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名句

2024-05-21

柳永名句(精选7篇)

篇1:柳永名句

柳永诗词名句

一、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二、 彼此空有相怜计,未有相怜意。 ——柳永 《婆罗门令》

三、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赏归心生羽翼 ——柳永

四、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柳 永 《采莲 令》

五、 “想佳人、妆楼甬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 《八声甘州》

六、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柳永 《玉蝴蝶》

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雨霖铃》

八、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柳永 《蝶恋花》

九、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

十、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柳永

十一、 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 《望海潮》

十二、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没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柳永 《曲玉管》

十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十四、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度。 ——柳永 《定**》

十五、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

十六、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飞画 楫 ,竞夺 锦标 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柳永

十七、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 里, 立尽斜 阳 。 —— 柳永 《玉蝴蝶》

十八、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 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柳永 《秋夜月》

十九、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 《八声甘州》

二十、 剪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柳永 《木兰花》

二十一、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 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 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 云愁。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 消黯 ,永日 无 言,却 下层楼。 ——柳永 《曲玉管》

二十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雨霖铃》

二十三、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 ——柳永

二十四、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 《昼夜乐》

二十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 人说! — —柳永 《雨霖铃》

二十六、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鹤冲天》

二十七、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柳 永 《八声 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二十八、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鹤冲天》

二十九、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珍珠博。 —— 柳永 《尾 犯》

三十、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 阴 虚过。 — —柳永 《定**》

三十一、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 含 羞笑相 语。 到此 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柳永 《夜半乐》

三十二、 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柳永 《佳人醉》

三十三、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 《忆帝京》

三十四、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 《八声甘州》

篇2:柳永名句

《雨霖铃·秋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秋别》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秋别》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夜半乐》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

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黄金榜上》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篇3:浅析柳永的风流真情

柳永生于宋朝, 是宋代词史性的人物。京都壮丽, 城市繁华, 人情冷暖都在柳词中充分体现。初衷是踏入仕途的柳永, 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 浅吟低唱”而被宋仁宗排除于官场。也因此形成了他从仕途转为失意的逆转。“且恁偎红翠风流事, 平生畅”的风流之情也紧随柳永之名。但柳永的风流并非荒淫无度的生活和毫无节制的挥霍, 而是饱含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柳永作为宋初一个颇有才华的文人, 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追求写下了大量以歌妓为中心的词作。风流情感成就了柳永独特的标志, 也成就了柳永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词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风流真情一:真心赞美

柳永的众多咏妓词, 通过对妓女们美丽姿色的描写和她们日常生活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歌妓形象, 表现自己对妓女们的真性情的赞颂。

自唐宋以来, 青楼这一社会模块的兴起使得青楼女子的生活成为诗人词人们新的写作素材, 妓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有着她们独特的敏感性, 她们往往不被看好甚至被轻视。诗人词人借青楼女子抒发情感, 如杜牧诗“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妓女讽喻官宦之类, 妓女们深受舆论和道德的谴责, 是当时政治下的牺牲品。而柳永, 从不把妓女们当做是消遣娱乐甚至是发泄的工具, 而是用平常人的视角看待他们, 确切地说是以欣赏的视角看待妓女们。他曾经一度徘徊于烟花巷陌, 与歌妓舞妓为伴。以至于后世有种说法, 妓女的心声是:

“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之所以如此受到妓女们的欢迎, 也是他能够从心底接受妓女欣赏她们的结果。柳永在作词生涯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用很多的篇幅描写妓女的美貌以及他们的情感生活, 不贬反褒是与其他作家诗词大不同之处, 柳词中所描写的歌妓有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等等, 他曾描绘虫娘在卖艺时的形象姿态:

“虫娘举措接温润, 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悄缓玉纤迟, 画鼓声催莲步紧”

一个温柔俊俏艺色超群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柳永对虫娘真诚丝毫不加掩饰的赞美。柳永力排世俗之非议, 将妓女们的眉眼神情、白皙娇嫩的皮肤、浅吟深唱的优雅、艳丽的衣着都列为可赞之景。

