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2024-05-05

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共9篇)

篇1: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肿瘤科2018-6月对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对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所有输血病例进行了检查,本月共10人进行了输血,共输注红细胞42U,机采血小板3人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如下: 1优点:(1)输血指征掌握准确;;履行审批制度;(2)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3)输血前病原检测齐全

(4)血样采集和血样送达符合规范,输血前检查核对规范,输血记录书写合乎规范,(5)输血效果评估及时准确。(6)查对制度执行严格。

2、存在的问题:

1)输血申请单存在漏填现象(输血四项结果)(穆铁军)

2)互助献血,病人家属不理解。急诊患者不能及时输血。

3)输血申请单仅送一份。

4)多次输血存在未查不规则抗体。(刘芳亮)

5)病程记录未及时记录(李广庆)

3、原因分析:

1)输血相关制度掌握欠佳,执行不力。

2)和患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输血的目的、输血的风险和患者家属交代欠清楚。3)对输血不良反应重视程度不够

4、整改措施:

1)认真学习临床输血相关规章制度,掌握相关知识。2)加强检查监督,提高执行力。4)及时评价疗效,加强检查力度

5)加强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患者沟通能力 6)落实奖惩制度,奖勤罚懒。

7)定期检查用血血登记本,明确责任,杜绝隐患和漏报。8)组织学习不良反应急预案,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上报。

篇2: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二、接到输血申请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包括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三、配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血型进行复检,确保袋内血液血型准确无误。

四、血浆融化过程中,必须严格对号,严防血浆标签贴错,造成错输异型血浆。

五、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操作过程,确保配血过程准确无误。

六、输血前必须检测血清学指标,包括乙肝各项指标、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等,确保在发生输血感染疾病时查找原因。

七、血液发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资料和血液信息资料,并与取血人员共同进行核对。

八、血液发出前,再次对血液质量进行核对,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发出。

九、出现异常情况的血液,不准输血到临床。

篇3: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各科室需要输血治疗和手术输血的患者1366人, 每人采集静脉血4ml, 分离血清后及时检测Hbs Ag、抗-HCV、抗-HIV、TP抗体。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Hbs Ag、抗-HCV、抗-HIV、TP抗体均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仪器采用RT-6100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RT-3100全自动洗板机。

1.3 方法:

将及时分离好的患者血清取出,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检测Hbs Ag、抗-HCV、抗-HIV;抗TP抗体。

2. 结果

1366份患者输血前血清ELISA法检出HBSAg阳性168例, 占12.30% (168/1366) ;ELISA法检出抗HCV阳性28例, 占2.05% (28/1366) ;HIV抗体阳性15例, 占1.1% (15/1366) ;TP抗体阳性48例, 占3.51% (48/1366) 。其输血前检查阳性患者169例, 阳性率为12.37%, 创伤和手术输血前检查阳性率为55.62% (94/169) ;其他患者为44.37% (75/169) 。

3. 讨论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10年以来, 以科学、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原则, 防止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发生得到普遍共识。为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和科学性, 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提高了血液来源的质量, 而输血者输血前的检测, 对于临床的安全用血也起到重要作用。

乙型肝炎是我国较为严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 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占我国人口比例的1/10左右, 加强HBV的检测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本地市医院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2.30%, 与相关文献报告的9.20%稍高, 可能与医院为患者主要的疾病救治地点和本地区乙肝感染高发有关。而HCV的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HCV的检测, 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本地市医院检测中28例抗HCV阳性, 都为反复输血患者, 表明输血或血制品的使用仍是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

