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宾》柳永诗词鉴赏

2024-05-14

《集贤宾》柳永诗词鉴赏(精选3篇)

篇1:《集贤宾》柳永诗词鉴赏

这是柳永困居东京汴梁时为青楼名妓虫娘所作的一首词,用以表白词人对虫娘的真挚情意,借以向虫娘许下庄重的诺言。虽然柳永踏入仕途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终未实践这一诺言,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作品中大胆示爱求偶已属难能可贵了。

“小楼深苍狂游遍”几句写柳永众多歌妓中,只对虫娘一人情有独钟。“小楼深巷”即指平康坊曲之所,歌妓们聚居之地。北宋都城多有教坊妓馆,这些坊曲之中身着罗绮、浓妆艳抹的歌妓甚众,但柳永却特别属意于虫虫即虫娘,因为她是一位温柔俊俏、色艺超群的多情女子,“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自然有比虫虫更为风流美貌的,而具有雅态的却极为稀少。“雅态”是虫虫的特质。这种“雅态”,源于品格和志趣的高雅,全不象是风尘中的女子。柳永之所以爱慕虫虫正由于此。歌妓们虽然受制于娼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她们的情感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柳永由于真正的同情和尊重她们,因而能获得其真情,相互知心。以往的日月里他们曾“几回饮散良宵永”,俩人幸福地相聚,“凤枕香浓”,“人间天上”似乎只存他们的真情了。上片追述俩人相爱的历史,情真意切。

词的过片以“近来”两字将词意的发展由往昔转到现实,“云雨忽西东”,说明现他们的爱情出现了一些波折。他能理解由于歌妓特殊的职业关系,云雨西东,这几乎使他俩失去了欢乐之趣。从与虫虫“偷期暗会,长是匆匆”的情形来推测,柳永困居京都,已失去经济来源,不可能千金买笑而歌舞场中挥霍了;因而与虫虫的聚会只能偷偷地进行,而且来去匆匆。由此使他希望与虫虫过一种鸾凤和鸣、白头偕老的正常夫妇生活,以结束相会时愁颜相对的难堪场面。“敛翠”,翠指翠眉,敛眉乃忧愁之状:“啼红”,红即红泪,指青年女子伤心时落下的泪。虫虫匆匆相会时“敛翠啼红”,暗示了他们爱情的不幸。此情形,词人提出了暂行办法和长远打算。暂行的办法是“眼前时、暂疏欢宴”,疏远一些,以避开各种外界压力。他劝尉虫虫不要忧心忡忡,请相信他的山盟海誓。长远的打算是使虫虫能“作真个宅院”。柳永是真正打算娶虫虫作“宅院”的。只有到了那时,才算是他们的.爱情有始有终。下片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达到了劝慰虫娘的目的。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柳永是抱着一腔真挚的感情,把一位封建社会底层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妓虫娘当成了自己真诚爱慕的对象。虫娘是他落魄无聊的情形下与他相爱的,所以柳永决心一举成名后定来报答她的深情。整首词委婉曲折,真实地再现了柳永当时的心曲。

篇2:《集贤宾》柳永诗词鉴赏

集贤宾

作者:柳永朝代:宋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

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

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

上,惟有两心同。近来云

雨忽西东。诮恼损情[忄宗]。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

。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

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

篇3:《集贤宾》柳永诗词鉴赏

1.从艺术手法看。两首词都采用铺叙、白描、点染、设想的手法写景抒情,但又有所不同。

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就是详细的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可以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也可以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白描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文字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省俭,不加渲染、铺陈。白描的主要特点是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点染:所谓“点”,指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设想:在《雨霖铃》中主要是设想离别之后情景,在《八声甘州》中是设想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

《雨霖铃》抒写的是恋人间的离愁别绪,词人巧妙地以时间为序,分成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三个时段来铺叙,借助设想,从所见所想之景、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角度去写景叙事抒情,层层递进,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伤离别”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写离别前的景况,点明分别的时间、地点,秋蝉残鸣凄凉悲切,“长亭”代表送别,秋雨后阴冷悲凉,这些都营造出了离别凄凉伤感的意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是写离别时的情景。“都门”句以白描手法刻画了离别时的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内心的矛盾痛苦难以言传。“执手”句以白描手法描写两人分手之情状,诉无语、泣无声,却比任何言语情更深,极写离别时的悲愁凄苦。

“念去去”至结尾,是抒写离别后的情景。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点染手法设想别后景物,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越去越远,江面烟波茫茫、暮霭沉沉,天空辽阔低远,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别离情绪也越发黯淡了,前途也更加渺茫了,景物中充塞着茫茫无边的离愁别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点明“伤离别”的情感,是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秋天作别尤为可悲,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强调自己离别的愁苦比古人、常人更多、更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一步设想别后酒醒梦回所面对的景物,渲染“伤离别”之愁情,是为“染”。今夜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有自己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短短七个字,集中了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来传达他无法排遗的愁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是更深一层设想到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情况。今后离别的漫长日子里,纵有“良辰好景”“千种风情”也等于虚设,因为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一起欣赏,可见这次的离别是多么痛苦。

这几句层层推进,把词人离别之伤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八声甘州》抒写词人漂泊在外望乡思亲之愁苦。上片以写景为主,视角从高到低,由仰观远景到俯察近景,层层铺叙,以种种凄凉秋景抒写思归之愁绪。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由自己思乡到设想亲人在思念我,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转折翻腾,委婉深曲,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上片“染”,用景物渲染思归之愁;下片”点”,直接点明思归之情。

“对潇潇暮雨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词人登高临远所见高处远景。秋雨后,江天暮空澄澈如洗,身上感觉到寒风渐冷渐急,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是萧瑟冷落的,词人所登临的楼台在残阳余辉中也是冷落的。描绘出一幅深秋雨后的苍茫悲凉图景,融入了漂泊天涯的忧郁伤感。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情景。“潇潇”状雨势之狂猛。“洒”写出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又经雨涤,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用一“渐”字神态毕备,领起下文四言三句十二字。用字极其简练生动传神,可谓白描的典范。

“不忍登高临远”句直接点明思归之情。想念故乡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用“不忍”二字,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然后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遥望故乡,触发思乡之愁,难以排遗;二是“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回顾自己多年来漂泊江湖的经历,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淹留他乡,问中带恨,仕途失意,为了功名不得已四处流浪,有家难归,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回百转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三是“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怜惜佳人相思太苦,自己在登楼望乡,设想对方也是天天登上江边画楼,眺望远处江面上驶来船只,一只又一只都不是盼望之人的归舟,用具体细节白描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是真的一样,化虚为实。如此层层剖述,婉转深曲。不仅如此,词人又转进一层仍写自己,“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你可知道我正在登楼凭栏眺望故乡,心中充满了思念故乡的忧愁苦闷?这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空灵生动,感情曲折生動,文笔变化多端。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层层铺叙,辗衍尽致,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2.从题材情感看。两首词都描写秋景,抒发离愁别恨,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但有所不同,词风也是一婉转,一悲壮。

《雨霖铃》上片开首三句写寒婵、长亭、骤雨,是典型的代表离别伤感的秋景。“无绪”点明情感,“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以白描手法刻画两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是真挚动人情感的集中表现。“念去去”三句设想别后江景,景色中充满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下片首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点明情感“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凄凉之景。“此去经年”四句是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况。上下片景情兼赅,婉转缠绵。

上一篇:2011年小升初语文应考指导下一篇:诗歌从思想感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