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2024-04-10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精选8篇)

篇1: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D三项)血常规(HGB、HCT、PLT等)、转氨酶、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篇2: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篇3: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马青等[1]调查全院40个护理单元, 重点观察输血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定程序实施双人核对制度, 结果实际操作中部分科室未按要求认真核对, 双人核对制度流于形式;部分新职工不了解需要核对的内容, 导致输血核对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安全输血培训每年在做, 输血相关检查也在常规进行, 安全输血是新入职护士重要培训考核内容, 但从检查结果来看, 效果并不如预期。

笔者就2015年投递到人事科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简历, 电话随机调查其实习过程中跟随带教老师输血的经历:①实习过程中是否有跟随带教老师学习实际输血操作经历?②请带教老师重点回忆并描述输血前、输血时双人核对的环节。共计有效调查36人, 其中本科12人, 专科24人;实习医院均在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以上, 其中包含我院。根据被访者描述:有跟随学习实际输血操作经历30人 (83.3%) , 无此经历6人 (16.7%) ;有输血操作经历的30人中有12人表示在护士站都有两位科室护士核对交叉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信息并双签名, 但自己都有跟随带教老师单人去患者床边进行输血操作的学习经历, 输血操作后由另一位未到床边的科室护士在医嘱单上补签名, 本调查有关双人核对不规范率达40% (12/30) 。

2 分析与思考

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到医院输血制度流程, 有关输血双人核对制度均有明确规定。护理管理人员检查护士对制度规范的掌握到位, 双签名也规范齐整, 管理人员在岗时观察护士也均按规定执行双人核对。但马青等[1]调查和笔者随机调查结果确实不尽如人意, 故各医院现行常规的护理安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监管策略是否缜密有效值得商榷。

博弈指决策主体基于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选择各自策略或行动, 做出有利于自己决策的行为, 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医疗护理制度执行缺陷分为主观缺陷和客观缺陷。主观缺陷涉及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价值观, 以及所处社会文化背景、所在医疗单位的管理理念等因素。原因虽然错综复杂, 但部分医护人员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在与医院博弈时马虎应付、一味追求快速, 只顾完成工作数量不顾质量, 选择违规的策略[2]。因此如何选择监管策略、制定规则, 使医护人员彻底落实输血双人核对制度, 避免误输异型血等错误, 需要护理管理者深思。

3 监管策略实施体会

3.1 不断强化培训

细化、明确《输血流程》《输血操作标准》《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双人核对操作标准》等规定, 定期学习考核形成常态, 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 每位护士学习考核签字存底。尤其需要提出的是护士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时要求双人床边核对, 笔者认为若标本采集源头错误, 后续会出现连锁的给血身份错误。

3.2 规定科室内平诊时间

血液定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时间为白天, 避免夜班护士单人难以落实双人核对, 科室须有班次职责书面规定, 护士知晓并签字;夜间急诊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或输血, 护士单人在岗时, 要求医生配合输血相关信息和标本身份核对并落实双签名, 医师如不配合当班护士报行政总值班处理;如护士不报告、单人操作被查实, 护士一人担责。输血双人核对环节均要求在病床边或护士站监控录像可视范围进行, 否则视为违规。

3.3 加强监管制度

病区护士长日常工作关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落实情况, 采用明察暗访的方法 (询问患者和家属) , 监控护士制度落实情况;对中午、晚上、周末的薄弱时间和环节的输血、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核对重点监管。根据血液出库及交叉配血清单倒查临时医嘱护士双签名、执行时间和患者床位相关信息, 对应监控录像回放查实护士是否双人进入病房及核对情况:各病区护士长每月查5~10次、科护士长调取本片区2天全查、护理部各主任分工各调取全院分别查1天, 其余随机抽查;调取日期及时在微信群公布, 以免重复检查浪费时间, 所有检查均需形成书面记录公示并存档。查实违反双人核对制度须马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实交院部处理, 一经查实者给予严肃处理、待岗培训、职称降聘或晋升延迟, 直至解聘。各级人员如隐瞒不报被查实严肃处理并通报批评, 以促使严格规范执行制度, 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3.4 鼓励患者参与安全医疗

院内运用不同载体宣传输血双人核对环节及其重要性、误输异型血的严重后果等, 减少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告知患者如发现护士单人输血操作时, 马上拒绝抽血、输血, 并拨打护士长值班电话投诉。3.5护理管理者监管各级护理管理者要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输血双人核对制度执行情况, 进行拉网式、高密度、高压监控管理, 与患者参与安全医疗互补, 形成长效机制。护理部测算各科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及输血袋次需双人核对的工作量, 将结果纳入护士人力的配置, 保障护理安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

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 笔者在常规护理安全输血检查方法上进行监管策略重新设计后, 三级护理管理者应用新策略共检查血液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及输血双人核对环节1235个医嘱执行时间点, 发现其中有2次护士单人去采集血液交叉配血标本被监控录像查实, 1次一位执业护士带无证新护士去执行输血操作被监控录像查实, 其余操作符合双人核对规范要求。另有4次护士单人采集血液交叉配血标本后自己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1次通过护士认真核对发现检验科配血型出现错误, 均进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如果没有应用新监管策略, 很难发现上述制度执行漏洞, 因上述情况检查临时医嘱双签名均合规, 但这种合规仅是表面现象。

当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希望护士无论何时均能执行输血有关双人核对制度, 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时候, 应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起一种普及性强、具有强制的监督制度保障,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执行、执行合规并彻底, 使其不敢越规范半步, 达成“共识”并发挥实效,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希望今后能够通过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文化, 使护士自律慎独执行核心制度, 从制度管人提高到文化管人[3]。

参考文献

[1]马青, 顾明, 艾彪, 等.加强对临床输血中核对及观察的安全意识[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5) :608.