近几年来梅毒、艾滋病流行也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毗邻的云南省为梅毒、艾滋病高发区, 情况尤为严重。从上述统计资料中, 通过对受血者前进行四项指标检测, 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还可将患者资料作为依据进行保存以便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查找原因, 分清责任, 为处理医患纠纷提供资料和可靠依据。医务工作者每天接触疾病患者及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 在进行外科手术、注射、穿刺、抽血、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械时常有锐器的损伤, 被损伤暴露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污物时完全有可能被感染。文献报道, 医院每年发生锐器损伤11%~24%, 其中锐器损伤而导致感染HCV占62%, HIV占3.2%, HBV等占34%, 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是HBV、HCV、HIV和TP。我国医务人员血清HBs 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6倍。现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感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采用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检查发现阳性患者, 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 在医疗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 减少医疗损伤, 是避免职业感染的必要手段。输血前对血液要严格把质量关, 以保证输血安全, 现输血及手术前四项指标的检测已列入常规检查项目。但目前由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病原体感染后存在的“窗口期”问题, 使输血及手术感染病毒无法避免。以上检验结果为阴性, 也不能排除患者被感染的可能性。

篇4: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关键词】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

【中图分类号】R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92-02

近几年来,由于输血感染造成很多医疗纠纷,给医院与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由于输血传播疾病而造成的各种伤害,各医院均制定了成分输血以及无偿献血等措施来解决这一大难题。但是,由于病毒存在“窗口期”等诸多问题,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可能完全避免或杜绝。因此,患者在输血之前,必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以及梅毒抗体四项的检测,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感染源,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有效地降低了院内出现感染,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标本来源

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1000名临床以及门诊输血前患者给予分离血清,之后将其放置在4℃进行保存, 3d内进行检测。

2 检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给予检测,对HBsAg、梅毒抗体、抗HCV、抗HIV进行严格检测,每一项操作必须根据说明说进行严格地操作,对ELISA初次检测呈现出阳性的受检者再给予双孔检测,抗HIV复测依然呈现为阳性的受检者需要将其送至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监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1]。

2.1 仪器

酶标仪采用的是MK3,洗板机采用的是MK2、北京科华。加样器采用的是单道微量可调移液器。

4 结果

1000份血清标本当中,通过ELISA法检测出HBsAg呈阳性的有165例,占16.5%;抗HCV呈阳性的有12例,占1.2%;梅毒抗体呈阳性的有10例,占1%;而抗HIV呈阳性的有3例,占0.3%。

5 讨论

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十分严重,每年感染HBV的患者很多,而且目前呈现上升的趋势,而输血则是一些患者受到感染的一个主要的途径。输血之后肝炎的发病率为在2.4% —27.3%的范围[3]。据相关报道,乙肝患者中仅仅十亿分之一毫升的血液一旦进入到人体之后就会造成感染。此类感染均可以令人毫无察觉的侵入到人体产生感染。目前,艾滋病毒对人类健康已经造成巨大的威胁,引起了全世界对于安全输血的高度重视。当前,传播HIV的主要途径是性接触与共同使用同一注射器吸毒[4]。如今血液传播已成为传播HIV一个途径,如果输血者输入带有HIV的血液,那么他本身受到感染的概率就高达90%及以上。就我院1000例患者在输血之前的感染性指标结果进行分析,有一部分患者在输血之前就已经有了感染,而HBV感染率则高达16.5%,另外抗HCV为1.2%,梅毒抗体为1%,抗HIV阳性为0.3%。如果在输血前不进行检测,而输血之后经过检查发现感染,就很可能被患者误以为是血源性感染。HBV、HCV、梅毒以及HIV均可通过输血而出现感染,另外母婴、医源性、针刺、纹身、共用牙刷、剃须刀以及静脉吸毒等均可能出现感染,患者在手术之后、生产后、血液透析以及创伤检查后等发现感染,可可能会误认为是医源性感染。

近几年来,我国的法制化建设与进程的进一步的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医患纠纷也日益增多。患者进行输血、手术治疗等方面之前必须严格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传染病指标的检测。通过上述检查可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或杜绝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输血之前进行传染指标检测十分必要,既可以早期检查出患者本身的一些疾病,及时给予治疗,也可以增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力度,有效避免与预防出现交叉感染[5]。

