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4年英语学科中考(二模)

2024-05-23

上海市虹口区2014年英语学科中考(二模)(共3篇)

篇1:上海市虹口区2014年英语学科中考(二模)

虹口区2014年历史学科高考练习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2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

A.世卿世禄 才能道德 门阀地位

C.门阀地位 世卿世禄 才能道德

B.世卿世禄 门阀地位 才能道德 D.才能道德 门阀地位 世卿世禄

8.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核心是出现了人的哲学意识,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飞跃性进展。以下属于轴心时代的标志性成果是①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②古印度的佛教智慧③古希腊的哲学思想④西方基督教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9.所谓中国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涵盖范围是以下哪些地区

①朝鲜半岛

②日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0.“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的这句话 A.肯定了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活动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③越南

④吐蕃

⑤南1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兴起的是

A.宋

B.元

C.明

D.清

12.某学者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4.小王计划写一篇小论文,借阅了《利玛窦中国札记》《苏州府志》《唐伯虎集》等书籍,下列最可能是这篇论文的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C.《明清江南的文人生活》

B.《元代的海外贸易》 D.《晚清西学的输入》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15.经历大革命的法国思想家曾说:“那种绝对的、无限的权利,不管落到什么人手里,不管是君主,还是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结果你将发现它同样都是罪恶。”这里“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的人,最可能是指 A.罗伯斯庇尔

B.卢梭

C.拿破仑

D.路易·菲力普

16.查理一世在受审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之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1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18.《重读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运动

B.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9.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这一评价运用的史观是

A.全球史观

B.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D.天命史观

20.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

21.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表明近代中国 A.收回了领海主权

C.提高了捕鱼利益

B.加强了海军建设 D.维护了海洋权益

22.某学者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

27.抗战爆发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变成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这从根本上表明

A.民族意识的觉醒,保家卫国的需要 C.国民党积极抗战,感染了中国人民

B.民众为生活所迫,当兵是必然选择 D.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深得民心

28.“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提供的帮助是 A.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

B.杜鲁门主义 D.经济互助会

2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30.历史地图是表达历史知识的手段,又是获取历史知识的信息源,研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新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在 A.

C.

B.

D.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说明了 A.西塞罗认为弗里斯扼杀了正义 B.西塞罗认为弗里斯妨害公民民主

C.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违反了一切法律所有的公理

D.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践踏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

32.明朝科技著作记载:“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出明朝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纺织业呈现区域化趋势 D.城镇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势力压制

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4.“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纯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机器的发明主要源自经验

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重要作用 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

3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

以实际应称为《十二表法》”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十二表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高级中学课本—高中历史

历史上,欧洲曾是战争最频繁的地区,其极端表现是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欧洲却一反千百年的历史常态,稳步走向了和平与联合,欧洲联合的历史意义,并不限于具体措施的得失,关键在于引发人们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以“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为主题,叙述20世纪以来法德关系演变之路以及启示。40.贤者之争(25分)

材料一

文明云者。异于蒙昧未开化者之称也。La Civilisation.汉译为文明、开化、教化、诸义。世界各国,无东西今古,但有教化之国,即不得谓之无文明。唯地阻时更,其质量遂至相越。古代文明,语其大要,不外宗教以止残杀;法禁以制黔首;文学以扬神武。此万国之所同,未可自矜其特异者也。近世文明东、西洋绝别为二。代表东洋文明者,曰印度、曰中国。此二种文明虽不无相异之点,而大体相同。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亦谓之欧罗巴文明。移植亚美利加,风靡亚细亚者,皆此物也。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青年杂志1915 材料二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东方杂志1916 问题:

(1)“贤者之争”出现在哪次论战中?(2分)(2)概括材料一、二中两位先生的观点。(8分)(3)谈谈你对上述两则材料中观点差异的看法。(15分)

虹口区2014年历史学科高考练习题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75分)

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非选择题(75分)

36.社会转型(12分)

(1)阶段:封建 帝国 民治(答案中的封建、帝国、民治,学生可能答不到位,但类似的答法也可以给分,如封邦建国、大一统的郡县制。)(6分)。(2)内容特点: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空间特点:从各王国变法趋同到举国体制(6分)。37.聚焦罗马法的起点—《十二表法》(14分)(1)材质:铜质

原因:因为课本注释中明确提及;或象牙,因为有文献记载(任意一种得2分)科学的态度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最好是存疑。(4分)

(2)状况:(学生可按政治、经济、思想,或积极、消极来分类)罗马共和国初期,政治上,外部有战争/内部有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公共利益至上、奴隶地位低下;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商品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债务纠纷;思想上,已经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体现人性关怀,务实节俭,法律因时而立,仍然受到氏族时期野蛮陋俗的影响。但是法律条文的全面细化是一回事,罗马是否真正、全面、长期地照法律条文做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仅凭书写的法律条文来推断罗马社会法制的实际情况,应该质疑。(10分)38.史家绝唱(12分)