[2]杨帆, 乡志忠.基于博弈论分析如何减少主观医疗缺陷[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9 (4) :25.

篇4: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输血前检验;问题;血清;正反定型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49-01

1.重视血液标本问题

安全输血必须要从源头抓起,这样才可以获得正确的血液标本,不至于发生给病人输错血的医疗事故。因此每一个住院人员的手腕上都要系有腕环(标明病人姓名和住院的号码),这个腕环直到出院时才可以取下来。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仔细鉴别受血人的身份并与输血清单以及病人的腕环资料相互核对。一旦资料不符、不全的情况被发现,不得进行输血的工作。

采集血液样本原则上必须是在病人的床边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采血后由病人和采集者在签单上进行同步的签名确认,缺一不可,而且血液的标本要由专门的医务人员送往血库,不得经手闲杂人员。血库的技术人员需要仔细核对血液样本资料,不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询问核对,要一一核对落实采血者和病人签单的标签方可让血液样本入库。

一般来说,血浆和血清都可以用于输血前的检测,但是根据实际的检测经验来看血清的效果更好。与此同时配血用的血液标本最好是3小时以内的,因为更为新鲜的血标本更能反映输血者的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2.坚持正反定型

常规ABO血型鉴定应包括正反定型,熟悉医学的人都知道人体中抗A和(或)抗B以一定的规章存在于人体的血清之中。而反定型毫无疑问正好可以起到一个相验证和质控的作用。而且也只有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十分准确的判断和鉴别处ABO血型,如果正反定型的结果不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原因(1)实验的试剂可能不标准,已经失效或者受到了污染(2)在实际的操作中加错了试剂或者样本,导致鉴定结果南辕北辙。(3)某种疾病导致抗原减弱,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及产生类B物质。(4)一些抗体的效价低,(老人、婴儿、),存在着不规则的抗体,为此正反定型不能尽善尽美的鉴定所有的ABO血型

反定型对于ABO亚型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这是因为亚型病人红细胞A或者B 的抗原都很低,而通过正反定型正好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从而引起检测者警惕。我国己规定常规血型鉴定还应包括Rh ( D )定型。定型时应按抗D血清试剂的使用说明操作,并设立对照试验系统。

3.做好抗体筛选

在对病人进行输血时必须要进做好一些抗体的筛选改工作,以避免盲目配血。一般来说抗体筛选主要内容是将即将受血者的血清和试剂红细胞进反应实验,以发现在37℃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从实际的临床经验上来看,选用的试剂红细胞上至少应有以下常见的抗原:D, C, E, c, e, M, N,S, s,等等。

对于抗体筛选上,发达国家的血库的管理上已经比较成熟,已经被列入常态化的管理,抗体筛选在交叉验血前完成或者是同步进行。当抗体检验结果呈现阴性的时候,而且在以前的临床检测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抗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盐水法进行配血。而当抗体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时候,要进行抗体的特异鉴定,根据实际鉴定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配血。

值得注意的是试剂红细胞要进行格外的进行挑选,要由2-3份单个的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试剂,而且抗原要尽可能的丰富与多样。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抗体筛选并非可以检验出所用的抗体,原因有二(1)一些低频的抗原可能存在被漏检的情况(2)以前临床检测过的抗体已经降低,导致难以进行抗体筛选检测。

4.严格交叉配血

输血前必须进行一个的交叉配血,这也是安全配血的最后一个关口,也是安全输血得以实施的重中之重。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所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IBO系统之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

交叉配血主要包括盐水法、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 polybnene)法等。在这些配血方法中,盐水法由于检测成本低,且快速便捷被广泛地运用。但是盐水法也有检测中的不足。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人类已经发行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以盐水法最为简便、快速、成本低,但有局限性。迄今人类红细胞只能检出AB0, P,Lewis, I和MN等系统的抗体,而不能检出Rh,Kell,Kidd和Duffy等系统的抗体。而前者多为天然抗体,而后者多是由免疫产生,这是盐水法根本无法检测的。

传统的输血前的检测设备虽然简单,但是影响输血前检测的因素也比较多,因为缺乏有效的质控体系为此出现的差错也时有发生。

发达国家己普遍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又称卡式配血和(或)血型鉴定。我国有些单位也开始应用这项免疫学检测的新技术。我们的体会是它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直观,能自动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误差,但价格昂贵,目前前难以普遍推广。