风流真情二:深切同情

柳永歌妓词中, 有的词作与李商隐作《琵琶行》初衷相似, 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柳永的作品中描写妓女们的情爱生活, 却没有美好结局;描写妓女们对薄幸男子的怨恨来表现他们生活的不幸。

“争似和鸣偕老, 免教敛翠啼红, 眼前时更莫忡忡, 待作真个宅院, 方信有初终。”

笔下的妓女对待爱情态度真挚, 即使在遭弃之后仍然执着等待, 痴心的态度于世人所不能及。忡忡之情让柳永报以深切的怜惜。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 暗心伤。好天良夜, 深屏香被, 争忍便相忘?王孙动是经年去, 贪迷恋, 有何长?方种千般, 把伊情分, 颠倒尽猜亮。”此诗撰写了她们地位卑微作为社会贱民的痛苦之声。歌妓与王孙贵族交往并转瞬之间被其厌倦抛弃, 最后落得一生赢得是凄凉。柳永将歌妓视为朋友, 深刻知道她们的痛苦, 抒发自己对歌妓们充满人道的同情。

风流真情三:落寞相思

柳永歌妓词, 除客观评价外有很大一部分将自己写入词中, 作为男主角与歌妓们产生缠绵的爱情用来抒发他主观的感受。词中很多表达了对不在身边的歌妓的思念之情, 但因为人生经历的曲折, 他的爱情经历也非常坎坷。因此他的爱情词大多是低沉的感情基调。

“临风, 想佳丽, 别后愁颜”一句借对天各一方情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愁苦

或是“杳杳神京, 盈盈仙子, 别来锦字终难偶”一句, 把情人的婀娜姿态比喻成盈盈仙子, 来体现他心中无限思念

再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一句, 降与情人临别之际的情景跃然展现在词中, 用泪和凝噎表现自己的深深不舍和连连情思。

他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自己对歌妓的思念和对与情人身在两地的无奈。柳永的一生中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他笔中的情人, 有的是与他恩爱有加的伴侣, 曾经一起度过美好时光。有的是同病相怜的知己, 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同境遇。有的是与他擦肩而过的佳人, 因一面之缘结识。其中最为后人称道或者说为认可的便是柳永与名妓谢玉英的一段感情。柳永笔下情人并非指代一人, 这与其他思念诗作有着明显的区别, 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明确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重在思。而柳永, 则是从对歌妓们的思念中表现自己此刻处境的孤独失落, 重在失落与失意。

风流真情的情外之情:

对于歌妓的描写并非毫无原因, 柳永的咏妓词事实上是社会压迫下的产物。

柳永出生在一个十足的儒学仕官家庭, 必然深受家庭的影响想要走一条全社会尊崇的正统的士大夫文人的人生道路。但是, 也许是浪漫的天性使然, 也许是特立独行的性格使然, 也许是对现实的不满使然, 他不能与当时的正统儒学思想合拍, 致使激情满怀的柳永虽然满腹才华满腔热血怀抱济世之意却屡屡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

未能满足功名心始终是柳永一大心结, 长久的困扰着他:

“走舟车至此, 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 终日驱驱, 争觉乡关转迢递”

正因为仕途的失意, 让他不屑跻身于京都朝野愤而转战烟花柳巷。他将青楼女子当成自己的镜子甚至与她们发生爱情却也饱尝相思之苦。这种失落背后有着固定的缘由, 他因仕途的失落漂泊他乡, 因为漂泊他乡而与情人分离, 这种对伴侣佳人的思念, 更多的表达了自己孤苦无依难以排解的寂寥之情。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 衬托了难以自拔的悲伤之感。这种相思, 加深了他对仕途不顺的惆怅, 使得痛苦挥之不去。曾经与佳人虚度的韶光, 与现如今被朝廷排斥在外的流浪时光也成为鲜明的对比, 本出身于官宦之家, 以为自己拥有明朗的仕途与锦绣的事业, 而今却逆转为独自一人远赴他乡与伴侣天各一方的境地, 是命运对他的捉弄。寂寥孤独便是他的真情, 是他在表面的描写情侣深情之外更想表达的情感。这些相思的风流文字, 在此时读罢不免心生寂寥之感。