总而言之,患者在输血之前进行检查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有利于医护人员在诊疗以及护理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免自身受到感染,另外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重复消毒,进而起到很好的控制医源传染效用。目前,有些医院对于输血前德传染性指标检查已经高度重视,但是在手术治疗、生产、血液透析以及有创检查等之前的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仍然不够受到重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够强,还沒有充分认识到患者治疗之前进行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二是这些检查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医院要加强宣传与管理,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以强制性的方式严格要求医生对患者治疗之前进行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大大减少了患者及其家人、社会与医护人员存在的感染威胁,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于凤华.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现代医药卫生.2009(05).1295.

[2] 胡斌,赖俊浩, 杨喜民.1876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08).479.

[3] 刘云峰,凌攀,杜利容,吕晓勤,史秀.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西南军医.2009(07).599.

[4] 刘竞,桂嵘,马金旗,刘凤霞,赵国胜,李国才.271609例次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9).3567.

篇5:工程内业资料检查制度

工程内业资料检查制度

通过对在建项目的现场工程资料及安全资料检查,协助发现各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使得各工程资料及安全资料能及时跟上施工进度,便于竣工验收资料的完善和办理。2.适应范围

2.1适用于置地公司所有在建工程的工程资料检查管理。3.流程中承担职责

3.1 工程管理中心:编制置地公司工程资料管理方法;组织检查各项目的资料完善情况和评价,提出检查整改意见,督促整改与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3.2项目公司(部):配合工程管理中心的检查工作;根据检查意见制订相关整改与预防措施并负责落实工作。4.制定项目工程检查标准

4.1工程管理中心工程内业主管根据各个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工程资料管理流程》,明确各项目公司(部)资料工作的责任及工作流程,并组织项目总(副)经理讨论确定后报总经理审批执行。4.2资料工作的检查规定:

4.2.1工程管理中心工程内业主管将每周定时定点对各项目公司(部)的工程资料及安全资料进行检查,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资料问题进行检查整改,并提供项目公司(部)资料工作的技术方法与支持; 4.2.2此检查标准对各项目公司(部)分包施工单位同样有效; 5.项目资料检查

5.1工程管理中心工程内业主管到达项目公司(部),针对现场施工充栋盈车

实际情况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及资料负责人衔接,对工程资料进行检查,对工程资料进行规范合理的完善。并对该工程进度资料完善情况进行评价。

5.2工程管理中心工程内业主管对安全资料工作的检查,需与各项目公司(部)安全工程师进行沟通,检查该工程的安全责任资料及安全文明管理状况。对安全资料及现场安全文明情况给予评价。5.3对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听取项目公司的反馈。5.4书面填写《XX项目巡查报告》,并由项目公司负责人签字认可。6.检查评价

6.1工程资料及安全资料的检查处罚

6.1.1对工程资料未按工程进度完善,且工程资料严重滞后施工现场进度,对项目公司(部)进行500元/次的经济处罚。

6.1.2对工程资料出现明显错误超过三次者,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项目公司(部)处罚200元/次。

6.1.3如因工程资料原因造成阶段验收不合格者,影响工程进度和工期,对项目公司(部)处以5000元处罚。

6.1.4确定各项目公司(部)资料工作延期、影响工期进度,由工程管理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报总经理审核,并形成正式公文发于各项目公司(部)。

6.1.5各项目公司(部)接到公文3天内,把工程资料的实质情况书面反馈及相关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处罚内容及处罚金额上报工程管理中心内业主管,并报总经理审批。

充栋盈车

6.1.6审批完毕后由恒旭置地行政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出具有效正式的处罚公文及处罚金额,并发于受奖惩的各项目公司(部)及个人。6.1.7所受各项目公司(部)及个人处罚金额由恒旭置地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清算办理。

