亲情。 (板书:浓)

师:我们再来看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情景, 同样写得很生动。我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 觉得有一个字很有韵味, 形象地写出了姥姥对孙儿的那份情意。你觉得是哪个字?

生:“拴”字。

师:怎样是“拴”?

生: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 再打上结。

师:这儿是用什么拴?

生 (齐) :剪纸。

师:我想会学习的同学一定会有问题。

生:姥姥的剪纸哪来这么大的力量能够把“我”这样顽皮的孙子给拴住呢?

师:很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7耀12自然段, 体会姥姥给“我”剪纸时的一幅幅画面, 关注人物的细节, 你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生自读, 画出关键的词句)

生:姥姥剪出了老牛和小兔子, 而且是各种各样的, 有蹦跳的兔子……

师:还有哪些?

生: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生: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师:这些形象逼真的老牛和兔子把“我”牢牢地“拴”住了。真好!再读读这些句子, 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啃食青草其实就是反映姥姥和“我”在一个锅里吃饭。

师:那么, 看到顽皮的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就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仿佛看到小孙儿和姥姥正在一起玩耍。每一幅剪纸都体现着姥姥和“我”之间的生活。

师:从这部分的多处细节描写中, 你认为“我”跟姥姥在一起时的感觉怎样?

生:幸福;快乐;温馨……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受。 (分角色读)

师:由此看来, 剪纸之所以能够把“我”拴住, 不仅因为“兔子和老牛”剪纸形象生动, 而且剪纸展示着“我”和姥姥的生活, “我”和姥姥在一起是那样的快乐、温馨、幸福。密云多雨的盛夏, “我”就被姥姥的剪纸———

生:拴 (吸引) 在了屋檐下。

师:有同学说“吸引”。将“拴”改为“吸引”, 你们觉得怎样?

生:“拴”字更加形象。

三、想象说话, 升华内心情感

师:童年时代, 姥姥的剪纸把“我”牢牢地拴住。 (指名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剪纸 (出示图片, 音乐起)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开阔的草地。 (指名读这段话)

师:其实, 这剪纸中哪里是老牛和兔子, 分明就是——— (姥姥和孙儿) (生齐读)

师:小兔子越走越远, 老牛定定地站着, 出神地望着, 姥姥通过这幅剪纸想跟孙儿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的小兔子啊,

生:我的小兔子啊, 你越走越远了, 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出息的。你不会忘记乡亲们, 不会忘记你的家乡。

……

师:“我”读懂了姥姥的剪纸, 牵挂着姥姥,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事实上, 我不管走多远…… (出示, 引读第13自然段后半部分)

师:这是课文的结尾, 和前面的表达有何不同?

生:这段话中连用了几个关联词语, 使语气更加强烈。

师:课文的结尾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情感得以升华, 将整篇文章推向了高潮。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师生配乐读)

四、总结提升, 体会写法

师: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 我们更进一步走近了姥姥。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说, 略)

师:是的,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 对乡亲们热情, 对孙儿疼爱, 她善良、慈祥、淳朴, 这些品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上一堂课的句式, 大家根据刚才的学习再概括一下。

生:姥姥的剪纸出类拔萃, 剪出了和谐的自然。

生:姥姥的剪纸情意深厚, 剪出了对“我”的期盼。

……

师:这篇课文以“姥姥的剪纸”为题, 写剪纸, 更是借剪纸写姥姥。而且, 这篇课文跟一般写人的文章不一样, 作者是抓住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来表达情意、描写人物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对大家一定很有启发。课后, 请同学们试着用一用这样的方法。 (出示“亲情小镜头”)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选择其中一个片段, 写出画面, 写好细节, 表达你心中的亲情。

【评析】

陆红兵老师与刘广祥老师同课异构《姥姥的剪纸》一课, 刘广祥老师的课较为传统与经典, 文本解读与教学思路是广大教师所熟悉的。陆红兵老师的课别出心裁, 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令人耳目一新。同样的课文, 不同的视角, 不同的切入, 却同样打动了学生, 让言语与情感在学生的心田里同生共长。

为了便于梳理, 我试从以下两个角度对陆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一是入乎其内, 涵泳体悟, 让言语的情感溢出纸面。《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情感真挚的散文。陆老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把感受情感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教学设计看, 也把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陆老师在品读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教学, 从体会姥姥真挚的乡情、浓厚的亲情这两个内容切入, 入乎其内, 涵泳体悟, 引领学生由“言”到“意”的转化, 即深入理解文章的言语, 让言语的情感溢出纸面。

作为言语作品的“言”如何转化为学生心中的“意”呢?从操作层面来看, 就是要让学生“入乎其内”。在体会姥姥真挚的乡情和浓厚的亲情时, 陆老师让学生读课文, 找出有关语句进行体会。当学生谈阅读感受时, 陆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如“看到顽皮的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陆老师还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与作者进行对话, 用想象进行补白, 如“如果来的是位老大爷, 他儿子结婚, 姥姥给剪个啥?”“‘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 你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文本。由于学生主体的深层介入和情感的投入, 从“语表层”进入“内蕴层”, 最终将言语作品赋予生动的灵性, 获得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篇9:执教《姥姥的剪纸》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1.观赏剪纸,导入教学

课件演示:内容是一组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和器物的剪纸图片,让学生明确它就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姥姥的剪纸》。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粗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的特点

⑴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例句:你劳劳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要求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要求2:仿照课文的句子来赞一赞姥姥的剪纸。

出示句型: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能______,剪______能______。

例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的捂住姥姥的双眼,让他摸着剪窗花。岂知功夫不大,一副“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引导学生抓住“死死的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来感受牢牢的剪纸技艺高超。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例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①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②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③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师: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而且是个勤劳善良、人缘广、干脆利落的人。对于这样的姥姥,你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你能用一句赞美的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四、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

师:“拴”字怎么理解?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的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

2.默读课文第7~12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1)课件展示三组语句,指名交流。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的站着,出神的望着一只欢蹦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2)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兔子总在玩耍,老牛总在干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姥姥对我的喜爱和呵护,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3.引读:从那时起,……充满了好感。

师:为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你能补充上去吗?

(煮饭的牛、洗衣服的老牛、喂猪的老牛……)

4.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 )的兔子,( )的兔子,( )的兔子;()的老牛,( )的老牛……兔子总是在( ),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 )的窗花,对( )的兔子和(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五、心梦飞扬,亲情流淌

1.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还栓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的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3.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呢?

4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副剪纸吗?如果说童年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4.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六、总结课文,表达恩情

师: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与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学生齐读)《姥姥的剪纸》!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个亲切而有温暖人心的名字——(学生齐读)姥姥!

出示小诗:

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想起月光下的姥姥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好事那恬静的微笑

真想

再一次回到姥姥身边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怀念姥姥亲切的身影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好想

一切都回到从前

好想

上一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