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永的《雨霖铃》

2022-09-11

《雨霖铃》,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为唐玄宗所制。据唐代郑处海《明皇杂录》云, 安史之乱时, 玄宗入蜀前被迫赐死杨贵妃。行至斜口时, 霖雨连日, 栈道中闻铃, 玄宗悼念杨贵妃之思, “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以寄恨焉。”其曲声情哀婉, 篇幅较长。柳永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表达委婉凄恻的离别之情, 写得尽情尽致。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 决定离京远行与情人分别是写的。词的上阕写一个秋天的傍晚, 词人与情人在都门外长亭饯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下阕是词人对别后羁旅生活情况的想像。

词中无论是虚写, 实写, 总是不离乎写景、写情。景是“清秋节”, 情是“伤离别”, 以清秋之萧飒, 写离别之凄恻, 寄景抒情, 融情入景。臻于情景交融的意境——“离人心上秋”。然而柳永这首词的情景交融, 却不止是赋予客观景物的主观感情色彩, 有如“寒山一带伤心碧”, “君不见满川红叶, 尽是离人眼中血”;也不只是把没有感觉的异类拟人化, 有如“感时化溅泪, 恨别鸟惊心”。“清秋节”作为“伤离别”的环境, 前者是物, 后者是我;前者是宾, 后者是主。从物我关系上看, 由情景之交融, 达到物我一境, 即刘勰《文心雕龙》所说的“登山则情泻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王国维提出的“以物观物, 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 ,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宾主关系上看, 宾只限于山川风物的“景”, 而主则在人的“情”之外, 兼有事、理——“离别”这事及因这事而悟出的理。因此, 这首《雨霖铃》, 乃是写景, 抒情与叙事的统一, 并寓含着说理成分。词人于离别的场面, 进程的展示中进行写情、抒情, 笔下词是由眼中景包罗的。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词中理, 起首三句: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点明了离别的节令, 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融情入景, 暗含别意:时当清秋, 景物萧疏;骤雨之后, 暮色渐起;长亭之外, 蝉鸣悲切。词人所见所闻, 无处不凄凉。起句的凄落之景烘托离情, 奠定了全词凄冷的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至舟催发。”

京城之外, 帐篷之下, 情人设宴钱行, 然而双双心情不好, 面对美酒佳肴, 都无兴致。正当难分难舍之际, 船夫催促出发。这两句写离别时的心情。从乘船人的“留恋”, 撑船人的“催发”这一矛盾中, 可看出双方留恋情深。

“执手相看泪眼, 意无语凝噎”

两双手紧紧相握, 泪眼相对, 千言万语可因心情悲痛“凝噎”在喉, 说不出来, 这是写临别时人物的动作, 表情, 把彼此的眷恋之情, 无奈之心表现得形象逼真, 如临其境, 寒蝉、骤雨、留恋、催发、泪眼、凝噎等一系列意像, 画出了情人离愁别绪的人生艰难, 雨已止但泪不止, 肠已断……。此情别千古, 阅读者无不历历在目, 如见其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词人由眼前的天色, 烟波展开想像, 登舟离别之后, 扬帆举棹, 则景随离别之进程而变换, 情随景物变换而加深, 只是借浩渺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 要看到词人在这里写行舟去处, 即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 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 无边方漠之中, 正另有着不见于字面的景与情;漂泊天涯不知去向的一叶行舟, 行舟里面孤孑行人, 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这内心思虑的广, 感触的深, 离别之事牵动离别之情。离别之情激起离别之感, 这才有下阕的出首二句, 也是过渡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 多情人都会因离别而感伤, 更何况是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呢?这就叫人更加难以忍受“伤离别”啊!点明了全词主题——一个“更”字, 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楚辞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江淹《别赋》中有“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己矣。”词人把古人的这种感情融化入词, 并赋予新义, 苏轼《水调歌头》的“人有悲欢离合”, 未尝不是柳永“多情自伤离别”的生发。但苏词豁达和豪放, 终于发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而柳永却一直没能从“伤离别”中解脱出来, 一叶行舟之上推想到“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展开想像, 今夜酒醒的时候, 我将身在何处?是空旷的岸边吧, 那里大概有几株低垂的杨柳在习习的晓风中飘摇, 还有一钩微明的冷月斜挂于天边。这两句是本词的名句, 历来为人传诵。它之所以为人称道, 是因为它融情入景, 意境丰富。第一, 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写江岸杨柳, 分明是惋惜“垂杨只解惹春风, 如何系得行人住”;写晓风残月分明是慨叹“不知魂已断、只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 没人知”。离人饮酒, 本是为了消愁, 然而“举杯浇愁愁更愁”, 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 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 孤寂的心境与冷落萧瑟的景物交融一起, 创造出离愁特有的艺术境界。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两句构成了另一种意境。上面是用景语, 此处则改用情语, 推想别后的寂寥孤苦的生活这一去便是经年累月, 会期杳杳;即使是春光明媚, 秋月宜人的良辰美景, 也会因无人共赏而形同虚设。“此去”二字, 遥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 近应“今宵”, 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纵然强打精神, 面对美景, 有无限的柔情蜜意, 但佳人远在天涯, 心中的感受又去向谁诉说?这是从更深的心理层次上铺叙离别之后虚度、惨不成欢的情景。

“良辰美景”是虚景, “千种风情”是虚情, 以虚景虚情收结合篇, 写“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而与日俱增, 反衬得极为有力而看上去又似极不费力。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景, 多情, 是柳词艺术表现上的杰出创造, 正如清代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所说:“耆卿词曲处能直, 写处能疏, 真处能平, 状难状之景, 达能达之情, 而出之以自然, 自是北宋巨手。”

摘要:《雨霖铃》一词是北宋专吏为词的大家柳永描写“羁旅行役”和“离愁别绪”的代表作。词中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 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全词的意境, 在宋代词坛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离别类诗词不可多得的艺海奇珍。

关键词:雨霖铃,词

上一篇:外卖送餐衍生的法律问题研究下一篇:万昌大米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本站热搜