6.1.8在每周公司例会上,由工程管理中心内业主管汇报本周的各项目的工程资料检查情况。

6.1.9工程管理中心内业主管根据资料整改情况,完善资料工作的流程,为将来恒旭置地所建工程提供完备的工程资料模板。7.工程资料报送

7.1施工过程中,项目公司必须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置地公司要求进行资料的编制和收集。根据公司的管理模式,项目公司对工程资料的编制和收集分为:①外包工程的工程资料由项目公司督促外包施工单位进行编制,项目公司负责收集、整理、存档;②项目公司的自建项目由项目公司自行编制并整理、存档。7.2工程资料的存档与报送

7.2.1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资料均由项目公司负责收集(外包工程)和编制(自建工程),并进行整、存档(存档份数:原件不少于肆份)。7.2.2工程资料的报送(工程资料的报送分为两条报送线路)

第一线路:所有工程资料的编制和收集(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审核(自建工程由项目公司资料员或技术负责人编制后报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经理进行审核;外包工程由施工单位资料员编制后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施工单位技术总工审核后再报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经理审核)→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报建设单位进行审核→项目公司资料员收集、整理、存档(外充栋盈车

包工程按合同要求返还施工单位存档);

第二线路:所有工程资料的编制和收集(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审核(自建工程由项目公司资料员或技术负责人编制后报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经理进行审核;外包工程由施工单位资料员编制后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施工单位技术总工审核后再报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经理审核)→报恒旭置地工程管理中心审核→报恒旭置地公司总经理审核或知晓→返还项目公司→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报建设单位进行审核→项目公司资料员收集、整理、存档(外包工程按合同要求返还施工单位存档)。7.3报工程管理中心审核资料范围

①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及方案; ②施工组织设计;

③专项施工方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节能保温专项方案、深基坑作业专项方案、防水施工专项方案、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含落地脚手架和悬挑脚手架、承重架高度超过5米的高支模板安拆专项方案、塔式起重机安拆专项方案、施工升降机安拆专项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和专业分包的电梯安装专项方案、幕墙安装专项方案、网架安装专项方案、消防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④总控进度计划; ⑤月、周进度计划;

⑥工程变更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

⑦各阶段验收报告(基础验收报告;主体验收报告;节能验收报告;消防验收报告;电梯验收报告;幕墙验收报告;网架验收报告;防水、栏杆、普通安装工程分部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

⑧工程施工产值(总计划产值、月计划产值、月完成产值、工程充栋盈车

总体完成产值);

注:如上述专项方案和验收报告中所含内容,在工程设计中未涉及,则不进行编制和报审。8.相关记录

篇6: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医疗机构: 2014年用血量: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2013年出院病人 手术例数 2014年出院病人 手术例数 检查要点 分值 受检部门 评 审 标 准 评 价 要 点

一、临床输血管理部分(30分)1.会议记录和内容; 3 医务科 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要求:至少有会议纪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要、签到及相关资料。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 2.指导临床用血分析

1、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1)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 报告; 员会并履行工作职能。(2)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要求:报告至少包括全(3)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院用血分析及主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要科室用血分析。3.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如医务处)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3.合理用血教育培训课件和签到表; 1.临床医务人员【2-33 临床科室 名医生[输血申请、知情同意、输血指证(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2-3名护士[标

2、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本采集、取血及输血前1.有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内容涵盖本机构输血管理的全过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核对、输血监护]】。2.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2.现场抽查临床用血前5名科室的一个科室,按照管理制度,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3.职能部门进行督导 1 检查记录。1.临床用血计划。3 2.临床用血申请分级

3、制定医院用血计划,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管理制度。实行用血申请分级管理,2.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3.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公示3..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制度。度。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置独立建制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1.有无输血科或血库2 输血科或血2.输血科工作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建制 库 规程。2.疑难配血及输血反