(1)体例:本纪或表或书。(2分)

(2)内容:世卿世禄(大意对即可)。(2分)

(3)关系:列传(也是史书新的书写形式)反映的是贵族社会解体后的秦汉社会的新状况。历史事实(也可理解为写入我们史书的历史史事),是现在与过去的问答交流,它们不仅是历史学家个人的产物,更是史学家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列传所载的各色人等,正是秦汉时社会、阶层、经济等新变化的产物。(8分)39.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12分)

演变:一战后,战胜国法国对德国的态度是仇恨抑制;对德国的解决方式是削弱肢解,签定《凡尔赛条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埋下了民族复仇情绪,成为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的重要借口。(4分)二战后,西欧失去了世界中心的位置(或西欧衰弱);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担当欧洲复兴的重任(或摆脱美国抵抗苏联),只能走联合之路。(2分)法国对德国的态度是宽容理解;德法共谋发展,提出“舒曼计划”(或“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领导欧洲走商联合之路。(4分)。

启示: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合作多赢意识;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宽容理性的意识;能体现“尊重、沟通、和解”等核心概念即可。如中日问题,可遵从此启示。(2分)40.贤者之争(25分)

(1)论战:近代中西文化论战。(2分)

(2)观点:陈独秀:文明有着进步与滞后之分;西方文明属于前者,东方文明属于后者(大意对即可)

杜亚泉:文明没有程度进步与滞后之分,而是偏重方向的不同;中国文明之间可以启发帮助西方文明(大意对即可)(8分)(3)(15分)评分项一 观点

答案1:两位先贤对东西方文明看法的差异源于对两种文化辨析, 认识的不同,或者说是解读视角的不同。

答案2:两位先贤对东西方文明看法的差异源 于两位先贤对于当时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判读,陈独秀先生可能受共和受挫的影响更大,杜亚泉先生可能受一战的影响更大

答案3:在先贤不同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相关的内容补充,同时也能衡量相关书写者价值取向

答案4:无观点或与情境无关 评分项二 史实

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释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答案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信息 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信息 案例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

答案1: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答案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答案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

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

篇2:上海市虹口区2014年英语学科中考(二模)

一、试卷整体评析

以2014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为例,其五大模块的分值分布分别是:“数与运算”部分占18分;“方程与代数”部分占30分;“函数与分析”部分占28分;“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部分占12分;“图形与几何”部分占62分。与2013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相比,各模块的分值分布大体没什么变化。但从上海二期课改全面铺开的第一年开始至今的第19至23题的大致情况如下:应用性问题的考法,从上海一期课改期间常考“分式类应用问题”变到考“数据分析与概率统计类应用问题”再变到考“函数与分析类应用问题”“锐角三角比类应用问题”;几何证明题的考法从考“四边形性质与判定”为主变到各类几何图形证明都考。估计今年还会延续这样的考法变化。这样做是为了尽量避免全市师生掉入固定题型的题海训练中而又能体现稳中求变求新的考试思路。

1. 适度区分中档题和较难题

沿承以往的惯例,此次试卷中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8:1:1,且含有大量考查考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试题。如:第1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第2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等。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性知识,更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内容。此外,中档题和较难题分散在不同试题中,有利于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差异。对主观性试题则适当分解成数道小题,降低解题台阶,拓宽解题途径。如第24题,其中第一小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这是初中数学需要重点掌握的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其他自然科学需要的基本解题方法,解题起点很低。第二小题考查综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梯形的性质与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第三小题进一步考查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等“双基”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由于后两题可使用的方法非常多样,这样的设计就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解答,却又能区分出学生数学能力的层次。

2. 重视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做任何事情,思想与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因而数学思想方法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近几年来上海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重点。如:第21题已知水银体温计的读数与水银柱的长度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此类题就是考查学生在领会方程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待定系数的基本数学方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求函数值。

3. 关注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考查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理念,但由于学生的认知经验等原因,这种能力一向是学生最薄弱的。因此,近几年来,上海中考数学试卷命题也极其关注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5题测量PM2.5的日均值,第10题文具店的水笔销售等,此类题目都是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此倡导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4. 关注发散思维的考查

培养创新人才,起始于从小培养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这种思维也是我们的学生最不擅长的。因此,近几年来,上海中考数学试卷命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第14题就是一道开放题,学生要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前提下,得出并不唯一的答案。