结论:输血前的检验是输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严格执行和贯彻输血前检验应的过工作准则和工作流程,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患者输血前检验的重要性及几种疾病应如何输血》[J]. 齐鲁医学检验. 2003(04)

[2] 吴烈明,周彩萍.《输血前四项检查的意义》[J]. 現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2)

[3] 齐健,仲伟元.《浅谈患者输血前血液检查的意义》[J]. 齐鲁医学检验. 2004(05)

[4] 徐亚琼,帅杰.,《患者输血前九项指标检查结果分析》[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5] 万柏珍,徐雅平,王石云,栾建凤. 输血前患者检测传染病指标的重要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15)

[6] 王宁,毛从答,李修敏.《输血前和手术前“感染五项”检测的意义》[J]. 齐鲁医学检验. 2005(05)

[7] 辛志方.《输血前系列检测的临床意义》[J]. 医药产业资讯. 2005(20)

[8] 郑娟.《术前、输血前四项血液指标检测及意义》[J]. 江西医学检验. 2005(06)

[9] 郭绘芳.《手术前及输血前输血系列检测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 2005(04)

[10] 谭春泽.《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07)

[11] 伍伟健,田兆嵩. 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 中国输血杂志. 2008(03)

篇5: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严格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一、输血申请

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

三、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

1、实验室人员按照化验单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和准确核对。按照化验单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

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

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每日三次。

五、发血环节

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六、输血环节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三查七对”制度 一、三查

1、查血液包装有无破损,血液有无渗漏和血袋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清楚。

2、查血液质量,有无变色凝块溶血等。

3、查输血器材,即输血器效期,有无漏气,有无污染。二、七对:核对以下诸项在标本管、申请单、配血报告单及取血单上是否一致。

1、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

篇6: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13、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由工勤人员签收并送回血库。

篇7:输血前四项检验报告单

牡丹江红旗医院检验报告单

姓名张忠香病历号14031456检验项目输血前四项标本号 25455 性别女送检医生 李罡床号 322-1诊断:

年龄54岁送检科室 骨外一科标本类型血清备注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检验结果结果单位参考值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0.03ng/ml0—0.5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259.20mIU/ml0—10 3*乙肝核心抗体HBcAb2.53NCU/ml0—1.5 4*乙肝e抗体HBeAg<0.01NCU/ml0—0.05 5*乙肝e抗体HBeAb3.14NCU/ml0—5 6*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阴性(-)阴性 7*梅毒抗体过筛试验RPR阴性(-)阴性 8*梅毒螺旋体抗体TP阴性(-)阴性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阴性(-)阴性送检时间2014-03-2008:30报告时间 2013-03-2011:30检验者_王冬梅_____审核__金大伟___ 注:该结果,仅对本次结果负责!如有疑问,请在一周之内提出。

篇8:浅析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 重视血液标本

安全输血应从源头抓起,一旦受血者的血液标本张冠李戴,安全输血的所有防范措施将不复存在。减少错误的方法,是在每个输血者手腕上系上姓名和住院号的标签,此标签应一致佩戴到病人出院,方可取下。在采集学业标本前必须认真鉴别受血者身份,二者存在矛盾时不得采血。凡资料不全的申请单,必须退回临床科室补上,不得马虎迁就。配血用的血液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由于血清中的游离Hb可蒙蔽抗体引发的溶血现象,所以不可用溶血的血标本。每次输血完成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都必须密封,在1~6℃气温中至少保留7天,以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复查。

2 坚持正、反定型鉴定血型

常规ABO血型鉴定应当包括正反定型,只有正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够正确判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要立即查明原因。在血型鉴定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错误结果,人为因素: (1) 试剂失效或污染; (2) 在操作中加错样本或试剂; (3) 离心速度不足或者过度; (4) 细胞与血清的比例不当; (5) 结果判断错误等。客观因素: (1) 因某种疾病导致抗原减弱,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及产生类B物质; (2) 抗体效价低,有不规则抗体,某些药物干扰等。因此,单纯正定型或反定型都不能够正确地鉴定所有的ABO血型,反定型对ABO亚型的发现会有所帮助。我国已经规定常规血型鉴定中还包括Rh (D)定型。定型时应该按抗D血清试剂的使用说明操作,并设立对照实验系统。

3 做好抗体筛选

凡是遇到过下列情况的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 (1) 交叉配血不合适; (2) 有输血史; (3) 有妊娠史; (4) 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如抗体筛选试验阳性缺乏谱细胞鉴定其特异性时,送有条件的单位鉴定。目前采用的是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

4 严格交叉配血

“严格交叉配血”是指所采用的方法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之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

5 重视窗口期传染病的漏查

全球HIV感染者中大约有5%~10%经血液传播而感染,输血是通过采取措施能够取得最显著控制效果的HIV传播途径。另外乙肝(HBV)和丙肝(HCV)也对输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达10%左右,HCV在我国也有很高的感染率,在检测中由于技术原因(主要是检测“窗口期”),还存在一定的漏检率,严格筛选检测血液,并对血液常规进行病毒标志物的检测,能大大减少经血液传播病毒的危险,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

6 提倡成分输血

上一篇:休宁县中医养生协会的成立背景及初衷下一篇:写3个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