4、有独立建制的输血科,3.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应记录 职责明确并执行到位,开和安全管理。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4.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输血工作。5.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6.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7.指导临床合理用血。1.现场查阅: 2 输血科或血1.1临床用血储备计划 库 1.2制定安全储血量,能24小时提供临床供血服务(值班表)1.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5、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1.3应急用血的后勤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通信、人员、交通)3.有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能力。临床工作需要。保障措施 4.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液的行为。2.现场抽查 2.1血液入库记录(检查今年的入库记录),查验血液来源及去向。2

1.临床各科室用血的医务科、输血1.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评价结果。科或血库 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2.医师考核评价指标认定。中包括输血内容。

6、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

3、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进行评价。3.输血科对临床医师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

4、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用血的数据统计。临床用血评价,促进临床

5、职能科室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合理用血。6.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7.医院有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要求。8.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9. 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1.医院有开展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的管理规定。提问如何开展血液保3 提问临床科2.医院具备开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的设备条件。护技术 室医师

7、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3.医务人员掌握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并能积极开展工作。

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建4.(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1.改变手术方式 立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2.互助献血 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管理(2)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3.自体输血 制度。(3)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4)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 在什么情况下启动配2 输血科 合性输血管理程序 1.有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1.血源紧张无法调剂

8、建立紧急抢救配合性2.有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和管理流程。2.试验异常等 输血管理制度。3.明确启动紧急抢救配合性输注的批准机构及执行部门的职责。3.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二、医护部分(20分)1.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现场提问医生 4 临床科室

9、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1.无亲属陪同的急诊规定,输血前向患者及其2.有相关规定要求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病人输血如何处理?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2.签署输血治疗同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1)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书 疗知情同意书”(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3.传播疾病 3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4.输血知情同意书规(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范性(满足2.相关要(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求)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3.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1.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6 护理及护理2.采集后的核对 包部 括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3.输血前核对。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3.1用于输血的血液,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受血者的血型无误(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3.2血液、发血单和受型无误。

10、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血者信息是否相符。(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3.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度。(★)相容性检测的记录。(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3..4血液发出前,还要以及 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5.有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3.5培训与教育的制度、安排、课件,及听课签到簿。1.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记录及时、规范。1.输血过程观察要5 医护人员、输(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点,如何识别不良反应 血科或血库

11、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回答问题取血、输血查(SHOT)的方案与实施(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对内容 情况记录。医师报告。2.出现输血不良反应(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如何处理 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3.检查输血科或血库(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处理不良反应记录

输血反应。立即查证:(或提问)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2.相关部门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3.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医院有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1.提问护士,发血至输5 临床科室(1)医院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血结束最长时间(2)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2.输血器操作流程

12、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的操作规范与流程。的制度与流程。(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三、输血科基本建设及检测能力(20分)1.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输血相关理论和1.独立操作区域 5 输血科或血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2.冰箱温度记录 库

13、输血科人员结构、房2.输血科主任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从事输血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有丰3.血液保存环境 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4.人员资质 合规定要求 3.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5.设备满足工作需要 4.输血科的房屋设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的血液 5 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5.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浆解冻箱)、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医务科(输血科)抽查2 医务科、输血1.有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1.申请单审核 科(1)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为100%。

14、落实临床用血申请、2.大输血报批手续(2)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3)用血的申请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报批手续。(4)临床单例患者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8U履行报批手续,需要科室主任签名

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2.紧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续。1.查出入库及配血,血2 输血科或血1.有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型记录本 库 2.有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预订、接收核对、入库、贮存、出库及库存预2.冷链监控系统

15、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警等内容。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和发放管理。(2)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3)用血的发血单、输血记录单格式和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3.有保证血液贮存、运输符合国家有关冷链控制的标准和要求。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1.温度记录 2 输血科或血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2.卫生学监测 库(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3.其他现场查看(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4.血液监测与信息反

16、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馈的制度。与信息反馈的制度。(★)(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6