5. 适度考查三种语言的转译能力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此类数学阅读理解题也是近几年来上海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热点之一。如:第17题考查利用定义新运算的基本数学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和在数学阅读理解基础上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转译能力。

6. 适度考查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初中生正处于各种能力需要培养与形成的阶段,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就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因此,函数综合题、几何综合题是每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必考压轴题。如第25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得出△AGE是等腰三角形时只能∠AGE=∠AEG,进而得出答案。学生要具有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的能力;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利用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进行综合计算和演绎推理论证的能力。此类题综合性非常强,是能明确区分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题。

二、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建议

针对2014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考查知识点突出双基核心、加强数学应用、适度考查能力的特点,教师在初三复习教学阶段应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关注能力。

1. 第一轮复习:梳理总结,查漏补缺,提炼方法

第一轮复习是最耗时费力的,而且是后两轮复习有效的前提保证。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往往题目看似都会,却一做就错。比如:对素数、自然数等概念模糊不清;把化简代数式当成解方程去分母;解方程时因式分解分解错;各种公式也记不得;证明特殊四边形自编性质判定定理等。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一轮复习教学,帮助学生“过三关”:基础知识关、基本技能关、基本方法关。在系统理解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将解题思路化成解题经验,并时时渗透思想方法。

2. 第二轮复习:在专题模块中进行思维训练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模块为主要形式,此时教师更要注意在师生的课堂对话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按照重点知识和题型模块,如几何证明、应用型问题;能力分解——思想方法系列专题;中考重点、热点、难点题型,如压轴题等,结合各自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这时的复习不再是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复习,把所有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用点连成线,以线带动面,从而形成整体的目的。

其次,教师可用题目组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比如,研究中考和各区县二次模拟考中的第18题,发现第18题不外乎考查4个方面:几何计算方法、画图能力、分类思想和图形运动。教师在组织图形运动专题时就可以选择包含考查图形运动的题进行归类整理和专题训练。而在组织函数专题时,教师就可以按函数与相似结合的综合、函数与四边形结合的综合、函数与面积问题结合的综合、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的综合、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结合的综合等进行分类专题训练。

3. 第三轮复习:在模拟练习中进行考前热身

篇3:2010年中考英语学科备考建议

2009年营口市中考英语试题基本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突出运用、注重能力的原则,具有比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其试题结构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题围绕语言知识运用和阅读理解进行考查,其中主观性试题占60%,客观性试题占40%,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阅读和写作能力。现就各考核项目的典型题逐一作以剖析。

一、单项选择

该题型涉及词汇、语法、话题、日常用语等,语言知识内容较广,既注重知识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又注重了对一些基本知识和语法的考查和运用。提倡交流,强调运用,如:各种词性的考查、所应掌握的语法项目、各种短语、句型、日常交际用语及有关功能话题等,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一原则。

试题中的语法测试部分通过设置不同的语境,让测试题目有“更积极”、“更现实”的意义,强调了在特定语境下对词法、句法及习惯用法的考查。一些图标符号,所有学生应能看懂,会识别。

在单项选择题中,学生丢分比较严重的有:不可数名词连接的感叹句;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用法;特殊疑问句作宾语从句的用法;对非持续性动词在现在完成时中的理解和运用。这些单选题的设计更注重语法在语境中的运用,对于那些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做不到灵活应对就难免丢分。如11小题:

Xiao Shengyang ______ to the Talk Show on CCTV-1 last week.

A. invites B. invited C. was invited D. has invited

该题是考查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用法,有具体的时间,有的学生就选B,而忽视了构成:was/were+ 过去分词。

备考启示

复习时一定要夯实基础,以《英语考查标准》为纲,以教材为本,充分做好“双基”的查缺补漏复习工作,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双基”进行复习。结合中考试题,掌握重点语法;结合句型复习,掌握常用词汇;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复习词汇、短语、习惯用语、语法等。

二、补全对话

该补全对话的要求为两项:(1)从所给句子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完成下列对话,并将答案写在方框下。(2)在下列对话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话语(话语可能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使对话完整并正确。两个对话,话题不同,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所以,考生读起来并不难,从试卷中可以发现,考生的话语理解运用能力较强,能根据上下文将所缺句子完成空白处的填写。但有少数考生虽然能将答案填写上,却有单词拼写错误和不能准确运用所学时态和句式,反映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还有一定的缺欠。

备考启示

首先,应考虑所做补全对话的整体性。一般情况下,补全对话围绕某一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所以在做题时应通读全文,将对话中双方的身份、职务、年龄、性别、意图、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等准确地了解,清楚这段对话涉及哪方面的日常用语,以及与其相关的句式结构,以保证思路顺畅。其次,做题不一定完全按顺序进行,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选择范围;同时每选一个答案注意用笔将其作上记号,以免干扰后面的选项。最后,阅读所作对话,特别是所填内容在全文中的语言连贯性,逻辑性,语法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英语口语交流习惯及不同国家的人在思维和表达上的文化差异等。