青楼浪荡男子之于妓女, 就像冷酷社会之于柳永。正因如此他可以对她们的不幸感同身受。柳永因为自己的仕途不利而在青楼生活中释放情感抒发自己的痛楚。他不甘于对仕途生涯的失败而流连于青楼, 其中也有很大的渊源。妓女们拥有美好容颜却仍然不免于薄命, 正如自己拥有无尽的才华却仍然不能踏入仕途被人接受, 他在作品中对青楼女子的感情是同情是理解也是惋惜。这也直接映射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无奈。柳永没有像大多诗人词人将自己脱离在青楼女子生活之外表现情感, 而是将自己融入青楼生活融入青楼命运, 在柳永眼里命运对妓女们是不公的, 他从妓女们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都被社会中所谓的正统或正道所抛弃, 他们的青春都在不幸中悄然而逝。青楼女子们托情无所, 也正如自己无法托身于朝。其中的酸楚与苦涩也只有柳永自己可以明了。这是风流之外更加重要地情感。除此之外, 柳永也在词作中表达了青楼女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她们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得到改善, 柳永也借此抒发自己对人生并非完全失去信心的情感。他对歌妓们的一切情感, 都源于社会不公和人生经历的双重压力。

一生坎坷一生风流, 除了柳永自身的性格原因外, 是社会成就了柳永的风流, 将从正统家庭走出来的柳永塑造成了如今词坛中豪放浪荡的词人形象。其实柳永咏妓词的出现, 也是他在仕途之外另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也许他本无意将自己成就为一代文豪也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和价值所在。但他笔下的俗文化, 正因为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超越了功利的同时也超越了他人生中遭受的坎坷, 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让后人看到一颗在社会局势压迫之下的受伤心灵和受伤之后在烟柳巷陌寻找慰藉的身影。

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以艳情词为代表的风流词篇目颇多。本文介绍了他风流词中包含的真实情感, 其中浅析了三种感情即对妓女的真实赞美之情, 对女子的深切同情之情以及他自身油然而感的对佳偶的落寞相思之情。除了以上三点感情, 本文还浅析了他风流真情之外所包含的感情, 是他对世俗的失望和对社会士大夫阶级的不赞同以及他未能满足功名心所产生的失落感, 以至于最后流落他乡只能靠流浪于烟花场所派遣自己无奈和失落的情感, 揭示了柳永风流最根本的原因:社会成就了柳永的风流, 将从正统家庭走出来的柳永塑造成了如今词坛中豪放浪荡的词人形象。

关键词:柳永,风流,真情

参考文献

[1]柳永:柳永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胡传志袁茹解评2004年1月第一版。

[2]刘占召张海凤:柳永词赏读, 线状书局出版, 2007年第一版

[3]王馨:秦楼狂客的浅斟低唱, 文汇出版社

[4]元坤: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5]赵长征:柳永,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6]邹华, 王晓蓉:风尘中的真善美,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8卷第4期。

[7]陈艳秋:柳永艳词深度解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期2010年5月。

篇4:谈谈柳永现象

关键词:柳永词 背景 创新

柳永是两宋词坛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然而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作为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并对慢词的开拓做出重要贡献的词人,柳永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在宋代流传得极为广泛。柳永在词中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抒写当世的生活,为后代人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一、柳永词盛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宋代城市经济高度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层“颇为自由”的生活状态,导致了新的都市风情、文化娱乐的产生,以及市民意识与商业文化形态的形成。随着商品贸易的发达而兴盛的市民阶层有着一种崭新的意识,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感受。在审美观上,他们不欣赏说教的、虚无缥缈的艺术,而是喜欢直抒胸臆、乐观幽默、表现日常生活的通俗文艺。柳永词所描绘的都市风貌、市井民风等生活气息浓郁的通俗画卷,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心理需求,符合他们的欣赏趣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柳永出生于诗礼相传的儒修世家,自幼天资聪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后随父入京,出入于烟花巷陌、勾栏瓦舍,与乐工歌妓接触颇多,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他天赋的音乐才能和爱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繁华的城市经济以及醇酒妇人带来的极度快感,让柳永沉醉其中,开始以审美眼光描绘市井的人生感受,表现都市的奢靡绮丽以及恣意狂欢的生活。都市的繁华、市民俗文化的兴盛、声色享乐风尚的盛行对柳永的思想、生活作风及词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促成了其专力制词,而且影响了其词作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