1.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有具体保障措施。

1.缺血时有无应急用1 医务科、输

17、医院有应急用血预(1)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血 血科或血库 案,并能得到落实。(2)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2.停电应急 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备用电源)1.有输血前的检测管理制度。1.离心机的转速及时6 输血科或血(1)凡遇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开展不规则间 库 抗体筛检。2.查看5天前受血者(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ABO正反定型、RhD、交叉配血、标本 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3.查看试剂

18、有输血相容性检实验(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4.当抗筛试验阳性时室的管理制度。(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如何处置 2.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整性100%。5.为什么做抗筛 3.输血相容性检测的项目组合既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又不过度检测。6.血液制剂保存要求4.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符合相应标准。及时间 5.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仪器设备符合相应要求。1.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应包括: 1.有无室内质控 2 输血科或血(1)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2.质控记录 库

篇7: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一:科室合理用血管理(选择普外科输血的病例)

(1)访谈医护人员对医院输血管理制度知晓情况;

(2)输血知识培训情况;(查看资料并提问)

(3)医师对输血适应症掌握及用血权限;

(4)科室是否开展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是否与个人业绩及用血权限挂钩;

(5)查看病历:输血前评估、输血后疗效评估,输血申请单、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置等;(4.19.1.2,4.19.1.3,4.19.3.2,4.19.3.3,4.19.3.4,4.19.3.5,4.19.4.1,4.19.4.3,4.19.5.2,4.19.5.4)

二 :输血科

(1)输血知识培训情况;

(2)输血科医师受否参与临床科室会诊;

(3)定期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临床用血质量监控)

(4)定期分析临床用血趋势;

(5)是否开展自身血储存及治疗;

(6)血液储存及预警;大量用血审批流程;紧急用血预案;

(7)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申请医师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是否有输血指证; 采集与核对。

(8)设备、房屋布局、人员配置、技术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9)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重点:shot)

(10)质量管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

(4.19.1.2,4.19.1.3,4.19.2.1,4.19.2.2,4.19.2.3,4.19.3.1,4.19.3.4,4.19.4.2,4.19.4.3,4.19.5.1,4.19.5.3,4.19.6.1,4.19.6.2)

三 医务科

1、各种人员资质及授权管理;

2、对输血科及临床科室督导检查监管记录。

3、输血管理委员会

4、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制度

篇8:输血制度检查分析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我院血库1998~2010年临床输血完整资料。

1.2成分血品种

所有血液制品均来源于甘肃省白银市中心血站, 红细胞包括悬浮红细胞 (CRCs) 和少白红细胞 (LPRC) , 血小板 (PC) 包括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PC-1) 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PC-2) , 血浆包括新鲜冰冻血浆 (FFP) 和普通血浆 (FP) 。

1.3成分血应用单位的计算

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方法, 采集200ml全血为1个单位 (u) , 从200ml全血中提取的各种血液成分分别为1个成分血单位 (u) , 血浆每100ml为1个成分血单位 (u) 。

成分输血率按以下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血用量 (u) /[全血用量 (u) +成分血用量 (u) ]}×100%。

2结果 (见表1、表2)

(1) 我院成分输血率从1998年的17.2%上升到2010年的99.0%, 呈逐年上升趋势。 (2) 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最多, 且血浆近5年用量骤增, 血小板用量也有上升趋势。 (3) 2008~2010年O型血用量最多, AB型血用量最少。

注:1998~2004年血小板用量很少, 均为手工分离血小板, 所以均按1u 200ml量计入红细胞量中;2005年开始均为机器单采血小板, 1个治疗量为1u

3讨论

(1)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关系患者生命安危和身体健康的大事。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 我国成分输血进展迅速。表1显示, 我院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 尤其是2006年以后均在90%以上, 全血用量逐年下降, 从1998年的1 549.0u下降至2010年的27.5u。