三、翻译句子

该题型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素养。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本题设计有完成句子的局部翻译和完成全句翻译。英译汉为介绍朋友重要性的小短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问题表现为学生忽略了短语的名词复数形式,如31小题答案应为bottles,而一部分学生只写bottle。还有单词拼写错误的,短语运用不准确的。如36小题,有的学生将“would you mind turning on”写成了“would you mind to turn on ”或“opening the radio”等。

备考启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所给汉语的提示,把握试题的开放性,准确表达。要把不限制每空一词的翻译或全句翻译作为平时强化训练的重点,以形成英语思维的表达能力。学生们做此类测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句子结构,注意英汉差异。

(2)词法的变化与使用,时态的构成与表达。

(3)所学常用句型、词组和习惯搭配。

(4)所翻译部分的句子从属关系及语序的调整。

(5)单词的准确拼写与使用,把握得分点。

(6)避免逐字对号入座翻译表达。

四、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测试题是一道考查知识与能力但偏重于能力的综合试题。此类题型难度较大,考生需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其要求,A部分是一篇说明文,讲述肩膀的作用,当别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可以借给他们肩膀作为依靠,题材特别好;B部分是介绍如何设计自己的网页,有新意。考查中所填写的词语均为《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四会”内容,以期达到测试目的。

备考启示

教学中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要单独教学词汇。要夯实语言基础,重视情境化词汇教学,灵活掌握,注意常用词、词组、习惯用语和句型的积累。完形填空题对词汇的考查不是孤立的、抽象的,而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下考查词汇的运用能力。有的用法在语法上讲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具体的情境就有很细微的差别。因此,平时教学中要使学生多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多做阅读练习,培养语感。

五、阅读理解

阅读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英语中考阅读理解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综合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测试题。本套试题增加了对语篇层次、语言能力的考查及词义推断、归纳短文的正确标题(中心思想)等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相对其他题型而言,阅读理解难度较大。Passage1是一封信,词语少,易于理解;Passage2是介绍西方的一种旅游方式Backpacking,这里涉及到通过上下文猜词义,部分学生对题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丢分较多;Passage3介绍孩子们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盐,这篇文章的实用性很强,学生阅读起来有亲切感;Passage4属于新闻报道,时代感强;Passage5~7是阅读试题的第二部分,分别为简答、阅读还原和填表格。部分学生对简答题回答不准确,造成丢分。还原短文需要综合文章提供的信息,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补全文章大意,有的学生思路不清晰、理解不透彻,导致选错项。

备考启示

要熟悉中考阅读题体裁、题材、题型;熟悉阅读题考题设置类型——直接理解、转换理解、猜测词义、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加强阅读理解教学训练量,有量才会有质的变化。从7年级开始应该有计划地开展阅读练习,千万不能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有阅读练习的训练。9年级一定要坚持每天做一定量的阅读训练。其中单词量是阅读的基础,适当地扩展单词量对阅读非常有帮助。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复习词汇,扩大阅读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应尽量为学生选择原汁原味的英语读物。

六、书面表达

作文部分分为A和B两个话题,A部分是谈谈自己的家规,B部分是谈谈自己的爱好。由于是提示作文,而且词数要求有限,同时又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所以,学生们写起来有话可说,有章可循,大部分学生得分较高。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审题不细,写跑题。

(2)词数不足,内容不全面。

(3)有时词组的用法不恰当。

究其原因,除了有些考生在考试时过于紧张,没有仔细审题外,主要还是学生平时写得少,练得少,或者虽然练得多,但重点放在翻译式的表达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的输出潜力得不到发挥,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考试时无话可说,言之无物。

备考启示

(1)当有提示词或提示题目时,要通过提示开阔思路,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及英语思维方式、语法正确的英语句子。表达中要包含试题提示的所有要点,适当发挥,不遗漏题目中提供的关键词。

(2)如果提示的是图画,就应抓住图中的主要情节,把握关键点及其相互联系(如人物、实物、环境、时间、地点、动作等),要考虑所写出的句子能否较全面地反映图画内容。

(3)为使句子通顺达意,一定要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书面表达。注意修饰词及连词的正确使用,语句要自然顺畅,突出主题。

(4)成文后认真审阅检查。对提示要点、语法结构、拼写、词数、所用句型、标点符号等逐一核对,以保证短文的高分档次。

另外,清晰、规范的书写是书面表达取得理想成绩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教师要注重平时的严格训练。

上一篇:春季运动会动员大会新闻稿下一篇:教学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