二、柳永词传播的主要途径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歌妓更是数不胜数。当一些文人士大夫流连酒店茶坊的时候,歌妓的活动也就具有了一层文化意义,她们既为文人士大夫的词曲创作提供素材,也为词曲的传播创造了理想的途径。

柳永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流连妓院教坊间,与歌妓乐工合作,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柳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配以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词乐舞结合的形式,使市民大众在鲜活的歌舞表演中愉快地享受。词走向广大的听众,歌妓在其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歌妓的演唱使柳永词达到了与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其词依靠声色俱佳的歌妓的歌唱而鲜活生动地流行于当时,歌妓对柳永词的演唱,使得柳永词以一种文学、音乐与歌舞的艺术整合方式和鲜活的形式进行着动态的传播,在歌楼舞榭、勾栏瓦肆等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环境中,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柳永词的传播范围。歌妓集欣赏者与传播者于一体,以歌舞的方式活化了柳永词的存在形式,使观赏者能以一种立体的艺术方式进行审美接受。歌妓的演唱还出现在富户宴席、官府公筵或朝廷御宴,柳永词便借歌妓之口自然地传入了宫廷禁中,上层社会如皇帝、文臣也喜读柳词。

词是音乐文学,它既具有文学的特征,又具有音乐的特点。词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歌妓们进行动态的传播,也同样可以像诗文那样以刻本和抄本为媒介进行静态传播。宋代由于印刷业的发达,各地官府、书院都刻印书籍,民间刊刻的坊本尤多,因而出现了许多词籍版本。《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大量编刻是柳词以文本的形式广泛传播的另一种方式。《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传播。

三、柳永词的创新性

柳永词在内容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体现在咏史怀古、议论说理、悼亡咏物、羁旅行役、城市风情、市井妇女等方面。他对北宋东京民俗的描写,对歌妓乐工等乐俗文化的叙述,拓宽了宋词的题材领域,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北宋东京的民俗现象,提供了宝贵资料。柳永词突破了五代词的藩篱,使词开始转向个性化、自我化,使词的审美空间转移到了山水之中,同时对都市生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描绘。柳词中词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使词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柳永词有一大部分描写的是世俗的生活场景和感情。如写市民们的寻欢作乐:“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长寿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小市民的情调,体现了柳永浓厚的平民意识。柳永站在他们的立场说话而没有空洞的说教,并且用真挚的笔墨对她们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做了深刻细致的刻画。柳永词真切地记录着她们坎坷曲折的人生、悲惨凄凉的命运。这些词贴近百姓生活,也极大地迎合市民阶层的口味,满足了他们的欣赏要求。