(2) 2008~20103年的临床输血分型统计中, O型血用量最多, 约占32.4%, A、B型血用量持平, 均为29.8%, AB型血用量最少。这与我省汉族人口的血型分布基本一致[3], 也反映了我市人口的血型分布特征。

(3) 红细胞取代全血成为主要输血成分。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4]、纠正缺氧状态, 能有效治疗贫血。大多医生给所有患者输全血, 认为全血包含各种成分, 疗效好。在这种观念影响下, 很多临床医生对血站和输血科 (库) 供给成分血很不理解, 甚至认为血站推广成分血是在搞“创收”。因此, 2005年以前, 医院成分输血率始终在53.0%以下。此后, 血站大力宣传成分输血的优势, 并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成分分离, 不再大量贮全血。临床医生通过实践, 发现成分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全血, 且避免了输血反应及血液传播性疾病, 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因此, 成分输血率大大提高。

(4) 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血浆滥用现象。输注血浆用于治疗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及活性降低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DIC等。但临床医生大多用血浆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或营养支持等。其实, 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可采用晶体液与胶体液。更不主张以血浆作为营养支持, 因为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白蛋白, 半衰期为20天, 氨基酸释放缓慢, 又缺乏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 营养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 临床医生对血浆的应用指征应由扩容、补充营养等转为替代治疗, 使血浆用量逐渐下降, 真正提高血浆临床应用价值。近几年, 我院血浆用量骤增, 其原因除患者增加外, 更主要的是医生未严格把握血浆临床适应证, 不够重视血浆输注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以及我国目前血浆蛋白制品产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 还需进一步加大输血知识宣传力度, 降低血浆用量, 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血浆。

(5) 血小板, 尤其是机器单采血小板用量逐渐增多。血小板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术前预防。近年来, 单采血小板由于有保存期长、含量高, 可迅速提高患者血小板数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6) 由于输注白细胞产生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大, 再加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广泛应用, 粒细胞输注几乎没有。

目前, 成分输血知识已在我院推广和普及, 成分输血率自2006年后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临床医生输血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 成分输血工作已步入成熟、稳定阶段, 但尚需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输血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 我院成分输血的进展与趋势。方法 对我院1998年以来全部输血资料 (包括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用量) 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2008~2010年全部用血进行分型统计。结果 成分输血率从1998年的17.2%上升到2010年的99.0%。结论 我院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 自2006年起均超过90%, 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成分输血率 (≥85%) 的标准, 大大减少了全血输注量, 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 节约了血源, 做到了科学、合理用血。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成分输血,临床输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view.asp?id=72049, 2000-06-02.

[2]曹俊泽.成分输血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1.

[3]张钦辉.临床输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篇9:第一季度输血病历检查通报

2014年5月15日,医务科组织临床、检验等输血管理委员会专家成员对一季度输血病历质量进行了专项督查。本次检查共抽取一季度输血病历45份,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除三病区、五病区、六病区以外,其他科室均未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2、首页信息填写不全,部分科室存在首页责任护士未签字现象。

3、骨科、妇产科、内分泌科、脑外、儿科均存在输血评估、评价记录表未填写或有缺项。4、5、6、部分科室输血指征不明显,未注明输血原因。输血科未按月统计上报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情况。输血前五项检查标本采集时间空白,接受时间与报告时间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二、整改措施

1、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科均对各科室进行了一对一反馈,并要求科室立即整改上交书面整改报告。

2、本次督查发现多数科室未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医务科在全院周会上进行了强调,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各项规定,确保输血安全。

3、本次检查中发现部分科室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如:输血病程记录要单列书写),需进一步加强病历环节质量督查与管理。4、5、6、本次检查将按照《输血病历考核办法》执行奖惩。输血科加强不良反应回报的统计分析并每月上报医务科。输血科加强与信息科联系,于一周内解决输血前五项检查标本采集及接收时间的真实性。

上一篇:相信明天会更好演讲稿下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