柳永词还扩大了词的境界,表现都市的繁华、山川的壮丽、羁旅的愁思、怀古的喟叹、对劳动生活的描述以及对官场争逐的厌弃,使词都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和较为深刻的情感。这些题材并非没有出现在前人的文学作品中,但是在柳永词中,却是大量融入了各种题材。在词的内容上,进行了多样性多元化的展现,这就让他在词境上有所突破,令人倍感词境的扩大。柳词中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反映了宋仁宗时的社会风貌。描绘“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望海潮》,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荣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整首词,写尽了杭州城内的繁华富庶、西湖的美丽多姿、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永词开创性地采用了铺陈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使词能够较为广阔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象,能够更好地表现人们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在柳永之前,没有人专力于长调的创作,直到柳永,才全心全力去创作慢词,这不仅引起许多词家的注意,而且慢词的创作也蔚为风气。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把小令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容,曲折尽致地表达出来,而这能为大家普遍接受,很快成为词主流的原因。慢词可以长篇铺叙,写出动作时的心情,场面的进展过程及景物的多重组合。柳永大量创作慢词长调,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其中,以平铺直叙的方法将词意予以展开、敷衍,给人较为具体、生动、形象的感受,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描述离别的情景,以凄切的蝉声点明时节,又以长亭指明送别的地点,再以骤雨之后的苍茫暮色渲染别离场面的气氛,加上人物内心活动的“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等几个动作的描写,形象生动,用语浅显,通俗易懂,非常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词的上片,描绘出暮雨秋江的背景,奠定了冷清的基调。“当楼”远望,满目苍凉:秋风凄厉,山河冷落,夕阳西下。近观“是处”眼中呈现衰败景象:花枯了,叶落了,春天尽了。“长江水”流走了青春,流走了岁月,流走了繁华。“无语东流”,不由心生冷漠。词人层层铺叙秋天的冷清、苍凉、衰败、无情,渲染出漂泊、孤寂的氛围,为下片下思乡、思亲之情的抒发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柳永词中,表现情景交融的特色的,多在羁旅行役之作中。在羁旅行役的旅程中,登山临水、登高望远,他把这种恢弘开阔的气象融入在词中,使我们看到了特殊景致与心情的情境表现,而这正是柳永成功的地方。如《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惨淡的斜阳和衰惫的秋光,把人事沧桑融入离情,充满衰飒迟暮之感,在伤别的情境下发而难收,词人羁旅行役的离愁别恨齐上心头,绵绵不绝,充塞天地之间。写怀人之境的“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语言清爽自然,境界辽阔高远、苍茫、寂寥而又衰飒,成为传诵千年的著名意境。《雨霖铃》中寒蝉、长亭、骤雨等几个简单的物象却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产生了凄美哀婉的韵致,令人回味无穷。

柳永词还善于从民间文学里汲取营养。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流连街坊巷曲,这种境遇冲淡了他身上的士大夫气息,而较多地接受了城市平民的影响。作为替歌妓、乐工创作的职业词人,为了适应市井歌妓的演唱和市民阶层的欣赏,他“以俗为美”,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更多地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将词从士大夫的文人沙龙引向了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柳词巧妙运用口语、俗语。如“凭的”、“冷清清的”等。柳词中许多词语和口吻,正是宋代勾栏瓦肆中说唱文学所惯用的。柳永将下层群众的心理状态和现实生活凝聚成智慧而新鲜的语言,从而使他的语言表现出一种家常特色,成为柳词中浓厚的“市民情调”,进一步满足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下不断壮大了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意识和审美追求,流露出强烈的人性。柳词的俚俗性使市民易于接受,内容情调符合市民享乐的需要,再加上合律可歌,所以短时间内便风靡朝野。

“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能够充分反映社会面貌、细致表现复杂情感的慢词繁盛的新时代。从词的发展看,柳永将士大夫文人雅化的令词引向了市民阶层广为传唱的俚俗慢词,将词从文人学士的狭窄沙龙转向了勾栏瓦肆、旅舍村坊,使词获得了新的生命,大大扩展了词的影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和写作技巧,使之成为雅俗共赏的新体诗。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作为纯文学的词在柳永手中走向了通俗化,对中国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2]曾大.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3]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4]薛瑞生.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6]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7]杨海明.唐宋词美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施议对.宋词正体·论“屯田家法”[M].澳门大学出版中心,1996.

[9]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篇5:柳永的诗词名句

1、剪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2、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5、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6、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没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9、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10、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11、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5、国防要隘中天堑,寰宇称雄是此关。

16、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篇6:柳永诗词集

1.《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2.《定**·自春来》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3.《望海潮·东南形胜》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5.《卜算子·江风渐老》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江风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6.《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篇7:柳永的经典诗词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上一篇:初一期中复习资料1下一篇:考试时的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